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传-退出政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华盛顿派遣杰伊出使英国,就之前同英国发生的种种矛盾冲突进行友好协商,希望能够达成谅解。他深知杰伊此次出访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声誉,还会影响到美国的和平。1794年8月5日,杰伊秘密告诉华盛顿说,英国内阁准备用宽大的政策来解决之前发生的种种争端。至于这种宽大的政策具体指什么,现在谁也无法做出预期的判断。华盛顿不奢望此次谈判能够获得成功,但他估计英国政府肯定会做出相应的让步。目前国内存在许多激进分子,他们让政府一时难以腾出手来应付来自外界的问题,因此,华盛顿迫切地希望谈判能够尽快结束。与此同时,美国商船在百慕大海域持续被劫的事情让华盛顿非常恼火。终于,国会结束后第四天,也就是1795年3月7日,杰伊送来了谈判条款,呈请总统批准。杰伊随之附上一封信函,他在信里写道:“想要英国政府做出进一步的让步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华盛顿立即阅读了这些条款,一些条款令人非常满意,但是另外一些却是他不太赞同的。但是总体来说,他觉得杰伊此次谈判还是比较成功的,谈判的结果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决定如果国会议员没什么反对意见的话,他就批准该条约。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华盛顿没有将条约的事情透露,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消息还是被传了出去,公众知道总统隐瞒条约的事情后非常生气,一些激进分子又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认为总统这么做实在是欠缺妥当。5月28日,杰伊返回了美国。他意外地发现,就在他出使欧洲的这段时间,他居然当选了纽约州的州长。出于对他高尚人格的信任,家乡的人民将州长的重任交付给了他。同杰伊一同返乡的还有爱德先生,法国派他来接替法国驻美公使福谢先生的职务。

    6月8日,华盛顿召集国会开会,集中讨论前不久制定的条约。参院此次采取了秘密会议的形式,议员们将对条款进行严密的审查。议员们对一些条款表示不满,尤其是对十二条的意见最大,该条款规定:美国与英属西印度群岛可以直接进行贸易,但是,运送美国或西印度群岛产品的美国商船总吨位不得超过70吨,禁止美国商船把美国或西印度群岛的食糖、糖浆、咖啡、可可或棉花运往世界任何地区。说白了,这项条款就是要限制美国的自由贸易。杰伊在谈判时似乎忽视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棉花也是南方的重要出口商品,美国如果同意了该项条款,将会给南方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经过近半个月的审查,6月24日,三分之二的议员投票批准了杰伊带回来的条约,但是他们建议将第十二项条款暂缓执行。美国将会就这项条款同英国再次进行谈判。正在这个时候,公众对这项条款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阴谋家借此攻击共和政体,认为他们不应该将条约隐瞒起来,所有跟国家有关的事情都应该对公众开放。为了平息公众的怒气,6月29日,一名议员将条约的摘要送给了反对党的一家主要报纸。该条约刊登出来以后,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除了反对党之外,就连一些内阁成员也开始跟着瞎起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查尔斯顿的群众纷纷举行集会,反对签订该条约。一些小的城市也随之跟着举行集会,群众反对的呼声越来越大。在纽约,人们在州政府门口焚烧了条约的副本,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抗议,全国上下似乎铁了心,非要逼着华盛顿做出让步。华盛顿明白,这是反对党在背后搞阴谋破坏,不过客观上来说,这项条约的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尽管他自己对一些条约也持反对意见,但是从大局上来说,签订条约对美国更加有利。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英国重新恢复了1793年6月8日制定的草案,决定扣押一切驶向法国的船只。听说这个消息后,华盛顿立刻表示强烈抗议,他指示国会立即起草一份备忘录,反对英国的草案,这项反对议案实际上帮助他下定决心否决前一个议案。在备忘录准备期间,华盛顿回到了弗农山庄。在回家的途中,他间接地听说了一些城市对该议案的看法。人们的猜测和怀疑更加增添了华盛顿内心的焦虑之情。他感觉人们对条约的厌恶之情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那些反对党撺掇人民反对条约,不是在维护人民的权利,而是在利用人民的权利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美国政府正面临巨大的危机,越是在这个时刻,就越要表现得坚强和稳定。尽管民众的反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华盛顿的决策。他坚定地说道:“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追求真理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

