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占地总面积11.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
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万平方米,湖水深为0.4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的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而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南部入口与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米之处,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他通道也均设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他们的头顶之上是一片浅浅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相连,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的全部变成绿地。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在国家大剧院内,除了三大专业剧场和一个试验小剧场以外,还设有水下长廊、展厅、橄榄厅、图书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天台活动区、纪念品店、咖啡厅等为丰富大众文化生活而创造的活动区域,可谓是展现大剧院无限魅力的“第五空间”。徜徉其中,将会受到艺术的陶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国家大剧院内设有齐全的剧院配套设施,包括化妆间、练琴房、排练厅、指挥休息间、演员休息厅、演员候场区、换装间、道具间、绘景间、贵宾厅、礼仪大厅等。观众席的每个座椅下都会有空调送气孔。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感受不到气流的存在,却能享受到空调带来的舒适。而且下送风设计调节的是地面以上两米高度内的空气温度,与传统中央空调调节整个剧场温度相比,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还不会产生中央空调的那种噪声。此外,座椅安有消声装置,即使观众中途离席折叠收椅,也不会发出声音。
国家大剧院拥有世界最大的穹顶: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国家大剧院是北京最深的建筑: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国家大剧院拥有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
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总理首次作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但因财政原因而没有实施。
知识链接
巨大的绿色公园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形的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天空。有人将建成后的大剧院的外形形容为“一滴晶莹的水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