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传-约克镇战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美军此时驻扎在多布斯渡口以及格林山附近,等候援军的到来。令华盛顿感到失望的是,援军迟迟未到,而敌军却在这段时间增加了3000名黑森雇佣兵。焦急万分的华盛顿只好给东部各州写信,催促他们加快征兵的行动。几天之后,华盛顿收到拉斐特于7月30日寄来的信,侯爵在信中提到了康沃利斯的军队在朴茨茅斯出发的消息。他估计敌军这次出征的目的地是纽约,如果这时美军的法国盟军能够赶到的话,就能将康沃利斯的舰队一网打尽了。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罗尚波爵士的舰队抵达了新港。他们将于8月3日开往切萨皮克。法国援军的到来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同样也使华盛顿重新调整了行动计划。美军攻打纽约的行动被推迟了,目前法国所有的兵力都将奔赴弗吉尼亚,增援驻守在南方的美国军队。华盛顿写信叮嘱拉斐特侯爵,让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千方百计地阻止敌军向北卡罗莱纳撤退。另外他还提醒拉斐特在行动的时候要谨慎,不能走漏半点风声。如果敌军对他们的计划一无所知,他们将会继续停靠在港口,这样一来,华盛顿从水陆两路向敌军同时发动进攻的计划就稳操胜券了。届时,华盛顿将亲自率领2000名士兵出征,剩余的则由西斯将军带领继续驻守在西点和哈德逊。华盛顿做了全面的部署,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为攻打纽约而积极地准备着,事实上却是秘密向南方调集部队。其实不要说敌军不清楚华盛顿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就连美国士兵,也不知道他们下一个的进攻的目的地在哪里。他们只是按照长官的要求进行积极的备战,等时机一到就出兵攻打敌军。

    前段时间,华盛顿已经派兵前去修筑国王渡口的道路,罗尚波爵士的部队也奉命前往国王渡口。此时威彻斯特的郡县又开始变得热闹非凡,乡间小道上布满了美军运输车队的车轮痕迹。8月20日,华盛顿率部抵达了国王渡口,并在那里驻扎下来。当夜,他给拉斐特写了一封信,告知了他目前的情况。同时,他也给格拉斯伯爵送去一封信,命他立即率兵前往厄尔克,并务必在9月8日之前抵达该地。届时,巴拉斯伯爵将会同他的部队在那里会合。

    8月22日,法国部队顺利渡过了哈德逊河,并同华盛顿的部队会合。25日,华盛顿开始积极部署联军向新泽西进军的作战计划。当亨利爵士得知美军的行动计划的时候,华盛顿已经率兵抵达了特拉华,这使得英军一下子变得被动起来。此时强行抵制美军前进已经不可能,于是亨利爵士决定将计就计,他将一部分兵力调回,进而出兵康涅狄格州,并准备攻打新伦敦港口。他希望利用这种战略来转移美军的注意力,进而达到牵制美军兵力的目的。亨利爵士将攻打新伦敦的任务交给了阿诺德,似乎只有将这个任务交给他,才能够更加完美地体现他卖国求荣的奴才本质,要知道,康涅狄格可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啊,除了阿诺德,有谁会去践踏自己的故乡呢?9月6日,阿诺德带兵抵达了新伦敦。新伦敦位于泰晤士河的西岸,该处有两个重要的据点,一个是特伦布尔据点,另一个是格里斯伍德据点,分别位于河的东西两岸。阿诺德带兵抵达了西岸,所到之处并没有遇到抵抗的部队。原本驻守在这个据点的民兵,听说英军大部队到来的消息,吓得弃堡逃跑了。于是,阿诺德率兵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这个城市。不过驻守在格里斯伍德的民兵们并不像特伦布尔据点的驻兵们那样轻易就放弃了堡垒,当英军来袭时,他们奋力抵抗,并由此产生了一名民族英雄。这位民族英雄正是负责该堡垒的指挥官雷德雅德。他誓死守卫着据点,同敌军展开了正面的肉搏战。雷德雅德被敌军的刺刀刺中,倒在了战场上。在这场血腥的大屠杀中,70名美国士兵被残忍地杀害,40多名士兵受了重伤。占领了新伦敦之后,阿诺德便下令放火烧城。大火焚毁了仓库、公共建筑,连民居也被熊熊的大火所吞噬。一瞬间,千万户人家一下子变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阿诺德在新伦敦的暴行遭到了人民的谴责和诅咒,他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使他最终沦为全美人民的公敌并永远无法得到宽恕。

