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拼搏
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儿来的拼搏?
——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有人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句话虽然语言朴实,却形象生动。人正是因为有了压力,才更加有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才更加清晰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差距。
压力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的人生常态,你不能回避,也不能逃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态只能是麻痹自己,自欺欺人。无论你承认与否,压力就在我们面前。在压力面前,我们无法躲闪,无处藏身,只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潜能去应对挑战。
实际上,人有无限潜力,力量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然而,潜力就像一堆待烧的木柴,需要火种去引燃,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火种,只能碌碌无为。激发潜力,就像挤压浸过水的海绵,在我们用力挤的时候,所感到的必然是艰辛和苦楚,但付出总有回报,水一点一滴地汇集,能汇成小溪,奔赴大海;人在重重压力下千百次磨炼,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一代文化先驱胡适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又是北大知名的教授,性格随和。和气、宽容、体谅是胡适的做人习惯,然而,他也有着叛逆和执着的一面。
胡适幼年时离开家乡去上海求学,曾就读于张焕纶先生的梅溪学堂,学堂开设的课程只有国文、算学、英文3种。胡适的旧学很有根底,而算学、英文则未曾学习过。
课程的障碍尚属其次,最大障碍是上海这个商埠竟以一种生硬的态度来接纳他这个年幼的“乡下人”。首先就是上海话。梅溪学堂的教员、学生都是一口上海话,而胡适的话与上海话相去甚远。因为不懂上海话,又不曾“开笔”做文章,所以暂时编在第五班,班上读的国文只是蒙学读本。这让胡适觉得受到了屈辱。他的反叛性格十分强烈,每遇压力便开始反弹,所以他开始寻找机会。胡适后来清晰地记得,入梅溪学堂的“第四十二天”,“我的机会来了”。
这一天,老师讲课时将一个典故的出处说错了。胡适等讲完之后,跟老师说典故是出自《易经》而非《左传》。老师问清他已读过古代经典著作时,当即将他领到二班,他一天之中连升了3班。有了这种突然的转折,再加上胡适此时已基本能听懂上海话,他感到信心十足。挫折与压力对胡适来说反而是飞跃的前兆。
二班的学习一开始是令他有些心虚的。第一节课是作文,教员出的论题是《原日本之所由强》。经义题为:“古之为关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御暴。”胡适并不懂如何做经义,而日本,他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处于这样的情境,他几乎不知该如何下台。多亏他的二哥,他二哥是当时胡家思想最新的人物。二哥给他拿了《日本明治维新史》等一篮子书,胡适几天内就将它们读完,勉强写出一篇文章了事。没想到,这件事为胡适新开了另一片天地。他接触到了反映近代思想的书,他的思想也开始出现转折。胡适确实不甘人后,不久就学会做“经文”,几个月之后,他便成了头班的学生。
人的潜能就好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得越高。被编进最低班,给了胡适第一次压力,让他奋起直追;教员给出有难度的作文题,给了胡适第二次压力,让他勤学苦练,最终成了佼佼者。于胡适而言,未知的知识和老师要求做的那些内容都是一种压力。然而就是在这些压力的推动下,胡适才逐一克服了难题,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这种压力是一种天然的助推力。
面对压力的态度很重要,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感到工作与生活没有压力的人,往往目标感欠缺,动力羸弱,通常表现为松松垮垮,毫无生活激情。遇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都懒得撞一下,无所事事地打发着人生,白白地蹉跎了岁月。这样,生命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人生将缺乏许多神采。敢于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压力,全力拼搏,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质感,迎接挑战的信心才会更足。
【北大心理课笔记】
许多人之所害怕压力,多是胆怯作祟,逃避困难,自甘平庸。能知难而进,压力方可成为促使我们前进的重要动力。
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茅盾(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
拿破仑说:“‘不可能’这个词,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生活原本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在这条路上会有无限的可能性,结果是过程的递进,过程才充满整个人生。
时常将“这事根本不可能”“想都别想”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一遇到棘手的事情就把它们当成最好的遁词,实际上是画地为牢,自己将机会的大门关闭。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失败的人将自己的过失归罪于命运以此获得安慰,没有勇气的人将自身的怯懦抛给命运回避嘲讽,实际上,他们都没有认识到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而将这些可能性变成现实需要的是坚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
俞敏洪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俞敏洪的创业、创富故事,已被演绎为一种难能可贵、不可复制的传奇。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莘莘学子,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不放弃努力。
俞敏洪是班里唯一来自农村的学生,讲普通话常被同学讽刺成讲日语,从A班调到最差的C班。在北大时,别人津津乐道的校园爱情与他也完全无关。在大学经历一场大病之后,俞敏洪放弃了通常意义上“要比别人强”的“上进心”,而是开始寻找真正让自己一想起来就激动的未来。
俞敏洪曾经说过:“唯一不可预测的是人,因为他会不停地成长,因此,即便现在的你出身不够好,学历不够高,人长得不怎样,也请不要否定自己,人生永远有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只要不放弃努力。”
