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剑戮天-第0090章神功九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饶是风易寒见过九星联珠阵的威力,跟眼前这掌法相比,怕是也旗鼓相当。

    怀中的少女,也吓得失了声气美目圆睁不敢多言,天地之间只剩下震耳发聩的龙吟之声,连源不绝回音荡荡。

    眼见二人将丧生龙爪之下,忽地漫天龙影一收,竟如从没出现一般,只有那秋鸿老人的白须长影立空而至,已近众人身前。

    他得意的朗声笑起来。

    风易寒由心而赞:“好掌法。”

    “时乘六龙,降龙十八掌中最王道正气的一掌。”那火堆边的杜西同不禁拂掌叹道。

    秋鸿侧目瞄了他一眼:“你说得不错,正是此掌。”

    “降龙十八掌被誉为天下第一掌法,果然非同凡响。”那杜西同竟没有停止,侃侃而谈。

    说得那秋鸿老人的脸上都不由得浮起了惊讶之色,再细看了此人两眼:“这位大侠是何方人士,竟能如此明晓我丐帮功夫,莫非你也练过降龙十八掌。”

    “见过前辈,在下杜西同,人称射天狼,长年居于南方未曾踏足中原,自然没有练过丐帮功夫。”那人抱拳恭敬的回答秋鸿。

    秋鸿脸上却有怀疑之色:“如果你未曾练过,又如何知晓的这般清楚呢?”

    “因为家师乃当年江湖百晓生一苇先生,自然很多武林功夫有听他讲起。”杜西同如实而答。

    “哦,一苇先生的徒弟,那便不足为怪了。”秋鸿长吐一口气,心中石头落地。

    那一苇先生乃二十年前江湖中的一位奇人,专为收集武林各派武功来由而出名,人称江湖百晓生,曾名噪一时。

    可惜英年早逝,不再人世,他所收的徒弟却没有继承他的遗风,全沦为默默无闻之辈,江湖再无百晓生也。

    趁他如此思考之间,那杜西同又突发奇言:“前辈的神阳功配上降龙十八掌应该是威力无穷的,可惜前辈未有习全神功,故留了一瓶颈,神掌所发之时,全然不能酣畅淋漓,实为一大缺撼也。”

    秋鸿心中一震,本来适才还在小视于那杜西同的,现在心中突然一变,竟对其刮目相看起来。

    忙正色问道:“阁下是如何看破老朽的缺憾的?”

    “那九阳神功本不完全,不用看都能窥破,自不必待让我说明吧?”杜西同呵呵一笑,抿唇而立。

    风易寒说:“九阳神功本就一分为三,自然不完全。”

    “是啊,老朽所苦恼的就是这点。”秋鸿老人低叹一声,摇头道:“各派都把此功视为圣宝,密不外宣,岂知自己习到的仅是皮毛,真正精髓,却没人窥通一二。”

    “其实这也好办,只要三派的武功合一,自然就能修炼完整的神功了。”花惜泪插嘴道。

    秋鸿却冷笑说:“三派合一谈何容易?据说那武当的九阳神功自张三丰失踪之后便再无传下,想合完整的九阳神功,断是不可能的了。”

    “那也可以二派合一啊,我公子有飞雪城九阳神功,秋鸿爷爷你有少林九阳神功,何不你们两个人的神功拿出来一起分享,共参精髓。”花惜泪又说。

    “此法甚妙,如果前辈你把龙掌教会我风兄弟,而我风兄弟又把神阳功拿出来与你一同参习,这对两人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你们二位何不考虑考虑?”杜西同也在一旁促到。

    秋鸿闻之心中一动,抬目看向了风易寒,却见风易寒也在看着自己,两人竟心有灵犀也似。

    其实秋鸿早就有此想法,因为少林九阳神功在他手中已练到了瓶颈。

    正在挖破心思想要更进一步时,遇到身负飞雪城九阳神功的风易寒,他自然如获至宝,不惜用自己手中的降龙十八掌来交换。

    至于风易寒,早已练了一月之久的飞雪城九阳神功,但却进展缓慢,似乎是练错了方法,但却寻不到一个懂此功的人点拨于他。

    现在见秋鸿也练此功,当然是求之不得,须得想他学习颇多练功诀窍!