    虽然英军焚毁了新伦敦,但是并没有实现让华盛顿从南方撤兵的目的。8月31日,华盛顿率兵抵达了费城,他的到来受到费城人民的热烈欢迎,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费城,他同金融家莫里斯先生亲切地见面,并在一起商讨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华盛顿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的问题,他的士兵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领到军饷了。为了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华盛顿认为还是应该拥有一些硬通货比较好。在这个关键时刻,罗尚波爵士同意贷款两万美元现金给华盛顿。8月25日,驻法公使约翰·劳伦斯回国,同时带回了250万现金,这大大解决了华盛顿的经济困难。9月25日,美国士兵离开了费城,队伍声势浩大,绵延了数英里。法国军队于次日来到了费城。他们的到来跟美国军队有些不同,他们是在鲜花和军乐声中抵达费城的。街上再次挤满了列队欢迎的费城市民,人们手里拿着鲜花,欢呼着欢迎英雄军队的到来。

    在费城的时候,华盛顿收到了拉斐特从弗吉尼亚的约克河寄来的信。侯爵在信里告诉华盛顿,他原本以为英军离开朴茨茅斯是准备向纽约进军的,但是他们其实是开往了约克镇,康沃利斯正打算在那里建立一个永久的军事根据地。约克镇位于约克河的南岸,正对着格洛斯特角。约克河面宽不及一英里,但是水深足以让大轮船通过。此时康沃利斯正在加强该地的防御工事,目的就是为下一步进攻切萨皮克做准备。由于驻守在附近的美军只有拉斐特的部队,因此康沃利斯对自己目前的安危丝毫不担心,他写信给亨利爵士,同意派遣1000名士兵前往纽约,以抵抗美军的进攻。然而康沃利斯大大低估了他对手的实力。拉斐特在华盛顿的指示下,积极进行着工事修筑工作,同时他还切断了康沃利斯所有的退路,这样一来,如果格拉斯伯爵的援军一到,他们必定将康沃利斯死死地围困在这个军事据点里面。与此同时,拉斐特还写信给弗吉尼亚的州长尼尔森将军,请求他立即召集600名民兵去驻守黑水河,同时还派遣了一支部队前去詹姆斯河的南岸,以转移敌军的注意力。而拉斐特自己,则早已做好了同格拉斯伯爵会合的准备。一得到伯爵到来的消息,他将立即率领部队前往威廉斯堡并在那里同格拉斯的部队会师。当康沃利斯还在轻蔑地嘲笑拉斐特不足为患的时候,这位智勇双全的年轻军官早已在他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等时机一到,便打得他措手不及。但是此时拉斐特并不知道,当他在等待格拉斯伯爵援军到来的时候,华盛顿总司令已经率领部队在赶往前来救援的途中了。华盛顿听说英军得到增援的消息,担心拉斐特的兵力不够阻挡敌军的进攻,便立即率兵前来支援,此时他并不知道格拉斯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拉斐特对华盛顿的到来感到满心欢喜,他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够同华盛顿总司令一起并肩作战。他给华盛顿写了一封信,但是在信中他并没有提到格拉斯伯爵即将抵达的消息。等华盛顿得知一支法国舰队将于近日抵达约克镇,他的一颗忐忑的心才最终放了下来。他认为凭借拉斐特和格拉斯的兵力,足以对付康沃利斯的军队,于是他便命令部队掉转方向,朝厄尔克方向飞奔而去,在那里他同罗尚波爵士的部队会合,当晚,华盛顿总司令同罗尚波爵士一起吃了晚餐。晚餐过后,华盛顿便率领部队继续向目的地进发。9月6日,华盛顿抵达了厄尔克。他给格拉斯伯爵写了一封信,庆祝他同拉斐特侯爵顺利会师的消息。同时,他对这两支部队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做出了重要指示。他表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康沃利斯从陆路逃走。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华盛顿却为船只的问题犯了愁。由于缺少足够的运输工具,一部分军队只能走陆路了。8日,在罗尚波伯爵的陪同下,华盛顿来到了巴尔的摩,并在那里发表了公开的演说。他的演说受到了当地人民热烈的欢迎,次日凌晨,他在汉弗莱上校的陪同下离开了巴尔的摩,并打算在天黑之前赶到弗农山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上次他离开家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不过,他这次回家也不能耽搁太久,在山庄休息了一天之后,他便出发前往威廉堡同拉斐特会合去了。

    8月28日,当格拉斯伯爵的舰队抵达了特拉华的时候,康沃利斯这才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他原本以为以他的兵力完全能够阻挡拉斐特的进攻,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法国援军这么快便到达了南方。三支法国舰队很快便在约克河口登陆,这次抵达的援军共有3300名官兵,总指挥官是西蒙侯爵。如同华盛顿预料的那样,康沃利斯立即下令向卡罗莱纳州撤退。但是此时撤退已经来不及了。詹姆斯河口停满了法国舰队,所有的退路都已经被拉斐特给切断了。见撤退已经不可能,康沃利斯只好采取退守的战略,他一方面命令士兵们加强工事,另一方面给亨利爵士送去了急件,报告了英军四面楚歌的困境。

