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传-查尔斯顿兵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一章提到由于法币贬值导致军队补给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陆会议没有征税的权力,而军队的问题又亟待解决,大陆会议只好将这一问题移交给州政府,由各地政府自行解决地方军队财政问题。如此一来,各地军队的待遇就出现了很明显的差异。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州,士兵们连基本的温饱都顾不上,而在一些经济条件富裕的州,士兵们却过着舒适的生活。这一差异引起了士兵们极大的愤慨,既然都是服兵役,待遇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差别。士兵们怨声载道,这使得固有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了。华盛顿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就向大陆会议打了一份报告,他请求大陆会议能够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通过这个计划,大陆会议能够按照比例对补给品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样既可以稳定军心,同样也能够将社会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

    根据华盛顿的建议,大陆会议决定成立一个三人委员会,他们将同华盛顿一起制定这个计划。议员们之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这个计划,有的人持赞成的意见,有的人则持反对的意见。持反对意见的人担心这么做会导致权力集中到少数人特别是华盛顿的手里。“他的权力已经够大了,”反对的人说,“总不能让大陆会议和美国将来都要听命于他一个人的独裁统治吧。”经过漫长的讨论,他们投票选出了一个三人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斯凯勒将军、约翰·马修和纳撒尼尔·皮博迪。华盛顿非常高兴斯凯勒当选为委员会的成员,他公开宣称,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比斯凯勒更能够胜任此项工作了。委员会一到军营就对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事态比他们想象中的更为严重。军队已经连续5个月没有发放军饷了。每个部门都急需资金周转,士兵们缺衣少粮,3个多月以来都是以干面包和水充饥,连丁点肉都没吃到过。士兵们能够支撑到现在,完全是凭借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顽强的斗志。同时,军官们也以身作则,绝不私自享受任何特权。但是随着问题越来越严重,士兵们不满的情绪也越来越明显,为了缓和这个矛盾,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恶劣影响,大陆会议建议各州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士兵们手里的钱能够买到相应价值的商品。

    在这个令人沮丧的时刻,拉斐特的回归使华盛顿的心情好转了起来。4月27日,拉斐特侯爵从法国返回了波士顿,随后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司令部同华盛顿见面。华盛顿满心欢喜地欢迎了侯爵的到来,他们热情地拥抱,见面之后居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寒暄之后,拉斐特向华盛顿讲述了自己在法国的经历。他给华盛顿带来了好消息,原来他应经成功出使了法国,并说服了法国舰队重新投入到美国独立战争中来。这支法国舰队在指挥官罗尚波伯爵的率领下,正朝美国开来。汇报完工作之后,拉斐特在司令部只短暂地停留了一会就又马不停蹄地向政府所在地赶去。他的无私和英勇为他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掌声,大陆会议于5月16日公开对他进行了嘉奖。

    侯爵走后,华盛顿就制定了一个攻打英军的计划。他认为联合部队首先要进攻的目标就是纽约,因为目前纽约的守军只有8000人左右,另外还有4000名的难民和一些民兵,防守极其薄弱,正是美军进攻的最佳时机。法国舰队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占领纽约港,切断英军的通信联系,随后在美军的配合下,强迫城内守军投降。他写信给法国指挥官让他到港之后就火速将舰队开往桑迪胡克,并在那里等候进一步的命令。其实如果华盛顿事先知道亨利爵士的舰队已经返回纽约的话,他就应该命令舰队开往罗德岛而不是桑迪胡克了。

    阿诺德将军此时还在费城,他的经济问题使他陷入了绝境。他写信给三人委员会,提出了他的诉讼请求,为了脱困,他甚至向一名法国公使请求帮助。但是法国公使拒绝借钱给他,这让他感到羞愧难当。听说法国援军到来的消息,他又重新燃烧起了斗志,他希望能够在这场战役中立功。他写信给斯凯勒将军,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斯凯勒将军回信说已经将他的信件转给了华盛顿总司令。华盛顿目前的兵力减少了许多,现有的士兵很多怀有不满的情绪。三人调查团一行并没有解决军队的实际问题,连续数月的饥荒使得矛盾更加尖锐,甚至有一触即发之势。5月25日,康涅狄格州的两个军团在军营前举行了游行示威,抗议军队拖欠军饷的行为,并威胁如果这个问题再不能得到解决,他们就要集体退役回乡。他们的行动在地方军队中引起了不小的躁动,其他州的地方军队纷纷响应,宾夕法尼亚的军队也有人开始聚众闹事。在此情形下,一些带头滋事的人遭到了逮捕和禁闭。这次的兵变让华盛顿开始担忧美国军队的前途,由于缺乏资金,他也无力解决拖欠军饷的问题。然而此时,敌军却趁火打劫在军队中散发传单,唆使美军叛乱。为了解决军队断粮的问题,华盛顿不得不在此向地方政府求救。然而各地的情况都不太乐观,新泽西州由于常年受军队的拖累,已经无力再上缴多余的粮食,现在唯一的希望也只有在宾夕法尼亚州了。华盛顿于12月16日给宾夕法尼亚的执委会主席里德将军写信,请求他能够尽全力帮助军队渡过难关。他在信中诉说了自己苦闷的心情,军队人心涣散,人人都在为钱的事情而争论不休,已经全然忘记了肩上所承担的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战斗的光荣使命。华盛顿感到无比的沮丧,这还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军队丧失了信心。他原本以为只要革命的精神在,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的。看来,在重重的经济困难之下,任何高素质的军队都有可能面临被瓦解的危险。然而华盛顿绝对不是那种轻言放弃的人。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法国军队方面已经出手援助美国独立战争,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如果美国自己打了退堂鼓,一定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耻笑的。因此,无论如何,华盛顿决定都要把这个难关挨过去。华盛顿的信对里德主席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爱国热情。通过多方面的周转,军队的经济困难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正在此时,华盛顿收到了来自南方的战报。

