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世界大学中的“首富”,那非哈佛大学莫属。哈佛大学真正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因为它所获得的捐赠比世界上很多中小国家年生产总值都要高。
哈佛毕业生有一个传统就是捐助哈佛。哈佛资金的1/3都来自捐助,这是哈佛实力的基础。哈佛毕业生们如此慷慨解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毕业生们事业成功,有实力捐赠。二是毕业生们当年在哈佛读书时,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对学校怀着感激之情,成功以后,就像孝敬父母一样,给自己的母校捐款。
可是,你知道吗?哈佛曾经面对着一笔巨额捐赠,但是由于当时校长的疏忽,不仅导致了捐赠的流失,更为自己增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也成了哈佛永远的遗憾。
几年前,有一对老夫妇,女士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他们没有事前预约,就直接去拜访哈佛大学的校长。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人打扮的老人根本就不可能会与哈佛大学有业务来往。
老先生轻声地说:“我们想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每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小时,女秘书一直不理睬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离开。老夫妇却一直等在那里。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了,她来到校长办公室,请示说:“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的。”于是,这位有着很高声誉的哈佛大学校长同意接见了。但他却是很有尊严且不情愿地面见了这对老夫妇。
女士告诉校长:“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大学读过一年书,他很喜欢哈佛大学,他在这里的生活也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意外去世了。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个纪念物。”校长并没有被他们感动,反而觉得可笑,他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在哈佛大学就读而后死亡的人竖立雕像。如果我们这样做,那么,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会像墓园一样。”女士说:“哦,不,不是的,我们并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是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大学。”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粗糙的穿着,木讷的谈吐。然后他叹了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每一幢都超过750万美元。”
这时女士沉默了。哈佛校长很高兴,心想:“这次总算可以打发他们了。”
没想到女士转向她的丈夫说:“亲爱的,只要750万美元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呢?”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大学,留下了坐在那里目瞪口呆的哈佛大学校长。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对老夫妇竟是当时有名的加州铁路大王、曾担任加州州长的老利兰·斯坦福和他的妻子。后来,斯坦福夫妇回到了加州,把自己用来培训优种赛马的8180英亩的农场土地拿出来作为学校的建筑用地,然后建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斯坦福大学如今已经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让这位校长没有料到的是,这对夫妇用其儿子的姓名建立的学校后来会与哈佛大学齐名。更难想象的是,斯坦福大学一位名叫博克的毕业生后来竟成为哈佛大学的校长。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当你们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前人给予的帮助,学会感恩才能学会做人。”哈佛教授常常给学生这样的忠告。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人格的表现,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无论在生活、工作或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给你帮助的人,父母的哺育、师长的教诲甚至陌生人的帮助,这一切才造就了现在优秀的你。所以,要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的赠予。要知道,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哈佛毕业生肯特·鲍恩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萨拉。她出身贫寒,却非常热爱学习。十几岁时,就读完了镇图书馆的所有书籍。她心灵手巧,能做出最漂亮的手工。14岁时,萨拉接管了父亲的一小群奶牛。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获利颇丰。她没有把钱留为己用,而是帮3个上大学的哥哥支付学费。
以萨拉的智力和努力,她足以在学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她也许会成为律师、大学教授,或更出色的职位。但是相反,高中毕业后,才十几岁的她就出嫁了。萨拉成了家庭主妇。
萨拉将她的才能尽用于养儿育女。她教导孩子们写作文,不仅注重语法和修辞,还注重逻辑和思想,她能使晦涩的学术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萨拉在管理方面也游刃有余,她会邀请在学校闯祸的小孩到自己家里,以及时教育自己的孩子们避免犯错。她极善于激励,深谙学习之道,她的教导总能极大增强他人的信心。
尽管并不富裕的萨拉要养育8个孩子,但她还是不停地周济别人。她收养了一个本地的小孩,还给来自乡村的一对表姊妹安排住所,并使她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在萨拉还不到40岁的时候,丈夫由于心脏病去世了,萨拉独自抚养5个尚未成家立业的孩子。她面临着独撑家庭的艰巨挑战,因此她选择了一份对孩子们而并非对自己而言最佳的工作——做一个看门员。
她在市政大厦打扫地板、倒垃圾以谋生养家。为了补贴家用,每周有几个晚上她都会延长工作时间帮助孩子们赚取一点零用钱。虽然收入微薄,但每天孩子们上学前或放学后,她都能在家陪伴孩子们。
肯特·鲍恩教授说:“我就是萨拉的一个孩子。
“8年来,从我进入青春期到高中毕业,我的母亲一直做着看门员的工作。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我本应为母亲的适应能力和勇气,尤其当她面对失去丈夫时的坚强感到自豪,但是我没有。相反,我却感到羞耻,认为母亲的工作是自贬身份、自取其辱。在熙熙攘攘的社区里,我有时陪着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到市长办公室打扫卫生,收拾醉酒后的残羹冷炙。我闷闷不乐地帮助母亲做那些使我们家维持生计的体力活。但是当我满腹牢骚或愤愤不平的时候,她就会率直而平淡地告诉我:‘我们必须做这个工作,我们靠它生活。’
“许多年后,我才意识到真正应该感到羞耻的是我的想法和行为。我曾经为母亲的看门员工作感到羞耻,而今天,我真正懂得了她,一个为我做出巨大牺牲的女人。”
是的,父母给予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他们牺牲了一生,也牺牲了自己的梦想、抱负和自尊。除了父母,还有你的老师,你的朋友,甚至还有陌生人,都曾经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最无私的帮助,对于他们,你难道不应该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吗?
