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灰色的历史底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尼克松被困秦俑馆

    光阴荏苒,人生蹉跎,从兵马俑的出土,到文官俑的发现;从石铠甲的面世,到青铜仙鹤的鸣飞,一件件稀世珍品,在引起世人瞩目的同时,也标志着秦始皇陵园所出土的文物,不仅属于中国,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为此,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军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清单,受到全人类的瞻仰与保护。

    秦俑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已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历程,接待来自海内外的研究者、观光者4000多万人,其中不惜远涉重洋者。上自元首领袖,下至贩夫走卒,参观者络绎不绝。秦俑馆每天人流如潮,形成了一条流动的长河。在这条长河不停地奔腾中,时常翻起多彩的浪花。尽管这浪花只是短暂的一瞬,且形状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各不相同,但因其已融入秦俑博物馆的历史之中而变成永恒,从而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页为人们所铭记。

    1985年9月5日,秦俑博物馆突然接到陕西省外办的电话通知:“美国原总统尼克松要来秦俑馆参观,他已经身患重病,这可能是他一生最后一次访华。尼克松曾为中美建交做出过努力和贡献,现在他虽然不再是总统,但我们还是按国家元首的最高规格接待。务必做到热情、周到、细致、安全……”博物馆方面自是不敢怠慢,立即进入了紧张的布置,并特别请馆内顶尖的资深讲解员马青云为其讲解。

    36年前的1949年8月5日,就在中国内战到了最后时刻,国民党弃南京逃亡西南且败局已定之时,美国政府发表了《美国对华关系白皮书》,书中详细叙述了抗战后期至1949年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及其逐步失败的过程。中共中央闻听立即做出反应,认为“白皮书”是一份极好的“反面教材”并予以反击。除了《无可奈何的供状》之外,尚来对“反面教材”倍感兴趣的毛泽东亲自操刀,一口气在新华社接连发表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五篇评论,谓白皮书及区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胜利和帝国主义的失败,反映了整个帝国主义世界制度的衰落”云云。其中《别了,司徒雷登》曾长期入选新中国中学课本,因而也最广为人知。这着名的“六评”一出笼,即宣告了中共建国后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奠定了建国后在中共领导和宣传鼓动下,全民性反美、仇美的政治情感和生活基调。

    面对国共两党实力翻盘和中国形势的急转直下,美、苏两大战后强国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苏联于1949年10月立即承认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美国则极力否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执意拉扯着已逃亡台湾的日趋没落的蒋介石政府结伴前行。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台湾当局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联系日益加强,美台关系进入了所谓的“蜜月”时期。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他任命了坚决反共的杜勒斯为国务卿,出于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考虑,美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密切美台关系。11月10日,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访问台湾,代表美国政府向蒋介石传达美国的政策。3年之后的1956年7月,尼克松再度访台。尽管仍为副总统的尼克松并不太喜欢蒋介石的性格和作派,但美国在战略上还需要台湾,只是此时台湾今非昔比,所占的重量越来越轻罢了。

    随着中共与苏联“老大哥”反目成仇,中华民民共和国受到了来自美苏两个世界超级大国的打压,面对“苏修”与“美帝”棍棒加大炮的双重威胁,中共领导人痛定思痛之后,做出了逐渐与美国和解的战略性抉择。在中美关系即将冰释的前夜,精明的周恩来暗示中国的科学界,要作好与美国接触的准备。他认为与美国打通关系,其意义不只体现在政治上,同时体现在科技和经济上,中国将会获得高新的技术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快地实现现代化。

    此时的美国方面自1969年尼克松出任总统后,由于在越南战争中美军陷入泥沼难以自拔,加上苏联扩张势头加快,对中国问题的态度也逐步有所改变,尼克松还透露了愿意同中共接触和会谈的信息。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曾写过《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并愿意同他会谈。

    1971年4月10日,原在日本名古屋参加比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应邀来到北京。两天后,中美乒乓球队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友谊赛。14日,周恩来亲自出面接见了美国代表团成员,并说道:“请你们回去把中国人民的问候转告美国人民,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这次比赛,标志着轰动一时的“乒乓外交”由此开始。