    1796年2月份的时候,英国批准了杰伊条约,并迅速将它传回美国。2月28日,华盛顿发布公告,宣布该条约生效。参议院以华盛顿未经批准就擅自宣布条约生效一事颇感不满,他们否认总统有这项权力。他们要求总统将所有文件转给众议院。华盛顿认为众议院没有权力要求自己这么做,为此他准备抵制众议院的无理要求。他在司法部门的协助下起草了一份文件,然后转交众议院,作为他们要求他提交文件的答复。在文件里,他声明了自己将条约公布的合法性,并提出了批准该条约的理由。在华盛顿的权威面前,众议院不得不接受了华盛顿的决定。

    华盛顿连任的任期将满,他会不会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成为公众最关注的话题。人们普遍认为华盛顿不会参加总统竞选,因为无论是年龄上还是健康上,他都明显表现出体力不支的迹象。但也有人认为在欧洲战场烽烟四起,美国在大国中艰难成长的困境中,没有谁能比华盛顿更能挑起管理国家的重担。然而,华盛顿已经下定决心要退隐山林,不管外界如何评论,他都打定主意辞去总统一职,并打算用一篇演说词来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这篇演说词便是著名的《告别演说词》。他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不愿意再参加总统竞选的意愿,他说道:“我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行政工作,已为期不远。此时此刻,大家必须运用思想来考虑这一重任托付给谁。因此,我觉得我现在应当向大家声明,尤其因为这样做有助于使公众意见获得更为明确的表达,那就是我已下定决心,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在这篇演说词里,华盛顿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对自己做出的巨大贡献只字不提,却一再强调民族的团结之于美国人民的重要意义。正如他在演说词里面提到的那样:“既然你们因出生或归化而成为同一国家的公民,这个国家就有权集中你们的情感。美国人这个名称来自你们的国民身分,它是属于你们的;这个名号,一定会经常提高你们爱国的光荣感,远胜任何地方性的名称。在你们之间,除了极细微的差别外,有相同的宗教、礼仪、习俗与政治原则。你们曾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奋斗,并且共同获得胜利。你们所得到的独立和自由,乃是你们群策群力,同甘苦、共患难的成果。”这篇演说词对于那些反动党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他们之前怀疑华盛顿会再度参选总统,不择手段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和陷害,现在华盛顿发表了这篇演说词,各州大小报纸争相转载,人民理解了华盛顿的一番苦心,同时对于阴谋迫害华盛顿的反对党报以冷眼和嘲讽。1796年12月5日,国会举行第一次会议,7日,华盛顿最后一次和参议两院的议员见面。在这次会议中,华盛顿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他指出,在美国建立一个改进农业的机构,建立一所军事院校和一所全国性的大学,并逐步扩建海军。关于美法之间的冲突,华盛顿说道:“美国同外国的矛盾和冲突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和解决,但是苦难依然存在。由于法兰西共和国的阻挠,我国在西印度群岛的贸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使得我国的商业利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热忱地希望我国一定要同法国修好关系,只有和平共处的外部环境才能换来我国商业贸易的稳定发展。”国会两院的代表对华盛顿提出的殷切希望表示赞同,同时他们对华盛顿的离职感到万分的遗憾。作为答谢华盛顿任职两届以来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也派代表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又饱含深情的感谢辞。当大家都在为华盛顿的离职感到遗憾的时候,来自弗吉尼亚的吉尔斯议员却公开表示他很乐意看到华盛顿就此隐退。他认为人民是美国的基础,也是美国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共和的根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应该是无政府的,国家应该交由人民来管理,而不是将权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身上。虽然华盛顿对美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他相信在美国还有许许多多像华盛顿那样睿智、沉着、高瞻远瞩的有识之士,他们也一样能够将国家管理好。美国应该相信群众的眼睛,他们会为自己选出一名杰出的领袖。虽然许多人都在为华盛顿的离职而感到唏嘘不已,但是他不会加入他们的行列,他希望华盛顿能够快乐地退休,并且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当他发表这番公开演说的时候,有12名议员投票赞成删除他的言论,其中包括一名年仅29岁的年轻议员,来自田纳西州的议员安德鲁·杰克逊。虽然他当时在全国还没有什么大名气,但是在政界已经崭露头角。他十分敬重华盛顿的为人,并对他怀有敬畏和仰慕之心。他认为大家应该对华盛顿抱有一颗敬畏之心,尽管他并不赞同个人崇拜,但是华盛顿的政绩摆在那里,他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值得每个人对他心怀感激之情。

