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该怎么读-先做人,后读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今部分大学生道德修养欠缺

    当今一部分大学生,道德意识问题颇为严重。比如在本章当中,就反映了他们殴打同学、偷书、偷自行车、欺骗他人、谋取财色、互相轻视、目空一切、夜郎自大、眼高手低、不尊重老师、没有道德修养、传统观念淡薄等等各种不良现象。

    而最有轰动效应、且最被媒体广泛关注的,自然是前几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伤狗熊那件案子了。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他竟把硫酸泼向了北京动物园里无辜的熊。另外引起关注的新闻还有:《微波炉活烤三月小狗,某名牌大学学生恶行令人震惊》、《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仿真枪绑架两女生》、《天津大学生马晓明勒死奶奶砍倒父亲》等,以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连续杀人后逃窜的恶性事件。

    这些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的评论、帖子动辄上万条,少者也有几百条。而最关键的是,媒体更关注的,还并不是被刘海洋泼伤的熊、被微波炉烤了的狗,或者被凶手杀害的无辜者,而是大学生的“病”:这些名校的大学生,怎么都这么没人性?

    先做人,后读书。当今一部分大学生没有道德修养,缺乏做人原则,是一定要被社会、时代所淘汰的。要想成为一个有前途的真正的大学生,就必须恪守传统道德,具备良好修养、教养、涵养,以骄人的精神风貌、高尚的思想品质为父母、老师、同学、全社会的人所喜爱。

    1、会做人的大学生不会这个样子

    当今中国大学生中鲜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泼皮。他们行为放荡,毫无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自身。

    教师上课时,他们自顾聊天、吃巧克力、听随身听、化妆、呼呼大睡、半搂半抱着谈情说爱、打手机、发短信、写情书,旁若无人;但是,若是大名人讲座、明星演唱会、领导(关系他们利益的人)讲话,他们便顶礼膜拜,规规矩矩,言听计从,非常配合。教师放在讲台上的讲义或私人物品,到课间休息时,他们随便就去翻动。他们一旦要考研究生时,就围着教师团团转,借书、提问、讨好;可一旦事过境迁,研究生考上了,他们不但不归还所借的书籍、资料,连面对面也不打招呼,简直是“前恭后倨”、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大学生之间很少有真诚、坦率的朋友,更谈不上志同道合。大家互相防范,绝无交心。背地造谣中伤,偷看别人日记,甚至盗窃电子词典、书籍、录音机、手机、衣物、人民币的丑事层出不穷。如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便不择手段,利用各种卑鄙伎俩,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置对方于死地。

    大学生谈恋爱非常现实,他们看重的只是当下的享乐、对方的家境、对自己的作用,对爱情逢场作戏,满足性的需要,未婚同居,有了小孩却又不负责任,临到毕业,便挥手拜拜,毫无留恋、遗憾之意。

    一些大学生出外兼职打工,很不遵守时间和信用,敷衍塞责,抓拿骗吃,盗窃经济情报,甚至出卖肉体和灵魂。

    又如前几年蔓延全国的SARS病毒,北京的一些大学生因为恐惧“非典”,恐惧隔离,竟不顾禁令,纷纷出逃,而把SARS病毒的危险也带回了家乡。网上有文章质疑:这次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当今这一代大学生现了“原形”。即便是北大、清华这样令人仰慕的一流大学,其表现亦足以令国人汗颜。

    他们的逃跑,首先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最大的任务是学习。抗战时期,我们面临那么险恶的环境,许多大学生还坚持学习。而SARS时,据国外媒体披露,北京许多大学实际上已十室九空。

    其次,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如果确实被感染,一方面耽误了治疗,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而且,国家花这么多钱在大学生身上,可他们却毫不重视,更谈不上为国家、社会作贡献。

    第三,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如果自己已被感染,那么很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路途中周围的旅客,这将给我们国家的防“非典”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四,是对家庭亲朋的不负责任。如果自己已被感染,那么回家了亲戚、朋友也跟着遭殃。也许离开学校时尚未被感染,但如在途中与“非典”病人接触而被感染,那么回到家中还是一样害家。

    2、打人是不应该的

    萧毓坚是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一名在读学生,前段时间竟然不明不白地挨了本班一个同学的打,而且在班上、学校里还讨不到一个公道合理的说法,所以满肚子的委屈、难过。

    下面是萧毓坚自己的真实讲述。

    我上个学期挨了同学一次打。这也是我从出生以来,除了小时候淘气挨父母打以外,唯一的一次挨别人打。所以我至今记忆犹新,而且刻骨铭心。我不但挨打了,而且是考上名牌大学后挨的打;而且当时我的学业很有起色;而且我并没有错;而且此事非常突然;而且打我的就是本班同学;而且这个人很平庸;而且这个人曾经与我关系还不错;而且一直没有谁替我说话,似乎谁都觉得我也有责任;而且我一直都没讨到个说法,打了似乎就白打了;而且我永远都不知道该找谁为自己申诉——所以我很委屈,觉得是莫大耻辱,甚至一辈子都要阴翳难散。

    在本班挨人打,就像是在自己家挨人打一样,打了白打,“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同学、班干部、班主任、系领导都不会给自己说话,这可关系到集体荣誉啊!闹出去就是丢大家的脸。谁愿意家丑外扬?谁较真谁吃亏。内部解决、息事宁人、私了得了,何谈公道、正义?这个道理我是很久以后才明白的。

    事情发生在今年暑假,我的大二与大三交接之际。一个南方某省的同学,原本刚进大学时,我俩关系还挺好,因为有半个老乡的缘分,又是住在同一宿舍里,大家便常在一起玩,一起踩自行车去卢沟桥、长城等地游览;我还给他讲我的过去、理想,许多个人隐私都没有隐瞒他。但是,大二以后他很奇怪地就与我疏远了。我不知自己在哪里得罪了他,深感郁闷。很可能,他说他也要在大学期间搞出点名堂来;但过去了一年多,我的成果不断涌现,而他却毫无进展,难免心存恶意了。

    那年暑假的一个晚上,我从校外回到宿舍,见他与我班另外几个同学在打扑克。我当时不知是读了一本什么小说,或者是看了一部什么电影或电视,有感而发,对打扑克中的某个同学说:“如今天下男人都坏、女人都贱。”我并不知道,此人当晚刚好有个其他大学的女老乡来看他,两人一道外出餐馆吃饭,而他又刚好喝了点闷酒,情绪激愤;再说他本来头脑就有些不大清醒,于是觉得我这是在说他。其实我哪里知道他的事?而且,我要是知道他的事,又哪里会当面说他?