    同年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飞临北京与周恩来会晤,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基辛格说美国准备逐渐减少驻台的军事力量,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基辛格保证通过谈判解决越南战争。会谈中,周恩来着重谈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阐明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国与蒋介石打成的条约无效。同时特别指出:美国朋友总是喜欢强调美国的体面、尊严,只有把你们所有军事力量统统撤走,一个不剩,这就是最大的荣誉和光荣。会谈结束,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说: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美国应当重新做人等等。周恩来与基辛格商议起草了公告稿,毛泽东审阅后表示满意。双方商定尼克松在1972年春天访问中国。基辛格临行表示,访问成果“超过了他原来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秘密使命”。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中美政府同时向外界发布了令整个世界为之震动的公告。尼克松总统亲自到电视台向美国人民宣读了公告,公告明确提到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中国。当他走下北京机场飞机舷梯并伸出那只有力的大手时,快步迎上来的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中美两国25年没有交往了啊!”两个小时后,在中南海一间普通的书房里,尼克松、毛泽东两位巨人的手又握到一起--中美关系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指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中美双方在上海联合发表的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尼克松本人也因此被视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中国人民是讲情谊的。时隔4年整,即1976年2月21日,已经下野的尼克松以私人身份应邀访华时仍受到了国家元首般的待遇。到机场迎接他的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姚连蔚、外交部长乔冠华、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以及各界人士350多人。第二天,因年事已高而很少会见外宾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破例接见尼克松,两人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在会见之前,尼克松向主人赠送了一件由美国新泽西州波姆陶瓷艺术中心烧制的礼品--两只栖息于树枝上的雏鹰,以示纪念。

    尼克松此次虽然以私人身份访华但作为刚刚卸任的美国总统,其行为必然带有官方色彩。2月25日,他在举行的答谢宴会上曾做了这样的致词:“我们不得不说,当我们决定架设或者说开始架设这样一条跨越鸿沟的桥梁(指中美两国建交)的时候,这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有人认为几乎不可能。但如同毛主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因此当我们想到他这些话时,当我们考虑这个问题时,我们就敢于攀登,我们就开始架设这座桥梁。我们在上海公报中提出了这座桥梁的蓝图,我们在这项巨大的工程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它还没有完工,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决心要把它完成。我们必须完成它,决不能失败……人们常常说,只有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人民才会面对伟大的挑战,如果他们不能面对这样的挑战,他们就不是伟大的了。但是,我们是不会失败的,中国和美国都不会失败,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担负着使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过程中设法共同努力。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国家不分大小,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独立自主的生活,并在不必担心任何侵略的情况下生活,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因此,在结束今晚祝酒的时候,我要说,我们已经开始架设一座巨大的桥梁,这座桥梁一头在加利福尼亚,另一头在北京的天安门。我们在架设这座桥梁的时候,将牢记这是一座建立在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美国人民之间的互相谅解、互相尊重和持久的友谊的桥梁。”尼克松此次访华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再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源于这样的政治背景和深厚情谊,当尼克松于9年后的1985年再度踏上中国土地的时候,仍然被视为“中国人民的朋友”而受到各方面的尊敬与欢迎。

    9月7日上午,尼克松一行20多辆车驶进秦俑馆。尽管尼克松的这次来访远没有早些时候正在总统任上的里根总统那样气派和威风,但场面布置和各方人士的热情却毫不逊色。此前秦俑馆与有关方面考虑到尼克松本人的特殊性,在诸多方面都作了周密的部署,但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尼克松的轿车一进入馆前的广场,就被中国闻知的游客围住,使他无法走出车门。负责警卫的公安人员和武警官兵迅速挤进人群,将车门拉开,尼克松才得以走了出来。

    “总统好!”有人在人群中高呼起来,尼克松愣了一下,没有听懂对方的语言,但他从人们透出的热烈、激动、敬慕的眼神中,立刻意识到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亲切问候。他原本有些严肃的面庞立即布满了笑容,潇洒地举起右手挥动着,喊出了同样令多数中国游客听不懂的问候:“Ladiesandgentlemen!”(各位女士、先生们好!)

