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将帅故事-安禄山、史思明——巨蠹豪逆,暴兴亟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唐朝是个辉煌的王朝,继唐太宗、武则天之后,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前期,英明睿智,重用贤相,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高度发展,创建了“开元盛世”的宏丽气象;后期宠信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迷恋杨贵妃,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头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破坏程度而言,这两人可以说是天字第一号,最为凶烈,超过以前的所有将帅。

    安禄山(公元704~757年),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种胡人。他的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的巫婆,父亲是来自西域的康姓胡人。阿史德氏婚后多年不育,祈祷于突厥族的战神轧荦山,感应而孕,生了儿子,遂以“轧荦山”作为儿子的名字。后来,阿史德氏改嫁突厥人安延偃,轧荦山改称安禄山。安禄山长大,忮忍多智,善测人情,通晓六种胡人语言,在东北边境任“互市郎”(翻译兼经纪人)。开元中期,安禄山投靠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任“捉生将”(侦察兵头领),并被张守珪收为养子。安禄山曾两次到过洛阳。一次是作为信使,当时的宰相张九龄见后,预言说:“乱幽州者,此胡雏也!”一次是作为败将,张九龄批示处斩,而唐玄宗见其长相奇特,予以赦免,从而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史思明(公元704~761年)本名史窣于,突厥人。长相猥琐,鸢肩伛背,廞(怒)目侧鼻,须发稀疏,脾气暴躁,性格谲诈。天宝初年,他也到过长安。唐玄宗御赐名字“思明”,说:“尔贵在晚,勉之!”其后,史思明升任大将军,兼北平太守,成为安禄山的铁杆副将和帮凶。

    安禄山生性豪猛,初任平卢兵马使。朝廷派遣御史中丞周利贞慰问边将。安禄山曲意逢迎,送给周利贞大量金银珠宝,并委托周利贞,捎给宰相李林甫一份厚礼。周利贞回朝,极口称赞安禄山,李林甫跟着帮腔。因此,安禄山升任营州都督、平卢军副使、顺化州刺史。安禄山尝到了贿赂朝廷官员的甜头,放手大干,声誉日显。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升任平卢节度使,兼任柳城、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军、民、财、政大权在握,成为东北一带的土皇帝。

    天宝年间,安禄山多次到长安朝拜唐玄宗。京城的富庶,皇权的威严,以及皇帝荒淫、奸臣弄权、贵妃专宠,使他逐渐产生了野心,渴望拥有更大的权力。为此,他竭力伪装忠诚和痴傻,骗取唐玄宗的欢心和信任,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其势力向中原推进了一大步。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安禄山第二次到长安,说:“臣生蕃戎,宠荣过甚,无异才可用,愿以身为陛下死。”而且无耻地认杨贵妃为“义母”。是年,安禄山四十四岁,而杨玉环还不到二十八岁。其后,安禄山见唐玄宗和杨贵妃,必先给杨贵妃磕头。唐玄宗询问原因,安禄山嘻笑着说:“臣本胡人,按照胡礼胡俗,总是先拜母后拜父。”唐玄宗并不生气,还让安禄山和杨贵妃堂兄以兄弟相称。安禄山见到皇太子李亨,故意不拜,说:“臣不识朝廷礼仪,皇太子何官也?”唐玄宗说:“皇太子是储君,朕百年以后,他就是皇帝。”安禄山装出恍然大悟和惶恐的样子,赶忙跪拜,说:“臣愚蠢,光知陛下不知太子,罪万死!”

    安禄山身体肥胖,却善跳《胡旋舞》,快疾如风。唐玄宗大为赞赏,指着安禄山的大肚子说:“胡腹中何有而大?”安禄山傻笑着说:“惟赤心耳!”唐玄宗据此认定安禄山是个大忠臣,又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封其妻段氏为国夫人。

