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乳房的一种慢性非炎症性疾病,是指患者的一侧或双侧乳腺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肿块),黄豆大乃至鸽蛋大小不等,多散在或融合成不规则的团块,质韧不坚硬,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没有明显的边界,可活动;局部常有隐痛、胀痛或刺痛感,以月经前疼痛较为明显,经后减轻为特点,常伴有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6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多与精神因素和内分泌紊乱,特别是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所致。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胸(乳房)、肝、肾、输尿管、膀胱、肺、脾、垂体、肾上腺、生殖腺、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162)。
2、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生殖腺、胸(乳房)、肝、肾、膀胱反射区2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2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2分钟,要求同(2)。
(4)点按脾、垂体、肾上腺、胸部淋巴腺反射区各1分钟,要求同(1)。
(5)重复(1)、(2)、(3),时间减半。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患有妇科病者,要去医院积极治疗。
2、调摄精神,保持乐观情绪。
3、起居有节,平衡营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4、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5、每日按摩2次,10为1个疗程。
6、须长期坚持按摩,3~5个疗程后方显效果。
(三)辅助疗法
1、一手托乳房,一手五指并拢,在乳头和乳晕部使用轻柔的捻法按摩。
2、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五指靠拢,指端翘起,用指面松松抓住乳晕部,推进拉出约10次。继之加大力度,如此作3分钟。
二、产后缺乳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和抗体,能被婴儿迅速吸收,且温度恒定、无致病菌、新鲜清洁、喂养方便、经济,也不容易导致宝宝过敏。母乳育儿的优越性已经无可争议。现在有些准妈妈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完全无乳,称为缺乳。乳汁的分泌与乳母的精神、情绪、营养状况、休息和劳动都有关系。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忧虑、惊恐、烦恼、悲伤,都会减少乳汁分泌。
西医学认为,产后缺乳多因乳腺发育不良,产后出血过多或情绪欠佳等因素引起。感染、腹泻等也可使乳汁缺少,或因乳汁不能畅流等所致。中医学认为,乳汁由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因此乳汁的多少,与气血的关系极为密切。然而,气血的产生,有赖脾胃水谷精微的生化,若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经脉运行受阻等,均可造成缺乳的发生。
若要预防产后缺乳,可在妊娠期间就进行足部按摩疗法,且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胸部淋巴腺、上身淋巴腺、脑垂体、大脑、甲状旁腺、肝、肾、生殖腺、胸等反射区,(163)。
2、基本按摩手法:
(1)按揉足上身淋巴腺、胸部淋巴腺、脑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生殖腺、肾脏、胸反射区,每次10~20分钟。
(2)推按足肾、肝、大脑反射区各3~5分钟,捻揉各足趾5~l0分钟,尤其对趾尖处更应仔细按摩,揉压足心5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产后应尽早哺乳,并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2、产后心情舒畅,禁房劳。
3、加强饮食营养,饮食有节。
4、防止挤压乳房。
5、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
6、手法轻柔,轻力度为宜。
(三)辅助疗法
1、分娩后,乳汁缺少,可在足部按摩的基础上,再按摩乳房。
2、先将两手洗净,左右手分开,抵在乳房的根部,然后分别左右交替地从乳房根部按摩到乳头,然后捏住乳头向外提拉;接着再用一只手捏住乳房并使之固定,用另一只手捏住乳头,轻轻地提拉;最后充分地抚摸乳房的周围。
3、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三、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即怀孕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的现象,是妊娠早期征象之一,多发生在怀孕2~3个月期间。若仅见怀孕后恶心、嗜酸、食欲减退、择食或晨间偶有呕吐痰涎等,这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属正常情况,一般3月后可自行消失,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少数妇女反应严重,呈持续性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水、伴有上腹饮闷不适,头晕乏力或喜食酸咸之物等,这时称妊娠剧吐。本病多见于精神过度紧张,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的年青初孕妇。另外,胃酸降低,胃肠道蠕动减弱,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多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等,与妊娠呕吐也有一定关系。
妊娠呕吐,中医称之为"恶阻"、"子病"、"病儿"、"阻病"等。其主要由于胎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上一般分为脾胃虚弱与肝胃不和两种类型,前者可见恶心、呕吐清水、厌食、精神倦怠、嗜睡等症,治疗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后者可见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胀痛、精神抑郁、口苦、烦躁等症,治疗宜平肝和胃、降逆止呕。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甲状腺、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肝、肾、甲状腺、胃、输尿管、膀胱、生殖腺等反射区(164)。