    但他可不管那么多,第二天清晨我刚起床,他趁着未消的酒兴,把宿舍门猛地一关,什么话也不说,根本不讲原因,也根本不与我分辩,就扑过来狠狠地揍我。他的借口是怀疑我说他,我想那不过是个托辞,应该说他早就想揍我了,而此刻只是点燃了他内心中的火药库。他真要觉得我是在说他,为什么头天夜里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不发火?已睡过一夜,难道火还没熄?他无非见那么多人在场,打不成我。而且自己的理由也不充分。我刚醒来,还不知咋回事,心里颇有点惊慌;又很少碰到过这种挨人揍的时候,甚为羞愧和慌乱;况且我根本就不会打架,只好笨拙地抱住他腰,任他将我的头按倒在桌子上,将拳头雨点般地落在我身上。不过,在本能反应之下,我在他不知什么地方用力咬了几口。

    这件事发生后,我感受最强烈的还不是身体疼痛、心里气愤,而是挨人揍的羞愧与耻辱,且自己毫无错误的委屈。我马上给班主任打电话汇报此事。班主任竟反说我:“你呀,平时太锋芒毕露、棱角鲜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才有今天。”似乎我挨了打是“活该”。其实,我大学期间很低调甚至自卑,哪敢“锋芒毕露、棱角鲜明”?我平时成天在外奔忙,很少在学校里,大家都说我“神龙见首不见尾”,难得见到人,又哪里会“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我只是勤奋工作,成果较多,遭人嫉妒罢了。而他作为班主任,不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这会让一个学生多么寒心!我想,他还是担心此事闹大了,我班荣誉受损,于他自己也不利,而要调和平息之。

    我们班某干部听说后,马上作出评判:三七开,我错三成,对方错七成。我不知他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如此“精确”!我的三成错究竟在哪里?我想,他也无非是要堵我的嘴罢了。

    特别是我们系主管学生工作的一个副书记,我一向她报告她便说:“我们XX系还从来没有哪个学生因打架而受过处分。”言外之意,我就到此为止了,不能再往校方反映。她还让我俩都写检讨书。我于是写了篇长长的东西,详细叙述了这个事件的经过与自己的委屈。但有什么用?一则,我没有错也要写检讨书,这本身就是对我的侮辱;二则,检讨书一旦到了她那里,一切就都划上了句号,我是什么都不要再说了。其实,我当时一直就没想过要向校方反映此事,也没想过要我的同学出医疗费与经济补偿什么的。我只是想要他知道,我没有错,我不是说他,他要向我道歉。但他始终没向我道过歉,也没受到一丁点处罚;甚至据说他连检讨书都没写。所以,后来每次他见到我,都是一副趾高气扬、小人得志之状。我的这场遭遇,亦慢慢不了了之,平息了下来。

    我原本以为读上了名牌大学,上学期间又挺努力,成绩也挺好的,心中还比较自豪。但就因为这场遭遇,在我心中留下了阴影,久久不消。

    不管怎么样,打人是不对的,何况是打自己的同学,更何况也不是非打不可。像这样脾气粗暴、缺乏修养的大学生,应该受到谴责和处罚。想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品质,第一条就是不能打人。须知,君子动口不动手。尔等“可以休矣!”

    3、“偷窃族”必定葬送前途

    “窃书”也是偷

    “你改悔吧。”——列夫·托尔斯泰

    那是个冬季,大家身上的衣服穿得还不少。有天夜里,某友同北京某重点大学一学生社团负责人外出逛街。在人迹罕至的书店中,某友一时为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众多好书而眼花,痛惜没钱把它们都搬回自己小窝,感到恍惚、怅惘,便没注意到携行的那位老兄在干啥。待到某友最终因阮囊羞涩,忍痛割爱地抉择了几本薄薄小书(价钱便宜),依依不舍步出店门时,见原本两手空空的那位老兄,神秘兮兮地快步走到一个背光的旮旯,变戏法般从夹克中抽出一本本新书来。待抽至第4本时,某友问他:“还有吗?”他喜滋滋地说:“没了。这套书一共16册,这次总算将最后4本搞出来——齐了!”

    该校一位小有名气的校园文学青年,平时大侃文人要耐得寂寞、不计名利,要自命清高、洁身自好;可是,他自己床上,就并非“金屋藏娇”地展览着这两年来穿行于各大小新旧书市的“丰硕成果”:一大排一大排古今中外的精装文学名著,像铜墙铁壁般砌在那里。据估算,总共400来卷,码洋在1万元以上。当初别人还以为这是他靠着平时的节衣缩食,才好不容易有了这个“家当”。直到知道真相后,大家喟然良久,无话可说。

    走进如今一些大学生宿舍楼,推开房门,你仿佛到了一座座小型图书馆。床头、书架上、壁橱里,摆满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崭新、整齐、厚重、精美,飘拂着一股浓郁的书册馨香,熠耀出一片书卷的斑斓与深蕴。且别说他们是否附庸风雅;至少,书册数目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便引起来客的喜悦:现在的大学生真用功!经济发展,人们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读书热”的回升,让国人感觉到新世纪之初的曙光。然而,比喜悦更多的是惊讶: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哪有这么多钱买书?这书是从哪来的?细一打听,答案一旦出来,惟有的便是失望了。

    北京海淀区是全国最主要的文化、教育、科学、信息中心之一。这里集中了众多驰名中外的高等学府,还是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及中国“硅谷”所在地。文化科技人士密集,民族精英分子荟萃,就得开辟大量图书馆及书店,“以飨读者”。它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最大的图书市场之一“海淀图书城”。北大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人大、清华图书馆的藏书量亦在诸大学图书馆中居前列。另外还有其它多所大学的图书馆,还有校园内外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中国书店、私人书摊、旧书市场、报刊亭、流动书贩……可谓书的世界、书的海洋。其中,尤以北大周围为甚。

    书店、书摊、图书馆繁多,为大量“书虫”们博览群书、致力文化提供了方便。但是,一股潜自的浊流——窃书,也应运而生,还暗暗在滋长、蔓延。尽管相对数量不多,毕竟还是存在的,且近几年尤剧。平时彬彬有礼、静若处子的大学生,此时便仰仗日夜居于书海中央的得天独厚条件,一改斯文面目,将“第三只手”伸向雅洁的书本……还振振有词:“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真是一群活生生的新时代“孔乙己”!

    这批高手多利用冷天、晚上、周末作案。冷天穿得厚,身上塞三两本书不露破绽;只要本人“面不改色心不跳”,书店服务员绝不强行搜身,此乃“三项纪律八项注意”。晚上天色较暗,有夜幕作保护,书店服务员看得不大清楚。周末书店人多,熙熙攘攘,服务员忙于收钱、发书,对个别“毛贼”往往便麻痹、忽略了。据说其手段最高明、“效率”最高者,是某男生于一日之内往返学校与书店达50次之多,频频得手,从“海图”的数十家门市部里“闪电般”(真有这么神速)盗走图书逾200册之众,足可破吉尼斯纪录,实在可钦可叹!

    “窃书族”也偶有失手之时。人们曾屡闻大学生偷书族当场被擒、曝光,众目睽睽、大出其丑的故事。某次,某名校一女生作案时被书店老板当场逮住,从其身上连同所窃之书及学生证全掏出来。试想,当时许多陌生人在场,一双双鄙夷、惊异、谴责的目光似探照灯聚来,该女生必然面红耳赤,继而破啼大哭,无地自容,场面一定尴尬、悲壮之极。女大学生、骄子中之骄子,与生俱来何尝受过此等奇耻大辱?最后,她被罚款所偷书价钱的10倍。付不起钱,扣押证件。返校后,又受处分(损害学校名望)。呜呼!

