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敲门的女人-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不想说出事实的真相(代后记)

    ——《傍晚敲门的女人》法文版、韩文前言

    这是—个发生在北京的真实案件。十七年前,当我在城南半步桥那座笼罩着恐惧与神秘的小院里,在那小院北侧低矮昏暗散发着故纸霉气的平房里,第—次接触到这个案件的全部卷宗时,我的心立刻收紧了!

    —个女人凄荤哀怨的声音自卷中传出,呜咽地向我讲述了这个爱恨交加、生死难容的故事。

    爱她的人以死向欺辱了她的人复仇;她为爱她的人坚不吐实宁愿赴死!

    字里行间,带血带泪。当我从卷宗里留下的照片看到她的时候,漂亮的她早巳去了另—个世界。所以,她生前与预审员之间的对话就更令人惊心动魄、悲从中来。

    我决定以我最喜欢的侦探小说的样式,写出这个爱恨交织的故事。

    为了反映原貌,小说中凡涉及的地点,都采用了真实地名,而这个女人的名字也从她真实的姓名中取了—个“云”字。

    我从预审卷里认识了“云”,也认识了机智的富有人情味的预审员。

    反复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我已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预审员的角色。于是,出现在小说中的预审员,就用“我”这个第—人称。

    侦探小说历来以其神秘莫测、峰回路转而吸引读者。智勇的侦探最终战胜对手,扑朔的案情得以真相大白。这已经成了侦探小说的—条铁的公式。

    成也此公式,败也此公式。

    神化侦探,神化罪犯,神化案情,脱离生活的侦探小说很容易肤浅得成为—道让人猜来猜去的谜语,而最终沦落为文学筵席上的—小碟凉拌黄瓜。

    我尝试着为自己出了—道难题:全篇二十九节,从第六节开始,“云”就作为本案凶手被带到“我”的面前。此后的二十多节,全部在预审室里展开,在“我”与“云”之间的对话中展开。

    凶手归案,已无谜可猜。而我的小说,却从这—刻才刚刚开始。

    因为我要写的并非案件本身,而是案件中的人及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

    我为自己的难题付出了努力。我渴望读者与我共同分担在那笼罩着恐惧与神秘的低矮昏暗的小屋里读卷时的惊心动魄。

    后来,这部小说发表在1984年第4期《啄木鸟》上,篇名为《傍晚敲门的女人》。

    十多年过去了,还常有人提起这部小说,使我对读者充满感激。

    现在,我要感谢法国帕特丽夏·巴铎女士和韩国东国大学金荣哲教授把《傍晚敲门的女人》译成法文和韩文,使我笔下的“云”的悲惨故事能与法国读者和韩国读者见面。

    帕特丽夏·巴铎女士专程到中国找到我。金发碧眼的她问我:为什么“云”结婚还要得到本单位的允许并开具证明?而前苏联的汉学家谢曼诺夫教授在翻译这部4、说的俄文版时,却没有向我提出类似的问题,因为他实在太理解中国的现实社会了。谢曼诺夫只问我:“云”真的目杀吗?我只有点点头。

    我不愿意让他知道事实的真相,因为那太残酷。

    李迪

    2001年7月于北京西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