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造就一生-交际中的口才技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求人办事要有铜牙铁齿

    当我们遇到求人办事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张嘴,因为毕竟会有些不好意恩和尴尬。其实,只要你拥有一定的口才技巧,那么你就不会觉得开口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事情也会比你想象的更加顺利。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求人的。小时候对做不来的功课,我们求人讲解;长大后,为成家,我们求人说媒;工作时,我们求人合作,求人推销……总之,生活中需要我们开口求人的事太多了。

    但求人办事要想获得好的效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要使对方心甘情愿地为你帮忙,你必须练就一副铜牙铁齿。如果你没有口才,只一味的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对对方说:“劳你大驾,请你帮忙。”之类的话,只会让人感到耐烦。

    要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首先应该摆出一副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姿态来,有倾听别人言谈的诚意,别人也会愿意听你说下去。

    有一次,相声演员姜昆到广州演出,市属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往采访,不料,被姜昆一一婉言谢绝,这使记者们十分失望。这时,有一位女记者却再次叩响了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您的表演很欣赏,可是我想跟您谈谈您演出时的一些应特别注意的细节问题……”姜昆一听是为自己更完美的演出而来的,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

    这位女记者利用了她和对方对相声的爱好及共同的兴趣做文章,巧妙地打开了姜昆的“话匣子”。所以求人时,说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的办法是引出彼此共通的话题来,才能与对方聊起来,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入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所谈的内容不要总是老生常谈,以免惹人生厌,也不要夸夸其谈,显示自己什么都懂,毕竟你是在求人家,常言说得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此时你也一定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我们在平常与人交谈的时候,一般都是说些身边的琐事,这或许是想向对方表示亲切。但在求人办事之时一般情况下不宜把老婆、儿女当作谈论的话题。有些人习惯在讲几句正经话后,就把话扯到老婆、儿女的身上,像这种人总不免给人一种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像这样说家务事,不能算是好的谈话内容,这种谈话毫无益处。

    求人办事时,谈话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文雅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及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大方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方式。

    谈话的语言要视对方的修养而选择,做到能雅能俗,才不会让人对你有格格不入的反感。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至于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再想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的,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分别后也会彼此怀念不己。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不动脑筋,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至引起了别人反感还不自知。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是何处就脱口而出,那样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总之,求人办事,说话的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恰当的言词可以使你更顺利或以更小些的代价来达到目的。

    开口求人是一门高深学问

    开口求人也是一门学问。别人肯不肯帮忙,一方面与自己平时的为人处世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如何开口表达有重要的关系。日常交往中深得人缘的人,别人一般也乐意帮忙,而平日不注意交际、朋友少的人求人时若能深谙求人办事的口才技巧,也能获得别人的帮助,达到自己的目的。

    首先请求别人,一定要选好时机,最好在别人心情舒畅;或在别人比较空闲的时候才适宜提出来。如果你去找别人帮助自己的忙时,别人恰巧正在高度紧张地工作,你去打扰他,他会因感到麻烦或嫌你没有眼色而敷衍你。如在别人心情不佳、情绪郁闷时,你提出请求,将会使他因心烦意乱而拒绝。

    求人帮忙时,一定要博得对方的好感。先“捧”后求的技巧。所谓“捧”在这里是指对所求的人的恰到好处、实事求是的称赞,并不包括那种漫无边际、肉麻的吹捧。求人时说些对方乐意听的话,尤其是顺便就与所求的事有关的方面称赞对方一下,也不失为一种求人的好办法。

    在求人时不忘表示愿意给对方以某种回报,或将牢记对方所提供的好处,即使不能马上回报对方,也一定会在对方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诺,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时也会对求助者多一份好感。

    倘若向特别要好和熟悉的人求助,可以直截了当、随便一点。但有时求助于关系一般的人、生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时,则常常需要一个“导入”的过程。这个导入过程可长可短,得视情况而定。

    另外,请别人帮忙时,措辞一定要讲究礼貌,以表露出对别人的尊重。比如:“劳驾,请您让一让好吗?”“打扰您一下,您能告诉我到某某地方该怎么走吗?”“请你下班时,等我一会好吗?”

