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破“不可能”,成就卓越
敢于突破“不可能”也是最求卓越应该具有的胆识。它常常会使我们绝处逢生,使我们的工作锦上添花。不要让“不可能”成为我们做事的拦路虎。
卓越在竞争中得到凸显,在竞技体育最激烈的NBA,突破不可能的事例比比皆是。在那里可以看到,没有什么不可能,那种精神使我们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并不是那么难。
在现在NBA里,厄尔·博伊金斯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子弹头似的速度,超乎常人想象的抢断与另类出手的跳投赢得了无数观众的眼球,人们在惊乎,原来1.65米也能打篮球,而且还能进入NBA,不可思议。在NBA联盟里,2米的人就属于矮个了,象姚明足足比他高了61公分,虽然如此,姚明在一次败给掘金后,也不由的感叹:“小土豆(博伊金斯的外号)速度太快了,快得我都反应不过来,而且他超乎人想象的抢断让对手得了好多分。”
其实博伊金斯的辉煌远不止如此,他效力于克里夫兰中央天主中学队时,以场均25.7分、5.5次助攻,占据着队中头号球星的位置,但是主教练总觉得靠一名“侏儒”吃饭是件丢脸的事,为此,他在报名册上的身高被足足“拔”高了11厘米;他的新闻通常出现在奇闻趣事栏目,而不是体育版面。
进入NBA后,小土豆的表现一样耀眼,比他高61公分的姚明被他的速度晃得晕头转向时说:“他带球经过时,我根本就没有看到人”……
2004年11月20日,在常规赛掘金队对活塞队时,他创造了职业生涯的单场最高得分——32分,他也成为了NBA单场得分超过30分的最矮球员。11月30日,小矮人又攻下全场最高的22分,带领掘金队以76∶67击败黄蜂队。
身高1.65米,在NBA想有所崭获,本来是不可能,如果博伊金斯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他的主教练也这么认为,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今天的博伊金斯,也看不到他的神奇表演了。敢于突破“不可能”是每个优秀员工应该向NBA的球星们学习的真谛。奇迹就是在突破“不可能”后创造的,如果我们的思想背上了太多的“不可能”,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将会寸步难行。
小虎鲨长在大海里,当然很习惯大海中的生存之道。
肚子饿了,小虎鲨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它鱼类吃,虽然有时候要费些力气,却也不觉得困难。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很久,才能猎到食物。这种困难度,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越来越不是问题,猎食的挫折并不对小虎鲨造成困惑。
很不幸,小虎鲨在一次追逐猎物时,被人类捕捉到。
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一个研究机构把它买了去。关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食,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鱼食。
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片又大又厚的玻璃放入池中把水池分隔成两半,小虎鲨却看不出来。研究人员又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员放下鱼之后,就冲了过去,结果撞到玻璃,疼得眼冒金花,什么也没吃到。小虎鲨不信邪,过了一会儿,看准了一条鱼,咻!又冲过去,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当然也没吃到。休息十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咻!又冲过去,情况依然没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它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鲨瘫在池底思索着。
最后,小虎鲨拼着最后一口气,咻!再冲!但是仍然被玻璃挡住,这回撞了个全身翻转,鱼还是吃不到。
小虎鲨终于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小鱼,在池子里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鱼食,却再也不敢去吃了。
人在做事中很容易被过去的经验所限制,有时候我们会不会也像小虎鲨一样呢?
其实很多时候,在工作中总是被所谓的权威与经验束缚了手脚,却不能突破权威与经验。不知道“不可能”其实并不是我们做事过程中的障碍。
2.高效即卓越
成功人士的卓越之处在于做事的高效率,提高做事效率是有方法的,它的精髓是:使工作条理化,抓大放小,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
有句谚语说得好:“喜欢条理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
培根也说过:“选择时间就等于节省时间,而不合乎时宜的举动则等于乱打空气。”
条理化的做事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让你变得更加卓越。
美国管理学博士在其《有效的经理》一书中写道:“我赞美彻底和有条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下了心血,就可减少重复,开启了更大和更佳工作任务之门。”
工作无序,没有条理,必然浪费时间。试想,如果一个搞文字工作的手里资料乱放,本来一天就能写好的材料,找资料就找了半天,岂不费事?
