最新军事武器大观-肩膀上的火箭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和摧毁工事等目标。

    美国M20式火箭筒

    M20式88.9毫米火箭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M9A1式60毫米火箭筒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于1950年装备美军。其后,曾多次对该火箭筒进行改进,先后出现过M20A1、M20A181和M2081等几种型号。

    该火箭筒除了作为美军制式装备外,曾在20多个西方国家军队中服役,并用于朝鲜战场。意大利、比利时、巴西、马来西亚等国曾相继生产仿制品。瑞士的58—80式、西班牙的M65式和C-90式、法国的F1式、以色列的B-300式和南斯拉夫的M79式等火箭筒,都是从M20式88.9毫米火箭筒演变而成的。

    铁拳3火箭筒

    荷兰皇家陆军已选定德国代那米特·诺贝尔公司的“铁拳3”反坦克火箭筒,用以满足其对近程反坦克武器的长期需求。

    “铁拳”火箭筒设计用于攻击300米内的运动目标和400米内的固定目标。使用Dynarange发射装置,“铁拳3”-IT600火箭弹可以攻击600米内的目标,这种发射装置装有带激光测距仪的瞄准具、光学瞄准具和测量目标速度的速度传感器,也可以安装西姆拉德公司的KN205F微光瞄准具用于夜间作战。

    黄蜂58式火箭筒

    黄蜂58式70毫米火箭简是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研制的轻便型反装甲武器,于1989年完成研制工作,同年末批量生产。该火箭筒可用于对付装甲战车,毁坏野战工事和军事设施,适用于步兵快速突击分队和空降部队,也可以配装在直升机上,在敌人后方作战使用。

    卡尔·古斯塔夫M2—550式火箭筒

    20世纪70年代初,瑞典FFV军械公司对卡尔·古斯塔夫M2式84mm火箭筒进行改进设计,并研制出了FFV551式84mm火箭增程破甲弹和FFV556式光学瞄准装置。改进后的产品定名为卡尔·古斯塔夫M2-550式84mm火箭筒。除瑞典军队装备使用外,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的军队也装备了该火箭简。

    美国M47中型坦克

    武器档案

    型号:M48A5

    战斗全重:48.9t

    乘员:4人

    车长:6.9m

    车宽:3.63m

    车高(至炮塔顶顶):3.28m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1挺7.6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54发7.62毫米:1000发

    夜间观瞄仪器:红外

    发动机功率:560kW

    最大速度:48km/h

    最大行程:494km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1952年装备美军,总生产量为9100辆,其中约有8500辆出口。除美国外,使用该坦克的还有意大利等国。该坦克只在其他国家军队的作战中使用过。如1956年法军在埃及塞得港的登陆作战、1965年的印巴冲突、1967年的阿以战争、1974年的塞浦路斯冲突和1977年的欧加登战争等。该坦克体积大,显得笨重。炮塔的液压驱动机构和汽油机中弹后容易着火。

    美国M48中型坦克

    武器档案

    型号:M48A5

    战斗全重:48.9吨

    乘员:4人

    车长:6.9米

    车宽:3.63米

    车高(至炮塔顶顶):3.28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1挺7.6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54发7.62毫米:10000发

    夜间观瞄仪器:红外

    发动机功率:560千瓦

    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

    1953年4月陆军将T48坦克列入装备,改称M48坦克,也称M48巴顿坦克,该系列坦克生产量达11703辆,其中克莱斯勒公司制造6000辆,各型车生产持续到1959年。除美国外,使用该坦克的还有希腊等国。该坦克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

    M48A5坦克采用M60坦克的火炮和柴油机,性能达到了M60主战坦克的水平。

    解放欧洲的伟大战斗中,巴顿的军事领导艺术和指挥才能达到了光辉的顶点。然而,在战争刚刚结束不久的1945年12月21日下午5时49分,因12月9日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负伤,巴顿离开了人世。人们怀念他,想念他,于是,人们将M48中型坦克命名为“巴顿”。