哈佛有着尊师的传统。哈佛的教授有可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可能是某学科的奠基人,或者是盛名海内外的专业怪才。正是在这些名师的指导和无私教诲下,哈佛学生才能够学习到更深入、更专业的知识。正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学生们才更容易接近真理,更容易获得成功。
哈佛大学历史系的一位女博士,在她的一本书里记录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罗尔斯教授——
“一次,有位朋友远道而来,他心仪罗尔斯教授已久,意欲随我去旁听。波士顿初秋的下午,夕阳斜照,有点暖意,最适合听哲学讲演。罗尔斯教授那天很卖力地论述他对康德哲学的解释,意在反驳20世纪‘功利主义’大师穆尔的论点,这真是毕生罕见的世纪大对决。
“罗尔斯教授讲到紧要处,适巧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者图像,十分眩目。
“学期结束,罗尔斯教授讲完最后一堂课,谦称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能做独立思考,自己下判断。语毕,便走下讲台。全部学生立即鼓掌,向他致谢。
“罗尔斯教授本来就有点内向害羞,他频频挥手,快步走出讲堂。可是在他走出后许久,掌声依旧不衰。冬天拍手是件苦差事,我的双手又红又痛,问了旁边的美国同学到底还要拍多久,他答说:‘直到罗尔斯教授听不到掌声为止。’
“哈佛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在此流露无余。”
学会感恩,就是为了将别人的付出永铭于心。感恩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感恩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感恩无私帮助我们的朋友。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哈佛教授给了学生们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养成感恩的习惯。每天醒来时,默默地感激已有的生活和所爱的人,当然还包括其他值得感激的人和事。
二、写一张表达谢意的纸条。当你想表达谢意时,并不需要正式的感谢信(虽然那更棒了),一张小小的卡片(或E-mail)就可以了,礼轻情义重。
三、一个小小的拥抱。对你爱的人、与你共处很长时间的朋友或同事,小小的拥抱更能表达你的感恩。
四、对每一天怀有感恩。你并不需要感谢特定的某人,因为你可以感谢生活!你应该这样想:“我真幸运!今天又能安然起床,面对崭新完美的一天。我应该好好珍惜,去扩展自己的内心。我要常怀善心,帮助别人,不要对别人恶言相向。”
五、不求回报的小小善意。留心一下他人,看他喜欢什么或者需要什么,然后帮他们做点什么(倒杯咖啡,递下茶水等)。
六、一份小小的礼物。并不需要昂贵的礼物,小小的礼物也足够表达你的感恩了。
七、公开地感谢别人。在一个公开的地方表达你的感谢,比方在与朋友和家人交谈时,或在博客或新闻报纸上发表散文等。
用你的成功来回馈社会
哈佛毕业生历来就有感恩母校的传统,捐赠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如果评选世界大学中的“首富”,那非哈佛大学莫属。哈佛大学是一所“富可敌国”的大学,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超过了英国全部大学所获捐款的总和。它所获得的捐赠甚至比世界上很多中小国家年生产总值都要高。
哈佛资金的1/3都来自捐助,这是哈佛实力的基础。哈佛精英们对母校如此慷慨解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精英们事业成功,有实力捐赠。二是精英们当年在哈佛读书时,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对学校怀着感激之情,成功以后,就像孝敬父母一样,将金钱捐赠给自己的母校。
拿哈佛图书馆来说,哈佛图书馆藏书过千万册,设有100多个分馆,而“韦德纳纪念图书馆”是哈佛众多图书馆中的“老大”,它藏书有320多万册,并且还以每年6万册的速度增长,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科学图书馆。
“韦德纳纪念图书馆”就是源于捐赠,关于它还有一个让人难忘的故事——
在哈佛校友中,有一个出名藏书家韦德纳,不过,他的名气是因为“泰坦尼克号海难”而来的。
1912年,爱书如命的韦德纳先生在一次伦敦购书之后,乘坐“泰坦尼克号”返回美国,不料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在船下沉时,游客们都逃到甲板上拥向小船,偏偏韦德纳逆向而行奋力返回船舱,他仅是为了“救”他的一本弗兰西斯·培根的散文集。最后,韦德纳和他的散文集随着泰坦尼克号一起下沉了。这个爱书胜过生命的青年人永远葬身在了海底。
韦德纳死后,母亲遵照他的遗嘱,将他所有的藏书都捐给了母校哈佛大学。于是哈佛校园里就有了这座“韦德纳纪念图书馆”。
有趣的是,韦德纳的母亲在捐赠图书时,向哈佛校方提出了不少古怪的要求。比如说,图书馆内要为韦德纳设立一个纪念书房,书房每天都要插有鲜花;校方不可以改变图书馆的一砖一瓦;所有哈佛学生也都要通过游泳测验,因为韦德纳的母亲觉得韦德纳是不会游泳才遇难的;所有学生每天都可以吃到冰激凌,这是韦德纳生前最喜欢吃的甜食……