西方“支配时间专家”,运用电子计算机作了各种测定后,为人们支配时间提出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整齐就是效率。他们比喻说:木工师傅的箱子里,各种工具排列有序,不同长度的钉子分别放好,使用起来随手可得。每次收工时把工具放回固定的位置同把工具胡乱丢进箱子里所费时间相差无几,而效果却大不一样。
做事有条理,既是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困难的事情。一位管理人员叹息说:“我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能把事情组织得有条有理。”我们经常看见一些青年学生的书包里,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的公文包里,简直像一个废物箱:啃了一半的面包、掉了皮的杂志、卷了角的书、几块香糖、一叠废纸等等。
对于从事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办公桌面是否整洁,是工作条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位西方的老牌管理者在解释办公桌上的东西是如何堆积起来时说:“这是因为我们不想忘记所有的东西。我们把想记住的东西放到办公桌上一堆资料的顶部,这样就可以看到它们。”问题是这种方法还真管用。每当我们的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就看到了它们。我们想起了这些事情,于是不再胡思乱想。后来,东西堆得越来越高,我们不能记起下面放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就开始在资料堆里寻找。这样,时间就浪费到查找丢失的东西上。同时也浪费在注视所有我们不想忘记的东西所造成的干扰上!据统计,有95%以上的管理者都为办公桌上堆满东西而苦恼。成功者使办公桌整洁而不乱的办法是:
①把你办公桌上所有与正在做的工作无关的东西清理干净。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应该是此刻最重要的工作。
②在你准备好办理其他事情之前,不要把与此无关的东西放到办公桌上。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项目都应该在档案中或抽屉里占有一定的位置,并把有关的东西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③要力戒由于有吸引力的干扰或因你厌烦了手头上的工作,而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干其他呼声较高的工作。一定要保证你在结束这项工作之前,为它采取了所有应该采取的处理措施。
④按规则把已经处理完毕的东西送到适应的地方去。再核对一下剩下的重点工作,然后再去开始进行第二项最重要的工作。
从办公桌上拿开目前不需要的书籍、文件后,可以按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分为“应立即处理的”,如紧急信件和其他必须马上处理、做决定的事;“暂时靠后处理的”,即大致看一下文件内容,按内容分类放人档案夹中,在采取适当的行动之前,一直放在那里;“以后处理的”,即不是真正重要的工作、还有待研究、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努力挖掘、以及有必要在时间、注意力等方面作较充分安排的事项;“留作资料保存的”,包括上级的政策、指示、决定以及有保留价值的资料、文件等等,可根据自己所好“分类保存”,用完以后放回原处。对与你有联系的报纸、出版社、文艺界、科学界朋友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也分门别类登记,可随手查到。养成“有首尾”的好习惯,把资料手稿整理得井井有条,办公桌就像“管理交通”一样管得有条不紊,这样就避免了混乱,时间就不会在找这找那的空隙中溜过去。
工作的有序性,体现在对时间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很多时间管理权威都指出: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内容清楚地写出来的话,便是很好地进行了自我管理,就会使工作条理化,因而使个人的能力取得很大的提高。
只有明确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才能认识自己工作的全貌,从全局着眼观察整个工作,防止每天陷于杂乱的事务中。
只有明确办事的目的,才能正确掂量个别工作之间的不同比重,弄清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哪里,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虚耗了时间,又办不好事情。
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范围,才能摆脱自己的工作和下级的工作、同事的工作及上级的工作中的互相扯皮和打乱仗现象。
填写自己应干工作的清单是使自己工作明确化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其方法是在一张纸上首先试着毫不遗漏地写出你正在做的工作。凡是自己必须干的工作,且不管它的重要性和顺序怎样,一项也不落地逐项排列起来,然后按这些工作的重要程度重新列表。重新列表时,要试问自己,“如果我只能干此表当中的一项工作,首先应该干哪一件呢?”然后再问自己:“接着,我该干什么呢?”用这种方式一直问到最后就行了。这样,自然就按着重要性的顺序列出了自己的工作一览表。其后,对你所要做的每一项工作,写上该怎样做,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每项工作上注上你认为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办法。
为了使工作条理化,不仅要明确你的工作是什么,还要明确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及工作进度,并通过有条理的连续工作,来保证按正常速度执行任务。在这里,为日常工作和下一步进行的项目编出目录,不但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时间节约措施,也是提醒人们记住某些事情的手段。特别是制定一个好的工作日程表就更加重要了。计划与工作日程表不同,在于计划是指对工作的长期打算,而日程表是指怎样处理现在的问题。比如今天的工作、明天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逐日的计划。有许多人抱怨工作太多、太杂、太乱,实际上是由于许多人不善于制订日程表。他们不善于安排好日常的工作,连最没意义的事也抓住不放,人为地制造忙乱,不但谈不上工作条理化,连自己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名作家雨果说过:“有些人每天早上预定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靠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制定工作日程会因工作性质、本人身体状况和气质的不同而不同,应遵守以下原则:
