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几岁时候在一家报社工作,与两位同事结成三姐妹的友情。我们三个人情深意笃,好几年出出进进,成为一道友谊的风景。但是,我们三个却个性迥异。
有一天一位男同事特意测试我们,来分析我们的差别。他说:有一个孤岛在大海上,有一只小船可供使用,你们三个去不去?都沉吟了一会儿,年龄比我大十五岁的王殷回答:“我得看能否安全回来,再决定去否。”大我一岁的刘欣回答:“去不去没啥意思,哪都一样,我不去。”我回答:“我肯定去,别个先不想。”那位男同事扑哧一乐:“你就是这样的人,不管安危死活。即便到那儿只好坐地哭哩!”十五六年过去了,王殷生活稳定,不久成为报社的领导;刘欣由于丈夫出国经商,领儿子跟随去,现在定居美国加州。我呀,青春的年代,喜好只身东奔西闯,孑然独行,在迷惘中历经苦痛和艰辛,中年后才安静下来,一点点进入思考与省悟。
多年来,我一直在训练自己一种素质,如何气定神闲,如何不轻易为什么所动,如何把握自己安于某个原则,避免遭遇诱惑。读者啊,你知道了吧,因为一些教训,或者说我付出了受苦的代价,我终于可以在这里给你讲述人的有限和敬畏之心——认清这一点的重要。尤其是:
——当你是一个女人。
这个故事要往源头上看一看。
那时,诺亚方舟从洪水滔滔中登陆不久,鸽子衔来了橄榄枝,人类得救了,并又开始繁衍。
很快诞生了一位朴实厚道的人,叫亚伯拉罕。也可以说,他是第一位希伯来人。“希伯来”,语言原意是“渡河而来的人”。
由于父亲的领地资源有限,兄弟多,放牧需要分散,于是听从上帝的话,亚伯拉罕甘愿离开本族父家,去别处拓荒。
他越过幼发拉底河西行。他是领着失去父亲的侄儿罗得,一起走的。
因为亚伯拉罕虔诚,上帝就祝福了他。即使是他们到了沙荒之地,只能在一棵橡树下搭起帐篷开始生存,他和侄儿也还是很快发展起来。其间,他们有一个小波折,就是因为饥荒,在埃及躲了一阵子。
然而,伯侄俩都产业渐渐扩大。当他们妻儿、仆人成群时,牛群、羊群、帐篷到处拥挤。他们难免分家。亚伯拉罕谦让侄儿选肥沃的地方,说:“你我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结果,侄儿罗得选择了滋润的约旦河流域。
亚伯拉罕住荒凉的地方,仍然依靠一棵橡树搭帐篷。
罗得并不幸运。
虽然他家业不错,人丁和牲畜增加,但是,他家的帐篷所占的地盘,越来越靠近危险地带——罗得一家定居在所多玛{1}。这时这一带小国彼此争战,互相征服或者掠夺。
不久,罗得家遭殃,掳掠的人席卷一地的时候,把他家的财产也抢走了。
亚伯拉罕知情后,毫不犹豫,带领自家壮劳力三百多人,追赶敌人,直到把财物夺回来,还给罗得。
然而,罗得一家仍然居住在所多玛。
所多玛不是个好地方。
有三个人途经亚伯拉罕家,要赶往所多玛。
这可不是三个普通人,其中一位是耶和华,另两位是跟随的天使。当然,他们都乔装成普通人。
耶和华答应过亚伯拉罕,使他在自己的土地上繁衍,后裔如星如沙——这些都是希伯来人。但是,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2}({1}、{2}所多玛、蛾摩拉:《圣经》中记述的两个罪恶之城。其遗址在今天死海南端。地名之意是“废墟”“淹没”。由于二城罪大恶极,耶和华降硫磺与火,灭掉该二城以及城中的一切。后来,这两个城市的遭遇经常用作上帝对他的子民惩罚与审判的警告。)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所以,耶和华下到人间,打算处置这两个腐败的地方。
晓得这件事后,亚伯拉罕至少为侄子焦急,就恳求耶和华救罗得。理由是:也许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为这五十人,能否宽恕整个城市?耶和华怜惜这位虔诚厚道的人,言说即便有十个义人也可以宽恕一城人。然而,亚伯拉罕从中连十个义人都找不出来。亚伯拉罕只能不再吭声了。
耶和华返回天庭。亚伯拉罕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天使们前去所多玛。
所多玛可以比作一片有毒的沼泽,每一处冒泡的地方,都咕嘟出毒气。
所多玛也可以比作一坑虫豸聚集的洼地,腐叶里藏满蛇类,空气都被污染,暗藏杀机。
所多玛是一个能使人败坏的果子,内核黢黑腐烂,谁咬吃,准会让谁内脏受损以致丧命。
天使们听从耶和华吩咐进了城。天色已晚。
罗得看见他们气象不凡,立即意识到他们来历不一般,所以,见面就俯伏下拜。并请他们去他家中歇脚,次日清晨再继续赶路。天使们表示可以在街上露宿,而罗得恳请他们情真意切,便进入他家。
罗得预备筵席,烤饼,为他们准备好铺盖。
这时,当地人老少爷们齐上,围住他家门口,非让罗得交出天使们,声言,“任我们所为”。
罗得把门关上,自己进到人群里,求他们“不要做这恶事”,并且妥协说,哪怕用两个女儿随他们处置为条件。
所多玛人不答应。他们开始对罗得推推搡搡,打算攻破房门!
