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抛物线和双曲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人们看到巴比康和他的伙伴们,对于这个被送入太空的金属牢房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未来,人们显得那样的不以为意,可能为此而奇怪吧。他们不去想炮弹会飞到哪里,反而做起了试验,犹如那里是他们良好的试验室。

    人们也许会想,是他们顽强的毅力使他们在面对眼前的困境时显得处之泰然,他们不会为小事而留意,他们把目标径直地放在了胜过于未来的更重要的事情上。真实的情况是,他们不是炮弹真正的主人,既无法阻止它的运行,也不能改变它的方向。水手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船只的航向。热气球的驾驶员亦可随意地控制气球的升降。而他们却不能对自己的炮弹施加任何影响。任何操作都没有效果。所以,除了顺其自然外,他们别无他法,就像是出海人常说的那样:任其漂流!他们现在在哪儿?按照地球时间,现在是十二月六日早上八点。当然,他们一定位于月球附近的某个地方,而且非常近,因为月球犹如是从苍穹垂下的一块巨大的黑色屏障。但无法知晓它们的距离是多少。炮弹受到未知的外力控制,以小于五十公里的速度经过了月球北极。但此时炮弹进入圆锥形阴影区已经两个多小时了,炮弹离月球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找不到任何参照物可以判断炮弹运行的方向和速度。也许,它正迅速地远离月球,很快就会离开阴影区的。也许正好相反,它正明显地接近月球,说不定马上就要与不可见的半球上的某座高峰碰个正着?旅行就会在他们不希望出现的情况下结束。对此他们展开了讨论,凡事都很活跃的米歇尔·阿尔当认为,受月球引力的影响,炮弹最后一定会落到月球上,正如陨石落在地面上。“首先,我的朋友,”巴比康回答他说,“落到地面的陨石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就算我们化作陨石,我们也定然不会落到月球表面。”

    “但是如果我们靠得足够近的话……”米歇尔说道。“错了,”巴比康纠正道,“你是否见过有成千上万颗流星划过夜空的情形?”“见过。”

    “那就是了,这些流星,或者说微粒,是因为与大气层摩擦生热才发光的。不过,他们需要离地球至少十六法里的地方经过,才能穿过大气层,但即便如此,它们落到地球上的机会也很少。对于炮弹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可能会离月球很近,但却不会落到月球上。”

    “倘若这样,”米歇尔问道,“我很想知道我们的炮弹会以怎样的轨迹运行于太空中呢?”

    “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巴比康沉思片刻后说道。“哪两种?”“炮弹会在两条数学曲线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来运行,非此即彼,这与它的速度有关,我现在还不能判断。”“是的,不是抛物线,就是双曲线。”尼切尔说道。

    “没错,”巴比康答道,“在一定的速度下它会走抛物线,如果再快一些就变成了双曲线。”

    “这两个词听起来倒是很有学问的,我喜欢,”米歇尔叫道,“我很快就会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先告诉我,什么是抛物线?”

    “我的朋友,”船长回答道,“抛物线是一条二次曲线,它是由一个和圆锥体母线平行的平面切割圆锥体产生的。”

    “哦!哦!”米歇尔满意地叫道。“这和迫击炮炮弹的弹道形状很相像。”尼切尔说道。“棒极了!那双曲线呢?”米歇尔问道。“米歇尔,双曲线也是一条二次曲线,它是一个和圆锥体的轴线平行的截面切割圆锥体产生的,曲线两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永不相交。”

    “这可能吗?”米歇尔神情严肃地问道,好像得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事件似的。“请记住,尼切尔船长,我非常喜欢你对于双曲线的描述——我险些理解成了超级玩笑——因为你的定义比你想定义的词的本身更让我感到模糊。”

    尼切尔和巴比康没有理睬米歇尔的玩笑,而是展开了一场科学讨论。炮弹会选择哪一条曲线,这才是他们所关注的。一个认为是抛物线,一个认为是双曲线。他们所给出的解释夹杂着许多未知数。他们的论据以及所用的语言让米歇尔感到头晕目眩。争论很激烈,双方都不愿意放弃自己认定的曲线。

    这场科学的辩论最终被米歇尔不耐烦地中止了,他说:“算了吧,‘余弦’先生们,不要再炫耀你们的抛物线和双曲线了!我只想知道和我们切身相关的事。无论我们是走抛物线还是双曲线,我们最终会去哪儿呢?”

