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理财课-Part2 规划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设计理财蓝图,迈向财富自由路

    你的财务是否陷入“亚健康”:

    为你的资产照照X光

    ■

    人类的百分之七十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意外的盲目。

    ——戴尔·卡耐基

    财富会带来忧虑,但智慧会导致精神安宁。

    ——欧洲谚语

    ■

    ■ 你的财务是否陷入“亚健康”

    在招商银行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财富亚健康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财富亚健康”。财富亚健康是指财富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低下的状态。具体地说,是指人们的财富虽然没有出现危机,达到入不敷出或资不抵债的状态,但在理财手段和方法中已经有了危害因子或危险因素的存在。这些危害因子或危险因素,就像是埋伏在财富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为市场环境等因素而“点燃爆炸”;或像潜伏在财富中的毒瘤,缓慢地侵害着人们的财富价值。如不及时清除,可能导致个人的财富危机。

    财富亚健康主要包括五大人群:

    “穷忙族”,工作繁忙,赚钱辛苦,存款增加缓慢;

    “月光族”,每月工资消费殆尽,毫无理财意识;

    “存钱族”,赚钱存银行,认为存钱既安全,理财观念消极;

    “好高族”,把理财等同于投资、追求高回报,不顾高风险;

    “抵触族”,本身获取信息渠道狭窄,缺乏理财知识和方法,又不信任银行专业理财师。这五大代表性族群又表现出了家庭保障不足、收入来源单一等六大典型亚健康“症状”。

    1. 家庭保障不足

    45.4%的人群保障资金占比低于家庭资产的10%;超过15%的家庭保障充裕,这部分基本为高收入人群,由于风险防范意识强或者出于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做好遗产规划等考虑,而增加家庭保障资金的比重。

    2. 收入来源形式单一,财务自由度过低

    有70%的调查人群属于收入单一群体。此种亚健康状态是隐性的,该群体在工作稳定时不会有所影响,但是一旦发生特殊状况,收入中断,其个人和家庭都很可能会因为没有资金来源陷入瘫痪状态。

    3. 盈余状况不佳

    33%的人节余比例低于10%,而消费比例高于60%的人有46%之多。调查数据显示,盈余状况不佳的主要为年轻人群(20~30岁),其他年龄层次则较少出现此种状况。

    4. 资产流动性过低或过高

    受访者中流动性比率过大的约占38%;过于不足的占37.9%,而反映个人财富总体流动性的比率(流动资产/负债总额)也大体呈现同样分布。

    5. 净投资资产与净资产比值不合理,投资目标不明确

    受访者中该比例处于合适值域的仅占34%,甚至有43%的人群该比例不足10%。该比例在50%左右为理想指标,过低很难达到资产增值目的,缩减理财目标达成所花费的时间,而该比例过高则容易带来过大风险。

    6. 负债比率过高

    接近30%的受访者家庭负债比率高于40%,高负债比率无疑会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更可怕的情况是,遭遇金融危机有可能使家庭收入减少而影响还债,被加收罚息直至被银行冻结或收回抵押房产。

    ■ 财富亚健康成常态

    林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忙族。

    林静在国内一家航空公司做空姐,她的基本工资再加上加班费和奖金,每月都接近万元。在这个城市,这样的收入本可以让自己过得很滋润。

    由于职业需要,林静平时总是很注重打扮,每天都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精神面貌。在工作半年之后,她的胃口渐渐地变得越来越差,一旦错过了吃饭时间,胃就会隐隐作痛,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经常随身携带着药,感到胃不舒服就吃两片。

    林静工作很累,有时还会忙着加飞。一般像感冒之类的小病她都不请假,就是为了多攒点儿积蓄。化妆品、服装等方面在她的花销中占有很大比重。看着同事们穿的用的都是国际一流品牌,她自然也不能老土,于是她每月光是购买化妆品就得花掉近一两千元,服饰装扮花掉大约三四千元,加上其他方面的开支,她每个月几乎都要到“弹尽粮绝”的地步。

    财富亚健康状态在中国城市居民中普遍存在,甚至已经是大多数都市白领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就像故事中的林静一样,每天忙忙碌碌,收入却没有成比例增长。

    虽然人们的理财意识正逐步增强,理财积极性在渐渐增长,但是整体财富管理水平还处于一个需要提升的状态。换而言之,中国广大人群及其家庭的财富状况呈现了一种亚健康趋势。财富亚健康并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但会悄无声息地、逐渐地损害掉财富和生活质量,长期则会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准。

    多数情况下,财务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理财不当引起的。

    负债是造成财富亚健康的一个主要原因。贷款买车、贷款买房、无节制刷信用卡等借贷消费行为,导致个人或家庭负债过大;对一般个人或家庭来讲,负债30%是警戒线。负债超过30%就是财务亚健康,如果超过50%,就可能带来财务危机。

    “房奴”族就是财富亚健康的主要群体之一。“房奴”贷款买房,本意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可现实情况却是:在巨大的还款压力之下,造成的失业恐惧、社交恐惧等心理压力,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精神紧张”以及身体亚健康。如果年轻人始终生活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

    ■ 财富亚健康五大人群

    1. 传统存钱族:钱存银行最安全

    “存钱族”是指赚钱就存银行,认为存钱就是安全理财,理财观念消极的人群。这类人群受传统思想禁锢,理财意识淡泊。

    存钱族已经具备基本的理财观念——延迟消费,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存钱这一动作,不与存钱的目的相结合,不考虑通胀与通缩,存钱是盲目的。存钱族可以尝试通过多了解其他投资品种以扩展投资渠道,通过丰富投资品种来聚积财富,抵御CPI上涨。当然也可采用不同形式的存钱方法,让存钱更灵活与增值。

    2.“疯狂”好高族:投资还是投机

    好高族是指把理财等同于投资、追求高回报,不顾高风险的人群。这类人群投机心理比较重,容易为追求高回报而盲目投资。

    好高族有一定的理财观念,但需要定期做理财体检,引导自己学会投资。随着股市的行情高涨,基金的分红喜人,“羊群效应”开始涌起了越来越高的投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仅仅局限于把钱存进银行,或者购买国债,这些虽然风险低但是收益较少的投资理财品种,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股市、基金、黄金等投资产品。

    虽然对投资产品的敏感似乎还相对迟缓,但希望投资的热情高涨。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缺少对投资产品的详细了解,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投资违背了我们经常提及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原则,其结果只能导致失败。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对某一投资领域做深入研究,如果时间有限可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帮助,以避免投资失败。当然理财方式是因人而异的,理财品种的组合也只是表面形式,问题的关键是要独立思考,寻找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3. 固执抵触族:我们不理财有什么错

    抵触族是指本身获取信息渠道狭窄,又不信任银行专业理财师,缺乏理财知识和方法的人群。这类人群性格认识比较固执。

    对于抵触族首先要改变其理财观念,合理搭配投资和消费,做好两者平衡,学习一些成功的理财经验和方法,避免盲目投资。抵触族手中持有大量现金闲置,由于对投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大都把每月大量的结余收入存入银行,从而手中备足了准备金,最终导致过多的资金闲置,这可能是流动性指标过剩或是投资能力差引起的。

    建议抵触族无需存有大量的现金储备,最多在家里留存3~6个月的费用就足够了,其余的资金可以合理分配,用于购买保险、基金、股票、信托等金融理财产品,以获得更多的风险发生时的现金使用权,或通过组合投资,产生更多的投资收益。

    良好的投资能力会为你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家庭的具体经济状况,制定明确的理财目标,不要以赌博的心态投资,以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 “大手”月光族:我们没钱怎么理财

    月光族是指每月工资消费殆尽,毫无理财意识的人群。这类人群通常只图一时消费痛快,没有长远打算,财商较低。

    消费支出过多是造成“月光”的缘由。“月光族”多为年轻人,造成他们“月光”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收入低,二是消费高。从调查数据来看,如果他们的消费比例控制在40%~60%,节余达到20%~40%,将攒钱与享受生活兼顾会更好。可以尝试开始记账,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抑制消费欲望。

    对于“月光族”理财,第一步是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建议将每月工资按照一定比例强制进行定期储蓄、定投基金或购买股票,同时适当控制消费。建议将每月的费用分为基本生活开销、必要生活费用和额外生活费用三个项目,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这样有助于理顺家庭的财务开支,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做到开源节流,以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资产增值。可选择零存整取储蓄,每月固定存额,一般5元起存,存期分1年、3年、5年,存款金额由储户自定,每月存入一次,到期支取本息;中途如有漏存,应在次月补齐,未补存者,到期支取时按实存金额和实际存期,以活期利率计算利息。一种强制存款的方法,每月固定存入相同金额的钱,养成一种“节流”的好习惯,可以严格地控制“月光族”的消费,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采取日积月累、定期定额的投资方法,用时间和复利的力量来达到获得收益的目的。

    5. “可怜”穷忙族:我们没空理财

    穷忙族是指工作繁忙,有空赚钱,没空理财的人群。这类人群的“可怜”之处在于单一的收入方式。

    穷忙族辛苦地整日工作,从不请假。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睡觉前都像陀螺一样不停的旋转,所有的时间只为赚钱,忽略了理财与其他。

    为能足额拿到每月的工资或酬劳,靠正常的固定收入,养家糊口还不成问题,但是要面对那些额外的开支,诸如孩子升学、家人生病、旅游、外出、享受生活等,却只能量入为出,算计再三,甚至难以负担。

    从理财体检的角度讲,他们的这种生活主要是由于收入构成过于单一所造成,家庭收入过于单一,说明家庭面临一定的风险,假如这项单一收入中断,家庭会因为没有资金来源来陷入瘫痪状态,应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兼职收入、租金收入等其他收入分散自己的家庭收入来源,以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使收入多元化,也可利用各种理财工具积极投资,如办理基金智能定投等,使资产达到稳步增值。

    ■ 如何使你的财富保持健康

    围绕着健康理财,可以从风险管理,子女教育,退休管理,财富管理四个方面来一一认知,着手规划。

    1. 风险管理

    构建健康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做好风险管理。何为家庭/个人风险管理?简言之就是对目前家庭/个人的生活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找出能对家庭/个人未来生活、财务造成重大影响的隐患,利用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以达到家庭/个人生活和财务的最终安全。

    2. 子女教育

    现在的父母往往期望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而非简单包办终身,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为孩子准备一笔可观的教育金,也成为我们幸福理财的重要一环。由于教育理财具有特殊的难度,十分有必要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加以解决。因此,专家建议教育理财宜早不宜迟,宜宽不宜紧,根据家庭实际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教育的目标,未来在哪里读大学,是否出国进修等,之后就应该着手根据这些目标进行准备,确保教育基金,专款专用。

    3. 退休管理

    未来退休生活的品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之前我们的准备。社保是其中的基础来源,但是,如果光靠社保体系的退休金,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退休前后的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或者说,仅仅依靠社会保障系统来实现舒适的晚年生活是不够的。按目前的养老金提取比例,自己能够领到的退休金大概相当于现在1/3左右的月收入。换句话说,很难继续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

    在健康理财中自然包括对于退休金的规划。投资物业(在退休前结束还贷),用于出租,获取租金收入;选择稳健的投资工具,定期定投一笔资金,细水长流地积累养老基金……无疑都是准备退休养老金的好方法。

    4. 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建立在风险管理、子女教育金、退休养老金的基础之上,而且与之密不可分。我们首先要明确财富管理的目标。我们都知道货币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能发挥它现实的价值。既然作财富管理,意味着我有一笔闲钱是今天用不到,但未来某一天,我或我的家人会用到。我们可以根据未来使用的目的,使用的时间,再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力,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进行合理的配置。投资伴随着风险,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要获得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最好遵循“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信条,这在资金量较大的时候格外有效。更为有效的投资策略,可以通过判断当前的市场环境及其未来走向,适时对资产组合进行调整。在每个时期构建最优投资组合,以获取尽量高的投资回报率。

    与进行资产配置后等待相比,应时而动的投资策略更为进取。但同时也对投资者的能力作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炒股的波段操作稍有类似。它需要深思熟虑、小心谨慎地选择投资组合,以使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并根据市场变化、新资产类别的产生以及全球前景来战略性或者战术性地调整组合中的资产。

    ■

    财富亚健康,可能导致个人的财富危机。

    财富亚健康会导致身体亚健康。

    财富亚健康主要包括五大人群:“穷忙族”、“月光族”、“存钱族”、“好高族”、“抵触族”。

    财富亚健康状态在中国城市居民中普遍存在,是大多数都市白领们的真实生活写照。

    健康理财,重在规划。■

    抢先一步才会赢:描绘你一生的理财蓝图

    ■

    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塞·约翰生

    聪明的人未雨绸缪,愚蠢的人花光所有。

    ——格言

    ■

    ■ 理财,早规划早受益

    2004年,蒋同毕业于北京的一所知名名校,而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电信公司,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收入,而且享受很好的福利待遇。在电信公司工作了5年多,蒋同拥有了一群铁哥们,平时吃吃喝喝,有空就一块打牌、泡泡酒吧,或者开车出去兜风。

    如今蒋同已经28岁了,女朋友、双方父母都催着结婚,买房自然而然就成为头等大事。蒋同翻出自己的存折看看,才不过五万元。从去年开始,电信公司内部因上市而进行大幅改革,员工的工资福利也都不像之前那么多了。蒋同觉得自己基本上就是月光族了,拿什么去买房结婚?