①以重要活动为中心制定一大工作日程。有些工作是关键的或者说是带战略意义的重要活动,进行工作时应以这样的重要工作为中心。
②以当天必须首先要做的那件工作为中心制定一天工作日程。不可能有这种奇迹,刚开始干,一下子就做完了全部工作,所以要挑出那些在一天内必须做完、一旦受干扰中断就不太好办的工作。
③把有联系的工作归纳在一起做。种种琐事归纳到一起,会使工作有节奏和气势。例如,有些信件,可以归总起来一次写完;尽量地约好时间,尽可能地集中地依次会见来访者;必须阅读的材料,集中到一起很快地过一下目等等。
④使工作日程与自己的身体状况、能量的曲线相适应。能量曲线因人而异,一般的人上午精力充沛,因此,要利用这段时间去从事那些最有挑战性、最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而在你精神上、体力上和工作效率都在减退时,换做一些其他工作,或者做一些事先已经安排好了的工作,或者休息一下。
由于人们每天需要干的事情很多,事情又有轻重。急缓之分,大小之别,难免有时顾此失彼,本来想干这件事,不知不觉中却于起了别的事情,所以在有了工作日程表以后,最好随身携带笔记本和备忘录用纸,这样你不但明确了当天的工作,也明确了此时此刻应该做什么工作。
除随身携带笔记本外,使用卡片也是一个好办法。可以把卡片放在衣袋里、办公桌上、家里的写字台、饭桌上、电话机旁、床边和厕所等必不可少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
在工作中,有时突然头脑中冒出一个新颖的想法,或者想起了什么必须干的事。如果这些想法与目前正在做的事有关联,那可以照着去做。如果它并不是要立即去做,今后做着更合适,那就把它记在备忘录上;对那些有意义的设想,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仔细研究,并加以归纳整理,这样,本来不太明确的事也明确了,你的工作和应办的事就更有条理了。
而你的成功也更加卓越了!
3.向前一步是伟大
罗斯福曾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
茫茫宇宙,星球如恒河沙粒,不可计量,而一切星球都在各自轨道上独立运行着,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这是因为太空中的星星并非都是无拘无束的流浪汉,而总是有自己固定的“国籍”,即星系。每个星系都拥有对星系成员的强大约束力,即向心力。以太阳系为例,太阳以其强大的吸引力而俘获九大行星,使九大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这个中心运转。科学家指出:整个宇宙也以某种速度在运转之中。
生命的运行也是如此。我们通过纷繁复杂的日常行为也能找到运行的生命之内核:自我意识。而这个内核并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在现实的斗争中逐渐地形成的。从混沌到有序,其中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美国的学者詹姆斯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挥了他蕴含潜力的N0。与应当取得的成绩相比,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既然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却是千差万别呢?这当然是由于心态与努力程度不同所决定的,也和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关。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个人才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他能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干出非凡的事业来。
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简直笨得出奇。不论是法语还是别的外语,他都不能正确地书写,成绩也一塌糊涂。而且,少年的拿破仑还十分任性、野蛮。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固执、鲁莽、不认输、谁也管不了的孩子。我使家里所有的人感到恐惧。受害最大的是我的哥哥,我打他、骂他,在他未清醒过来时,我又像狼一样疯狂地向他扑去。”不仅如此,拿破仑还袭击比他大的孩子,脸色苍白、体质羸弱的拿破仑却常让他的对手不寒而栗。他家里的人都骂他是蠢材,人们都称他“小恶棍”。可是,在这个遭人白眼的孩子的心中,信念的力量在悄悄地滋长着。他朦胧地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他还未真正地认识它。而且,他心中有一种狂妄而任性的想法:凡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要归自己所有。一天天长大的拿破仑开始更理智更成熟地关注自己。他常沉溺于同龄人所无法想像的冥思苦想之中,他又疯狂地迷恋着各种复杂的计算,他已学会了用冷静而彻底计算过的理智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他惊奇地看到自己表现出来的出色的思考力,第一次真正地认识了自己。他的行动变得果敢而敏捷,富于抗争精神。一种崭新的渴望点燃了他生命的热情,终有一天,他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是的,我具有最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权力就是我要得到的东西!”清醒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便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拿破仑在成功之路上连战连捷,势如破竹。35岁时他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