    中国台湾M48H猛虎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50吨

    乘员:4人

    弹药基数:105毫米60发

    车长(炮向前):9.306米

    车宽:3.631米

    车高(至指挥塔顶):3.086米

    发动机功率:559千瓦

    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8千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1挺12.7毫米机枪2挺7.62机枪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台湾省与一家美国公司合作研制的主战坦克。1990年4月正式装备台湾坦克。

    乔治·S.巴顿将军

    乔治·S.巴顿将军(1885~1945)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任美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上尉副官。1917年参与美军第1装甲坦克旅的组建,并随该旅参战。1932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学院。巴顿历任装甲坦克旅旅长、师长、军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法西斯德国投降后,任德国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和美国第1集团军司令,免职后负责领导一个总结战争经验的小省陆军。采购单价高达300万美元。M48H大量采用美国现役坦克的现成部件,外形上与美国的M48A5和M60A3相同,整车高度较高,形体目标较大。火控系统较先进,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和夜间作战能力。其动力装置与M60A3的相同,整车的机动性稍差些。车体及炮塔正面装甲最厚处为110毫米,车内有三防装置和自灭火抑爆装置。

    美国N60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型号:M60A3

    战斗全重:52.617吨

    乘员:4人

    车长:9.436米

    车体长:6.946米

    车宽:3.631米

    车高:270米(至炮塔)

    公路最大速度/行程:48.28千米/小时/480千米

    涉水:1.2米(2.4米,有准备)

    爬坡:60度

    通过垂直障碍:0.91米

    越壕:2.59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离射机枪

    弹药:105毫米炮弹63发7.62毫米枪弹5950发12.7毫米枪弹900发装甲高度

    车体前上:110毫米/25度

    车体前下:110毫米/35度

    车体侧面:80毫米/90度

    炮塔正面:110毫米

    炮塔侧面:64毫米

    火炮防盾:178毫米

    1960年列入美军装备,总生产量1.5万多辆。除美国使用外,还出售给奥地利等国。它由M48A2发展而成,车体和炮塔均为整体铸造。火控系统包括机械式弹道计算机、合像式光学测距仪、主动红外夜视瞄准镜等。动力装置为风冷涡轮增压柴油机,配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它有三种改进型:M60A1(炮塔前部尖,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模拟式弹道计算机,安装深水涉渡装备等)、M60A2(安装152毫米两用炮,配用常规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M60A3(以M60A1为基础改进的,采用全固态电子模拟式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微光被动夜视瞄准镜,安装烟幕弹发射器等)。M60、M60A1分别参加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

    美国M1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型号:M1A1

    战斗全重:57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828米

    车宽:3.653米

    车高(至炮塔顶):2.438米

    发动机功率:1103千瓦

    最大速度:66.8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65千米

    主要武器:120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20毫米:40发7.62毫米:11400发12.7毫米:1000发

    装甲防护:复合装甲

    1981年列入美军装备,到目前为止共有三种型号:M1、M1改进型和M1A1,总生产量为7467辆。在海湾战争中,美军首先重点部署了M1坦克,但为对付伊军的化学武器,特从欧洲调派了更先进的M1Al坦克。M1艾布拉姆斯坦克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之一,然而它又的确不适应现代突发战争要求快速部署的需要,艾布拉姆斯坦克是为在中欧平原地区同苏联部队作战发展的一种主战坦克,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主战坦克之一。

    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着名的装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韩国88式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长:9.32米

    宽:3.37米

    高:2.29米

    战斗全重:38吨

    乘员:4人

    最大公路速度:57千米/小时

    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

    武器:1门105毫米线膛炮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1985年装备韩国部队,计划生产833辆。该坦克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设计的,总体布置与美国M1坦克相似,该坦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朝鲜半岛的独特地形和韩国坦克乘员的人体特点。首次露面是在1987年10月韩国建军节阅兵式上。1987年9月首批200多辆88式主战坦克交付陆军装备。