    有朋友建议蒋同:“比起其他人,你的收入也不算少了,应该尝试着理财,适当节制消费,再把闲钱拿出来投资,总比存活期好。”蒋同说,“要是我有三五十万元,我也弄弄投资,兴许还能把房子问题解决了,就现在这点钱,投资也赚不了几个钱,懒得折腾它了。”

    很多人都像蒋同一样,觉得自己不需要理财,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对理财的误解。不管钱多钱少,人人都需要理财,而且理财是越早越好。

    越早进行理财规划,就能越早地开始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合理安排,结余的钱财也就能越早地利用到金钱的时间价值,让钱生钱,利用复利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要圆一个人生的梦,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外,也要懂得如何规划应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活所需,而将财务做适当计划及管理就更加显得必要。理财是一辈子的事,为何不及早认清人生各阶段的责任及需求,制定符合自己的理财规划呢?

    ■ 设定理财目标

    对于财富,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想想”的层面。想要拥有更多的财富,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于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实现这个目标,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要形成一个计划。

    第一步:设定目标,先从脚下开始

    “现实性”是制定理财目标首先要考虑的要素。无论什么样的目标,都要从自己现在的财务基础和能力出发。理财目标不宜制定得过高,脱离现实的目标只能增加自己的压力,目标也就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比如一个现在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月收入不足3 000元,要想在1年内通过理财从而在北京拥有一套住房,这样的目标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对于一位拥有一些家产,年入十几万元的人来说,制定这样的目标就有实现的可能性,就可能成为自己更为努力的动力。

    “具体化”则是对目标的第二个要求。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一些期望,但要想真正实现这些愿望,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目标具体地描述出来。像很多人都有成为“有车族”这个目标,但是如果你把成为有车族这个目标具体的描述为“在两年之内,购置一辆15万元的家庭用车”,实现起来目的性就会更强。

    第二步:设定目标,兼顾现在和将来

    有一位30岁的年轻妈妈就抱怨说:“理财好像就是考虑孩子上学的费用,怎么样去买一个大房子,如何过上幸福的养老生活,好像所有的钱都应该为这些目标去储蓄,去投资,时间长了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啊,还不如该花就花,该用就用。”

    其实,设定理财目标的初衷在于保证人们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有长远的目标固然是对的,但是因此而牺牲了现在的生活就不可取了。这就好比运动员在进行长跑比赛时需要绕着运动场上很多圈,教练员不仅会告诉运动员,最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水平,还会为运动员制定出不同进程中的途中跑成绩目标。理财有时候也很类似于长跑,在长期目标上加入一些短期的理财目标,可以让你的收获更加富于幸福感,也减少了实现长期目标中的枯燥。

    像上述这位年轻的妈妈就可以考虑一些“新年的时候给自己买一个万元名牌皮包”或是“每年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度假”这样的短期目标,虽然看上去“牺牲”了一些长期目标,但远远比中途放弃长期目标要好得多。

    第三步:制定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确立自己的目标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竭尽全力地付诸实施。因此,如果希望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不妨就从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开始做起,按期完成定额目标,也许你会发现很多看上去很遥远的目标实现起来也并没有多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一项负担。有人计算,在大城市生活,大约需要积累2 000万元的养老费。所以无论如何,养老已经是一个很现实、很重要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养老金筹备的重要性,要想在退休之后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及早建立起自己的养老账户。可说归说,真正进行筹划的人并不多。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人觉得养老是一件遥远的事情,而要想保证养老生活的品质需要的“天文数字”也让他们无所适从。

    养老费用成了一项沉重的负担,李先生为此很忧虑。按照他现在的收入水平,李先生依然觉得富裕养老离自己是遥不可及的。李先生家庭收入能够达到20万元,除了要供房,要养车,要负担父母的一些费用,还要为儿子的教育作一些计划。按现在这种收入水平,要想在退休前积累起近200万元的养老费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是当理财师为李先生制定出养老金筹备的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时,结果让李先生感到有了希望。理财师告诉李先生,如果从零开始的话,他每个月大约需要投入3 400元的资金到自己的养老投资计划中去,以8%的年收益率来计算,20年后李先生退休的时候就可以达到200万元的养老储备。每月3 400元的月投入,对李先生来说,显然是可以实现的。李先生没有想到,原来把目标分解之后,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所以,如果你像李先生那样,希望实现一个看上去遥不可及的目标,不如去看看实现这目标有哪些途径可循,也许你会发现做起来并不那么难。

    ■ 人生各个阶段的理财目标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应该适时制定不同的理财计划。

    1. 求学成长期

    这一时期以求学、完成学业为阶段目标,此时即应多充实有关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若有零用钱的“收入”应妥善运用;此时也应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勿“追赶时尚”,为虚荣所役。

    2. 初入社会成年期

    初入社会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经济独立的基础,可开始实务理财操作。因为年轻时,较有事业冲劲,是储备资金的好时机。从开源节流、资金有效运用上双管齐下,切勿冒进急躁。

    3. 成家立业期

    结婚是人生转型调试期,此时的理财目标因条件及需求不同而各异,若是双薪无小孩的“新婚族”,较有投资能力,可试着从事高获利性及低风险的组合投资,或购房或买车,或自行创业等。而一般有了小孩就得兼顾子女养育支出,理财也宜采取稳健及寻求高获利性的投资策略。

    4. 子女成长中年期

    此阶段的理财重点在于子女的教育储备金,因家庭成员增加,生活开销亦增加,若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则医疗费、保险费的负担亦须衡量,此时因工作经验丰富,收入相对增加,理财投资宜采取组合方式,贷款亦可在还款方式上弹性调节。

    5. 空巢中老年期

    这个阶段因子女多半已各自离巢成家,教育费、生活费已然减少,此时的理财目标是包括医疗、保险项目的退休基金。到了退休阶段,资金已累计到一定数目,投资可朝着安全性高的保守路线逐渐靠拢,有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尚可考虑为退休后的第二事业做准备。

    6. 退休老年期

    此时应是财务最为宽裕的时期,但休闲、保健费的负担仍大。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时,若有“收入第二春”,则理财更应采取“守势”,以“保本”为目的,不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退休期有不可规避的“善后”特性,因此财产转移的计划应及早拟定,评估究竟采取赠与还是遗产继承方式符合需要。

    上述六个人生阶段的理财目标并非人人可实践,但人生理财计划也绝不能流于“纸上作业”,毕竟有目标才有动力。若是毫无计划,只是凭一时之间的决定主宰理财生涯,则可能有“大起大落”的极端结果。财富是靠“积少成多”、“钱滚钱”地逐渐累积,平稳妥当的理财计划应及早拟定,才有助于逐步实现“聚财”的目标,为人生奠定安全、有保障、高品质的基础。

    ■ 理财目标外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每个人想追求的生活和自身所处的情况,像年龄、工作及收入、家庭状况等都有不同,所以不同的人设定的目标会不相同。另外,人生当中,可能会因一些预料之外的状况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财目标。

    1. 风险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导致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一般而言,影响一个人风险偏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个人的自身状况。如果一个人经济的支出比较自由,没有什么负担,可能会采取高风险的投资方法。如果收入低而且不稳定,还有经济上的负担,比如负债,那高风险的投资就不适合你。二是个人投资趋向。如果你接受过经济方面的考虑,对股票投资很有研究,心理也能承受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可以偏重于通过股票投资进行理财。另外,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也左右人的理财行为。

    2. 通货膨胀

    2009年复苏后的中国经济,又面临通胀预期。作为理财投资,通货膨胀仍是财富的最大杀手。

    完成理财目标的过程称得上是长期抗战,不幸的是通货膨胀的恶果时间越长越明显,一年之前准备花5万元购买汽车,目前1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那么准备5万元,到今年可能会因价格调整而买不成,这时候你需要的是5.15万元。

    王先生和太太今年均已43岁。王先生是做建材生意的,自2000年就开了一家小门面,生意还过得去;太太是银行职员,工作稳定。两人有一个正在念高中的儿子。

    财产方面,两人每年有约15万元的现金流入,家庭房产总值400万元,房贷100万元,另有现金20万元在打新股,还有15万市值的基金和几只股票。家庭还有一辆私家车。

    王先生今年以来敏锐地感觉到各种物价的上涨,近期更经常关注媒体上对于通货膨胀的讨论。考虑到还有100万元的房贷未还,手上的现金也并不宽裕,而且早已经计划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王先生深感压力深重,特别是一想到通胀将至,心里就有点慌,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通胀呢?

    针对王先生的情况,理财师给他提出了建议:首先,王先生不存在负债缺口,未来的一项重要支出计划就是子女教育金。王先生的儿子目前在读高一,如果子女培养的目标设定为出国留学的话,大概还需要准备100万~200万元教育准备金,这样就会出现100万元左右的缺口,根据目前的家庭收支情况,需要6~7年的积累时间。所以,至少需要配置一个10年期100万元的保额保障。其次,计算养老金缺口。如果王先生60岁起开始退休,而且退休以后要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的话,儿子的出国留学计划可能会有所影响。所以,从现在开始应该适当注意节约,增加储蓄,以实现未来退休生活的平稳过渡。可以考虑购买一些终身给付型的年金产品,具体金额可以根据自身的缴费能力量力而行。

    如果通胀是一场侵蚀我们的财富的战争,那赢得战争的最好、甚至是唯一的办法不是在通胀期间囤货追涨,而是在通胀前做好备战的准备。

    市民应该正确看待通胀危机,把防御通胀作为明年理财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如果抱着提高生活质量的短期目标,盲目追求高风险产品,急功近利,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准备工作与理财目标之间,绝对不是平行的直线,我们要随时为中间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早做准备。做到未雨绸缪,一些问题就能够轻松得到化解。

    ■ 阅读链接 规避理财的10大错误 ■

    理财无疑是目前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可是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理财方面的经验和传统实在是少得可怜,而国内理财行业受历史和体制影响尚不能提供科学完善的理财服务,所以几乎所有的中国家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理财错误,最常见的有以下10类。

    错误一,拥有30年的按揭

    30年按揭可能是家庭理财中最普遍的形式,但也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和阴谋。如果你已经有了30年按揭,那么计算一下你的上一笔偿付款是多少,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再加10%,就是你下个月给银行的金额,以此类推。如果你坚持这么做,就可以用22年还清这笔30年的按揭,你就可以轻松地节省下数万元的利息支出。

    错误二,不严肃的对待信用卡债务

    信用卡债务可以摧毁一桩婚姻。如果你因为信用卡而陷入债务之中,就会给你的生活、家庭各方面带来严重的危机。

    错误三,试图一夜暴富

    面对现实吧,积累实际财富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数月数年,它需要耐心。

    错误四,凭保证金买股票

    在你从经纪人公司借钱购买股票的时候,你就放弃了对自己账户的控制。因此绝不能购买你无法支付现金的支票。

    错误五,不及早地为孩子设立大学储蓄计划

    上大学的费用非常昂贵,而且逐年提高,未雨绸缪非常重要。自己研究大学储蓄计划的几种类型,找到适合你的。

    错误六,不教会孩子管理钱财的方法

    财商越早开发越好。向孩子们解释每月一小笔储蓄如何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为他们寻找一些适合孩子浏览的优秀的理财网站。

    错误七,忽视签订婚前协议

    很多婚姻会以离婚告终,婚前协议会首先解决“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的争论,这会免去很多在离婚过程中容易引发的争议。如果你觉得跟亲密爱人无法启齿,建议你在订婚时就及早解决它。

    错误八,没有一个超越你目前状况的更高目标

    更高的目标才会让人更有动力。建议你在未来12个月内,选择一个更高的目标,花点时间持之以恒地追求下去。

    错误九,分不清各自的责任

    每一对伴侣都应该拥有“我们的钱”账户,去支付所有的家庭账单。每一个人也应该保留自己的支票和信用卡账户,它给我们一种必要的个人空间感。

    错误十,不听取职业理财的建议

    理财是一个长达一生的旅行,最好给自己雇一个向导。理财顾问就像职业的教练或向导,会让你的生活变得轻松有质量并发财致富。

    ■

    人人都需要理财,而且理财是早规划早受益。

    设定一个理财的目标,让理想转化为现实。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应该适时制定不同的理财计划。