    人群越来越靠近尼克松,机警的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迅速排成人墙,堵住人群,给尼克松闪出一条狭窄的通道。尼克松挥动手臂,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来到接待室。

    “非常抱歉,刚才的秩序有些混乱,请总统先生谅解。因为您曾经为中美建交做出过巨大贡献,中国人民一直对您十分尊敬和感激,在中国,就是普通的百姓也熟悉总统先生的大名并怀有深深的敬爱之情。”中方陪同人员向尼克松做着解释,以免引起误会。

    尼克松显然被刚才的场面和陪同人员的解释所感动,他稍微抬起右手,微笑中透着真诚地说道:“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表示深深的感谢,请代我向广场的人民问候。”

    尼克松预定在接待室的时间一闪即过,由保卫人员护送,走进一号兵马俑展厅。

    面对整齐威武、博大壮观的兵马俑军阵,尼克松脸上的笑容消失殆尽,闪亮的眸子静静地注视着坑中的一切。突然,他转向身边专门为他讲解的马青云问道:“美国有哪些总统来看过兵马俑?”

    “第一位是副总统蒙代尔,时间是1979年8月;第二位是总统卡特,时间是1981年8月;第三位是里根总统,时间是1984年4月;您是第四位光临秦俑馆的总统。”马青云流利地回答。

    尼克松轻轻点头:“这的确是个神秘而又吸引人的地方啊!”他的声音很小,似乎是在说给自己听。脚步很轻很慢,似乎怕惊动这支地下伏兵而杀将上来,使自己遭到不测。他的面庞没有笑容,神态严肃而沉重,内心分明被这威严的军阵气势所震撼。

    “十几年前,我来到北京,当我第一次登上八达岭长城的时候,我就曾说过那是一座伟大的建筑,人类文明的奇迹,地球的标志。今天见到了秦代兵马俑军阵,它给我的感受和长城是一样的。”尼克松仍在自言自语,声音小得难以令人听清。

    其实,他对登长城的感受只是说出了表面的-部分,而潜藏在背后的含意则是:“美利坚合众国面对的是一个世界历史上最有潜力的对手,因此必须做出一切努力同中国搞好关系。”

    透过尼克松那双深沉、凝重和略带惊觉的眼神可以窥测到,面前的兵马俑军阵给他的震撼要比长城给予他的感受更为沉重和丰富。

    按有关方面的规定,尼克松的参观程序,一切按此前接待里根总统的规格和方式进行,只是由于游客不断地向这位美国前总统高声问候,接待人员不得不几次停止讲解,尼克松也几次停止观看,40分钟的预定时间悄然流逝。

    尼克松来到接待室与博物馆接待人员作最后道别,工作人员递过特制的留言簿,请他签名留言。尼克松满怀激动之情,写出了或许在心中酝酿了几十年的深刻感受: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观中国的过去,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的现在,而且意识到未来中国的潜在力量。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来一百次也不能对它全面了解。

    尼克松谢过博馆工作人员,走出接待室,广场上的游客没有散去,他们已在这里待候了40多分钟。

    尼克松又陷于人群的包围圈。广场上的游客越聚越多,形成了人的海洋。尼克松像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无际的海洋中颠簸、漂荡。

    “总统好!”人群又开始高呼起来。

    尼克松挥动着右手,紧跟保卫人员前行,寻找自己的轿车。

    恰在这时,一个美国旅游团来到秦俑馆广场,几十名男女游客见到尼克松,也向人群挤去,尼克松面前又出现了令他熟悉而亲切的乡音:“PresidentMr.Nixon!”(尼克松总统好!)

    尼克松被保卫人员簇拥进轿车,人群潮水样拥堵在车的周围已无法开动。黑头发、黄皮肤,白皮肤、黄头发,不同的种族发出了相同的声音:

    “PresidentMr.Nixon!”(尼克松总统好!)