危急时刻,天使们开门把罗得拉进屋,保证他的安全。同时,天使们信手弄出一种障眼法,使得所多玛人忽然什么都看不见了。
所多玛可以比作一片有毒的沼泽,每一处冒泡的地方,都咕嘟出毒气。
所多玛也可以比作一坑虫豸聚集的洼地,腐叶里藏满蛇类,空气都被污染,暗藏杀机。
所多玛是一个能使人败坏的果子,内核黢黑腐烂,谁咬吃,准会让谁内脏受损以致丧命。
罗得,逃吧!
逃出罪恶之城!
上帝以及天使们都晓得了罗得的义重。天使们马上就要对所多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必须让罗得和他的家人迅速出城。
“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天使们催促。
罗得真不愿舍弃家园(那是什么凶险邦家啊!中国古代孟母可以为了孩子得到环境良好的熏陶,三次举家迁移),执拗不肯就这么匆匆走掉。他还恳求上帝能否容他一家在微小的琐珥城安身。上帝答应了他。
罗得和家人逃到琐珥。
日出后,上帝命令天使执行剿灭所多玛、蛾摩拉的计划。
所多玛可以比作一片有毒的沼泽,每一处冒泡的地方,都咕嘟出毒气。
所多玛也可以比作一坑虫豸聚集的洼地,腐叶里藏满蛇类,空气都被污染,暗藏杀机。
蛾摩拉也是。
对付这样的罪恶之城,以硫磺与火!
硫磺仿佛金色的老虎,从天上跃入所多玛、蛾摩拉——
火焰仿佛从天降下的瀑布洪流,倾入所多玛、蛾摩拉——
让所多玛、蛾摩拉如同火湖!
让所多玛、蛾摩拉碎尸万段,化为齑粉!
以硫磺与火,毁灭这罪恶的城、滔天大罪的城!
所多玛、蛾摩拉,不可饶恕。
这个女人多么愚妄可笑!
用不着知道她的名字,由于罗得的价值,经文上不过只用“罗得的妻子”代替她的名字。我想,她的命运在于与罗得的瓜葛。本来她因为罗得,可以得救,保全性命。
但她很快就会有一个更恰当的名字——盐柱。意思是:对罪恶的火湖,不恰当地留恋和好奇。
“不可回头看”,天使说得清清楚楚,让逃跑出城的他们切莫回头。
那时,那城连同周围的平原、地上生长的、罪恶的居民们,统统被硫磺与火封锁,遭受歼灭,一个不留。
罗得和家人匆匆逃离,本可以马上就全家定居琐珥。
但是,不许他们回头张望上帝消灭罪恶的壮举,这是上帝的安排。
就像伊甸园里上帝安排,那两个人类怎么样都会得到富足,只要不偷吃禁果。夏娃没有遵守,禁不住诱惑。
罗得的妻子,也禁不住诱惑——
她回头看——
她什么都没有看见。
她还未及转身看得清楚,扭回头的刹那,她已经成为一根僵化的盐柱!