    格拉斯伯爵急于赶回西印度群岛,于是他便催促拉斐特立即发动对英军的进攻。西蒙侯爵也同意立刻发动进攻,他认为趁约克镇的工事目前还未修筑完毕,这正是一个进攻的好机会。两位侯爵提出的进攻理由都是有根据的,然而拉斐特侯爵并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事先已经同华盛顿总司令约好了,等总司令的舰队到来之后,才能发起进攻。他不会凭借一时的冲动,贸然发起进攻,从而辜负总司令对他的信任。此时,格拉斯爵士已经按捺不住进攻的欲望,他擅自派出了24艘船只,目的就是要去拦截英军将领格拉夫的舰队。刚刚离开弗农山庄,华盛顿便收到了格拉斯爵士进攻的消息,他立刻派人送去急件阻止格拉斯进攻的计划。格拉夫虽然在舰队数量上低于格拉斯爵士,但是他也很迫切地想要同法军开战。收到华盛顿命令之后,格拉斯也不敢再贸然接受敌军的挑战,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量牵制敌军的力量,通过运用策略粉碎敌军攻打切萨皮克的计划。3日之后,巴拉斯爵士的舰队也抵达了,两支舰队得以顺利的会合。他们回到了原来登陆的地方,为接下来的一场大战役做准备。格拉夫拦截巴拉斯爵士舰队的计划落了空,格拉斯同巴拉斯舰队会合之后,兵力上远远超过了英国舰队的实力。格拉夫见攻打切萨皮克的希望已经变得十分渺茫,于是便决定撤兵返回纽约去。

    得知格拉斯爵士舰队胜利的消息,华盛顿感到十分高兴。他非常乐意亲自同爵士见上一面,以表达自己对法国海军上将的敬意。于是,18日,在罗尚波爵士的陪同下,华盛顿在“女皇号”同格拉斯爵士见了面。格拉斯爵士是一个身材高大、外表朴实的人,华盛顿总司令同他一见如故,两人的会面令人十分愉悦。这次会面,两人制定了一个周密的合作计划。会后,大家在船上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天亮之后,华盛顿便回到了自己的船上。22日,华盛顿收到了新的情报,英国海军上将迪格比已经率领一支舰队抵达了纽约,这样一来,英军的实力便得到了大大的增强,进而影响了华盛顿刚刚制定的作战计划。华盛顿立刻将这份情报转发给了格拉斯,格拉斯爵士看完情报之后,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写信给华盛顿总司令说,“迪格比的到来,大大影响了我们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如今,英军的实力同我们势均力敌,如果我们率先发动进攻,胜利的希望只有50%或更少。”他在信里建议华盛顿安排两艘战船留在约克河口,其余的则全部派出去,趁英舰还未从纽约出发,将其封锁在纽约港口。看了格拉斯爵士的信之后,华盛顿担心先前制定的法美联合进攻的计划恐怕又要落空了。他原本打算在援军的帮助下,一举夺得约克镇。如今如果要将舰队分散开来,必然给敌人创造了可乘之机,到时候如果敌舰大举进攻约克镇,美军必然陷入极其被动的困境。同时他还担心,只要法国舰队一离开,康沃利斯便会抓住分秒机会想尽办法撤离约克镇,他顶多只损失点行李及战略物资,而大部分兵力则会安然无恙地撤离该地。经过一番审慎的思考,华盛顿派人给格拉斯侯爵送去一封急件,极力反对他撤离詹姆斯河。为了以防万一,华盛顿特意派了拉斐特前去送信,并指示他对格拉斯爵士晓以利害,劝他暂时不要进军。在拉斐特的劝说下,格拉斯爵士最终同意留在河口静待华盛顿下一步的命令。25日,美法联军基本上集中到了威廉堡,准备对约克镇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

    为了防止美军进攻,康沃利斯在约克镇筑起了七个堡垒,并在外围挖了很深的战壕。约克镇的两侧是大峡谷,这为康沃利斯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为了阻止法国舰队从水路向约克镇发起进攻,康沃利斯命令将约克镇的树木全部砍倒,并将砍倒的树木投入到河里去,以切断舰队的退路。他还利用自身所处的有利地势,在高处架起了大炮。格洛斯特堡由邓达斯中尉率领700名士兵驻守,主力军队都驻扎在约克镇,外围堡垒也派了重兵把守。

    次日凌晨,美法联军抵达了碧蚨溪。美法联军的部署是这样的:美军负责攻打右翼,在小溪的东岸占领了据点,法军负责攻打左翼,在西岸占领了一个据点。当夜,康沃利斯收到了亨利爵士的急件,信里说迪格比将军已经率领5000人的舰队抵达了纽约,现在已经前来约克镇救援,估计会在10月5日左右抵达约克镇。听到这个好消息,康沃利斯便决定将驻守在外围的部队全部撤退到约克镇,他相信只要他再坚持几天,等援军一到,美军自然乖乖地撤退。英军撤离了外围堡垒之后,美军自然夺取了这些据点,这使得美军的包围圈大大地缩小了。斯凯默上校在视察这些据点的时候,遭遇了黑森兵的伏击,不幸被捕了。他身上的要害之处中了枪,被押解到约克镇之后没几天就死了。华盛顿得知这一消息,感到十分难过。斯凯默上校曾经做过他的警卫官,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优秀军人。

