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洪武篇章-火攻,唯有火攻(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朱元璋领教了陈友谅的厉害,陈友谅也对朱元璋很提防。于是,双方都停了手,不再贸然制造冲突事件。朱元璋在苦思冥想着破敌之法,陈友谅也想着要如何对朱元璋进行雷霆一击。可是,张定边却等不住了。

    张定边是陈友谅手下头号大将,这哥们跟陈友谅一样,也是渔民出身,从小就跟陈友谅在一起——像汤和跟朱元璋一样——而且还跟陈友谅结拜过。所以,尽管陈友谅对手下有能力的人都持怀疑态度,但唯独对张定边没有一丝疑心。

    张定边对陈友谅向来忠心不二,但他对陈友谅指挥的这场战斗却很不赞同。他一眼就看得出,朱元璋部船队凌乱而退,毫无秩序,只要猛打下去,朱元璋必败无疑。可是陈友谅硬是要放过朱元璋。张定边是个猛人,打仗不怕死,比常遇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看到陈友谅没有理由地胆怯下来,心里就不大服气。他看到双方突然又出现了对峙的局面,更是怒火中烧。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势均力敌时才配对峙。可现在双方的力量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而且朱元璋又刚刚大败一场,为什么要去与他对峙呢?

    张定边听了陈友谅的话听了大半辈子,这一次,他决定不再听陈友谅的话了。他要以他自己的方式,采取一次行动。而且,不让朱元璋知道,更不让陈友谅知道。

    此时,双方战舰各归阵地,同时摆出一副决战的态势。但其实,谁也没有立刻出击的想法。万顷湖面,虽然战云密布,腥风扑鼻,但并无刀剑之声。张定边按照自己的计划,带着自己的旗舰和两艘护卫船从汉兵阵营里驶出。此时,天高云淡,湖面能见度极佳,朱元璋的部队看到三艘船驶了出来,陈友谅也看到张定边的船出列。朱元璋以为,张定边是来巡航的;陈友谅也以为,张定边是巡航的,谁都没在意。

    张定边的船只缓缓驶出之后,慢慢向朱元璋的旗舰方向驶去。待航行了一段路程之后,他突然一声令下,橹桨齐飞,箭般向朱元璋的水军阵地冲击。朱元璋前军料不到张定边居然会脱离组织向他们发动进攻,一时手忙脚乱,居然抵挡不住。张定边一路冲杀,朱元璋的船只居然一路纷纷败退,无人敢撄其锋。

    朱元璋部固然惊恐万状,陈友谅军也不知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只是在那里看着热闹,并没有出来配合。只有张定边一人仍然在那里沉着脸,按他的计划冲击,继续冲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张定边虽然一路斩杀,把朱元璋无数员大将杀退,但他并没有贪功,而是一直向前,不断深入。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这不是要自陷重围吗?可当他一直冲到中军,直接面对朱元璋的旗舰时,大家终于猛醒过来,原来他是要直取朱元璋,这叫“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这句话听得很多了,但这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大家都慌了神。饶是朱元璋久经战阵,多番死里逃生,机变百出,这时也不知所措。其他将领都纷纷掉转船头,过来救主,并用自己的战船去阻挡张定边。片刻之间,三十多条船便把张定边的三只船围住。

    按照一般逻辑,张定边现在只有被围而歼之的结局了。可张定边却浑然不怕,他一言不发,拔出长剑,站在船头兀立如山,而且剑尖只是直直地指着朱元璋的旗舰。

    他手下的士兵看到老大如此置生死于不顾,个个也都抱着必死之心,奋力拼杀。他们只是按照张定边剑尖所指方向冲杀,对其他三方的围攻全然不顾。而挡在他们前面的船只无不被他们打得抬不起头来,最后不得不败退下去。

    眼看离朱元璋的旗舰越来越近,韩成驾着自己的船冲了上来,横着船身挡住张定边。张定边冷冷一笑,长剑一指,士兵们便举起长矛,向韩成直刺。韩成奋力格挡几下,之后身中数创,血流如注,溅满船上,倒地而死。

    陈兆先和宋贵再冲上来。张定边用三船夹击,对他们一阵乱砍,也把两人斩杀当场,身首俱落入水中。朱元璋军于此时连折三将,不觉气势大减,人人胆寒。

    张定边前面的阻力尽去,朱元璋的旗舰已经裸露在他的眼前。朱元璋这时也毫无其他办法,只是在船上乱转,狼狈已极。水手们更怕,他们知道,以他们的力量是对付不了张定边的,所以只有逃。他们集中力量,掉转船头,要逃之夭夭。哪知,用力过猛,转舵过急,船只居然搁浅,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无异于等死。

    朱元璋束手无策,举目四顾,部下的船只都虽然就在附近,但张定边离他更近,谁也难以过来救他。朱元璋不由心下一声长叹,想不到居然得到这个结局!

