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购买攻略-肉及肉制品的安全选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肉是指动物除皮(毛)、内脏、头、蹄、骨以外的其他组织,包括肌肉、脂肪组织以及分布在这些组织中的神经、血管、淋巴结等。

    肉制品是运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配以适当的辅料和添加剂,对原料肉进行加工而制成的产品。按肉制品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干制品(肉干、肉松),腌腊制品(咸肉、火腿),灌肠制品(香肠、红肠),熟肉制品(卤肉、肴肉)。

    鲜肉常见的质量问题和掺假问题

    鲜肉常见的质量问题和掺假问题主要是腐败变质、人畜共患传染病(如炭疽、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猪丹毒和猪出血性败血症)与寄生虫病、畜药物残留、亚硝胺与苯并芘污染等。表现是:劣质肉、母猪肉、公猪肉、注水肉、病猪肉、白条猪肉、垃圾猪肉等。

    鲜肉品质巧鉴别

    感官检验肉类食品质量包括视检、触检和嗅检,必要时还要进行切检。

    1.鲜肉与劣质肉的鉴别

    鲜肉

    包括猪、牛、羊、兔、狗和马肉等。新鲜肉应是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洁白(牛、羊、兔肉或为淡黄色),表面清洁、滋润,新切表面微呈湿润、不发黏;指压肌肉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具有应有的正常香气;肉汤清澈透明,油脂团聚于汤的表面,具有香味。

    劣质肉劣质肉表面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发黏,在切面放一滤纸能吸附大量水分,手触切面感觉很黏、很湿。肉色发灰或呈灰绿色,新切面呈暗色、淡灰绿色或黑色;手按压后不能复原,甚至有显著腐败气味,脂肪呈污灰色,有酸败或显著哈喇味。

    2.几种常见问题猪肉的鉴别

    母猪肉母猪肉一般皮软厚,皮面上毛孔大,肩臂部皮上有如米粒般的凹空(沙眼),小腿部皮多皱褶,乳头长、细、大。脂肪呈青白色,坚硬没有弹性,手摇时有“嘎吱”声;有的母猪皮与皮下脂肪间有一薄层脂肪呈粉红色,即所谓“红线”。

    公猪肉公猪肉一般皮粗糙厚硬,毛孔大,刀切脂肪阻力较大,切开后可见脂肪颗粒粗大,肌纤维粗糙,有时有特异刺鼻的臊臭气,久煮不烂。

    注水肉注水肉一般发肿、发胀,表面色淡,非常湿润,吊挂的肉常有水珠滴下,用手指触摸,按压弹力差,有水流出,使手指沾湿。切口有水渗出,在切口处插入0.5厘米宽滤纸条,深度1~2厘米,1~2分钟后纸条即湿润。

    病猪肉病猪肉一般只能在屠宰时进行病理剖检发现。如人畜共患的恶性传染病“炭疽”,主要病变在猪的头部颔下淋巴结,或肠系膜淋巴结;弓形体病主要病变在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肺上;不少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病变也多在内腔上;旋毛虫个体虽小对人体危害很大,多见于横膈肌中;其他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也都需仔细鉴别和处理,才能保证肉食安全。

    白条猪肉白条猪先看皮肤和放血程度,凡是皮肤发红、出血或针点状出血、枕块形出血、丘疹、水泡的是病猪。病猪一般放血不良,肌肉颜色发暗,呈暗红色,肋骨间血管充满黑蓝色凝血。再看胸、腹膜,正常猪的胸、腹膜,色泽新鲜光滑,无粗糙感;病猪胸、腹膜上有出血点,甚至腹膜下的毛细血管呈红黑色血管网,胸膜粘连,上面有纤维状附着物。