    遂二人一拍即合,酒足饭饱,便迫不及待到一边去研究神功去了。

    那九阳神功,源自于先天八卦,易经之道乾,九阳开列,唯九五之德,元,亨,利,贞。

    九九则亢龙有悔,被欲.火焚烧。

    此功,可出氤氲紫气,可随意扩散到体内体外,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毒气不生,物化不之,金刚不坏之躯也随之而来。

    但是若练此功,必须练全,若半途而废,练有不成者,必定走火入魔,全身筋脉大穴被功力所阻,导致欲.火焚体,窒气而亡。

    风易寒把两套神阳心法细看了一遍,心中思潮起伏,百思不解。

    因为两套心法尽有天差地别之感。

    他却不知,当年觉远大师身死弥留之际,三位听得神功之人,因资质和根基不同,所得到的东西便有差异之别。

    虽后来三人都以听到的神功或开宗立派或光大本门,但他们当中确没有一人真正修成神功。

    或是因那大师值弥留之际,无法把神功全部说完,故三派之人,没有谁因神功而大有作为的,所以相比那九阴真经,这九神阳功在武林中却无多少人推崇。

    风易寒苦苦一笑,再把秋鸿抄给他的少林九阳神功,细细研究了起来,但见那还是一段前后不接的文字,甚是生涩难懂,如是写着:

    “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何况习内功乎?

    若不明脉络,犹习射而操弓矢,其不能也决矣。

    能内景遂道,返观而以察之,则体用兼备矣。

    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气纳丹田,冲起命门,引督脉过尾闾,由脊中直上泥丸,下人中龈交,追动性元,引任脉降重楼,而下返气海。

    两脉上下,旋转如园,前降后升,络绎不绝也以上劲诀既详,下言调气之方。

    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经鼻孔,而少时气定,遂吸气一口,但吸气时须默想真气,自涌泉穴升至会阴,分向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由前胸升于脑后,渐升入泥丸百会穴。

    降气时须默想真气由泥丸降至印堂,自鼻至喉,喉至脊背,脊背透至前心,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能复从尾闾长强近于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纯乎天地循环之理也。”

    风易寒看了足足过把时辰,才苦苦看完。

    不过他觉得这篇文字更似内功的心法,但却修习无门。

    眼看外面天也黑了,顿觉困意来袭,眼皮沉重,遂脱了衣服,上床睡了,那内功之事,却在梦中缠绕了他一夜。

    他与秋鸿老人每日参习九阳神功,恍惚过了半月。

    花惜泪留下来照顾两位武痴和豹子,因今日是腊八节,所有寺庙都会施粥,他们也想去求个好福气,顺便带些粥回来给那两位武痴尝尝。

    在房里打坐练功的二人,自然不知道外面的人在做些什么。

    只见他们相对端坐着,表情平淡而放松,双目微闭,头顶缓缓散发出氤氲的紫色淡气,在屋子里面淡淡弥漫。

    那秋鸿老人所散发的紫色气体尤为浓郁,因为他是长久浸淫此功之人。

    如今又得到飞雪城神功,自然如虎添翼,许多难解的关节也一一而通。

    虽又遇到新的难关,但他相信总会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故练得心平气和,没那么多急躁。

    而坐在他对面的风易寒,却没他那么顺利,虽然头顶也会冒出紫气,但却是时断时续,无法一直继续延迟。

    他头顶的紫气多半会被自身散发的青气所驱走,似乎两种气流是相生相刻,天生敌人一般。

    原来这九阳神功,如打通全神穴脉,按照它所指之法引导真气在全身穴道游走,真气便可源源而生,聚于气海唯己所用。

    更妙的是练此功之人若遇战斗之时,体内真气会突然爆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如真气自生机一般,愈占愈勇愈战愈狠,遇强更强。

    但危险之处就在此处。

    因为战斗之中真气突聚许多,而当战罢却无法排解,亦无法一下止住源源自生的真气,故十之有八会胀裂气海,力泻而亡。

    或是七经八脉九阳游动,燥热难当,横遭烈火焚体之痛,端是生不如死。

    是以练这九阳神功,就如在刀口上过活,生死也在一瞬间。

    虽然是如此危险,但世间武林,却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百死不悔,只为追求武学的最高境界,纵是身死也是不怕。

    风易寒是这一类人吗?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吧。

    他身上那稀里糊涂得到的九阴真经内功,倒成了他的绊脚石,让他既爱且恨。

    在那无名谷底冷子霄帮他打通了任脉所有大穴,而督脉的穴道也冲通了七八个,如若靠自己平日勤加修炼,冲通任督二脉,指日可待。

    人体自头顶至会阴处,相连着两条经脉,两条经脉分别于正前和后背上下串连,正前的称作任脉,它连接了“承浆,廉泉,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曲骨,石门,关元,中极,会阴”二十四个穴道,而后背处的督脉,亦是由上而下,连通“龈交,兑端,素曜,水沟,上星,匈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哑门,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腰俞,长强”二十七个穴道。

    因为任督二脉属于人体最重要的气血输送通道,故古往今来,多少练武人生都梦想打通二脉,开启大小周天内力搬运,到时便日进千里,势不可当。

    可这打通双脉之举,却需要深厚的内力,亦需要精妙的技法,若贸然行事,不但白白消耗内力,还可能导致经脉阻塞,走火入魔,得不偿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