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老年活动站、晨练场所等地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免费看病、免费治疗”的广告宣传。一些人以某类保健品、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名义,举办“咨询义诊”活动。他们打着“义诊送药”的旗号,请来“专家”、“权威”给你“洗脑”,最后诱你购买其高价、“三无”药。
一天早上,陈大妈在街口领到了一本宣传册和一张健康讲座的门票。宣传册上标有“全民健康普及行动”、“免费义诊”,由“北京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并为5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做心电图、血流图、血脂等体检,还可免费领取药品。由于陈大妈最近感觉身体不舒服,正想去医院检查一下,遇到这样的“美事”,陈大妈心里乐开了花。
按照门票上注明的时间和地点,陈大妈准时来到一家酒店。在酒店二楼的走廊内摆着一张桌子,老人们凭号排队进行“健康体检”:抽取指尖血测血糖。负责测试的人员说,血糖不正常的将被安排进会场听专家讲座,而后可免费获赠药品。
测试完血糖后,陈大妈和在场的老年人被一一安排进会场。会场上摆放着几十把椅子,墙上挂着“挑战糖尿病”、“越吃越好,越吃越健康”等红条幅。时间不长,会场内就坐满了老年人。
等众人坐定,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男子走上讲台。主办讲座的工作人员称,这名男子是“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糖尿病临床治疗十年之久,《糖尿病防治》一书的编写人,来自北京的专家梁森硕士”。之后,在长达90分钟的讲座中,“梁专家”大谈糖尿病如何可怕及治疗不当引发致残的恶果,并“颠覆”了目前正规医疗机构所采用的任何治疗方法,向老年人宣传口服降糖药物如同饮鸩止渴,产生的副作用会使患者旧病不好添新病等。
讲座临近结束,“梁专家”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权威身份后,终于进入正题:“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无任何副作用,又能彻底治好糖尿病的好药——三清平糖,大家待会儿可免费试用……”随后会场工作人员开始发给每位老年人两粒胶囊免费服用,同时大肆宣传这种药物的神奇疗效,鼓动老年人买药。陈大妈和一些老年人心动了,掏钱买了药。
就在老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买药的时候,执法人员闻讯赶来揭穿了这场“专家义诊”的骗局。经查,这些人员均为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梁专家”是个体药贩子,所谓“医学硕士”、“糖尿病专家”等一堆头衔全部是自己捏造的。而他们对自己所推销的药品,也提供不出任何相关手续和有效证明。
骗子为了骗钱打着各种幌子,专门欺骗那些求医心切、分辨能力差的老年人。虽然这种骗钱伎俩屡见不鲜,但还是不断有老年人上当受骗。他们正是抓住人们渴求健康,及对名医、名院和名企业信任的心理,肆意宣传保健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治疗作用,骗取钱财。
另外,他们除了打着“义诊”的旗号外,还吹嘘能免费试用,或提供上门服务,但实质都是为了贩卖其产品。然而消费者在使用后往往发现保健品并没有销售人员鼓吹的“奇效”,有的甚至适得其反,引发其他病症,当消费者与厂家联系时发现电话已无人接听,公司地址更是无处可寻。
因此,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不要轻信此类夸大宣传的所谓“义诊”咨询活动,购买保健品、药品或医疗器械时要充分了解产品功效,如有身体不适,应当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或到正规药品、保健品销售店购买。
免费服务,请君入瓮
以“免费”作为诱饵欺骗消费者的形式还有很多,诸如“免费试用”、“免费品尝”等不一而足。
相信大部分的女同胞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行走在街头,不时就会被人塞进一些免费美容卡片:“小姐,做美容吗?我们这是免费的!”“给你免费设计一下发型吧!”难道天下真有不要钱的午餐?这“免费”的背后到底暗藏何玄机?
