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洪武篇章-鄱阳生死劫(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七月十六日,逆行而上的朱元璋大军终于来到了湖口。他一脸严峻地进行了一次简单但十分严谨的作战部署,令帐前指挥戴德带着两支部队占领了经江口和南湖口,扼住了陈友谅唯一可以退却的武阳渡口,堵塞了陈友谅的退路。他自己则带着大军由松门进入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最后对决就此拉开。

    陈友谅早就预料到朱元璋会来救洪都的。如果让他占领洪都,应天就得直接面对他的大军,那会很被动。陈友谅相信朱元璋不会那么傻。陈友谅的预料没有错,可是他的动作再一次出人意表。他并没有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而是在朱元璋做出了上述部署之后的三天,也就是七月十九日,下令撤出洪都,全军进入鄱阳湖。

    七月二十日,双方大军同时进入鄱阳湖,在康郎山相遇。大战一触即发。两军相遇,朱元璋和陈友谅都亲眼看到了对方的实力。

    朱元璋看到陈友谅那些高大的楼船时,不由有点傻眼了。他此前对陈友谅的实力进行过无数次估计,也知道陈友谅的实力要高出自己很多,但还是没有想到,双方力量会如此悬殊。自己的旗舰船在陈友谅的战舰面前都小得可怜,自己必须仰着头,才能看到船上的敌人。朱元璋不由心下暗惊。幸亏他早有心理准备,否则,真的会当场两腿发软。

    陈友谅看到朱元璋的船队,虽然比他想象的多,但相对于他的六十万大军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朱元璋手里最好的船就是自己在龙湾丢掉的那些破船。

    陈友谅这次真的高兴了,可朱元璋却沉着脸,站在湖风之中,咬着牙关,注视着敌人如群山连绵的船队。太阳的光辉一直照着朱元璋的脸,当最后一抹阳光从他的脸上暗下去时,他仍然站在船头。此时,双方的船上已经亮起灯火。鄱阳湖上,灯火点点,如秋夜繁星。船灯倒映在水里,不断地随波荡漾,真是美兮至极。朱元璋坐在船中,以手托着腮,皱着眉头。刘基站在他的身边,不时地品着茶。

    朱元璋不得不佩服这个读书人,青白的脸上虽然虬须戟张,但身体瘦削,外着长衫,衣袂飘飘,不管从哪个地方打量过去,你都难以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丝胆气。可就是这个人,在全军将士面对陈友谅的浩荡大军、惕惕然如履薄冰时,他那张脸却平静如水,谈笑自若。

    刘基给朱元璋倒了一杯茶,道:“主公,请!”

    朱元璋伸手去拿杯,他感觉到自己的手有些发抖。

    刘基道:“来日决战,生死相搏,勇者胜。”

    朱元璋闻言,猛然一醒。两军对决,主帅当豪情万丈,才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陈友谅固然声势浩大,看起来可怕,但主动权还在自己的手里。陈友谅大军被洪都拖得都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为什么还要怕他?他抓起茶杯,一饮而尽,站起身来,大步走到船头,面对长空,纵声长笑。一群夜鸟惊起,直飞天上。

    在陈友谅的旗舰里,这时他正兴高采烈地享受着自己的皇帝生活,身边两名宫女为他把盏。他觉得他有理由高兴。朱元璋虽然很厉害,曾在龙湾一战把他打得抱头而回,成为这一生中的奇耻大辱,但现在这家伙自己送上门来,而且傻到要跟他拼水战——试问,现在天下水军最强大的是谁?估计连三岁小孩都会说出“陈友谅”三个字来——他还有什么可顾虑的?所以,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今晚好好地喝,明天把朱元璋彻底打倒。朱元璋被打倒了,张士诚等人还在话下吗?这个天下不就是他陈友谅的了吗?

