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君为已矣,余为苟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刘禹锡&;柳宗元

    他们的一生候朝阳之难遇,先晨露而佚散。草木无情,不识流年飞度,人间有情,才在生死之前哭得肝肠寸断。此种高山流水之悲,千载而下,令人腹痛。

    长安玄都观的桃花开了,刘禹锡和柳宗元相约着去看桃花。踏着草长莺飞的长安紫陌,繁华红尘扑面而来,两人穿过络绎不绝的看花归的人流,站在千树万树桃花之前,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此刻,刘禹锡抑制不住自己亲觐这壮丽岁月的惊喜,作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和柳宗元曾是天涯沦落人,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而此刻却能站在这千丈软红之前,一起共享这孤荣春软的年华。当年他们一起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书法,又一起同榜进士,一起做监察御史,心志谐同,追欢相续,或秋月衔觞,或春日驰毂,又龙骧麟振,踏于大唐的风云之上,一起推进大唐的变革。后来刘禹锡跟朋友怀念起这段连走路都是横着走的日子说:“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

    只是风云如此变幻,当支持他们变革的皇帝唐顺宗被逼退位后,他们一起从天宇坠落,一起落入江湖。而他们一起掀起的风云“永贞革新”昙花一现,只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落墨而下的风雨淋湿了他们的一生,从此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二人行。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柳宗元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一起被贬的还有6个人,史称“八司马”。

    曾经一起行云天穹,如今如鱼,却不相忘于江湖,两人互相勉励着,只把天涯作咫尺。当时在郞州的刘禹锡看着一个个参与变革的朋友被贬,甚至被杀,乃至最后连支持他们的顺宗也猝死而去,他满心悲愤,愤然大呼:“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柳宗元把自己写的一篇悼念朋友故去的文章寄给他,通篇说的是善弹筝的朋友郭师之事,刘禹锡却听到柳宗元心底为自己弹响的弦外之曲,“人亡而器存,布方册者是已。予之伊郁也,岂独为郭师发耶?想足下因仆书重有慨耳。不宣。”

    暗夜里各自独行一座深山,中间隔着不能渡过的逝水,却能在空山里听见彼此大声的呼应,一时春鸟齐鸣,人间不再孤寂。

    他们的书信来来往往,谈天、谈地、谈人生的哲理,一如当年打马并行在长安街上,热烈地讨论学术、切磋诗文一样,所以收到柳宗元诗文的刘禹锡说:“相思之苦怀,胶结赘聚,至是泮然以销,所不如晤言者亡几。”

    虽然不相见,却一直没分离,只要能看见你的字就是好的。当年,两人正是有志青年时,柳宗元曾送一方砚台给刘禹锡,让他好好写文,刘禹锡给他写了一首答谢诗:“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烟岚余斐亹,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

    从此,他们的文章确实水墨氛氲,纸落云烟,他们也因此携手在水墨江湖上,做个同舟共济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至把生命交付,也在所不惜。

    后来新皇唐宪宗想起了他们,又把他们招回来了。两个人相携一起回京,路过善谑驿时,听说战国时对齐威王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齐国入赘女婿淳于髡就埋在此官道之畔,刘禹锡和柳宗元便拎一石酒一起去拜祭。

    在墓前,刘禹锡说淳于髡:“生为齐赘婿,死作楚先贤。应以客卿葬,故临官道边。寓言本多兴,放意能合权。我有一石酒,置君坟树前。”

    拎一石酒是因为淳于髡曾对齐威王说自己: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史在后,我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如果是乡间盛会,男女杂坐,无拘无束,席间还有六博、投壶等娱乐项目,我心中高兴,大概喝到八斗才有两三分醉意。天色已晚,酒席将散,酒杯碰在一起,人们靠在一起,男女同席,鞋子相叠,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微地闻到一阵香气,这个时刻,我心里最欢快,能喝一石。

    柳宗元在一旁和梦得的诗: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

    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姜太公以半生等待遇见他的周文王,淳于髡以嫁人之身遇见他的齐威王,而我们剖心沥胆想要遇见的王在哪里?一鸣惊人的鸟已从江湖离去,而身处朝堂的我们鸣了又鸣,却没人再为我们惊动,刘伶醉酒避乱世,而我们也在这一石酒里醉生梦死吧。

    是的,在这个时代里,他们为要遇见他们想要遇见的王而来到长安,但他们没有遇见他们心中的王,他们遇见了彼此。

    姜太公遇见周文王,淳于髡遇见齐威王而有了知遇之情,而他们遇见了彼此,也得到了知己之情,人间传扬的不是他们遇见了王有多显赫,传扬的只有这份情,也只有情可亘古成璞玉,名利皆化作了浮尘。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起回到了长安,两个人站在大明宫含元殿翔鸾、栖凤二阙之下,听着报晓之人锤响三千鼓声催百官上早朝,望着威武的仪仗队彩旗猎猎,刘禹锡感慨万千,对柳宗元说,时光如逝水,再回到此地,我们都老了:“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时不我待,可是又有谁能让他们不再等待?