    英国百人队长中型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51.82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854米

    车宽:3.390米

    车高(至炮塔顶):2.970米

    发动机功率:478千瓦

    弹药基数:105毫米:64发7.62毫米:4750发12.7毫米:600发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

    最大速度:34.6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19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有的译为逊邱伦坦克,1949年列入英军装备,总生产量为4423辆。除英国外,使用该坦克的还有丹麦等国。该坦克参加过朝鲜战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越南战争、多次中东战争、1971年的印巴冲突等。英国对该坦克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基本车型从1型发展到13型,共计25种型号,最后的13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武器采用105毫米线膛炮,是当时西方坦克中口径最大的火炮。该坦克配用红外瞄准镜,具有夜间作战能力。车体用钢装甲板焊接而成,炮塔为铸造的。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达152毫米。它的外形高大,机动性差,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

    英国维克斯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8.6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728米

    车宽:3.168米

    车高(至炮塔顶):2.438米

    发机功率:485千瓦

    弹药基数:105毫米:44发7.62毫米:3000发12.7毫米:600发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1挺12.7毫米机枪2挺7.62毫米毫米机枪

    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8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英国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专为出口研制开发出来的。1965年间向印度交付第一辆维克斯1型(印度称胜利坦克),同年在印度投产,总共为印度陆军生产1500多辆。除此以外,英国向科威特等国出售200余辆。与英国其他主战坦克相比,维克斯坦克装甲薄、重量轻、速度快、行程大,可借助围帐浮渡江河。火炮是双向稳定的。发动机为二冲程多燃料发动机,与传动装置构成整体式结构,便于维修的时候更换。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车内装有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维克斯2坦克增装摆动火焰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未正式投产。维克斯3坦克在维克斯1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炮塔前部为铸造结构,采用四冲程发动机和自动传动装置。

    英国维克斯MK7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54640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10.950米(炮向后):9.770米

    车体长:7.722米

    车宽:3.420米

    车高(至炮塔顶):2.540米

    主要武器:120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1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201毫米:38发7.62毫米:2000发

    英国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与德国克劳斯—玛菲公司合作研制的坦克,1986年研究出样车。该坦克采用豹2坦克盘和勇士坦克炮塔,装120毫米线膛炮、1100千瓦发动机。车体主要部位采用复合装甲,炮塔前部和两侧装有乔巴姆复合装甲。

    英国酋长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55吨

    乘员:4人

    车长:(跑向前):10.80米

    车宽:3.50米

    车高(至炮塔顶):2.40米

    主要武器:120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2毫米:64发7.62毫米:6000发12.7毫米:300发

    火控系统;扰动式

    发动机功率:559千瓦

    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0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有的译为奇伏坦坦克,1967年装备部队,总生产量为1850辆。除英军装备900辆外,其余的在伊朗等国军队中服役。该坦克参加了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它从投产以来一直在不断进行改进,基本车型从1型发展到12型,共有21种型号,其中5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火炮配用穿甲弹和碎甲弹。

    综合火控系统包括数据处理、瞄准、传感、火炮操纵四个分系统。主发动机为二冲程水冷多种燃料发动机,车内后部有一台辅助发动机。车体和炮塔采用厚装甲。车内装有火灾自动报警器和灭火装置。分装式炮弹的药筒储存在防火箱内。有三防装置。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62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11.55米

    车宽:3.52米

    车高(至炮塔顶):2.49米

    发动机功率:895千瓦

    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

    弹药基数:120毫米:84发7.62毫米:4000发

    主要武器:120毫米线膛炮装甲防护

    辅助武器:2挺7.62机枪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复合装甲

    1983年列入英国陆军装备,总生产量为420辆。该坦克参加了海湾战争。根据海湾战争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现代化改进,用L30型120毫米线膛炮替换原来的L11A5型120毫米线膛炮,安装电动的指挥塔。火炮是双向稳定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热像仪和各种传感器,具有夜间作战能力。车内装有三防装置和灭火装置。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62.5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11.55米

