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口才塑造人生,好口才带来好前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做人是做事的根本,掌握做事的本领才能获取人生的成功,在成功的路上,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良好的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与周边人沟通的一生,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因此口才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如果说口才塑造人生,那么好口才必能带来好前程。

    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

    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意即精湛的口语表达艺术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公元前14世纪,商朝明君盘庚用生动质朴、雄辩有力的语言,说服了难离故土的民众,实现了迁都的主张;国际金融家萨克斯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尽快研制生产原子弹,从而为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基础。在当今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商务谈判时中肯有力的言辞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取得共识,以利于达成协议;慷慨陈辞,促成外引内联,就会振兴一方经济。所有这些,都说明通过充分发挥口语表达技巧的口才艺术,能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重视或不懂得口语表达技巧,总是会带来或轻或重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失败。赫鲁晓夫曾在联合国大会上作过一次感情充沛、内容丰富的演讲,但因为演讲最后他激动得几乎忘乎所以,用脱下的一只皮鞋代替手掌在讲台上使劲拍打而使整个演讲宣告失败——粗鲁无礼的体态,引起全场一片哗然,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留下了笑柄。

    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时候,曾有一张美德检查表。当初那表上只列着12种美德。后来,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讲话时有傲气,这使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我觉得它足以影响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我决定竭力避免说出一切直接触犯别人感情的话,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像‘当然’‘一定’‘不消说’……而以‘也许’‘我想’‘我认为’‘就是这样’‘大概’‘或许’……来代替。”富兰克林又说,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人力量的主要体现。你如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一个人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口才。要使别人瞧得起自己,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决不可露出乞怜的样子。你可以谦逊,但决不可谄媚。你不可唯唯诺诺,使人觉得你语言没有动人之处。你发表意见时不可肆意批评别人;更不可告诉对方说你的计划一定成功,如果雇用你,必可使业务发展到何种程度云云——这种话不应由自己说出。去访问一个人,把目的简单说出之后,你就应该告辞。即使环境许可你逗留一些时间,你也应该立刻把话题转到别处。

    比如求职应聘,最重要的是表现自己的资格和能力,不过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是不合宜的,只能骗一时。如果应聘令你胆战心惊,那么这也许是你明白自己肚子里究竟有几滴墨水的缘故。这时的谈话要守在一定的界限内,不要谈办公室的陈设,不要谈对方的一身装束,而且要有时间观念,你必须把你的资格和能力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交代清楚,所以这时就是检验你所受训练、教育及能力如何的关键时刻。

    在工作上,要尽量减少情绪上的困扰及不切实际的空想。你可以和同事谈谈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识、经验,要诚心诚意,不存任何成见。在一块儿工作的人,必须彼此尊重、关心,态度温和,坦诚相待,心中有话,就要直言不讳。

    再者,失言是常有的事。不要故作糊涂,虚张声势,应该立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认错同样能赢来尊重,而且还会大大增加你说话的力量,使你往后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会说话让你发挥光彩

    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当你被人误解、遭人责难,甚至因为不屈不挠招致恶势力的攻击,危及生命时,对此,你如果不甘受辱、受屈,总要伸张正义,总要讨个说法,以保护自己。而在很多情况下,你是无法以其他形式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的,最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嘴。当众疾呼、辩诬、申述、宣传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生命之盾,许多时候可保你生命无忧,转危为安。

    1933年,希特勒党徒焚烧德国国会大厦,以嫁祸于共产党人。在对共产党人大肆逮捕行动中,当时恰在德国的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也被逮捕。在莱比锡的审判法庭上,季米特洛夫义正辞严地反驳敌人的陷害,寸步不让地为自己辩护,无情揭露敌人的阴谋,弄得敌人狼狈不堪,丑态百出。由于他及时有效地利用当众讲话这把盾牌进行自我辩护,法庭最终宣判其无罪释放。

    有时高水平的当众讲话虽最终未能保护自己,毕竟恶势力穷途末路时是穷凶极恶的,但讲话可明是非,辩忠奸,自我保护虽失败,但正义却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古今中外那些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为了真理、正义而献身者,就是如此。

