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犹太人的伟大之处,他们把感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他们曾深切感受到苦难,所以,对他人的点滴恩惠都铭记于心,并报以最诚挚的感谢。他们虽然深受苦难、屡遭迫害,但他们记住的是感恩而非仇恨。众所周知,希特勒对犹太人犯下了种族灭绝的罪行,20世纪中期他们屠杀了全世界2/3的犹太人,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以色列不共戴天的仇敌。但以色列的国民教育中并没有多少仇恨德国的内容。这个国家建立了规模宏大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但目的不是为了让以色列人记住德国的血海深仇,而是为了警示国人:不要忘记经历过的苦难,国家对犹太民族太重要了,以色列国来之不易,犹太人民要珍爱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没有念念不忘德国人的仇恨,但他们却记住了帮助过他们的一位善良的德国人的名字——辛德勒。辛德勒的名字在以色列家喻户晓,这个德国人在邪恶浸染了整个德意志民族时仍坚守自己的良知,冒着倾家荡产和被杀的危险拯救了几百名犹太人的生命。60年过去了,很多犹太人每年都要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这个德国人。
犹太人对中国人民也是满怀感恩情结,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想要灭绝整个犹太民族。许多犹太人痛苦地发现,畏惧于希特勒淫威之下的很多国家都冷酷地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而中国上海向他们敞开了一扇小门。消息传出,短时间内有5万余犹太人逃往上海避难。
战后,5万犹太人中的很多人成为了以色列复国后的第一代开国元勋。犹太人把在中国上海的避难史写进了以色列的教科书中,也写进了自己的族谱、家史中。在以色列的利顺市有一个独立广场,里面立有一个纪念碑,上面写着:“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
感恩——点滴恩情铭记于心。这就是饱受艰辛的犹太人,在历尽苦难之后,体会到感恩的真谛。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犹太年轻人的葬礼上,大家忽然发现找不到这个年轻人的母亲了,于是开始有人四处寻找,很快就发现她正拿着一个“捐助箱”在人群中穿梭,大家试图让她回到进行中的葬礼上,她拒绝了:“我总是在葬礼上以这种方式为穷人谋到更多的捐助,我不能因为这是我儿子的葬礼而停止这个多年的习惯。”
犹太人感恩的习俗由来已久,世代传承。在传统的犹太教义中,有钱人必须要施予穷人食物钱财,这种施予,可以不通过任何慈善机构,完全是匿名的,因为,这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在以色列,传统的犹太人认为用他们自己的汗水和劳动获得丰收,也应该留下一部分收获在地里让穷人来拿,如果在收获的过程中有些果实或者粮食从他们的手中滑落,他们认为不应该拾取而应该留给穷人,还有,像不成串的葡萄等,都应少收些,留一些在树上,让穷人来摘。
正是源自这样的传统,犹太人认为知恩感恩是一种美德。而犹太人对后代教育也是如此,许多犹太父母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并教会他们如何感恩,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中更好地成长。
感恩是善良人性的自然流露,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因为感恩而焕发出强大的力量。感恩,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社会的发展进程多么不同,都不应该泯灭,都不应我们绝不能让浮躁和喧嚣夺去了人性中最宝贵的“感恩之心”。
现在的孩子在长辈、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中,甚至溺爱中,不懂得知恩、感恩,也不懂得责任、担当的重要,他们不懂得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和为他们的付出的辛苦,他们没有感谢、感动、感恩的意识,这不能不让家长们警醒—因为缺乏教导孩子感恩,会让他们在成长中“缺钙”,而教导孩子感恩,是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否则,即使他们“有出息”,也缺乏做人应有的品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