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观察!而在少数知道的人中间,有多少人知道观察自己!每个人距自己是最远者——凡深入检讨者都不快地发现这一点;而“认识你自己”这句格言从一位神的口中说与人类,近乎是一句恶言了。
——《尼采全集》
英国心理学家萨盖用一项实验证明:戴一块手表的人知道准确的时间,戴两块手表的人便不敢确定几点了。这就是选择性迷失。
我们在这个社会,从出生开始,独立的思想日益壮大,但是择校、考试、升学、选专业、就业,有多少真实自我意识在里面呢?父母一手铺好的路让我们几乎没有困难地走过人生二十余载,但是面临人生选择关头,很多人迷失了。站在十字路口中间,无措而彷徨。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喜欢什么工作,换而言之,我们根本就不认识自己!
美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整个世界将为之让路。”你想要什么?这句话你认真问过自己吗?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要在哪里生活?想娶什么样的女人?想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想从事什么职业?拥有什么样的状态?
很多人连想也不想就这样回答:好的,我都想要。
想要花不完的钱,不用朝九晚五上班,有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或者英俊事业有成的丈夫,宽敞的房子和豪华的车子。听起来不错,但是在这些选择面前,你早已经被世界同化了,丢了自己。
人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迷失自我。
每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会因为选择多样化而迷失自己?会不会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做了选择之后去实行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一些利益诱惑而忘记初衷,改变方向呢?
有一位老人得了一种怪病,屋前一座大山的山涧之中长了一种能治愈他的疾病的植物。老人有三个儿子,他打算让儿子们帮自己去采药治病,但是听说那个山涧之中有许多的美玉,正好借此机会考验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因为美玉的诱惑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目的。所以老人把自己的儿子召来床前,告诉他们让他们分别去山涧采药,一人一天,他并没有告诉儿子美玉的事情。
第一天去的是老大,老大一走进山涧就被美玉迷住了,他放下采药的背篓捡起美玉爱不释手,不远处那株可以治愈老人怪病的草药就在对他招手,可是老大只顾着喜出望外,对草药视而不见,早就将采药的事情丢在了脑后。他带着美玉回去见父亲,老人感到非常失望,但是还是表扬了老大,并叮嘱老大不要将美玉的事情告诉两个弟弟。
第二天老二信心满满地去了,但是同样的,到了山涧就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对美玉流连忘返,背了满满一箩筐美玉回去,根本就不记得老人的嘱托了。令人失望的是,老三也是如此,他们都带回了对老人的病毫无作用的美玉。
此时老人的病加重了,儿子们这才感到惶恐。老人再次把他们召到床前,将他们捡来的美玉摊在他们面前,儿子们这才恍然大悟,懊恼不已。明白了父亲的死是因为自己的贪念。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都还年轻,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年轻人要实现的愿望也有很多,在这过程中,如果因为一些利诱而忘记最初的梦想迷失了自己,你们的人生怎么能有所成就呢?”老父亲的话令三个儿子伤心落泪,也用自己的健康为自己的孩子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
我们扮演的角色就是这三个儿子。也许我们的功课很好,但是毕业了却不知道何去何从。有人就说了:一个人假如活到18岁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真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那么现在呢?你做的工作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你所做的每件事是不是都是你想做的?你知不知道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认识自己固然艰难漫长,但是这一生最伟大壮丽而不能停歇的时候就是对自己做功吧,积极地做功,少做无用功,每做一件事就会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慢慢地在前进的过程中摸索自己,做一个头脑清晰,了解自己,不被别人左右的人,这样才能果敢地走在那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上。
【高贵的灵魂,自己尊敬自己】
听着,我是这样一个人,请看在老天爷的份上,不要把我与其他任何人混在一起。
——《瞧!这个人》
尼采说:“高贵的灵魂拥有的是某种对自身的根本肯定,这是一种不能被追求,不能被发现,或许也丢不掉的一种东西。高贵的灵魂,乃自己尊敬自己。”