    车宽:3.5米

    车高(至炮塔顶):249米

    发动机功率:880千瓦

    最大速度:56千米/小时

    弹药基数:64发

    主要武器:120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复合装甲

    1990年制成样车。现已战胜竞争对手——豹2改进型、A1Al和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被英国陆军选中。英军已订购337辆,用来替换酋长坦克。该坦克是在挑战者1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安装新型炮塔和L30型120毫米线膛炮,配用带贫铀弹芯和新发射药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稳定式瞄准镜、激光测距仪、热像仪等。装有三防装置、灭火装置、热烟幕施放装置、烟幕弹发射器以及环境温度调节系统。有辅助动力装置。

    法国AMX—30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6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48米

    车宽:3.10米

    车高(至炮塔顶):2.29米

    发动机功率:529千瓦

    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

    弹药基数:105毫米:47发7.62毫米:2050发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装甲防护

    辅助武器:1门20毫米机关炮2挺7.62机枪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法国于20世纪60年代生产的主战坦克,1967年开始装备法军。生产总数超过4000辆,约半数左右装备法军,其余出口到利比亚、西班牙、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10多个国家。现仍在法军中服役。

    法国AMX-32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9000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480米

    车宽:3.240米

    车高(至炮塔顶):2.960米

    防护装置:间隙装甲、普通装甲、复合装甲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120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1门20毫米机关炮1挺7.6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47发20毫米480发7.62毫米2150发

    是专为出口研制,在AMX-30的基础上改进而成。1975年开始研制,1979年制出第一台样车。结构上的改进包括重新设计的炮塔、履带和带叠层装甲的车体、新的防盾,取消了探照灯,改变微光电视的位置。

    战斗全重增加到40吨,装120毫米滑炮的AMX-40坦克及其主炮所配的弹药。

    法国AMX-40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43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10.040米

    车宽:3.360米

    车高(至炮塔顶):2.380米

    主要武器:120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1门20毫米机关炮

    弹药基数:120毫米38发20毫米480发

    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专用于出口的主战坦克,目前已向西班牙出口。

    AMX-40坦克装一门法国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采用非扰动式火控系统。动力装置为超高增压柴油机,采用自动变速箱,车首及炮塔采用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有侧裙板。车内有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炮塔上有烟幕弹发射器。

    目前,AMX-40坦克尚无变型车,只有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专用于出口的AMX-40这一款主战坦克。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54.5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87米

    车宽:3.71米

    车高(至炮塔顶):2.46米

    主要武器:120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1挺12.7毫米机枪1挺7.6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20毫米:40发762毫米:2000发12.7毫米:800发

    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

    最大速度:71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50千米

    装甲防护:复合装甲

    法国正在研制中的主战坦克,以原法军装甲兵元帅勒克莱尔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二战期间率领法国装2师解放巴黎的菲利普·勒克莱尔将军。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装一门法军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带自动装弹机。采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可在1分钟内捕捉5个目标。动力装置为超高增压柴油机,采用全自动液力机械变速箱。采用液气悬挂装置。车体及炮塔的大部分装有组件式结构的复合装甲,顶部防护得到加强。有三防装置、自灭火装置、激光报警装置。全车采用了战场管理系统及数字式多路传输数据总线,提高了坦克的指挥和自动化水平。

    苏联T-54中型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6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毫米

    车宽:3.27米

    车高(至炮塔顶):2.40米

    发动机功率:372千瓦

    弹药基数:100毫米:34发7.62毫米:3000发12.7毫米:500发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00千米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1949年装备部队,总生产量达5万辆。除原苏军外,使用该坦克的还有越南等国。该坦克参加过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它是在T-44坦克基础上研制的,车体为焊接结构,炮塔是铸造的,外廓低矮,有较好的防弹外形。T-54A坦克装有火炮单向稳定器、高射机枪、驾驶员红外夜视仪等。