    安禄山的大本营在范阳和渔阳(今天津蓟县)。那里驻扎着他的精锐部队,营垒绵延数十里,号称“雄武城”。雄武城一带,屯兵积粮,仅安禄山收养的胡人养子就有八千人。另外还有军马三万多匹,牛羊五万多头(只)。每年,安禄山都要在其地检阅部队,陪同的除史思明外,还有谋士高尚、严庄、张通儒和武将崔乾佑、安太清、田承嗣、孙孝哲等要员。在范阳和渔阳,安禄山就是皇帝,不论走到哪里,全体将士和大官小吏,都要行跪拜大礼。他检阅了部队后,必在帅帐举行歌舞宴会,高坐于胡床之上,上百名妻妾环列左右,火炬燎香,美酒怪珍,尽情享用。歌舞是胡人特有的歌舞,时而是装扮怪异的女巫,扬臂踢腿,边唱边跳;时而是一群武士,赤膊短裤,持刀执盾,一面舞蹈,一面发出“嗨嗨”的喊声。乐器中最突出是鼙鼓,数百面鼙鼓同时击响,声音雄壮激越,犹如翻滚的波涛,冲锋的马阵,听来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安禄山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静。他安排部将刘骆谷长住长安,专门刺探和收集情报,对于朝廷情况了如指掌。他不停地向唐玄宗进献奇珍异玩,而且进攻北方的契丹,斩杀平民八千人,谎称战事“大捷”,派人献馘阙下。唐玄宗受其蒙蔽,赐给安禄山不死铁券,封柳城郡公,再封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这是破天荒之举,表明唐玄宗不惜拿最高的官爵做赌注,以换取安禄山的“忠诚”。安禄山的三个儿子俱封高官,就连安禄山早死的继父安延偃,也被追赠为范阳大都督。

    唐玄宗在长安给安禄山修建王府,富丽堂皇,宛若宫殿,理由是“胡人眼高,王府务要建得奢华,勿令笑我!”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安禄山在长安过生日,唐玄宗给予他无数的赏赐。杨贵妃和三个姐姐为了取乐,按照蜀郡的习俗,用锦绣做成大襁褓,把安禄山包裹起来,放到彩车上,拉着在宫中游行,美其名曰“洗干儿”。安禄山每天进宫参加朝会,因为身胖体重,途中必须换马。唐玄宗再命在他换马处建一高台,号称“大夫换马台”。唐玄宗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宴请群臣,自己和贵妃坐于正殿上,而在正殿的左侧专置一桌,供安禄山坐,中间用透明的绣着金鸡纹样的丝帐隔开,称做“金鸡帐”。太子李亨看不过眼,说:“自古以来,这正殿不是人臣所能上的,而父皇如此礼重安禄山,只能助长他的骄狂气焰。”唐玄宗却自欺欺人地说:“这胡人有异相,朕这样做,实是一种魇禳。”