易莲在去逛商场的路上,收到了一个漂亮小姐递过来的免费美容卡,美容卡由新开业的一家美容护肤中心提供,上面写着:凭此卡可免费享受专业美容护肤一次,享用韩国进口、价值690元的高级护肤产品系列。易莲正想找一家美容护肤中心长年做皮肤护理,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进了此店。
美容师热情地招待了她,在给她做美容护肤的过程中,美容师的嘴一刻也没有闲着。她热情地分析易莲的皮肤,应适用什么样的化妆品,接着又宣传他们店里经营的韩国进口化妆品如何如何好。随后,她还用一种新型仪器给易莲做面部皮肤检测,不一会儿在新型仪器的反复摩擦下,易莲的脸上出现了一些黑色的东西。这时美容师显得很遗憾地说:“你的皮肤铅中毒了,现在还不是太严重。如果再不控制,后果不堪设想。”然后,美容师说她店里有一种解毒亮肤产品疗效好,绝不反弹,每支价格198元。易莲说太贵了,美容师居然用了宋丹丹小品里的台词说,女人嘛,就得对自己下手狠一点。
美容师的热情服务让易莲“盛情难却”,有一种不掏出钱买下那解毒亮肤霜,就无法走出那屋子的感觉,于是她咬咬牙买下了美容师推荐的解毒亮肤产品。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易莲在商场的柜台上看到了她买的那种产品,商场却只卖20元!
这就是美容院所谓的“免费美容”。在“免费”的招牌下,让消费者购买价格昂贵的美容化妆品,她们就可以从中牟取暴利。口里说“免费”,实际则是欺骗消费者的美丽陷阱。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和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这属于价格欺诈,违反了国家明码标价的规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毫不留情地向物价部门投诉,寻求法律保护。
中奖了,还是中圈套了
你有没有收到过公司周年庆典大抽奖,或者某处正在出售廉价的大件商品的电话、短信?如有,切勿相信。须知,那些中奖信息,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百分百是个骗局。
小付这天忽然接到一条短信,内容是“恭喜你,我们公司的抽奖活动您中奖了,奖金10万,请速与本公司联系”等。小付没有理会,心想肯定是骗局。过了一会儿小付的手机响了,一个小姐问:“先生,您收到中奖通知了吗?”小付说收到了。小姐又说:“请把您的银行卡的账户告诉我们,我们把奖金汇进您的卡里。”小付觉得奇怪,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吗?不会是骗人的吧?但转念一想,给她个账号又没什么影响,看她玩什么把戏,于是把账号给了那位小姐。10分钟后,小付的手机又响了,对方说:“先生,奖金已经存进您的账户里了,请您查询一下。”小付在网上银行一查询,果然进了10万。小付欣喜万分,说:“天上还真掉馅饼啦!我怎么这么幸运啊!哈哈……”
谁知10分钟后小付的手机又响了,还是刚才那位小姐,她带着哭腔说:“先生,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忘了抵扣奖金的个人所得税了,10万的20%也就是2万元,现在公司让我个人赔偿,我一个打工的,哪里赔得起啊,求您发发善心,把2万所得税汇回来好吗?求求您了。”小付一想反正中大奖了,也不在乎占那位小姐这一点便宜,再说人家也挺不容易的。于是就准备到银行按小姐提供的账户汇款。但他忽然想到有朋友在银行工作,于是就找到朋友让他查一下。朋友一查,小付刚才得到的10万是用另外一个银行的支票汇过来的,虽然钱到账,但当天入不了账,也就是说这10万在当天取不出来,如果对方当天撤票,10万就没了。小付一听吓坏了,差一点上当。