    T-54B坦克安装火炮双向稳定器和车长、炮长红外夜视仪等。T-54C坦克取消高射机枪,安装红外探照灯和潜渡装置等。其中T-54A坦克装备最多。该坦克使用可靠,但火炮俯角小,不能有效发挥火力。

    苏联T-64中型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8吨

    乘员:3人

    车长(炮向前):9.1米

    车宽:3.64米

    车高(至炮塔顶):2.2米

    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50千米

    弹药基数:125毫米:40发7.82毫米:2000发12.7毫米:300发

    主要武器:125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1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

    装甲防护:复合装甲、均质钢装甲

    1970年装备部队,总生产量为6000辆,它是针对T-62在火力、机动性方面的不足而设计的。火炮、火控、动力装置、行动装置和装甲防护方面采用了新技术。125毫米火炮配用自动装弹机、三种分装式炮弹。火控系统包括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体视式光学测距仪、主动红外瞄准镜等。动力装置采用水平对置活塞式水冷发动机。行动装置安装扭杆和筒式减振器。车体为装甲钢板焊接结构,前部采用新的装甲材料。车内有三防装置和自灭火装置。

    苏联T-72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41吨

    乘员:3人

    车长(炮向前):9.445米(炮向后):9.275米(车体长):6.410米

    车宽(带裙板):3.52米(不带裙板):3.380米

    车高(至炮塔顶):2.190米

    弹药基数

    炮弹:39发7.62毫米机枪弹:3000发12.7毫米机枪弹:500发

    穿甲弹初速:1800米/小时

    射速:8发/分

    1974年装备苏联部队,总生产量为2万多辆。此外,使用该坦克的还有捷克、印度、伊拉克等国。该坦克参加了海湾战争。它是吸取了T-62等坦克的优点研制而成。火炮配有自动装弹机、三种分装式半可燃药筒弹。综合火控系统包括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体视式光学测距瞄准镜等。发动机为水冷多种燃料发动机,匹配双侧机械传动装置。车体为焊接结构,前上装甲板采用复合装甲,炮塔是铸造的。车内有三防装置和灭火装置。

    苏联T-80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43吨

    乘员:3人

    车长(炮向前):9.0米

    车宽:3.4米

    车高(至炮塔顶):2.3米

    主要武器:125毫米两用炮

    辅助武器:1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25毫米:40发7.62毫米:2000发12.7毫米:300发

    发动机功率:735千瓦

    最大速度:7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0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装甲、复合装甲

    1984年装备苏联部队,总生产量约7000辆。它是在T-64B坦克基础上研制的,保留了原武器系统,但加长了车体,采用新的动力装置和行动装置,改进了装甲陟护。火炮配备自动装弹机,发射分装式炮弹和反坦克导弹。

    综合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双向稳定器、红外夜瞄装置等。

    罗马尼亚TR-77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40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和前):9.25米

    车宽:3.30米

    车高(至炮塔顶):2.40米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炮

    发动机功率:441千瓦

    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0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1977年在布加勒斯特国庆阅兵式上首次露面。该坦克是在苏联T-55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用于装备罗马尼亚军队。其主要改进之处:加长车体,每侧有6个负轮和2个托带轮;安装装甲裙板;采用新的441千瓦柴油机和新型悬挂装置;炮塔上安装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外面布置了一些弹药箱。在火力、机动性和防护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德国豹1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型号:豹1A4

    战斗全重:42.4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54米

    车宽(不带裙板):3.25米

    车高(至炮塔顶):2.39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60发7.62毫米:5500发