拿破仑奋斗的历程告诉我们: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同时是不断和现实抗争的过程,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创业者也正是在拼搏中认识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
狂人向前一步是伟大,这并非狂人狂语。
4.敢于突破“经验”
经验是对前人或前事做的不系统总结,一定时期,经验能指导你成功,但是有时,经验会成为成事的束缚。
经验只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定律。但是常人所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依照经验办事。殊不知,许多时候经验是靠不住的。这就需要你敢于突破经验,灵活办事。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曝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惟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四周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八个生存的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纷纷渴死在孤岛。
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人们化验这水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全是可口的泉水。
谁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饮用”,这是基本的“常识”,因此,八名船员被渴死了。是“环境”害死了他们,还是“经验”?
敢于突破“经验”,才有生存和成功的希望!
5.不断创新是卓越
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天才,创新只在持续;卓越也非一日可成,卓越的本质是不断的创新。
对于那些有积极创新心态的人来说,每一种逆境都含有等量或更大利益的种子。有时,那些似乎是逆境的东西,其实是超越自我的良机。
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阻碍。这些障碍,有些是来自于外部世界,但更多的是来自我们的心灵世界,来自于我们自身。
当年,为了使一个新生的政权在恐怖的包围中立足于世,一位伟人采取了与敌人巧妙周旋的策略。其中,最著名的哲学概括,就是:“为了过河,有时可以让“魔鬼”背着走!”这是对人类进化论和个体生存战略的一个富于创新哲理性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就是一切卓越人士共同拥有的雄才大略。
无独有偶。面对英国国王因尖形避雷针为当时的敌国——美国科学之父富兰克林而拒绝采用的愚蠢行为,英国国防大臣进谏说:“陛下,魔鬼手中的剑也是剑!”这位英国大臣的其他素质我们不得而知,单就敢于接过“魔鬼手中的剑”的创新意识来说,当不愧为一个成功人士,一个卓越的人生艺术家。
可能,你会说,面对这些“拦路虎”,设法消灭它就是了,难道还会有什么创新和态度可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消灭障碍可能就是一种最积极的创新态度了;然而,对于精于人生艺术的成功人士来说,结论并不这么简单。
真正的创新在于化障碍为动力、化“魔鬼”为“天使”。这种创新尤其值得称道。
19世纪被称为意大利小提琴之王和著名作曲家帕格尼尼,其艺术素质之美大到了令人神奇的程度,以致于人们怀疑他不是“人间的产物”,而赋予他音乐“魔鬼”的称号。然而,就是这位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帕格尼尼,竟是一个地池霸道的生理上的“魔鬼”,是一位马凡氏综合症患者。据介绍,这种病人四肢的远端部分细长,形成蜘蛛脚样的手指和足趾M·申费利特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生理上的畸形,使帕格尼尼的手具有一种特殊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为他在音乐艺术上赢得不朽的成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姑且不论帕格尼尼当时是否意识到自己被某种遗传的“魔鬼”缠身,然而他巧妙地通过人生的奋争,终于将生理上的劣势化为艺术上的优势的事实,却不得不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想取得成功的所有人来说,帕格尼尼的这种人生态度,给我们所带来启迪的恐怕不仅仅是他战胜病魔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对于那些灵魂与肉体已经被自我贬低、自我菲薄压缩到鼠胆中苟延残喘的生命个体,不要说不断创新前进,即使困难未现就已经杯弓蛇影、抱头鼠窜了。
所以说,追求卓越的最佳心态就是勇于面对困难和“魔鬼”,不断创新。
6.危机感使你不断进取
成功之后,你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你需时时记住,你所取得的只是阶段性的胜利,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说到危机感,可能你会说:那是没有成功的人或失败者才要考虑的,成功者只需尽情地举起庆祝的酒杯,好享受成功后的喜悦。
如果不需要危机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真正的成功者绝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会忘乎所以地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实业家罗忠福曾说过:“我愿意给自己出一个又一个难题,我的乐趣就是攻破一个又一个堡垒,我不怕失败,不怕重头再来。”他说:“我想我不会失败。”
罗忠福之所以认为自己不会失败,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始终有危机感,因为有了危机感,他就不断地奋斗,不断进取。
从下乡知青到工人再到民营企业家和亿万富翁,从穷山沟到遵义再到珠海,从小商业和制造业到房地产业再到建材业和家私业,罗忠福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强烈的危机感的督促下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冲击。
凭借现有的资产,罗忠福每年的利息收益有近亿元,他完全可以坐享清福,他为什么拼搏不息?