    保卫人员不停地驱赶推动人群,轿车缓缓启动,尼克松此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突然推开车门,悠地钻出半个身子向人群招手致意。此时的他清楚地看到,在欢呼的人群中有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深受感染的居克松终于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眼窝渐渐发热、发红。他猛地钻进车中,关上车门,仰躺在后背上,想尽力掩饰那双湿润的眼睛,但泪水还是悄悄地涌了出来。

    1972年,当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后,在返回美国的专机里,尼克松曾为飞机着陆华盛顿之后,美国两党和公众对自己的访华行动所采取的态度而烦躁得脸色发青,差点昏倒在座舱内……

    但是,具有长远政治眼光和超人智慧的尼克松总统的得力助手基辛格博士,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未来将比现在更公正地对您此行作出评价。”

    历史证实了基辛格当年的论断。随着时间的流逝,尼克松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已被后人重新认识。

    尼克松在中国秦俑馆的一幕,便是对这位历史伟人功绩的生动而形象的评述。

    当然,秦俑博物馆之行,使尼克松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地方多了一层了解的同时,也使他的政治眼光和外交智慧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孙子兵法分析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他在自己撰写的着作《真正的战争》中,一方面引用《孙子兵法》中的“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和“兵贵胜,不贵久”等警言,以此来检讨美国在越南发动的旷日持久而难以取胜的战争;另一方面,他主张在激烈动荡的国际竞争中,更要运用《孙子兵法》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的策略。尼克松对此的解释是:“正”即平常的、直接的力量;“奇”乃异常的、间接的力量。“正”与“奇”两者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同时运用“正”与“奇”两者乃是“制胜之道”。其具体实施方案是,“以正合”,就是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去对付苏联的军事力量,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而下一步“以奇胜”,则是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微妙、更需要下功夫和费时日的步骤”。尼克松在后来的另一部着作《不战而胜》中,更是大量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分析和展望国际形势,论述如何以巧妙的策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令世人所看到的一个事实是,自越战之后美国在对外用兵策略中,基本遵循了这条原则,除非万不得已,才采取孙子兵法所谓“攻城为下”的策略,动用大兵与重装武器攻坚夺垒,开始真刀真枪地争夺搏杀。即便如此,在具体的战术中,仍没有忘记“正”与“奇”的巧妙配合,轻而取胜的海湾战争、轰炸南联盟、摧毁塔利班人渣集团、活捉臭狗屎一样的恶棍霸主萨达姆等等,便是活生生的事例与历史明证。

    将军俑头被盗案

    秦俑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到凹世纪末,已接待来自海内外的研究者、观光者不计其数,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200多位。秦俑馆每天人流如潮,形成了一条流动的长河。这条长河在不停地奔腾中,时常翻起多彩的浪花。尽管这浪花的翻起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因它已融入秦俑博物馆的历史之中而变得永恒。往事并不如烟,无论是经验的或是教训的,是明快的还是灰色的,这些与兵马俑有关的事件,将随着岁月的流逝为人们所记取。

    1987年元宵节后的第五天,在临潼汽车站做临时工的退伍军人王更地,为了实现发财致富的梦想,经过与权学力、张传秀二人密谋,在临潼县城西边的一个商店里买了一把中号螺丝刀。晚饭后,租一辆三轮车到县旅游局门口下车,步行向秦俑馆赶去。

    天越来越黑,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王更地顶着风雪,带着辉煌的金钱梦,于次日零时左右到达秦俑博物馆墙外。他倚着墙根稍作歇息后,来到秦俑馆的门前悄悄向里窥探,见无异常动静,便直朝大门走去。当走到门前时,他又停下脚步,绕到北边的三角拐弯处翻墙进入秦俑馆院内。他蹲在墙根待了一会,随后沿展厅的路东侧来到考古队门口,见大门开着,便顺势钻进去,身贴墙根左右拐了几个大弯,来到第二排平房的第一间房门处停下。他蹲下身听听四处仍无动静,便掏出携带的螺丝刀撬开门锁溜了进去。屋里漆黑一团,看不清放置的文物,他伸出双手小心而紧张地四处摸着,终于触到一个俑头。他惊喜交加,心就要跳到嗓子眼里,他强作镇定,将俑头抱在怀里走出房门,顺原路返回。当来到秦俑馆外墙前时,由于俑头太重,他不得不先将俑头放在墙头之上,等自己翻墙而过后,又将俑头从墙上拿下,然后背在肩上迅速溜走。这时天已破晓,大雪早已停歇。王更地怕暴露自己的罪恶,于是来到火车站北部的松树林中将俑头藏于一棵枝叶茂密的松树上,自己空手返回家中,一头扎入被子昏睡起来,直到晚9时他才来到松树林取走俑头,带到临潼县汽车站一位叫权学力的宿舍,稍后又将俑头装入一个纸箱,转移到车站一间平房内隐藏起来。十几天后,又转至临潼县客运公司行政科干部张传秀的住处。从此,权学力、王更地、张传秀三人开始了密谋出售将军俑头的计划。