    美法联军现在共有兵力1.2万人,加上弗吉尼亚的民兵,人数就更多了。9月28日上午,联军从威廉堡向约克镇进兵,并在距离约克镇两英里的地方驻扎下来。10月1日,联军对约克镇形成了包围之势,通往外界的主要道路上都布满了军队。格拉斯爵士率领法国舰队,守候在海文湾,准备从水路进攻约克镇。当晚,美军在外围筑起了两个堡垒,但是次日凌晨便被英军炸了个粉碎。三名工兵当场牺牲,几十名士兵受伤。当时华盛顿也在现场,所幸的是,炸弹在他身边爆炸,激起了许多尘土,并没有伤害到他。

    被困的英军由于缺乏足够的草料喂马,他们只好将马匹屠宰了扔在了河里。10月2日晚,塔尔顿率领一支部队悄悄地来到了格洛斯特角,企图在附近收集一些草料。3日上午,他带着几车玉米满载而归。正当他们快要到达约克镇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追兵的马蹄声。此时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塔尔顿干脆就让骑兵们摆开阵势,准备同敌军展开一场激战。双方立刻投入了战斗,由于塔尔顿在人数上要多于法国骑兵,战斗开始的时候法军暂时处于不利的地位。然而,没过多久,另外一支法国骑兵也闻讯赶过来了。得到增援的法国骑兵将塔尔顿的骑兵队伍团团围住了。见势不妙,塔尔顿下令立刻撤退,他丢弃了所有的草料和玉米,翻身上马准备逃跑,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马腿,他一下子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仓皇之中,他又翻身上了另外一匹马,匆忙地向四周的灌木丛中逃去。这场战斗英军共有三名军官死亡,数十名士兵受伤。这是塔尔顿在独立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斗,他撤回约克镇之后,便再也没有听到过有关他的任何消息。

    正当美法联军攻打约克镇的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华盛顿收到了格林将军在北方战场上的消息。七八月份,格林将军都率兵驻守在桑迪,等候援军的到来,马里恩上校率兵驻守在桑迪河的下游。由于援军迟迟未到达,为了避免错过战机,格林将军只好将驻军分成两路,向斯托尔特上校的军队发起了进攻。等到格林的部队快要抵达目的地时,斯图尔特早已撤退了,并在途中同从查尔斯顿撤出的一支军队会合。格林率兵紧随其后,密切地监视着斯图尔特的行踪。9月7日,格林将军正式向斯图尔特发起了进攻。进攻的部队分成了两路,第一路由马里恩将军率领,主要是南北卡罗莱纳的民兵团组成;第二路则由三支小分队组成,一支北卡罗莱纳地方军,一支弗吉尼亚地方军,另一支则是马里兰地方军。李上校负责指挥右翼,汉德森上校负责左翼,华盛顿上校率领的特拉华部队作为机动部队。在距离英军营地不到四英里的地方,他们遇到了50人的步兵团和50人骑兵团,这支部队由科芬上校负责指挥,是斯图尔特派出来的侦察兵。双方一见面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格林将军命令华盛顿上校率领骑兵部队将隐藏在灌木丛中的英军赶出去,同时他还命令汉德森上校负责协助华盛顿上校的进攻。灌木丛中荆棘丛生,大大影响了华盛顿上校骑兵队伍的战斗力。英军拿刺刀刺杀战马和美军,一时间,美军损失惨重。等汉德森上校赶到的时候,华盛顿上校的骑兵已经是溃不成军。汉德森上校立即将剩余的骑兵集合起来,拿刺刀逼向灌木丛中的英军,无奈之下,英军只好撤退。格林乘胜追击,占领了英军的营地。然而,没过多久,大批英国援军又赶了过来,他们将美军团团围在军营里面,并向美军开炮。在这样的情况下,格林将军只好下令撤出了敌军军营。