如今,我们时常听到各种抽奖、兑奖的消息,如“王某买体育彩票中了500万”、“李某在某商店年庆抽奖活动中中了一台电视机”,在羡慕别人好运气的时候,我们也渴望自己能够时来运转,有一天能够飞来横财,让自己一夜暴富。基于这样的心理,有些骗子专门利用手机短信、散播虚假的中奖消息,用子虚乌有的巨额奖金作为诱饵,骗取别人的钱财。
所以,当你没有买彩票,也没有参加任何抽奖活动,却有人主动送奖金上“门”时,你最好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这肯定是个圈套。
网上陷阱须留意
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捷,但同时一些商家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和没有规范化的网络环境,打着“免费”的幌子,为网民设置了众多陷阱。
前段时间, 许先生从某网站上免费下载了手机铃声。不久,他的手机就收到了一条“收费2元”的短信。在接下来的半小时内,许先生的手机共收到了22条类似的短信。许先生这才心生疑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收费短信发来。第二天一查话费,发现被扣掉了40元,22条短信中有20条是收费的。
小王某日上网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名为“民浩网”的网站正在发放电子邮箱,此邮箱容量超大,有10G左右的存储空间,而且还附带防止垃圾邮件的防火墙。小王便登录该网站进行注册。其间,该网站提示:免费注册电子邮箱后,必须用手机发送“HM”到9500861,才能获得验证码,获得邮箱的使用权和隐私权。小王发送该短信后,陆续收到了十多条短信:“我叫小娟,想和你交个朋友。”“你忙不忙啊?”“怎么不回话?”……没有一条包含有所谓的验证码。小王赶紧查手机话费,发现已经被扣除了20多元钱。他打电话到电信部门查询,得知以上短信是上海一家公司的SP短信服务,每条收费2元。
实际上,一些网站打着免费定制彩铃、彩信的旗号,在用户定制后,却强行向用户发送十多条垃圾短信,每条收取2元钱。
有的即时聊天工具为了方便会员聊天,推出了网络与手机绑定的举措,并向大家承诺,是免费的绑定。但这个免费的绑定,并不代表别的免费。在它的主页里有个高级交友功能,如果你哪天不小心进入此主页,那么他们就会默认为你接受了高级交友功能,而高级交友功能费是每个月10元,于是你每个月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掉10元话费。
玩过网络游戏的人都知道很多游戏前20级不需要在商店买入任何兵器和盔甲,但40级后就开始体验到金钱的重要性了,因为没钱很难打造装备。打造装备的材料则可以通过“银子”来购买,而“银子”只能通过人民币换游戏金币取得。一般来说,一个50级玩家要打造一身高级装备,光材料费就需要人民币三百多元。不仅如此,高级药品生命药和魔力药更是不小的花费,传送、复活、寄售物品、成立家族、结婚等行为皆要收费,看来,要玩网络游戏还真不便宜。
网游运营商们以敛财为最高指导精神,在每个细节上的设置都尽量诱导玩家掏钱。在其所用手段中,最为见效,同时也是最为阴险的招数就是创造一个“恶意PK”的环境,这样一来,没有好道具的免费玩家将会处处受辱,从而在愤怒的复仇心理作用下购买昂贵的高等级装备。
网游运营商们正是把握住了玩家的冲动性消费心理,玩家一旦上了套,就很难放弃已经投入了大量金钱的账号,结果就只能不断投入。
在此想提醒网民们:网络免费服务背后必有猫儿腻,在看似实惠的“免费”招牌下,说不定运营商们正在用卑劣的手段圈你的钱呢,一不留神,免费的“馅饼”就变成了“陷阱”。
“幸运读者”的欧洲之旅