    大学生们倒是有无穷的智慧、无数的鬼点子。你的政策,他的对策。想尽方法,对症下药,未雨绸缪,以防突罹不测。其“对策”无非是:一次别带太多钱;任何证件、银行卡也别拿;每回窃书数宜少;万一抓住,一求饶,二哭告,三许诺,四撒谎——无所不用其极。

    店方会因这阵容可观的偷书族而赔本吗?否。偷书族毕竟人数有限,窃数有限。店方用3—4折、最高5—6折吃进书,再以全价、至少8-9折源源外销,日进斗金,生意红火得很,哪在乎这寥寥几名小偷?不过,无商不抠,无商不吝。他们赚钱,唯恐失去哪怕一个小钢崩儿。只要抓得住这少数几名捣蛋分子,自然求之不得,多多益善。其口号就是:“不放走任何一个怀疑分子。”每天他们亦够警惕、紧张的了。但是话说回来,书店完全是靠读书人发财谋生,“羊毛出在羊身上”,也不敢过份为难学生。一旦这万千举子们忍无可忍,勃然动怒,大家“团结就是力量”,“齐起一颗心,拧成一股绳”,都来“罢购”,书店经营者们断了财源,那便只好关门大吉,去喝西北风了。

    窃书族在本校图书馆中同样有精彩表演。撕去若干页码,揭外壳换内页,尚属小菜一碟。当今高校图书馆俱采用电脑管理,偷书“难于上青天”。却亦有极少顶尖“高人”能不时弄出几册藏书来,为哥们姐们所“admire”。即使红外线阻住去路,顶多返回补办手续,搪塞几句,颇为文雅,而不像在书店中那么悲惨和难堪。

    今之部分斯文学子,为何如此热衷加盟窃书族?并非我们真如孔乙己一般迂腐清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如今书价涨得太快,而学生又太穷。大学生们大多来自普通家庭,且基本上是纯消费者,除了缴纳学费、生活开支,哪有足够的“money”享受精神食粮?当然,他们多少也有些叛逆、侥幸心理,以及受随便、不在乎的时代支流所浸染,部分人自然就上了这条既老且新之路。他们的行径,与其说是一种私利意义上的盗窃,不如说是一种变相抗议。

    曾有人呼吁有关部门,应对图书市场加强管理,调节价格,甚至予学生以一定优惠。但关键还是窃书族自己。道理说一千讲一万,毕竟你偷了书。而偷书是不道德、不应该的。你错了,就得改。各位“可以休矣!”

    “别干了,其它一切好说。”——长者如是劝告你。

    偷自行车的“走廊歌手”完了

    去年的一天,北京某学院的校园内突然爆出一则新闻;该校一名大四学生,曾因“走廊歌手”绰号而闻名校内外的陈兵(化名),由于盗窃自行车多辆,眼见临近分配,却被警方带走了……

    陈兵,四川省资中县人,1984年出生于一户农家。母早丧,有两姐一妹。家境贫寒,老父年迈体衰,陈兵的学费、生活费全由姐妹们支助。陈兵上中学时,并不是特别勤奋、用功;但由于他生性较为聪敏,成绩总在不好不坏之间。全家人便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陈兵先后参加过3届高考。2005年他时来运转,终于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考入了京城这所大学。当时举家欢欣,其情形可想而知。

    大一时,陈兵还比较规矩、安份,好歹一年课听下来,成绩也勉强过得去。可是一进大二,他开始“原形毕露”,成天不听课,只顾手捧歌本,不停哼哼唧唧。每当校园里、社会上举办什么“卡拉OK”大赛,他便不惜破费去报名,结果往往连初入围都达不到,甚至有时被人骗得团团转。可“东边不亮西边亮”,也偶有他“行运”时。一次,本校搞了个小规模的音乐会,他竟也榜上有名,获得三等奖。自此后,他更得意非凡、不可一世起来。而他那张破证书,亦一直炫耀地挂在床头。3年过去了,尽管字都褪了色,仍然挂在那儿。

    其实,陈兵纯乎是空虚无聊,用流行歌曲来消磨时间、打发日子而已。他并没想过要成为一代歌星,并且这也不可能。他平时从不研习乐理,满足于一知半解;且天生一副破锣嗓,宫商不调、子羽难分。可他并不自知,常以张学友、赵传、郭富城、伍佰等自居,床壁上贴满了他们的大幅彩照。不管中午还是傍晚、睡觉前,他总爱一个人在宿舍走廊里引吭高歌,声音难听之至,令闻者莫不皱眉,他自己却怡然自得。有人半讽剌地为他取了个绰号叫“走廊歌手”,从此不胫而走。

    陈兵不但爱唱,有时甚至还尝试着自己弄些词曲。其曲东拼西凑,其词粗俗不堪,什么哥呀妹呀、情呀爱呀,实在低劣。可在其一帮哥们的盲目阿谀下,他就更为飘飘然了。

    陈兵虽出身农村,但并无农家子弟本色,相反具有极强的爱慕虚荣心。他的长相令人不敢恭维,又想受众人瞩目。可他并不是在学业、特长上花功夫,只一味于形象上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穿着大花大紫,奇装异服;发型古怪多变,或理光头或垂长辫,或扎冲天杵或留女式髻,以招摇过市、任人非议——而他反为此欢喜。于是大家又送他一个雅名:“××(该校简称)一怪”。可他终于出了大名,蜚声校内外,前后左右不时簇拥着一群臭味相投的人。

    好景不长。到大二下学期时,陈兵已有4门功课闯了“红灯”。按校规,本该勒令退学。但校方考虑到他读书不容易,网开一面,将他留了下来,以观后效。不过,此时他已由公费转为自费、本科转为专科。

    时至此刻,陈兵总该悬崖勒马、悔过自新了吧。可他相反,执迷不悟,且变本加厉起来。他整天逃课,趴在床上胡思乱想,疯嚷狂喊,伏案瞎写其“伟大作品”。

    陈兵还大手大脚,胡花乱用。仅1个月时间,他就将老父东挪西借来供自己交学费的几千元钱挥霍精光。他领着校内外一群不三不四、不明不白之人,成天泡酒吧、进网吧、上舞厅、逛商场,花钱如流水。他又大买衣服,基本上是路边货,不久便堆得满床五彩缤纷。可他从未洗理,弄得宿舍恶臭熏天;同室者对他怨声载道,他也不理不睬。

    陈兵好乱交异性,勾引浪女。他先后同校内几个女生、校外一小店女服务员都有过暧昧关系。这些女的大都姿色下等,不是肥腰粗腿便是大嘴黄牙,而且粗俗不堪。否则,内外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谁甘愿投入他这种人的怀抱?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竟成了全家人的希望、姐妹们的榜样。亲人远离北京,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他自己写信,只管大吹大擂。所以,他们来信总是关心他的身体,让他学习别太辛苦,钱该花的还是要花,有啥困难尽管通知家里。尤其值得一提的要算他小妹,过早辍学南下打工,把自己的血汗钱积攒下来寄给他挥霍;小小年纪犯了心脏病,也舍不得花钱治疗。她的来信,常常令本寝室同学热泪盈眶。可陈兵本人倒无动于衷,甚至许久也未给妹妹捎去片言只语——除非讨钱用。其心之酷,令人不可理喻。