2、基本按摩手法:
(1)轻轻按揉足胃、肝、生殖腺、甲状腺反射区各3~5分钟。
(2)揉足腹腔神经丛、肾脏、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反射区各3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饮食卫生,宜食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
2、平时宜多吃蔬菜、水果。
3、为防止脱水;应保持每天的液体摄入量。
4、呕吐较剧者,可在食前口中含生姜一片,以达到暂时止呕的目的。
5、呕吐严重者,须卧床休息。
6、如出现高热、脉搏加快,皮肤、巩膜、小便发黄,呕吐、苦水者,应立即去医院作有关肝胆方面的检查。
7、妊娠期常可因胃炎、阑尾炎等引起呕吐,此时应注意疼痛部位与性质,以资鉴别。
8、每日按摩2次,7天为1疗程。
9、手法轻柔,取轻力度。
(三)辅助疗法
1、用烟灼法灼内庭穴或厉兑穴,每次5~8分钟,每日2次。
2、用手指按压百会穴(位于两耳尖头顶连线的中点)3~5分钟,每日2~3次。
四、月经不调
月经系妇女的生理现象,即表现为有规律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第一次出现月经,称为初潮,多发生于11~18岁之间。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即经期长短,一般是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月经提前,月经延后,月经的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月经过多、过少等。月经不调是妇女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一是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
西医学认为月经不调多因内分泌异常引起。中医学认为月经周期的变异与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经量的多少与气血的虚实有关。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脑垂体、甲状腺、生殖腺、子宫以及腹腔神经丛、腰椎、骶骨等反射区(165)。
2、基本按摩手法:
(1)按摩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腰椎、骶骨等反射区各2分钟。
(2)按摩脑垂体、甲状腺、生殖腺、子宫反射区各3分钟。
(3)力度以有胀痛感为宜。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经期卫生,保持阴部清洁。
2、生活要有规律。
3、少吃生冷辛辣食品,宜以清淡为主。
4、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5、在行经前7~10天开始按摩。
6、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7、行经期不按摩,以免经量增多。
(三)辅助疗法
1、烟灼疗法灼三阴交穴、灼5分钟,每日1~2次。
2、推两脚后跟和推擦双足心,10~25分钟,每日1~2次。
3、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l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跟向脚趾方向推按3~5分钟,每日2~3次。
五、痛经
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下腹痉挛性疼痛或腰骶疼痛症状,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西医痛经诊断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既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既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痛经需先治疗原发性疾病。
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中医学认为痛经主要因情志不遂,忧思悲怒,肝郁气滞,瘀血阴滞引起。起居不慎,经期感受风寒湿冷,或恣食生冷、冲任二脉气血运行不畅也可引发痛经。身体阳虚,阳虚寒生,行经时气血凝涩也易引起痛经。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
功能性痛经适宜足部按摩治疗。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脑垂体、肾、生殖腺、子宫、下腹部等反射区(166)。
2、基本按摩手法:
用拇指按揉足部生殖腺、子宫反射区每侧各5分钟,脑垂体、肾脏反射区各3分钟,下腹部反射区5分钟。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按揉。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不宜痛而服药,这样效果不明显,应以经前5~7天服药为佳。
2、不可盲目使用止痛药。据研究,痛经常使用止痛药者,癌症发病率比一般人高6.5倍。
3、疼痛剧烈患者,如见汗出、肢冷、面色青紧等,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4、痛经久治无效者,不宜坚持自疗,应到医院作妇科检查。
5、每日按摩2次,7天为1个疗程。
6、经期不宜按摩。
(三)辅助疗法
1、用按摩锤或发夹钝头刺激脚后跟10分钟,每日2次。
2、用牙签刺激水泉穴和脚后跟两侧,每次约5~10分钟,每日3~4次。
六、闭经
闭经是从未有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现象。女子年过18周岁而尚未来月经者称原发性闭经,而已往月经正常,连续3个月以上不来月经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闭经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器质性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按解剖部位不同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脑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
中医学认为闭经多由虚实两症造成,虚者多由肾虚、气血两益,冲任不盈,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因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阴滞、冲任不调导致经闭。
足部按摩治疗闭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足部按摩能调整脏器的气血平衡、疏通经络,使全身气血充盈,运行正常,月经恢复,血液充足。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生殖腺、子宫、肾、头等反射区(167)。
2、基本按摩手法:
重按足部生殖、子宫及肾、头反射区3~5分钟,推足跟两侧及足内外侧缘3~5分钟,手法由轻至重。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闭经是月经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原因复杂,病程较长、疗程亦长,故在停经3个月后即应开始治疗。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者易发展为闭经,故应积极治疗。
2、平时应积极改善营养状况及消除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每日按摩2次,10日为1个疗程。
4、按摩经穴以重力度为宜。
5、足部疗法对于功能失调的闭经疗效较好,对于由各种疾病引起的闭经则须先治原发病。
(三)辅助疗法
1、患者俯卧,医者以拇指推按八醪穴3~5分钟,然后以掌根部按揉2~3分钟。
2、以掌根部在腰骶部按揉2~3分钟。每日1~2次。
七、盆腔炎
盆腔炎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慢性炎症,为妇科常见病。患病率约为妇女总数的30%,多发于30~40岁。主要致病菌为淋球菌、结核杆菌、较常见的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茵及大肠杆菌等,其感染途径有从外阴上行蔓延、淋巴管扩散、血行扩散及相邻组织器官直接蔓延等方式,炎症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累及整个盆腔。
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两种。急性盆腔炎主要由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可因炎症的轻重与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病人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和下腹疼痛,也可伴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症状。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慢性盆腔炎,轻症症状多不明显,病程较长可有神经衰弱症状,易疲乏。重症白带增多,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病,月经不调及不孕等。劳累、性交及抵抗力低下时加重或急性发作。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肺、各淋巴腺反射区、甲状旁腺、子宫、腹腔神经丛、下腹部、肝、脾、生殖腺等反射区(168)。
2、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肾、肾上腺、膀胱各3分钟,按摩力度以局部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2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2分钟,要求同(2)。
(4)点按胸部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甲状旁腺、子宫、腹腔神经丛、下腹部、肝、脾、生殖腺反射区各2分钟,要求同(1)。
(5)重复(1)、(2)、(3)。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调摄精神,心情舒畅。
2、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多数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患者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间断,直到完全治愈。
3、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食品。
4、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5、足部按摩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6、一般需要至少按摩3~5个疗程,才能见效。
(三)辅助疗法
1、站立式踩踏按摩足部反射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生殖腺、子宫、下腹部、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20~30分钟。
2、取坐位,两脚伸平,足五趾朝上,以双手5指抚摸脚5趾,适用于因慢性盆腔炎引起的腰痛。
八、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由于盆腔结缔组织松弛,使子宫由正常位置沿阴道下垂,子宫颈降至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于阴道口外,临床上以阴道内脱出块物,并伴有下坠感和腰骶部酸痛为其特征。发病年龄在40~70岁之间,农村妇女发病率较高。
子宫脱垂多发生于多产或产后,且直接与分娩有关。分娩可以损伤子宫支持组织(盆腔内筋膜)及提肛肌。如果损伤较重,或生活条件差,产后过早从事体力劳动,包括较长时间处于站、蹲体位者,或有慢性咳嗽、腹泻、便秘等增加腹压情况下,则易发生子宫脱垂,且病情往往较重。绝经期后妇女发生生殖道脱垂者,是因卵巢功能不足,雌激素水平低落,使筋膜等支持结构开始退行性变,加上年老,肌张力低下,结果盆底组织薄弱而使生殖道发生脱垂,甚至伴尿道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在过劳、剧咳、排便用力太过等情况下,常可引起反复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分娩时用力太过,或产后劳动过早,导致劳倦伤脾,气虚下陷,收摄无权;或因分娩时处理不当,伤损胞络,胞络失系;或产育过多,房室所伤,肾气亏虚,冲任不固;或素体虚弱,老年久病,便秘努责,失于固摄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原则是补气提升,温阳益肾,益气固脱。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足部反射区:肾、生殖腺、阴道、子宫等反射区(169)。
2、基本按摩手法:
(1)取两足子宫、阴道反射区,以拇指固定,食指弯曲呈镰刀状,以食指内侧缘施压推压3~4分钟,或以拇指指腹施力按压。
(2)揉压足肾脏、生殖腺反射区各3~5分钟,推揉足心3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尽量少蹲,可配带子宫托。
2、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每日按摩2次,10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7天。
4、临床根据子宫脱垂程度,分为三度:第一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棘水平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第二度,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第三度,整个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5、按摩治疗以子宫一度脱垂效果较好,二、三度脱垂按摩治疗无明显效果,应以药物或手术治疗为主。