    这一夜,鄱阳湖的上空一片漆黑,陈友谅和朱元璋都在做着一举灭掉对方的美梦。

    七月二十一日,太阳如期升起。在拂晓的阳光中,双方的号角同时响起,双方在湖上摆兵布阵。朱元璋的士兵站在自己的船上,望着对方的楼船,也像昨天朱元璋看陈友谅的战船一样,脸上全是傻呆神情。敌人的船体太大了,士兵们都可以在船上跑马了;而且船只数量奇多,摆在湖面上,让人看过去直有山摇地动的感觉。而再看看自己所乘的船,不但老旧,而且还有很多是渔船。渔船是用来打鱼的,哪能用来打仗啊?面对陈友谅的大船,他们只能仰视,不能仰攻。所以,也只有坐等敌人前来攻击了。

    朱元璋听到四周一片哗然之声,知道己方的士气已经大为动摇,也急了。虽然他多次身经大战,而且每次以弱对强,最后都能取得胜利,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大战未开便士气先落的。如果不把士气提起,这仗根本不用打了。可如何提起士气呢?现在大喊大叫是不行的,必须有勇士出现。朱元璋把目光向诸将一扫,希望有人挺身而出,带头冲杀。然而,大家都一脸严峻地看着敌人。朱元璋心下微微一惊,看来只有我冲上第一线了。他正要抓起长矛,突然徐达大声道:“元帅,今天让我当先锋!”

    朱元璋一看,不由大喜。当即大声对徐达道:“敌军船大,气势有余但灵动不足;咱们的船虽小,但灵活多变,进退自如。咱们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完全可以战胜敌人。”

    徐达道:“好!”

    徐达深知,此战靠的是勇气,但不能只有匹夫之勇,而是要打出战绩来,否则,只能让士气更加低沉。他把先锋部队组织起来,然后面对高大如山的敌方船只,对大家道:“如果我们这些船过去跟他们硬碰,那是自寻死路。所以,咱们的战斗队形要以小队为主,大家全部带上火铳和弓箭,在靠近敌船之后,先发火铳,把船边的敌人打退,然后攀爬上去,用大刀跟他们死磕,这样敌船也就成了我船。”

    大家一听,都觉得徐将军的办法很好,可以放心上前一博了。但徐达道:“光这么干,仍然是蛮干,咱们这么多人是蛮干不过陈友谅的。”他又把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几个人找来,对他们道:“现下咱们军中,能带着水军作战的就你们几个了。此次决战,生死所系,首战必须万无一失,提起士气,否则,鄱阳湖即是咱们的葬身之处。”

    常遇春虽然英勇,不管碰到什么战斗,总是求战心切,但这时也知道此战马虎不得,便对徐达道:“徐兄有何高见?我们几个都唯命是从。”

    徐达道:“昨天我跟曾元帅详细地观察过敌船,制定了一个“狼群战术”。就是十多艘船围攻他一只大船,激怒陈友谅,然后如此如此,陈友谅肯定上当。”

    大家都说好。徐达道:“出发!”

    徐达这一次是真正的先锋,他自己的船冲在最前面,率先向着敌人的船队发动冲击。

    陈友谅做梦也想不到,朱元璋的部队居然会向他发起主动进攻。他先是觉得不可思议,之后马上就做出迎击的决定,命令他的船队向敌人反击。此时,不管是船只的数量还是船体质量,他都远远优于对方。所以陈友谅觉得此战自己必胜无疑。下令时,陈友谅满脸红光,他相信,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他的。

    当两军相遇时,双方的力量对比立马显露出来。在徐达的船队面前,陈友谅的船只简直如虎如狮,猛冲而来,毫无顾忌,根本不把徐达的船当船。可当汉兵的船只骄横冲撞时,徐达却令旗一挥,本来密集的船队,突然分成十一个小队。这十一个小队的船只,在水面上灵动至极,避开敌方的锋芒之后,迅速掉转船头,从不同角度围住对方的巨舰。

    汉兵们一下就呆了。他们的船只很大,掉头极为不便,看到很多敌方的小船围过来,急忙应战。如果徐达只是派小船围攻,陈友谅的部队仍然不会惧怕,因为他们的船大,可以居高临下向对方猛打,同样可以把对方打得抬不起头来。哪知,徐达对此早有准备,他们带的不是一般武器,而是火铳。汉兵的头才一探出船边,眼睛还没有锁定攻击目标,对方手里的扳机就扣了起来,然后一声枪响,脑袋就被爆掉。一时间,噼啪之声大起,汉军巨舰上的士兵纷纷倒下,有的还落进水中。汉兵这才知道,光有大船仍然不行,只得缩着头退回安全地带。

    这个结果早在常遇春的预料之中。火铳虽然威力巨大,但放一枪之后,还得填药装弹,很是费力。所以一轮火铳之后,他迅速抓住机会,抓起一根长杆,在船面上一撑,纵身一跃,便上了敌船。他先是两足着地,接着长杆一阵横扫,便把正抱头缩在那里的汉兵扫倒了五六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