    岳飞遭秦桧陷害,万俟审讯他:“国家有何亏负于你,你们父子却要伙同张宪共同造反?”岳飞怒发冲冠,朗声大叫:“对天盟誓,我绝对无负于国家。你们既是主持国法的人,切不应当陷害忠良。你们如果要把我诬枉致死,我到冥府也要与你们对质不休!”万俟厉声喝道:“无心造反?你游天竺寺时在壁上留题‘寒门何载富贵’,这是什么意思?”岳飞长叹一声,也高声喊叫道:“吾现时才知道已落入国贼秦桧之手,使我为国忠心一切都休,一切都成了犯罪。”说罢闭上眼睛,任狱卒严刑拷打不再开口,直至被杀害。岳飞虽未能以口才自保,但却青史留名,万代留芳。

    口才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

    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受人尊敬和爱戴。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一项事业的成败,常会在一次谈话中获得效果。你如出言不慎,你如无理跟别人争吵,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无数成功者的事实证明,敢于当众讲话,善于说话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

    1983年元旦,英国女王为多年给首相撒切尔夫人担任顾问的戈登·里斯授爵。其主要功绩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尔夫人的演说能力和应答记者提问的能力;为撒切尔夫人撰写了深得人心的演讲稿……一句话,为英国塑造了一位崭新的“风姿绰约、雍容而不过度华贵、谈吐优雅和待人亲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由此可见,英国王室和政界对政治家是如何的重视。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里,当前无不把会说话作为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个公司、企业招聘各类人才,都要进行口试。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进行面试时,专门就说话能力规定了若干不予录用的条文。其中有:

    应聘者声若蚊子者,不予录用;

    说话没有抑扬顿挫者,不予录用;

    交谈时,不得要领者,不予录用;

    交谈时,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问题者,不予录用;

    说话无生气者,不予录用;

    说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录用……

    日本大公司的这些规定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说话与事业的关系至为密切,它是胜任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能说会道,才能正确地领悟上级的意图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一个唯唯诺诺、语无伦次的人定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通过讲话让领导、同事、群众更深地了解你,才能让大家信任你,才有机会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胜任更重要的任务,才有施展才华、事业成功的机会。用好这种催化剂,事业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一言可以兴邦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政治活动便没有中断过,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历来把当众讲话看成掀起政治风云的一把利器。

    我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述。《周易·系辞上》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认为制造混乱可以借言语为媒介。孔子就明确指出,“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管子·内业》)。刘向说得更具体:“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说苑·谈丛》)。把说话当成百行之本,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古今中外,成功的政治家无不把高超的当众演讲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首要手段。他们机敏睿智,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或游说、或劝谏、或答辩、或谈判、或辩论,均以说话水平导航政治风云,左右形势变幻。

    高超的说话水平可以叱奸佞于朝堂,醒群众于街衢;化干戈为玉帛,挽狂澜于即倒。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战国时,秦国吞并了韩、魏这两个大国之后,接着企图染指小国安陵。安陵君派唐睢到秦国交涉,同专横、凶残、贪婪的秦王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唇枪舌剑之战;痛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打击了秦王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凯撒被布鲁特斯派人刺杀身亡,名列罗马共和国“后三头”之首的安东尼站在凯撒的尸身旁发表了《灾难,你已来临》的演说。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只是有话直说”、“不善言辞”、“不善雄辩,所以不可能激励大家的情绪”。可是他的这一演说却煽动起国人为凯撒报仇的怒潮,从此造成共和国的长期混乱,直到覆灭。

    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奴隶主驱使奴隶为自己卖命。为了粉碎南方奴隶主分裂国家的企图,林肯总统及时在内阁会议上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他向奴隶们庄严宣告:“从1863年1月1日这一天起永远获得自由。”两天后,他又站在白宫讲台上向群众演讲,重申这一宣言。他深信,这可以“换取这个国家未来的幸福和繁荣昌盛”。果然,宣言发布之后,奴隶纷纷倒戈、逃亡,南北形势发生巨变,很快林肯领导的北方军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这些例子无不显示出说话水平在政治风云中的极大威力。

    要懂得欣赏和赞美别人

    在一次大型的演讲会场,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这样演讲道:

    “如果现在有一位长得国色天香的美女来到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人拿着一只500倍的放大镜来观看这位美女的脸庞,一定都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将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难看的脸:但现在我们每个人如果拿一只望远镜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绿阴葱葱,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在人际关系中,有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得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不到朋友。相反,有的人则是拿着望远镜,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美好一面,就是这个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但这不等于说,放大镜就没有用了,放大镜的焦点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地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都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我们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确,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才不会被别人冷落,才能够有足够多的朋友和尽可能少的敌人。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木匠出身的人,技能极差,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一先一后,看似无所谓,其实很重要。

    《水浒传》中的时迁,其缺点非常明显——偷鸡摸狗成性,然而,他也有非常突出的长处——飞檐走壁。时迁上梁山后,被梁山的环境所感化,他的长处就派上了用场。在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军师吴用对他委以重任,使其长处得到应有的发挥,时迁因而成为梁山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你能够始终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人们就会因为受到你的尊重而倍感振奋。否则,一味挑剔别人的毛病,必然引起别人的反感,人际交往也必然陷入困顿。

    曼德拉为了实现种族和解受尽了磨难,但却从没有恨过一个人。他说,他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初衷不改,并最终取得成功,他之所以从来都不记恨别人,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正是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天,曼德拉的老师拿出一张中间有个黑点的白纸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喊到:一个黑点!

    老师沮丧地说,这么大的白纸没有看见,只盯着一个黑点,将来你的一生会非常不幸的。

    整个教室寂静无声。

    沉默中,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老师又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这下同学们开窍了,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笑了,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你看到的是白纸呢,还是黑点呢?如果是黑点,那就向曼德拉学习学习吧!

    要讲究说话的分寸

    东晋时代,清谈流行,贵族们尤其喜欢品评人物。

    有人问大将军桓温:你觉得某某人怎样?

    桓温刚要评论,又停下来看了看这个人,然后对他说:“你这个人喜欢传闲话,还是不告诉你为好。”

    其实,桓大将军位高权重,并不怕这个人传闲话,他这样说或许还有告诫的意思,否则,连这句话都不必说,只回答“今天天气哈哈哈……”就够了。

    俗语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何必只说三分话呢?细察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而那些老于世故者,却以为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

    孔子也说:“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的吗?彼此关系浅薄,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必说、不该说的就不说。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和不该说的关系,绝不是不诚实,也绝不是狡猾。

    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是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他,你说三分话,正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做通达世故。

    有时你的只说三分话,正是你的职业道德。做保密工作的自不必说;做医生的人,面对普通的病人,或者可以对他人提及其病情,对于患花柳病的病人,你是绝对不该对人提及其症状的,这是医生的职业道德;做人事工作的人,掌握工作单位所有人的档案,某某何时得升迁,何时受处分,自然了如指掌,但是决不可随便透露,如果口风不严,就可能授人以柄,陷入麻烦;做银行业务的人,业务大概情形,或者可以对人提及,对于存款人的姓名,你是绝对不该对人提及,这是银行人员的职业道德。依此类推,只说三分话的例子还多着呢。

    魏晋时期,有两位特立独行的高人:嵇康和阮籍,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大体相同,可是结果却大不一样。嵇康被司马昭以不守礼教的罪名所杀,阮籍却得以全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口无遮拦,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一旦掌权,自然千方百计罗织罪名,将他置于死地;而阮籍懂得“口不臧否人物”,虽也放浪不羁,却没人找他的麻烦。其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在暗地里算计你。

    交浅言深最易祸从口出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忌交浅言深,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办公室,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忽略。

    你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同事对你表示友善、欢迎,大家一起出外午餐,有说有笑,无所不谈。但其中一名同事可能跟你最谈得来,乐意把公司的种种问题以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尽都告诉你。你本来对公司的人事一无所知,自然也很珍惜这样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同事,彼此谈得相当投机。你开始减低自己的防卫,看到什么不顺眼、不服气的事情,也与这位同事倾吐,甚至批评其他同事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

    如果对方永远是你的忠心支持者,问题自然不大。但你了解这位同事有多少?要知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怎么知道你与对方不过数月的交情,比他与其他同事的感情来得深厚?为这一时之快,你把不该说的说出来,对方手上便有了一张王牌,随时随地都可以把你曾批评过其他同事的话公之于众,那时你在公司还有立足之地吗?

