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役-秦汉时期的战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灭秦之战

    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

    秦二世荒淫暴虐,赋税徭役过重,百姓不堪其苦,求生不能,欲死不得,只得纷纷造反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兵反秦。

    同年,刘邦、项梁、项羽、田儋分别在沛县、吴郡和狄城起兵反秦。

    陈胜死后,各路义军召开大会,立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王,仍称楚怀王。

    不久,项梁在东阿大败秦将章邯,在定陶再次打败秦军。接着,项羽和刘邦又在雍丘大破秦军,杀了秦相李斯的儿子——大将李由。

    项梁见义军节节胜利,竟开始骄傲了。秦二世又派出大批军队增援章邯,章邯大破楚军,杀了项梁。章邯杀了项梁之后,以为楚军不足虑,便北击赵国去了。

    楚怀王对诸将说:“谁能先攻进关中,灭了秦国,就封谁为秦王。”

    当时,秦兵尚强,诸将都认为进攻关中是件危险的事。只有项羽为了给叔叔项梁报仇,奋勇向前,要和刘邦联合进关。这时,楚怀王的老将对楚怀王说:“项羽为人,极其残忍,经常屠城。况且楚人陈胜、项梁都战败了,现在应该派出一名长者率军入秦,不欺凌百姓,关中才能平定。刘邦为人宽厚,可派他进攻关中,不能派项羽去。”于是,楚怀王派刘邦西进,而派项羽北上救赵。

    刘邦西进途中,路过高阳时,高阳儒者郦食其献计道:“将军手下都是乌合之众,散乱之兵,尚且不满万人。如果这样进攻秦国,岂不等于以卵击石、羊入虎口吗?前面的陈留县,是天下要冲,四通八达。陈留县令是我的朋友,我可以前去劝降。如果他不听,我可以做内应,帮助将军打下陈留县。”刘邦依计而行,不费一兵一卒便进了陈留县。刘邦引兵继续西进,路过宛城后,谋士张良献计说:“沛公不要急着进攻关中,应先打下宛城。否则,强秦在前,宛城在后,前后夹击,我军必危。”于是,刘邦又从另一条路绕回,偃旗息鼓,等到天亮时,已将宛城围了三层。秦国郡守闻讯,想要自尽,门人陈恢劝道:“大人,还不到死的时候。”于是,陈恢出城见刘邦说:“听说将军先入关便可称王。宛郡连城数十,如果投降必死,他们一定誓死守城。到那时,将军如何抢先入关啊?为将军着想,莫如将降者封官,令其守城,而带他的兵马西进。这样,秦国郡守必然望风而降,将军便可长驱直入了。”刘邦听了,连声叫好,依计而行。果然,前面守城的郡守听说投降可以不死,还能继续留任,没有一人不投降的。一路上,刘邦大军秋毫无犯,秦民大喜。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冬,刘邦率大军到了灞上,逼近咸阳了。

    秦王子婴闻讯,素车白马出迎,献出皇帝玉玺,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二)井陉之战

    秦朝灭亡后,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征战不已。

    后来,只有项羽和刘邦的势力最为强大。其他诸侯有的被消灭,有的急忙寻找靠山。赵王歇认为项羽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心中十分佩服,便投靠了项羽。

    刘邦为了削弱项羽的力量,命令韩信、张耳率两万精兵攻打赵王歇。赵王歇听到消息之后,笑道:“我有项羽作靠山,又控制二十万人马,何惧韩信、张耳啊!”

    赵王歇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准备迎战。韩信、张耳的部队也向井陉进发,在离井陉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两军对峙,虎视眈眈,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韩信见敌军人数众多,如果硬拼,恐怕不是敌军的对手;如果久拖不战,军队又经不起消耗。经过反复思考,他定下了一条妙计。

    韩信召集众将到营中听令,众将立即前来。韩信命令一员战将率领两千精兵到山谷树林埋伏起来,对他说:“我军与赵军开战后,我军要佯败而逃。等赵军倾巢出动追击我军时,你们迅速杀入敌营,插上我军的军旗。”他又命令张耳率军一万,在河东岸摆下背水一战的阵式,而他自己则亲率八千人马正面佯攻。

    第二天天刚亮,韩信营中擂起战鼓,韩信亲率大军向井陉杀来。赵军主帅陈余得报,立即下令出击。顿时,两军杀得昏天黑地。韩信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部队立即佯败后退,并且故意扔下大量的武器和军用物资。陈余见韩信败退,大笑道:“区区韩信,怎是我的对手!”他命令赵军追击,一定要全歼汉军。

