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天下第一奇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章天下第一奇书:《周易》

    “人更三世,世历三古”的《周易》,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哲

    学思想来看,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从史籍来看,它是我国最早的经典之一,也是具有世界

    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周易》被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推崇为“三玄之一”。

    伏羲制卦文王作辞

    留存至今的《周易》10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易卦产生于何时?易传为何人

    作?至今仍众说纷纭。相传为孔子所作《史记·周本纪》说:西伯被囚里,“盖

    益《易》之

    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正义》解释说:《乾凿度》云:“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

    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据司马迁

    所说,文王益卦是一种较早的记载。古今学者一般都认为八卦哲学为周人哲学是无可置疑。

    但是,对于《周易》的写作时代,仍然有不同看法。有西周初年说,也有西周末年说,甚至

    有战国初年说。

    《易传》亦称《易经》,又简称《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古筮书,作者大概是西周末年一位

    筮官。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经》主要是64卦的384爻,卦、爻各有说明,这

    就是卦辞和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是儒家学者对《易经》所作的各种解释,10篇,也

    称《十翼》。《易传》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作出解释时,使用了“乾坤”、“阴阳”、“刚

    柔”等范畴和命题。《易传》和《系辞》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穷则变,变

    则通,通则久。”所谓“穷”,就是事物发展到顶点,“变”就是由顶点向反面变化,“通

    ”就是变为反面之后又开始新的发展,“久”就是说明有这些变化过程之后才能长期存在下

    去。这样便发展了《易经》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据说孔子晚年很喜欢研究《周易》,由于他多次翻阅竹简,把串连着书简的皮带子弄坏了三

    次,这就是“韦编三绝”的来历。孔子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就是说,让我多活几年,如果50岁时就学习《周易》,便可以没有大

    错了。司马迁也说过:“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

    言》”(《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还把《易》作为教授学生的内容,“孔子传《易》于瞿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瞿(字子木,鲁人)是孔子的高材生之一。

    在孔子看来,有一种本质不变的东西存在,那就是天(乾)一定在上,地(坤)一定在下,

    在上者必尊,在下者必卑。这种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思想,便成为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

    。

    众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是占卜的书,它的直接作用本是论断吉凶,给占卜者以启示、指导,这本身是反科

    学的迷信,因此,其基本体系是唯心主义的。而且,它以不变应万变,宣称在卦爻中概括和

    包含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一切道理和规律,这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但是,其中也包含

    了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因素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尤其是辩证法思想最为突出。

    《易经》的基本符号是“—”和“--”,叫做“爻”,“—”是阳爻,“--”是阴爻。每三

    个爻组成一个符号,叫做“卦”,阴阳两爻错综配合组成八个符号,叫做八卦,它们是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也就是八“经卦”。八卦两两相重,构成64个符号,便是64卦,称作“别卦”

    。64卦中每一卦又包含有六爻,因此《易经》共有384爻构成。六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

    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卦辞是指解说卦象的辞句,爻辞是指

    多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

    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

    《易经》虽是一本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

    第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现象的认识成果。

    在《易经》中出现了30对以上对立的概念。其中有:泰与否、谦与豫、损与益等等。这些概

    念已不再是单纯用来区分具体的事物,而是把自然界和社会一些不同类的事物的对立的现象

    收纳进来,并给予简单的说明。

    第二,它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代表着世间两种最基本的相互对立的势力,自然

    界和人、动物一样,都是由两性(即阴阳)产生的,万物在阴阳两势力的矛盾中产生变化,变

    化到一定阶段就会走向其反面,这就是物极则反。

    第三,《易经》在肯定神灵对人事的支配权威的前提下,比较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易经》中的这些朴素辩证思

    想因素,从理论思维水平上讲,还没有摆脱感性形象思维的束缚。

    到了战国后期,研究《易经》已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

    续被收集起来,汇成《易传》。汉代经学兴起,形成了专门解释《周易》经传的“易学”。

    此后历经两千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像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近代还有人将其混同于近

    代自然科学。许多著名哲学家都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传》除专门指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的儒家学者对《易经》的解说外,还指以后历代解

    释《周易》的著作,如北宋程颐、苏轼、南宋杨万里的易注。

    《易传》,又称《易大传》,是对《易经》最古的注解、说明、补

    充和发挥,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

    、《杂卦》共十篇,所以古称《十翼》

    《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

    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

    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易传》创造性地提出了儒家第一个宇宙形成论体系,建立了以“一

    阴一阳之谓道”为核心内容的具有完整形态的朴素辩证法体系。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宇宙形成论。

    《易传》认为宇宙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化过程。所以《系辞上传》写道:“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一番话形式上是解释筮法的。由于《易传》作

    者以为筮法是依循自然衍化过程而立,因而它所象征的是宇宙大化的历程。

    另外,《易传》还论述了风(巽)、雷(震)、山(艮)、泽(兑)、水(坎)、火(离)这六种自然物

    在万物生成中所起的辅助作用。认为万物始生之后,在山泽风雷水火这些自然条件的共同作

    用之下,万物才能够变化成长。

    人与万物一样,都是天地自然衍化的产物。在万物产生以后,出现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

    在自然形成之后产生的。

    第二,《易传》对《易经》的辩证法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发挥。

    它把阴阳概念抽象为表述对立统一的最高范畴,并运用阴阳之间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观点,概

    括和归纳出人类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知识,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重要命题。

    第三,关于《易传》的天人协调观。

    《易传》在先秦第一次对天人关系做出较全面的说明,提出“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的天人协调论。《易传》高度评价了人类对自然的作用,把人在自然中的地位提到和天地

    并列的高度,合称之“三才”或“三材”。认为人对于万物的作用可以和天地媲美,天地人

    鼎立而三,是万物生成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充分肯定了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在自然

    的变化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建立的历史业绩。“三才”说的提出不仅反映了对天人关系

    的理性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对自我价值的反省和认识。

    第四,《易传》的神学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注解经文的限制,《易传》在很多地方不能不囿于经文,在解释有关

    天命神学的语句时,虽然有所修正,但仍有所保留。如它认为君子遏止邪恶,发扬贤善的行

    为,是顺应天的表现,可以获得天赐予的美好命运。这里虽然提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

    握自己的命运,但又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了天。

    《易传》认为,《易经》包含了天下事物所有的道理,揭示了事物的真相,把人类历史上一

    切有价值的创造成果,都归之于卦象的启示。并且认为卦象仍将继续启发人类的创造力。

    文明渊薮文化华章

    《周易》是我国古代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著作,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不仅对儒家

    ,而且对其他各家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后的各家各派,都从

    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给以这样或那样的继承、改造、解释和发挥,他们很多都以注解《

    周易》的方式,来阐发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它的许多思想为

    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易》的内容广泛地体现了当时生产、生活的情况,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此

    外,《周易》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这一贡献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产生了

    深刻影响,对近代西方创立微积分和二进位制数学也有启发。《周易》这本奇书在今天以其

    玄妙和神秘,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玄妙而神秘的《周易》,不愧是中国以及世界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宝藏,还有待

    于人们继续求索、挖掘,使它放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