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学史的星空,大师云集、河汉璀璨。那些名字被镌刻在文明史上的文学家,用慧眼凝视着人类的步伐,用光辉烛照着人类的心灵;他们留下的文学财富荣耀着不同民族相同的文化尊严。在古老的新东方,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颗放射异彩的明星。
鲁迅先生的深刻、睿智、峻急、犀利、幽默,是东方文学传统所宝贵的。思辨的精神、追问的气质、遒劲的文字、深沉的情意,时而湍急、风狂雨骤;时而和缓、静水流深。
由于诸多原因,一直以来,鲁迅先生似乎总是以金刚怒目的面貌横眉冷对读者。而实际上,当我们细细品读先生的另外一些作品后就会发现,先生其实有着温情的另一面。
有人说鲁迅先生是外刚内柔。
有人说鲁迅先生是可爱的老头。
萧红说,鲁迅是慈爱的。青少年读者也许更能体会到先生的爱。
鲁迅先生对青年、儿童的爱护,是那么恳切。他说:“教育总根于爱。”从早年东渡求学时期翻译童话著作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论文,到主持全国儿童艺术展览,至五四时期“救救孩子”的呐喊,到翻译《小约翰》《表》《俄罗斯的童话》《爱罗先珂童话》等儿童文学著作、创作被一代又一少年儿童喜爱的《朝花夕拾》,到写出的大量关注儿童问题的杂文,鲁迅先生用无比的热情和巨大的精力关爱“新的生命”。
1936年3月,鲁迅先生在回复北新书局童书编辑杨晋豪的信中自谦说,“我向来没有研究儿童文学”。在婉拒诺贝尔文学奖、给台静农的回信中,他说:“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鲁迅先生是谦逊的,他对所谓“小儿科”的儿童文学是十分敬重、用心的。有研究表明,《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受到过《小约翰》的触动。
作家原本并没有以孩子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但作品最后被孩子们喜爱、享有,这类作品是儿童文学版图上的重要板块。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归入儿童文学的这个板块中。
鲁迅先生的诸多名篇尤其是散文集《朝花夕拾》,深受儿童喜爱。这些作品是鲁迅先生浩瀚的著作中的另类,它们有更多温暖的底色、更多温情的流露。童年的欢欣、成长的艰辛、生命的苦难,都在先生的笔下娓娓道来……
鲁迅先生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小说,主题深沉,语言凝重,故事曲折,人物形象历久弥新。《故乡》的伤感,《药》的沉重,《祝福》的冷峻,《狂人日记》的激越,《孔乙己》的冷嘲,《阿Q正传》的热讽,《奔月》的戏谑……无疑都是沉甸甸、发人深省的。
鲁迅先生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散文,文辞优美,意趣盎然,余味悠长。善良的长妈妈、久病的父亲、古板的寿镜吾先生、真诚的藤野先生、浅薄的衍太太……鲁迅先生写人,寥寥几笔,生动传神,读来情真意切;“叙景状物,时有可观”,如百草园的盛况、秋叶的寂寥、留学生的惺惺作态……这些都成为几代人的阅读回忆。
鲁迅先生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杂文,有着犀利、老辣、缜密、鞭辟入里、严厉可畏的鲁氏文风,读来酣畅淋漓。在这里我们选取一些适合青少年理解的篇目,让读者从机智的文辞间,感受大师的智慧与亲切、从容与急切,在字字珠玑的阅读体验中,修炼志趣和品位。
我们还编选了一些以前不被孩子们熟知的、颇具欣赏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难度适中、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趣味十足,如《门外文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样,读者们就可以在阅读的旅途中看到一些别样风景。
鲁迅先生的文字是激烈的,正因如此,一如他还在世时的运交华盖,在今天他依然受到了非议。套用一个著名的诗句:仅先生激烈的一面,足够我们享用一生!我们认为,只要是愿意思考的读者,都会感受到鲁迅作品的超越时代和人生的独特价值。
没有任何骏马,能像一页页奔腾的诗行,把我们带向远方;没有任何大船,能像书本一样,载我们远航。阅读经典,就像水手扬帆出海,书中的忧愁与悲伤,是他的黑夜和风暴;书中的欢乐与希望,是他的阳光和云彩。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鲁迅先生的著作就是这样的经典。
与大师慈爱的目光对视后,我们的眼睛就会发出不一样的神采;读了这样的经典以后,我们的阅读就踏实而有力了。让我们认真、细致地阅读鲁迅先生的这些经典著作,感受书中的黎明与白昼、诅咒与希望,让思想经历风雨的洗礼、阳光的普照,让我们拥有更厚重的童年、更坚实的成长!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