    韩信带着的汉军撤到河边,与张耳的部队合为一股。韩信动员士兵说:“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要想活命,只能背水一战。”士兵见已无退路,只有拼了,也许还有活路。于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要与赵军拼个你死我活。

    韩信、张耳突然率部杀了回来,这是陈余完全没有料到的。赵军原以为以众敌寡,胜利在握,斗志并不旺盛。韩信故意在路上扔了大量军用物资,赵军你争我夺,一片混乱,已丧失了斗志。

    锐不可当的汉军冲进敌阵,无不以一当十,杀得赵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陈余同溃兵回营,准备休整之后,再与汉军作战。当他们退到自己大营前面时,突然从大营那边飞过无数支箭来,陈余这时才注意到自己营中已插遍汉军旌旗。

    赵军惊魂未定,营中汉军猛地冲杀出来,与韩信、张耳的部队从两边夹击赵军。张耳一刀将陈余斩于马下,赵王歇被汉军生擒,赵国全军覆没。此战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韩信从此名震天下,“背水一战”也成了尽人皆知的成语。

    (三)亚夫平叛

    汉高祖刘邦做皇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他认为同姓亲人靠得住,会保刘家的天下。

    同姓王当初只有九个,后来逐渐增加。到汉文帝刘恒在位时,已经增加到二十多个了。其中领地最大的有齐、楚、吴、荆、燕、淮南等国。这些王国所领有的土地合起来占西汉国土的大半。皇帝直接管辖的地区只有十五个郡,而这十五个郡当中往往还有列侯和公主的领地,因此真正属于皇帝管辖的土地就只有十个郡左右了。

    刘邦认为同姓王都是他的兄弟子侄,是靠得住的。但事实上,同姓王势力大了也会造反夺取帝位的。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20岁时被封为吴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刘濞串通齐、楚等七个诸侯国发动叛乱,首先攻打忠于皇帝的梁国。梁国派人向朝廷求援,对汉景帝说:“刘濞率军攻打我国,我们已经损失数万人马,实在抵挡不住了,请朝廷赶快发兵救援吧。”汉景帝听了,立即派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前去平叛。周亚夫说:“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素来强悍,如今士气正旺,如果与他们正面交锋,一时恐怕难以取胜。”汉景帝问道:“那么,你可有什么计谋退敌?”周亚夫回答说:“叛军远离江南,粮草供应特别困难。我们如能断其粮道,敌军定会不战自乱的。荥阳是东西方的要冲,必须抢先控制。”汉景帝听了,点点头说:“说得好,就照你说的办吧。”

    周亚夫到荥阳后,分兵两路,前去袭击敌军后方:一路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袭击敌军后方重镇昌邑。

    周亚夫占据昌邑后,加固营寨,准备坚守。刘濞闻报大惊道:“想不到周亚夫不与我正面交锋,却抄了我的后路!”于是,他立即命令部队去攻昌邑,并打通粮道。

    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猛扑昌邑。周亚夫避其锋芒,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乱箭射回。刘濞无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很快便用光了。

    双方对峙几天后,周亚夫见叛军饿得毫无战斗力了,这才调集部队,打开城门,发起猛攻。叛军大败,刘濞落荒而逃。

    刘濞带了几千人冲出重围,逃到长江南岸的丹徒,想去联合东越,卷土重来。

    周亚夫早已悬赏一千斤黄金购买刘濞的人头,东越见刘濞前来搬兵,乘机杀了他,把他的脑袋献给了周亚夫。周亚夫深沟高垒,令刘濞求战不得;又断其粮道,釜底抽薪,为维护国家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

    (四)昆阳大捷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汉朝江山,建立新朝,做了皇帝。

    在王莽统治下,百姓的土地被剥夺,仅有的一点积蓄被搜光,吃不饱,穿不暖,饿死冻死者无数,百姓再也无法活下去,只得造反了。

    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封建地主也率领地主武装参加了反对王莽的义军,其中著名的有刘玄、刘秀等人。不久,刘玄被义军立为皇帝,号称更始帝。

    王莽见全国都反了,忙派大将王邑、王寻率领四十二万军队,号称百万,杀向义军。

    王莽为了确保胜利,又派巨人巨毋霸参战。巨毋霸身材魁梧,面貌奇丑,力能拔树,善于驯兽,连虎豹见了他都害怕。王莽从上林苑中放出许多虎豹犀象,由巨毋霸率领作为前驱。

    刘秀奉更始帝命令和王凤、王常、李轶等人连克数城后,正在昆阳休整。

    一天,士兵跑到将军府报告说:“敌军兵临城下了!”刘秀急忙上城,只见官军像潮水般涌来,便让城外的义军退进昆阳城中暂避锋芒。

    这时,义军的一些将领对刘秀说:“目前敌众我寡,难以守城,不如大家分散开来,各自为战吧。”刘秀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们人少,如果集中力量打击官军的一路,还是有胜利的可能的。如果分散开来,必然被各个击破。因此,我们必须同心协力守住昆阳,打败官军。”义军将领听了这话,恍然大悟。