但我们常常难以超脱出别人的言论,不管做什么事,都或多或少地出于一种希望被认可被尊敬的角度,以此得到一种强烈的存在感,人人都会因此欣喜而享受。但是如何满足这种欲望呢?这种欲望的终点在哪里呢?欲望的特征就是永无止境地渴求,一个人一生不会一直在满足自己的欲望。能达到的和不能达到的,以及要付出的代价等等都不计较,只为满足自己,这样的人不会快乐,不会满足更不会享受,即使他拥有了所要的一切,人们只会仰视他,但是并不会真正地尊敬他,因为他的存在已经超出了一个正常人类的范围,会被人们列为神话或者怪物。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道:“高贵型的人把自己视作价值的决定者,因此不需要别人的认可。”
不要为了被肯定就选择错误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独善其身永远是最好的方式。高贵的灵魂不是被他人膜拜出来的,而是靠自身思想的觉悟和心灵的满足得到升华。
《大学》中写:“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其实很简单,就像爱情。假如每个人都在等着被爱,那么怎么可能会有人被爱呢?先学会爱自己,去爱他人,同时收获他人的爱。同理,你一直在等着别人来肯定自己,那么谁去肯定自己本身呢?想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就先自己尊敬自己。
这里有六点需要注意:一,将自己的言行合理化,体会到存在即合理。只有让自己合理了,很多事情才会变得理所当然。二,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别轻易许诺。值得被自己和别人尊敬的人,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而是一个凡人,不失信不狂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失信的后果。三,将过去的失败或者成功视为经验财富,不是辉煌过去更不是人生败笔,客观地看待它,从它里面汲取对自己有益的教训。四,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谬误,尽量让自己的预想贴合现实,学会反省。孔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对自己不可过分放松。五,辩证地看待事物,学会积淀。六,此时就要尊重自己,内在的尊重,在言行上或许出于目的会有妥协,然而内心决不向任何存在低头。
当你感到内心满足,觉得富足知足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所尊重的人,更是一个对自己非常尊敬的人。当然了,一个人只有在尊重自己时才能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肯定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付出与所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
永远不要将自己的精神寄托放在别人的身上,对于每个人而言,不会有比自己更重要的存在了,那么就要学会在精神层面自给自足,不去讨好式的满足别人的想法,委屈自身去得到那些所谓的赞美、肯定和尊敬,那样的话你一定会累的。
真正高贵的灵魂,看得起自己,不看轻他人。无论何时不摒弃自己,不鄙视他人,不看低自己。这些都是自我升华后应得的心灵财富。
【要做真实的自己】
现在,我要命令你们丢开我去寻找你们自己;只有当你们都排拒我时,我才会回到你们中来。
——《瞧!这个人》
尼采说:“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周国平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举了这样的例子:
有这样两个人。一个人靠哲学谋生,挂着教授的头衔,高踞哲学的讲坛,读书破万卷,有着高深的学问。另外一个人,只能算是个流浪汉,至多读过几本哲学的书,和前者是不能比的,但他天性敏感,热爱人生,总是情不自禁地思考一些人生的根本问题,求索着人生的真谛。如果不这样做,他真的生不如死。
问你,谁是哲学家。
尼采的答案是后者。在《尼采全集》中,有这样的话:“一个人要配得上哲学家的称号,不仅必须是一个哲学家,还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人。”
一个真实的人,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生活,经常迫使我们放弃自己。
比如,你陪客户吃鱼,明明很讨厌海鲜,但因为客户喜欢,你不仅不能做出厌恶的样子,还要表现得很喜欢,很享受。
而真实,有时候又像没有包装的礼物,看起来也许不那么舒服。更多的时候,真实让你与别人格格不入,如果你顾忌别人的眼光,就意味着放弃真实的自己。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这是真的,我离开了学者们的研究室,并且砰然关上了我后面的门。”
“我饥饿的灵魂坐在他们的桌子前,我不像他们那样习惯去砸开坚硬的外壳,去剥取知识。”
我们多数人没有尼采的魄力和果断,生活中,我们既渴望做自己,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期望他人认可的心理暗示。这似乎看来有些两难,在自我和他我之间进退不得,为难自己。
尼采强调天才在文化创造上的决定作用,同时也确认,人与人之间在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价值上是平等的。他一再指出:“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每个人只要严格地贯彻他的唯一性,他就是美而可观的,就像大自然的每个作品一样新奇而令人难以置信,绝对不会使人厌倦。”“每个人在自身中都载负着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独特性,以作为他的生存的核心。”由此引发出尼采想要表达的核心:珍惜这个独特的你,并且发挥出自己的生存价值。