    10月6日,林肯将军受命在约克镇城下挖了一条平行战壕,这个战壕距离敌军有600码远,目的是为了在上面修建两个多面堡。负责挖战壕的包括一支法国盟军,开挖的工作进行得很隐秘,直到天亮敌人才发现美军的行动。敌军立刻用排炮向战壕轰炸,但是美军丝毫不理睬敌军,躲在隐蔽处继续开挖。此刻美法联军体现了良好的配合协助精神。9日下午,他们终于挖好了平行战壕,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炮队已经做好了对敌人进行攻击的准备。华盛顿总司令打响了进攻的第一枪,随后炮兵们前仆后继地开始向敌军的堡垒进行轰炸。为了筹集资金,尼尔逊州长甚至将自己的房子都典押了出去。当被问到哪个地方是集中轰炸的最佳地段,他指着自己的房子说:“那里可能被敌军拿来做司令部,因此朝着那栋房子轰炸应该没错。”当后来知道那所房子实际上属于州长的私人财产之后,所有的人都不禁对州长肃然起敬。在独立战争期间,尼尔逊州长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舍弃个人的利益,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正是他爱国情感的具体表达。尼尔逊州长有一个叔叔住在镇上,他一直担任政府秘书,由于患有痛风,未能参加独立战争。英军占领约克镇的时候,他依然待在城中。这位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参加了独立战争,效命于华盛顿的麾下。华盛顿派人给英军送去一封信,希望他们能够让这位老人平安地离开小镇。慑于老人的声誉和威望,康沃利斯不敢将他扣留在城里,于是他给老人发了通行证,允许他离开了约克镇。老人在仆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华盛顿司令部,并向司令描述了炮轰的效果。康沃利斯的司令部果然设在州长府,不过在第一轮轰击之后他便撤离了。美军对约克镇的轰炸持续了三四天的时间,美军隔天换班一次守候在战壕里。双方的炮弹在空中接二连三地交叉而过,白天可以清楚地看到是一个个黑球在空中飞,晚上,这些黑球则变成了冒着白烟的流星。当炮弹下坠时,便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呼啸的陀螺,坠落在地上引起了巨大的爆炸,刹那间,弹片横飞,浓烟四起,大地都被震得摇晃了起来。

    敌人未完成的工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大炮被击毁,就连士兵们也当场毙命。法军舰队的大炮准确地轰炸了英军停靠在西北边的舰船,有三艘巡洋舰和一艘运输船被击中,大火一直烧到了桅杆顶。船上的海军被炸得仓皇逃窜,许多人当场被炸死了,没有被流弹击中的士兵也立刻跳入水中仓皇逃命。9月11日晚,施托伊本男爵率兵又挖了一条平行战壕。近两三天,英军躲在工事内拼命地向美军扫射,这让美军非常恼火。敌人密集的火力成为美军进军的巨大障碍。于是,联军准备炸掉这两个堡垒,为深入约克镇扫清障碍。14日晚,拉斐特侯爵率美军支队前去攻打离河口比较近的那个堡垒,维奥梅尼指挥法军支队去攻击另一个堡垒。法军支队动身前,罗尚波爵士给士兵们做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鼓励士兵们一鼓作气,将这个堡垒顺利地拿下来。

    拉斐特将美军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副官吉迈特,这让汉密尔顿心生不悦。他高喊此举不公平,因为当日是他值班,攻打堡垒的任务应该交给他去完成。拉斐特向他解释说,这个决定是总司令做出的,军令不能擅自更改。汉密尔顿立刻给华盛顿写信,要求委派他去执行这个任务。华盛顿不知道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便派人向侯爵求证,当了解到那天确实是汉密尔顿当班之后,他当即指示让汉密尔顿去执行这个光荣的任务。侯爵便按照总司令的意思重新做了安排,先锋队由汉密尔顿负责,前去攻打敌军的另一侧堡垒。

    当晚8点钟左右,两支先锋队对两个多面堡同时发起了进攻。汉密尔顿率领部下冲向棱堡,迫不及待地发起了进攻。士兵们没有等待工兵拆下铁丝网,就像丛林战士那样爬上了碉堡。他们在堡垒下用肩膀筑起了一道人梯,汉密尔顿踩着士兵们的肩膀率先爬上了堡垒,其他士兵则先后也爬上了堡垒。在此期间,敌军没有朝他们放枪。美军用刺刀夺取了堡垒,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此战美军阵亡8名战士,7名军官受伤。英军除了死亡8人,包括坎贝尔上校在内的17名官兵全部被俘。一名新罕布什尔州的炮兵队长打算枪毙了坎贝尔为牺牲了的斯凯默将军报仇,但是被汉密尔顿制止了。法军进攻的那个堡垒防守更加严密,在向堡垒发起进攻的时候,遭到了敌军的负隅顽抗。法军的行动相比美军迟缓了许多,剪掉铁丝网就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使他们的行动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在发起冲锋时,损失了不少法国士兵。但是这支英勇的先锋队没有忘记罗尚波爵士临行前的鼓励,他们依然斗志昂扬地将战斗继续下去。在敌人猛烈炮轰下,三分之一的士兵英勇地倒在了战场上。华盛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动了,他翻身下马,同诺克斯以及林肯将军一起来到瞭望台观察战场上的形势。敌人的炮弹在空中呼啸而来,在瞭望台附近爆炸,弹片险些击中了华盛顿的头部。诺克斯将军觉得这里太危险,就劝他回到指挥部去。但是华盛顿坚持要留在瞭望台,以随时掌握军情。他在瞭望台上一直待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刻,他兴奋地握着林肯将军和诺克斯将军的手,激动地说:“胜利了!哈哈,我们胜利了!”他眼里闪烁着胜利的泪花,同时也为牺牲的士兵们感到深切的缅怀。