    火控系统:扰动式

    发动机功率:610千瓦

    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600千米

    装甲防护:钢装甲

    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的第一代主战坦克,1965年正式装备联邦国防军,到1988年,共装备2437辆。还出口到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希腊、意大利、挪威、荷兰和土耳其等国。豹坦克的生产总数达4744辆。

    德国豹2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55.15吨

    乘员:4人

    弹药基数:120毫米:42发7.62毫米:4750发

    车长(炮向前):9.61米

    火控系统:指挥仪式

    车宽(不带裙板):3.42米

    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

    车高(至炮塔顶):2.48米

    最大速度:72千米/小时

    主要武器:120毫米滑膛炮

    最大行程:550千米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

    装甲防护:复合装甲

    德国陆军中现装备的最新式主战坦克,1979年10月正式装备联邦国防军。到1990年,德国陆军装备了2050辆豹2主战坦克。装备豹2坦克的还有荷兰(445辆)和瑞士(380辆)。豹2坦克是西方最早装120毫米滑膛炮的坦克,并有先进的综合火控系统,具有行进射击和夜间作战的能力。

    意大利OF40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45.5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222米(炮向后):8.114米

    车体长:6.893米

    车宽(带裙板):3.510米(不带裙板):3.350米

    车高(至炮塔顶):2.450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

    辅助武器:1挺7.62毫米机枪弹药基数

    炮弹:57发

    机枪弹:5700发

    穿甲弹初速:1490米/秒

    射速:9发/分

    意大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行设计的第一代坦克,专供出口。1980年制成首辆样车。自1981年起,向阿联酋出口36辆。OF40坦克的火控系统为稳像式,具有行进间对运动目标进行射击和夜间作战的能力。动力装置为多燃料、增压柴油机,有适应热带气候的恒温装置。采用均质钢装甲和间隙装甲,有侧裙板、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OF40坦克分I型、Ⅱ型两种。变型车有OF40装甲抢救车、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76毫米自行高炮等。

    日本74式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8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42米

    车宽:3.18米

    车高(至炮塔顶):2.25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1挺7.62毫米机枪1挺12.7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51发7.62毫米:4500发12.7毫米:600发

    发动机功率:530千瓦

    最大速度:53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30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的第二代坦克,1974年起装备陆上自卫队,到1989年底,共装备约870辆。74式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为扰动式,包括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双向稳定器、红外夜瞄装置等。动力装置为二冲程、风冷柴油机。传动装置为行星式变速转向机。行动装置采用了液气悬挂装置,使车高可以升降,车体可以前后俯仰、左右倾斜。车内有三防装置和C02自动灭火装置。74式主战坦克是日本现装备的主要战斗车辆。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乘员:3人

    车全长:约9.700米

    车体长:约7.450米

    车全宽(不带裙板):约3.400米

    车全离:2.30米

    主要武器:120毫米/滑膛

    并列武器;7.62毫米/74式/1挺

    防空武器:12.7毫米/M2HB式/1挺

    弹药基数:约40发

    穿甲弹初速:1650米/秒以上

    破甲弹初速:1200米/秒以上

    射速:10发~11发/分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1990年定型,日本自卫队原计划采贝勾600辆~800辆。采购单位高达850万美元。90式主战坦克采用日本特许生产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带自动装弹机,炮长瞄准镜内组装激光测距仪,并配有热像仪,具有行进间和夜间射击的能力。动力装置为二冲程、水冷、增压柴油机,采用带液力变矩器和静液转向机构的自变速箱,悬挂装置为液气扭杆混合式。主要部位采用复合装甲或间隔装甲。有三防装置、自灭火装置和激光探测报警装置。

    瑞典STRV103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9吨

    乘员:3人

    车长(炮向前):8.98米

    车宽:3.6米

    车高:2.14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3挺7.6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50发7.62毫米:2750发