电影《楚门的世界》令观众们感触颇深。楚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是他却不知道每一秒和每一个角落都有上千个摄影机对着他,所有的生活和要发生的事件都是剧组刻意安排的,他更不知道的是身边所有的人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
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随后被强行带离片场。根据这些暗示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地方的人们都是等他来到公司之后才开始工作,而家附近来来往往的都是一样的车子和行人,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且每天都去上班的妻子竟然不是医生。楚门内心的巨大恐惧油然而生。
他决定不惜任何代价逃离这里去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然而他却绝望地发现他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也是这个巨大摄影棚的一部分,这时克里斯托弗告诉楚门,他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如果他愿留在海景就可继续明星生活。楚门不为所动,毅然走向远方的自由之路。
这部剧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有一句话说人活得累,多数是在扮演着另外一个自己。楚门为了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惜任何代价,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却有人明明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却做着演员的角色。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对着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活,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吃着心不在焉的饭,这样的我们会快乐吗?不,活得一点也不真实,并且感到很累,即使是演员还有片酬,但是这样的人获得的只有片刻的满足。随即又开始丢失了自己。
可能我们的人生都会绕个大圈回来后才会珍惜自己,珍惜最初最真的自己,历经沧桑饱受风霜之后,开始怀念自己,才醒悟原来自己一直都不是自己,而过去所做的一切,所追求所崇尚的根本都是那个被涂了色彩的自己。
不要管别人,就做你自己。只要你对社会无害,你做什么不行?只要是你真正喜欢,想要追求并能从中得到益处或者乐趣的,就放手去做。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大众而牺牲的,而是寻找自己的。找到自己,告诉他:来,我们一起生活。
有什么难度?别人的看法?世俗的眼光?殊知每个人的独特组成了大千世界,也许你看他们的时候觉得他们平凡、庸碌、卑微,但是他们并不在意你的眼光啊,他们还是会上班前吃着妻子做的早餐,下班后带着孩子逗乐,累了就洗个澡倒头就睡,也许平凡但不平庸,这才是他们自己。
网络上走红了一个组合叫“不可掉头”,当中有公司老板、电影演员、影视新星、还有大学生,他们卖掉公司卖掉车房一起去周游世界,并告诉自己不可掉头。也许有人羡慕,有人说他们蠢,有人认为他们炒作,但是他们确确实实上路了,并且在行走的路上享受着。他们说钱可以再挣,但是趁着现在不顾一切地去做真实的自己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那么你呢?找找你自己,问问他躲在哪里,过得好不好?正如尼采在《瞧!这个人》开篇所说:“我的门徒们,现在我独自而去!你们现在也独自离去,独自离去吧。我希望如此。”所以,不要再顾虑了,抛开一切别人制定的标准,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做最真实的自己!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
世人都很好奇他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想给别人留下个好印象,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伟大,更加重视自己。然而,一味在乎自己的名声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为人总会给出错误的评价,你几乎不可能收获令自己满意的评价。评价令你大失所望反倒成了理所当然。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怒气冲天,就绝不能在乎自己的名声或口碑,也绝不能关心别人的想法。否则,你就会安于“科长、处长、厅长”这样的头衔给你的快感与安心,殊不知你已成为众人的眼中钉。
——《人性的,太人性的》
尼采在精神失常之前,在《瞧!这个人》中宣告:“听那,我是这样一个人,别把我和其他任何人混淆了。”
我们可曾为别人的误解、否定而抱怨过?是否曾为别人的认同、表扬而沾沾自喜过?