    安禄山在长安一天也没闲着,特别注意观察长安可以驻军和屯粮的场所,还到武库参观,发现武库里的兵器,久未更新,刀枪戈戟生锈,如同废铜烂铁。安禄山虽然已是两镇节度使,又以路远进京不便为由,希望再能兼任河东节度使,唐玄宗满口答应,而且还让他另兼云中太守。当时,全国十镇节度使共有镇兵四十七八万人,军马约八万匹。而安禄山一人就同时任三镇节度使,手下有镇兵二十多万人,军马三万多匹。这是一支何等强大的武装力量!更重要的是黄河中下游以北地区,都处于安禄山的控制之下,攻可进,退可守,这又是何等优越的地理形势!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病死,杨国忠继任宰相。杨国忠先勾结安禄山,使李林甫死后,落了个毁墓破棺的下场。随后,杨国忠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千方百计排斥和打击安禄山。唐玄宗曾想召安禄山入朝为相。杨国忠说:“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岂可为相?他若为相,恐怕四夷都要轻视我朝廷。”他声称安禄山兵权过重,随时都有可能造反。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杨国忠建议召安禄山进京,以检验其态度。安禄山识破了杨国忠的诡计,大胆进京。这出乎杨国忠的意料,他竟派兵于途中设伏,企图刺杀安禄山。刺杀未果。安禄山见到唐玄宗,假惺惺地流出几滴眼泪,说:“臣本蕃人,不识文字,幸赖皇上器重,擢将封王,怎奈宰相杨国忠必欲杀臣,方才甘心。”唐玄宗好言抚慰,又给他加了个职衔:尚书左仆射。意在表明,朝廷对他绝对信任。安禄山急于回范阳,唐玄宗专门设宴,为之饯行,特意脱下御袍,赐予安禄山。安禄山诚惶诚恐,拜伏在地,说:“圣恩浩荡,禄山情愿肝脑涂地,报效朝廷!”宴会结束。安禄山带领侍卫,风驰电掣而去,改走水路,乘船而下,动用万名士兵拉纤,日行三百里。安禄山此去,像是猛虎回归山林,蛟龙腾入大海,很快就要兴风作浪了。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杨国忠改变策略,一改原先反对安禄山入朝为相的态度,假意鼓动唐玄宗,召安禄山入朝为相,改由他人分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以削夺安禄山的兵权。接着,杨国忠寻衅生事,派兵搜查东平王府,捕杀了安禄山住在京城的密探。安禄山大怒,立刻上书,揭发杨国忠二十余条罪状。六月,唐玄宗将侄女荣义郡主许给安禄山之子安庆宗为妻,亲笔御书,召安禄山赴京参加婚礼。安禄山声称生病,拒不应召,而且表示,愿意献马三千匹,骑士六千人,分乘三百辆军车,直入长安。唐玄宗慌忙阻止,并派宦官冯神威,出使范阳,宣达圣命。这时的安禄山已不是先前的安禄山。他到了渔阳,拖延多日,才盛陈兵仗,召见朝廷使者。冯神威入见。安禄山高坐于胡床之上,一边喝酒,一边吃肉,旁若无人,说:“天子安稳否?”冯神威刚想宣读圣旨,安禄山哈哈大笑,说:“圣旨?圣旨在本王这儿,管屁用!来人!把这个阉奴给老子关起来,饿他三天,看还敢狐假虎威不?”冯神威在关押期间,侥幸逃跑,狼狈地回到长安,哭诉出使的遭遇,说:“奴才九死一生,险些见不到皇上了!”

    安禄山的反相已露,而唐玄宗却未作任何防范,十月依然带着杨家兄妹,驾幸华清宫,陶醉在歌舞升平的幻想之中。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史思明在渔阳城南检阅军队,千百面鼙鼓一齐擂响,声震山谷,惊天动地。安禄山宣布了造反的命令,特别强调说:“胆敢持有异议乱我军心者,夷灭三族!”接着,安禄山以史思明守范阳,自己乘坐铁甲兵车,率领精锐步兵和骑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向中原进军。车马奔驰,烟尘滚滚,旌旗翻卷,戈戟鲜明,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起兵后的第七天,唐玄宗才接到警报。开始,他根本不相信这是事实,说:“警报是假的,不可信。”随后警报像雪片一样飞来,他才不得不信,既是震惊,又是恼怒,说:“安禄山怎能这样呢?朕待他不薄啊,他怎能造反呢?”关键时刻,唐玄宗错误地估计形势,任用胡将封常清、高仙芝,临时招募士兵,守卫洛阳和陕郡,却又听从杨国忠的意见,委派宦官边令诚任监军。年底,安史叛军渡过黄河,打败封常清,攻占洛阳。封常清退至陕郡,会合高仙芝,退守潼关。边令诚阴险奸诈,诬陷高仙芝、封常清畏敌怯战。唐玄宗不问青红皂白,命将高、封斩于军中。他打算御驾亲征,可是,杨贵妃、杨国忠等极力劝阻,亲征不了了之。无可奈何,只得起用正在养病的胡将哥舒翰,任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率兵十五六万人,号称二十万,坚守潼关。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堂而皇之地做起了皇帝,定国号为“大燕”,自称“雄武皇帝”,大封功臣宿将。攻占洛阳的那一天,漫天飞雪,所以一些利禄之徒,把雪看做是大燕开国的符瑞,吟诗称颂安禄山说:“马上取天下,雪中得乾神。”安禄山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放慢了进兵关中的步伐。这给了唐军喘息的机会。从正月到五月,唐军重整旗鼓,聚集力量,在河东、河北、齐鲁一带,各自为战,抗击叛军。安禄山被困在洛阳,一度非常被动,大骂谋士高尚和严庄说:“朕初起兵时,尔等说得天花乱坠,声称一定能够成功。现在四方官军云集,函谷关以西,不跬步进。尔等的计谋何在?还有什么脸面见朕?”部将田乾真说:“自古兴王,战皆有胜负,乃成大业,无一举而得者。今四方兵虽多,非我敌也。假如事不成,我们犹拥数万众,足可横行天下,为十年计。严庄、高尚,佐命元勋也,陛下何遽绝之,使自为患邪?”安禄山猛然有所领悟,忙又召来高尚和严庄,赐予饮宴,还放喉高歌,抚慰心腹重臣。