    取之有限,用之无度,钱总有花光的一天。很快,陈兵又成了一文不名的可怜鬼。起初他只好去借,由少量到大笔,由一人到多人;到后来,大家见他还不起帐,就不愿再借了。同时,讨债的接踵而至。

    咋办呢?唯一的法子就是去“偷”了。他开始勾结外人,组成团伙,干起盗窃自行车的行当来。这些年来,各大学里自行车管理很混乱,问题滋多。头几次他们得手了,分到了大把钞票。陈兵胆子更壮,手伸得更长,而作案的次数更多、规模更大……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其团伙中的一员,在一次作案过程时被主人抓获,并扭送至派出所。他只得坦白,供出同伙多人,陈兵也在其列。警察在其校外窝点搜出了尚未脱手的新车7辆。而那些已经变成人民币的脏物,就更不知有多少了!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悔恨无穷。

    …………

    从陈兵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在当今高校的莘莘学子中,有那么一些已经堕落、正在堕落、或将要堕落的成员。他们的教训,应引起教育界有关人士的关注。而作为青年学生的你们大家,更应从中进行反思啊!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老是干这种鸡鸣狗盗的勾当,是万万不行的。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知道为非作歹,总有一天会受到法律严惩的,这一生差不多就完蛋了。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品行端正,立志成材,方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前途的大学生。

    4、行骗者“可以休矣”

    游离在高校里的各类骗子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这几年人口的时空流动异常活跃。各地城乡的许多剩余劳力和无业人员,便大量、络绎地涌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寻找谋生和创业门路。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情形的复杂,在诸高等院府校园内,除了广大教师、学生、职工及其家属外,还游离着众多形形色色非编制临时人员,这些人或系借读或系经商或系暂住。他们当中,难免存在一定数量招摇撞骗、弄虚作假分子。其种种不法行为,严重干扰了各个学校的正常教学体系与生活秩序。当然,这些骗子中也包括了不少在读或已毕业的大学生。

    面对游离在大学校园里的各类骗子,面对发生在诸多大学中的桩桩诈骗案例,人们再也无法袖手旁观、听之任之。高等院校是国家与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的神圣领地,是千百万师生的精神家园,容不得半点亵渎与玷污。因此,希望这种现状能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呼吁诸校方有关人士加强校园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尽可能减少与杜绝类似问题,使得高校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向良性方面发展。

    至于那些参与了行骗(或者说其实就是骗子)的大学生,你们必须赶快悬崖勒马、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千万不要葬送自己的事业,毁了自己的终生啊!一个人要是连道德品质都成问题,那还谈得上有什么未来呢?各位“可以休矣!”

    北京西郊海淀区,是我国主要文化教育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名声赫赫的国家级重点大学。不少骗子便长期“驻扎”于此地,并向四方“撒网”,牟取私利。

    几年前就曾有报刊报道,若干青年假冒“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在南方各省区流动作案,骗人钱物,引诱少女。如今,北京某家以文科为主的名牌大学中,又有一不法分子“盘踞”校内,通过关系住在本科生宿舍里,对外亦宣称是该校“法学院硕士”,并堂而皇之印成名片作为手段,标好通联、住址、手机号、QQ、MSN、邮箱等,到处进行诈骗。

    此人姓罗(假名),原籍湖北省公安县,毕业于当地一所三流大专学校后,分配到老家某村办完小教书。但他“志存高远”,不安本份,欲图进京“发展”。但待来京城后,他又心术不正,看准“名牌效应”,一边暗中考研,一边以假冒已考上的“名校硕士”为幌子,骗取别人崇敬与信任。罗某尖嘴猴腮、贼眉鼠眼,口才、气质都很糟,怎么骗住了那么多人呢?人们实在不明白:难道仅仅是其“名校硕士”的光环?

    罗某曾一度与附近某重点大学新闻系一个低年级女生“谈恋爱”。据大家反映,这个家在京郊的女生,长得既高又漂亮,可对貌不出众、才不过人的他却非常顶礼膜拜。看他俩那亲热的神情,估计双方关系也已非同一般。

    到去年下学期,有人还在罗某曾住过的宿舍楼下发现了一封由北京新XX饭店的外地打工妹范春花给他写来的信:“……虽然我为你打了胎,还是很高兴。你不来找我,我并不怪你。可我总不敢去找你。我很自卑。”也许这种事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当罗某初次与人见面,自我介绍时,对方大多挺奇怪:“你是研究生,怎么住到本科生宿舍来了?”他连忙解释:“我自己宿舍另外有朋友在住着。”尚可自圆其说。如果对方疑窦仍未完全消除,他又马上拿出一张其于校外租赁教室举办“X大法律系考研辅导班”的打印体课表,大部分课程由他本人上,也有个别课系该校两位全国知名教授亲自主讲。这时人家一般都会对他深信不疑了。(其实这同样不过是个子虚乌有的骗局。)何况,他还懂点法律常识与圈内动态。

    不知道是通过谁,前年8月,北京LG大学的大三学生小陈认识了罗某。小陈打算报考X大法律专业研究生,罗某岂不成了他的“大救星”?为求得罗某在考试信息与资料上对自己的帮助,小陈请他吃过好几次饭;最后把自己的“爱华”MP4随身听(1000多元)、“摩托罗拉”高级手机(2000多元)、“奇安特”山地车(700多元)也全部借给了他。可是,突然有一天,罗某席卷着这一切,跑了!

    几个月没见罗某了,小陈明知上当,欲哭无泪,近于绝望,连考研也毫无兴趣。直到去年初,突然又是一天,小陈碰巧在学校附近的中关村大街路段遇到了这个骗子。他一看见小陈,便马上跪下来,众目睽睽之中,捶胸顿足地向小陈乞求:“别把我送派出所去,什么都好商量。”MP4、手机、车子,小陈都要回来了;他还将罗某的身份证扣押,并让对方写下一张1000元的欠条。他不忍心把罗某揪至派出所。可罗某这一走,不又等于放虎归山么?