    检查白条猪时,重点是剖检淋巴结,观察淋巴结大小、色泽、韧度和组织变化。在白条猪的颈部、前后腿、腰部等处有十几个淋巴结。正常的淋巴结切面多为淡黄白色或浅灰色,不肿大,切开两片再合拢后不留痕迹,若出现肿胀多汁、充血、出血或边缘出血及网状出血,呈红黑色、玫瑰红色、化脓、钙化等变化的是白条猪。其次是检查肾脏,这是白条猪带着的唯一脏器,正常的猪肾脏为红褐色,薄膜坚韧而且容易剥离,若肾脏肿大充血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不肿大、贫血,有针点状出血点的,肾脏周围脂肪呈黄绿色,有腐败气味的都是白条猪。再次是检查肌肉,猪囊虫主要寄生在肌肉上,如发现有米粒大或绿豆粒大白色半透明的包囊就是囊虫。白条猪宰前往往发烧,脂肪消耗快,看上去“瘦肉多”,但这种肉色泽昏暗发涩,手按无弹性,闻起来有腐败气味。最后,还可检查脊椎骨的断面和脊髓,如果背部的结缔组织有出血点,骨髓呈暗红色的,也是白条猪。

    米猪肉

    米猪肉就是患囊虫病的死猪肉。米猪肉一般不鲜亮,肥瘦肉及五脏上或多或少有米粒状的囊包。如发现肌肉上有石榴籽一般大小的水泡,即是囊包虫。米猪肉的危害之深,已为人们所知,但它非常容易与脂肪筋块或油渣混淆,特别是买瘦肉时需要多加注意:将瘦肉上的白点放在手心中用力搓揉,如果溶化的就是肉渣或脂肪,如果不化或迸裂即为虫卵。

    3.牛、羊肉的鉴别

    牛肉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白色或微黄色;肌纤维粗大、清晰,有韧性;外表微干或湿润,不黏手,切面湿润。

    羊肉冻羊肉系指活羊经过屠宰加工,卫生检验符合冷冻条件要求冷冻的羊肉。

    专业实验室检测新鲜肉、次新鲜肉和变质肉的项目主要有:细菌镜检、挥发性盐基氮、pH值、硫酸铜肉汤反应、eber试剂氨反应、Nessler试剂氨反应、蛋白沉淀反应等。

    解冻后达到一级鲜度的冻羊肉,肌肉颜色鲜艳,有光泽,脂肪为白色。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湿润不黏手。肌肉结构紧密,手压有坚实感,肌肉纤维韧性强,具有羊肉的正常气味。煮沸后的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鲜羊肉汤固有的香味和鲜味。

    解冻后达到二级鲜度的冻羊肉,肉色稍暗,肉与脂肪缺乏光泽,但切面有光泽,脂肪稍发黄。外表干燥或轻度黏手,切面湿润黏手。肌肉组织松弛,肌肉纤维有韧性;嗅闻稍有氨味或酸味。煮沸后肉汤稍有混浊,脂肪呈小滴浮于表面,香味、鲜味较差。

    鲜肉安全购买小窍门

    1.通过观形状、摸弹性、闻气味、品味道、看印章来购买观形状可食用肉有光泽、红色均匀。切面轻度湿润;不可食用肉色污灰,外表很干燥或很湿润,发黏、肉色暗红。

    摸弹性可食用肉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不可食用肉指压后凹陷往往不易恢复。

    闻气味可食用肉具有该类鲜肉的正常气味;不可食用肉有氨味或酸臭味、腥臭味,或大蒜味。

    品味道可食用肉筋腱坚韧,富于弹性;不可食用肉筋腱湿润,呈污灰色。可食用肉关节面滑润且有光泽;不可食用肉多覆盖有黏液。可食用肉透明、芳香,表面浮有大的油滴;不可食用肉混浊,有黄色絮状物,脂肪极少且浮于表面,并有臭味。

    看印章可食用肉左右臂部有有关检察机关印戳;不可食用肉无有关印戳。

    2.避免买到伪劣肉的方法

    避免买到病猪肉的方法主要是看、嗅、触。

    ●看:病死猪的放血刀线平滑,无血液浸润区;健康猪放血刀口粗糙,刀面外翻,刀口周围有深达0.5~1厘米的血液浸润。病死猪的脂肪呈粉红色,健康猪呈白色或浅白色。病死猪肉切面暗紫色,平切面有淡黄色或粉红色液体,健康猪肉切面有光泽,棕色或粉红色,无任何液体流出。病死猪淋巴结肿大或萎缩,呈灰紫色,健康猪淋巴结呈粉红色;病死猪因放血不全,血管外残留血呈紫红色,可有气泡,健康猪放血良好,血管中残留极少。