    财富是靠“积少成多”、“钱滚钱”逐渐累积起来的。

    理财,要随时为中间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早做准备。■

    掌握理财的必备知识,练好理财的基本功

    ■

    钱财像毒蛇,会掌握它的人不会受损害;但如果不会掌握,它便要缠绕你的手指咬噬了。

    ——格言

    金钱永不与滥用它的人为伍,但却善待将它使用得当的人。

    ——格言

    ■

    ■ 重视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技巧

    在理财的道路上,由于各人的理财理念与方法不同,其最终获得的“收成”也是参差不齐。因为在理财的道路上,有着太多的“十字路口”,倘若缺乏指导,随心所欲,势必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比如,面对眼花缭乱的投资渠道,一些人往往无所适从,最终随波逐流,跟在“大部队”后面“依样画葫芦”。画得好倒也罢了,倘若画不好则将招致“赔率”颇高,到时任如何抱怨也是自找。殊不知,从一开始在投资渠道的选择上盲目跟风,只顾盯住高回报却忽视高风险,就已犯下了理财大忌。

    与上述“失败者”相异,生活中还有些人懂得理财乃是对自己的家庭财产、个人特长、所处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随后再为自己设计一条适合的投资渠道,最终凭此取得良好的财富回报。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理财尤其应该如此。技巧运用得好坏,就直接关系到理财的成败。那些成功者之所以事半功倍,前提是他们重视对理财知识的积累和专家的指导。因为,如果投资者没有一点理财知识,那么即使机会在眼前,也依然不会发现它。

    比如,如果不知什么是封闭式基金,什么是折价率,怎能抓住2006年的封闭式基金的难得机遇?而且,这种机会纵使再来10次,倘对基金知识一无所知,也会一再错过。所以,巴菲特说得好:“最好的投资,是学习、读书,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知识,培养自己的眼光。”可见,成功如巴菲特这样的投资者都重视知识的积累,我们就更需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理财无小事。失败的理财历程也好,成功的理财过程也好,都是一种“人找人”的人生体验。如巴菲特所言“钱找钱胜于人找钱。”只要树立积极的投资理念,懂得合理有效地管理资产,相信我们最终能打开理财大门,体验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 什么是泡沫经济

    经常听人说楼市泡沫、股市泡沫、经济泡沫,然而对于什么是泡沫,它是怎样产生的,大多数人却一知半解。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呈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政府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 基金知识

    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

    投资基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称谓有所不同,美国称为“共同基金”,英国和中国香港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日本和中国台湾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

    根据不同标准可将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投资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的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2)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指数基金和认股权证基金等。股票基金是指以股票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债券基金是指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是投资于货币市场金融产品的基金,专门从事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以及其他短期类票据的买卖;期货基金是指以各类期货品种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期权基金是指以能分配股利的股票期权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指数基金是指以某种证券市场的价格指数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认股权证基金是指以认股权证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

    (3)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是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组成以赢利为目的的股份制投资公司,并将资产投资于特定对象的投资基金;契约型投资基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依据其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的基金契约,发行基金单位而组建的投资基金。

    (4)根据投资货币种类,投资基金可分为美元基金、日元基金和欧元基金等。美元基金是指投资于美元市场的投资基金;日元基金是指投资于日元市场的投资基金;欧元基金是指投资于欧元市场的投资基金。

    (5)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成长型投资基金、收入型投资基金和平衡型投资基金。成长型投资基金是指把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作为其投资目的的投资基金;收入型基金是指以能为投资者带来高水平的当期收入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平衡型投资基金是指以支付当期收入和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为目的的投资基金。

    此外,根据资本来源和运用地域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国际基金、海外基金、国内基金,国家基金和区域基金等。国际基金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内,并投资于国外市场的投资基金;海外基金也称离岸基金,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外,并投资于国外市场的投资基金;国内基金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内,并投资于国内市场的投资基金;国家基金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外,并投资于某一特定国家的投资基金;区域基金是指投资于某个特定地区的投资基金。

    ■ 债券知识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如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

    债券的基本要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票面价值

    票面价值包括币种,即以何种货币作为债券价值的计量标准;票面金额,票面金额不同,对于债券的发行成本、发行数额和持有者的分布都有影响。

    2. 偿还期限

    偿还期限指债券从发行之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的时间间隔。

    3. 债券利率

    债券利率指每年应付利息与债券票面价值的比率,通常年利率用百分比表示。

    4. 发行人名称

    发行人名称指明债券的债务主体,为债权人到期追回本金和利息提供依据。

    上述四个要素是债券票面的基本要素,但在发行时并不一定全部在票面印制出来。例如,在很多情况下,债券发行者是以公告或条例形式向社会公布债券的期限和利率。此外,一些债券还包含有其他要素,如还本付息方式。

    债券作为一种债权债务凭证,与其他有价证券一样,也是一种虚拟资本,而非真实资本,它是经济运行中实际运用的真实资本的证书。它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偿还性。债券一般都规定有偿还期限,发行人必须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2)流动性。流动性指债券能迅速和方便地变现为货币的能力。目前,几乎所有的证券营业部或银行部门都开设有债券买卖业务,且收取的各种费用都相应较低。如果债券的发行者即债务人资信程度较高,则债券的流动性就比较强。

    (3)安全性。与股票相比,债券通常规定有固定的利率,与企业绩效没有直接联系,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小。此外,在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享有优先于股票持有者对企业剩余资产的索取权。

    (4)收益性。债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

    ■ 股票知识

    股票就是所有权资产。你拥有的公司股票越多,你在这家公司所占的股份比例就越大。

    股票回报来自红利收入和资本收益。因为资本的盈利和亏损决定着红利收入,所以股票是不稳定的。

    股票的区分:

    A股、B股、H股是按英文字母作为代称的股票分类。

    A股是以人民币计价,面对中国公民发行且在境内上市的股票;

    B股是以美元、港元计价,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但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股票;

    H股是以港元计价在香港发行并上市的境内企业的股票。

    此外,中国企业在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上市的股票,分别称为N股、S股和T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沪市挂牌B股以美元计价,而深市B股以港币计价,故两市股价差异较大,如果将美元、港币以人民币进行换算,便知两地股价大体一致。以字母代称进行股票分类,不甚规范,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股票简称必须统一、规范。可以相信,随着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A股、B股、H股等称谓将成为历史。

    香港股市有所谓“红筹股”、“蓝筹股”之分。红筹股是指最大控股权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或企业,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所发行的股份,即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美国人打牌下赌注,蓝色筹码为最高,红色筹码为中等,白色筹码为最低,后来人们就把股票市场上最有实力、最活跃的股票称为蓝筹股。蓝筹股几乎成了绩优股的代名词。

    随着内地陆续赴港上市,现也有人将红筹股做了更严谨的定义,即必须是某公司在港注册,接受香港法律约束的中资企业才称为红筹股,而公司在内地注册,只是借用香港资本市场筹资的企业,另称为“H股”。但一般仍以红筹股广泛地作为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的代名。

    成长股,是指发行股票时规模并不大,但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管理良好,利润丰厚,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公司的股票。

    热门股,是指交易量大、交易周转率高、股价涨跌幅度也较大的股票。热门股的形成往往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上原因。

    绩优股,是指那些业绩优良,但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的股票。这类公司有实力抵抗经济衰退,但这类公司并不能给你带来振奋人心的利润。

    周期股,是指经营业绩随着经济周期的涨缩而变动的公司的股票。航空工业、汽车工业、钢铁及化学工业都属于此类。

    再生股,是指经营发生困难甚至破产,经过整顿后重新获得投资者认可的企业股票。

    防守性股,是指这些普通股股票同股价循环股正好相反,它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商业衰退时收益和红利却要比社会平均的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表现股(亦称概念股),是指能迎合某一时代潮流但未必能适应另一时代潮流的公司所发行的,股价呈巨幅起伏的股票。

    投机性股,是指那些价格很不稳定或公司前景很不确定的普通股。这主要是那些雄心很大,开发性或冒险性的公司的股票,热门的新发行股以及一些面值较低的石油与矿业公司发行的普通股票。

    ■ 外汇知识

    进入21世纪,外汇这一理财工具越来越吸引人的眼光。

    1. 外汇的含义

    外汇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即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外汇的动态概念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的货币,并利用国际信用工具汇往另一国,借以清偿两国因经济贸易等往来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交易过程。

    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一种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如银行存款、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支票、外国政府库券及其长短期证券等。

    2. 外汇的分类

    外汇有多种分类法。按其能否自由兑换,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按其来源和用途,可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在我国的外汇银行业务中,还经常要区分外汇现钞和外汇现汇。

    外汇现钞是指外国钞票、铸币。外汇现钞主要由境外携入。

    外币现汇是指其实体在货币发行国本土银行的存款账户中的自由外汇。所谓自由外汇,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在国际结算中广泛使用,在国际上可以得到承认,并可以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外汇现汇主要由境外汇入,或由境外携入、寄入的外币票据,经银行托收,收妥后存入。

    各种外汇的标的物,一般只有转化为货币发行国本土的银行的存款账户中的存款货币,即现汇后,才能进行实际上的对外国际结算。

    外国钞票不一定都是外汇。外国钞票能否被称为外汇,首先要看它能否自由兑换,或者说这种钞票能否重新回流到它的国家,可以不受限制地存入该国的一家商业银行的普通账户上去,而且需要时可以任意转账。

    3. 外汇作用

    促进国际间的经济、贸易的发展。用外汇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不仅能节省运送现金的费用,降低风险,缩短支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更重要的是运用这种信用工具,可以扩大国际间的信用交往,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际经贸的发展。

    调剂国际间资金余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资金配置不平衡,有的国家资金相对过剩,有的国家资金严重短缺,客观上存在着调剂资金余缺的必要。而外汇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通过国际信贷和投资途径,可以调剂资金余缺促进各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外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偿国际债务的主要支付手段。它跟国家黄金储备一样,作为国家储备资产,一旦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可以用来清偿债务。

    ■ 汇率知识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6.83,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4.64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7.00,也就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用更少的美元可买此商品,所以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会变低。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变强,肯定好卖,从而促进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6.50,也就是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必将有利于美国出口商品。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美国商品出口中国。

    日本和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币升值可令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打击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并反过来刺激中国大量进口他们的商品。

    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方法。

    1. 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 000、10 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直接标价法与商品的买卖常识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标价法就是把美元外汇作为买卖的商品,以美元为1单位,且单位是不变的,而作为货币一方的人民币,是变化的。一般商品的买卖也是这样,500元买进一件衣服,550元把它卖出去,赚了50元,商品没变,而货币却增加了。

    2. 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欧元兑美元汇率为0.9705,即1欧元兑0.9705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上升,即外汇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所表示的汇率涨跌的含义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种货币的汇率和说明其汇率高低涨跌时,必须明确采用哪种标价方法,以免混淆。

    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是指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等货币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外国货币用间接标价法的标价方法。美元标价法由美国在1978年9月1日制定并执行,目前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标价法。

    ■ 期货知识

    1. 期货的含义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

    最初的期货交易是从现货远期交易发展而来,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0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

    2. 期货市场的含义

    期货市场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保证金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用较少的钱做较大的买卖,保证金一般为合约值的5%~15%,与现货交易和股票投资相比较,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投资资金比其他投资要小得多,俗称“以小搏大”。期货交易的目的不是获得实物,而是回避价格风险或套利,一般不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给生产经营者提供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手段,以及通过公平、公开竞争形成公正的价格。

    3. 期货合约的含义

    期货合约是在交易所达成的标准化的、受法律的约束,并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地点和时间交割某一特定商品的合约。该合约规定了商品的规格、品种、质量、重量、交割月份、交割方式、交易方式等等,它与合同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标准化。我们把标准了的“合同”称之为“合约”。该合约唯一可变的是价格,其价格是在一个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内通过竞价而产生的。

    4. 期货市场的两大基本经济功能

    期货交易自产生,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高层次的贸易方式。这是与期货市场本身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经济功能密不可分的:

    (1)回避市场风险(转移价格风险)的功能。在当今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无法避免不同程度的价格波动即价格风险,因而人们都希望转移这种价格风险,期货市场正是回避经营风险的理想场所。期货交易者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做“套期保值”交易来达到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

    (2)发现合理价格。期货交易所是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交易场所,它将众多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集中于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价,形成一个公正的交易价格。它反映各种因素对所交易的今后某一个时期、某一特定商品的影响,这一交易价格被用来作为该商品价值的基准价格,通过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迅速传递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人们利用这一至关重要的价格信息来制定各自的生产、经营、消费决策。

