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手术台前的革命-人的神奇面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表情是面部和五官的肌肉运动,而语言也是通过面部上的口腔来进行的。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在传递信息时,动作占9%,表情占16%,而语言占75%。由此看来,面孔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为什么人脸各不相同呢?“塑造”脸的动力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这种学说认为,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还是行为习性,无一例外。

    人脸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和结果。南部非洲人的鼻梁低而短,而埃塞俄比亚人的鼻梁高而长,这是由于埃塞俄比亚地区海拔高,气候冷的缘故,高而长的鼻梁可以增大鼻腔容积,对吸入的冷空气进行加工,使其温暖湿润,这样进入体内后就不会破坏肺脏的功能。北欧地区人鼻梁高大,也是这个道理。

    黄种人倾斜的凤眼和眼睑内的格皱以及长睫毛等,可能与亚洲中部地区多风沙有关。这种结构可以保护眼睛,使之免受风沙尘土的侵袭。

    第二种观点是“中性突变学说”,这个学说认为,从分子水平来看,大部分突变对于生物体的生存既不产生有利的效应,也不会酿成不利的后果,因此,这类突变在自然选择当中是“中性”的。在亿万年中,生物体内的基因是不断产生“中性突变”的,它们不受自然选择的支配,而是随机的偶然的过程,即遗传漂变,在群体中固定下来或是被淘汰,结果就造成了基因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实现了分子的进化。

    生物体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遗传基因控制决定的,脸部的各种特征也有着不同的控制基因。例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着不同的基因型,在一个很大的人群中,单眼皮基因型和双眼皮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有一个稳定的值,称为基因频率,如果让这一群人自由通婚繁殖,基因频率将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

    目前,达尔文进化论和非达尔文主义进化论这两种观点正在进行争论。人脸的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究竟是适应自然环境,还是“中性突变”的结果呢?或者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或者还有第三种人们目前尚不得而知的因素呢?这些问题的回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延伸阅读

    面部表情可以分为八类:感兴趣—兴奋;高兴—喜欢;惊奇—惊讶;伤心—痛苦;害怕—恐惧;害羞—羞涩;轻蔑—厌恶;生气—愤怒。一般来说,眼睛和口腔附近的肌肉群最丰富,所以这里是面部表情最丰富的部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