    京城里有不少民办大学,名牌学府R大周围就聚集了多所。一个在其间某校念书的男子,姓周名人根(化名),自称江西吉安人。因该校各方面条件均有限,他只好就近与R大的原中学同窗住在一起。此人别无长处,就是嘴巴特甜,善于攀谈。比如说,一碰到他们江西老乡或江西周围几省份(如湖南)的人,他就立刻用老家习惯称对方“老表”。这关系倒攀得挺自然。

    周人根长相平平,身高亦仅有1.60米左右,但在穿着上非常考究,西服笔挺、领带齐整、皮鞋锃亮,蛮像一回事。他吃在R大、住在R大、学习在R大、活动在R大,神气十足,俨然一名牌大学生。用知情人话说是:比“R大人”还“R大人”。

    周人根骗人钱物之事倒还没听说,他就专爱跟女孩“玩乐”。他自称是R大学生,不但骗R大外的姑娘(包括大学生、自费生、打工妹、北京本地女孩等),连R大内的女生也不放过,真是色胆包天。有人多次碰到,他身边总是走马灯似的跟着一、两个不停替换的陌生女孩,长相可佳。他在对她们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而她们挺羡慕地瞧着他。还有人发现,在R大新图书馆大楼背后的草坪中,或春风习习或秋月朗朗的夜里,这家伙正明目张胆、恬不知耻地与一些同样不知自重的女子“动真格的”。他又经常请自己借住的R大某寝室学生下馆子,将他们买通好后,即大摇大摆引领外头女子来寝室过夜。除满足自己外,他还将她们提供给这些当代学子。自前年9月以来,被他“使用”过的女孩实在是“不下一打(12个)”。

    周人根千骗万骗,但有一条没说谎话:他老子是家乡一厂之长,一方“财神”。这才是他长期作恶的雄厚经济基础。大快人心的是,去年底,这小子终于被R大保卫部门“驱逐出境”了。否则,其罪恶行径何时才会有个休止?

    去年下学期末,南方H省省会一家理工科大学中,“曝光”了一个外地女子因出卖色相、诈取钱物而触犯法律、饮恨铁牢、身败名裂的真实故事。

    这名女子叫做王丽,H省南部农村人氏。她出生于1984年,2004年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嫁于本地一同姓青年。婚后1年,因受不了丈夫的气,她只身一人勇闯省城,起初是在各高校之间当流动商贩,卖些“袜子耳机”之类。2006年初,通过朋友关系,她干脆住进了这所理工大学的女生楼。

    2006年全年,她基本上还是做小本生意,活动范围仅为该校及周围几家学院。但这时她可以对别人谎称自己系“工大学生”,因为“家贪”才不得不出来“勤工俭学”,故而她进的商品卖得特别快。王丽年轻、温柔,且生得眉清目秀,水灵灵的,学生们都非常相信、喜欢她。有些男生尤其欢迎她上门直销。

    然而,从2007年开始王丽变了。她想:总是做些“袜子耳机”的小买卖,何时才发得起来?听人们说:“女人变坏就有钱。”她为什么就不能利用一下自身的资本呢?反正自己又没丢啥。过去偶尔亦有个别轻薄男生想调戏她,可她不从;如今反过来是她去主动勾引他们了。就这样,“陈仓暗渡”,还不到半年时间,她便卖淫达50次以上,“收入”急剧增加。她愈发不顾羞耻,“来者不拒”,每天晚上“连续作战”,一个礼拜就能赚到上千元钱。

    王丽除了出卖色相,还不时骗取众学子同情,以获得钱财。2007年10月,她谎称自己“家里大难临头”,“顶梁柱的父亲突患不治之症,需要一笔近乎天文数字的医疗费”;她弟弟又刚好“被中山大学录取为自费生,开学初就得交一大笔钱”。当代大学生非常同情她的“遭遇”,纷纷慷慨解囊,1元、5元、10元、100元……钱像滚雪球般落入她的口袋。短短半个月当中她就骗到了20000多元人民币。

    案发前夕,王丽包括卖淫、诈骗,已总共挣得近50000元钱。按她的初衷,是希望“一劳永逸”。一口气把钱挣够后,即“溜之大吉”,找个僻远之地安享一生。只怪她贪心未足,不知收场,终致落网。2007年11月5日,公安机关将她“请”进了拘留所,听候发落。

    西南某市郊一所师范大学,虽偏处一隅,但人文传统素好。曾几何时,这儿名家云集,书声朗朗,人才辈出。而到了今天,由于受商品大潮冲击,师生们纷纷“下海”,或进市区或“飞”特区,校园内学术凋敝、涣散不堪。因而,本文中所讲的这件故事发生得就很自然了。

    该师范大学北小门外有一个自由市场,师生们的吃吃喝喝、柴米油盐、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市场里的经营者,绝大多数是来自各地乡下的剩余劳力。他们主要是租住在校园外、市场附近的简易民居中,但也有不少租住在校园内的临时商品房中。个别人则依靠老同学、老乡或朋友,违背学校规定,公然住进大学生公寓。这些人给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偷盗、诈骗等现象。

    一个由3男1女组成的犯罪团伙,就是孕育、孳生在这样一种混乱的局面里。直到“东窗事发”,他们始终做的是蔬菜、水果生意。到2006年下半年时,钰(女)才应聘进了校属某电脑公司当打字员。他们的“大哥”叫铁山,据说来自北方,牛高马大,精力充沛,性情豪壮,大家都怕他。他们4人,除钰借住在校内女研究生楼,其他3人都赁居在校外。

    2002年他们刚来时还较为规矩,只管做自己的买卖,没有非份之念。但不久后,当他们发现学校制度松弛、管理杂乱,有利于混水摸鱼、趁火打劫时,便开始借机干起非法勾当来。

    白天他们照常卖菜;晚上,利用钰在校借住之便,他们里应外合,窜进各栋男女宿舍楼或教工住宅、办公室,谎称自己是找朋友(老乡);或顺便在手里拿些小商品,以做买卖为借口,同时破门翻窗、撬锁卸货,偷盗公私财物。

    由于他们配合较好,善于扯谎,规模又不太大,有利地保护了自己,做案长达3年,赃款高达数万元,竟然无一人发觉。直到最近,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钰不慎“露馅”,并供出3名同伙(“大哥”铁山闻讯脱逃,至今逍遥法外)。这时许多师生员工仍大为惊讶。某杨姓教授还认识他们,并一度把他们当作好人(他们也的确在他2006年生病期间帮过他好几天),便不免瞠目结舌、喃喃自语:“骗子加窃贼就活动在我身边。这简直不可思议!”

    请别做假“北大研究生”了

    朋友小程目前正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后,最近转来一批外地来信,收信人大都是北大法律系、社会学系、国经系、国政系的研究生,寄信人则是南方一些省市中专、大专、高中的学生(尤其女生居多),以及部分打工者(也以女子居多)。等看完这些信,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说真的,越看越气愤。

    不知是从哪里冒出来这样一些社会渣滓,在南方许多城市到处游逛、流窜,谎称是“北大学生”,打着“社会实践”或“下乡调查”的幌子,“如今手头钱用光了”(或是“被人骗了、偷了”),然后不断向一些涉世不深、思想单纯、心肠善良甚至是软弱无知的年轻女子、打工妹“求救”、“借钱”,并给他们许诺“马上还”、“一定还”,打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欠条”,留下一个假姓名、假地址、假证件、假手机号。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显得既“诚恳”又“真诚”,用尽了口才,欺骗的手段实在高明。其出色的“表演”达到了目的,终于骗取了对方信任。在得到钱物后,他们开心而去,从此永不回头。其中有些不但骗到了钱物,还骗到了感情,甚至有些女孩连自己的贞操都送给了他们!