    “哪里也去不了?”尼切尔答道。“什么,哪儿也去不了?”“当然,”巴比康说道,“它们是非闭合曲线,可以延伸到无限的远方。”“哎,我的科学家们,我对你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米歇尔叫道,“如果两者都能将我们带入广阔无垠的太空之中,无论是抛物线还是双曲线又有什么关系呢?”

    巴比康和尼切尔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刚刚的确有些“抛开做事的意义”而“离谱”!这种时候,讨论这个无用的问题的确有些不明时候。冰冷的现实就在眼前,无论炮弹是沿着哪一条曲线运行,最终都不会到达月球,更不会回到地球。

    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富于冒险精神的勇士们结局会怎样呢?就算不饿死,不渴死,数天过后,等煤气用尽,就算冻不死,也会窒息而死的。

    然而,尽管节约煤气很有必要,可弹舱内的温度太低,他们不得不动用一定数量的煤气。严格地说,他们可以不要光亮,但不能不要热量。值得庆幸的是,赖泽和勒尼奥装置在运转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所以,他们用不了多少煤气就可以让舱内的温度维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现在想透过舷窗进行观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弹舱内的湿气很快就会使舷窗的玻璃上凝结成冰花。他们必须不断地除去厚厚的冰花。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是看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

    实际上,如果月球不可见的这一面真的存在空气的话,那么他们不是可以目睹流星划过大气层吗?如果炮弹正穿过大气层,他们能够听见从月球中传来的一些声音?例如风暴的咆哮、雪崩的轰隆、火山喷发的巨响?而且如果火山金光四溢,他们不是可以看到强烈的闪光吗?这些现象如果能被细心地捕捉到,对于弄清月球这一面的构造会将会大有好处的。所以,巴比康和尼切尔如天文学家一般,一直守在舷窗前,聚精会神地进行着观测。

    但是一直到现在,月球仍旧保持着沉默,黑暗如故。它没有答复这些提出各种问题急于等待回答的学者们。

    这使米歇尔思考起来,他得出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如果我们可以再来一次同样的旅行,而且一定要选择新月时才能动身。”

    “是啊,”尼切尔也说,“这样我们可能会更好一点儿。虽然航行过程中,月球一直都被阳光所湮没,无法看清,但我们可以看到‘满月’的地球。此外,如果我们像这次一样,绕着月球飞行,至少可以看到月球不可见的那一面阳光普照进的情景。”

    “没错,尼切尔,”米歇尔·阿尔当表示赞成,“巴比康,你有什么看法?”

    “依我看来,”主席神情肃穆地回答说,“如果我们可以再来一次,还是要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条件下出发。如果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撒满阳光的陆地不是比黑夜笼罩的地区要好得多吗?我们不是应该找一个更好一点儿的地方作为第一个安身之地吗?当然如此。至于不可见的一面,我们在探月过程中仍然可以看到。所以,我们选择满月时出发是没有问题的。只希望到达目的地时,不要在中途偏离轨道。”

    “对此我没有异议!”米歇尔·阿尔当说道,“但我们错失了一个观察月球另一面的好机会!不知道别的星球的居民是不是比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对于自己的卫星更了如指掌?”

    对于米歇尔·阿尔当的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做出以下回答:是的,对于其他的卫星,因为它们离母星不远,所以研究起来不费力气。如果土星、木星和天王星上有人居住的话,他们可以很轻松地与他们的“月亮”建立联系。环绕木星的四颗卫星与它的距离分别是:十万八千二百六十法里、十七万两千两百法里、二十七万四千七百法里和四十八万零一百三十法里。但是,这四个距离为来自于对木星的中心的计算,如果减去它的半径一万七千到一万八千法里的话,就会发现木星的第一颗卫星与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还要近。在土星的八个“月亮”中,有四颗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更近:黛安娜八万四千八百法里、盖尼米得六万两千九百六十六法里、恩克拉多斯四万八千一百九十一法里、美马斯与土星的平均距离只有三万四千五百法里。在天王星的八颗卫星中第一颗阿里埃尔,距天王星仅五万一千五百二十法里。