人生是360度的,通向哪里的可能性都在无限延伸。生活本身就是由好事与坏事不断交替而组成的,遇到挫折时请不要颓废,遇到痛苦时请坚持奋斗,有志向的人不会将自己的人生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更不会将自己囚禁在过去失败的圆圈里。
生活有无限的可能性,只因为我们自己不尝试才衍生出那么多的不可能,这些不可能叠加在一起就成了重重困难,最终这些困难让我们和成功无缘。
稻盛和夫先生在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也说,“我觉得人生真是有无限的可能性”。
稻盛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之中,父母亲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稻盛先生不仅在上学期间只读过三流的学校,毕业后求职也是屡屡受挫,甚至还萌生过加入黑社会的念头。在种种的烦恼之后,他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如他所说:“一味地怨天尤人,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确实,到现在为止,我一直运气不好,做什么都不顺利。但相信上苍一定会一视同仁,23岁以前,我遭遇许多不幸,但在以后的人生中,上苍也许会赐予我幸运。所以我要积极开朗,要努力奋斗。”凭借着这样的信念,稻盛先生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稻盛先生在总结自己迈向卓越的经验时,言简意赅地说:“只要满怀希望,持续不断地努力,人生之路一定光明。”当你烦闷时,当你对前途感到困惑时,你只需竭尽全力把你眼前的工作做好,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做了,你前进的道路一定会展现在你眼前。
让思维更加开拓,勇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努力尝试,不要忘记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即使一直身处逆境,也总会迎来生活的转机。我们改变不了所处的环境,但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改变不了失败的事实,却可以改变面对它的态度;我们控制不了他人,却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却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不能避免困难,却可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我们或许曾经失去过很多机会,却仍可以抓住以后的机会,让人生无限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人生是个未知数,原本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只因我们的错误认知把生活的世界缩小,从而也缩小了我们获得成功、幸福与自由的渠道。人生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只是我们不尝试或者尝试次数不够多。
【北大心理课笔记】
泰戈尔说,“仅仅站在那儿望着大海,你根本无法横渡它”,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敢做多大的梦,敢给自己开拓多大的范围,才能得到多大的成就。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鲁迅(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文学家)
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是不能够安于现状的,对现状不满,才能激发人向上的动力,进而改变现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从这种意义上说,不满是人进步的源泉。一个人一旦满足于自己目前获得的成就,便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不前进便意味着后退,就可能被无情地淘汰。一旦你停止前进,便会被别人所赶超。
在人类航海史上,哥伦布靠着超越的信念和勇气,书写下光辉的一页。在他每一天的航海日记上都会出现这样一句话:“我们继续前行!”是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漫漫人生路途中,也许会阴云密布,令你感到茫然无措,但是只要从始至终都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会迎来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美景。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创始人。管理公司多年,李彦宏仍然经常感觉自身还有许多地方需提升,在一次战略沟通会上,他通过网上直播再次向全体百度人重申:“我们做事必须有领导者的心态,要不断追求更好,把每件事做到极致。”“闪电计划”是百度将事情做到极致的一个典范。
2001年年底的中国互联网正经历泡沫破灭的阵痛。当时还只是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的百度也面临客户拖延付款的财务困境。李彦宏思考良久,决定发动“闪电计划”,他以平静地口吻告诉工程师们:“我们这个小组要在短时间里全面提升技术指标,特别是在一些中文搜索的关键指标上要超越市场第一位的竞争对手。”
那时,百度与市场第一名的规模相差几十倍,而当时百度产品技术团队只有15个人,要做出对手800个人做出的产品,这样的超越谈何容易?工程师们唯有日夜无休地开发程序,全力以赴。
在最困难的时刻,李彦宏为大伙打气:“我们必须做出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才能活下去,而且活得比谁都好。你们现在很恨我,但将来你们一定会爱我。”正是这次只有15个人参与的“闪电计划”,用了9个月时间,抢占了用户体验的制高点,一举奠定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的龙头地位,从此,百度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路越走越宽。
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永不满足,将事情做到无限接近性价比最高的那个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才会有成功的惊喜在不远处等着。