某知名杂志上刊登了一则某公司的调查问卷,并注有:我们会在全部回答完调查问题的读者中抽出50名幸运读者赴欧洲旅行。一想到可以去欧洲旅行6天并周游5个国家,并且还可以入住四星级酒店这样诱人的条件,雅丽便迫不及待地填写了调查问卷并以最快的速度寄了出去。幸运的是,雅丽收到了这家公司的回信,信中写道:“祝贺您有幸成为50名幸运读者之一,您可以赴欧洲旅行了。”于是,雅丽随即与该公司联系,确认到欧洲旅行的具体事宜。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真正参加了这个旅行团之后她才发现,他们入住的都是些不入流的小旅馆,而且饭费还得自理。即使是参观也都是在大巴车内隔着车窗眺望而已。逛街所到之处也都是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免税店。如果想要到名胜古迹去观光,还必须额外花高价钱。虽然也有不少参加者抱怨旅行团的组织者的“言行不一致”,但是拿出当初的宣传材料一看才发现,虽然上边印有豪华酒店的照片,但是却没有写明入住这样的酒店食宿都是自理的。虽然形式上还是每天外出观光,而实际上却只是坐在大巴车里看罢了。这不是欺诈又是什么呢?但是一天三顿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既然来了大家也想到比较有名的地方去逛逛。于是,另外又追加了旅费,才得以到真正著名的旅游胜地观光。雅丽回国后计算了一下全部开支,结果发现当初认为是免费旅行的幸运之行所花的费用比正常的自费旅游还要多。
所谓的“幸运读者”之行,原来也不过是商家的骗局而已。
在旅游业,也存在许多陷阱。一些旅游公司先用街头填写旅游问询卡的方式套取你的个人信息,过几天后说你成为嘉宾,要送你某某度假村免费住宿券,邀你前去听免费旅游介绍,并要求两个小时内不能走。现场音乐震天响,推销员一对一地向来客吹嘘分时度假,以不让你跟其他来客交谈,并诱使你当场花最低19800元买十年期每年7天免费住宿的度假村会员身份,并说名额有限要向总部申请,机会难得过场不办。若你没带太多的钱,它便诱你签协议书,视你随身现金数额,下几百至几千不等的定金,且其后你若不交清余款定金不还。
更有甚者,还侵吞旅客的旅行费用、不预订机票等,这样的旅行欺诈事件也是有的。如此种种,明明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处于尴尬境地,人们却倾向于屈从,而不选择抗争。因为承认自己被骗的话会感到受辱而后悔不已,即使明知上当,但认为奋起反抗也没有多大成效,于是不了了之了。
爱好旅游者不要贪图什么“免费的午餐”。其实,免费是不存在的,这种承诺要么是不被落实,要么就是这笔钱仍然打在旅费中,如此宣传不过是利用漂亮的言语做广告,招徕生意,吸引游客。游客最好事先与旅行社就旅行事项和免费提供的服务项目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保存有关材料,以便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T1]第十四章 职业骗子的骗术
掉钱包的调包计
有人故意把一些“贵重物品”不慎遗失在路上,趁你捡起或看到之机要分一半,如果你不同意,东西可以归你,但要付给他一点好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骗局,从南演到北,从过去骗到现在。
许女士在一车站下车时,发现地上有个黑色的钱包,钱包鼓鼓的,露出花花绿绿的钞票。这时一名20多岁的男子迅速走了过来,并对许女士小声说:“这钱包肯定是别人掉的,就我们两个人看见,我们拿去分吧。”之后不容分说将许带到一角落假装数起钱来。正在这时有个男子追了过来,称钱是他丢的,而“捡钱”的那名男子却怎么也不承认。两人越吵越凶,这时“捡钱”的男子对许说:“大姐,你给我拿200元钱,我要和他好好理论理论。”并顺手将一钱包装入许的兜中小声说里面是3000元钱,让其先代管。他拿了200元之后就和那名男子找人评理去了。没离开多远,那个男子又折了回来,向她借手机打电话,又说要看看许女士手上的戒指,好照着样子给妻子也打一个。当许女士刚要拿下手中的戒指时她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头,就没有摘,同时要回了手机。之后,许女士便急急离去。到家后许女士打开那个鼓鼓的钱包,见里面是两沓白纸,到此许女士才明白自己骗了200元。