    1987年3月,张传秀在西光厂招待所和人交谈包装生意时,结识了西安美丽华大酒店筹建处的临时工唐轲,并请他帮助代销将军俑头。

    唐轲原为走私文物的老手,为辨别俑头的真伪,他于4月的一天来到临潼张传秀的宿舍,亲自查看了将军俑头,狡猾诡诈的唐轲为得到确实证据,和张传秀一起来到秦俑博物馆,对俑坑的将军俑头作了细致的观察,然后又来到馆外的文物复制晶市场,对真假俑头进行了对比后,才确信该俑头为真品,要求将货送往西安。

    4月29日,王更地、张传秀将俑头送到了唐轲家中,并达成协议:俑头卖价7万元,如果唐轲卖到100万元,王、张也只要7万,其余归唐所有。一场交易很快做成。

    1987年5月中旬,北新旅社经理孙振平在唐轲家中见到将军俑头,在唐的要求下答应为其销赃,但寻找了近一个月仍没找到买主。这时,孙振平又求助于以北新旅社为落脚点,长期流窜在外搞“金盒子”和股票生意的情妇樊春梅,让其帮助代寻买主,樊春梅当场答应并付诸行动。

    将军俑头被盗案立即震动公安部,轰动全国。在公安部和陕西省公安厅的具体指导下,西安市公安局经过几个月的侦察破案,终于将犯罪分子全部抓获。

    1987年6月22日,新华社向世界播发了电讯:“本社5月26日曾报道了保存在陕西省秦陵考古队仓库中的一个将军俑头不翼而飞,记者近日从公安部获悉,这一案件已被西安市公安机关破获。6月17日,案犯唐轲、孙振平、樊春梅在出售这一将军俑头时被公安干警当场抓获……”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接到文物鉴定结论书,根据犯罪事实,于7月2日将6名罪犯批准逮捕,并于8月16日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经公开审理,于1987年10月7日作出如下判决:

    王更地,21岁,以盗窃罪被判处死刑。

    权学力,23岁,以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唐轲,43岁,以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张传秀,33岁,以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孙振平,29岁,以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樊春梅,46岁,以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震惊世界的将军俑头案就此了结。劫后余生的将军头失而复得,又重新被安在了他那硬梆梆、黑乎乎的身子上,重新恢复了他昔日的威严与豪气。抱着这位将军的头,四处兜风,企图发笔横财的王更地,不但好梦难圆,最终把自己的头也弄丢了。西安郊外,随着一声枪响,一颗“黑枣”穿过头颅,他扑倒在地,脑浆迸裂,结束了21岁的人生。真可谓“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跟他一样做着黄粱梦的男男女女,在看遍了花花绿绿的世界之后,一觉醒来,看到的是黑洞洞的牢房和一日千年的岁月。世事难测,善恶自有分明时,想来那一帮男女蹲在幽暗的牢房,该对自己的人生好好感叹一番的。

    秦俑馆前的特大爆炸案

    19913月21日,《陕西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临潼县公安机关查清一起爆炸案

    本报讯本月19日中午,临潼县境内秦俑馆以东300米处发生一起爆炸案,炸死3人,轻伤3人。省市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迅速赶赴现场,指导当地公安机关开展破案,抢救受伤群众,在白水县公安机关的配合下,8小时查清全部案情。

    罪犯王建荣,现年26岁,白水县农民,因婚姻问题产生悲观轻生思想,留下遗书,携带爆炸装置,于3月19日中午1时许来到秦俑馆附近的华岳摄影部秦代服装照相点。当工作人员为其拍照时,引发爆炸。除王犯当场炸死外,另两名照相点工作人员也被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省公宣)