    张定边口中爆发出一连串长笑,他真的胜利在即。朱元璋一完蛋,这场大战就彻底结束了——而且结束得这么意外!张定边那双圆睁着的眼睛已经看到朱元璋满脸的恐惧,朱元璋那张本来已经很丑的脸,这时更加丑陋不堪。张定边咬着牙想:“如果放在平时,老子真不屑杀你啊!”

    朱元璋部全军陷于极度的恐慌之中。但有一个人仍然没有恐慌——常遇春。在张定边杀入朱元璋军阵地时,他虽然离得很远,但仍火速向这边赶。可此时全军乱作一团,他的速度不断受阻,所以直到这时才开过来。听到四周一片惊异呼喊声,他举目一望,知道老大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可他这时除非有神仙之能才能飞到朱元璋身边,为他挡住张定边。

    常遇春虽然不是神仙,但他自有自己的妙计。他大步走到瞭望军士的身边,对已经瑟瑟发抖的军士道:“哪个是张定边?”

    那个军士向前一指,道:“那个横剑指向主公的就是。”

    常遇春一看,道:“好。”言毕,取出弓箭,稍一瞄,便一箭射了过去。

    张定边此时心花怒放,正忙着指挥,哪知一箭射来,正中右额,那只举着剑的手登时软了下来,长剑应声而落,跌进水里。旁边的侍卫一看,大叫不好,急忙把他扶住。张定边脸色惨白,退出船头。这时,大量船只围了过来。张定边长叹一声,知道自己的士兵不但锐气受挫,而且也已经力不从心了,只得挥一挥手,命令撤退。

    此时,俞通海和廖永忠驾着大船赶来救驾,江水一涌,居然把朱元璋的坐船涌起,不再搁浅。朱元璋这才把船开走,脱离险境。此时他身上已是汗水涔涔。

    朱元璋手下的将领看到张定边自动撤出战斗,都是心头一松,暗自谢天谢地,居然也没有人再出手阻挡。常遇春大怒,想冲上去与张定边大战一场,却为自己部队的船只挡住,一时间在那里顿着两脚,嘴里大声骂娘,却很难前进一步,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张定边从容离去。

    这一战,规模一点不大,可却打得惊心动魄。朱元璋险象环生,差点陷于张定边之手。如果陈友谅此时灵感突发,催动大军,全面出击,朱元璋的后果不堪设想。哪知,陈友谅居然也在那里当专业观众,让朱元璋死里逃生。这一战之后,双方便都行动起来。朱元璋认为,自己的实力远逊于敌,若再胶着下去,必定不利。不若乘陈友谅犹豫之时,突然进攻,取胜的机会更大。于是,决定进攻。

    而陈友谅这时也想出了主意。他上次被徐达的小船分割包围,吃了亏,要破掉“狼群战术”,只有让大船集体冲锋。于是,他决定用铁索把船只连接起来。

    陈友谅是在夜里想出这个办法的。想到这里时,他忍不住放声大笑。笑声在静夜之中远远传开,如莺之夜啼。笑声过后,他大吼:“朱元璋,你的末日到了!”他下令所有的将领连夜过来开会。他在会上宣布了他的这个创意,问大家:“众爱卿,还有何意见?”

    即使在大白天,处于清醒之下,大家也没有意见,何况在这睡眼惺忪的大半夜,谁还能想出什么不同的意见来?于是,没有异议,大家在半清醒的状态下全面通过这个决议。

    陈友谅从没有这么兴奋过。此时黑夜寂寂,除了那几支高烛在摇摆之外,再没别的光亮。但陈友谅却觉得自己眼前无限光明。他当场下令,连夜开展开工作,尽快完成任务。

    只一天工夫,他们就完成了连船任务。陈友谅在船上一阵狂跑,如履平地。他心想:“呵呵,朱元璋,你来冲击啊。现在咱们可以把你挤压下去了。”

    朱元璋也在这一天准备完毕。他发布了作战命令:“此战,必须打赢,否则,咱们一个都不能活着离开鄱阳湖!”朱元璋从号手那里接过号角,亲自吹响了行进的号声。当他们冲到汉兵的船队前时,看到汉兵的船只都已经连在一起,是真正的望之如山,连绵十多里,一排排接着一排排,排山倒海而来。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冷气,但他仍然面挟寒霜,下令出击。

    朱元璋前锋部队第一次出击,三十多条船一齐前进。陈友谅的船队仍然整齐划一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当朱元璋的船队靠近敌阵,发动攻击时,这才发现敌人的船队稳固得像在陆地一样,任你如何冲击,那一排楼船硬是兀立如山。而楼船又高于朱元璋的船,汉兵仗着楼船高大,自上而下,伸出长兵器向朱元璋的部队猛打。而朱元璋的部队仰战,跟从水面向陆地强攻没有一点差别。更要命的是,敌人的连船稳如平地,而朱元璋的船在水里晃晃荡荡,要站稳身子都还大费力气,何况还要打仗?