这样的骗局,行骗手段并不见得有多高明,但却屡屡有人上当。人都是有贪欲的,看到路上有钱包,就想捡起来占有己有;如果自己看到别人捡钱包,也想分点好处。“掉钱包”这种骗局的行骗者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用钱包作为诱饵,让很多人在贪欲的驱使下纷纷落入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
在这些骗局中,几乎所有的骗子都会花言巧语,都有很强的判断能力,他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层次和年龄段的人容易上当受骗,并掌握了这些人喜欢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所以,只要你有赚“意外之财”的念头,就会不知不觉地钻进他们设下的圈套里。
迷信骗局
一天,姚女士走在路上。忽然,一名妇女拦着她问路,问她知不知道一个算命的瞎子住在哪儿,她回答不知道。这时,“正巧”过来一男一女,说知道瞎子在哪儿,算命非常灵。那3人还围着姚女士问她家的情况,姚女士便与他们三人攀谈起来,并把家里的情况如实相告。后来3人便约她一同去算命,瞎子“神机妙算”,竟把姚女士家中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接着又说她儿子在外,有两只恶鬼缠身,她必须把所有钱财拿出来,否则将有大祸。姚女士吓得失魂落魄,忙带3人回家,把3600多元现金和两对金耳环给了他们,还找出一个5万元的存折,到银行取款,因忘记密码取不到钱。3人在银行外等,见取不到钱,便借故溜了。这时,姚女士才高呼上当,但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她对那3个骗子深信不疑呢?她说是因为算命瞎子将她家中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殊不知这些情况都是她之前“如实相告”的3个陌生人向瞎子透露的。
迷信的把戏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都是恫吓无知的人,骗取财物。
杨阿姨最近遇事不顺,这天她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在街上走着。
一个“尼姑”突然拦住她,说她印堂发黑,家中近日定有血光之灾。杨半信半疑,“尼姑”当即“演法”,点燃了一张白纸,上面果然出现“你丈夫和儿子有车祸”的字样,杨看后惊慌失措,“尼姑”从容指点,说:“只要拿出5000块钱用纸包住,贴上我的法符,放在床头隐蔽之处,一个月不要动,就能免去血光之灾。”杨言听计从,可当她一个月后拿出贴着法符的纸包时,5000块钱已变成一沓白纸,5000块钱已被“尼姑”调包。杨女士这才后悔莫及,悔不该相信骗子的“鬼把戏”。
“尼姑”玩弄的骗术其实是一个魔术小戏法,白纸早已被做了手脚,她利用受害人惊慌失措之际,又将钱迅速调包,然后稳住受害人,逃之夭夭。
这种借迷信骗财的骗子专门选择中老年妇女为对象,以算命为名对受害人进行恫吓,并提出钱物消灾的办法,在对财物“作法”时悄悄将财物拿走转移,由于拿走的财物分量并不明显,受害人一般不易发现。随后,骗子们逃之夭夭。
编造“神医”、“半仙”,以消灾“做解”为诱饵骗钱,早已是屡见不鲜的街头老骗局,并屡屡在媒体曝光。与此类似的还有假币诈骗、丢包诈骗、色相勾引抢劫诈骗等。骗子林林总总,防骗之道万变不离其宗:任你千般变化,我自岿然不动。不信神、不信邪、不贪财、不近美色诱惑,光天化日之下骗子怎奈我何?