    3月,他们一起在红尘繁盛处看了桃花,然后这繁华就像刘禹锡说的城东桃李须臾尽,他们的花团锦簇的时代很快就落花寂寂委青苔。

    因为那首桃花诗,让一直对启用旧人而犹豫不定的新皇,受不了这旧人诗词里的讽刺“尽是刘郎去后栽”,?宪宗本人是通过逼宫方式登上皇位并不久就害死自己父亲的人,他跟永贞党人本有夙怨,这次又觉得刘禹锡在讽刺自己,于是大怒,刘禹锡说当时的情况:“一坐飞语,如冲骇机。”以此为借口,刘禹锡再次被贬,被贬到了更远更苦的播州也就是现在的遵义一带,连同柳宗元也被贬到了广西柳州。

    收到诏书的刘禹锡,非常惊恐,他跟朋友说:“昨者诏书始下,惊惧失次。叫阍无路,挤壑是虞。”他埋怨自己“智乏周身,动必招悔”,?他感到非常后悔,毕竟跟他一起受苦的还有他的老母亲,还有柳宗元。

    柳宗元得知自己被贬至柳州,而刘禹锡远谪播州时,不禁大哭起来……

    他哭不是为了自己又被贬了,只是因为:“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离,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说应该照顾刘禹锡还有年迈的母亲,不能让他老母亲跟他一起去那边远之地。

    于是,柳宗元向朝廷请示,希望跟刘禹锡换一换:“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其他也有人帮着刘禹锡说话,如此刘禹锡得以改贬到广东的连州。

    柳宗元还比刘禹锡小一岁,但他却是这样地勇于担待。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情义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

    这件事,是韩愈为柳宗元写《柳子厚墓志铭》时提起来的。他们两人之间再大的情也从不言谢,只有为此感动的韩愈为他们把这事记了下来,流传后世,要人间记住,曾经有个男人甘为另一个男人如此。

    他们的情义是矜持的,不像白居易和元稹要约三生不了情,不像李白大声把爱说出来,他们很少言情,却用不忍对方受苦甘用己身替代的行动表达最坚韧最挚诚最纯粹最深厚的情义。

    他们一起离开了长安,一直相送到了衡阳。在东汉的伏波将军率领军队攻打越南曾走过的路上,他们要分手了,看着神道两侧埋在荒草堆里的石像,顿感壮志未酬的柳宗元对刘禹锡说,以后我们都不要再想着写文字出名了,可是说着说着,柳宗元的眼泪先流了下来,打湿了他的帽子系带:“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此时,一行大雁破空行来,两个人并影荒郊,一起定定地仰望着北归的大雁,只至它们消失在天际,刘禹锡转头对柳宗元说离乡客遇归雁,断肠人遇猿啼,相思处遇鸳鸯,人生难堪此般相遇呵:“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我们俩分离十年一起再赴长安,却又一起渡千里湘江在此分别。背负罪名的我们不像西汉清明的黄丞相,只如春秋三次遭贬而被污了声名的柳下惠。你去的桂江,我在的连山相隔万千里,能让它们相遇的正是相思,也唯有相思——此山不在彼水之下,却都共在一处相思中。

    我会想你的,你也一定要想我,如果你不想我,我就遥望桂江,天天吟唱《有所思》:“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这个时候刘禹锡对柳宗元提《有所思》,可想而知,他有多怕,此去千里,从此如鱼相忘江湖,樽前花下长相见,明日忽为千里人,曾经心心念念的人再没有交集,这是离别最大的悲剧。此时,他未曾想到,他们从未相忘,但此生再不相见。

    因为知道此行一去,难再相逢,两人一直迟迟缓缓徘徊在衡阳,不想分离,唯写诗又写诗。柳宗元再写《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

    二十年来,兜兜转转,我们又都回到原点,曾经一直在分离中,此后也将在分离中,人生总是离别时,似乎遇见你,就是为了此后经年漫长的分别里彼此的思念。我们相遇不是为了在一起而相遇,而是为了相思相遇。柳宗元说如果可以解甲归田,我希望我们俩还在一起,从此不相思。