韦德纳图书馆正门两侧各有一块石碑。分别刻着这样的碑文:
“韦德纳是哈佛大学毕业生。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去世。他生于1885年6月3日,死于1912年4月12日。”
“这座图书馆是韦德纳的母亲捐赠的,这是爱的纪念。1915年6月24日。”
哈佛大学到处都有毕业生捐助的纪念,这已经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要知道,哈佛就诞生于捐赠——三百多年前,哈佛先生拿出自己一半的财产和全部图书捐给哈佛大学时,捐赠的传统就一代代传承下来。
哈佛毕业生遍布全球,因此哈佛大学接受捐赠的方式也涉及了所有可能的渠道——从支票、信用卡到电话支付,及互联网在线支付等。为鼓励毕业生们回馈母校,感恩社会,哈佛还设计了很多名誉头衔,并按捐赠额度分配。比如捐赠25000美元可成为“校长顾问”,捐赠10000美元可成为“校长协理”等。
哈佛大学有一张四指宽的卡片,卡片背面写有详细地址、电话和联系方式,卡片背面详细地交代了具体的捐赠办法。
正是有了持续联系毕业生的强大网络,哈佛大学才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了一张无形的哈佛之网,形成了一代支持一代的良性财富循环机制。
一位募捐志愿者这样记录了她的一次电话募捐活动——
“我在哈佛的时候,有一次作为研究生院基金会招募的志愿者,协助完成电话募捐活动,任务就是给哈佛毕业生逐个打电话,邀请他们参加募捐。按要求,我于晚餐前来到指定餐厅,研究生院主管院长和一位财务主管同大家共进晚餐,边吃边聊。财务主管详细交代了电话募捐的技术细节:如何在对方兴致最好的时候巧妙提出募捐请求,如何对于去年已经募捐的毕业生提出增加捐款额度的请求。最后,最重要的,如何让对方兑现电话中承诺的数字,等等。
“和其他人一样,我拿到了一本‘哈佛校友通讯录’,来到一个分割成很多工作区间的电话室,每人一部国际直拨的电话,坐定后,我环顾四周,发现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饮料和点心,供志愿者随便食用。刚刚吃完晚饭,精神正足,我赶紧抄起电话,选了个年纪大的校友就拨了过去。
“接听电话的是老先生的太太,她一听是哈佛大学的电话,声音马上提高了八度,去喊她的老伴,我听见她用快乐的声调在叫:‘快来接电话,是哈佛的!’接下来,一切简单而顺利,老先生显然已经非常熟悉哈佛的这一传统,二话没说,答应今年继续捐赠。
“我赶紧道谢,确认对方认捐款数额、问清付款方式后,告知对方第二天哈佛大学就会发出书面的确认感谢信。如此,一个募捐电话就算顺利完成。”
诸如此类的募捐电话都会受到哈佛毕业生的欢迎,他们都以曾经是哈佛学生而自豪,当然也会在哈佛大学需要的时候慷慨解囊。
当然,除了哈佛毕业生的捐赠,哈佛的资产很多也来自社会上的大富豪、大财团。美国富豪尤其愿意捐款给高等学府,特别愿意帮助研究型大学推动研究计划,甚至成立研究中心。如加州富豪艾理·博若德夫妇就捐款2亿美元,帮助哈佛大学成立了一个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人类基因研究中心,当然这所中心以“博若德”命名。
我们很容易发现,哈佛大学的建筑很多都是用人名命名的。有哈佛大学声名鼎盛的毕业生,有成就卓绝的校长,也有捐赠丰厚的资助者等。这些人让他人觉得哈佛大学的每一幢大楼都是一个伟大而不朽的奋斗史。
比尔·盖茨虽然没有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是他一直忘不了哈佛大学,他第一次捐了2500万美元给哈佛大学,到如今他已经累计向哈佛捐献了1亿多美元,哈佛也终于把“荣誉博士”的头衔授予了他。
值得一提的是,比尔·盖茨不光把巨额财产捐献给哈佛,还把大部分财产回馈给社会。盖茨作为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从退学建立微软,到成为世界首富,只用了20年的时间,他被美国人誉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
曾有人计算过,比尔·盖茨的财富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344架波音747,可以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但是比尔·盖茨却说,他要在有生之年,把400多亿美元的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
比尔·盖茨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组织捐出了近300亿美元的财富,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在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盖茨对记者表示:他名下的巨额财富对他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他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不得不说,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最值得敬佩的肄业生,他传袭了哈佛大学感恩社会的传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