    这两个堡垒拿下来之后,美军的第二条平行战壕就要挖通了,联军的炮火几乎要将康沃利斯的防御工事夷为平地。康沃利斯面对危急的形势,不禁心焦如焚。他派人给亨利爵士送去了急件,他告知了英军目前面临的紧迫局势,担心美军的大炮马上就要冲破所有的防线长驱直入了。英军援军在海上滞留了一天,这大大影响了英军在南方的战局。原本定于10月5日就能抵达的海军,现在依然停留在港口没有出发。康沃利斯了解到了这一情况,绝望的他依然平静地给亨利爵士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建议援军继续留在纽约算了,因为等他们赶过来,约克镇估计已经被美军占领了。为了延缓危险的到来,康沃利斯命令手下人突袭联军的炮台。16日凌晨,阿波科尼中校接受了这个任务,率领350名士兵前去实施突袭。他将队伍分成两路,护卫队以及榴弹兵负责攻打堡垒,轻骑兵负责掩护。美军的大炮迅速向他们瞄准,猛烈的火力使他们没有坚持多久就不得不撤退了。不过他们的突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名法国军官被他们的大炮击中不幸牺牲了。到了夜晚,第二条平行战壕已经全部挖通,所有的炮台也全部修筑完毕。此时,英军的炮台已经几乎全部被美军的大炮摧毁了,弹药也几乎消耗殆尽。

    康沃利斯已经预料到了战争的结果,但是他不打算投降,而是在想尽办法逃脱。他准备放弃伤病员和辎重,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从美军的炮火中突围。他为自己制定了严密的逃脱计划,经由马里兰、宾州以及新泽西,最后抵达目的地。如果能够顺利逃到纽约,他打算同亨利爵士会合,然后再率部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如果不是到了四面楚歌的困境,他是绝对不会走这条道路的。但是,投降对于他来说,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宁愿铤而走险,也不愿意在美军面前举起投降的旗帜。为了配合这次逃脱行动,他命人秘密地准备了16艘大运输船,他留下一支部队照看伤病员,大部分的兵力则将乘船连夜逃往格洛斯特。不幸的是,当夜刮起了大风,将这些船只都吹散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将船只重新集中在一起。夜晚逃脱的计划泡了汤,凌晨时分,美军发现了这些船只,并掌握了康沃利斯企图逃跑的情报。

    逃跑计划败露之后,康沃利斯彻底陷入了绝望之中。联军的炮火不断地在他们周围爆炸,工事不断崩塌,阵亡的将士越来越多,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弱。面对这样的局势,康沃利斯不得不考虑停战投降。17日上午10点左右,康沃利斯派兵去华盛顿司令部谈判,要求休战24小时,然后双方选派代表商量投降条款。华盛顿不同意停战这么长时间,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建议休战两个小时,双方各派出代表谈判投降条款。休战时间一结束,双方就开始谈判,经过3个小时的协商,双方拟定了投降条款,华盛顿总司令命令在19日凌晨把这份拟定的投降条款给康沃利斯,并希望他在上午11点钟以前签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康沃利斯别无其他的选择,只好在投降条款上签了字。于是,约克镇的全部守军向美军投降,英军士兵包括海军都被当做战俘对待,陆军为美军俘虏,海军为法军俘虏。早先亨利爵士在查尔斯顿给予美军俘虏的优待,康沃利斯所属的官兵同样可以享有。英国军官可以保留自己的私人财产,联军不得搜查他们的行李和私人信件。除此之外,英军俘虏的粮食配额和联军相同。约克镇战役联军共俘虏英国官兵7073人,其中5950人均为士官以上头衔的军官。英国俘虏可以获得假释回到欧洲去,在归国途中,旅行不必受到盘查。