    刘禹锡应了此约,说以后我们俩一起耕田,一起弃世,头顶稀黄的头发,彼此相望,万事皆休:“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

    那些年轻的梦想此刻想起都只是天地悠悠,独剩怆然,此后的理想是我与你一起耕田相守,携手赴老。

    柳宗元说,是啊,以为读书有梦想,如今皆被其误,经历那么多,万事皆非。唯一真实的期盼是,今日一别,何年我能等到你归来:“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其实他再也等不到了。几年以后,刘禹锡再归此地,而回不来的却是柳子厚。

    刘禹锡心有戚戚,伯玉年方50而知49年之非,如今我们比他还早知前尘皆非,欲渡湘江而去,恨比张衡《四愁》还多:“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什么时候我们一起休官,一起逃脱尘网:“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此去一别,就成永诀,他们再没相见。曾经的约定,只在红尘以外等候。

    衡阳一别,刘禹锡越过五岭,南下连州,而柳宗元沿湘江而上,到达柳州。

    从此,柳宗元和刘禹锡只能凭窗瞭望,以书信往来聊作晤言。

    一生都各在天涯海角,连通信都很困难,但距离却在拉近他们情义的长度,不影响他们文字传言,一生心事在书题。而当黼黻文章千辛万苦的递来,都是在谈人间大道,谈天论,谈周易,有限的尺牍里不够言情,却够他们一起龙骧虎视,包括四海。

    柳宗元抵达柳州后,看着这“岁地峭竖,林立田野”的桂林山水,心中堆积的块垒被柳江冲塌,他重又燃起治理一方的激情。同时他也想到,只怕此刻梦得也在连州山水里,与他一样,眺望着此刻属于自己的山河。与他命运息息相关这么久,柳宗元突然觉得他和梦得是人间难得的一对,他写信给刘禹锡说,想想我们总是相连的命运,就像并连的美玉,现在又被朝廷授予官爵,一同到岭外管理一个小小的地方:“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离开你之后,我的小船踏着崩云一样的层层飞浪,顺着漓江南下。又如一支利箭冲破急流逆着浔江上行。此刻我已站在我的江山面前,我要背起弩箭治理着鹰啼猿嚎的穷乡僻壤,要拿起木梆击鼓,驱赶野兽保护此方山水的平安。遥想连州的好山水,你是否也如那永嘉太守谢灵运一样临窗作得山水诗?

    但是再多的激情,也挡不住思乡之苦,一天柳宗元跟朋友看山,看着桂林一支一支剑芒一般的山,散落在沧海之畔,他突然想:“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在这里太寂寞了,唯一的就是盼着好友的来信,可是他登上柳州城楼,唯只看见大海苍苍,愁思茫茫。一阵急风吹来掀起了水中的荷花,密密的雨斜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让柳宗元的一颗心如一朵孤舟遇惊风而愈加风雨飘摇。他想要望见千里之外,可是一丛丛山岭之树密密遮挡了前程,再望那江水却像回肠九转。我们虽然一起到的是人喜文身的百越之地,可是音书却依然阻滞难通:“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后来,他们之间书信的联系开始顺畅,柳宗元写得一手好书法,时人称尤长于章草,为时所宝。刘禹锡想让自己的孩子跟柳宗元学学书法,就让柳宗元把他的墨宝寄给自己,柳宗元欣然寄来,还说真是难得,现在也没有多少孩子爱学书法了:“书成欲寄庾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家鸡,指书法。

    刘禹锡收到信后,对柳宗元说我天天都让孩子学书法,自己寻思着跟王羲之一样手书《乐毅论》给女儿官奴学习书法。你的书法我都让我的孩子好好临摹着呢:“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付官奴。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姜芽指小孩子柔嫩的小手。

    柳宗元回了梦得一句:“世上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

    这就是他们的水墨山水,水声在山间,山影在水上。

    后来在柳宗元去世后三年,有一个僧人到了永州,看到永州柳宗元的旧居里残败的墙壁上尚还有几行子厚的笔迹,回到长安跟刘禹锡提起,刘禹锡心情很是黯然说:“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多少年过去,你留下的墨迹还在,曾经你进进出出的大门也还在,可是现在进进出出的却只有拉柴车了。让人蓦然回首,身后只有琉璃火,未央天,灯火还在阑珊,却没那人行来姗姗。