    所以,如果在这三颗行星上进行与巴比康主席同样的试验,所面临的困难要小得多。如果他们的居民也进行着同我们一样冒险,他们也许会观测到卫星的另一侧,也就是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一面。但是如果他们从没离开过自己的星球,则比起地球天文学家就要显得逊色了。

    这时,炮弹正在茫茫的宇宙中继续像那无法参照的计算沿着轨道前进。到底是因为月球的引力还是在某个天体的引力作用下,炮弹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呢?巴比康也无法确定。但是,凌晨四点,巴比康发现炮弹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是:炮弹底部指向其月球表面,并与其保持垂直。这是受引力的影响,也就是在炮弹的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因为炮弹最重的部分朝向月球不可见的一面,好像就要在月球上着陆了。

    它会降落到月球上吗?旅行者们最终会到达他们期待已久的目的地吗?不会。根据巴比康对这个参照点的观测,不知是何缘故,炮弹并没有靠近月球,而是沿着轨道进行着和月球同心的曲线运动。

    这个参照点是尼切尔突然间在月球黑色阴影的边缘上捕捉到的一团亮光。但它不可能是一颗星星。这团浅红色的白点正在变大,说明炮弹正一点点接近它,那自然就不会降落在月球上。

    “火山!这是个活火山!”尼切尔喊道,“月球上还有灿喷发!这个世界看来还有些能量。”

    “是啊!确实是在喷发,”巴比康一边回答,一边用夜视望远镜相看个究竟,“如果不是火山,还会是什么呢?”

    “能喷发就说明有空气,这么说月球中的这个部分是有大气存在的了。”米歇尔·阿尔当说道。

    “可能吧,”巴比康答道,“火山可以通过某些物质的分解,释放氧气供自己在真空中燃烧。我甚至认为,从其燃烧强度和亮度来看,像是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我们现在先别忙着说月球上有大气层。”

    火山位于月球不可见的半球表面南纬四十五度左右。但让巴比康感到懊恼的是,炮弹的轨道离火山喷发点越来越远。他不知道这些火山到底是什么。半个小时后,这团亮光渐渐消失在昏暗的地平线以下。但是,这个现象对于月球地理学的作用非常重大。它证明月球内部尚有余热,那么怎能认定没有动植物在与破坏性力量作斗争呢?地球科学家不得不承认活火山的存在,毫无疑问,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月球的可居住性问题。

    巴比康陷入了沉思。他想像的翅膀翱翔在月球神秘的命运中。正当他试图将所有观察到的现象连贯起来时,一个突发事件打断了他的思绪。

    这个意外事件不仅仅是个宇宙现象,它造成的后果可能具有灾难性的危险。

    突然,在太空中,在无边的黑暗中,一个巨大的物体赫然出现。它好像一个月亮,一个燃烧的月亮,它的光芒与黑暗的太空形成鲜明的对照,所以使人的眼睛感到刺痛并难以忍受。这个圆形物体将弹舱照得通明。巴比康、尼切尔和米歇尔·阿尔当的脸庞在白光的强烈照射下,好似幽灵般黯淡苍白,泛着青光,好像物理学家在用浸了盐的酒精做人造光的实验。

    “见鬼!”米歇尔·阿尔当叫道,“把我们照得如此模样!哪里来了这么个可恶的月亮。”

    “这是一颗流星。”巴比康答道。“在真空中燃烧的流星?”