    发动机功率:535千瓦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34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简称S坦克,1966年装备瑞典陆军,至1971年共装备了300辆,现仍在服役,但早已停止生产。S坦克的最大特征是无炮塔,炮固定安装在首上装甲板上,炮的瞄准是通过驾驶员操纵整车旋转或俯来实现。火炮带自动装弹机,三名乘员为车长、驾驶员兼炮长、机电员。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前置,主动轮在前。采用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共同工作的复合动力装置,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可改变车体俯仰角及车底距地高。S坦克不能行进间射击,夜战能力较差。

    阿根廷TAM中型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0.5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8.23米

    车宽:3.12米

    车高(至炮塔顶):2.42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50发7.62毫米:6000发

    发动机功率:530千瓦

    最大速度:72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5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1979年装备阿根廷部队,共生产160辆。该坦克是德国设计,阿根廷特许生产的。它以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底盘为基础,安装1门豹1坦克用的火炮,配用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榴弹。火控系统包括合像式光学测距仪、夜间瞄准镜等。动力装置为水增压柴油机,配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车体和炮塔为焊接结构动力传动装置前置起到部分装甲的作用。车尾安全门使乘员出入时不受正面火力的威胁,并便于补充弹药。车内装有三防装置和灭火装置。

    巴西奥索里奥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43.7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10.10米

    车宽:3.26米

    车高(至炮塔顶):2.37米

    发动机功率:765千瓦

    最大速度:7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50千米

    弹药基数:120毫米:38发7.62毫米:3000毫米12.7毫米:900发

    主要武器:120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1挺12.7毫米机枪2挺7.62毫米机枪

    装甲防护:合装甲、均质装甲

    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装备部队的主战坦克,计划生产500辆。该坦克安装法国的120毫米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采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它包括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独立稳定的瞄准镜、热成像夜视仪等,具有夜间作战能力。动力装置为德国的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配置LSG300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行动装置采用英国的液气悬挂装置和德国的双销挂胶履带。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正面采用复合装甲,且倾斜角度大,抗弹性能好。炮塔内弹舱用滑动式装甲门将弹药与乘员隔开,其顶部装有弹药爆炸波排放板。车内装有三防装置、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和激光威胁报警装置。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52吨

    乘员:4人

    主要武器:120毫米线膛炮

    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

    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

    装甲防护:复合装甲、均质装甲

    印度于20世纪90年代装备部队的新型主战坦克,计划生产1500辆。该坦克安装120毫米线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榴弹、碎甲弹和烟幕弹。火控系统包括带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仪的昼夜合一瞄准镜、弹道计算机和各种传感器等,具有夜间作战能力。车内安装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瑞士PZ61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8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43米

    车宽:3.08米

    车高(至指挥塔顶):2.72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1门20毫米机关炮1挺7.5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52发20毫米:240发7.5毫米:3200发

    发动机功率:465千瓦

    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30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瑞士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坦克,1961年定型。到1966年,共生产150辆,装备瑞士机械化师。PZ61坦克的火控系统较简单,包括炮长瞄准镜、合像式测距仪、电液炮控装置等,无夜间作战能力。动力装置除一台主发动机外,还有一台23千瓦的辅助柴油机。采用均质钢装甲,有三防装置、烟幕弹发射器。

    瑞士PZ68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9.7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45米

    车宽:3.14米

    车高(至指挥塔顶):2.75米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5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5毫米:52发7.5毫米:5200发

    发动机功率:490千瓦

    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35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瑞士在PZ61坦克基础上生产的改进型车辆,1968年定型,1971年起装备瑞士机械化师,装备总数为390辆。PZ68坦克的炮控系统与PZ61坦克的相同,但安装了火炮双向稳定器。动力装置除一台主发动机外,另有一台26千瓦的辅助柴油机。采用均质钢装甲。有三防装置、烟幕弹发射器。

    以色列梅卡瓦3型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61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8.78米