    ●嗅:病死猪有血腥味,屎臊味,腐败味等异味,健康猪肉无异味。

    ●触:病死猪肉无弹性,健康猪肉有弹性。

    避免买到注水肉的方法

    ●注水牛、羊肉的识别:注水牛、羊肉色泽鲜红、较湿润,看上去“很新鲜”,很多人单凭感官好看,青睐注水牛、羊肉。其实,这种肉组织松软,血管周围出现半透明状红色胶,弹性差,切面闭合慢,且有明显切割痕迹。

    ●注水猪肉的识别:未灌水的瘦肉颜色鲜红,用手摸略有黏感;灌水的瘦肉,淡红带白,有光泽,较正常猪肉要亮。很细嫩,且有水慢慢从肉中渗出,其他特征与注水牛、羊肉相似。用卫生纸或吸水纸贴在选定的猪肉上,如果是注水猪肉,报纸很快被水湿透。揭开纸,用火柴点燃,若不能燃烧说明肉中注水。

    避免买到母猪肉的方法母猪肉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免疫球蛋白(此种免疫球蛋白属异性蛋白,对人体有害),尤其是产仔前的母猪肉含量更高。母猪皮粗且厚,显黄色(但可以用漂白粉刷掉),毛根呈丛生“小”自行,背脊上最为明显,很容易辨认。所以母猪肉常被作假,剥皮后冒充无皮肉出售。只要发现肉很老、不易煮烂;奶头长、粗大较硬的往往就是母猪肉。另外,母猪肉的瘦肉条纹粗糙、呈暗红色;排骨弯曲度大、背脊筋骨突出、显黄色、骨头特粗、猪蹄粗大且磨得扁平;母猪的头大、嘴长、獠牙较长。

    避免买到米猪肉的方法

    购买猪肉时,要注意其瘦肉切开后的横断面,看是否有囊虫包的存在,在切面上如发现有石榴粒(或米粒)一般大小的水泡状物,即为囊虫包,可断定其为米猪肉。

    3.学会识别检疫印章

    学会识别检疫印章有利于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选购。下面介绍几种检疫印章的用途及特征。

    兽医验讫章经检疫合格,认为品质良好,适于食用的生猪肉,盖以圆形,圆形直径5.5厘米,正中横排“兽医验讫”四字,并标有年、月、日和畜别的印章。

    高温章经检疫认定,必须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处理,才能出售的肉品,盖以4.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内有“高温”二字的印章。盖有这种印章的生猪肉不能直接上市出售。

    食用油章经检疫认定,不能直接出售或食用,必须尽快炼成食用油的生猪肉,盖以长4.5厘米、宽2厘米、中间有“食用油”三字的条形印章。

    工业油章经检疫认定,不能直接出售或食用,只能炼作工业用油的生猪肉,盖以长8厘米、宽3厘米椭圆形、中间有“工业油”三字的印章。

    销毁章经检疫认定,禁止出售和食用的生猪肉,盖以“×”型对角线,线长6厘米、内有“销毁”二字的印章。

    肉制品香肠

    香肠按生熟分,可分为生干香肠和熟制香肠。生干香肠水分已大部除去,经长时间挂晾具浓郁风味,贮藏时间长;熟制香肠水分含量多,不宜久藏,有猪肝香肠、玫瑰香肠等。

    香肠常见的质量问题

    ●用劣质原料(病肉、槽头肉、垃圾肉)加工香肠;

    ●滥用添加剂改善香肠品质。

    香肠品质巧鉴别

    1.掺入淀粉香肠的鉴别

    纯肉香肠纯肉香肠是优质香肠。优质香肠应颜色正常,肠膜无破裂,形状整齐饱满、坚实,富有弹性,皮馅连接紧密不易脱落,肥瘦混合均匀,瘦肉呈鲜红色或粟红色,肥肉呈白色,咸度适中,无肉腥味,有特殊香肠味。