    英军海军准将阿巴斯诺特的舰船已经驶入了查尔斯顿港口,经过几天的准备,他们已经在船上架起了大炮和重机枪。3月20日,他们遇到了美国海军的反击,惠普尔指挥海军向英军开炮,阻止他们进一步向库伯河开进。然而北方的援军迟迟没有到达,地方的民兵团也没有召集起来,这为下一步的战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兵力不足,惠普尔没有信心再继续坚守下去。然而,亨利爵士的大批援军在帕特森上校的率领下,正在穿越南美大草原,向查尔斯顿进军。由于军队要徒步穿越茫茫的草原和沼泽地,这注定是一场艰苦的长征。帕特森抵达皇家港口不久,塔尔顿率领的一支骑兵队伍也赶到了,两支军队成功会师。卡罗莱纳的民兵团原本听说英军的骑兵在海上被击溃了,所以当他们看到塔尔顿率领的骑兵,一下子惊呆了。所幸的是,威廉·华盛顿上校所率领的卡罗莱纳骑兵团及时赶到,并在软土桥成功阻截了塔尔顿的骑兵。4月7日,北方的援军终于到来了。伍德福德准将率领700名弗吉尼亚地方军长途跋涉了500英里,穿过库伯河,步行了整整30天终于抵达了查尔斯顿。援军一抵达即受到热烈的欢迎,因为此时驻守在查尔斯顿的民兵已经所剩无几,总数还不到2000人。与此同时,阿巴斯诺特上校率领的战舰抵达苏利文岛,亲英分子对他们的到来欢呼雀跃。英军的七艘战舰和两艘运输船在海上拉开了阵势,开始向美军的据点穆特里堡开炮,驻守在该要塞的皮克利上校率领士兵们奋力反击。英军的一艘军需船被美军炸沉了,随之他们又将战船行驶至约翰斯通堡,并停靠在美军大炮射程之外的一个港湾里。到目前为止,美军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平行战壕,将查尔斯顿团团包围住了。英军开始炮轰整个城镇,目的就是要逼迫守城的官兵弃城投降。整整60天过去了,美军已经被拖得筋疲力尽,但是他们依然咬紧牙关坚持着,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易投降。现在查尔斯顿同外界的唯一通道就是库伯河,如果能够将这条河道打通,查尔斯顿便有机会获得补给以及增援,同时在最后的关头,美军也可从此通道撤退。于是,州长便决定调集一部分兵力全力开挖库伯河,将河道拓宽,以便运输船队能够通过。但是他的这个想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由于兵力被分散在各个要塞,根本无法调集多余兵力去开挖河道。

    亨利爵士命令韦伯斯特中校率领1400名士兵集中突破美军西边的防线,同时他命令帕特里克上校率领一支军团负责掩护先头部队的进攻。亨利爵士一面向前推进战线,一面清除沿途美军的要塞。其中一个要塞就是距离查尔斯顿30英里远的和尚堡。亨利爵士将这个突击的任务交给塔尔顿上校,福尔森作为他的后援。塔尔顿和福尔森都是有名的冒险家,但是福尔森相比之下更冷静稳重。4月13日夜晚,塔尔顿带着部队向和尚堡出发。在行军的途中,他们抓获了一个试图逃跑的黑人,并从他身上搜出了休格将军写的一封信。从这封信里面,塔尔顿了解了当地的形势和休格将军部队的目标。他们成功地偷袭了休格将军的军营,杀死了好多抵抗的官兵。休格将军和其他士兵趁黑逃到了附近的沼泽地里。这次偷袭总共俘虏了100多名官兵,还抢劫了400多头牲口。他们还试图强奸当地的妇女,这些妇女逃到和尚堡,并在那里被保护了起来。福尔森上校得知此事,主张立即处死那些企图奸淫妇女的士兵,但是遭到了韦伯斯特上校的反对,后者主张将这些士兵提交军事法庭接受审判。正是由于这两位将军的及时阻止,才避免战争演化成纯粹的恶行。