“你这件衣服真难看,穿上去能老10岁!”
“你这篇文章怎么写的?语言生涩,毫无生气。”
“这个方案没有一点可行性,真不知道这个月你都忙什么了。”
……
当你听到类似的恶语、批评、责备、谩骂,是不是立即就会情绪低落,失意沮丧,甚至改变自己的选择?
“你昨天在会议上的表现真是太棒了!”
“幸好你做出了这个选择,否则后果真是难以想象。”
“你在色彩方面很有天赋,不做画家真是可惜了。”
……
而当你听到一些肯定的话,是不是根本来不及辨认它是否属实,就沾沾自喜?
其实,往往我们在意的不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而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别人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贴给我们的标签,却极大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正面的评价使我们飘飘欲仙,负面的评价则会打垮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意志堡垒。
《信仰的力量》一书的作者路易士·宾斯托克说:“每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英雄人物,总有遭人批评的时刻。事实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就越多。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别人的批评。”
有一次马克·吐温请一个作家吃饭,这个作家名气不大,而且是第一次到纽约,但是出席那次饭局的有30多人,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名门望族。临入席的时候,这位年轻的作家越想越害怕,害怕得发起抖来。
马克·吐温走近他关心地问:“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我……我怕得要死。”这位年轻作家胆怯地说,“我知道他们待会一定会请我发言,可是我不知道说什么,我担心出丑,所以一想到待会要说话我就怕得要死。”
“呵呵,”马克·吐温闻言笑了,“年轻人,你不用害怕,我只想告诉你,他们可能要请你讲话,但任何人都不指望你有什么惊人的言论。所以你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只要做到最好就足够了!”
更多时候,你的行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无关痛痒,那么何必为了满足这么一点点别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跟自己较劲呢?
要知道,发生在你身上百分九十九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一点都不重要,所以选择为别人的言语牺牲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你是独立的一个人,有自己的思想、逻辑行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适当的纠结是很正常的,但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变成你的枷锁。
1786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初演,落幕后,拿波里国王费迪南德四世,坦率地发表了感想:“莫扎特,你这个作品太吵了,音符用得太多了。”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曾被人批评为:“这个作家的愚蠢,在他眼睛上表露无遗。那双眼珠,有一半陷入上眼皮,如在看天,又像狗在小便。他注视你时,你会为了那愚蠢与无知,打他一百记耳光仍觉吃亏。”
艾伦斯特·马哈曾任维也纳大学物理学教授。他说:“我不承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如我不承认原子存在。”爱因斯坦对以上批评并不在意,因为早在他在慕尼黑念小学的时候,任课老师就对他说:“你以后不会有出息。”
以日记文学闻名的法国作家雷纳尔,1896年在日记中说:“第一,我未必了解莎士比亚;第二,我未必喜欢莎士比亚;第三,莎士比亚总是令我厌烦。”雷纳尔又在1906年的日记中说:“你问我对尼采有何看法?我认为他的名字里赘字太多。”连名字都有毛病,文章如何自不待言。
这些曾经平凡的人都遭受了无数的批评和否定,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在意过别人的看法和态度,他们相信自己,他们意志坚定。
路易士·宾斯托克说:“真正的勇气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说。”歌德也曾说:“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流言所吓倒,不受他人的观点所牵制。”我们每个人绝无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要来自在别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你怎样接受、理解和加工、组合,是属于你个人的事情,这一切都要独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选择。谁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只要问心无愧,做什么心都是晴的。
【充耳不闻的智慧】
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尼采
尼采的作品一度无人问津,这也曾让他迷茫和痛苦。
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出版却无甚反响时悲叹:“从心灵发出如此的呼喊,居然听不到回音,这真是可怕的经历……”15年过去了,这本书仍然被埋葬在沉默里,尼采在给奥维贝克的信里说:“使得我异常痛苦的是,在这15年里,仍然没有人发现我,需要我,爱我。”