    这些女孩在苦苦等待了许久、还不见有对方来信或寄钱来,而且留的手机号也始终打不通、QQ与E-MAIL从无回音时,才终于发现自己上当了,于是又气又恨,无可奈何,只好按照骗子们给的假姓名、假地址写几封信过去,臭骂甚至威胁他们一顿,或哀求他们还钱。这些信进了北大后,“收信人”当然接不到,就像泥牛如海一般,结果仅有少量几封被“爱管闲事”的小程拿到了。

    前些年,也有若干年轻不法之徒,假冒“北大(或清华)法律系研究生”,在南方各地流动作案,骗人钱财,引诱少女。受害者真是过于简单、幼稚、无知、轻信。她们既让人同情,也觉得可怜、好笑。但她们是好心的、纯洁的。只是那些肇事的坏蛋让人非常痛恨、恼怒。他们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大,头衔是最著名大学、最热门专业、最高学历。他们也知道“名牌效应”的威力。他们利用了别人的良心来犯罪,其灵魂何等龌龊与可怕!

    这些来信还让人知道,骗子们不但得到了钱财,而且败坏了北大的名誉、大学生的名誉(其中肯定有不少骗子正是在读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只不过不一定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罢了)。这些受害者,其实也都是一些并没有多少钱的大、中学生与打工者,她们完全出于对北大、研究生的向往与崇敬,才把自己极可怜、有限的一些生活费、血汗钱挤出来,给了这些没有良知的家伙。当她们发现自己上当了,希望变成失望时,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丢了钱是一回事,而她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对名牌大学及其大学生的强大精神信仰,也要随之轰然崩溃。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那些万一碰到类似骗子、心肠又过于善良与软弱的世人们,包括大、中学生、打工者起到一些提醒作用。帮助别人是我们的美德,但盲目轻信别人也助长了犯罪。只有摸清对方真相,我们才能放心学雷锋、做好事。

    同时更要奉劝那些所谓的“北大研究生”骗子们,不要以为你们的阴谋伎俩一时得逞,就无法无天了。你们是非法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你们很快就得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坏事付出代价,而受到法律公正的制裁。各位“可以休矣!”

    5、大学生,你还是谦虚点好

    硕士、双学士怎能“文人相轻”?

    过去大家就不时听说,作为“孪生兄弟”的硕士与双学士,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文人相轻”的现状。某友最近特地在北京各高校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发现情况确实如此。在接受调查的北大、人大、清华等名校20名左右的硕士与20名左右的双学士中,70%都坦率承认,他们或多或少有过这种想法,即硕士觉得双学士急功近利、学术浅陋;双学士认为硕士高分低能、死气沉沉。只不过,60%是在心里这么认为,10%则直接以此观点指责对方。大家公认“天才”的北大杨姓硕士公开表示:“不耻与本系双学士为伍。”更未能容忍的是,在一次饭后,某文科院校新闻系同是来自湖南的2名硕士与1名双学士,竟乘着酒兴吵闹起来,就学历本身互不相让,彼此攻讦,冷嘲热讽,甚至大打出手。其实,这些想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很不可取。

    根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石晓兰老师介绍,作为大同小异的两种办学及求学范式,硕士与双学士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都是在本科毕业后,取得了学士学位基础上的又一次学业深造。其相同之处在于,在取得硕士或双学士毕业证书后,其工作待遇、晋修博士等方面都享有同等地位。所不同者,硕士学习3年,双学士学习2年。硕士拥有1个研究生文凭、1个硕士学位,且大部分都是1个专业(即本、硕同专业);双学士拥有2个本科专业文凭、2个学士学位。招收双学士的学校、专业、人数,都比硕士少得多。第二学位还可在本科期间辅修。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处的一位年轻干部小邓认为,就科研实力上看,硕士一般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的拓宽、浚深,还有考研场中相当程度的优胜劣汰,再加多读了1年书,专业上较双学士要略为精进;就社会需要上看,双学士掌握了2门专业、2项本领,且第二学位大多是热门专业(新闻、外语、法律、会计、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更面向实用,就业机会相对而言更广泛一些。

    这倒是实情。考试的难易,对考生素质的优劣有一定影响。据众多有切身体会的学子反映,这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研究生入学考试成了继高考之后最困难、最渺茫的一道升学关,甚至其重要程度、报考难度已超过高考。而报考双学士则相对而言容易一些。在学校内部,其考试据说形同虚设,遮人耳目;个别人甚至可以免试直升。纵使报考外地、外校,亦尚有机可乘。越是容易得到的,人们越不愿珍惜。某友曾到几所大学双学士宿舍里走动,发现个别学生为如此轻巧就成了重点院府的“王牌部队”而洋洋得意。2年之后,他们又轻而易举混到了大红烫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其自得之态难以笔述。而个别硕士又走向了另一极端,更加卖命地学习,兀兀穷年,不问世事,高分低能,书呆子一个,的确有些偏颇。

    但这只是少数不良现象。总体来说,硕士与双学士同样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作为新世纪人才,作为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落,具有真才实学,应当受到全社会尊敬。打个比方说,他们如同自家弟兄,平起平坐,其方向各有异同,其能力各有优长,并不存在必然的鸿沟。这也是国家教育部石晓兰老师的看法。

    硕士与双学士之间,既不存在类型上的巨大差异,也不存在水平上的明显距离。据清华大学中文系知名教授葛兆光说,停留于这种表面类别上的争执并没有多大意义。关键是本人得拿出确凿成绩来,那比什么都值。

    要说双学士的学术素养就一定不如硕士,当然并不真实。人民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的双学士小程,两年在读期间,竟于全国各地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专业论文,别说比绝大多数硕士,就是比相当多博士也要强得多。其实,双学士中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爱好科研、潜心学术的大有人在;而混文凭、“60分万岁”的人则极有限。历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发明和论文大奖赛,其获奖者中,双学士占有不小比例。

    而在硕士当中,一心从事学术研究的也并不多。据北京一家信息咨询中心的权威统计数字显示,继续攻读博士的人,每年毕竟只有小部分。除了学习成绩优良外,他们也接触社会,实践能力较强,90%都并非“闭目造车”、“死读书”者。硕士的就业,近几年一直颇为可观。他们毕业后,半数以上进了效益较好、地位较高的大城市、大公司、大机关,而并不在乎是否“专业对口”。京城一所名牌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王姓研究生,在读3年里一味替几家文化公司“捉刀”,炮制大量“地摊文学”;待手头积攒下了十数万,他干脆自立门户,挂牌当了书商,走出校门,连文凭也不要了。肄业几年后,他又重返母校,通过一定数额的经济赞助,并象征性交了篇论文,补办了其硕士证书。另据南方某大报2005年初消息,广州一高校工商管理硕士唐元甲,从不上课,也不作论文,仅凭其身份在该市郊某亿元村兼任村长助理,年薪15万,最后甚至放弃学位,落户此处,从此别无它求。

    最后,请大家接受教育部石晓兰老师的忠告:“硕士与双学士之间不应该产生相互轻视的心理,种种龃龉、冲突行为都是狭隘的。不管做人还是做学问,首要一条就是虚怀若谷,善于欣赏他人。你们要共同交流,取长补短,求得进步,学业有成,这才对国家、对自己都有益处。”