    5. 期货交易的含义

    期货交易是指特定商品的“标准化合约”(即“期货合约”)的买卖,而期货合约对商品质量、规格、交货的时间、地点等都做了统一的规定,唯一的变量是商品的价格。买卖者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按一定的规则就可以通过商品期货交易所公开地竞价买卖。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双方一方交货,另一方付款,或通过谈判和签订合同达成交易。合同中可规定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和交货时间、地点等。

    6. 套期保值的含义及如何进行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就是对现货保值。简单地说,就是在现货市场买进(或卖出)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或买进)相同数量的同种商品,这样当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一个市场上的亏损可以通过另一个市场上的赢利来补偿。

    例:某粮油公司于1996年1月在现货市场上预销10 000吨大豆,1996年5月交货,预销价是2 800元/吨。该公司担心交货时大豆价格会上涨而不能保证实际利润甚至亏损,于是就在期货市场上买进10 000吨大豆期货合约,价格是2 850元/吨。到5月份交货时,大豆价格果然上涨到3 200元/吨,每吨比预销价高400元,势必引起亏损。由于现货和期货受同一经济因素的影响,两者价格具有趋同性,这时期货价格也上涨到3 250元/吨,该公司以3 250元/吨的价格卖出原来买进的全部合约,经过对冲,期货每吨盈利400元,这样现货与期货的盈亏抵消,这就保障了利润的实现,避免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套期保值的方法还有卖期保值、综合套期保值等多种。

    7. 期货投机的含义及如何进行期货投机

    不以买卖实物为目的,而是利用期货价格波动,预测将来某时买进或卖出某种商品期货能够盈利,并在现时就从事这种商品期货买卖的行为叫期货投机。它与社会上利用政策和管理漏洞进行投机是截然不同的。

    在期货市场里进行投机的方式多种多样,做法也较套期保值复杂,有利用商品价格的上下波动来投机;利用现货与期货的价差(基差)进行投机套利;有跨交易所、跨品种、跨月份等方式投机。因现货交易既积压资金,又要支付仓租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而且手续烦琐,而投机交易可不必交收实物,只要在合约到期前平仓结算盈亏,就完成了交易。

    例:某商人在1998年5月份,通过对国家政策,气候等因素多方面综合分析的判断,认为大豆价格在短期内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上扬,于是他于5月19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买进9月份大豆合约100张(每张10吨),价格是2 440元/吨。到了7月份,随着国家粮食政策以及水灾等原因,大豆价格果然上涨,期货价格上涨到2 700元/吨。该商人把全部期货合约陆续卖出,平均卖价为2 690元/吨。该商人获利:(2 690-2 440)×100×10=250 000(元)。扣除佣金:100×30=3 000(元)。该商人获利:250 000-3 000=247 000(元)。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规定,该商人仅需资金为:1 600×100=160 000(元)。利润率:247 000÷160 000×100%=154%。

    ■

    掌握理财必备知识,重视理财知识的积累。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

    专家理财是基金投资的重要特色。

    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又被称为固定利息证券。

    股票回报来自红利收入和资本收益,并且是不稳定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

    钱的影响是好是坏,专赖使用者的人格特质而定。

    ——格言

    不要买“想要”的东西,只要买“必要”的东西。

    ——格言

    ■

    ■ 没有最好的理财观,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财观

    理财业有句行话:“没有最好的理财产品,只有最适合客户的理财产品。”在理财的观念上也可以这样说:“没有最好的理财观,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财观。”

    尽管现在银行储蓄处于“负利率”的水平,但面对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时,更多的老百姓还是选择银行储蓄。显然,这和中国传统的谨慎、保守的金钱观念是分不开的。但事实是,投资理财,可以让你的财富增值,也必然有一定的风险。

    有个农夫整天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十分贫穷。有人问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了棉花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害虫咬坏了棉花。”那人又问:“那你到底种了什么?”农夫说:“我什么都没种,因为种什么都不安全。”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像上述故事中的农夫一样,总想追求一种绝对安全的获利方式,不敢去投资,怕冒风险。其实,绝对安全的投资环境是不存在的。不过,通过恰当的财富管理,可以在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1. 理财需知晓专业知识

    在投资前,最重要的就是详细了解各方面有利和不利的信息,并进行综合的评估与分析,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这就需要知晓一些投资理财的知识并及时获取理财产品的信息。

    很多人缺乏理财意识,把钱放在银行存着,获得极为有限的一点利息。其实,就算是储蓄,如果能操作得当,也能获得更多的利息,比如长期不动用的活期存款换成定活两便存款,急用时可以及时取出,获得活期的利息,不用时到期也会得到定期的利息,远远高于活期储蓄的收益。

    有些人虽有投资意识,却没有投资经验,对基金、股票、黄金、外汇一窍不通,他们经常会问理财师“现在有什么好的股票、有什么好的基金,请推荐给我,我去买”。

    其实,理财师只是综合市场情况对投资者提出一个购买建议而已,买或者不买和买进还是卖出的最终决断权取决于投资者自己。如果投资者自己不会分析和操作,即使是最好的产品也不会带来收益。所以,投资理财一定要学会自己分析自己操作,不能完全依赖别人。

    2. 投资获益需选准时机

    房产是很多人喜欢选择的投资方式,认为其安全性和收益性比瞬息万变的股市、债市等更有保障。但是楼市投资也是有风险的,且房产的变现性较差,如果买房和卖房的时间选择不好,炒房就会变成房东。在你急需用钱的时候,手中的房子可能会让你觉得一无所用。

    投资理财也是同样的道理。许多投资理财的决策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投资者经常关注理财信息,低入高出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3. 投入越多收益越大

    投资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在资本市场上有这样一个原则: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对于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来说,投资的绝对收益额往往是与投入的成本成正比的。

    打个最浅显的比喻,李四对股票操作很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某一个时点,经市场分析和研究后,李四认为某种股票很有升值潜力,他用自己在证券公司账户上的全部资金1万元购买了500股每股市价为20元的股票。10天后,这只股票连续来了4个涨停板。李四见好就收,全部抛出,那么他在14天内获毛利4 641元,扣除印花税和交易佣金,获纯利4 000多元,投资收益率为40%左右。倘若他投入的是10万元或100万元,即使投资收益率没有发生变化,他可获纯利就是4万元或40万元。而40万元就意味着他在14天内赚了一辆中高档小轿车。

    由此看来,投资是要资本的,高投资才能有高回报,那种拿着小钱幻想一夜暴富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 “月光族”的理财计划

    小王在东莞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每个月工资有5 000元。她有一张信用卡,授信额度是1.5万元,设定的是每月工资直接还款,也没有过逾期还款的经验。小王从不理财,也没有记账的习惯,支出方面,吃大概占去工资的20%,其他都用于购物,衣服、化妆品、护肤品等。小王喜欢拍照,拍完后还得经常冲印出来,还喜欢买一些DVDVCD等碟片。平时自己和父母可能会生一些小病,每个月要花一些医疗费。再加上平时的一些人情往来,到了月底,小王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在城市中,有很多像小王这样赚钱不多,每个月只可以维持自己每月基本开销的一族,被称为“月光族”,“月光族”是一个中性词,没有绝对的褒贬意之分。

    “月光族”产生的原因有:

    缺少生活磨炼,不知道赚钱辛苦;

    缺少理财锻炼,不会管理开支;

    缺少交际练习,以使钱来填补感情空白,很多还是蛰居族;

    报复心理作怪,由于年少时父母在零花钱上管制过严,一朝有钱,尽使手中财。

    对于很快就要承担起家庭责任的“月光族”们来说,一定要学会理财,这是当务之急的事。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往往使他们的薪水一发就见底,月月无剩余。这样看似“潇洒”的花钱做派既不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今后家庭生活的美满。因此,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1. 做好收支计划

    对每月的薪水应该好好计划,哪些地方需要支出,哪些地方需要节省,每月做到把工资的1/3或1/4固定纳入个人储蓄计划,最好办理零存整取。储额虽占工资的小部分,但从长远来算,一年下来就有不小的一笔资金。储金不但可以用来添置一些大件物品如电脑等,也可作为个人“充电”学习及旅游等支出。另外每月可给自己做一份“个人财务明细表”,对于大额支出,超支的部分看看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在下月的支出中可作调整。

    2. 尝试投资

    在消费的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投资意识,因为投资才是增值的最佳途径。所以不妨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投资计划,如股票、基金、收藏等。这样的资金“分流”可以帮助你克制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当然要提醒的是,不妨在开始经验不足时进行小额投资,以降低投资风险。

    3. 日常交往

    你的交际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消费。多交些平时不乱花钱,有良好消费习惯的朋友,不要只交那些以胡乱消费为时尚,以追逐名牌为面子的朋友。不顾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而盲目攀比只会导致“财政赤字”,应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实际需要进行合理消费。

    同朋友交往时,不要为面子在朋友中一味树立“大方”的形象,如在请客吃饭、娱乐活动中争着买单,这样往往会使自己陷入窘迫之中。最好的方式还是大家轮流坐庄,或者实行“AA”制。

    4. 自我克制

    年轻人大都喜欢逛街购物,往往一逛街便很难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因此在逛街前要先想好这次主要购买什么和大概的花费,现金不要多带,也不要随意用卡消费。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盲目购物,买些不实用或暂时用不上的东西,造成闲置。

    5. 提高购物艺术

    购物时,要学会讨价还价,货比三家,做到尽量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所需物品。这并非“小气”,而是一种成熟的消费经验。商家换季打折时是不错的购物良机,但要注意一点,应选购些大方、易搭配的服装,千万别造成虚置。

    6. 少参与抽奖活动

    有奖促销、彩票、抽奖等活动容易刺激人的侥幸心理,使人产生“赌博”心态,从而难以控制自己的花钱欲望。

    7. 务实恋爱

    在青春期中,恋爱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处于热恋中的男女总想以鲜花、礼物或出入酒店、咖啡厅等场所来进一步稳固情感,尤其是男性,在女友面前特别在意“面子”,即使囊中羞涩也不惜“打肿脸充胖子”。但不要认为钱花得越多越能代表对恋人的感情,把恋情建立在金钱基础上,长远下去会令自己经济紧张,同时也会令对方无形中感到压力,影响对爱情的判断。倘若—旦分手,即便没产生经济方面的纠葛,也会使“投资”多的一方蒙受较大经济损失。另外,你的大手大脚有时还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给对方及对方父母留下不踏实、不会过日子的印象。送恋人的礼物不求名贵和华而不实,应考虑对方的喜好、需要与自己的经济能力相称。

    8. 不贪玩乐

    年轻的朋友大都爱玩、爱交际,适当的玩和交际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有度,工作之余不要在麻将桌上、电影院、歌舞厅里虚度时光。玩乐不但丧志,而且易耗金钱。应该培养和发掘自己多方面的特长、情趣,努力创业,在消费的同时更多地积累赚钱的能力与资本。

    如果你不想再做“月光族”,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理财方法,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

    ■ 适合“上班族”的理财法则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若想在有限的收入中存下更多的钱,就必须培养正确而良好的消费行为,仔细地规划每个月的收入与支出,否则,赚再多的钱恐怕也不够用。

    以下是提供给现代上班族的理财法则,不妨一试。

    1. 准备3~6个月的急用金

    就一般理财规划来说,最好以相当于1个月生活所需费用的3~6倍金额,作为失业、事故等意外或突发状况的应急资金。

    2. 减少负债,提升净值

    小两口的家庭财务应变的实力尤其重要,也就是净值(等于资产减负债)必须进一步提升。而提升净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负债,国内负债形态包括房屋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与消费性贷款等。基本上,个人或家庭可承担的负债水准,应该是先扣除每月固定支出及储蓄所需后,剩下的可支配所得部分。至于偿债的原则,则应优先偿还利息较高的贷款。

    3. 把钱花得更聪明

    如果“开源”的工作有困难,那么应有计划地消费,从“节流”做起。选对时节购物、货比三家不吃亏、克制购物欲望,以及避免滥刷信用卡、举债度日等,都是可以掌握的原则。

    在方法上可针对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费编列预算,据此再决定收入分配在各项支出的比例,避免将手边现金漫无目的地消费。最好养成记账的习惯,定期检查自己的收支情况,并适时调整。

    4. 养成强迫储蓄的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人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储蓄,要先存下一笔钱,作为投资的本钱,接下来才谈加速资产累积。若想要强迫自己储蓄,最好是一领到薪水,就先抽出20%存起来;无论是选择保守的零存整付银行定存,或是积极的定期定额共同基金,长期下来,都可以发挥积少成多的复利效果。