    “是的。”这个燃烧的球体的确是一颗流星。巴比康说的没错。

    从地球观察这些流星时,它们通常要比月球的光芒微弱些,但是,在黑蒙蒙的太空中,它们却非常耀眼。这些在太空中漫游的天体拥有自身燃烧的条件。这种激烈的燃烧不需借助于空气。的确,有一些流星会在地球两三法里的上空穿过大气层,但是也有很多流星的轨道离大气层很远。比如以下这些流星,1844年8月18日,人们在距地球一百二十八法里的地方发现一颗流星,1841年8月18日,在离地球一百八十二法里处又发现一颗。其中一些流星宽三到四公里,速度达七十五公里每秒。但其运行与地球相反。

    这颗在黑暗中突然出现的流星距炮弹至少有一百法里,巴比康估计,它的直径有两千米。它以大概每秒钟两公里的速度前进,也就是三十法里每分钟。它拦住了炮弹的去路,好像再有几分钟就要和它相撞了。随着与炮弹距离的拉近,流星的体积以惊人的速度在膨胀着。

    这些旅行者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啊?真是很难猜想,更无法描摹,虽然他们遇到困难时总是那么的勇敢、镇静、临危不惧,但此时,他们还是被吓得瞠目结舌,纹丝不动地立在那里,身体僵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们无法改变炮弹的方向,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义无反顾地飞向这颗燃烧的天体,这颗比倒焰炉张开的炉口燃烧得更加剧烈的流星。炮弹似乎正冲向一个火的深渊。巴比康同伙伴们的手紧握在一起,三个人睁着眼睛注视这个剧烈燃烧的小行星。那么他们还能够思想,如果他们的思维在如此危急时刻尚没有停滞,他们一定会认为这一回算是真的完蛋了。

    虽然流星出现仅仅两分钟,他们却像是在两个世纪里作痛苦的煎熬!就在炮弹似乎马上就要撞上去的时刻,流星像一颗炸弹一样爆炸了,但却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因为声音只是空气的振动,而这是在真空中,自然不可能有声音。

    尼切尔惊叫一声。三个人冲向舷窗。多么壮观的景象!如何用生花妙笔才能勾勒如此壮丽的场面!用怎样的调色板才能调出如此斑斓的色彩!

    正如火山的喷发,好像光芒四射的火花。成千上万的闪光的碎片在太空中纷沓而下,将它照得雪亮。形态各异颜色不同的碎片交织在一起。黄色、淡黄、红色、绿色、灰色,好像一圈五光十色的焰火。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球体,一时间变成无数零落的碎块,这些碎块又变成无数小行星,有的像一把闪光的剑,有的卷身于白色的云雾之中,有的在后面拖着一条由宇宙尘埃组成的色彩艳丽的尾巴。

    这些燃烧的碎块互相盘旋,互相碰撞,又撒下更小的碎块,其中一些还撞到了炮弹上。左侧的舷窗玻璃在被猛地撞击之后,留下一道细长的裂纹。他们好像正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只要一个小小的炮弹就能让他们瞬间灰飞烟灭。

    漫无目的四处漂流的小行星照得太空愈加明亮。不一会儿,光线是如此强烈,米歇尔拽着巴比康和尼切尔来到舷窗边,叫道:“不可见的月亮终于看到你啦!”

    在短暂的数秒钟的时间里,三个人的目光穿过扩散的光线,首次目睹了月球神秘的一面。

    在这个无法估计的距离内,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了月面上延展数条细长地带,在稀薄的大气层中漂浮着几朵真正的云彩,透过云雾,他们看到了山脉,跌宕起伏的地势,环形山胡乱地排列着、张着大嘴的火山,与月球可见一面的构造非常一致。还有一望无际的月面上不再是枯寂的平原,而是真正的大海,广阔的大洋,水面上还映现出太空中这令人目不暇接的火焰。最后,他们还在大陆上看到了巨大的阴影,在光线闪电般滑过的一刹那,看起来好像是广袤的森林……是幻觉,还是他们看错了,抑或是一个光学现象?他们能从科学上肯定这样一个甚为肤浅的观察结果吗?单凭对月球不可见一面的瞬间观察,他们敢说月球上有生命存在吗?

    太空闪电般的光芒渐渐退去。意外的亮光也越来越少。四下里漫游的小行星在远处熄灭了。太空又恢复了往常的黑暗。一度被遮住的星星又开始炫耀它的光芒,装点着苍穹的美丽,刚刚若隐若现的月球又消失在浓浓的夜色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