    如果你用生硬的口吻提出要求,肯定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即使对方碍于情面不好拒绝,但内心肯定不快,甚至可能心生埋怨也未可知。

    求什么人说什么话

    能说会道的人的人,一定要具备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这种能力,不能对不同的人,总唱“同一首歌”。

    和别人沟通,首先要看对方是什么人,因为每个人的脾气禀性不同,所以他所能接受的说话方式就可能不一样。要想达到求人成功的目的,就要收集信息,因地制宜,运用恰当的技巧,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一言不和,怒发冲冠,引起了被求对象的反感,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所以要求人必须先控制自己的情绪,除了控制情绪之外,交涉时还要消除“自我限制”的心理,因为自我限制往往使人作茧自缚,无法放开手脚,说话也不会有创造性的成果。

    此外,在求人的过程中,也要能善于利用信息。现代人拥有许多信息,却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它,甚至还会使用错误,造成反效果。比方当你夜晚送女友回家时,你知道该让车内保持幽暗,以增加罗曼蒂克的气氛,但是把车子停在两盏路灯之间呢?还是在路灯的正下方?大部分人一定会以为前者较为理想,其实光线从两边车窗斜射进来,反而把车内的情形照得一清二楚:而后者因为灯光只能照到车顶,车内反倒完全看不见。信息的运用也正是如此,运用得当则有利,反之,就一无是处了。

    所以,求人时必须先认清自己的行动目标,把握资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随时观察对方的反应;尤其是越到最后阶段,越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最好是顺着对方的思路去接近对方,这样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与你携手合作。要是一意坚持己见,结果当然背道而驰,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技巧有如种子,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如果希望顺利达到求人的目的,就必须研究出一套恰当的手段,尤其是言谈的手段,才能收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至于什么样的手段才最恰当,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言,只要光明磊落,不搞旁门左道,能因人、因事而分别应变,知道何时该紧抓不舍,何时该放他一马,以求取最佳的结局。

    请求别人办事的时候,倘若能够明白对方属于何种类型,说起话来就比较容易了。现列举几类人供参考。

    (1)死板板的人

    这类型的人比较木讷,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人?

    求这种人的时候,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但这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举个例子,当你遇到F先生时,直觉马上告诉你:“这是一个死板板的人。”此人体格健壮,说话带有家乡口音,至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却不太清楚。除了从他表情中,可以察觉些许紧张之外,其他的,一点也看不出来。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花些功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一些中性话题,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类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譬如,当你们聊到有关保龄球时,F先生的话就开始多了起来,这表示他对这种球类很有兴趣。他很起劲地谈到打球的姿势、球场的情况和自己最近的成绩……原来死板板的表情,竟一扫而空,代之以眉飞色舞。

    每一个人都有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好话题内容并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2)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教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求他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对付他呢?

    某个企业的一位副科长,说话虽然客气,眼神里却有些许傲慢,并且不带一丝笑意,这种人实在是非常不好对付的,让人一见到他,就感觉有一种“威胁”存在。

    对付这种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哕嗦,所谓“多说无益”正是如此,因此,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

    不要认为对方客气,你也礼尚往来地待他,其实,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词尽可能“简省”。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苦衷,这位副科长可能自觉“怀才不遇”或怨恨自己运气不好、无法早点出头。又由于其在社会上打滚甚久,城府颇深,所以尽管不受上司眷顾,也会在“保卫自己”的情况下,与人客气寒暄。因此我们只要同情他,而不必理会他的傲慢,尽量简单扼要地说话就对了。

    (3)深藏不露的人

    我们周围存在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让人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自我防范心理极强。

    与这样的人沟通更是难上加难,往往搞得人们无所适从。

    但是,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有把自己预先准备好了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做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傻,或者故意言不及义的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4)过分糊涂的人

    这种人一开头就没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和他长时间频繁地接触,结果也是枉然。

    小朱经常光顾一个书店,其中的一位女店员,常常在小朱讲明购买的书名时,还会糊里糊涂地弄错。像这种错误,一般人难免犯个一两次,但像她那样经常犯错,也就有点不可原谅了。因为小朱是这家书店的常客,老是遇到这种事情,心里总觉不太舒服。终于,有一次小朱把情形告诉书店经理,不多久,女店员就被辞退了。

    经常犯错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自己从来不知反省;另一种则是理解能力差,完全没听懂别人的谈话。