一位朋友的儿子曾问过罗忠福这一问题。
罗忠福回答说:“我是为人民服务。你可能想不通。‘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上下都在喊为人民服务,那时带有某些虚伪。今天,我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罗忠福坦率地说:“我人生的追求分为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创业时,是物质的追求,包括住房、家用电器、吃喝玩乐;当企业走上正轨时,我就有更高的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物质享受和事业成功都达到后,我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目的——造福社会,为祖国和社会做贡献。我目前是向第三个层次追求。”
的确,罗忠福的进取精神,不仅表现在他追求财富上,而且表现在他的精神境界的升华上。只有那些有危机感的人,只有那些有着更高追求的人,才不会再成功率后空虚颓废,才会取得事业上更大的进步,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人常说,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这也就是意味着,世界上没有常败将军。你这次成功了,下次完全有可能失败;而另一个人这次失败了,说不定下一次他就成功了。如果你因为你这次的成功而沾沾自喜,甚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你恐怕不能算是一个成功者。
每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时时都充满了危机感。因为他知道,影响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充满了变数,而这些因素你又不能完全控制。这就意味着成功只是暂时的,一旦明天某个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后天就需要面对失败。如果你没有危机感,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缺少应对的策略,到那时候,你可能束手无策。
所以,你必须要有危机感,你也应该时刻记住:明天的日子其实不会比今天更好过!
7.不要把目光集中在昨天
昨天是一张注销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是手上的现金。因此,要认清今天是我们惟一能利用的时间,去善加珍惜吧。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再去管它;将来则还没有来到,也不要去管它;重要的是现在,正在一分一秒溜走的现在。只要你把握住了现在,那么所有的时间都将被充分地利用,一点一滴都没有浪费掉。
凡是善于做事的人都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以前发生的一切决不再来,你决不可能回到过去,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以致没有必要提及,过分的提及,只能引发自己心理上的危机。
如果你因过去的事情耗尽现在的时光而一蹶不振,那么抛弃过去的第一步便是放弃这样的态度。这里面包括改变自己对待现在的态度,而不是人为在努力消除过去确实发生的事情。一位心理医生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他接待了一位患者,这是一名建筑工人,干这一行许多年,为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出了不少力。
但是,他却没有任何成就感,相反,他恨自己想从建筑工地的高楼上跳下去一死了之。
为了帮助他,医生询问他过去的生活。
他说,他这一生总是摆脱不完的烦恼。小时候上学说他傻,说他就是块傻料。他忘不了那句话,从那以后直恨自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好几门功课都不及格,最后终于逃学了。从此,他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
确切地说,这是矛盾的,因为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在建筑业萧条的时候当上了建筑工人,而且干了好长一段时间。他当过兵,打过仗,后来结了婚,现在有5个孩子。他的长女在上大学,曾向他介绍过这位医生写的书。他因此来找这位医生,希望能得到帮助。
“你应该这样对待自己,”医生说,“你失败过,你为什么就不能有失败呢?每个人都会有失败,但你应该看到成功的。摆脱过去,看一看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这些年来,你工作稳定。你已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也结了婚,有了5个孩子。5个孩子快长大成人了。女儿又上了大学,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支持他们,看到他们成长,你想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