是的,盐柱!!
上帝之手!他的手指之光,可以穿破云雾,点石成金的能力,这回是点穴般的灵光严厉如剑,登时,罗得的妻子从一个女人变成没有生命的东西——一根盐柱。
这既是严肃的神来之笔,也像是浪漫轻松地对人类来一个幽默,怎么样?好奇,这就是你的结局。
而罗得并非亚当,稀里糊涂地与妻子同流合污。
罗得和他的女儿们,正在焦虑故园成火湖,巴不得一步跨出罪恶之城,脱离凶险。他根本没注意到身边的这位亲人会回头张望所多玛,所以还没来得及阻拦她,甚至丝毫没有反应过神来,就突然地面对了一根白刷刷的死尸般的盐柱!
这妻子和母亲的身子瞬时不见,而只见这个陌生的东西兀立眼前。
什么叫盐柱?指的是:一个女人不恰当地留恋、好奇,被上帝惩罚。
多年以来,罗得的妻子回头这一动作,在我的脑海里一再重复,形成电影蒙太奇般的效果,怪异并且醒目:
回头,回头,回头……这成了提示我的某种启迪——不可回头!
然而,我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不能回头。只不过直觉告诉我:回头没有必要。
显然这个答案是肤浅的,不仅没有说服力,而且仍然使我潜伏着危机。因为,人类某些欲望是难以阻挡的,常常是,鼓励自己胆量,尤其是能够获得新奇的东西,就足以使人冲破禁忌!有时候,人们理解勇气与自由,完全是种滥用。
还另有别的情况,回不回头,人们也误以为是常识的价值。比如“好马不吃回头草”“人生没有回头路”等,把问题曲解得大而无当。
这可起不到对盐柱的认识作用。
我之所以长长地叙述罗得妻子变盐柱之前的许多事情,甚至不惜细枝末节,并非我散漫地故意拖拉。
亲爱的读者,我觉得罗得的妻子定格般的这一动作,若没有亚伯拉罕与罗得的反衬,根本不值得强调。一个逃难的妇人,回头留恋家园,可以理解,也是惯常的心理,何必要求她义无反顾呢?如果我们囫囵吞枣对待文字,这一关键情节,很容易忽略不计,不过以为这只是个《圣经》中的笑话而已。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或者,现在我鼓励你,回头看吧——
为什么不能回头?
当我们来路迷惑,穿过沉沉大雾;当我们终于到达一片高处,我们应该停住脚步——迷雾散尽,一切尽收眼底——
我们有理由回头遥望:哪些是我们道路上没有看清的?哪些是我们失之交臂的?哪些是我们本来不应该失去、却已经失落的!
人的道路,为什么必须穿越迷雾,攀越高山,他才在一定的高度上明了命运的玄机?!
大卫的诗篇上写道,“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诗篇上继续写道,“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我年轻的时候,常常做一些奇异的梦,而多次我都置身弥天大雾中。
心境恍惚,不得要领,处于一种很痛苦的失重感之中,虽已惊醒,仍然虚脱般的身体无力……
所以,我怕雾天。怕遇到任何看不清的事物,杯弓蛇影,一有雾气就心慌,就仿佛失去方向,失去前方。
那时,不止一次,梦醒后我仍让自己陷于床上,深深地沉陷——痛哭失声!让痛苦淹没自己,如同溺水,任凭自己在死亡一样的黑暗中品尝绝望与苦涩。我渴望爱情,却备受折磨,因为莫名其妙的错位,爱不成,只能自己在梦中空洞地挣扎……雾啊,我看不清爱情,也看不清恋人,如一叶扁舟在灰沉沉翻滚的汪洋上浪迹,没有援助,没有彼岸。
我对女友哭诉:“为什么你们栽种玫瑰能收获爱情,而我不能!”
其中一个梦,我站在山坡上,可是大雾弥漫,我不知所措。这时山下隐约传来恋人的歌声,我仿佛听见光线正响亮地穿破重雾——但是,恋人一边唱歌一边远走,我隐约看见他的背影,歌声很快就隐没,我又被涌过来的浓雾遮住!心境慌乱而焦灼——就这么茫然醒来,这无比的荒凉多么令人难以忍受!