    昆阳城里只有八九千义军。义军首领王凤、王常和刘秀商量,决定由王凤、王常负责守城,由刘秀、李轶等十三人趁黑夜骑快马冲出南门,到附近去组织援军。刘秀和李轶于当天后半夜趁敌军熟睡时,设法突出重围。

    四十二万大军将昆阳围了好几十层,旌旗遍野,尘土遮天,战鼓声传几十里。官军把云梯、撞车和楼车都用上了,还挖掘地道,想从地下攻进城去。

    官军万箭齐发,像雨点一样落在城中,城里汲水的人要顶着门板才敢出门。

    义军针锋相对,在城上堆满了滚木礌石,像冰雹一样砸向官军。

    义军日夜苦战,一个多月之后,刘秀率领援军赶来了。

    王邑、王寻见刘秀只带来几千名援军,不由得哈哈大笑道:“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刘秀一马当先,冲向敌阵。士兵见了,一个个像猛虎一样跟了上去。官军没想到刘秀攻势这样猛,退了好几里才稳住阵脚。

    这一仗,刘秀消灭官军一千多人。一连几天,刘秀猛打猛冲,每天都消灭许多官军。

    这时,宛城已被义军攻下,但刘秀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他为了瓦解敌人军心,特地让人装成从宛城来的报信人,信中说:“宛城已被我军攻下,大军马上要支援昆阳了!”刘秀让送信人故意把信丢在路上,让官军拾去。

    王邑、王寻见到这封信后,十分沮丧,失去了攻城的信心。

    城里的义军听到城外的喊杀声,又见官军阵脚已乱,便知道刘秀的援军到了。他们信心倍增,准备看好时机,里应外合消灭敌人。

    刘秀侦察到官军指挥中心在昆阳城西的小河边,便带着三千人组成的敢死队直捣过去。官军将士从睡梦中惊醒,四处乱窜。混战中王寻被杀,其他人来不及抵抗,纷纷逃命。

    这时,王凤、王常率军从城中杀出,里应外合,打败了敌人。

    巨毋霸见王寻被杀,勃然大怒,驱动野兽冲向义军。义军见了,正在惊慌之时,忽然空中雷声大震,暴雨骤至。野兽听到炸雷声,吃了一惊,纷纷掉转身子向官军冲去。官军争着逃命,自相践踏,死了不少人。逃出一百多里后,因抢着渡河,又淹死了好几万人。巨毋霸被逃兵一挤,扑通一声掉进河里,活活淹死了。

    王邑逃回洛阳,四十二万人只剩下几千人了。

    在这次昆阳大战中,义军总人数只有一万多人,却打败了官军四十二万人。这一消息震动全国,大大地鼓舞了义军的斗志。

    这是打败王莽的关键一战,由于刘秀在昆阳大捷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们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五)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实力越来越雄厚。于是,他决定进军南方,消灭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进而统一全国。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下,要夺取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他的内弟蔡瑁等人拥立刘表次子刘琮为荆州牧。蔡瑁听说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劝刘琮向曹操投降,刘琮同意了。九月,曹操大军到了新野,刘琮遣使者送上降表,迎接曹操进入荆州。

    这时,刘备正驻守樊城,听说刘琮已降,又见曹操大军逼近,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匆忙率领军民向江陵转移。

    江陵是军事重镇,又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地。曹操怕刘备占领江陵,就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不分昼夜地追赶,一日一夜追了三百多里。几天后,曹操在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大败,曹操夺取了江陵。

    刘备从小路逃到夏口,在那里和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约有二万人。

    曹操占了荆州,收降了刘琮的水军,如今又占了江陵,得到了大量的军用物资。于是,他决定顺江而下,先消灭刘备,再消灭孙权,占领江南,统一全国。

    孙权闻讯,忙派鲁肃到刘备那里去察看军情,并且想说服刘备共破曹操。刘备十分赞成鲁肃的主张,带领军队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