    刘禹锡很喜欢收集各种医方,柳宗元就有心地为他收集,还亲自试验验证疗效后,将其中有用的《治霍乱盐汤方》、《治疗疮方》、《治脚气方》寄给他收录。

    如此,他们平平淡淡地度过了四年时光,这四年里,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也“箧盈草隶,架满文篇。”只是谈天,谈地,唯独很少谈他们自己,诗词的来往并没有多浓烈的情感。有时候,总认为明日还有重聚的希望,自己只是暂时放手,暂时转身,彼此之间很多话此时没说,以后还有机会再说,还有很多时间可供相遇。可是有时候,就在那么一次,在你放手,一转身的刹那,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远分开了,你再回首,再没有那人在灯火阑珊处了。而还有很多话,却来不及说出来。当刘禹锡长篇累牍地对柳子厚说那些话的时候,柳子厚已经听不到了。而柳子厚想与刘禹锡说的话却再也来不及说出来了。

    819年,柳宗元身体恶化,临终前,写下遗嘱,要仆人在他死后将书稿交与刘禹锡,信中说:“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

    此时的刘禹锡正扶着母亲的灵柩行走在回洛阳的路上。当他经过衡阳时,遇见了这位送信的仆人,刘禹锡还以为是子厚原来说好的,说在路上会收到他写的想对自己说的话。刘禹锡还想着看看子厚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话,可是当他接到信,才发现不是子厚的愿言,竟是讣告!刘禹锡无法克制地大叫起来,怎么可能?在我母亲去世时,你还三次派人来安慰我,还担心我的病,还跟我说会再写信给我说想要说的话,怎么可能?!我没看到你想要对我说的话,看到的却是冷冰冰的一纸讣书,是的,子厚想要对梦得说的话,梦得也再也听不到了,那些话就与那人从此擦肩而过,两处茫茫皆不见:

    “呜呼痛哉!嗟予不天,甫遭闵凶。未离所部,三使来吊。忧我衰病,谕以苦言。情深礼至,款密重复。期以中路,更申愿言。途次衡阳,云有柳使。谓复前约,忽承讣书,惊号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伸纸穷竟,得君遗书。绝弦之音,凄怆彻骨。”

    衡阳,819年,激荡着一个诗人失去了知己的“啊啊啊啊”大号之声,他不知如何排解这种突至之痛,唯只有以大号惨烈地问天问地,问子厚,你怎么就这么去了!你怎么就这么去了!

    他们之间还有那么多话没说,柳子厚最后想要和刘梦得说的话,刘梦得在子厚生前不觉,在子厚死后顿觉自己其实有很多想说的话,此时即使子厚听不见了,梦得也停不下来地要说了。

    他可以在给白居易写的八十多首诗里跟乐天说:“辗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说:“报白君,相思空望嵩丘云。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

    说:“寻常相见意殷勤,别后相思梦更频。每遇登临好风景,羡他天性少情人。”

    在给令狐楚的六十多首诗里说:“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说:“一纸书封四句诗,芳晨对酒远相思。长吟尽日西南望,犹及残春花落时。”

    但是这些深情的话,他没有对与他共甘共苦的子厚说过,此时,子厚已矣,他突然想说了:“呜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闻否?唯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余哀词。”

    子厚,你这么聪明的人,虽然羽化而去,可是化去的是你的身,你的魂一定还在的,一定要听到我对你说的话啊:“呜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何人不达?使君终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子之不闻,余心不理。含酸执笔,辄复中止。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魂兮来思,知我深旨。呜呼哀哉!”

    樽前花下长想见,明日忽为忘川人。君过奈河回首望,心城犹自有残春。佛经云守护心城,离生死故。此刻为你,我只愿倾城以恸,生死之痛。

    然而,此刻,想说的千言万语,反而不知如何说起,刘禹锡唯以长号数声,送他渡忘川:“唯我之哭,非吊非伤。来与君言,不言成哭。千哀万恨,寄以一声。唯识真者,乃相知耳。一以诚告,君倘闻乎?呜呼痛哉!君为已矣,余为苟生。何以言别,长号数声。冀乎异日,展我哀诚。”

    人间几度春秋,明月几度圆缺,偏偏无语以度,如今即使沧海桑田,即使日落星移,那人再也听不到你说的这些话了。

    柳宗元去世后留下年幼的孩子,刘禹锡一再在祭文里对柳宗元说他一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他做到了,因为这是他为子厚做的。而柳宗元临终托付的希望刘禹锡能帮他把诗文编辑成册,刘禹锡也做到了,因为这是他为子厚做的。一死一生处,乃知交情时。