    联军还决定,英军应仿照美军在查尔斯顿的方式出来投降,林肯将军接受他们的投降。当天12点钟左右,联军沿公路站了足足一英里长的队伍,左边是美国军队,右边是法国军队,为首的是华盛顿将军和罗尚波爵士。法国士兵全部穿上整齐的制服,并奏响了军乐。这对美国士兵来说,绝对新鲜好玩。美国士兵虽然大部分都没有制服,但是他们也一个个精神抖擞,在气势上不输给法国士兵。附近的居民都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英军投降,虽然人很多,但是秩序很好,没有丝毫的喧闹与拥挤。下午两点钟左右,英军列队走向投降场,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步履异常沉重。走在投降队伍前面的是哈拉将军,他缓缓地走向华盛顿总司令,脱下军帽向总司令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道歉说,康沃利斯爵士由于身体不适,所以不能前来,请华盛顿总司令以及罗尚波爵士原谅。华盛顿非常有礼貌地接待了他,并指着林肯将军说,那才是受降军官。英军士兵通过联军时,步伐混乱,面部表情呆滞。当“放下武器”的命令响起时,不少英国士兵感到无比的羞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枪支重重地摔在地上,枪甚至被摔碎了。林肯将军及时制止了他们这种粗暴的行为,同时他表示理解他们的心情。受降仪式结束之后,他们被准许返回约克镇,在那里静静等候押送他们回欧洲的船只的到来。

    第二天上午,华盛顿向全军表示祝贺,盛赞了此次战役中的联军,表彰了表现突出的军官和指挥官,同时还赦免了美军中的一些在押人员。康沃利斯对这次的投降感到万分的耻辱,同时他接到的消息让他的心情更加的糟糕。原来,就在他签署投降条款的当天,援军从纽约出发了。这次援军包括25艘战舰、2艘炮舰和8艘巡洋舰,亨利爵士亲率7000名士兵前来救援。他们于24日抵达了弗吉尼亚海角,在那里亨利爵士得知了康沃利斯投降的消息。他的船队在切萨皮克斡旋了两天,最终还是决定返回纽约。康沃利斯之后写了一封证词证明英军在投降之后所受的待遇是友好的,美军在金钱方面甚至倾其所有再三给予帮助。

    约克镇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美国,人们普遍认为这场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康沃利斯投降之后,独立战争基本上结束了。人们纷纷写来感谢信,感谢华盛顿总司令在独立战争中的贡献,感谢罗尚波爵士以及格拉斯爵士对美国的援助。大陆会议喜不自禁,他们一致同意向所有的法国联军鸣炮表示感谢,与此同时,大陆会议还同意把缴获的英军军旗作为战利品送给华盛顿,并送给罗尚波、格拉斯一人一门缴获的野战炮作为纪念。大陆会议还决定在约克镇建立一个大理石圆柱,以此纪念约克镇战役中牺牲的美法联军。然而在大洋彼岸,英国人的心情是无比沉重的。唐宁街的诺斯勋爵听闻英军投降的消息,感到惊恐不安。他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情绪十分激动。有人甚至怀疑他会因此而自杀,整个国会的反应也是无比的沉痛。可以想象,一向自大的英国被美军打败了,他们的心情该会有多么的沮丧。

    约克镇战役之后,华盛顿原本打算联合法军将查尔斯顿一举夺回,然而格拉斯爵士急着赶回西印度群岛,因此,攻打查尔斯顿的计划只好暂时搁浅。西蒙侯爵于10月31日率部登船,格拉斯伯爵于11月4日率舰队出发,并带走了华盛顿送给他的两匹弗吉尼亚良马。英军战俘被转送到弗吉尼亚州的温彻斯特、马里兰州的弗雷德里克斯顿,康沃利斯在宣布投降之后直接放回纽约。华盛顿对主要兵力进行了部署,他们开始向哈德逊进发,准备下一场的战斗。

    华盛顿于11月5日离开了约克镇并于当天赶到了老朋友巴赛特的家中。他赶到的时候,华盛顿夫人与前夫所生的儿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华盛顿一直将他视为己出,给了他父亲般的关爱。约翰成年后便在弗吉尼亚立法委担任公职,死的时候年仅28岁。华盛顿收留了他的两个年幼的孩子,这让约翰的母亲和妻子都感到十分安慰。接下来,华盛顿又赶到了弗农山庄,并在那里住了几天。独立战争爆发之后,他基本上都没有回过自己的家,由于公务缠身,他根本无暇管理自己的产业。他给格林将军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表示他接下来会去费城,向大陆会议汇报工作。由于担心大陆会议会把约克镇战役当做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战而放松了警惕,从而导致胜利的果实又落入敌军的手中,他表示自己会对下一步的行动做一个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并希望格林将军能够随时配合他的行动。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华盛顿总是能够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谨慎地观察着周围局势的变化,并总是能够做好应对一切变化的准备。

    大陆会议给了拉斐特无限的假期,他现在正在准备启程回国。华盛顿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总司令在信中提到了二人的友谊是促成革命胜利的制胜法宝,并大力称赞了法国海军对美国独立战争所做出的贡献。如果没有法国海军的援助,仅凭美军的实力是无法这么快就打败庞大的英国军队的。如果格拉斯伯爵的海军能够继续多留两个月,美国一举拿下卡罗莱纳和乔治亚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大陆会议也对拉斐特侯爵在独立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他们还委派侯爵给法国国王带去一封信,在信中大陆会议对拉斐特侯爵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并极力向法国国王举荐他。人们普遍看好拉斐特,认为他凭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可以在法国建立起良好的声望与地位。