    被包围之后,林肯将军召开了多次军事会议,甚至拟定了撤退的计划。这个计划同德伯特将军不谋而合,然而当地的居民却万分惊恐,恳请林肯将军不要抛弃他们。善良的林肯将军禁不住百姓的苦苦哀求,只好放弃了撤退的计划。在怀特上校的领导下,北部的骑兵队伍又重新集合起来,威廉·华盛顿上校率领的民兵团也同这支骑兵队伍顺利会师。康沃利斯将军将库伯河一带全权交给了塔尔顿,命令他在此地来回警戒,搜集美军的所有情报,并命他一旦截获美军的军需品就立即就地销毁,以防再次落入美军手中。听说美军又重新集结的消息,塔尔顿率兵突袭了美军的拉诺渡口。这完全是一场血腥的屠杀行动,在战斗中,共有41名官兵被残忍地杀害。怀特上校、华盛顿以及其他的官兵,及时地跳到水里才幸免于难。来自纽约的3000名援军又使亨利爵士的兵力大大的增强,亨利爵士命康沃利斯率领精锐部队朝库伯河东岸发起了突击。英军轰炸了沿途所有的要塞,并切断了所有的退路。在英军大炮的狂轰滥炸下,穆特里堡沦陷了。至此,英军的第三条平行线正式向查尔斯顿进军。这次战斗持续了两天,英军穿过了库伯河,并准备从海陆两路同时发起进攻。不堪炮火袭击的老百姓集体向林肯将军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请他有条件的投降算了。由于补给线被全线切断,所有的工事均已被炸毁,成功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林肯将军答应了大家的请求。经过几轮的谈判,双方于5月12日签订了投降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英军允许大陆军保留各自的行李,但是必须作为战争罪犯被扣押在查尔斯顿。允许海军保留自己的私人物品,英军不得私自搜查他们的行李。民兵可以回家,但必须承诺再不参加战争。在整个围攻战中,英军共有76人死亡、189名官兵受伤,同美军死伤人数基本持平。英军总共俘虏美军战俘5618人,包括城里的所有成年男子。战俘中,大陆军的人数不超过2000人,其中的500人因枪伤而被迫待在医院里。亨利爵士认为查尔斯顿的沦陷对于占领南卡罗莱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打算将部队继续向里推进。一支部队在布朗中校的率领下,穿过萨瓦纳河直抵奥古斯塔;另一支部队在克拉杰中校的率领下向桑迪河的东岸进发;第三支部队则在康沃利斯的率领下,渡过桑迪河,直接向北卡罗莱纳进军。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塔尔顿的部队来到了一条小溪边,他们在溪边稍作休整。此时,他得到消息,美军上校布福德的部队正在他前面大约20英里处。于是,他命令部队再次出发,打算在布福德的部队同美军主力部队会师之前将其歼灭,但是随行的马匹都已经精疲力竭,不肯继续往前走了。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派一名信使给前方的布福德送去了一封劝降信,劝他放弃无畏的抵抗,早日投降。信使快马加鞭地追赶布福德的军队,终于在邻近北卡罗莱纳的一条河边追上了他,并将塔尔顿的劝降信递交给了布福德。布福德看完信之后,思忖片刻,便提笔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里说,他绝不投降,一定要同英军战斗到底。遭到拒绝的塔尔顿恼羞成怒,更加快了追赶的步伐。在下午3点钟左右的时候,塔尔顿追上了布福德的后卫部队,一场战争立刻展开,美军在战斗中共损失了三名军官以及六名骑兵。布福德没有料到敌军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追赶上了他们,于是他命令士兵们在旁边的树林里占据了一个要塞,同敌人展开了火拼。然而塔尔顿命令将树林团团围住,美军的两翼及后背均遭到了敌军的炮轰。美军被打散了,许多官兵被炸断了胳膊,苦苦哀求敌军放他们一条生路,结果还是被英军的骑兵无情地用刺刀刺死了。战斗结束后,150多名美国官兵惨死在英军的大炮和刺刀下,另有100多名士兵受伤而无法动弹。布福德上校同其他几名骑兵逃走了,剩下50多名战犯被塔尔顿作为战利品带走了。这场屠杀给英军的声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它成为美国独立战争中英方的一大污点。而作为当事人的塔尔顿却对此不以为然,他在受到谴责的时候还大言不惭地为自己辩解。英军在攻打南方的过程中,还极力撺掇黑奴起身反抗白人奴隶主,迫切渴望获得人身自由的黑奴,自发地加入到了英军的队伍中去。亨利爵士满心欢喜地看着被占领的南卡罗莱纳,于6月3日发布了一条通告,除了查尔斯顿以及穆特里的战犯,其余战犯于6月20日起全部获得赦免。获得赦免的战犯必须重新支持亲英的政府,并承诺不再参与任何反对英国政府的战争。在发布了这道通告之后,亨利爵士于6月5日启程返回纽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