    刘禹锡常常怀念起他们两个人手牵手的日子,那一言一笑,从不忘记。当时两人驰名长安,逐名朝堂。前前后后参加了进士考试,考中后就并驾齐驱。携手进集贤殿书院,又在蓝田分部共事。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一起日日寻欢。或秋月下衔杯喝酒,或春日里一起坐马车踏春:“昔者与君,交臂相得。一言一笑,未始有极。驰声日下,骛名天衢。射策差池,高科齐驱。携手书殿,分曹蓝曲。心志协同,追欢相续。或秋月衔觞,或春日驰毂……”

    这是他替别人写的祭奠柳宗元的祭文,而祭文里,那一点一滴的回忆,何尝不是他在以身代替那个与柳子厚一起携手书殿、分曹蓝曲的人,一起秋月衔觞,一起春日驰毂。

    那些美好的日子都不见了,曾共同期待未来更美好的日子,一起去看桃花,一起再见宫廷仪仗队的彩旗飘飘,突然间寝门一恸,贯裂衷肠,子厚就这么走了。子厚啊,希望你在梦中来看我,我做人间的庄生,你做我梦中的蝴蝶,我们就能在梦中见面私语。那个时候一生里隐秘的心事,希望我们互相倾吐,尤其子厚你说你想要跟我说的话一定要到梦中相诉啊:“驰神假梦,冀获晤语。平生密怀,愿君遣吐。”他指望红尘肉身与黄泉魂魄的异心还能心有灵犀,他以为心中有爱就能穿越时光。可是彼岸有君,君又何在?

    八个月后,刘禹锡还是不能从子厚之死的打击里缓过来,他还是不能相信子厚就这样走了,总以为他还在远地默默地给自己写诗:“呜呼,自君之没,行已八月。每一念至,忽忽犹疑。今以丧来,使我临哭。安知世上,真有此事?既不可赎,翻哀独生。呜呼!”

    他们的一生候朝阳之难遇,先晨露而佚散。草木无情,不识流年飞度,人间有情,才在生死之前哭得肝肠寸断。此种高山流水之悲,千载而下,令人腹痛。

    刘禹锡一共为柳宗元写了两次《祭文》,还代人写了祭柳员外文,每一篇文里,都是泣泪大恸。刘禹锡还给韩愈写信,让韩愈为柳宗元撰写了墓志铭,那件以柳州换播州的事情也就被记在了石碑上。而后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是为《柳河东集》,刘禹锡写序说他的子厚:“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他如繁星丽天,他如星光清冷纯洁。而他们,琉璃一生事,琥珀三生情。

    五年以后,刘禹锡再至衡阳,看着两个人的生离死别地,刘禹锡回忆往昔,他站在这里目送子厚离开,一次目送他渡江赴柳州,一次目送他渡过忘川,而如今天涯藐藐,地角悠悠,故人已在他生:“元和乙未岁,与故人柳子厚临湘水为别。柳浮舟适柳州,余登陆赴连州。后五年,余从故道出桂岭,至前别处,而君没于南中,因赋诗以投吊: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故道,帆灭如流电。千里江篱春,故人今不见。”

    春去春来,花开花落,就像在我眼前,你已离去,了无痕迹;天地日月,青山长河,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

    生生世世所眷恋的,不是拥有,而是那人还活着,这便是上苍最仁慈的恩赐。

    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还独自活过了24年,24年里,他步步高升地回到了长安,而柳宗元已是天妒英才。

    从上次离开长安后,这已经是14年,14年。

    刘禹锡再次来到玄都观,发现观中“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中耳,因再题二十八字”,?即《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当年与他一起种桃花的看桃花的人都已经不在了。他今天又来到这里,有人说他掩饰不了的得意,可我只看到他的悲,也许,他一直不想说出下面的结局,我今天已经来了。洒蹄骢马汗,没处看花来,可是那个看花的柳郎你在哪呢?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曾经他跟白乐天一起登栖灵寺塔:“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他跟乐天可以相携笑看世间沧桑,唯独与子厚,一直都是悲情终生,他一直都是跟自己一起受苦的人。当自己的幸福终于来到的时候,和他一起共享的已不是一直跟自己受苦的人。

    多年以后,有个僧人从柳子厚贬谪之地永州回来,跟刘禹锡说起他去看了柳宗元的故居,说那里已不再是从前了。刘禹锡闻此言,悲从中来,写下《伤愚溪三首》:

    序: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其三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悠悠溪水还在,一树山榴还在,草圣数行还在,碰柑千树还在,柳门竹巷还在,不在的却是那人,他不在了,离恨如苔绿渐浸渐渍还生。即使邻人善于吹笛,又有谁能够经过愚溪草堂时,像向秀那样感笛声而写《思旧赋》呢?

    再没有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