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在世界上影响深广,作为后起之秀
的科尔施,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著
,在这部著作中,科尔施以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为主题,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
性,重视理论和实际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批判了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
追随马克思主义著书被开除党籍
卡尔·科尔施(1886~1961)是德国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20世纪西方著名的思想家。
1923年,他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受到了共产党的严厉的批判,1926年,被开除出
党。
1936年他为了逃避德国纳粹的迫害,迁居美国,逐渐脱离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20年代,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西方许多国家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但是不久
又都纷纷失败。这引起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考这个问题。像匈牙利的卢卡奇
、德国的科尔施就是这样的思考者。他们经过思考发现,第二国际的领导者们在极大的程度
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从教条主义的角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是西方国家革命失败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他们就开始试图批判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努力恢复马克思
主义的本来面目。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批判第二国际机械论复兴马克思主义哲学
该书的主要内容阐述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马克
思主义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反批判》中的主要的思想等三方面的问题。科尔施认为,马
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们对此没有较多的了解。资产阶级的哲学
教授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它自己的哲学内容;而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则认为
,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从其本性上来讲与哲学没有任何联系。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意识形态表现,转变成了一种新的科学,它以后就作为无
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般表现而出现在观念的历史上,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40年代发现和
系统论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尔施认为,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割裂开来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看法:好像在超越资产阶
级立场的局限这一行动中,马克思主义自身作为一个哲学的对象就立即要被废弃和消灭。诚
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科学社会主义时,决不仅仅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哲学,而且从1945
年以来,他们不再把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和科学的见解表述为哲学的见解。因为对他们来说,
部哲学等同于资产阶级哲学,所以他们要用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克服和取代全部哲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废除哲学的目的在于
把消灭哲学作为消灭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现实的一个部分,因为哲学是这个现实的构成部分。
在这部著作中,科尔施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运
用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提出了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的独特的理论。他认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第一时期从1843年前后开始,结束于
1849年的革命。第二时期始于1848年巴黎的六月起义、无产阶级革命被镇压,此时期延续到
19世纪末。第三时期始于20世纪初,它延续到一个还不能确定的未来。
第一时期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原初形式,尽管有着哲学的否定,但是这个理论的最初形
态却是完完全全为哲学所渗透。它是一种把社会发展作为活的整体来把握和实践的理论。在
那里,不仅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而且历史过程和有意识的社会行动,都继续构成了“革
命实践”的活的统一体。当然,马克思理论的这种原初形式不可能在19世纪下半叶的漫长时
期中保持不变。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特征仍然没有变化,即使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后
期著作中亦如此,因为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社会革命理论的惟一整
体,特别是作为其独特标志的理论和实践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马克思体系的后期形式中无
论如何未被废除。
在第二时期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遭受到其追随者们的歪曲:一个统一的关于社
会革命的理论被肢解成对资产阶级的经济秩序、国家、教育体系、宗教、艺术、科学与文
化的纯理论的批判,而这些批判不再必然发展为革命的实践。可是第二国际的正统的马克思
主义者无力解决诸如国家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关系的问题,他们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初
的革命性,于是在信仰上发生了动摇。
第三个时期是由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时期。罗莎·卢森堡和列宁想
把马克思主义从第二国际时期的社会民主党的禁闭中解放出来,以适应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新阶段的实践需要,把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之上。但是对于有
意识地重建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联系来说,还必须重新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
题。精神生活应当与社会的政治生活相结合来看待,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应当与作为一般历史
过程之真实组成部分的社会意识相结合来研究。不能二元论地把社会意识看成是真正具体和
实在发展过程的反映并完全依赖于这个过程。庸俗社会主义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坚持素朴的实
在论,在意识和它的对象之间划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而在马克思那里则决没有任何关于意
识与
现实的关系的二元论的形而上学。不能像正统的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观点那样,天真地认为
思维独立于存在,并把真理定义为思想同外在于它并由它“镜子式地反映”的对象相符合。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发表以后,立即遭到了来自共产党内的严厉的批判,并被谴
责为异端邪说,于是开始了一场有关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状况的基本争论。
科尔施指出,批判家们毫不关心此书的主题所规定的较为有限的那些问题,反而去关心书中
未作充分论述的另两个问题,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概念问题,另一个是关于马克思主
义的意识形态或有关意识和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于对他的批判,他进行系统的论辩。关于前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提出一种正
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完全的非教条和反教条的、历史的和批判的,
因而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这一观点包括把唯物史观应用于唯物史观本身。新旧两个
反对派都反对这样做,并指责科尔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初的”形式毫无道理的偏爱。科
尔施明确地指出,每个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派别都以大不相同的方式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不
同历史阶段;但是,只有像科尔施那样把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发展时期,这种特殊的处理是
惟一正确的。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没有发生决定性的变化,这不是说三
个时期没有区别。把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理论看成是一种“反
哲学”,尽管它实质上仍属于哲学。50年代后它的理论特征或许可以规定为一种向黑格尔哲
学的复归。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包括它的哲学方面而言,确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然
而,考茨基的理论实际上剥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革命的特征,甚至排除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联系,是伯恩施坦理论的翻版。
关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另一个批评,科尔施指出,这里实际上涉及了另一个问题,
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中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需要重新评价。由于《马克思主
义和哲学》重新强调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革命的哲学内容这个方面,它就与所有那些早先自觉
地作为康德主义、马赫主义和修正主义者出现的德国的和国际马克思主义内的集团相对立,
其中最突出的派别对马克思主义越来越采取一种反哲学的、科学实证主义的观点。正是《马
克思主义和哲学》中的这种看法同布尔什维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家们具有强烈的对
抗性,因而遭到俄国党的报刊的超乎寻常的敌意的攻击,指责此书否认自然辩证法,攻击此
书对朴素实在论的辩证否定,指责此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的背叛”。因为此书反对
“在意识和它的对象之间划一条严格的分界线”,反对“把意识当做某种现成的东西,当做
一开始就和存在、自然界相对立的东西看待”。当时只是假定了对于意识和存在关系的粗糙
的、前辩证的、甚至是先验的观念的批判。没有意识到这无意中触及了从莫斯科分发到西方
共产主义世界的哲学世界观的要害。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芸芸众书中,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是当代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从它一发表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甚至到今天仍然存在着。
这部著作深刻地批判了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论的理解,试图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的
整性,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对于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义。这部著作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起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标志着马
思主义在西方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有很多都是从
这本书中汲取其理论渊源的。当然,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也是不正确的,他对恩格斯和列宁
的许多评价都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应该注意这一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