    5. 加强保值性投资

    股市、汇市表现不佳,银行定存利率也频频往下调降,现阶段理财除谨守只用闲钱投资的原则以外,资产保值相当重要,可透过增加固定收益工具如银行定存、债券和债券基金的投资比重来达到目的。其中,债券基金因为具有投资金额较低、专业经理人管理操作及节税等好处,较于直接从事债券投资,门槛降低许多,加上目前实质收益率也可维持在银行定存之上,所以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投资工具之一。不过由于国内外债券基金种类繁多,应先了解其投资范围、特性与适合的用途,配合自己的期望报酬与承担风险来选择。至于银行定存,在利率持续调降的趋势下,最好选择固定利率进行存款。

    另外还有一种工薪理财法可以学习,看看自己是否适合。

    工薪理财法是一种有机组合投资,将个人余钱的35%存于银行,30%买国债,20%投资基金,5%买保险,还有10%用于艺术品及邮票、钱币等其他方面的投资。

    其一,35%存于银行。虽然中央银行一再降低存款利率,但作为一种保本的保值手段,储蓄仍是普通百姓的首选目标。储蓄有不同的种类,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储蓄的分配。50%存1年期,35%存3年期,15%存活期,这样储蓄就可以实现滚动发展,既灵活方便,又便于随时调整最佳投资方向。

    其二,30%买国债。投资国债,不仅利率高于同期储蓄,而且还有提前支取、按实际持有天数的利率计息的好处。

    其三,20%投资基金。1997年底,国家已正式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投资基金这一世界性的投资工具将在我国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它具有专家理财、组合投资、风险分散、回报丰厚等优点,一般年收益可在20%左右。

    其四,5%购买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担风险、补偿风险,在目前银行利率较低的情况下,购买保险更有防范风险和投资增值的双重意义。如今在大城市,花钱买平安、买保障已成为一种时尚。购买保险也是一种对“风险”的投资。

    比如养老性质的保险,不但对人生意外有保障作用,而且也是长期投资增值的过程,可以买一些,5%足矣。

    最后是10%投资于艺术品及邮票、钱币等其他方面。艺术品投资属于安全性投资,风险最小,而且由于艺术品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长期投入,回报率极高。但千万注意要懂行,否则买了赝品悔之晚矣。至于其他收藏类投资,主要包括邮票、磁卡、钱币等,这不仅有投资性质,还融入了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做好了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

    ■ 白领的理财规划

    陈伟今年33岁,供职于一家寿险公司任营销部经理。妻子32岁,银行职员。他们有一女儿,今年3岁。一家人家庭年收入12万元左右,家庭金融资产50多万元。对于如何理财,陈伟颇为感慨。

    陈伟很惋惜错过了一些积累财富的良机,没有攒下多少财产。过了30岁以后,有了投资理财的紧迫感,开始注重管理和经营财富。

    在经过了一番理财知识“充电”后,陈伟制定出一个颇为得意的理财计划。

    1. 合理消费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30岁之前,也没想攒钱,反而是怕没那么多钱花。人过30岁,结婚,生了孩子,既是丈夫,又是父亲,还有双方父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自己不仅需要钱,而且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责任。人过了30岁,虽然工作和收入渐趋稳定,积累明显增加,但花销却也多集中在一些较为昂贵的购房、家庭装修等项目上,这时你不算计都不行。

    结婚之前,陈伟和其他白领们一样,认为钱来得快,花得也痛快。所以总是去追求洒脱的生活,在消费上讲求品位、追求名牌,经常光顾大商场、西式快餐店、品牌专卖店同时也注重精神消费,书店、音像店也是最喜欢去的地方。然而高消费带来的结果却是自己可支配的资产相对缩小,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就是“新贫族”一员。

    现在,陈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观念非常不可取。所以他开始注重合理科学消费。为了实现“零存整取”式的积累,陈伟很快接受了消费信贷,这样强迫自己按期还款付息,腾出了许多闲钱来用于投资。

    2000年,陈伟以按揭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28万元的商品房,除交付首期8万元外,以后20年内每月还款1 275元。这使他一下子有了“豪宅”。

    2. 勇于投资

    有句话叫“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善于投资才能扩大家庭资金入口,保证生活支出。陈伟认为,由于自己受时间、精力、专业、兴趣、信息等因素的限制,如果轻易涉足风险投资领域,无疑加大自身理财机会成本。所以他需要专业人士来辅助个人理财。

    陈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投资理论,投资回报是一个非常明晰的概念。如果你把现金存入银行账户,你能够得到的回报只是按照一定利率计算的利息;如果你投资房地产,你得到的回报可能稍高一点,但你有可能在售出时亏本;如果你投资股票,你期望得到的回报会更高,可它的风险更大。作为个人理财,有效管理投资回报的方法是采取组合方式:把一部分资金放在回报率低、安全性高的投资目标,把一部分放在回报率高、安全性低的投资目标。

    目前,各银行都推出了理财服务,有些还是针对白领的,这为个人投资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接触了一些理财师后,陈伟选择一家自己非常信任的银行理财中心,把自己的资产、收入及生活状况,风险承担能力、投资偏好、未来的人生目标告诉理财经理,通过“一对一”的客户经理,获得“量身定做”的理财建议。经过几次修改,他已按照规划的投资比例组合严谨地进行投资。

    3. 为老有所养做准备

    对于保险,陈伟也计划得很充分。

    一是,陈伟购买了投资型保险。除了购买医疗、意外伤害类保险外,陈伟着重加大了对连接险的投资。2000年,夫妻两人各自购买了人寿保险的“99鸿福”险10份,每三年就有20 000元的收益,平均每年6 666元,每月平均555元,而且人身保障还在增长。

    二是,陈伟还购买了10年期储蓄分红险种40份,共缴费4万元,10年后可领取45 760元,外加若干红利。

    三是,陈伟用积累追加投资。为实现20年后养老目标。陈伟目前投入本金10万元,他计划以后每年再从结余中拿出2万元追加投资,按每年5%收益率,退休时的本利总额将达到100万元,加上其他投资和保险收益,夫妻两人完全可以实现预期的养老目的。

    上述方案是陈伟根据他们夫妻当前的收支状况设计的,如果考虑其收入增长等因素,即使其他条件有变化,他也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投资来实现既定理财目标。

    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的普遍预测,我国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经济有望维持7%~8%的增长速度,对于白领来说,通过合理规划、组合投资,完全有把握通过分享国民经济的增长来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

    ■ 月收入过万者的经济规划

    素素今年27岁,卫校毕业后她一直在一家大医院做护士。在好友的动员下,去年她辞去了这份固定工作,专门做起了某知名日化品牌的直销业务。由于她善于交际,并具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她的业务越做越好,每月提成收入也从2 000元、5 000元、8 000元,一直到了目前的万元以上。素素的丈夫朱先生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在她的鼓动下,也被“拉下了水”做了直销业务。现在,朱先生的月收达到了5 000多元。

    目前,两人的家庭收入为15 000元,除了日常开销、按月偿还银行住房贷款以外(尚欠银行贷款本息合计为4万元),每月还有1万元的结余。不过,由于夫妻两人均不善理财,面对不断增加的收入,他们还是只认银行储蓄一条路,渠道单一,收益低下。

    夫妻两人来到一家银行进行了一番咨询。银行的理财师首先给他们分析道:目前素素一家把精力都放在赚钱上,对收入的打理缺乏长远的规划,比如,其收入较高,却没有考虑减少家庭债务;习惯有钱存银行,没有积极涉足其他收益高、保障能力强的投资渠道。总之,他们需要一条非常清晰、容易操作的理财思路。

    然后,这位理财师给出了具体的理财建议:

    建议素素做好后续收入的打理。为实现家庭积蓄的稳妥增值,以应付将来的生儿育女,以及换房、扩大经营等开支,根据素素的实际情况,他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理财方案。

    1. 可以考虑提前偿还住房贷款

    按目前素素的收入,积攒4万元可谓轻而易举,所以积蓄达到4万元后,可以考虑提前偿还住房贷款。因为目前1年期存款税后利率仅为1.58%,而银行贷款的年利率却高达5%以上。有理财专家说,最好的存款方式就是还贷款。所以,提前还贷是素素减少家庭支出、优化资产结构的有效措施。

    2. 建议购买私家车

    从事销售工作,主要工作是跑市场、访客户,时间就是金钱,如果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体现身份和经济实力,进而增强经济往来中的信用指数。根据素素夫妇的收入状况,建议在1年内购买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比如富康、飞度、赛欧、凯悦等。

    3. 20%的后续收入进行储蓄

    还清住房贷款和购买私家车以后,素素就可以一心一意打理后续收入了。大家都说现在储蓄利率低,负利率情况下存钱会“亏本”,但再“亏本”也不能全面放弃储蓄,因为储蓄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最稳妥的投资渠道之一;另外储蓄的变现能力最强,可以作为经营的准备金,所以,将20%的后续收入存成储蓄,不但是家庭稳健理财的需要,也是素素打理生意的需要。

    4. 30%的后续收入购买国债

    国债是以国家信誉做担保的金边债券,具有收益稳妥、利率高于储蓄、免征利息税等优势,素素可以用后续收入购买适量的凭证式国债。根据当前加息压力增大的实际情况,建议购买短期的1年期国债。这样如果遇到加息,素素既可确保加息之前最大限度地享受较高利率,又可以在国债到期后,及时转入收益更高的储蓄或其他国债品种。

    5. 30%的后续收入用于购买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可以说是一种介于炒股和储蓄之间的投资方式,适合素素追求稳健又考虑收益的投资需求。根据当前股市相对低迷的实际情况,素素可以选择一家运作稳健、回报率高的基金公司,购买他们发行的新基金,因为新基金:成立后正赶上“炒底”,所以其赢利能力也就相对较高。

    6. 15%的后续收入进行股票投资

    中国股市的中长期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因为素素从事直销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可以用15%的后续收入购买一些能源、通信等潜力股票,这样可以在做业务时顺路到股票市场看看行情,或在家里通过网络看看大盘,适时调整持股结构,进行中长期投资。

    7. 5%的后续收入购买保险

    从事直销工作,养老保障一般是靠自己多挣钱、用积蓄来应付生老病死。但在医疗开支不断涨价的今天和未来,万一遇到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自己的积蓄有可能是杯水车薪,难以应付。所以,建议素素和先生用自己5%的后续收入购买适量的主险和附加险,以对两人的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素素还可以购买集保障、储蓄、投资三种功能于一身的分红保险或分红型养老保险。

    这位理财师的规划建议,对你也是否有所启示呢?

    分散投资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对于投资人来说能平衡收入,更好地规避风险。

    ■

    没有最好的理财观,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财观。

    通过合理的理财方法,可以避免沦为“月光族”。

    就必须培养正确而良好的消费行为,上班族才能增加自己的储蓄。

    对于白领来说,通过合理规划、组合投资,可以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

    分散投资,有助于更好地规避风险。■

    我的钱财我做主,理财是自己的事

    ■

    在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而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

    ——沃伦·巴菲特

    我一向是不关心大盘涨跌的,我只关心市场中有没有符合我的投资标准的公司。

    ——吉姆·罗杰斯

    ■

    ■ 理财是自己的事

    张清在东方财富网的股吧上发现一篇文章,标题是《明日重大利好消息出台敬请关注》。他很好奇,点击一看,是中信证券公司的网站,网站顶部写着“公司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并有电子版的批准证书。网站内容主要有“强力个股推荐”、“精确市场预测”、“实战业绩”、“涨停板股票服务”。

    张清拨打了网站底部显示的手机号码,业务员陈某说公司实力很强,有专人研究分析股票,近期几只大牛股都抓住了。于是张清心动不已,按要求向中信证券的业务员陈某账户缴纳了一个季度的服务费4 380元,对方也传真了一份已盖章的服务合同,并口头保证15个交易日获利120%,总获利不低于360%。但此后,按公司推荐的股票操作,却只跌不涨。一周以后张清后悔了,想讨回服务费,但发现再也无法联系到陈某,公司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这是一个上当受骗的投资案例。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网络平台假冒合法证券公司之名,诱骗投资者上当。面对投资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场面,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呢?