后来,我反复阅读加缪的哲学篇什《西西弗斯神话》。
那个可怜的推石头上山的家伙,一遍一遍劳而无功,石头滚落下山、滚落下山的重复,滑稽却富有深意。我们的英雄西西弗斯,得罪了神明而遭罚。他必须一遍遍把巨石推往山顶。
当西西弗斯把推石头上山当做命运使然,又一次次坦然下山再推石上山,把这一命运当作对大地生活美妙的享受时,才超越了惩罚的沉重,使个人的选择举重若轻。
惩罚的力量失灵了。代之以个人安于惩罚的超然胸襟。
我对于爱情的痛苦,也慢慢脱身而出。
我还在路上,但是迷雾已经不能封锁我英勇的心。
我继续前行,往我的高山上——动力是,总有一天,我会回首看清来路。
回望吧。
我一遍一遍回头,动作肯定,脚下放松,扭转身子和头颅——看我的来路:
如此跌宕逶迤的小路啊,忽而嶙峋,忽而消失,忽而崎岖通幽,忽而在沙漠上路径荒芜,忽而细微的小路通向森林与草地……一个人独行,是怎样艰苦却坚定的旅行啊。
但是,恋人,我终于攀越到一定的高度,山风阵阵,回首驻足我终于看清:你是我的必然,也是引领我前行的恩人,这是生命共同成长的缘分。
命运并非惩罚我。
我河流一样奔流不息的灵魂,翻山越岭,是为了抵达该抵达的地方。
直至上帝的光明之境。
十一
罗得的妻子变成盐柱,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回不回头。
读者啊,这个盐柱是个隐喻。
如果说,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这一天性,并不是全无好处。罗得的妻子,当她意识到身后的城市硫磺与火焰滚沸,惊恐的惨叫在火海中回荡,像地狱中传出声嘶力竭的嘶喊,她回过头去,并非留恋家园,而是对所多玛的毁灭好奇——
这种好奇是致命的!
逃离罪恶之城,是神谕的恩惠。
上帝说:你们该止于逃离,不要再多做别的。因为,那硫磺与火焰打击的城市,不过是罪恶的渊薮。
对罪恶好奇,那是贪婪的秉性,抑或愚昧的妄图。
女画家刘竹梅,在她的文章中写道:“上帝给我们的日用饮食已经足够,贪多求多必身心交瘁,而很多时候人却不知道自己的心已经昏暗了。”
此话有悟性!我想亚伯拉罕懂得这饮食的足够,罗得也懂得这饮食的足够。后来,耶稣在他的传道中,不止一次训诲人不要贪婪。嘴贪、心贪、眼目贪,都是人欲的败坏。
所以,罗得的妻子,看似平常的一个动作,却不能视作平常。她顷刻被变作盐柱,是对她贪婪及愚妄的惩罚——违背神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连咸涩的大海也会愤怒地站立起来,使一个女人变为可笑的东西。
盐柱的隐喻是:不可贪婪,不可僭越。
因为,贪欲“她的性质非常残酷,肚子从来没有饱足的时候,愈加吃得多,反而愈加饥饿”——但丁在他的《神曲》中这样写道。而僭越,则是人类毫无敬畏之心,敢于违逆神谕,以至背叛神明。
一个女人,本分地为人处世,懂得律己和敬畏,就会得福。
即便上帝给你更多的东西,比如才华,比如财富,比如美貌,你也要对这种奖赏心存感激和谦卑,用以做更美善的事情。
你是人间默默纯洁的角色,如草木安静地开花,庄稼安静地结穗。你的本分是安静地成就果实。
快二十年过去了,大我十五岁的王殷已经退休,但个性稳重气象雍容,仍然不失大家闺秀风范;刘欣还是静如处子,无论在什么地方安身立命,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纯净如泉,在人群中匆匆而行,或者独自休憩于树下的长椅上,都像一棵绰约自爱的百合花。
我呀,作为诗人,保持对大千世界的热情和永无止息的爱……
当我聆听到召唤,我还会起身前去——
然而,所多玛、蛾摩拉无论怎样熊熊火海,都不会引起我的好奇。
当我聆听到一种心灵真挚的渴望——
我会依然英勇前往。
行所当行,我心赤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