    只一会,朱元璋的第一波攻击便败下阵来。但朱元璋仍然咬着牙,下令继续进攻。然后,第二次进攻,也是第一次进攻的复制。第三次进攻,仍然大败。连续三次攻击,朱元璋的前锋都大败而归,但由于陈友谅的船都连在一起,难以追击,是以,虽然每次朱元璋的前锋都被敌人打败,但残部都能顺利撤回,而没有被敌人追击往死里打。朱元璋有点焦躁起来,但又无法可想。敌人的大船连在一起,看起来真是固若金汤。

    但张定边却觉得这么打太沉闷了,一点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手搭凉棚,认真地观察了朱元璋的阵地,发现朱元璋虽然不断进攻,但右翼那里明显薄弱,船只不大,而且人员也不多。张定边大喜,突然带着大军向朱元璋的右翼大举进攻。朱元璋的右翼果然不堪一击,被张定边打得大败,右翼阵地几乎失控。而右翼将士看到张定边出现,更是个个大惊失色,都纷纷避让。

    朱元璋一看,不由大怒。如果右翼被攻破,不但军心不稳,而且他也会被对方来个半包围,那可就彻底完蛋了。他急忙向右翼转过去。

    刘基道:“我也去。”

    朱元璋很快就到了右翼,高声大喝:“不得后退!”但他的那些手下对他的大喝充耳不闻,仍然不断地后退。朱元璋把旗舰横在那里,大喝道:“谁退过此舰,立斩!”船队仍然后退。

    朱元璋气得发疯,拔出长剑,立在船头。但一只船仍然从他的旗舰旁驶过。他右手一挥,叫侍卫跳到那只船上,把那艘船的船长抓了上来。那船长跪在他的面前。

    船长看到朱元璋丑陋的脸上怒气勃勃,状若发疯,连忙大声告饶。朱元璋此时牙齿咬得咯咯有声,一手抓住那人的长发,一手挥剑。但闻“咔嚓”一声,那颗脑袋应声而断,颈脖断处鲜血狂喷,把朱元璋的身上也喷得血水淋漓。

    朱元璋手里抓着那颗脑袋——脑袋上的五官犹自保持着求饶的可怜之状——向大家挥了几下,以示威吓。可他这招全无用处,大家仍然在后退。不是他们要后退,而是被张定边逼着后退啊!朱元璋又杀了几个船长,但仍然一点威慑作用也没有。朱元璋也觉得全身发抖起来,他心里暗道:“看来败势已定。”

    他转头看了看刘基,此时刘基的表情也极为严肃。刘基大力主张与陈友谅决战,他只想到陈友谅不可怕,但他真的没有想到,陈友谅的手下会有张定边这号人。而他们现在还没有发现自己的部队里有这样的猛人——有时一个人真的能决定战场上的胜负!刘基缓步而行,向朱元璋走过去。大风之下,他身上长袍飘飘,大有仙风道骨之势。他一脸坚毅地看着朱元璋,以此表明自己誓与主公同生共死的决心。朱元璋看到刘基的神情,不由心下一暖,向刘基点点头。两人立在船头,任身边败军如过江之鲫,也泰然处之。

    朱元璋的面貌独特,很多人即使没有见过真人,但只凭传说仍然能认出他的那张脸。张定边没跟朱元璋见过面,但一看到朱元璋就认出了他,不由大喜过望:“想不到这家伙居然前来送死。上次虽然功败垂成,这次是一定要成功!”

    朱元璋眼看就要全军崩溃,数年之功,毁于此时,心下一阵大痛。但他并没有将这个心情表现出来,脸上依然平和如故。正当朱元璋和刘基决定生死与共,决不后退时,突然闻得一声大喝远远传来。

    朱元璋和刘基忙转头看,只见自己的阵地里,一艘大船急驶而来,逆势向张定边的船队冲过去。但见船上的旗号正是丁普胜。丁普胜原来也是徐寿辉的老部下,是赵普胜的拜把子兄弟。陈友谅杀了赵普胜后,他一气之下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问他:“为什么要前来投奔?”他咬着牙道:“我只要杀死陈九四。”朱元璋虽然早闻其名,但仍然对他心有疑焉,是以从不敢重用他。此次前来与陈友谅决战,也只是将他安排在后队。丁普胜也没表示异议。此时看到大军崩溃在即,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拿出那块老早就准备了的白布,裹在头上。只见白布上写着:旁人不问,唯诛九四。

    丁普胜的大船冲上来,完全是一副不怕死的架势,只要看到“汉”字旗的船,便什么也不顾,拼命冲杀。这哥们长期在徐寿辉手下混,对水战十分精通,而且个人单兵作战的能力极强,所以他一冲上来,便把张定边的攻势挡住了。

    张定边一看,居然有人比他还牛,便下令命大家围住此船,哪能让这家伙牛过他?

    丁普胜口里不断大叫:“陈友谅拿命来!陈友谅拿命来!”然后挥着长矛,在船头大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