他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我从来没那么想过。”他说。
“别再依依不舍这些失败了。”这位医生说,“你已经成功了,想想这些成功吧。这样,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享受,你就会笑得更多。”一个聪明人并不会为他所缺少的感到悲哀,而是为他所拥有的感到欣喜。会享受的人能够超越消极的情绪,每当他想起新的生活,新的经历,他就兴奋不已。他不怕恐惧,不怕变化。他面对现实,背对过去。这就是说不能面对现在,不能抛掉过去的阴影,是无法登上成功之路的。如何对付过去人生遇到的各种不幸?安东尼·罗宾提出的忠告就是:把苦恼、不幸、痛苦等认为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你遇到不幸时,你得抬起头来,严肃对待,并且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可能打败我。”其后,你得不断向自己重复使人愉快高兴的话:“这一切都会过去。”
面对遇到的巨大不幸,要自己宽容自己,这也许是最难对付的人生挑战。大多数人认为:宽恕他人比宽恕自己做起来要容易得多。没有任何一种惩罚比自我责备更为痛苦的了。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因为你无法去改变它了。记住: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只要你吸取教训,你便能从中得益,就能克服危机。
比如,你的爱人刚刚谢世,自然,你会短暂地感到悲伤。这一损失给你带来的痛苦无法用语言表达,你明白生与死截然不同,这一点不容忽视。此时此刻你必定会感到丧偶之痛,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也就不是人了,或者说你的心理已遭毁灭。
但是,如果你无限地限于这一悲痛之中,不让自己摆脱悲痛,回到现实中来,那么你正在使自己永远处于过去之中,或者说强制性地自焚。悲伤并不能从九泉之下召回你的爱人。
另一方面,如果你认识到自己在某一场合举止不端,粗心或不必要地伤及他人,你可以衷心地道歉,表示自己对这一举止的内疚。要是你无休止地陷入对过去事情的内疚和不安之中,不能自拔,那你就是在毫无生机中行事。内疚不会使你的生活有半点的改善。你可以从错误中获得教益,可以发誓不再旧态复发,然后致力于现在的生活。
人的心态常常处于无休止的矛盾之中。自己拥有的东西,无论别人多么羡慕,总觉得平淡无奇;自己没有的却以为重要;而拥有的一旦失去,才想起当初应当珍惜。
“今天”是最容易得到的,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因而,没有多少人给予它特别的关注。人们往往宁愿沉浸在对昨天的追忆和对明天的憧憬之中而漠视“今天”的存在。“今天”又是最容易失去的,好比青春和美丽。人们对其价值的真正理解总是在它悄悄地流逝之后。
我们所需要的是永远地抓住今天,把全部的热情与心血都倾注到现在。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阴雨连绵,无论是瑞雪纷飞还是狂风呼啸,该享受时则尽情地享受,该拼搏时则奋力地拼搏,该牺牲时则无畏地牺牲。这样,你方能无愧于昨天,也无愧于明天。
“时间”随时时代的进步愈来愈重要了。因为它十分宝贵,同时不能积存。
假使把今天的时间虚度过去,那么就永远失去了这个日子。你应该记住,它就是昨天我们想做各种事情的“明天”。
由无数个充实的·现在”组成的历史,是你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发挥潜能的秘诀就是:抓住现在,不要沉湎于过去。
安东尼·罗宾对年轻朋友发表演讲时,总要对这些明天的领袖说:“所谓‘美好的古老时光’就是今天,因为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日子,也是我们在历史上惟一生存的一段时间。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不曾向你们描绘美好的一面,也不曾向你们诉说悲惨的一面。我不会向你们灌输过度的克服生存危机的乐观思想,只是要告诉你们,生活中的变化和挫败是无法避免的。”
对任何一个试图克服生存危机的人来说,必须这样做:让生命回到现在。
我们的生命非常脆弱,不管是不是我们有意选择,我们随时都可能突然夭折,甚至连一秒的预兆都没有。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车祸。你的朋友或亲戚可能突然卧床不起,死于心脏病,或者患了绝症“已经宣布”只剩下了六个月的生命。有些人看起来应该洪福齐天,却出乎意料地早走了一步,令人心酸。
如果生命真向我们提供了什么,使我们珍视现实生恬,那么这便是以上所有人生命的脆弱性与似乎赋予整个人类的生存本能的对照。正如结果所表明的那样,人类的生存本能似乎取决于那些在生命遭到威胁时能够完全地生活于现在的人。
