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建筑知识全知道-黑川纪章:共生的思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黑川纪章,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日本著名建筑大师。

    黑川纪章,1934年出生于日本的爱知县,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后又到东京大学深造,先后获得建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少年得志,26岁就崭露头角,28岁时开设了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如今黑川纪章已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他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采用庭院、过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黑川纪章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想”时代。1960年,新陈代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处于动态过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纪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变形”的概念和“点式刺激法”。他预言未来的建筑将以“建筑作为一种结构”的理论而广为人知。他所谓的“结构”思想主宰了他早期的建筑构想。在1970年的大阪国际博览会上,黑川纪章推出了TB实验性住宅,将建筑所具有的发展可能性充分表现了出来,为此他被视为建筑界的前卫人物。

    1972年黑川纪章设计的中银舱体楼再次引起轰动。这幢鸟巢式的建筑几乎成了他的商标。它的新陈代谢的解决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建造永久性的结构,然后插入居住舱体。后者可以随时更换。黑川纪章用140个6面舱体悬挂在两个混凝土筒体上,组成不对称的、中分式楼。在仔细琢磨的小房间里,配有磁带收音机、高保真音响、计算机和浴厕,没有一寸多余的空间。这些可以搬动的舱体虽然以后并没有再挂到别处,但是黑川纪章对建筑的理解却产生了飞跃。

    此后,黑川纪章开始思考将技术的方法与富有哲理的思想联系起来。他觉得将日本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是一条颇有前途的路子。他认为日本文化的特性是“对非恒久的”及“改变的需要”的接受力,将不同文化及意念整合为一种共生的关系,在相反的元素之间提供一种中介性空间。黑川纪章后来的大多数作品都包含了这一特征。

    近来黑川纪章将其共生思想概括成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异质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术的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内与外的交融、历史与现代的共存、自然与建筑的连续。他试图以共生思想来改变西方中心和理性主义,并表达出自己根植于日本文化的意愿。黑川将所有的建筑元素都看作是相互间能够产生意义和气氛的词汇或符号。

    1989年,黑川纪章应邀参加了福冈亚洲太平洋博览会“住宅环境展”的设计。他的方案是整个海岸住宅区的一部分,由银行、书店和事务所组成。建筑由不同的体量构成,中央是一个玻璃锥体,其周围是弧形、直线形和不规则的实体,屋顶的形式也各不相同。黑川纪章试图通过不同的元素之间的关联与分离来唤起一种多义的、含糊的意义。他期望自己的设计能以不同的表情来适应不同的人,叙述不同的故事。

    黑川纪章在40年的设计活动中曾多次荣获各种奖项、荣誉,其中包括日本建筑界最高奖的日本艺术院奖,同时黑川还是日本艺术院设定的全日本3名院士建筑家之一。新加坡的280米写字楼“共和广场”荣获1996年世界最高建筑奖——法国世界不动产协会奖。吉隆坡国际机场2004年被授予第一届21世纪绿色建筑世界奖和意大利“业主与建筑师”优秀大奖。

    黑川纪章从40年前开始提倡“共生”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即将到来的生命时代的基本理想,将成为21世纪的新秩序。“共生的思想”这一观念,不仅对建筑学界,而且对社会学界、经济学界及其他多种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已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知识链接

    黑川纪章在设计思想上开创、并坚持倡导“共生”理论,强调城市建筑与人、城市建筑与自然、城市建筑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思想,为世界建筑界、城市规划界提供了作为建筑家和规划师的典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