    同级的行政人员,常会聚在一起谈论公事。当某主管欲提升下属向你征询意见时,请三思而后言,因为你的表现可以反映你的形象。

    如果你觉得这位职员十分突出,“他是个很好的助手”这类评语太空泛了,同事会认为你不够细心。应该列出一些特别例子以加强分量,这样才显出你的观察力过人。例如说:“他往往能说服一些固执的顾客去尝试一些新的交易形式。”将来这人在适当的职位上表现出色,那么你的声誉同样会提升。

    要是你认为此人颇为能干,但有些方面仍不足时,可以有所保留地说:“我跟他接触不多,不能妄断呀!”这样,你并没有说他不能任新职,但如果以后他表现叫人失望,也与你无关。

    若你对此人根本没有好感,索性说:“我不会推荐他!”但不必详加解释。总之,无论是你体验过的,或道听途说的,都不必再提。重点只是,你相信他不能胜任新职,所以不便推荐。

    “祸从口出”,有时表现为不顾后果的颐指气使。有些人习惯了以“恶人”姿态出现。很多人对这类人会抱有戒心。或许,你曾见过这样的例子:某人在开会时,疾言厉色,令在场诸人包括老板都不敢多哼一句,结果他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然而,这些例子多有其背后的因素,如他早已取得一定地位。在这件事情上,有绝对把握,加上其他人等本身完全没有支持,才会有如此一面倒的情况。又或者,某些行业确实需要一定的“暴力”。

    然而,一般的情况是,表现粗暴与否,除看环境外,这种表现,同时是在向人表示,你是失去了自我控制。向老板、上司、同事们咆哮,是永远不会被原谅的,只会引起仇恨。

    还有,你永远没法知道将来自己会依靠哪一个人,因一时脾气而开罪人家,大有可能遭到“报应”!

    “祸从口出”有时又表现为不负责的传播谣言或小道消息。办公室里,有人特别喜欢向你倾诉心事。可是,知道别人太多的私事,却不是好事。尤其是在办公室里,更有可能平白无故地给自己惹来麻烦,甚至埋下定时炸弹。

    同事间因为夹杂了利害关系、人事关系,今天的好搭档,明天却有可能变成对手。所以为了保护自己,最好别轻易将感情放到同事身上,只要合乎礼貌,一般的人情就可以了。下一回,当某同事向你诉苦,不妨改变一下态度。依然关心对方,但不要单独关心。即是说对方找着你,你明知他有大量“苦水”,可以多邀一位同事一起去开导他。对方讲的是私事,倒不妨客观地给他分析,但提意见时请避重就轻。“我以为这件事不一定是好事,但我的意见并不全面,奉劝你重新将整件事分析分析,再拿主意。”若对方烦的是公事,那么你只宜当听众了,以免卷入无谓的漩涡。

    在许多时候,你一时口快,或者误以为对方早已知晓,总之是无心之失,将有关某同事的小秘密泄漏了出来,怎么办?

    例如:

    你与某甲吃午饭,某甲明明与某乙表面上很友好,所以你以为对方一定对某乙之事了如指掌,于是说话随便得很。你问:“某乙那天碰钉子,真是倒霉!”对方瞪着双眼反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当下,你明白碰钉子的是你自己,如何“补救”?

    你可以这样答复对方的问题:“我是说某乙那天迟到却碰巧遇到上司罢了。”随便找一个小事谈谈,装作一派漫不经心,然后快快另找一个话题,将对方的注意力分散开。

    这种错误,其实只有你自己知晓,所以没有慌乱的必要。装作无知,摆明你是什么也不知道的。这样,即使事情搞大了,起码泄露的人不是你!当然你更万万不该自动向当事人谢罪。

    在很多情况下,你只应该做个听众。如你的两位好同事由亲密恋人宣告各走各的路,而他俩又分别向你诉苦,数落对方的不是。本来,别人的情史跟你无关,但碍于同事一场,你是没有理由掩耳跑开的。其实,做个听众倒是不妨的,只是最好别做唯一的听众,因为容易陷自己于困境。总之,保持距离乃是上上之策。不参加意见,也不费神去理解,对你有益无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