    安禄山兵锋指向潼关。唐玄宗受到杨国忠的蛊惑,强令哥舒翰出关作战,收复洛阳。结果,全军覆没,哥舒翰也被部将劫持,投降了安禄山。潼关失守,长安危急。六月,唐玄宗仓皇出逃,途中发生马嵬兵变,禁军杀死杨国忠等,杨贵妃也在兵变中丧命,唐玄宗逃往蜀郡。太子李亨分兵前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自行即帝位,是为唐肃宗。安史叛军进入长安,烧杀抢掠,大唐京城蒙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士人皆逃入山谷,东西络绎二百里,宫嫔散匿行哭,将相第家委宝货不赀,群小逞争取之,累日不能禁。又剽左藏大盈库,百司帑藏竭,乃火其余。”不久,安禄山也到长安,“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赀尽掠之,府县囚株根牵连,勾剥苛急,百姓愈骚。”他为了替已死的儿子安庆宗报仇,一次杀了李唐宗室成员百余人,设坛祭奠。“群臣从天子者,诛灭其宗。……城邑墟矣。”

    安禄山返回洛阳,以为天下大局已定,更加注重享乐,很少过问政事。他因为长期纵情酒色,患了严重的眼病,最后竟至双目失明,成了瞎子皇帝。而且曲隐处患有疽疮,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左右侍从,稍不如意,即遭鞭笞。他的贴身宦官,叫做李猪儿,最受宠信,所以受到的鞭笞最多,几乎不保性命。还有严庄,虽然官任御史大夫,但在安禄山跟前,非斥即骂,屡屡被骂得狗血喷头,一无是处。一个李猪儿,一个严庄,满心气愤,逐渐怨恨起他们的皇帝来。

    安禄山嬖爱段氏,自然也就偏爱段氏所生的小儿子安庆恩。段氏见安禄山身体状况日见恶化,装出愁眉泪眼,请求丈夫趁早立安庆恩为太子。安禄山为其所惑,流露出废长立幼的意思。这惹恼了长子安庆绪,随即去找严庄密议,商讨救死良策。严庄又拉李猪儿入伙。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元旦夜间,安禄山因为疽疮发作,独自睡在寝殿。李猪儿怀藏匕首,悄然进殿,刺杀了安禄山。安庆绪随之称帝,军政大权委于严庄处理。

    安禄山当皇帝时,史思明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兵所向,纵其下椎剽,淫夺人妻女”,“杀人以为戏”。安庆绪即位后,赐史思明姓安,名荣国,封妫川郡王。史思明根本瞧不起安庆绪,彼此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安庆绪败退至邺郡。史思明慑于唐军的凌厉攻势,权且率八万兵马投降,被唐肃宗封为归义郡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史思明投降只是权宜之计,不久又发兵支援处于困境中的安庆绪。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他擅自称“大圣周王”。三月,以替安禄山报仇为名,杀死安庆绪。四月,沿用“大燕”国号,自称“应天皇帝”,改称范阳为燕京、洛阳为周京、长安为秦京。九月,再次攻占洛阳。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史思明发兵西向,命其长子史朝义在一天内攻克陕郡,否则斩首。史朝义仿效安庆绪,指使部将,杀死史思明,自己做起了皇帝。两年后,史朝义兵败势穷,上吊自杀,为祸九年的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以安史之乱为转折,中国封建社会迅速从顶峰跌落下来,元气大伤,再也难现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巨蠹豪逆、臭名昭著的历史罪人。他们所发动的叛乱,破坏了国家统一,违背了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暴兴而亟灭”,不足为怪。巧合的是二人均被自己的儿子杀死,诚如《新唐书》所评价的那样:“彼能以臣反君,而其子亦能贼杀其父,事之好坏,天道固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