    理财不仅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现在市场上各种投资产品不断涌现,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不仅要求投资者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更要投入不少精力和时间,这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士而言是一种苛求。“专家理财”应运而生。

    有人会问:“理财到底要靠自己还是要请专家呢?”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认可委托专家理财的人认为,术业有专攻,理财靠专家。专家拥有更多投资渠道。个人投资者一般只能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不能参与一级市场的发行行为;而机构既可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还可以在一级市场通过承销、包销活动获得丰厚的利润;专家选用的投资方式更为灵活。机构投资者既可以进行现金交易,也可进行回购交易和套利交易,个人只能进行现金交易;专家可选择更多的投资品种。机构投资者可以投资于一些个人无法选择的品种。例如,国内的金融债券目前主要面对机构发行,在很多情况下个人无法购买。金融债券的利率比国债高,而且风险又比企业债券低,是比较理想的安全、高效的理财工具。机构投资者既可投资于交易所上市债券,也可投资于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券。而个人只能在交易所购买上市国债。专家理财既可投资于固定利率债券,又可以投资于浮动利率债券。

    有效的投资组合需要投资者对不同的理财工具具有全面的了解,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投资者能够用于投资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又缺乏相关的投资专业知识和信息来源,不如把时间花在选择优秀的理财机构方面,从而通过专家理财,达到资本保值、增值,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说法也很有道理,毕竟隔行如隔山。理财投资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靠自己似乎太麻烦,也有点困难。专家的建议是很好的参考。

    但是也有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专家也有智愚之分,不同的专家坐于堂上,长篇大论,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很难分辨。即使有可信之专家,也不能靠其一生。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专业的市场,也必然需要专业评论家,把每一次行情精彩、清晰地讲解给我们,特别是对那些没有专业知识、没有精力了解行情的投资者,专家的评论、解盘,一定胜过自己的一知半解。但是,专家们对我们的这种帮助,只能停留在此,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手段只是了解现在的行情态势和学习他们研究行情的合理方法以及科学态度。

    然而,要作出下单的决定,你必须具体考虑自己的情况,包括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自己的风格、自己感受到的行情。没有哪个球队是按解说员的解说来踢球的,所以,你在寻找下单依据时就要立即转换角色,由观众、观察者转变为足球队、运动员,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比赛。

    一些投资者,盲目跟随专家评论,不假思索地直接接受专家意见,屡有失败。在期货市场,投资者作为球员,当然应该根据对手,根据自己的能力、状态制定不同战术。对专家的解说评论,我们只能以观众的态度来用心聆听,具体的下单要像球员对待、负责自己的每一次比赛一样。

    另外,似乎有的投资者认为,专家评论也有类似“黑哨”的情况。但只要以观众心态去对待专家意见,用自己的方法去分析就行了。

    所以,投资者可以听取专家的意见,但关键还是靠自己。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要听取专家的意见,自己更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 “羊群效应”,厄运当头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也很容易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进行投资时,很多投资者就很难排除外界的干扰,往往人云亦云,别人投资什么,自己就跟风而上;而在结伴消费时,同伴的消费行为也会对自己的消费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随大流”是人们的习惯,这种习惯永远也发不了财。比如投资基金,若是2005年或2006年上半年在大多数人不看好的前提下投入的话,2006年底可就1万元变2万元,2万元变4万元了。2006年底大家都看基金赚钱,都买入,恐怕再有100%的回报是不可能的了。

    在不了解投资内情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地跟风,大家都“扎堆”而去的地方不一定就是好地方;投资也不能跟风盲动,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股市是“羊群效应”的多发地。股市的财富效应,让许多人觉得遍地是黄金,关键就是你的眼光和信息准不准,于是“宁可犯错,也不能错过”成为许多散户共有的心理,他们一是推崇身边的投资高手,二是盲目迷信各种来源的小道消息。

    “你说,我是存到银行,还是买股票呀?”刚刚拿到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折,张大妈难掩兴奋的心情,询问邻居小李。看到周围很多人都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张大妈也跃跃欲试。

    对股票一窍不通的张大妈选择向小李求助,因为他知道小李没事的时候经常玩股票。小李兴奋地支持张大妈炒股,说自己可以全权代劳。于是,从开户到选股,张大妈全权委托给了小李。然而,看到小李给自己选的股票价格连续5天下跌,张大妈傻了眼。

    隔壁的老王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他说去年小李帮他选的一只股票现在已经退市了。这下可好,老王和张大妈都不停地抱怨小李没眼光。

    听到了两人的抱怨,钱教授说:“亏了也不能怪别人。投资决策得自己拿,投资风险也得自己担,不能光听别人的。”

    这可给新入市的张大妈上了生动的一课——投资要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收益。

    “听别人推荐”和“随大流”是在新入市者的投资行为中普遍存在的两类现象。很多新手尚未掌握基本的投资知识就急于开始投资,并对周围的一些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者、专业证券机构存在“崇拜心理”,导致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出现了仅听别人推荐就购买某只股票或追随大多数人购买同一只股票的情况。这也是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决策能力缺乏信任的表现。要想树立自己对投资决策能力的自信,投资者就必须学习并掌握相关投资理财知识。

    因此如果当你遇到这样的投资高手,切勿因为他们的只言片语就觉得别人总是赚钱比自己多,赚钱比自己快,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心态。

    而现在坊间流行的小道消息也同样值得投资者戒备。随着网络的普及,由于2007年以来入市的多是一些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新股民,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从各种网站的股票、基金论坛上捕风捉影,有的人甚至愿意花不菲的价格购买“机密信息”。结果就使很多人陷入了炒股只炒“代码和简称”的误区,一不知道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二不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只是凭借一些似有似无的小道消息就敢扑下自己的数十万资金,结果损失惨重。对于这种小道消息带来的“羊群效应”,投资者还是远而避之为好。

    ■ 别做贪婪的牺牲品

    贪婪是投资理财的大忌。一旦贪念占了上风,就很难把握住自己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额,很容易成为投资浪潮中的牺牲品。

    陈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今年年初,在朋友的怂恿下,先生开始投资股市。陈老板当时对股市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没有怎么认真选股,反正听从朋友之言用150多万元全部买了15只股票。

    5月30日前基本上是买什么赚什么,陈老板的账面上很快就增加了近70万元。然而一贯做事谨小慎微的陈老板,此时却犯了一个错误,眼看着股指冲到了4300多点,陈老板还没有意识到风险即将来临,依然打算追加资金。

    5月30日股指大跌,这令陈老板如梦初醒,眼前其中几只前期表现良好的ST股犹如高台跳水。好在陈老板醒悟过来后跑得快,最后还保住了几万元的收益。

    陈先生差点就成为了贪婪的牺牲品。在利益的面前,贪婪往往会让人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判断力,最终付出沉重的代价。想成功的理财要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力。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的突然爆发,在投资世界永远会一再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却难以预料。由于他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还是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任何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适当。我们只要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在投资领域有人赚钱,有人赔钱。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是“能赚钱”的典型代表,他能赚钱的原因,在于他的投资理念,能够长期坚持,不因市场诱惑而改变。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投资要有耐心等待,只有等“市场先生”犯错误,股票被低估时才买进。当擅长基本面分析的巴菲特发现中国石油具有绝对的安全边际时,他并不理会股价趋势在向下,而是大胆地建仓;中国石油后来跌破1元,股民都很恐慌时,巴菲特仍然心态平和地持有着它。

    同样当中国石油涨到13元时,巴菲特认为偏贵了,他也没有理会股价趋势在向上,按照自己的交易原则抛空了中国石油。虽然他自己也承认卖早了,但巴菲特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他给人的主要启示在于:留一段上涨的空间给别人赚,千万不要太贪婪。

    记住,贪婪是投资理财的大忌。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要把投机错以为是投资,一些靠运气才能赚钱的方法不要轻易去尝试。

    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要觉得某个产品稳赚不赔,就全部投入进去,这无疑会让你背负上更多的风险,超出自己的承担能力。

    投资不能过于贪心,否则将由“1%的贪婪毁坏了99%的努力。”

    ■ 切忌胡乱投资

    1984年,当外界极少关注、极少了解的奥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时,罗杰斯亲往奥地利实地考查。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后,他认定机会到来,于是大量购买了奥地利企业的成长性股票。第二年,奥地利股市起死回生,奥地利股市指数在暴涨中上升了145%,罗杰斯所投资的股票也大有所获,因此美名远播,人们敬佩地称他为“奥地利股市之父”。

    对于这段投资经历,罗杰斯总结出的经验是:“不用去关心整个市场的态势,只要认定那些符合投资标准、值得投资的股票就可以。但是作出背离大众的选择是需要勇气的,而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扎实的研究和分析。”

    罗杰斯投资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启示:投资要专注,切忌胡乱投资。

    目前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投资品,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强调分散投资,但不是让大家看到什么品种就买上什么品种。如果仅仅是为了“分散”而“分散”,完全不从整体上进行恰当的配置,那么最终也会完全不得要领。

    有些投资者自以为聪明,把投资标的列出来,数十只不同性质的股票琳琅满目,他的逻辑是只要有一只赚到就够了,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哪里有能力、时间和精神了解每一只股票当中的学问呢?而且要把全部的涨跌都计算进来才能反映真正的损益。

    有个年轻人听投资大师讲到投资要分散风险,就把自己的20万元的资金分别买了10种股票,殊不知这样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非但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甚至还可能一无所获。

    无论是股票投资内部的分散投资,还是家庭不动产与动产的分散配置,还是中长期投资工具与短期投资工具有所区别安排,还是激进型投资工具与保守型理财工具互相辅助使用,甚至到夫妻两人职业特性上的规划,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投资安排上必须有所综合考量,有所目的性地去配置,才能达到效果。否则,随便胡乱搭配一下,只能适得其反。

    沈立峰,现年50岁,广东佛山南海人,现为当地一灯具生产公司老板,年销售额愈千万,年收入达到200多万。

    从20年前的一名灯具制作工人,到现在成为人人羡慕的百万富翁,他是怎么踏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列车,怎么规划自己的财富道路?在他成功致富的背后,又是谁为他保管财富?

    沈立峰在谈到自己的时候,说自己没读什么书,唯有靠自己的一点点技术,踏踏实实去做自己可以做的。

    谈到投资,这个朴实的人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做冲动的事情,不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

    在投资的时候,沈立峰一直很专注。比如他认定做灯具这行,就一直做下去。而且沈立峰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做一行爱一行,只要做得足够长,足够深入,在行业里头总会有出头之日。

    始终只做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成功人士总结出的创富理财智慧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不过,真的要富起来,需要有眼光、洞察力,还需要在深思熟虑中,坚持去执行。

    截至目前,中国A股市场共有近2 000只,股票较之前几年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上市公司数量频频创出新高,股票最高价也曾经一度飙升定格在300元左右。几近2 000家上市公司,恐怕连分析师也不可能更没必要精通每一只股票,遑论资金有限的散户。因此只要缩小范围,学习专注,不论股票还是其他金融商品,哪怕是自己居住地方的小生意、房地产,找出最适合你自己的致富方式,也可以成功!

    投资工具虽多,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走,在投资中不断修正步伐,保持居安思危,不论你相信的是什么,只要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并且严格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

    ■ 投资自己,最值的赚钱方法

    “时间视野”是财富学上用时间来理财的观念,你将来的地位与财富,取决于你对未来有何长远规划。

    步入知识经济社会后,知识越发凸显出它超常的价值。在知识和信息方面落后于人,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年轻人若想成为社会的弄潮儿,而不是落伍者,就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自己,了解自己需要哪些知识来武装自己,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给自己充电。这是当今时代一个年轻人在社会立住脚跟,并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质。

    自我投资非常重要,所以在必要的投资上不能吝啬金钱。这部分的投入给你带来的效益可能远远超过你为它所投入的。

    以前人们求职更多的是注重高收入。现在,人们越来越把一些长远因素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如:公司能不能提供正规的培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正因为如此,很多单位都会选择把“培训机会”这项内容作为吸引人才的一项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的扩张。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意识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必须通过不断的开发,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完成再生及再利用,否则这种“易耗型资源”将会随时消耗殆尽。美国Computer World杂志日前的一项以IT从业人员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在高工资之外,人们更渴望公司提供培训教程。该杂志表示,管理者必须与IT从业人员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提供使专业人员提高技能的机会以及由公司负担的学习进修机会。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底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办法。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概念。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要也随之不断改变。因此,未来的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已表明,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经由原来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原来的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发等复合型人才。

    当你开始对自己的学习、培训方面注重投资的时候,你会发现对自己的投资产生了复利效应。从小学开始你就不断地投资自己,学的越多,见识越多,你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就越多。随着时光的流逝,你所具备的能力和阅历是按年收益率N%以上的速度在递增,N的多少取决于你的学识和能力,本金就是你的身体,期数就是你的工作寿命。所以,记住,对自己的投资才是最有效的投资!