特伦斯·德普雷在《幸存者·死亡营中的生活剖析》一书中,记叙了人类经受的某些骇人听闻的遭遇——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在纳粹灭绝人性的集中营的境况。(当然,我们日常所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实在的,通常不必遭受生理折磨或心理蹂躏,使我们放弃一切希望。)进入这样的集中营,几乎谁也难保性命,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有人活了下来,从这些勇敢的人们当中,我们的确能够学到即时生活的某些东西。
德普雷在书中总结了少数人是怎样活下来的:
只有从根本上勇敢地回复到最根本的生活,才能使他们在黑暗的地狱中继续生存,一分又一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时间停滞了,地点的意义失去了,心里的自我防御也封闭了。
幸存者之所以幸存,是因为他掌握了某种生存能力,他把自己看作是毫无条理的原生动物,奋力地挣脱大海。他忍受了一切。当他从根本上回复到生命的生物起点时,他发觉生命是美好的。他在必须的奋斗中度过了生命的分分秒秒,他把心神全部倾注于眼前呈现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一只搀扶跌倒者的手、一件送给他人的外衣、一只鱼头、一碗豆汤、清晨点名时在野草叶片上闪烁的阳光斑点、一个烟蒂头、一次在路边的小憩。这些不是什么神奇的安慰剂,也不是什么生存者的禅术,而是长期疯狂中的即刻理智,漫漫黑夜里的点滴光明。
看来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幸免失败,是因为他们不能回复到完全的现在状态,没能发现生命的美好,也没能继续选择生命。
为什么一个人必须要活在现在的状态中呢?它有什么样的优势呢?事实上,答案非常简单:当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现在的生活中,你就根本没有时间用于生病或劳累。同理,如果你劲头百倍地度过你现在的时光,时间将一闪而过,显然不会有沮丧或忧虑的时刻。在从事;b理咨询时,心理医生不可避免地会碰上抑郁症患者,并发觉最佳药方便是某些充实的活动。繁忙的人很少有时间表露自己的情绪问题。当然,过于繁忙本身也可能是一种病症,但这里所持的基本思想是,对于那些消极者、危机者具有情绪骚扰或抑郁症而言,积极地投身于现在便是迄今克服危机最为有效的药方。
8.敢于冲击超越自我的目标
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你伟大的事业。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高尚的目标能切实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业。”超越自我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伟大目标。
唐代诗人李白有“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的不朽诗作;明武将戚继光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最终成为名垂千史的民族英雄;司马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志,终于成就了古往今来第一史——《史记》。
伟大的目标将充分发掘你身上无穷的潜力。正如高尔基所说:“目标愈远大,人的进步愈大。”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仅永远不可能当上元帅,甚至不能成为一个好士兵。
有一个农夫意外地拾到了一只老鹰的蛋。他把这只蛋和一些鸡蛋一起放到了一只母鸡的巢里,这只蛋孵出了一只幼鹰。
这只幼鹰长大后,行为举止跟其他的鸡一样,它咯咯地叫,有时拍拍翅膀像鸡一样只在低空飞几公尺远。也像鸡一样,只吃在地上的种籽和昆虫。
有一天,它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了一只老鹰在万里晴空中绕着大圈子翱翔、在云中钻进钻出的英姿,它问:“那是什么东西啊?”
一只公鸡用嫌它少见多怪的口气说:“那是老鹰,是最伟大的鸟。”
“太厉害了,我希望跟它一样。”
那只公鸡说:“别做梦了,我们跟它不一样。”
如果幼鹰放弃梦想,那么它一辈子到死都会认为自己是只鸡,但它却没有放弃。虽然多年鸡的生活让它的翅膀无力,肌肉萎缩,但它坚持不懈,摔下来,再飞上去。终于有一天它飞离了鸡巢,飞上了蓝天,成为了“最伟大的鸟”。
目标越远大,意志才会越坚强。没有远大的目标,你一生只能是别人的陪衬和附庸。
如果你认为只有特殊重要的人物才会拥有生命中超越自我伟大的目标,那你就永远无法逃脱凡夫俗子的命运。不管过去的你如何,现在是必须改变的时候了,了解自己独特、与众不同的一面,并相信自己的生命同其他人同等伟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