    (5)自私自利的人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己无利的事,他是断不会考虑的。

    有一位李先生,经常手不离计算器,这说明他始终在计算着自己的利益。正因为他最看重数字,他所坚持的,一定是自己的利益。至于其他事情,他不会在意如何做好它,只考虑怎样做才最省事。这种悭吝之徒谁都不会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当你不得不求他的时候,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说话要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

    (6)毫无表情的人

    人的心态和感情,常常会通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所以在求人的时候,这些往往可供作为判断情况的工具。

    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的喜怒是不形于色的,这种人不是深沉就是呆板的。当你需要和这种人进行交谈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常人说:“眼睛是会说话的”,诚然,眼睛是灵魂之窗,“观其眸子”你自然可以知道对方的心思。

    你可以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他对你的印象究竟如何?有时候,自己会过分紧张得连表情都不很自在,此时,你不妨看看对方的反应:是毫不在意、无动于衷?还是已经察觉、面露质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知道了他的态度,话自然就好说了。

    与这种人沟通,别被他这种表情吓住,一定要放松、从容不迫。但要注意的是,当你明白对方的反应可能是受自己的应对态度所影响,进而影响到结果时,就不得不特别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了。

    求人办事中的口才诀窍

    开口托人办事儿毕竟是件难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难事也就变得容易了。

    (1)借别人之口说自己的话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介石发难。可在对方没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下面有个着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开面子。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之机,轻描淡写地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毛泽东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

    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过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问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2)借玩笑话说实事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个年轻打工者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大鼻子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是适得其反,有可能把事情办砸。

    (3)诱导对方先开口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昵。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悉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4)用商量的口气

    以商量的口气把要求办的事儿说出来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比如:“能不能快点把这事儿给办一下?”“这事儿给办一下是不是可以?”

    装作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5)诱导别人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他需要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格里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伊州从事律师职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从许多电讯中间,他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

    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做。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在运用这一策略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别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别人去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的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了。

    凡是领袖人物,都懂得这个使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时候,常常要费许多心机才能运用这个策略,有时候又很便当。像雷特猎获约翰一例,他只是稍许做了些安排。

    总之,要引起别人对你的计划的热心参与,必须先诱导他们尝试一下,可能的话,不妨使他们先从做一点容易的事儿入手,这些容易成功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往往是一种令人兴奋的真正的成功。

    (6)借娱乐求人

    东北军阀张作霖喜欢搓麻将,在玩牌中,发生过一件趣事。

    有一个政客,想在东北谋一个美差,曾经请了个有势力的大老板,把他推荐给张作霖,张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可一等再等,委任状迟迟不下来,急得那个政客像热锅上的蚂蚁。

    说来也巧,他有一次遇到了一位旧友,此人正好是张作霖的顾问。这位政客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请求他催催张作霖。哪知那顾问一个劲摇头:“不好办啊!你既有人推荐了,我再为你去说情,好像是追问他一般。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便会想到你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在他那里谋事。本来也许会给你个差使,这样一来,非但不给,搞不好还会招来祸殃呢!”

    不过,顾问到底是顾问。他见政客一脸的失望,竟也为朋友想出一条主意:“我想到一计,老头子近来很高兴打牌,我们就借某总长家里,请人来吃饭打牌。打牌时你也来,你是打麻将的老手,每次是包赢不输。这回你只许输,不许赢。不妨连自己的底也输光,一定要让老头子赢得满意。到那时候,我自有妙计。”

    到了约定的那天,在某总长家里,由那位顾问出面请张作霖吃饭。酒饭之后,拉出桌子来作方阵之战。

    一切照顾问的计划进行,这天,张作霖的牌风可顺呢!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要吃有吃,要碰明碰,要做庄就连庄。他高兴得一个劲儿地乐!

    那政客真不愧是打麻将的能手,张作霖手中的13张牌他摸得透透的。知道张在等和了,就拆了搭子给他和满贯。12圈牌打下来,一结算,那政客输了2000元,张作霖赢了1800元。

    1800元在张作霖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可他这次却玩得十分开心得意,自然以为牌摸得好,运气也好!那政客开了支票,付了赌款,匆匆去了。

    打过牌后,张作霖要吸筒烟提提神,那顾问就陪在烟桶旁烧烟。两人边吸边聊,顾问捧他:“大帅,您这牌可打得可太棒了!”