    《陕西日报》的这则报道,实则是临潼县公安局于前一日所发通报的改写,其内容基本重复。只是《陕西日报》在报道中将临潼县警方通报中的“在仿造的铜车马上照相”几个字悄悄地隐去了,其目的是为防止读者将仿造的铜车马误为真正的铜车马,而引起不良的社会效果。

    但是,作者的这番苦心最终还是没有达到目的。就在爆炸案发生的不几日,当地农民以及西安市众多的市民、游客,还是把假的当作真的流传开来。直到十几天之后,仍有不少乘客还在议论“秦俑馆铜车马被炸”的消息,其活灵活现、令人大惊失色的描绘与叙述,仿佛让听众觉得他们似乎亲眼目睹了秦俑馆铜车马被炸的惨象,如此演说使得四座皆惊,为之哗然和感叹不已。然而,所有的演讲和宣传者都不过是以讹传讹而已。真正的现场目击者或许正是本书的作者。

    3月19日上午11时40分,我结束了对秦俑馆一位工作人员的采访,像往常一样手提采访包,来到馆外当地群众开办的饭摊前津津有味地吃着兰州拉面和夹馅烧饼。12时半又来到了一个茶摊前品尝关中的大碗茶,此时的我断然不会意识也不可能意识到,20米开外的不远处,将在40分钟后发生特大爆炸案。

    但事实毕竟发生了。

    当我捧起大碗茶,准备一饮而尽并向主人告别时,身旁突然响起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炸雷,我的身心在雷声的震撼中蓦地颤抖了一下,不等在懵懂中醒过神儿,手捧的大茶碗里已不偏不斜地飞人了半截手指,淋漓的鲜血将大碗茶染成殷红的浆汁。

    我抬起头,向爆炸声的中心部位寻声望去,只见刚才还完好无损、专供照相使用的“铜车马”随着腾起的硝烟和尘土顷刻化为无数块碎片,在天空中飘荡、翻滚。透过浓浓的烟尘,依稀可以看到两条大腿和一个人头从树梢和房顶上慢慢滑下,几条身影如同在电影中播放的特技镜头,先是蹦跳起来,再是张扬着双臂缓缓倒下去……

    硝烟散尽,人群从四处涌来。“铜车”已荡然无存,“铜马”则伤痕累累。令人惨不忍睹而又胆战心惊的是,那从树梢上落下的人头和半截臂膀仍在微微颤动,四周仰躺着十几个被炸伤和惊昏的男女。黄色的土地上涌起黑红的血水。

    惊骇、迷惑、恐怖……现场一片混乱。

    有清醒者拨开骚动不安、惊恐不已的人群到附近的派出所挂通了医院和公安机关的电话。几十分钟后,医院的救护车和临潼县公安局的警车相继开来,并迅速投入了各自的营救和侦破工作。

    我在帮助医护人员将受伤者抬上救护车后,留在原地跟踪公安刑侦人员的侦查足迹,并打开了采访本记下了侦破此案的详细经过。

    有目击者向刑侦人员反应:中午1时左右,有个长发高个身披大衣的青年人,手提一个不大的棕色皮箱来到“铜车马”照相服务人员面前问道:“秦俑馆的铜车马在哪里?”两名专管招揽生意的年轻服务员立即答道:“这就是秦俑馆的铜车马,快照个相吧。”

    提皮箱的青年人望望面前的“铜车马”,没有吭声和动作,冰冷的面部表情给人一种淡漠和犹豫的感觉。

    “快照吧,机会难得,你看这铜车马多好。”服务员以惯有的招揽顾客之道,自以为已准确地猜中了青年人踌躇不前、犹豫不决的表情是吝惜钱财的心理反应,于是又极力鼓吹劝说,终于使年轻人来到了开票处,拿起笔写下了“白水县尧禾镇北草村王建荣”的地址和姓名。身边的服务员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似乎在暗自庆贺又一次胜利。

    可惜,当青年人放下手中的笔,以和服务员同样的笑容大踏步踏上“铜车马”之时,死神悄悄地降临了。

    青年人刚刚坐稳,摄影师便举起早已准备就绪的相机。一声“咔嚓”的轻微响动还没有落下,便是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吼。青年人的碎尸乱骨飞向天空的同时,“铜车马”的木片和铁筋毫不留情地楔入两个服务员的胸部和小腹下方的致命部位。其实,当救护车匆匆赶来时,医护人员和目击者心中都一样地明白,这两个均为19岁的青年男女,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个繁华的大千世界再也不属于他们了。