    ■ 阅读链接 巴菲特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 ■

    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家,但两人的投资风格各异。索罗斯喜欢激进和冒险,崇尚“要么赚很多钱,要么赔很多钱”;而巴菲特则看中稳健投资,绝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般不喜欢冒险,且大多数人不具备索罗斯那样超乎寻常的承受力和判断力,所以,堪称巴菲特投资理念精华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更适合中国投资者。

    1.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

    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2. 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

    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3.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

    巴菲特与一般人只注重概念、板块、市盈率的投资方式不同,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4. 不要贪婪

    1960年的美国牛市冲天,到了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每个人都希望手中已经涨到了数倍的股票一直涨下去。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了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抛出。后来,股票出现大幅下跌,贪婪的投资者有的血本无归,有的倾家荡产。

    5. 不要跟风

    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一些亏损、市盈率极高的股票一沾上网络的边便立即鸡犬升天。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他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1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人们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过是他不盲目跟风的借口。

    6. 不要投机

    巴菲特的“投资不投机”是出了名的,他购买一种股票绝不在意来年就能赚多少钱,而是在意它是不是有投资价值,更看重未来5~10年能赚多少钱。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

    在理财过程中,专家的建议是很好的参考。

    投资者可以听取专家的意见,但关键还是靠自己。

    投资时要避免“羊群效应”发生在自己身上。

    贪婪是投资理财的大忌。

    投资要专注,切忌胡乱投资。

    ■

    人脉就是财脉,

    “借鸡下蛋”是理财的快车道

    ■

    30岁前靠能力,30岁后靠人脉。

    ——当代商界流行语

    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比尔·盖茨

    成功来自于85%的人脉关系,15%的专业知识。

    ——戴尔·卡耐基

    ■

    ■ 人脉是一种财富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杜瑞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如今,杜瑞的生意如今已经做到了国外,有固定资产上亿。谈到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杜瑞总是说:“我能有今天,靠的都是朋友的帮助”。的确,是人脉造就了他这个亿万富翁。

    杜瑞非常善于积累人脉。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他随身都带着自己的名片。他说:“哪天要是出去没有带名片,我会浑身不自在,就像自己没有带钱出去一样。”

    刚参加工作时,杜瑞去了一家珠宝公司做业务员,跟主管负责在深圳筹建业务。工作期间,他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这些朋友从事各行各业,既有房地产企业的大老板,也有证券公司的职员。在这些朋友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当地的一些商会。利用这个平台,他认识了更多的在深圳工作的成功人士。

    后来,杜瑞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投资房地产。由于当时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已经开始火热起来,有时候即使排队都买不到房子。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瑞通过一些关系,很容易买到房子,而且还是打折的。几年后,在朋友的建议下,杜瑞又陆续把手上房产变现,收益颇丰。

    据杜瑞自己说,他目前的朋友有上千个。他说,自己的事业得到朋友的帮助,才会这么顺利。“包括开公司,介绍推荐客户和业务等,各种朋友都会照顾我,有什么生意会马上想到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有足够的人脉资源,在成功的道路上就会如虎添翼,马到成功。

    没有人的一生可以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高枕无忧。即使我们现在春风得意,事业蒸蒸日上,但有一天也可能面临种种失败与危机。当你跌倒了,你有朋友可以拉你一把吗?你身边的人是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冷漠地袖手旁观呢?

    一个人要想聚财,就要先聚人;有了人气,才会有才气。正是由于他们主动结交别人,主动与别人沟通,才使得自己的人脉关系不断拓展。具有广泛人脉关系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反过来又会有更多的人乐于跟他们结交,成为新的集合体,人脉资源就更广阔了。成功与人脉就是这样一个相互促进的共生体。成功者总是注意人脉、创造人脉,绝不会将这些资源闲置在旁白白浪费的,他们更懂得在什么时候用什么人脉,在什么时机求助于人脉。比尔·盖茨就是成功的人脉经营大师。

    创业之初,比尔·盖茨懂得利用自己身边人的人脉资源。因为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所以比尔20岁时签到了第一份合约,钓到了IBM这条大鱼。

    在企业发展阶段,比尔·盖茨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保罗·艾伦和史蒂芬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了他们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自己也这样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重要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外界的关系和能力,对于比尔·盖茨的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功人士就是这样主动拓展自己的人脉,不断维护自己的资源,并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起用,助自己一臂之力。人脉广,则机会多。只要用心经营你的人脉,必将受益无穷。

    ■ 人脉越广,财路越多

    某钢材公司销售部门经理小李,听说一公司要进一批钢材,正在联系货主。小李于是和该公司联系,但是他发现已有数家钢材公司同时和这家公司联系,竞争十分激烈。通过调查该公司人员材料,小李发现该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竟是自己高中时的同学钱斌。虽然小李与钱斌已经十多年没见面了,但是小李还是决定约见钱斌。

    在周六晚上,小李、钱斌两人在一家酒楼相聚。两人见面后,自然是感慨万千,问问各自近况,接着小李就谈起了高中时的往事:

    “钱斌,不知你还记不记得,高中一年级时我们的那次春游。那时真是天真烂漫的时候,记得爬山时的情景吗?咱班的王艳艳怎么也爬不动了,让你拉她一把,你脸红得不得了,还不好意思拉人家!”

    钱斌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那时哪有那么大的胆子,不比你,用一条橡皮‘蛇’吓得女生们都不敢往前走了,还是我揭穿了你的诡计,把你的‘蛇’扔到了山下,你还吵着让我赔来着!”说着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两个人又谈起了高中时的许多往事,不禁越谈越来劲,越谈越动情,两个人都落了泪。

    时间已经不早了,两个人又聊到了当前的工作,小李顺势说:“我们公司最近有一批好钢材,质优价廉,听说你们公司正需要,怎么样,咱兄弟也合作一回吧?”

    钱斌正沉浸在高中的记忆之中,一听老同学有所求,自己公司又需要,二话没说,当即说:“这不是太容易了嘛!回去我就跟采购经理说,凭我和他的关系,保证没问题。”果不其然,几天后,在老同学的帮助下,小李顺利地签订了购销合同。

    俗话说,朋友多了好走路。如果你有足够的人脉资源,那么你就可以把一个人的问题变成别人的问题,求助于朋友,帮你渡过难关。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资源是到达成功的不二法门,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形资产!

    正如故事中的小李,他利用和钱斌的这层同学关系,先勾起对方的回忆,再顺水推舟,提出合作之事,钱斌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双方既增进了友情,又做成了生意,可谓是一举两得。

    扩充人脉,就是扩展财路。成功人士无一例外的都善于经营自己的人际网络,他们的朋友圈子不仅有可能培养了助其日后成功的贵人,也有效地给自己创造了保护层。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小人多堵墙。想要成功,先要学会交朋友,给自己创造人脉圈。

    证券投资界的杨耀宇,在退出职场时,担任了5家电子公司的董事职务。为什么他能够从一名乡下小孩迅速成长为打工皇帝?“有时候,一通电话抵得上10份研究报告,”杨耀宇说,“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成千上万条”。无论是科技、证券还是金融业,人脉竞争力都是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

    何谓人脉竞争力?简单地说,即相对于专业知识的竞争力,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人脉网络上的优势就是人脉竞争力。换言之,一个人脉竞争力强的人,他拥有的人脉资源相较别人更广且深。在平时,一个人的人脉资源可以让他比别人更快速的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工作升迁的机会,或者财富;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的作用。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这句话并不是说专业知识不重要,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场券。

    人脉与机遇成正比,丰富的人脉才能为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遇。不要哀叹自己没有丰富的人脉关系,致使自己一直默默无闻、怀才不遇,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其实生活当中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成为你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如果你能够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人脉圈、朋友圈,多结交一些人,那么这些人就有可能助你在事业发展上取得成功。

    ■ “借鸡生蛋”,踏上理财快车道

    一位优秀的商人杰克,有一天把他的儿子叫到了跟前。

    杰克:我已经看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儿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

    杰克:但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喔!

    儿子:哇!那这样的话……

    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茨。

    杰克: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好丈夫。

    比尔: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

    杰克: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喔!

    比尔:哇!那这样的话……

    接着,杰克去见世界银行的总裁。

    杰克: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

    总裁:我们已经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

    杰克:但我说的这年轻人可是比尔·盖兹的女婿喔!

    总裁:哇!那这样的话……

    最后,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又当上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这是一个看起来异想天开的笑话。这个故事的启示在于:有些事,靠我们自身的能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完成。但如果你学会利用人脉资源,一些不可能的事也就变得可能。

    在社会上生存,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和周围的人建立起各种关系。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都是我们身边重要的资源。我们不仅可以从四周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他们自身的人脉资源也同样可以对自己的财富上的成功提供帮助。

    红顶商人胡雪岩曾说过,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是有限的。就算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关键不在于他自身的能力有多强,而在于他借助别人的强大力量。

    汉代刘邦得到了天下,有意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可吕后想立自己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为了以后的权势,吕后决定要采取一些手段。她找到足智多谋的张良,张良献计说:“皇上一直想要招纳四个在野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太后能将他们迎为宾客,让太子常请他们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原因,那么到时皇上自会立刘盈为太子。”吕后依计行事,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看见刘盈能请来自己请不来的四位贤人,认为刘盈为人恭敬仁孝,能让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立刘盈为太子。

    刘盈最终能够获得太子之位,很大一部分得利于这四位贤人的相助。他所拥有的人脉资源能够让刘邦为之刮目相看,正是因为他善于“借鸡下蛋”的缘故。

    事实上,在理财过程中,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如果你拥有丰富的资源却不善于利用,不懂得“借鸡下蛋”的道理,实在是大为可惜。

    1871年,美国大资本家古尔德囤积了大量的黄金,基本上控制了市场上的黄金价格。他准备以此来大捞一笔。但是有一个问题:国库还有大量黄金,如果政府抛售黄金,金价势必会下降。为此,古尔德处心积虑,千方百计设法控制国库的黄金市场投放。

    一个偶然的机会,古尔德了解到当时的总统格兰特有一个妹妹嫁给了穷困潦倒的柯尔平上校。顿时,他有了主意。

    一天晚上,古尔德专程到柯尔平家拜访,十分客气地邀请他入股投资黄金生意。柯尔平十分坦率地表示没有资本。古尔德忙说:“不要紧,你用不着拿1分钱,只要你有这方面的意向就行了。”

    柯尔平看到有利可图,心想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两人签约:柯尔平在古尔德那里认购200万美元的黄金股,只要黄金价格上涨,每周可以领到这些黄金股的溢价差额;若黄金下跌,按规矩,他相应要作出赔偿。

    柯尔平对金价开始上心了。为了防止金价下跌,他就主动地利用妻子的关系,劝总统不要抛售政府手中的黄金。靠着这层关系,柯尔平着实也赚了不少钱。

    市面上黄金渐少,金价自然飞速上升,引起全美国一片愤怒之声。总统格兰特迫于舆论压力,决定抛售国库黄金。柯尔平等劝说无效,马上把这一紧急情况告诉了古尔德,同时又设法劝说总统暂缓一天宣布。就在这一天内,古尔德抛售了他所有的黄金,一天净赚了2 000万美元。

    一天之内净赚2 000万美元,这是古尔德一生中最大的杰作,他使用的方法就是结交关键人物以借势取利。

    与故事中的古尔德一样,有许多商人具备发现“浅水龙”或者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的眼光,于是在这些人身上进行政治投资,为自己的将来谋取利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结交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人物,找到支持自己的后盾,必然无往而不胜。

    陈永泰是台湾的巨富,他说过一句这样的话:“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学会如何利用人际关系来“借鸡下蛋”,是每一位踏入社会的人应该掌握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学问。

    不过,在运用人际关系的时候还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你既要成为“借鸡下蛋”的主动者,也要成为被动者。想要得到朋友的帮忙,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要因利小而不为,也不因利大而为之。只要你平时的人际关系功夫做到位,别人自然对你以真心相待,关键时刻就会对你起到帮助。总的来说,“借鸡下蛋”的功夫完全包含在你平时的为人处事之中。

    其次,学习广告的营销策略,即用权威人士为自己代言,增加广告的可信度。权威人物往往有一定的威慑力量,他们的判断能力、鉴别能力是被社会公认的。你可以请他们参与到你的计划中来,这些都是你借助别人力量成就事业解决困难的好办法。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不愿意求人,总觉得这样做有失面子,好像是贬低了自己的办事能力一样。其实,大可不必有此想法,即使是像拿破仑这样的大人物也是需要别人帮他架起成功桥梁的,更何况我们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呢?