    张作霖吸了口烟,笑道:“哪里,碰运气罢了!”

    那顾问话锋一转:“今天那一位可输苦了!他也不是个富有的人,这次到北京来,是想谋一个差事的。”

    张作霖听了把烟枪一搁道:“他是你的朋友,那就把支票还给他得了,咱们一千两千的也不在乎!”

    说着就去口袋里掏支票。

    那顾问连连摆手道:

    “使不得,使不得,他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输了的钱,他决不会收回的。他在前清也是个京官,还有些才干呢!大帅要可怜他,就赏给他一个谋生的职位,他就感激不尽啦!”

    张作霖突然想起了什么,拍拍脑袋道:“噢,想起来了!某老也曾经推荐过他,我就成全了他吧!”

    那顾问忙说道:“那我先替他向大帅谢恩啦!”

    不出一个星期,那个政客就到东北去做官了。这种借娱乐求人的手段实在是高,即使不成,也避免了直来直去可能造成的尴尬。

    使用恭维术

    每个人都有喜欢被别人恭维的心理,即使那些平时说讨厌恭维的人其实内心也是喜欢听恭维话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恭维话要说得巧妙,不显山露水,不露丝毫痕迹,恰到好处,被恭维的人就会怡然自得了。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办事顺利。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说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使用恭维术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对方的嗜好、性格,乃至脾气和情感,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选用对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恭维,使对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是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人物,他有一种对任何人都能使用恰当恭维的本领。

    林肯也是一个善于使用恭维方法的人。林肯自己曾经说:“一滴甜蜜糖比~斤苦胆汁所能捕获的虫子要多得多。”

    其实,人不分男女、不分地位高低,对适于自己的恭维都是欢迎的。因为这样的恭维能给人带来成就感和自信心。

    当然,有时恭维也会引起人的反感,这是因为不得法,也就是没有掌握恭维技巧的缘故。

    要达到恭维的好效果,必须牢记被恭维人的性格特点。

    有一些人,他们的虚荣心极强,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巴不得别人对他恭维,一听到恭维的话便得意忘形。

    但更多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在个别事情上喜欢听到恭维。有的人喜欢听到别人恭维他家庭经济掌握得好;有的人喜欢听到别人对他关心公益事业方面的赞誉;有的人喜欢听别人说他的演说技巧;而有的人则特别愿意听到别人夸奖他在经商方面的才能。

    所以,我们在恭维他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

    恭维要根据不同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人生阅历和性格特征进行。比如,男士就不宜过多地恭维女士的容貌;对青年人应恭维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老年人则要恭维他身体健康、富有经验:对教龄长的教师可恭维他桃李满天下,对新教师这种恭维则不适当。

    (2)借题发挥

    恭维本身不是交际的目的,而是为双方进一步交往创造一种融洽的气氛。比如看到电视机、电冰箱先问问其性能如何,看到墙上的字画就谈谈字画的欣赏知识,然后再借题发挥赞美主人的工作能力和知识阅历,从而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千万不要用挑剔的口吻,即使看到某些不足,也不必过于认真,以免使对方情绪不快。

    (3)语意恳切

    在恭维的同时,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具体细节,都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而不至于让对方以为这是溢美之词。如恭维别人的发式可问及是哪家理发店理的,或说明自己也很想理这样的发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赞扬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时说:“我真感谢你花在制造这辆汽车上的时间和精力,造得太棒了。”总统还注意到了张伯伦费过心思的一个细节,特意把各种零件指给旁人看,这就大大增强了夸赞的诚意。

    (4)注意场合

    在有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恭维其中某一人必然也会引起其他人的心理反应。比如你无意中恭维了某考试成绩好的人,那么在场的其他也参加了考试但成绩较差的人就会感到受奚落、被挖苦,这时就要寻找某些理由弥补,如某人复习时间太短,某人出差回来仓促上阵等原因来挽回他们的面子。

    (5)措辞适当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事,说话者好心,而听话者却当或恶意,结果弄得不欢而散。所以恭维的语意要明确,避免听话者多心。

    (6)掌握分寸

    不合乎实际的恭维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和讨好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鼓励、满足他人的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有不可告人目的曲意迎合是我们所不齿的。

    巧妙提出要求,讲究分寸

    任何人都有获得别人尊重的欲望,谁要是让人遭到言辞上的“非礼”。那事情就会难办。所以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使用礼貌语言,维护对方的面子,照顾人家的意愿,巧妙提出自己的要求,讲究分寸,让对方在不经意中向你敞开心扉。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教你一些具体用法:

    (1)间接请求

    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使用能愿动词、疑问句等),以商量的口气把有关请求提出来,讲得比较婉转一些,令人比较容易接受。例如:

    “你能否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赶快给我把这事办一下!