不思进取的人不但不能够发展,说不定还会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学习,适应形势需要的人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长久地生存。一个和自己较劲,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就拥有了不懈的动力,凭借这样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全力以赴将任何事情做到最好,也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说过:“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是把事情做到九分,而是做足十分,如果整个企业所有人都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就能拿到10倍于现在的工资。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改进一点,做足十一分,尽到十二分的责任,我们就能够赶上欧美。企业发展了,个人也才会随之发展。”韦尔奇说:“要么做行业第一,要么做行业第二,达不到就不要去做。”人的追求在哪儿,他的人生也就在哪儿,追求永无止境,你的成就也就永无止境。
【北大心理课笔记】
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小草有根才能发芽,人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志向高远,才能取得大的成就。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坚持理想要像你对初恋的坚持
相对而言,我们比较幸运,坚持的人都活得还不错。当然,离开的人未必活得很糟糕,但我还真没发现活得很好的。因为他有时候思想价值观发生变化以后,他觉得这儿是不满意,到一个地方以后,他还是觉得不满意。
——马云在北大演讲(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凡优秀的人都是始终能够坚持理想的人。的确,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道出了优秀的真谛。正如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所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坚持理想,是我们自己确定人生价值的最大值,只有逐渐地接近理想,才能获得更为充盈的人生,才能长久地支撑着一撇一捺。
马云说:“初恋是最美好的,每个人第一次恋爱最容易记住。同样,每个人初次创业的时候理想是最好的,但你走着走着就找不到这条路在哪里了,其实你的第一个梦想是最美好的东西……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时那30几家公司,我记得现在全部关门了,只有我们一家还活着。我们是坚持初恋的人,我们是坚持梦想的人,所以能走到今天。”
回想1995年,马云从西雅图回来后,在美国朋友的协助下,开始为自己的海博翻译社建立首页。当时中国的网络是用速度很慢的拨号上网连接方式,足足花了3个半小时才打开一半的网页。即便如此,马云仍然相当自豪,因为他证明了互联网的存在。
随后,他决定进入互联网行业。但是要做这个决定是非常困难的。在决定辞职前的那个晚上,马云找了24个朋友咨询,有23个人说不行,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最后,马云不顾大家的劝告,坚决行动。对于他的这个举动,朋友们都说他太傻了。
马云后来回忆说,刚开始做互联网,能不能成功自己也没信心。只是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
于是,1995年4月,马云联合朋友创建了海博网络,当时的情况实在让人心寒。创建海博网络的资金只有六七千,是马云的积蓄,剩下的是从亲戚朋友那儿借来的。当时总共需要10万元钱,他就将家里的家具全卖了。而员工除了他、他的老婆外,只有一个大学同学。尽管如此,海博网络依然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多年以后,马云因此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
马云说,别人是盲人骑瞎马,他当时算得上是盲人骑瞎虎。那时中国的互联网还没有全部联系起来,就只开通了他的那个网站,他早在5月份就已经挂上互联网,上海是8月份才开始挂上互联网的,所以直到两个月之后他才开始有了竞争对手。做得最早的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中国之窗”,而马云之前已经把自己的网站改名为“中国黄页”……
虽然创业之路非常艰辛,但马云认为只要有梦想,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就会有机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马云常说:“人一辈子中机会其实很多的,只要踏踏实实抓住一个两个就不错了。人一辈子中灾难会很多,你每消灭一个灾难,都是一个进步。我经常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还要懂得坚持,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有人曾经问马云,在创业道路上,困难是非常多的,要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鼓励自己坚持下去。马云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在走上创业的路之前,我想创业者一定要想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你想干什么,不是你父母让你干什么,不是你同事让你干什么,也不是因为别人在干什么,而是你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第二,你需要干什么,想清楚想干什么的时候,你要想清楚,我该干什么,而不是我能干什么。
“想清楚这些后,你就有力量告诉自己两点:第一,我自己告诉自己,我做的事情是对的,第二,我做的事情是非常艰难的,很少有人做得了,但是我愿意尝试,这是一个临界,你跨过这个临界,最艰难的黑暗,你就有可能看到曙光,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挨的。
“我想告诉大家,创业,做企业,其实很简单,一个强烈的欲望就是说,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变什么事情,你想清楚后,你永远坚持这一点。”
人都是有梦想的,若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就需要在梦想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失败或许不是一件坏事,成功也未必是最终结果。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我们必须每天努力面对今天。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有坚持就会有奇迹。不要像很多人“晚上想着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机会。
【北大心理课笔记】
对明晰自己理想的人而言,敢于追求的同时,也要从心理和行动上做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准备;或者,也可以视自己心理准备程度如何来决定梦想分几步来实现,未必一定要一步到位,关键是自己要清楚目前所做的事和自己生涯规划的关系是什么,只有将理想和现实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坚持理想,实现理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