撞车苦肉计
司机朋友们驾车在路上,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景:一人敲击车厢,然后倒地。当你下车查看时,“目击者”及时出现,指责你的不是,证明汽车撞倒了路人,或者在行车的同一方向并行路线,有一辆车故意缓慢行驶,不同前也不退后,似乎要逼你超车。而当你全神贯注超车时,前方突然出现两人拦车并大声叫喊:“撞人了,快停车。”当你下车想看个究竟时,殊不知已经进入对方处心积虑设下的“埋伏”了。
这就是专以撞车来诈骗车主财物的撞车族惯施的伎俩。他们成员之间的分工非常仔细,他们在上路前一般会进行多次模拟演练,谁负责撞车,谁负责被车撞,谁负责造势等,相互配合是非常默契的。如果到了医院,他们当中也会有人特别强硬坚持要报警,另一人则表示出和解的意向。在这种情况下,事主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司机多数采取和解,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了事。
“撞瓷”诈骗一般选在城市近郊区,而且都在黄昏和夜晚作案。这个特定的时空一般不会有警察出现,而且光线昏暗,为诈骗提供了恰当的时机。外地车辆到京时一般会随车携带较多的钱,同时因为外地车辆人地均不熟悉,遇到麻烦大多愿意私了,所以外地车辆为骗子的首选目标。“事故”是骗子经过多次预演的,骗子会先准备一袋红墨水,在司机下车时把袋子弄破洒在“伤口”上装成是伤口流血。司机虽然心里怀疑,但下车后见到鲜血就害怕了。围观“群众”其实是骗子的同伙,他们预先等候在现场,等事发后再出现,对司机构成心理威慑。司机一看人证、物证俱全,一般都会自认倒霉了事。
“撞车族”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时,警方要取证他们是否故意撞车就难上加难了。而且,很多事故都是当事双方“私了”,交警根本就没有记录在案。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如今的骗子骗术越来越高明,不过即使骗术再高明,也有被看穿的时候。有那么一些人,开着七八成新的高档轿车上路,然后以撞车为名向对方索要“修理费”。眼见其车价不菲,不少事主只好吃哑巴亏,掏钱了事。而在这个时候,“撞车族”的目的则已经达到了。
司机不想惹事的心态对骗子是一种纵容,让他们更加有恃无恐。在此,我们需要提醒司机们,遇到类似事件不要轻易拿钱了事,应果断报警,请交警依法处理。
告急电话的真相
人在担心、忧虑中,会忽视一些平时看起来很明显的错误及逻辑上的漏洞,但这正给骗子以可乘之机,所以希望大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提高警惕。当你忽然接到一个“告急电话”时,要记得保持冷静,它很可能就是一个骗局。
一天,李大妈在家忽然接到了一个奇怪的电话,打电话的是个女子,她声音急促,似乎非常着急。她告诉李大妈,自己是孙子晨晨的老师,上午晨晨在玩耍时不慎从滑梯上摔了下来,头部被摔伤,情况非常严重,至今昏迷不醒,已被转往医院治疗,希望家长尽快往她指定的账户内存入5000元的治疗费。接到电话后李大妈一下子慌了手脚,她一边忙着联系正在上班的儿子和儿媳,一边往幼儿园赶。
十几分钟后,当她赶到幼儿园时竟傻了眼,原来孩子竟没有丝毫损伤,正在和小伙伴们一起上课。
电话告急诈骗往往都是早有预谋的,它利用人们担心家人安危,为了亲人的健康和安全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心理特征,常常人为地制造出一些“危险”,让“受害者”的亲人为之埋单。
骗子在行骗的过程中,会狂打受骗人的电话,直到对方被烦得受不了而关机或拔线(固定电话),然后,骗子就马上打电话给受骗人的亲友,称当事人突发事故正在抢救,请对方立即汇多少钱到某某账号,并声称,如果在多长时间内收不到钱将停止抢救。接到电话的亲友因为担心亲人的安全,心里一定很着急和忧虑,想打电话询问当事人,而当事人的电话恰恰因前述原因而关机或无法接听,这恰恰佐证了当事人出了事故的“事实”,“救人”心切的亲友往往因此而上当。
骗子首选用电话骚扰受骗人,然后给受骗人家属打告急电话,这种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当你接到这种电话时,千万不要被吓倒,不妨在电话中主动揭穿骗子的伎俩,让骗子不敢来犯,同时立即打电话给自己的亲友,提醒亲友切勿上当受骗。
以下三招可指导你揭穿这类骗局:
1家长应仔细询问所谓“受伤者”的体貌特征,必要时可以采用套话的方式确定真假。
2查询来电号码所在地。一般来电的真实地方和骗子称的所在地不同。
3通过114查询有没有骗子所称的医院。如果没有,即可断定是骗局;如果有,可查该医院的相关电话,询问是否有骗子所述病人住院。
此外,外出工作、上学时应多给家人一个电话号码,比如办公室电话号码或要好同事、同学的电话。遇到这类紧急情况时,父母可以打其他电话询问,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识破骗子的骗术。
“爱心”陷阱
现在骗子骗人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门,为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时常“推陈出新”,变化新的招数,他们时常玩弄那些并不高明的手法,在那些诚实善良的人们面前使出他们卑劣的骗术。
通常他们会打着奉献爱心或者寻求爱心资助的牌子,利用人们善良的心理,去蒙蔽、欺骗、消除人们的戒心,达到诈骗的目的。
7月的一天,田雨受朋友之托要到广州站去接没有见过面的师妹赵娟,因时间紧急,赵娟已经出站,两人就约好在一座很出名的大厦下见面。
但赵娟出站后发现自己的手机丢了!由于两人没见过面,赵娟看到在车站广场上有几部IC卡电话机,她想先给田雨打声招呼,以便到时认出人来。于是她便拉着箱子走到一部话机旁边。她绝对没有想到,这时一个阴谋已经在悄悄地向她逼近了!