    别以为“没听说过”就不“著名”

    上两个月,北京某大学将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经济学界资深专家请去作了一次讲座。这位老先生在研究萨缪尔森等西方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颇有建树,在国际学术界也享有一定声望。可是,当其“讲座通知”张贴出去后,一部分“自我感觉良好”的当代学子竟嘘声四起,不以为然:“‘著名经济学家’?我怎么没听说过?”类似情形,在各大学校园内不断发生。

    并不否认,近些年里,社会上确实存在着“著名”满天飞,“名片比名人多”的怪现象。许多人声称“著名”,实际并不怎么著名,大家“没听说过”的倒居多。这时,大家自然要嗤之以鼻了。

    但是,“著名”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既要看此人知名度的大小高低,也要看对方(观众、听众、读者等)知识面的宽窄多少。如此以来,人家是否“著名”,除了他(她)是否确系名人外,还得看你是否“听说过”了。人家“著名”与否,便不能仅仅以你个人是否“听说过”为准。譬如前文提到的这个例子,既然人家确实“著名”,你也要摆谱“没听说过”,那就是你自己孤陋寡闻,只能怪自己了。

    当然,人的知识面毕竟有限。阁下“没听说过”的“著名”,普天下多的去。莫非法国人只须知道有个拿破仑、美国人只须知道有个华盛顿,中国人只须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其他人都不“著名”,都“没听说过”不成?

    有个别当代大学生,书读得并不多,而又自恃甚高,狂妄得很;但这不过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之人。平时口气很大,可真要他(她)去做,却什么也做不成。在此奉劝他们:在出现类似情形时,最好谨慎、谦虚一点,免得到时候原本想讥笑他人,结果该讥笑的倒成了自己!其实,“学海无涯”,即使真的“没听说过”,只要不自以为是,又有啥关系呢?

    读书固然应该,做人更加重要。自命不凡、大言炎炎,不会有什么出息,倒可能常常受挫;虚怀若谷、态度平和,方可取得进步,“畅销”未来。

    眼高手低是一种病态

    有个别当今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很像战国时期那个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纸上谈兵将军”赵括(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葬送了自己和整个军队)。他们自己的学问、能力并不大,也不知道虚心扎实,不知道努力进步,却谁也看不起,从自己同学、老师到社会上的各种名家、历史上的许多伟人,不管谁在他(她)眼里都是“不过尔尔”。俗语“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也是对这类人的奚落。

    比如说,对同学当中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们说“还不是死记硬背嘛”;文章写得好或有其他特长的,他们说“一般而已”;对社会上成就干得大的,他们说“挺平常”;钱挣得多的,他们说“这算什么,我会比他们还挣得多”。就连对那些白发苍苍、比他们父母还大的老教授,他们也经常暗暗哂笑:“知识陈旧、照本宣科,还不是误人子弟么,趁早下课吧!”

    也许他们说得有一点道理,只是这种心态、方式是很不健康的。眼高手低是一种病态,有此症状者非常虚弱、贫乏、畸形,很不利于自己成长和办事。一个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保持谦虚、诚恳的心理,扎扎实实,努力进取,在说别人之前,首先是使自己要有学问、能力。而等到自己真的有学问、能力了,反倒居高临下、虚怀若谷,不会去胡乱议论别人的短长了。

    大学者钱钟书当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教书,确实对那时许多知名的大教授都看不起,常有讥讽之词,但其前提是他自己平时勤奋用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已具有了广博的学识,没有几个人的学问比得上他了。

    6、大学生,请尊重你的老师

    学生是“大爷”,老师是“孙子”?

    大学校园真的非常神圣、纯净吗?一言难尽!在当今大学里,一些教师、领导与有关教职人员并不重视德育教育,对大学生过于宽容、包庇——其实是怕麻烦、没有实惠,因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敷衍塞责,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大学生首先不尊敬的人就是他们自己。如今的世道,乾坤已经颠倒、是非已经不分,学生成了“大爷”、“主子”,而教师成了“孙子”、“奴才”;是教师要讨好、依顺学生,而不是学生听教师的话,尊敬教师。

    如今部分大学生很牛皮,也很世故。老师们到集体宿舍去找某个学生,而另外那些学生则趴在床上视而无睹,有的干脆唱歌,喧闹声更大。老师们经常要在学校附近的公共汽车上给学生让座,而他们是不可能给老师让座的。近几年教师节里,老师们接到学生祝贺“节日愉快”的电话与手机短信,虽然稀稀拉拉还有几条,什么“虽然没有值钱的礼物送给老师,但我们这番心意希望你领了”,人人一个腔调。一时感到温暖、欣慰之余,老师们又为他们学着社会上的那套空架子,过于世故、商业的做派而寒心。难道做老师的只是稀罕你的礼物(其实不可能有,所以才有这番“祝贺”的电话与短信)吗?你错了!只要你真心对老师好,感谢老师,积极上进,发奋学习,又何须电话与短信?相反,虚假作秀,并无真情,何必?

    如今部分大学生很功利,也很实际。你当他的班主任、辅导员、上他的课时,平日他偶尔在路上遇到你还会叫你;等你不当他的班主任、辅导员、不上他的课了,他就根本不再理睬你了,因为你对他而言已失去了利用价值。据某高校李老师说,几天前,他与本系一名搞团委工作的同事一起走在校园里,学生们对面过来了,只叫同事而不叫他。因为搞团委工作的同事一直与学生的种种利益挂钩,而他至少暂且他们还不需要,他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辅导员,也没上他们的课。

    你想批评、得罪他吗?那他就会去院系甚至学校领导那里告你,说你不会上课,工作不负责任,不尊重学生;或者,在年终的教学评估表上,把你的分数打得很低。这学生又若是某要员的“公子”、本校某领导(哪怕一般职工)的“千金”,那更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李老师曾经教过的一个女生,他的课,她根本没上过几节。但听说她有什么来头,他便从不敢给她不及格。

    记得有一天,李老师曾供职的南方某大学一位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领导说:“这是社会潮流使然,不能全怪学生嘛!教师地位不高、收入不多,学生不尊敬你是正常的。”这是什么话!难道教师仅仅因为地位不高、收入不多,就连他教出来的学生、而且是目前还在校的学生都不要尊敬他了吗?难道教师的心血都白费了?教师就这样里外不是人?