    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和名人站在一起,自己不久也会成为名人。人际关系可以带给你全新的定位,人际关系可以帮你成就大事。当你准备起程的时候,你已经在起跑线上领先一大截;当你中途遇到挫折时,你的人脉资源会把你拉起来。于是,财富变得唾手可得,利用人际关系“借鸡下蛋”可以成就你一生的事业。

    ■ 如何建立人脉

    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讲过一句话,他说:“你要想知道你今天究竟值多少钱,你就找出身边最要好的3个朋友,他们收入的平均值,就是你应该获得的收入。”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都是互相影响的,这种影响包括许多方面:能力、人际关系、上进心、态度等,这就势必造成我们之间的收入呈现一致性和平均化。有一句说“30岁前靠打拼,30之后靠人脉”。从现在起,就应该对我们人脉资源的建立重视起来。

    建立人脉的原则:

    互惠。利人利己是一种双赢的人际关系模式,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对方心情的人,不必担心自己的前途。”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好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互赖。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如果我们只想拥有而不想给予,那将是一个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是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的。主动地去帮助对方,在困难时才会得到对方的帮助。

    分享。分享是一种最好的建立人脉网的方式。无论是智慧、知识,或者力量,你如果跟别人分享的话,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

    人脉既然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提升人脉呢?

    首先,增加自己的被利用价值。

    在如今的社会上,社交活动往往伴随着利益在其中。在盘点人脉关系前,冷静问问自己: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如果你无法被人利用,就说明你不具有价值,你越有用,你就越容易建立坚强的人脉关系。

    一位30岁的未婚青年曾经这样说:“我的另一半应该在天平的另一边,我有多重,她就会有多重;我有多少价值,她就有多少价值。所以我要先提高自己的价值,这样我才能找到一个同样价值的老婆,我对老婆的要求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这恰当地说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彼此对等的价值之上的。

    其次,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价值。

    “好酒也怕巷子深。”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向别人传递你的“可利用价值”,从而促成交往机会,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和信任对方。

    再次,向他人传递他人的价值,成为人脉关系的一个枢纽。

    你有自身的价值,你身边的很多朋友各有自己的价值,那么为什么不把他们联系起来,彼此传递更多的价值呢?如果你只是接受或发出信息的一个终点,那么人脉关系产生的价值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你成为信息和价值交换的一个枢纽中心,那么别的朋友也更乐意与你交往,你也能促成更多的机会,从而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

    所以,寻找并且建立自己的价值,然后把自己的价值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并且促成更多信息和价值的交流,这就是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的基本逻辑。

    人脉这个东西很奇妙,这个规律遵循着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那就是有投资也有回报。可是却又超出了经济学能够解释的范围,因为在人脉上不起眼的小投资,可能换来日后的大回报。俗话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脉圈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途。人脉是金,却又贵于黄金;黄金有价,人脉却无价。20岁靠体力赚钱,那30岁靠脑力挣钱,40岁以后则靠交情赚钱,可见人脉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保证。从现在开始,擦亮双眼,为你的人脉投资吧!

    ■

    人生最大的财富,便是人际关系。

    扩充人脉,就是扩展财路。

    “借鸡生蛋”,让你的财富增长速度加快。

    提升人脉,要增加自己的被利用价值。

    人脉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保证。■

    时间就是金钱,掌握复利投资的秘诀

    ■

    谁了解资本法则并遵守,他就可以获得金钱。

    ——巴比伦首富乔治·S·克拉森

    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

    ——巴尔扎克

    ■

    ■ 资金的时间价值

    对于每个想学习理财或是对理财感兴趣的人来说,他们首先需要接触的概念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原理,此原理的意义就在于告诉人们今天的一块钱不等于明天的一块钱。

    比如,若银行的存款利率为10%,将今天的1元钱存入银行,1年以后会是1.10元。可见,经过1年的时间,这1元钱发生了0.10元的增值,也就是说今天的1元钱和年后的1.10元钱等值。

    1. 资本的时间价值的含义

    首先要说明的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金在周转使用中产生的,而通常情况下,资金的时间价值相当于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实际上,投资活动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风险,通货膨胀也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因此,利率不仅包含时间价值,而且也包含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只有在购买国库券等政府债券时几乎没有风险,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的话,可以用政府债券利率来表现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政府债券利率-通货膨胀率

    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包括:

    (1)资金的使用时间。在单位时间的资金增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资金使用时间越长,则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越大;使用时间越短,则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越小。

    (2)资金数量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数量越大,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越大;反之,资金的时间价值则越小。

    (3)资金投入和回收的特点。在总投资一定的情况下,前期投入的资金越多,资金的负效益越大;反之,后期投入的资金越多,资金的负效益越小。而在资金回收额一定的情况下,离现在越近的时间回收的资金越多,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越大;反之,离现在越远的时间回收的资金越多,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越小。

    (4)资金周转的速度。资金周转越快,在一定的时间内等量资金的时间价值越大;反之,资金的时间价值越小。

    总之,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投资经营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并最大限度地获得其时间价值,这就要加速资金周转,早期回收资金,并不断进行高利润的投资活动;而任何积压资金或闲置资金不用,就是白白地损失资金的时间价值。

    2. 终值与现值的含义

    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现金在未来某一时点的价值,俗称本利和。比如存入银行一笔现金100元,年利率为复利10%,经过3年后一次性取出本利和133.10元,这3年后的本利和133.10即为终值。

    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为现在的价值。上述3年后的133.10元折合为现在的价值为100元,这100元即为现值。

    我们把现值(PV)和终值(FV)之间的关系,用利率K和期数t来表示为:

    FV=PV(1+K)t

    例如,今天的100(FV),在通胀率为4%(K)情况下,相当于10年(t)后的多少钱呢?答案是148元左右,也就是说10年后的148元才相当于今天的100元。

    ■ 什么是复利

    复利,这个被爱因斯坦称为比原子弹还要具有威力的工具,简单地说就是“利上加利”。其计算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n(n:期数)

    打比方说:1万元的本金,按年收益率10%计算,第一年年末你将得到1.1万元,把这1.1万元继续按1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年末是1.1×1.1=1.21(万元),如此第三年年末是1.21×1.1=1.331(万元),到第八年就是2.14万元。

    同理,如果你的年收益率为20%,那么3年半后,你的钱就翻了翻,1万元变成2万元。如果是20万元,3年半后就是40万元……

    听上去如此诱人,事实真是如此吗?

    来检查一下这个“神奇”的公式。

    首先关于本金。假设一个1994年开始工作即开始投资的人——赵星为例。1994年他第一个月的工资是300元,在当时算是中等水平。假定他把这第一个月的工资拿出100元用于一个年收益率为10%的项目投进去,到第十一年即2005年年末,也就是100×(1+10%)11=285(元)。285元,那是他当月收入的90%还强!而今天这个经过投资收益达10%的投资得到的285元相对于他现在的工资来说仅仅是个零头。

    由此看来,想要让你的复利来得神奇,你的本金可不能是个小数目。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复利公式中的本金即使以万元为单位,都只能在两位数上停住,多不过几十万元。而当你有了几十万元的时候,你就该看看利率了。

    关于利率。以上的计算,我们选用了10%这个数字。但凡是存过钱的人都知道,上哪里找10%的银行利率呢?正如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上哪找没有风险的10%的投资产品呢?

    关于期数。这个期数是和你的利率相对应。利率按年利率算,期数就以年为单位,如10年、15年。如果利率按月利率计算,那期数的单位就是月了。

    再说说72法则。所谓“72法则”就是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你的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1倍。这个公式好用的地方在于他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5%的年报酬率的投资工具,经过14.4年(72/5)本金就变成1倍;利用12%的投资工具,则要6年左右(72/12),才能让1元钱变成2元钱。

    综合起来,复利要让它成为我们心中可观的累积,需要三个条件:

    (1)让你足够满意的本金。

    (2)好的投资渠道。

    (3)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由此可以看出,要让复利真正的能为我们的钱财服务,首先要完成本金的积累,或者持续地对本金进行投入;其次要了解有限的投资渠道和在这些渠道里进行恰当地选择;最后要具备精明的选择能力,这是复利能否发挥神奇作用的分水岭。复利的神奇需要条件。钱能生钱,这是复利告诉我们的,可是复利具有可行性吗?

    ■ 复利真的可行吗

    在复利的模式下一项投资所坚持的时间越长,带来的回报就越高。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得到的回报也许不理想,但只要将这些利润进行再投资,那么你的资金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经过年复1年的积累,你的资金就可以攀登上一个新台阶,这时候你已经在新的层次上进行自己的投资了,你每年的资金回报也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投资。

    现在人们的收入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如果一个大众家庭从现在开始投资1万元,通过运作每年能赚到15%,那么,连续20年,最后连本带利变成了163 660元了。看到这个数字后,我们也许并不感到满意,但是连续30年,总额变成了662 117元了,如果连续40年后的话,总额又是多少呢?答案或许会让你目瞪口呆,是2 678 635元。也就是说,一个25岁的年轻人,投资1万元,每年赢利15%,到65岁时,就能获得200多万元的回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市场并非总是一直景气。如果每年都保持15%的收益率这是很难做到的。但这里说的收益率是个平均数,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再加上合理的投资,这个回报率是有可能做到的。

    这种由复利所带来的财富的增长,被人们称为“复利效应”。不但投资理财中有“复利效应”,在和经济相关的各个领域其实广泛存在着复利效应。比如,一个国家,只要有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下去就能实现经济繁荣,从而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从这个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这个时髦的词,实质上是追求复利的另一种说法。

    可以说,复利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以耐心和坚持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复利思维,不管投资还是人生,都会有不错的回报。

    ■ 正复利与负复利

    复利的力量无处不在。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投资,莫不如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在一篇题为《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的文章中曾重点谈到过复利的作用。当时的西方正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许多人认为,未来世界繁荣将不会再现,但凯恩斯却指出,萧条不过是两次繁荣周期中间的间歇,支撑西方经济发展的“复利的力量”并没有消失。凯恩斯在当时已经发现,近代社会的崛起是从16世纪的资本积累开始的,而这个崛起导致人类进入“复利时代”。有趣的是,凯恩斯毫无隐晦地告诉我们,“英国对外投资的始端可追溯到1580年德雷克从西班牙盗窃的大批财宝”;只不过经过长年的复利累加,“德雷克在1580年带回来的财宝中,每一镑现在已变成了10万镑。”复利的力量就有如此之大!

    然而,在为复利的如此神奇的增长而兴奋地同时,也不要忘记“负复利”存在。

    相对于正复利,负复利也同样的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甚至比正复利作用更大。在复利发挥同等作用下,下跌1/3需要上涨50%才能复原,下跌50%则需要上涨100%才能复原。

    巴菲特规避“负复利”增长的方式,在全世界是做得最好的。研究一下巴菲特1957—2007年共51年的投资业绩,可以看出,仅有2001年的收益率为-6.2%,为负增长,其他所有年份的收益都为正的增长。巴菲特的这一业绩充分说明了复利的魅力,也充分说明规避负复利增长的重要性。

    规避“负复利”增长是巴菲特一贯的投资目标。巴菲特在1966年7月12日给合伙人的信中指出:“当大多数人赚钱时,我们也赚,而且赚的程度差不多;当大多数人输钱时,我们也输,但是输得少一些。”在1960年2月20日给合伙人的信中说道:“在熊市中取得优秀的业绩,在牛市中取得平均业绩。”

    所以想实现复利增长的梦想,关键之处是要规避“负复利”。

    在投资市场中,规避熊市中的“负复利”,在熊市中继续获利,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贪婪与恐惧。熊市初期需要克服人性的贪婪,熊市中后期需要克服人性的恐惧。

    华尔街有一句名言:“市场是由两种力量驱动的:贪婪和恐惧”。也就是说,贪婪与恐惧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本性。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的获利心理是永无止境的,投资者对利益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同样,投资者面对风险时,希望其少些更少些,最后使得投资者害怕风险到了恐惧的地步。

    在股市繁荣的时候,投资者往往都会忘记以往市场上崩溃时的惨痛教训。因为,投资市场的繁荣不仅会增强投资者信心和对股市上涨的预期,而且也会让已经进入了的投资者来哄抬或操纵股市的价格,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反之,如果被悲观或恐惧的力量所笼罩,那么股市的价格就会发生逆转,而投资者认为股市的价格会进一步下跌,整个股市就会处于恐惧之中,股价跌到最低也没有人敢购买。

    投资市场的暴涨暴跌,是由于市场的本性及投资者的人性贪婪的作用,更在于这种恐惧与贪婪在复利的作用下比在其他环境里更能无限地放大。

    所以,投资,就要最大限度地规避贪婪和恐惧。

    ■

    今天的1元钱不等于明天的1元钱。

    时间价值=政府债券利率-通货膨胀率

    复利,简单地说就是“利上加利”。其计算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n(n:期数)

    “复利效应”在投资理财中广泛存在。

    避免“负复利”产生作用,最大限度地规避贪婪和恐惧。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