    通过比较,我们不准看出,间接的表达方式要比直接的表达方式礼貌得多,因而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帮助或认可。

    (2)借机请求

    借助插入语、附加问句、程序副词、状语从句及有关句型等来减轻话语的压力,避免唐突,充分维护对方的面子。例如:

    “不知你可不可以把这封信带给他?”

    把这封信带给他!

    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中有很多缓冲词语,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大大缓和说话的语气。

    (3)缩小请求

    尽量把自己的要求说得很小,以便对方顺利接受,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例如:“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己使我感激不尽了,其余的我将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对方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4)谦恭请求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

    “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尊敬,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

    (5)自责请求

    首先讲明自己知道不该提出某个请求,然后说明为实情所迫不得不讲出来,令人感到实出无奈,例如:

    “真不该在这个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

    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有的时候、有些场合打搅别人是不适合、不礼貌的,但这时又不得不麻烦人家,这就应该表示知道不妥,求得人家谅解,以免显得冒失。

    (6)体谅请求

    首先说明自己了解并体谅对方的心情,再把自己的要求或想法表达出来。例如:

    “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求人的重要原则就是充分体谅对方,这不仅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且要在言语当中表示出来。

    (7)迟疑请求

    首先讲明自己本不情愿打扰对方,然后再把有。关要求等讲出来,以缓和讲话语气。例如:

    “这件事我实在不想多提,但形势所迫,不得不求助于您了。”

    在提出要求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自己本不愿意说,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比较有涵养。

    (8)述因请求

    在提出请求时把具体原因讲出来,使对方感到很有道理,应该给予帮助。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在提出请求时,如果把有关理由讲清楚,就会显得合乎情理,令人欣然接受。

    (9)乞谅请求

    首先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例如:

    “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

    请求别人原谅,这是通过礼貌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有效方法,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求人办事时不能说的话

    生活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求人办事的时候。但许多人爱面子,一般不愿轻易向人开口,求人办事的话更不知怎么说起。求人办事,你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能言善道,会使你顺利地达到目的;而笨嘴拙舌则可能使原本能办成的事化为泡影。

    求人办事时的交谈语言,既要看对方的性格,又要注意时机和场合。对性格外向,擅长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交谈,他也会畅所欲言:而性格内向,胆小敏感的人就应当换一个环境,放在室外避人的地方才比较合适。

    求人时交谈,不能一味谈自己的事,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后,最好先诚心诚意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善于求人的人,很注意礼貌用语,不用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题。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即使你事后想弥补,那也来不及了。所以,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些不利于事情办成的语言禁忌:

    (1)不中听的话

    求人时就要使对方产生好感,所以,你必须言语和善。尤其是那些一向心直口快的人,更要深思慎言,不说让人生厌,和惹人不快的话,那样是会事与愿违的。

    (2)令人感到沮丧的话

    既然去求人,就处在比较卑微的位置。在出现困难和危难时,如婚姻不睦;事业不顺;孩子没有工作等情况,往往使人心力交瘁,情绪低落,在和周围人的交往中,会有意无意地说一些情绪沮丧的话,这是很不得体的。

    因为他容易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引起对方的不快,也易造成你们的话不投机。

    (3)贬低自己的话

    有个别求人者喜欢用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其实不然。这时候,你的谦虚在对方看来却是一种畏缩。谦虚要用对地方,不能自贬的时候,还是实事求是更好一些。

    (4)担心、怀疑对方的话

    求人办事的人,往往意愿都比较迫切,因此,容易说一些急于求成,催促对方的话,猜疑对方能力、权力和身份的话,表现自己的担心和情绪低落的话。这些话暴露的多是一些负面意识,因而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是应尽力避免的。