    11月底的时候,华盛顿来到了费城,受到了大陆会议热情的接待。他不失时机地向大陆会议提出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这些计划他事先已经在给格林将军的信中提到过。他现在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大陆会议已经完全被约克镇战役的胜利给麻痹了,从而丧失了对敌军的警惕性。在他看来,尽管约克镇战役取得了胜利,但是英军依然占据了南方重要的两省,乔治亚和北卡罗莱纳,北方依然有一部分还未取得解放。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大陆会议以及华盛顿都必须继续努力才行。军事委员会对华盛顿的提议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为此专门召开了军事、财政和外交部长会议。在华盛顿的敦促下,大陆会议很快做出了1782年的军事部署。12月10日,大陆会议通过议案,决定在各州征兵,并筹措战争所需粮款。富兰克林为筹备粮款的事情四处奔走,在他的努力下,大陆会议得到了来自法国国王的6百万美元的贷款。然而,刚刚获得胜利喜讯的人们普遍表现出了厌战的情绪,因此得知大陆军将要开赴新的战场的消息,人们参战的情绪并不高涨。各州在征兵以及筹募粮款方面,进展比较缓慢。

    在费城待了4个月之后,华盛顿便于1782年3月份去了位于纽堡的美军军营。3月28日,他来到了新泽西的莫里斯镇,在那里,奥格登上校向华盛顿提了一个建议。英格兰王子威廉·亨利此刻正在迪格比上将的部队中服役。奥格登上校的建议就是将威廉王子以及迪格比将军抓起来,将他们作为俘虏来同英军谈判。他计划采用里应外合的方式,派遣36名士兵前去纽约执行这个计划。华盛顿同意了这个计划,但是他提醒奥格登上校在袭击威廉王子的时候,不能有任何对王子不敬的行为。在抓获他们之后,要及时将他们送交给大陆会议。然而这个计划并没有按照奥格登上校预期的那样实现。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英军军营里开始盛传美军即将偷袭威廉王子的谣言,因此英军在纽约港口新增了警卫队,威廉王子的住所也加强了防守。由于敌人已经加强了警惕,这个偷袭的计划也最终不了了之。

    去年5月份,盖伊·卡尔顿爵士来到了纽约,接替亨利爵士的职务统帅英军。约克镇战役结束之后,盖伊爵士给华盛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示他和迪格比爵士都愿意成为和平委员会委员,同美军共同商讨和平大计。与此同时,他还在信中附上了英国下院通过的一份和平协议复印件,这些复印件包括一份英王签署的和平意愿书。虽然诸多迹象使华盛顿逐渐看到英国想要结束战争的意图,但是他目前依然不敢麻痹大意,不敢轻易放弃武装取得最终胜利的打算。

    由于各州允诺的粮款迟迟不到位,这使得部队的供给变得日趋紧张,士兵们开始怨声载道,打仗的情绪也渐渐低迷下去。在这个紧要关头,华盛顿收到了路易·尼科拉上校的来信,在信中上校为士兵们请愿,并将部队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归咎于政府办事不力。他认为当前美国共和政体同国家财产的分配制度存在严重的分歧,美国应该同英国那样实行君主立宪制,才能够保证财产的公平分配。这封信让华盛顿立刻察觉到了尼科拉隐藏的巨大野心。他怀疑尼科拉是某个军事集团内讧的发言人,他们企图将军队变成政治集团的工具。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华盛顿提笔给尼科拉写了一封回信,在信里他义正词严地批评了尼科拉的过激言论,并警告他摒弃那些企图颠覆国家政体的想法。没有任何人能比华盛顿更加了解美国,他很清楚美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体才能够走向繁荣。美国实行共和制是全民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尽管目前国家还尚未独立,制度上也存在许多的弊端,但这些都必将随着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进一步趋于完善。美国一定会成为一个自由的国度,在这个国家里人人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对此,华盛顿是绝对充满信心的。

    8月2日,盖伊爵士给华盛顿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告诉华盛顿英法有关缔结和平协议的谈判已经在巴黎展开,这场谈判将以美国获得独立为首要谈判内容。这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华盛顿却对此十分警惕。他认为英国政府不太重视信誉,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美军在多年的独立战争中已经吃了很多亏。胜利的曙光越近,越是不能够轻易放松警惕。英国政府显然是没有多少诚意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主动提出停战,这让华盛顿更加怀疑盖伊的动机。英军司令官虽然受到下院的限制,但是他完全有权力将部分兵力抽调到西印度群岛,攻占法国的领地。考虑到这点,华盛顿便写信给罗尚波爵士,劝他为了法美共同的事业率军北上。于是,法军与美军在1782年9月中旬在维卜兰克要塞会师,美军隆重地欢迎了盟军的到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