(三)辅助疗法
用艾条薰灼大敦、水泉、公孙穴各2~3分钟,每日1~2次。
九、外阴瘙痒
阴痒多与带下或伴有带下增多有关,症见外阴及阴道搔痒不堪。甚或痒痛难忍,坐卧不安,且可波及后阴及大腿内侧,心烦口苦,头晕目眩等。
外阴瘙痒是外阴各种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局部原因有特殊感染(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阴虱、疥疮、蛲虫病)、慢性外阴营养不良、药物过敏或化学品刺激、不良卫生习惯、皮肤病等,都可造成外阴瘙痒。但霉菌性阴道炎常是引起外阴瘙痒最常见的原因。另外,糖尿病、黄疸、白血病、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B缺乏等慢性病患者也常有外阴瘙痒。妊娠期外阴充血也是造成外阴瘙痒的原因。部分患者无明显的局部或全身原因,可能与精神或心理因素有关。
外阴瘙痒常发生在阴道内、大阴唇外侧、阴阜、阴蒂和小阴唇、会阴有痒的感觉,并可扩散到肛门附近。是局限性瘙痒症的一种。往往奇痒难忍,常以夜间为甚。常在月经期或吃刺激性食物后加重。外阴瘙痒常表现为阵发性,也有一些为持续性,常在夜间加重。本病瘙痒严重时,常坐卧不安,影响生活和工作。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生殖腺、肾、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170)。
2、基本按摩手法:
按揉生殖腺、肾、膀胱、输尿管反射区各4~6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每日早、中、晚清洗阴部,保持干爽卫生。
2、经常更换内裤。
3、每日按摩l~2次,7天为1个疗程。
4、急痒时按摩可有力透达,一般情况可中度施力。
(三)辅助疗法
1、按掌根5~10分钟。
2、点掐手部掌侧子宫点、少府穴。
十、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就是从性成熟到性机能衰退的生理过渡时期,此时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相应出现月经时间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有时可先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直至月经闭止,由生殖旺盛期转入老年期。其中以绝经的表现最为突出。一般发生在45~52岁之间。在月经将绝未绝的1~2年间或因手术、放射治疗破坏卵巢功能而绝经的,可出现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少数妇女症状较严重,以致影响生活与工作。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之"绝经前后诸证",认为系肾气渐衰、冲任亏虚、精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盛偏衰所致。
更年期综合症主要症状为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激动,或忧郁、潮热出汗、头晕心悸、颜面与颈部皮肤潮红、手足麻木、头痛、失眠、腰酸、背部有蚁行感等。年轻妇女因病将卵巢切除或放射线治疗后,也可有类似的症状。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脑垂体、头、颈、甲状腺、肾上腺、胰腺、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等反射区(171)。
2、基本按摩手法:
(1)用拇指尖施压法按压足反射区头、颈、甲状腺、胰腺、腹腔神经丛各3分钟,对肾上腺、脑垂体、生殖腺反射区各按揉5分钟。
(2)上下弯曲各个脚趾,左右转动脚踝。每次20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饮食调养。
2、每日工作不宜过累,消除烦闷。
3、激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注意用药剂量,防止发生男性化征象。
4、配合医生治疗,注意按时服药。
5、每日按摩2次,10天为1个疗程。
6、手法以中力度为宜。
(三)辅助疗法
1、用烟灼法灼或电吹风热风刺激涌泉穴和心包区点,及脚后跟两侧,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0分钟。
2、每日2次脚踏按摩板各15分钟。
十一、性冷淡
性冷淡也称为"阴冷",是指女性对性生活没有兴趣,缺乏快感,以致淡然,行房时不能进入性高潮的妇科病症。性冷淡症的常见因素是由于大多数女性对性知识了解不足而产生的情绪抑制、恐惧、精神紧张、性生活不和谐等心理障碍;以及卵巢功能不良、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促性腺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
性冷淡的主要症状有:性欲淡漠,性交疼痛,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腰酸乏力,四肢困倦,乳房萎缩,毛发脱落,性情急躁,心烦易怒,小腹寒冷作痛,月经不调等。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因下元虚冷、寒潮凝结,或肾阳虚衰、风冷之邪乘虚侵入,冷气乘于阴部所引发。
足部按摩疗法对性冷淡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学认为性冷淡症主要与肝肾阴虚有关,因而足部按摩通过滋补肝肾,加强性腺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肾、肾上腺、生殖腺、输尿管、膀胱、肺、阴道、子宫、甲状腺、大脑、腰椎、骶骨、尾骨内侧、尾骨外侧、腹股沟、胸(乳房)、肝、心、脾等反射区(172)。
2、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肾、肾上腺、生殖腺、膀胱各2分钟,按摩力度以反射区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阴道、子宫、大脑、腹股沟、胸(乳房)、肝、心、脾反射区各2分钟,要求同(1)。
(5)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甲状腺1分钟,要求同(2)。
(6)向足跟方向依序推按腰椎、骶骨、尾骨内侧、尾骨外侧反射区各1分钟,要求同(2)。
(7)重复(1)、(2)、(3)。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保持愉快的心情,加强身体锻炼。
2、治疗期间必须减少同房次数,患者配偶要注意培养其性趣,不可草率行事。
3、每日按摩2次,10天为1个疗程。
4、按摩的同时最好进行一次妇科的全面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三)辅助疗法
配合服用六味地黄丸,每天3次,每次8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