    (5)模棱两可的话

    既然是求人办事,就把话挑明,以引起对方的共鸣,说话模棱两可,使人鼓不起精神,会使对方失去兴趣的,这也是求人办事的大忌。

    (6)命令式的语气和措辞

    托人办事,即使是关系很密切的人,措辞、语气也要适度,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如“你必须帮我办”、“一定要完成”等,这样说,有时会强人所难,让人难以接受,而要说:“请尽量帮我一把”、“最好能帮我干到底”,给人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果是当时难以答复的问题,就要说:“过两天给我一个信儿好吗?”或者“到时我去找你,请你费心”等,托人办事要给人留下一个充分考虑和商讨的时间,让人可进可退。

    用技巧说出难说的话

    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或者这件事情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或者这件事情与自己的身边人有关。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被动的局面,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口才,会把这一切变得十分容易。

    在办事的时候,由于时机与环境的限制,个人的见解与看法有可能难以言表,但对于重要的话又不可不说,否则便阻塞了沟通的渠道,这时,只有用机巧的说话方式导入,才能将话说出口而不觉为难。

    (1)声东击西,委婉开口

    倘若我们的朋友、长辈不慎有所差错,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便当面指出,有口难开时,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方式,也就是用提醒身旁人的方法,使朋友、长辈能自己慢慢察觉,而后纠正过失。如此一来,不但能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更能替他们解围,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在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情、特殊的兴趣与不同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与人沟通上,常常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所以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好地让对方接受,实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课题。

    当我们的意见和观念与人不同时,首先,应当给予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且表明我们已接受了他的观点,尔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和谐地交流了。

    比如,当对方表达了他的观念,而我们无法认同时,我们可说:“不错,你的看法细密周到……但我认为在那种场合应……”不但能表现出自己的涵养,又能坚持自己的立场。

    再比如,在交涉有关钱财问题时,不论这问题属于公事,或属于私利,为防止冲突的发生,最好的方法便是利用“正当的名义”,也就是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来掩饰“自己的需要”,即使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自己,也能冠冕堂皇地义正辞严一番了。

    凡此种种,皆是我们立身处世所不可忽视的。

    (2)注视对方眼睛,大方开口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一个人的灵魂之窗,可说是传递人类心灵语言的重要工具。通过眼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意;通过眼神的交流,也可交换彼此的感受。

    “言有尽而意无穷”。放在说话技巧上也恰到好处,因为有时语言无法完全表明我们的心思意念。在这种情形下,彼此心灵间的沟通,就必须靠彼此眼神的交流。因此,无论是要拒绝别人,或是责备他人等等,不妨也试试此法,也许更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眼睛既是灵魂之窗,当然我们一切的言谈,不论是请求、询问,还是劝诫,都可从眼神及态度上表现出来,随着视线高低的不同,说话的语气自然不同。若是我们为了答谢别人的恩惠,我们的视线应是由下往上注视,用一种澄澈的眼神向对方表示感谢,并随着眼光自然地说出感激之言,别人就会体会到你的由衷之言而感到十分高兴;如果我们因错误而需得到别人的宽容,应在主动承认的同时,视线向下并说出道歉之语,也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3)注重仪容礼节,诚恳开口

    身为现代人,必须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彼此互相扶持,由此共谋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须依靠一个条件,那就是——亲切热情的态度,端庄大方的举止。

    比如说,一个态度亲切、举止端庄的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必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反过来说,若是我们看见一个举止粗野、蓬头垢面的人,即使有满腹经纶,也会让人敬而远之。由此可见,只有在说话技巧与合宜的举止的充分配合下,才能圆满达成彼此的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要求别人要有礼貌,要守秩序,然而有时自己却疏忽了。这个社会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社会,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因此,只要我们处处以礼待人,诚诚恳恳,那么在打交道的时候便更能轻松自如。

    “磨”的魔力

    “磨”在求人办事中有着神奇的魔力。这种方法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有时只有这样才能办成事,因为有时候,对方因种种原因不同意办理此事,而此事又是自己非办不可的,这种情况下只能“磨”了。那么,怎样才能“磨”到点子上?