    “淀粉”香肠香肠是纯肉制品,不应掺入淀粉。纯肉香肠切面肉馅有光泽,瘦肉呈灰红或玫瑰红色,脂肪为白或微带红色,肥瘦肉区分明显,手感质地坚实。掺有淀粉的香肠切面无光泽,瘦肉红中带白,脂肪灰白,肉丁面上有粉质,手感发软,存放时间稍长有酸馊味。

    2.各地香肠风味的鉴别

    广东香肠外形美观,色泽明亮,皮薄肉嫩,香醇味鲜。

    四川香肠麻辣、甜、咸,辅料中有柠檬、玫瑰、桂花,有的添加虾米、花生仁、芝麻等,其特征肥多瘦少,肉质红白分明,外形细致,味道鲜美。

    皋香肠是江苏特产,肥瘦适中,香味浓郁,甜中有咸,味美可口。

    3.从外观、状态、色泽、气味上鉴别

    消费者在选购香肠时,可从四个感官指标来加以鉴别,以避免买到“问题香肠”。

    从外观上看一级鲜度的香肠肠衣干燥且紧贴肉馅,无黏液及霉点,坚实或有弹性;二级鲜度的香肠肠衣稍有湿润或发黏,易与肉馅分离,但不易撕裂,表面稍有霉点,但抹后无痕迹,发软而无韧性。

    香肠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食盐、酸价、亚硝酸盐。

    从组织状态上看一级鲜度的香肠切面坚实;二级鲜度的香肠切面齐,有裂缝,边缘部分有软化现象。

    从色泽上看一级鲜度香肠切面肉馅有光泽,肌肉呈灰红至玫瑰红色,脂肪呈白色或微带红色;二级鲜度的香肠部分肉有光泽,肌肉呈深灰或咖啡色,脂肪发黄。

    从气味上看一级鲜度的香肠具有香肠固有的风味,二级鲜度的香肠脂肪有轻微酸味,有时肉馅带有酸味。

    灌肠常见的质量问题

    灌肠

    灌肠是肠衣中灌入肉馅后经烘烤、煮制、熏腌等加工过程制成的肉制品。

    ●用劣质原料(病肉、槽头肉、垃圾肉)加工灌肠;国家肉灌肠卫生标准中的检测项目主要有: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滥用添加剂如亚硝酸盐等改善灌肠品质。

    灌肠品质巧鉴别

    优质灌肠肠衣干燥完整,与肉结合紧密有弹性、无黏液,切片坚实而湿润,肉呈均匀玫瑰红色,脂肪为白色,无腐败或酸臭味。

    咸肉常见的质量问题

    咸肉

    ●因咸肉加工时,主要使用盐硝混合物和盐做腌渍原料,因此存在亚硝酸盐超量使用问题;

    ●咸肉还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问题(如霉菌、沙门氏菌等)。

    ●一些不法商贩在咸肉中添加“敌敌畏”,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防止生虫。

    咸肉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水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及其他需要特定检测的指标。

    咸肉品质巧鉴别

    优质咸肉肉质紧密,呈鲜红或暗红色,皮干硬洁净呈苍白色,无霉变和黏液,切面呈红色,肉质均匀,弹性好,脂肪呈白色或带微红,肉质结实,有特有咸肉香气。

    劣质咸肉肉质疏松呈暗色,发黏,表面有霉迹,切面色泽不均匀,呈褐色或灰色,弹性差,脂肪发黄,有刺鼻酸臭味或哈喇味。

    火腿

    火腿常见的质量问题

    火腿是鲜猪肉后腿经过干腌、洗、晒、发酵(或不经洗、晒、发酵)加工制成的肉制品。

    ●火腿生产过程中使用死猪、病猪、母猪以及用违规饲料饲养的猪后腿做原料;