尼采渴望被认同,被理解,虽然也会有所抱怨,但却从未因此停止过自己在哲学上的思考,从未停止过自己的思想。可见,对于别人的置之不理或者说误解,他大多时候也是置若罔闻的。唯有不受别人言论的影响,才能最后攀至顶峰。
从前青蛙家族里组织攀爬比赛,很多年轻力壮的青蛙都参加了。由于过程艰辛坎坷,家人们都纷纷劝他们放弃,最后,其他青蛙都退出了比赛,只剩下一只,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到达塔顶的胜利者。拿到冠军的时候,大家都向他请教制胜法宝,却发现其实他是一个聋子,所以他在比赛的时候听不到那些认为不可能爬上去的言论,一心攀登,终于到达顶峰。
充耳不闻也是一种智慧。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但是有时对那些赞美、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何尝不是一种通过成功的途径呢。满耳朵都充斥着他人的议论,沸沸扬扬,它们很快就会侵占一个人清醒的理智,最终放弃抵抗选择顺从。
奴隶早就消失在文明社会当中。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存在着一种奴隶状态,那就是捆绑在我们心灵上的枷锁。有多少人,将决定权对着别人的嘴巴和盘托出,耳朵呈现欢迎光临的状态,这不是信任,不是谦和,而是没有主见。这种心灵上的枷锁,头一道就是做“别人会怎么想”的奴隶。
假使你做了某件事情、做出了人生的某一次选择,你不会感到快乐或者富有成就感,你的心情只是忐忑,你可能会想:我这么做了别人会怎么想呢?
从“我必须出去上班,哪怕我是在家写稿挣钱但是别人不知道,不去上班别人会认为我是个啃老族”,到“在会议上我不能多发言,因为我一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爱出风头”,还有“那件衣服其实我很喜欢,但是别人说它不太适合我,买回去了别人会议论我的”等等,这种想法的确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而且也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消极的心理状态。
人生中这种“别人式”的想法是一种强而有力的牢笼。它抓住了人类想要得到肯定的弱点,使人们轻而易举地就沦陷为他人言论的奴隶。这种“别人会怎样想式”的奴隶会伤害我们的创造力和我们的人格,把我们原有的创造能力破坏殆尽。
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不仅被“别人会怎么想”所左右自己的言行和决定,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有些人不够资格来左右你,因此要树立一个明确的是非价值观,并且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的时候鞋子破了,父母让他自己去鞋店做鞋,鞋匠问他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鞋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告诉自己。里根回去后思前想后就是拿不定主意,以往都是父母去做的,但是这次父母让他自己拿主意。里根既想赶快穿上新鞋子,又不知道怎么做决定,他苦恼极了。没过几天,鞋匠在大街上遇到里根,他问里根考虑得怎么样了,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对他说:“行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新鞋。”
里根去店里取鞋的时候,发现鞋匠给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怎么会这样?”他感到很纳闷。
鞋匠回答说:“等了你几天,你都拿不定主意,当然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决定啦!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替你做决定。”
后来里根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总是感叹:“从那以后,我认识到一点,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遇事犹豫不决,就等于把决定权拱手让给了别人。一旦别人做出糟糕的决定,到时后悔的是自己。”
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不做别人言论的奴隶。也许别人就是那么随口一说,你却要为之付出自己的主见、主观、和自己的思想,最后得到的最多也不过是别人的点头赞许,你快乐吗?又假如面对的不是言论的左右,而是失败后的言论,你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一蹶不振,但是你要从心里站起来还是要靠着自己那份强大的意志力和主观思维。
有时面对为数众多的人发出的质疑、批评和非议,我们往往会陷入孤立、尴尬的境地,彷徨、质疑自己,慢慢就开始不相信自己。别人言论的力量可大可小,学会充耳不闻或者选择性倾听,将那些足以伤害你的力量柔化或者转为化正力量,坚决不做他人嘴巴的奴隶。一个有主见的人,永远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不过是别人的,不属于你,你拒收这些“言论礼物”,自然而然就会返还给说话者本人,你还是你,你告诉自己,我就要这么做。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
无论是谁,都有一技之长。而且这一技之长,是只属于他自己的。
有些人很早便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利用特长取得了成功。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弄清楚自己究竟有什么本领。
有些人凭借一己之力发现了自己的特长。而有些人则参考世人的反应,不断摸索自己的本领究竟为何。
总之,只要你百折不挠,不断挑战,总能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
——《人性的,太人性的》