    在国会正式开会的时候,华盛顿竭力消除美国同法国之间的误会,为促成两国之间的和平而发挥最后的力量。11月的时候,法国公使爱德先生给国务院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了他的前任长官和他对美国政府的种种不满。他们谴责了美国的中立政策,并将其视为胆小懦弱的表现。他在这个时候采取的行动,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影响美国国内正在进行的总统选举,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华盛顿指示国务卿皮克林先生写信给美国驻法公使皮克尼,将法国公使的信件转交给公使,让公使仔细研究信件的内容,并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他叮嘱公使一定要将此事办好,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美法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攸关美国的未来。2月份,美国大选结束,亚当斯当选为新一届美国总统,杰弗逊当选为副总统。他们的任期从3月4日开始,为期4年。现在华盛顿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离职的那一天尽快的到来。3月3日,华盛顿及夫人举行了告别宴会,招待各国使节和他们的夫人,亚当斯先生夫妇、杰弗逊夫妇和其他社会名流均受到了邀请。3月4日,杰弗逊宣誓就职之后,带领参众两院的代表径直前往众议院礼堂,那里早就挤满了人,过了一会,华盛顿便在大家雷鸣般的掌声中走进了礼堂。亚当斯尾随其后,向激动的人群频频挥手示意。亚当斯先生宣誓就职后,发表了就职演说,他高度赞扬了华盛顿总统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代表美国人民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仪式结束后,华盛顿向门口走去,准备离开。这时人群蜂拥而至,人民眼里含着泪水,希望能够最后一次挽留总统不要离去。走到大街上后,华盛顿频频向人民挥手示意,他脸上挂着同往常一样慈祥的笑容,满头的银发在风中飞舞。当人民激动地放声大哭,高声呼喊着他的名字的时候,华盛顿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眼泪在他的眼眶里打转,大声地向人民喊着“谢谢”。华盛顿离职的那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人们对他的依依惜别之情正是他深受人民爱戴的最有力的验证。当晚,费城各界名流为他在圆形剧场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剧场里面到处都是各国使节,还有军界、政界、商界和其他各界名流。在剧场的显眼处,还挂着一幅巨幅油画,上面画的是华盛顿的家——弗农山庄。

    政治生涯结束之后,华盛顿便在夫人的陪同下回到了弗农山庄。跟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华盛顿夫人的孙女柯蒂斯小姐和拉斐特侯爵的儿子华盛顿·柯蒂斯。回到家乡之后,华盛顿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尽快过上他向往已久的平静的乡村生活。他回家不久,首先做的就是要重新建造一所房子,用来存放他所有的政治文件和私人信函。于是,家里面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泥水匠、瓦匠、木匠、油漆匠挤满了整个房屋,这使得他们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尽管空间狭窄了许多,但是他还是坚持留在弗农山庄。此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弗农山庄到处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他写信给自己的老朋友,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奥利弗·沃克特,在信中他简单地询问了国会的一些情况,但更多的是同老朋友分享他归隐之后的生活状态。他说道:“这里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庄园里的果树长出了新的枝桠,松鼠在果树林里跳来跳去,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自从归隐之后,我的生活变得简单纯粹了许多。每天跟泥水匠和油漆匠修理老房子,累了就坐下来喝一杯茶,偶尔还到农场上去看看新种的庄稼。这种惬意的乡村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啊。我非常想念老朋友,如果有一天我们还有机会相聚,我一定会邀请你们来我的农场。我们坐在葡萄架下,沏上一壶今年的新茶,品茶着农场上新收的果子,那感觉该是多么的美好啊!”尽管他在信中谈论的最多的就是他的乡村生活,但是谁都知道他的内心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美国的局势。他担心美国人民的幸福会被政治家勾心斗角的斗争所葬送。