    车宽:2.70米

    车高(至炮塔顶):2.64米

    发动机功率:895千瓦

    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00千米

    弹药基数:120毫米:50发7.62毫米:10000发

    主要武器:120毫米滑膛炮

    辅助武器:3挺7.62毫米机枪1门60毫米迫击炮

    装甲防护:模块式特种装甲

    梅卡1型和2型坦克的改进型,1990年装备以色列陆军。梅卡瓦3型比1型和2型坦克有重大的改进,主要改进有:①装一门以色列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弹药基数略有减少;②发动机功率增大;③采用模块式结构的特种装甲,具有可更换性,有发展潜力;④全电式炮塔驱动装置;⑤增装威胁探测报警装置,能探测到广波谱的电磁波,并报警及采取相应对抗措施。梅卡瓦3型主战坦克是一种生存力更强的新式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MK1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63吨

    乘员:4人+载员8人

    车长:7.60米/8.78米(炮向前)

    车宽:3.71米

    车高:2.64米

    火炮:1门MG251型120毫米滑膛炮,

    弹药基数:50发

    主要武器:1门60毫米追击炮,备弹12发

    并列武器:1门7.62毫米M60E2机枪,3挺FN7.62毫米机枪,备弹2000发

    量大速度:5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00千米

    装甲防护:模块装甲

    梅卡瓦1型主战坦克为以色列研制的主战坦克,1979年开始装备。以军装备的各型梅卡瓦坦克约500辆。装备105毫米线膛火炮,全重63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重的主战坦克,也是当时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主战坦克。

    南非号角主战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56吨

    乘员:4人

    发动机功率:690千瓦

    最大速度:58千米/小时

    弹药基数:105毫米:68发

    主要武器:105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

    装甲防护:均质装甲、复合装甲

    “号角”坦克是南非在英国“百人队长”式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有“号角”1A和“号角”1B两种型号,装备南非自制的105毫米线膛炮,战斗全重56吨,最大时速58千米/小时,采用复合装甲,底部安装了附加装甲,具有很强的防地雷能力。“号角”坦克的炮塔尾舱很大,不但可多带弹药,还能用来储水,甚至可以当作澡盆来用。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的累赘,可事实上,这种人性化很强的设计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对保持战斗力是十分有益的。

    中国59式中型坦克

    武器档案

    型号:59-1式

    战斗全重:36.3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9.239米

    车宽(带裙板):3.320米

    车高(至炮塔顶):2.218米

    单位功率:10.5千瓦/吨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540千米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坦克炮

    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7.62毫米并列机枪7.62毫米航向机枪

    弹药基数:100毫米炮弹34发12.7毫米机枪弹500发7.62毫米机枪弹3000发

    装甲类型:炮塔钢铸造装甲车体钢装甲板

    中国生产的第一种国产坦克,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军装甲兵部队的主要装备,还出口到10多个国家。59式中型坦克的火控系统较简单,包括有:高低向火炮稳定器、炮塔电传动装置及各种观察、瞄准仪器等。车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驾驶员用红外夜视仪。

    中国69-2式中型坦克

    武器档案

    战斗全重:36.5吨~37吨

    乘员:4人

    车长(炮向前):8.675米

    车宽:3.27米

    车高(至炮塔顶):2.40米

    主要武器:100毫米线膛炮

    辅助武器:2挺7.62毫米机枪

    弹药基数:100毫米:44发7.62毫米:3000发12.7毫米:500发

    发动机功率:426千瓦

    最大速度:5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40千米

    装甲防护:均质钢装甲

    中国自行研制的一种主战坦克,是69式系列中型坦克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定型。69-2式坦克有自动装置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炮长瞄准镜及双向稳定器4个部分,有夜间作战能力。防护系统除装甲防护外,还包括自动灭火装置、三防装置、热烟幕装置,车体两侧有侧裙板。

    69—2式坦克有三种型号:A型为战斗坦克;B型和C型都是指挥坦克,装有两部电台,提高了指挥和通信能力。各型坦克的战斗全重略有不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