她开始拨电话,这时她后面站了一个男的手里拿着卡,看样子也是在排队打电话。赵娟刚刚拨完号码,后面那个人突然伸出手把话机的压簧按了下去,电话断了。这时赵娟转过身很气愤地看着那个人,那个男人立即满脸堆笑,连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然后男人告诉赵娟,你按重播键就可以了!
赵娟也没有多想,就按重播键。这次通了!但是,是另外一个陌生的声音。赵娟问:“田师姐在吗?”那个声音:“对不起,她刚才有急事出去了,连手机都没有拿,她让我去接你。”赵娟又问:“她不是让我打的去××大厦吗?”那个声音:“是这样子,我们有车,现在我们去车站接你,你到车站旁边的××等我!”这时一直站在赵娟身后的那个男子说话了:“我知道××这个地方,离这儿很近的,刚才不好意思啊,为了表示歉意我送你去那儿!”说着就拉起女孩的行李。这时电话那边已经挂了!赵娟就傻乎乎地相信了那个人的话,跟着那个男子走,还不时地跟那个男子道谢!过了一会儿,那个男子好像遇到了一个熟人,打了个招呼。那个人笑嘻嘻地说:“行啊你,这么靓的都搞得到!”那个男子立刻板起脸,骂了一句。
这时赵娟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她感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吓得腿都软了,但是那个人拉着她的行李,而行李里面装着她的重要证件啊。
赵娟稍稍冷静了一下,装作很关心地说,你看你累得,满脸是汗!给擦擦汗吧!说着,便递过一沓纸巾!那个男子接过纸巾把行李放下,开始擦汗!这时赵娟突然拉起行李,像疯子一样飞快地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叫:“救命啊,救命!”那个男子见赵娟逃跑了,赶紧去追。好在附近有辆的士,赵娟终于冲进了的士,从骗子手中逃脱了。
每年大学新生入学高峰期,总有一些骗子在火车站旁冒充假大学生来骗那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
小贺那天一个人到大学报到,刚出杭州火车站,两个学生模样打扮的一男一女,非常焦急地拉住他,一声“同学”叫过后,便掏出“北大学生证”,说两人在杭州社会实践时与带队老师失散,因钱用光,无法回京。两人说着就拉着小贺来到一公用电话旁,拨通“北大教授”办公室诉苦,随即又将电话交给小贺。话筒里传来“教授”恳切的声音:“他们是我的学生,你如能提供帮助,学校会感谢你的……”还没跨进大学校园的小贺听到教授的话,还能怀疑什么?立即倾囊相助。
骗子为了成功行骗,往往进行一番温情脉脉的伪装。或是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或是向别人发出“爱的呼唤”,使共在爱心的召唤下慷慨解囊。这样的骗子,诈取的不仅是钱财,还有别人对他的信任和爱心。如果以后再在街头遇到主动给你捡包或者向你求助的人,仔细观察他的言行,切勿落入对方的“爱心”陷阱。
“双簧”背后的骗局
为了使人上当受骗,骗子往往会制造很多陷阱,他们会在事先给人许诺优厚的条件,甚至也会预付定金等,这时候可得小心谨慎。
于某所在的公司主要做出口业务。一天,她从某经贸公司李某那里获悉,美国艾伦投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伦公司)急需一批上好的茶叶。于某在李某的牵线下与艾伦公司董事长柯某取得了联系。柯说,只要于某提供的货规格、数量都符合要求,这笔生意就跟于某的公司做。“这一次,我公司要购30万美元的茶叶。谈好后,我公司可先付10万美元作为定金。”