    华盛顿在闲暇的时候,会骑上马到弗农山庄四处去逛逛。但是每当他看到一些熟悉的景色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年轻时候的往事,触景生情,他总免不了一声声地叹息。当年的那些老朋友现在已经一个个离他远去了,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还独活在世上,华盛顿的内心不禁充满了凄凉。他听说费尔法克斯爵士依然健在,高兴之余,他立即提笔给爵士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每当我去贝弗尔,总是会想起这里原先住着的主人。当年,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和谐、友谊、关爱是我们之间永恒的旋律。如今,我也踏入风烛残年,成了一个双鬓斑白的老人。当我驻足此地,摸着那些断壁颓垣,年轻时候的一幕幕往事浮现在我眼前,感觉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但是这种清净生活没过多久,弗农山庄的拜访者便纷至沓来。万般无奈之下,华盛顿只好写信给亨利·诺克斯,希望他能够帮助解决接待客人的问题。诺克斯向他推荐了华盛顿的侄子刘易斯,他曾经做过诺克斯的副官,而且加上这层亲属关系,诺克斯相信刘易斯一定能够将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好。华盛顿提笔给侄子写了一封信,征求他的意见。他在信中写道:“无论你愿不愿意来助我一臂之力,弗农山庄始终都是你的家。”在接到华盛顿的邀请信之后,劳伦斯·刘易斯便搬到了弗农山庄帮助叔叔来打理家务。自从刘易斯来到弗农山庄之后,这里便成了年轻人聚会的重要场所,同时也给弗农山庄的沉闷生活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在这些年轻人当中,最受华盛顿宠爱的就是他的孙女柯蒂斯小姐,比起她的哥哥,华盛顿似乎更偏爱女孩。在华盛顿的眼里,男孩子总是比女孩子要更不服管教一些。现在柯蒂斯小姐已经出落成一个大美人,追求他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她的魅力在她的成人礼舞会上彰显无遗。华盛顿对孙女在选择对象方面是非常乐观的,但是他也不忘不失时机地给她提个醒。柯蒂斯小姐曾经在祖父面前夸下海口,说她不可能随便就会对哪个男孩子动心的。对此华盛顿反驳道:“不要对自己太有自信了。男女之间产生好感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与其拼命地去压制自己的感情,不如将这种感情尽情地释放出来。”这对祖孙的对话让我们不由得忍俊不禁,想想华盛顿当年的罗曼史,相比之下可能要单调许多。华盛顿用一个过来人的经验精心地指导着自己心爱的孙女,一方面让她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另一方面则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不受到伤害。他说道:“爱情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当火燃烧起来的时候,你的内心同样会感到非常的温暖。你会问自己:谁打开了我的心房?我对这个人了解多少?他是一个理智成熟的男孩子吗?他是做什么职业的?他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养活我吗?即使你能够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你去寻找答案,那便是:你确定你是他唯一爱的那个人吗?”华盛顿明智的指导以及柯蒂斯小姐的怀疑不久就经受到了考验。拉斐特侯爵的儿子华盛顿·拉斐特此时也已经长大成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两个人整天在一起耳鬓厮磨,柯蒂斯小姐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拉斐特的叔叔对两个人的感情十分看好,无论是作为对华盛顿的报答也好,总之如果这两个人能够结为连理,对两家来说无疑是喜事一桩。然而,卡罗的到来却让拉斐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卡罗同他们的年龄相仿,刚刚从欧洲留学回来,他不凡的谈吐以及不俗的仪表,让华盛顿夫人看得是满心欢喜。卡罗对柯蒂斯小姐展开了不懈的追求,曾经有一段时间,柯蒂斯小姐经常在深夜一个人跑到果树林里去,她声称自己喜欢月亮,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果树下想心事。然而华盛顿夫人认为这样是极其危险的,于是极力地反对她去树林。有一天晚上,柯蒂斯小姐没有听从命令又偷偷地跑到树林里去了,当她回来的时候,发现祖母生气地坐在桌子旁边,华盛顿先生则站在窗户旁边,柯蒂斯小姐吓得不敢出声,只好站在那里低着头任凭祖母训斥。等祖母训完话之后,她就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那次是她最后一次的浪漫约会,不久,她就嫁给了华盛顿的侄子劳伦斯·刘易斯。这个时候,华盛顿收到了来自法国的来信,信上告知拉斐特侯爵已经被释放,正在举家前往美国。拉斐特得知这个消息,立即要去巴黎同父母见面。为了防止双方走岔,华盛顿一方面极力地劝阻拉斐特再等几天,另一方面他立即派人给拉斐特送去一封信,确认他出发的日期和路线。9月中旬,拉斐特终于同父母见了面,见面难免一场抱头痛哭。