    (1)发挥“笑脸”威力

    始终做到彬彬有礼,摆事实讲道理也要笑容满面,并要经常出现在能让对方看到的场合。例如,他的办公室、家里等等,而且每次都要准时无误,让对方感到好像是在上班一样,一到点就赶来了。这样,对方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总能看到你,也就总能想到你的事情了。

    (2)有策略,运用煽情的手法

    引起对方的注意,能感动人,要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解释,与对方沟通,不间断地软化对方的意志。因此,必须是全身心投入,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3)“磨”不是耍无赖

    等待对方尽快给予答复。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是故意找麻烦,故意影响他的工作和休息,要尽量通情达理,尽量减少对对方的干扰,这样,才能磨成功。磨可以不露锋芒,不提要办的事,只是不问断地接近对方,使双方关系渐近,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你,同情你,从而产生帮助你的意愿。也就是说,你想办法与对方接近或与对方家人接近,并通过各种办法与他们搞好关系,从感情上贴近。这种感情上的磨,对方是难以拒绝的。

    有些领导喜欢让人磨,不愿轻易同意任何事情。你磨他,使他从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即权力欲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去磨,怕苦怕麻烦,存有虚荣心反会被对方见笑,他会说:“本来他再来一次我就同意了,可是他没来。”

    根据不同情况说出请求

    孙武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话求人,不能不看对象,这样往往还伤害对方的面子。反之,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即使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世说新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

    许允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举荐人才是因为人才确有可举荐之处,也合皇帝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的绝好例子了。

    求人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敏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诸葛亮在“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这方面的功夫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

    诸葛亮对关羽,则采取“推崇法”,如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比高下。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征途,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

    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头。

    同样,在联孙抗曹的问题上,诸葛亮也是利用了孙权的身份与性格。

    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势单力孤,继续与曹军对抗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已别无他计。

    这么重大的使命若交给一位平庸的使者一定照实陈情,敌方势力强大,我方危在旦夕,请主公出兵相援不胜感激云云。刘备身边能胜此任的唯有诸葛孔明,他自荐过江,求取吴国出兵抗曹,早是胸有成竹。他后来终于说动孙权,成功地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以至造成后来三国鼎立之势。诸葛亮求人之妙,竟改变了历史。

    诸葛亮是怎样打动孙权的呢?诸葛亮见到孙权先说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在江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气概,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好生斟酌才对。如果贵国的军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即刻与他断交;如果无力与其对抗,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装、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似乎在表面上要服从曹操,其实内心里很是犹豫不决。目前形势已很急迫,没有多少时间让您犹豫了,希望马上定下主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愣了一下,反问道:“照你说的形势如此严峻,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君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备是汉室后裔,具有英雄资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源源而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与不成,只有靠天命决定。岂可向曹贼投降呢?”

    孙权听后大叫一声:“我拥有吴国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

    此时的孙权是一个26岁的青年将军,血气方刚,自尊心强得很。孔明就是利用了孙权的这个特点,或者叫做弱点,用言语刺激孙权的自尊心,使他的意志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孙权虽然大叫不降,其实内心也很不踏实,又向孔明问道:“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刘备之外再找不到能与曹操作战的军队,可刘备最近连吃败仗,不知是否有军力与其再战?”

    孙权终于自己道破了所担心的事,他也知道光凭东吴自己的力量敌不过曹军。

    孔明早有准备,冷静地分析形势给孙权听,以打消他的不安。孔明说:“刘备确实吃了败仗,但现在军力不少于一万。而曹操之军虽众,但长途远征疲惫不堪。这一次为了追击我们,曹军的轻骑兵一昼夜竞跑了三百里,这好像古人说的,再有力的弓箭若射的距离过远,就连一张薄的布也无法穿过。再者,曹军北兵不惯水战,我方占有地利;荆州之民虽然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是时时准备反抗。如果将军集精兵猛将与刘备之军配合,联手作战,一定会击败曹军。天时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将军您的决断能力了。”

    孔明这一番分析,指出强敌的弱点,强调刘、吴潜在之长处,最后把事情成败的关键又推给了孙权自己,可谓步步高棋,招招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孙权断下决心,联军抗曹,以至后来发生了三国时代最大的决战——“赤壁之战”。

    虽然每个人情状各异,如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点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是其中最重要的“情况”,不得不优先注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