    曹操收降刘琮水军八万多人后,兵力增加到二十多万。他率军沿江东下,直逼夏口。诸葛亮见形势紧张,对刘备说:“让我到孙权那里求救吧!”刘备立即同意了。

    诸葛亮见到孙权,对他说:“曹操破了荆州,威震四海。现在,他顺江而下,直逼江东。孙将军如果想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刻跟他断绝关系;如果没有这份胆量,何不趁早投降呢?”孙权一听这话,反问道:“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回答说:“刘豫州是汉朝王室后裔,才能盖世。眼前遇到一点困难,怎么能屈居人下呢!”孙权听诸葛亮这么说,猛地站起来说:“我不能让江东十万雄兵受制于人,我主意已定。不过,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怎能抵抗曹操呢?”诸葛亮说:“刘豫州还有精兵两万。曹操兵马虽多,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何况曹军多半是北方人,到南方后水土不服,又不习惯水战。再说,他们刚刚占领荆州,人心不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两家协力作战,是一定能打败曹操的。”孙权觉得诸葛亮的分析很有道理,更增强了抗曹的决心。

    孙权召集文臣武将开会,商讨抗击曹操的办法。恰在这个时候,曹操写信威吓孙权,说他带领八十万大军前来,要同孙权会战。孙权把曹操的信拿给大家看,许多人看后大惊失色。长史张昭说:“我们可以凭借长江天险抗拒曹操,现在曹操占了荆州,得了刘琮的水军和几千条战舰,长江已经失去了阻挡敌军的作用,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抵抗曹操呢?依臣看,我们不如和他讲和!”孙权听到这种投降言论,心里很不高兴,起身离开了。

    鲁肃见状,急忙跟在孙权后面,追到屋檐下,对孙权说:“张昭的话千万听不得,应当把周瑜叫回来,和他一起共商大计。”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宣布暂时休会,等周瑜来了再说。

    周瑜当时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听说孙权召见他,立即动身来到柴桑。他听了文武官员的意见后,对孙权说:“将军割据江东数千里,兵精粮足,应当横行天下,怎能向曹操屈服呢?其实,曹军最多不过二十几万人。现在天寒地冻,他们的军马缺乏草料。北方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必然生病。这些都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依臣看,这正是我们打败曹操的最好时机。请主公拨给臣几万精兵,开赴夏口,定能击败曹军。”孙权听周瑜这么说,精神为之一振。他拔出佩刀,一刀砍下木案的一角,对众臣说:“谁要是再提投降曹操,就和这张案子一样。现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带领三万人马,与刘备水军会合,协同作战,共破曹操。”孙刘联兵抗曹,就这样定下来了。

    几天后,孙刘联军进驻长江南岸的赤壁,同北岸的曹军隔江对峙,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了。

    这时,曹军因水土不服,渐渐生起病来。加之风浪颠簸,许多人晕船,恶心呕吐,失去了战斗力。对此,曹操非常焦急。周瑜派庞统献计说:“丞相,何不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铺上木板,就会四平八稳了,这种大船称为‘连环船’。”曹操听了,觉得有理,急忙命令工匠连夜将船连在一起。此后,人在船上行走就像在陆地上一样。

    周瑜见曹操中计,进一步同众将商量对策。部将黄盖说:“连环船有个致命的弱点,最怕火攻。”周瑜说:“火攻确实是好,可如何火攻呢?得有人前去诈降,接近他们,趁机纵火才行。”黄盖说:“我愿意去诈降,就是粉身碎骨,也要火烧曹营!”

    几天后,曹操接到了黄盖来求降的信。曹操认为自己处于绝对优势,江东覆亡的命运已不可避免,因而对黄盖投降深信不疑,便同黄盖约定了投降的日期和暗号。

    到了约定日期,天将黑时,士兵报告曹操说:“有十条插着青龙旗的小船从南岸驶来了。”曹操高兴地说:“这是黄盖前来投降了。”

    黄盖的船上装满了浇过油的枯柴和干草,外边盖着帷幕。在离曹营两里远的水面上,黄盖命令士兵道:“点起火来!”当时,东南风正猛,火借风势冲天而起,十条船就像十条火龙冲向曹营,把曹营的船只都烧着了。曹营的船是用铁链锁着的连环船,很快就烧成了一片火海,烈焰腾空,火光把江岸的石壁都照红了。曹军一片惊慌,争着逃命,烧死淹死的士兵不计其数。

    周瑜指挥联军主力冲向曹军,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追击,曹操率军由华容道撤回江陵。

    曹操到了江陵,见剩下的士兵多已染病,无力反击,便留下曹仁、徐晃镇守江陵,乐进镇守襄阳,自己则率大军北归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