    ●滥用添加剂改变食品品质。

    火腿品质巧鉴别

    火腿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过氧化值、三甲氨氮、亚硝酸盐。

    优质火腿外表新鲜清洁、皮肉干燥、皮色棕黄或棕红色,略显光亮,肉质坚实有弹性,形状完整均匀,切面脂肪薄而呈白色,瘦肉层厚呈鲜红色,有浓郁火腿香味。

    劣质火腿外表潮湿松软,有霉烂或黏液,肉质松弛不实,脂肪呈黄褐色,无光泽,有腐烂哈喇味。

    板鸭

    板鸭是健康肥鸭经宰杀、去毛、净膛,经盐腌、复卤、晾晒而成的腌制品。

    板鸭常见的质量问题

    ●用劣质原料(病死鸭)加工板鸭;

    ●滥用添加剂等。

    板鸭是采用独特配方,经晾晒、烘烤等多道工艺制成的食品。

    板鸭品质巧鉴别

    1.正宗板鸭和劣质板鸭的鉴别

    正宗板鸭色泽天成,以黄为主,略带微红,外形大小均匀、呈扁圆状,采用1.7千克左右土鸭(五谷喂食,辅料来源正规)制成,制作时经一定时间晾晒、烘烤,腿部发硬,周身干燥,皮面光滑无皱纹,腹腔内壁干燥,附有外霜,胸骨与胸部突起,颈椎露出,肌肉收缩,切面紧密光润,呈玫瑰色,肉质细嫩,滋味鲜美。

    劣质板鸭均加色素,外表深红发亮,采用普通肉鸭(常用添加剂和激素催大)制作,个头小,由于偷工减料,水气重,表面起皱,腹腔湿润,可见霉点,切面稀松,无光泽,脂肪带哈喇味,腹腔腥味或发霉味,水煮后肉汤鲜味差,并有轻度哈喇味。

    板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主要包括:酸价、过氧化值等。

    2.从色泽、外观、气味上鉴别

    消费者购买板鸭时应注意观察,优质板鸭体表光洁,呈白或乳白色、淡红色,腹腔内壁干燥、有盐霜,肉切面呈酱红色,切面致密结实、有光泽,具有板鸭特有的气味。凡体表发红或深黄色,有大量油脂渗出,腹腔潮湿发黏,有霉斑,肉切面带灰白、淡绿色,切面松散、发黏,有哈喇味和腐败酸气的,则不购买。

    烧鸡常见的质量问题

    烧鸡

    ●用劣质原料(病死鸡)加工烧鸡;

    ●滥用添加剂等。

    买烧鸡时不要只看色泽,因色泽可以用蜂蜜或红糖过油而成,好鸡、病鸡没有差别。首先要看烧鸡的眼睛是否呈现半睁半闭的状态。如果是这样,就可断烧鸡品质巧鉴别

    定不是病鸡,因病死的鸡死亡时眼睛已全部闭上,用它制出的烧鸡的眼睛也就永远是紧闭的。另外,用手轻轻挑开肉皮,如果里面的鸡肉呈现白色,就可以断定是健康鸡做的烧鸡。因为病瘟鸡死时没有放血,肉色就会变红。当然,买烧鸡用鼻子闻一闻,也是识别质量的方法之一。

    肉制品安全购买、贮存小窍门

    1.肉制品的安全购买

    凡是用肉制作的食品在购买时要做到“五看一闻”。

    五看是指

    一看产品生产企业身份是否合法,如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或者认证标志。

    香肠二看生产日期。越新鲜的产品口味越好,产品存放时间越长,氧化现象就越严重。

    三看产品表面。要选择表面干爽的产品,表面不干爽的肉制品容易有细菌繁殖,腐败变质。

    四看产品外观色泽。颜色过于鲜艳的肉制品添加了过量色素,不要购买。

    五看产品弹性。弹性好的肉禽制品内在质量好。

    一闻是指闻气味。闻闻气味是否正常,有无酸败腐臭异味。

    另外,加热杀菌是食用肉类食品的基本原则。热加工不但能杀灭微生物,还具有破坏酶和一些有害因子的作用,并且使蛋白质的吸收率提高。市场销售的肉制品要做到“现买现吃,隔夜回锅加热”。

    2.肉及肉制品的安全贮存

    肉及肉制品在贮存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低温保存与生熟分开。鲜肉和熟肉制品应在0~4℃条件下贮存;腌腊制品要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为80%~85%条件下贮存;而肉干、肉松则需要存放在低温、干燥通风的地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