于某到哪里去找这样的货呢?这时,李某找到于某,说他认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刚好有一批好茶叶,规格、数量都与艾伦公司的要求相符,并且价格低于当时的市场销售价。
于某把这一喜讯向公司作了汇报。公司负责人问于某是怎么认识这家美国公司的,于某抹去了李某这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说是自己以前在做业务时认识的。公司承诺,如果这次生意做成功了,公司给于某10万元人民币提成的作为奖赏。
于某迫不及待地约这家茶叶公司老总石某见了面,并顺利地签订了200万左右人民币的购买茶叶的合同。
于某所在的公司与艾伦公司的合约也顺利签订。按合约,于某所在的公司收到了艾伦公司柯某从香港汇来的30万美元的定金。
第二天,艾伦公司的“美国茶叶专家”飞来,到于某的公司来“验货”。之后,于某所在的这家公司按照合同分三次将200万人民币汇到了石某所在的公司账户上。
但从此以后这200万便石沉大海,石某、柯某、李某等人也都消失了,于某和她的公司才意识到这是一个由石某、柯某、李某共同导演的骗局。
骗子为了使自己的骗术不被人识破,常常设计一些连环套,还与人唱双簧。两组骗子按既定方案上演“双簧”戏,以极高的利润、唾手可得的生意,诱你上钩,看你开始上钩后,给你打款证明,而你打电话过去查询的那个银行营业部的电话极有可能是他们利用假证明在电信部门申请的电话,这样,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随后让你发货、提货,最后演变成让你现金提货,结果可能会让你花钱买一大堆废物。
这种骗术看似高明,实则漏洞百出,稍微有点警惕心理的人,都能发现其中的猫儿腻。事先没有预兆,先发代理合同;合同没谈妥,生意找上门;生意刚谈妥,巨款已汇出;验货不够专业、认真;生意谈妥后,货源出问题;合同写好先货后款,变成款货两清。这一系列违背常规的做法,其后必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在商务往来中,熟悉商务流程,了解商务规则,才能洞察“双簧”戏背后的骗局,维护自己或公司的利益。
测试:“女游族”外出被骗指数
现如今,很多时尚女性都比较热衷于自助旅行,但要知道骗子是无处不在的,在旅行中如果疏于防范,好么极有可能吃亏上当。作为“女游族”你容易受骗吗?试着回答以下问题,就可以知道你的“被骗指数”了。
1认为异国恋情非常时尚、浪漫,甚至不排斥发生一夜情。
2对人总是怀有善意,很少思考对方示好的动机。
3在陌生地点活动时不会注意身边是否有人跟踪。
4偏向实惠的消费,对陌生人提供的便宜购物或住宿情报很有兴趣。
5天不怕地不怕,认为自己很幸运,倒霉的事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6有人问路总是义不容辞,甚至愿意为对方带路。
7对于自己的私生活或私人背景资料毫不忌讳地告诉陌生人。
8陌生男子跟你搭讪,你会心中暗自窃喜,认为自己很有魅力。
如果以上的题目,你的回答有4题以上是“是的”,请当心,你已经属于自助旅行被骗族的高危人群!第五部分 真相往往是被掩盖着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