很多企业都苦恼招聘工作:“不是我们不要大学生这样的人才,而是我们将他们招进来给他们派遣工作的时候,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一技之长,还不安心工作。所以,企业宁愿选择那些在社会上待了两年,递过很多求职信都碰壁的人,因为他们都会有自知之明,给他们工作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去做。”
现在的大学生念了四年大学出来后除了脑子里的知识一无所有,也没有什么特长。不管是学生、白领、企业家,除了学习、工作之外都会有一些娱乐或者运动,又或者是兼职。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更好的生活,一技之长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平时忙工作,周末忙唱歌,都市女白领周小姐说:“职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干得出色,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有时候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我们这些上班族练习唱歌,不是为了消遣,不是为了娱乐,是为了工作之外的应酬。”
周小姐在一家软件公司做业务经理。为了拉到业务,周小姐一边托亲戚朋友介绍关系,一边搜集了数十家潜在客户,一一联系甚至拜访。终于挖到了一个来头不小的客户,对方答应见面吃饭,公司对此很重视,特地派了两个同事跟周小姐一起去吃饭。
吃饭的过程还算是愉快,但是做生意免不了的就是娱乐消费,吃完晚饭之后一行人去KTV唱歌。客户的兴致很高,但是周小姐五音不全,从来就不喜欢唱歌,于是婉拒了客户。见状,同事陈某自告奋勇替周小姐解围,与客户合唱了几首歌,纯正的高音博得满堂喝彩,当晚,客户玩得十分开心。
周小姐正为此高兴的时候,公司方面来了通知说客户对合作很期待,决定和他们签合同。但是对方点名让同事陈某去签合同。陈某虽提出不妥,但是最终为了促成合作不得不遵从客户的意愿。按照规定,谁签的合同,业务就算谁的,周小姐到手的业务却飞到别人手中了。吸取了这次教训,她就报了唱歌、茶道的兴趣班,刚开始是不适应,慢慢地竟然在兴趣班里发现了自己的一技之长。
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推崇一技傍身。除了唱歌,还有越来越多的白领前来学习钢琴、古筝、舞蹈等,可谓十八般武艺,每一样都有人修炼。但是大家表示,来学习这些很少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是为了应酬生意。
其实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事业的顺利去发现一技之长或者强迫自己有一技之长也好,或者是纯粹为了自己的情操也好,一技之长都在生活中起着不可估计的重要作用。
不求样样精湛的特长,但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潜伏着这些一技之长的因子,也许是偶然被别人发掘,也许是被自己慢慢发掘,或者天资聪颖自小就开始培养,也有的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兴趣,到老了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乐趣何在,也就更不要提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取得成功了。
楚将子发喜欢招揽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为自己人。有个号称“神偷”其貌不扬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一次,楚国受到齐国的进攻,子发奉命率军迎敌。大战三次,楚军均以失败告终。子发召集旗下的能人异士寻求帮助,但是大家都没了主意。
这时其貌不扬的神偷出来请战。晚上他在夜色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早上子发派人将偷来的睡帐还给齐军,并对他们的士兵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帅,我们的士兵出去打仗时捡到你们主帅的睡帐,现在特地赶来奉还。”当晚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第二天故技重施。齐军主帅有些慌了。到了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士兵看到这三天发生的事情,都觉得害怕,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神偷因此得到重任,衣食无忧。
不管怎么说,一技之长都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用来调剂生活,顺利职场,滋润心情,陶冶情操等等。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毫无是处,便自暴自弃。三百六十行,几千种兴趣爱好,一定会有你喜欢的,放手跟着自己的心去尽情发现那一个你不知道的自己,因为在那个领域里,你就是王。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过去的自己所坚信的真相,现在竟成了错误。过去的自己所坚持的信条,现在也发生变化了。
这并非因为你年少无知,见识浅薄,不经世事。对当时的你而言,这样的想法是必要的。对当时那个层次的你来说,那是真相,也是信条。
人总在脱胎换骨,更新换代,不断朝新的人生迈进。
所以,只不过是过去不可缺的东西,现在变得不再需要了而已。所以,对自己的批判,和听取他人对自己的批判,其实也是对你的蜕变的一种促进,为了让你更快地焕然一新。
——尼采
世界总是在变化,而我们随着成长、成熟也在改变。或许我们念念不忘一直所坚持的东西,却忽然发现是错误的,或许我们曾经喜欢的感情到了后来却成为一种怀念,也或许我们变得与原来的自己渐行渐远。
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在见面后却没有了当年的感觉,于是会欷歔感慨:你变了。很好的朋友因为一件事发生分歧,他忽然对你说:看看你变成什么样子了!