    少数地方大学学生不像样

    地方大学生的优点是:老实、质朴、勤奋、好学,不满现状、希图提升,不声不响地积累自己的基础,向理想高峰迈进。若要夜郎自大,视野狭隘,实非好事;若能虚怀若谷,取长补短,倒是可造之才。地方大学生要真能发扬其优点,谦虚上进,走出地方、成为人才的,时有可见。“杂交水稻之父”、著名生物科学家袁隆平,毕业于今西南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著名青年数学家袁亚湘,毕业于湘潭大学;在我国加入WTO中起过很大贡献的前外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毕业于贵州大学;著名作家张炜、矫健等,毕业于今鲁东大学;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沙玛阿果,毕业于今西南民族大学;曾因《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而著名的黄全愈,毕业于今广西民族大学。

    但是,地方大学生也有他们独有的缺陷,那就是夜郎自大。地方大学生的不足,就是走不出自己的小地方,视野狭窄,目光短浅,缺乏见识,夜郎自大,自我感觉非常好,不知天高地厚。(当然也不光是地方大学生,地方所有人都多少有这种毛病,停留在地方的小范围内,不能站到一个较高的位置看现象,对本地评价过高。)你要是真有点本事,那还说得过去;但你也得出去走走嘛,看看你的本事跟人家比又有多少?都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世上比你强的人多的是,怎能这么嚣张、自负!而你要是没有什么真本事,却依然这般盲目嚣张、自负,那就更愚蠢、可笑了!

    一些地方普通院校的学生,或者还算有点本事,或者本事其实也一般,却无一例外既无自知之明、也无知人之明,不知道自己才有多大本事,也不知道别人本事比他大很多,反正就是夜郎自大,毫无基础、资本地目空一切,对谁都不放在眼里。何况你本事也就这样,本事再大又如何呢?还不如谦谦虚虚做人做事、扎扎实实继续进步呢!真要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再来自我感觉牛皮还不迟——不过,真要是那样的人,又有谁会夜郎自大呢?

    吾友李老师曾工作过几年的一所地方大学,以文科见长。该校园里有片还算秀丽的小湖泊,有水就有灵性,给大家以浪漫的吹拂、文艺的浸染。XX湖畔的莘莘学子们,多年来感应湖水之灵气、继承长期之传统,喜欢文艺创作,走出了不少地方的小作家。该校的教师曾老是强调(学生亦便响应)“走近XX湖”,这样自然就可以获得湖水灵性的熏陶,即实现了“内蕴”;但是,若老是死守在湖边,不愿走出去,甚至根本没想过走出去,且无梭罗(《瓦尔登湖》的作者)的天才,便无法开阔视野,达不到“外扬”,永远缺乏进展,永远封闭、保守,而又自负、排外。

    李老师在该校工作了几年,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名声在外,就像是一座高峰,挡住了其中许多自命不凡的教师与学生,引得他们嫉妒、愤恨不已,阴暗、变态的心理与言行便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这很正常;有优点不足,这很正常;成果多点或少点,这也是小事。关键还在做人。要是不会做人,就算还有点本事,那也是很可惜、甚至很可悲的。

    李老师有自己的网页和博客,上面还附有电子信箱。于是,有部分学生不时会发封匿名信过来,把他斥责、谩骂一通,甚至还有侮辱、污蔑的成分。他们像个土拔鼠一样,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地躲着大家,跑到一个偏僻的网吧里,进入一个普通的网站,设计一个陌生的信箱,快刀斩乱麻地草草给他写上几行思路紊乱、文句粗糙、胡言乱语的东西,鼠标一点便万事大吉。

    鲁迅先师说:“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要真是觉得自己有本事,自己的话真是有道理,就用真名嘛,就真刀真枪、理直气壮地当面来叫板嘛!像李敖、王朔、韩寒、宋祖德他们那样,想什么就说什么,有意见就批评,多痛快、磊落!而这样搞又算什么好汉呢?这就首先证明你心虚了。偷偷摸摸,鬼鬼祟祟,见不得阳光,只是小人行径,一交手就让人看不起。请参阅山西著名杂文家韩石山先生批驳他人谩骂他的文章《韩先生教你写文章》(《杂文月刊》2004年第1期):写批评文章,第一就是要署真名,这是论战常识,也是起码的道德规范。

    地方大学的部分学生,必须改掉夜郎自大的毛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谦虚的作风,登高望远,开阔胸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这才是一条人间正道啊!

    7、民办大学学生更要奋斗

    正规大学的部分大学生,其问题已经够大、够多了;没想到,还有比他们问题更大、更多的,那就是民办大学的部分大学生,堪称“问题之王”。

    民办大学的部分大学生,他们在刚入校的那个学期,开学最初的那几节课,还是听得挺认真的,笔记也记得很详细,迟到、早退、旷课、在课堂上随意说话与走动的还不太多。但是,很快他们就露出“原形”来了。

    首先是学风极差。到第二学期时,课堂里就很空了,很多人都逃课了。剩余的那些,也是刚上完第二、第三节课就提前走的;并且还不是偷偷溜走,而是趁老师还在上课、其他同学还在听课时,就大摇大摆、堂而皇之从教室前门走出去的。坚持到第四节课的几乎寥寥无几。也有的是上到第二、第三节课才姗姗来迟,随便坐了几分钟,又匆匆而去。就是坐在教室里的,也既没有专心听课,又不是在专心干自己的事,而是大声嚷嚷、放肆打闹,喧嚣、混乱极了,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而正规院校的学生,他们即使学风也不怎么好,但还不至于如此明目张胆、近于疯狂的。

    其次是素质极差。一旦老师上课思维活跃、联想开阔、知识面广、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辞藻不断,学生们接受起来便很艰难,像听天书一般,目光迷茫,常常让老师讲慢点、多板书,足见其文化底子差、智商也不高。而正规院校的学生,他们即使素质也不怎么好,却只是在人文意识、传统观念方面淡薄、疏远、浅陋一点,却大都各自还有些小聪明,脑瓜也还是比较好使的,知识面也要广得多。

    第三,尤其是这点,修养极差。老师送他们自己出版的著作,他们一句感谢也没有,也没有佩服与欣喜的意思。不管上课下课,在教室里教室外,他们看到老师从不叫,表情木然、冷然,似乎从不认识。又因为民办大学情形特殊,学生们还得参加国家规定的学历统考,所有课程及格了才能毕业。所以,他们的教材不完全是提高能力的,还真正需要背诵很多知识,去应付有一定难度的考试。老师在上课时,也只好尽量多讲一些教材上的知识点,这时下面就有学生说“照本宣科”;当老师按照他们的意思调整思路,放开课本、自我发挥时,又有另外的学生说这样教“我们学不到知识,考试通过不了”。而且,他们每一派反对时,都是采取大闹课堂、尖声叱叫的极端行为。老师只好停下来,与他们商量这课究竟该怎么上,一些学生又当堂叫喊“别废话”、“我们要上课”、“你不上课就走人”等等难听之词。另外,他们比正规大学的学生也更加成人化、社会化、粗俗化,诸如抽烟、酗酒、赌博、偷盗、帮派、粗口、打架、同居的现象更加普遍和严重。

    尽管大多数学生还是好的,不好的仍然只是极有限的一部分,但就整体而言,无论学风素质、道德修养,民办大学的学生的确比正规大学的学生问题更大、更多。

    不过,民办大学的学生们也不要沮丧,那将在恶性循环的路上滑得越来越远,前途也就更加凄惨无光。你们本来底子就比正规大学的学生差一些,也就应该更加奋起直追啊!正确的做法是,要虚心请教、努力拼搏,改善自己的学风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这个“大学生”身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