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琴伊察古城,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长3千米,东西宽2千米,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天然井为建城的基础。现有公路把它分为两半。南侧老奇琴伊察城建于公元7—10世纪,具玛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奇琴伊察城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充分反映了玛雅人高度发展的文化艺术和宗教意识。遗址中最大的建筑物是城堡金字塔及塔顶上的羽蛇神庙。金字塔高30米,底周长59米,底座呈四方形,有9层平台,塔身逐层缩小呈梯形。塔的四面各有91级宽阔的石台阶直通塔顶,加上通到神庙的一级,总共有365级,正好与一年的天数相等,含有时间的含义。石阶两边,配有雕刻成巨蛇形的石砌栏杆。台阶最下端的栏杆是一对高1.43米、长1.87米、宽1.07米的大蛇头,从蛇口内还伸出一条1.6米长、0.35米宽的巨舌。远远看去犹如两条巨蛇正从塔顶羽蛇神庙处向下游动。整座金字塔为石砌结构,塔的表面上布满了非常精致的雕刻和装饰。塔顶上的羽蛇神庙高6米,内部使用了羽蛇形状的石柱装饰,布满了飞檐、精美的壁画。庙门上两个圆形浮雕上刻满了象形文字和装饰图案。玛雅人认为带羽毛的蛇神是天神和雨神的化身,象征风调雨顺。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建于公元435年,公元11—13世纪城市发展达到顶峰。古城是以天象确立方位,布局严密、结构合理,主要建筑多围绕方形天然水井或位于通向水源道路的两侧。遗址中有玛雅文化中期和后期建筑物数百座,最主要的建筑物有城堡金字塔、虎庙、厅殿、球场、石柱、圣井、尼庵等,还有一些圆形建筑,所有建筑都以雄伟壮观的风格以及建筑内外精美的雕刻装饰而引人注目,1988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玛雅人在数学、天文、历法、医学、建筑、绘画、雕刻等方面都有高超的建树,还培育出了玉米、甘薯、辣椒等许多农作物,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玛雅人体现了当时最高的文明水平,令人惊奇的是在欧洲还处在黑暗时期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已经可以描绘出太空的样子,演变出美洲本土的文字书写系统,而且已经掌握了数学。他们还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历法,在没有铁器、搬运的牲畜甚至没有车轮的情况下,他们有能力修建这么巨大而且建筑完美的城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知识链接
奇琴伊察古城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殿,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500年到700年左右,对整个乌松布拉河盆地有着重大的影响。典雅的建筑、高超的技术以及轻巧的浮雕都证明了玛雅人的神话,证明他们是这一文明的天才创造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