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节-学会触类旁通!——历史、政治等科目也是类似情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很多妈妈认为只要多下点工夫,把该记住的都记住,该背诵的都背过,就能考出个好成绩。而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即使孩子已经把知识点都吃透了,也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

    比如,有的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过于紧张、焦躁,结果丢三落四,只回答了题目中的一个要求,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有的孩子没有审清题目,没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就开始做题……结果,孩子的种种表现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孩子在历史、政治等科目中表现出来的粗心大意,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为孩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审题失误

    无论孩子是回答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关键都在于审题。有的孩子审题只读一半,就开始用自己的想象得出一个结论;有的孩子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一看到自己熟悉的材料,心理上就比较放松,然后草率落笔,结果忽视了这道题的设问角度;有的孩子读完题目之后,抓不住题目的关键点,等等。由于孩子的审题失误,所以导致整道题都做错了。

    儿子在高考中遇到了一道题:运用唯物的辨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由于他以往做得比较多的是运用“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材料,所以,他一看到题目前面写的“唯物”两字,就开始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解题,结果回答不全面。

    事实上,孩子只有吃透题意,看清题目中的设问,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才能避免走题、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等现象。

    前面已经讲过了正确的审题方法,不过,对于历史、政治等学科,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就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了,一般为时间、地点、人物、专业术语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把材料或设置的问题分成几个层次或几个小问题,然后分别进行思考。

    漏掉题目中的其他要求

    有一个女孩经常会因粗心而漏掉题目中的其他要求,结果造成成绩不理想。对此,妈妈教给了她一个好方法,就是在审题的时候,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题目中几个方面的要求,等做完了题,再用橡皮擦掉勾画的内容。

    妈妈拿了一道政治题做例子:从文明与和谐两个角度论述……显然,这个题目既要从“文明”的角度来论述,又要从“和谐”的角度来论述。随后,妈妈引导女孩用铅笔在“文明”、“和谐”这两个词语下面点了两个点,以示提醒。

    自从女孩掌握了这个方法之后,就再也没有因粗心而漏掉题目中的其他要求了。

    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有类似于这个女孩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帮助他克服粗心大意的坏毛病。

    不能正确排除干扰项

    一般来说,孩子在做选择题的时候,都会用到两种方法。其一是直选法,适用于答案比较单一、相对较简单的选择题;其二是排除法,可以从正确、错误、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入手,适用于相对较复杂的复合型选择题。

    由于出题人常常会设置一些“陷阱”,即具有干扰性的错误题支,这些题支或符合题干的某些要求,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如果孩子稍不留意,就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有这样一道历史题:

    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很多孩子一看到“美国实力衰弱”,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A”。事实上,正确的答案是“D”。

    孩子要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就要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在题解的时候,要全面、仔细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将观点片面的、错误的、绝对化的题支全部排除,然后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与题干联系得最紧密的选项。

    同时,孩子还要总结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一些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辨析。

    忽视设问中的限制语

    每一道题都有若干个设问,而几乎每一个设问都有限制语,其目的是使设问的角度、范围指向明确且清晰,可以增强孩子的解题意识。如果孩子因马虎大意而忽略了设问中的限制语,就可能会答非所问、南辕北辙。

    比如,有一道历史题是这样的: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请问,材料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钟的主体高1.842米,其实就指明了发生那一历史事件的年份——1842年,而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如果孩子忽视了设问中的限制语“1.842米”,可能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对于这一类的问题,孩子要提炼、归纳、概括材料,把材料中的内容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并提炼出自己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关键词、关键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特别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因为这些一般都是材料层次划分的标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