    华盛顿回到弗农山庄后不久,就听说新任总统要召开特别国会的消息。亚当斯总统主持这次国会的目的就是讨论美国驻法公使一事。法国政府曾经宣称,如果美国不纠正法国指出的错误,法国将不接受美国委派的驻法大使。美国无奈之下,只好召回了刚刚上任不久的门罗,派查尔斯·皮克尼前去接替他的职责。谁料,查尔斯同样遭到了法国政府的拒绝,而且还被勒令立即离开法兰西共和国。法国政府还进一步指出,如果美国不变更政策,他们就将勒令美国商船限时离开法国。他们的这一行动主要是针对华盛顿在任时同英国签订的条约。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亚当斯只好下令在5月15日召开特别国会。法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暴露出法国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不仅让公使受到了羞辱,对美国政府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耻辱。法国政府企图挑拨人民同政府之间的关系,让人民觉得政府是在做有违民意的事情,如果人民听信了法国的传言而对政府再次产生怀疑的心理,势必会影响美国国内的和平和稳定。亚当斯总统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当同法国再次进行谈判,双方就存在两国之间的权益、分歧、责任、尊严等问题再次进行磋商,同时他还向国会提出加强美国国防的建议。尽管已经退居弗农山庄,但是华盛顿的心依然还在国家和人民身上。再也没有谁比他更关心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了。根据亚当斯提出的建议,美国派出了了三名公使前往法国。他们是查尔斯·皮克尼、约翰·马歇尔以及艾尔布里奇·格里。其中查尔斯和约翰是联邦党人,而艾尔布里奇则是民主党派。他们三人出使法国的目的就是:“消除分歧,消除偏见,纠正错误,签订有利双方的和平条约。”华盛顿对这三名公使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使命持较保守的态度,因为他认为现在的法国政府是一个不太会认识自己错误的政府,因此想要彻底消除美法之间的分歧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正在这个时候,华盛顿收到了一个题名为《法国的政治军事环境》的小册子。送他小册子的人正是这本书的作者大仲马将军,他曾经是罗尚波爵士手下的士官。他非常敬重华盛顿的为人,并非常乐意能够为华盛顿效劳。他在信中还谈到了罗尚波爵士,听到老朋友的消息,华盛顿感到十分意外。他了解到在雅各宾派在全国搞恐怖主义的那段时间,罗尚波爵士不幸被捕,并被处以死刑被押往巴黎。就在他临刑前,国内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再次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奇迹般地被无罪释放,并获准回到自己的故乡。华盛顿对这位昔日的战友目前的情况十分关心,他趁三名大使出使法国之际,委托他们给罗尚波爵士送上了一封他的亲笔慰问信。

    1797年10月4日,三名大使抵达了巴黎。到达之后,他们才知道,如果想要完成使命,就必须得花钱打通关系。然而这笔钱却是个不小的数目,经过几次的周折,已经涨到了25万美元。三名公使认为此举是对美国政府最大的羞辱。他们打算暂时留在法国,等候美国政府的进一步的指令。公使在巴黎滞留了几个月的时间,始终没有机会得到法国政府的召见。同时,法国政府宣布封锁美国商船,美法之间的关系濒临崩溃,两国之间的战争已经是如箭在弦。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弗农山庄,汉密尔顿写信给华盛顿,向他详细汇报了这件事情,并强烈呼吁华盛顿立刻回到国会主持大局。随着美法关系的破裂,美国人民迫切需要华盛顿能够重新统领美国军队,同法国展开一场战斗。5月28日,国会授权亚当斯总统召集10000名士兵作为储备军队,以备不时之需。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亚当斯感到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应对。6月22日,亚当斯亲自写信给华盛顿,向他讲述了美国面临的危险局势,并且询问华盛顿是否愿意重新回归担任军事统帅的重任。华盛顿担心目前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新的形势下,美国军队需要更加年富力强的指挥官和最新的战争策略。他在回信中说道:“我原本打算隐居山庄安享晚年的,没有想到野蛮的欧洲势力这么快就再次打破了我生活的平静。不过如果国家和人民需要我,我一定会义不容辞地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的。”除了给亚当斯回信之外,他还给其他人也写了信,信的内容大致相同,都表示了他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宁和幸福奉献余生的决心。尽管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已经大不如以前,但是国家的命运危在旦夕,他不能因为个人的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和人民于不顾。他已经做好了再次投身革命的思想准备,并已经全然将个人的健康问题抛在了脑后。在这些信件发出之前,国会已经提名华盛顿为全国部队总司令。