    值得庆幸的是,为青年人照相的摄影师尽管在爆炸的轰响中倒入了尘埃之中,但死神没有收留他,依然让他在这个世界上暂时留存下来。因而,他怀中相机里那个摄有青年人面貌的底片也成为刑侦人员迅速、准确查清罪犯的重要依据。

    当然,这只是部分目击者向刑侦人员提供的一些情况,与事实小见得完全相吻合。而另一种说法却让人更感到惊恐:罪犯王建荣乘车来到秦俑馆前,他将装有烈性炸药的小型手提箱隐藏在身披的大衣内,走进秦俑馆并越过两道警卫防线进入一号坑展厅,结果发现展厅中只是站立着一片泥塑的“瓦爷”,便不感兴趣地走了出来,寻找他要找的爆炸目标--铜车马。但当他踏上铜车马展厅门口的台阶时,他的手提箱由于身体的抖动从大衣内暴露出来,并被守卫人员及时发现。因秦俑馆早已制定了不许游客提包进入铜车马展厅的规矩,故此他的爆炸阴谋没有得逞而转向馆外的假铜车马。

    从实际勘察和大量的走访调查推断,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不是这样的过程,那么,罪犯从上午11时进入秦俑馆停车场到下午1时实施爆炸,在这长长的两个小时内他会干些什么?

    在遍地血污、碎尸、残片的爆炸现场,几乎所有身穿警服和便衣的公安人员都在忙碌着勘察、测绘、照相、化验……只有一个人没有动。他站在现场一侧静静地观察着面前的一切,面部表情沉重而严肃,忧虑而焦躁不安。我知道,在这极为复杂的情愫中,最能使他感悟的是什么。

    我轻轻来到他的面前交谈起来,我和他早已认识并打过数次交道。他是秦俑博物馆公安科科长冯得全。

    “又给你敲了一次警钟。”我说。

    “嗨!”他打了一声招呼,“何止是一次警钟,简直是在我心里捅了一刀子。前几年在上海湛江饭店发生过一起爆炸案,凶手是个女犯,炸死了两个人。后来公安机关审问罪犯时,她说最初是想来秦俑馆引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来成,结果在上海实施了犯罪行动。早在那个消息传来时,警钟就在我心里敲响了。”

    “如果这个罪犯真的将出土的铜车马炸毁,我看对你这个公安科长的处理绝不会轻。”

    他苦笑着轻轻摇摇头:“对我怎么处理倒不重要,也无所谓,只是遭受的损失和影响恐怕不呈能想象的了。”

    “我们应该在兵马俑坑和铜车马展厅安装像机场检查站那样的检测器,这样或许就能避免恶性事故发生。”我望着他阴沉的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长叹了一声,又摇摇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不用说安装检测器的投资问题,即使安上,这么多的游客又以怎样的方式和程序进行检测?秦俑馆毕竟不是机场。现在惟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警卫人员的素质和辨别能力,加强责任心与使命感,别无他法。”

    我点点头,心想他说的也许符合秦俑馆的实情,在这块满是血污的土地上,他惊恐而又威严地站着,他在为整个秦俑馆的安全而陷于深深的不安与沉思之中。

    秦俑馆前的爆炸案,不仅给秦俑馆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又一次敲响了警钟,也在他们心中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增添了一分沉重的忧虑。就在爆炸案发生的当天晚上,正在西安办理公务的袁仲一馆长,立即返回秦俑馆,召开了全馆工作人员紧急会议,在强调了全体人员要提高警惕的同时,又对公安科和警卫中队格外叮咛一番。

    会停了,人散了,袁仲一的心情依然无法平静。他曾几次从宿舍里走出来,仰望时隐时现的星斗,独自一人在漆黑、寂静的夜幕中徘徊。他深知,只要秦俑馆存在,罪恶还将会在这里发生,如果哪一天秦俑博物馆的文物遇到不幸,他这个一馆之长该如何向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交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