可是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人,静止是相对的,也许他们认为时间没有太大的变化,那是因为时间在跑,而我们也在跟时间赛跑,所以怎么可能没有改变呢?
也许你变得没有小时候可爱了,也许你变得没有读书的时候单纯了,也许你变得没有初入职场的青涩了,也许你变得没有恋爱时的温柔体贴了,但是这些改变我们都大致可以接受。假如是突变呢?我们变得不再被自己所喜欢,变得世俗,变得不再健康从此不再开心,难道就要这样过下去吗?我们还是有时间快乐的吧。
90岁高龄的史密斯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双腿不再灵便,渐渐地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她依然注重仪表。每天早晨6点起床,8点钟前穿戴完毕,头发做成时髦的样式,精心化妆一番。
后来就得依靠轮椅行走,在住进敬老院的那一天,老人的心情都显得很沉重。史密斯夫人耐心地在大厅等候了数小时,当有人告诉她,她的房间已经准备好了的时候,她微笑了,脸上的皱纹都显得温和。
在前往房间的路上,护士温声细语地对史密斯夫人描述她的新房间,有一张舒适的床、梳妆台、漂亮的窗帘……没等护士说完,史密斯夫人就开心地说:“谢谢,我很喜欢我的房间。”
“可是史密斯夫人,您还没有看到您房间……”
“这和看不看没有什么关系,”史密斯夫人回答,“我喜不喜欢这个房间其实在我看来不在于它的格局和家具是怎样的,而是不管它怎么样我都决定要喜欢它。这也是我每天早晨醒来后做的决定:假如我一再沉沦这些变化中跟不上节拍,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被我一一感伤,我可以以泪洗面,琢磨着我身体的哪一部分又不灵便了,因此给我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琢磨着那些已经离我而去的人,没有了他们我又该怎样怎样的悲伤,可是我不。我选择接受,每天睁开眼睛时候都觉得每一天都是恩赐,我对每一个早上都心怀感激,不管我再怎么变化,我还是很爱我自己和这个世界,不去想那些已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而是专注于现在的事情,所以我很坦然。”
只要被赋予了生命,我们的身体机能每时每刻就在发生变化,疾病的突袭是变化,身体的强健也是变化,变得越来越漂亮是变化,变得越来越老也是变化,不管你如何抗拒,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已经发生的变化,只有选择了接受,才可以面对,才可以更好的生活。
除了生活,感触很深的是职场,从刚进公司为大家端茶送水随意差遣,到了后来成为公司的高管,那些以前的好友会衷心地祝贺你,为你高兴,也会有人惺惺作态地对你说:你真的变了,以前的你不是这样子的。以前的你单纯美好,现在的你为了生意想尽办法费尽心机,变得面目前非,我不认识你了。
那是他们不懂你是如何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不知道你委屈过哭泣过甚至想放弃过才走到今天,他们不曾看见过程就武断地告诉你:你变了!你在意吗?你觉得心酸吗?可是你接受了选择的自己,明白很多事情是回不去的,只要你现在做的事情得到自己的肯定,就不要回头,尼采的哲学告诉你:人总在脱胎换骨,更新换代,不断朝新的人生迈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