7月4日,国会一致批准了这个建议,并命令国防部长带着总统的亲笔信前往弗农山庄。亚当斯此举的意图就是为了表明他个人对华盛顿的感激和尊重,正是由于华盛顿自动退出选举,才成就了他的今天。亚当斯同时还指示亨利将军向华盛顿咨询召集部队的有关事宜。得知自己被正式任命为总司令的消息,华盛顿的内心感到十分沉重,他愿意为国家再次效力,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还有能力担当总司令的重任。最后经过几番的商讨,国会决定成立一个军事委员会,提名汉密尔顿、查尔斯·皮克尼以及诺克斯将军。公众希望汉密尔顿能够担任副总司令的职务,大家普遍认为,无论在年龄还是能力方面,汉密尔顿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华盛顿也认为汉密尔顿是合适的人选,虽然他没有司令的经验,但是在新的战争形势下,他必将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潜力,担当起统领国家部队的重任。与此同时他又有一丝的担忧,汉密尔顿的野心也许能够助他完成大业,但是也存在不小的隐患。华盛顿对诺克斯将军非常器重,但是这次诺克斯的职位却在汉密尔顿之下。这让诺克斯的自尊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尽管他在给华盛顿的信中表明了自己为国献身的决心,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对此事颇有愤愤不平之意。尤其是当皮克尼从巴黎返回纽约后,军衔同样在他之上,这更加激起了诺克斯内心的不满情绪。23日,诺克斯写信给军事委员会,表示“没有任何一名军官愿意为军衔在自身之下的军官效命”。虽然皮克尼之前的军衔也在汉密尔顿之上,但是他还是高兴地接受了军事委员会对自己的任命。他很遗憾诺克斯将军拒绝了任命,认为他的内心一定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才会有此举动。

    1798年11月份,华盛顿离开了弗农山庄前往费城会见汉密尔顿和皮克尼,安排军队招募事宜。国防部就招募军队事宜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盛顿和汉密尔顿以及皮克尼整整忙碌了5个星期,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研究和探讨。身为总司令的华盛顿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即使面对这些琐碎的事情,他也丝毫不敢大意。但是随着费城的天气越来越寒冷,他不得不将手上的工作交给诺克斯上将,而自己则动身返回了弗农山庄。回到弗农山庄后不久,华盛顿收到了老朋友拉斐特侯爵的来信。侯爵在信中提到了儿子乔治跟他谈起的弗农山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侯爵对老朋友的想念和感激之情。谈起法国的局势,侯爵告诉华盛顿法国的贵族极其愿意同美国修好,他们不愿意战争,法国人民同样不希望战争。他希望华盛顿能够利用他自身的声望,尽量同法国政府之间达成和解。如果能够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这对两国人民来说都是巨大的福音。25日华盛顿给侯爵写了回信,他在信中写道:“您在信中表达了您的仁爱之心,而我也将会尽我所能尽量避免两国陷入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但是目前的法国政府确是不太讲究信用的政府,如果他们果真表明愿意同美国重修旧好,就请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吧。否则,语言上说得再动听也只是徒劳而已。对于法国的政治,我不想做出任何评论。我只希望各个国家都能够以平等博爱之心相待,任何想凌驾于他国之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错误和愚蠢的。我的政治思想十分简单朴素,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力选择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政体,这种权力和自由是本国的内政,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权干涉和过问,更不应该成为大国侵略小国的理由和借口。”法国政府的无理行径深深地伤害了华盛顿的民族自尊心,他感觉美法两国之间的关系确实已经濒临崩溃,如果要争取和平谈判,还必须取决于法国政府的态度。

    1799年的2月22日是华盛顿的生日。新婚的劳伦斯不久前被任命为少将,华盛顿邀请他带着新婚的妻子到弗农山庄来做客。在此期间,华盛顿一直同汉密尔顿保持通信,就招募军队的事宜进行讨论。招募军队的事情进展得十分缓慢,期间由于种种的问题而不得不被迫中止。事实上,美国积极备战的态度大大影响了法国对美国的政策。法国政府派出了公使前往美国修好,并承诺接受美国驻法大使。得知此消息,亚当斯如释重负,立即将法国公使的信呈交给国会。经过讨论,国会决定派遣莫里先生作为全权大使前往法国。得知法国同美国修好的消息,华盛顿感到十分意外。不过他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毕竟战争对两国人民来说都意味着灾难,美国正值建国初期,和平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才能够有效地保证美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