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善于讲故事、善于演讲造势,用语言打动人心。罗斯福的平易近人的“炉边谈话”和炉火纯青的演讲水平堪称罗斯福成功的第一大法宝。“炉边谈话”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它的历史功绩无法估量。而罗斯福每一次竞选的成功以及在他整个政治生涯中,包括担任州议员、州长及总统期间,出色的演讲水平总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听过罗斯福演讲的人会感慨:“他有惊人的能力,能把一堆枯燥的事实变为一篇激动人心的政治演讲。”
第二,主动接触、用诚意打动对方。在人际交往中,当人际关系陷入僵局时,总要有一方率先采取行动,表示诚意,以打开局面。而且,这种主动接触越出乎对方意料,越容易打动人。罗斯福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在美国和苏联真诚友好的日子里,人们盛传富兰克林·罗斯福与约瑟夫·斯大林之间曾经有过一次电话交谈。罗斯福接通了莫斯科大会堂的电话找到了斯大林,主动与斯大林进行对话,探讨国际局势,从而开创了新的局面。从对苏联的承认可以看出罗斯福的眼界。尽管他在新政时期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国内事务尤其是新政上,但他始终认为,美国需要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事实证明,“罗斯福不像胡佛那样固守僵硬的意识形态阵地,而是一位灵活务实的现实主义者”。这种灵活与务实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第三,亲民作风。谁与穷人走得更近,谁就可能在历史的山坡上站得更高。罗斯福有句名言:“我从未忘记我住在所有美国人共同拥有的房子里。”在他看来,吸引他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谈论有关他们的问题。这其中,谈论关乎穷人命运的问题最为重要。
罗斯福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在客观上带给罗斯福重要的政治财富。由于长时间赋闲在家,罗斯福得以与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对他们的疾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不仅使得富兰克林待人接物变得更加有人情味与亲和力,而且也使得他日后的许多主张更接近人心、切中要害。尽管罗斯福出身于富贵家庭,但他始终认为那些有钱人占有的资源过多,他们乃至他们所控制的社会忽视了太多中下层民众的利益。在当选为纽约州州长后,罗斯福也确实在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和增进社会和谐方面很有作为。他很快将这种意识带进了白宫,并“传染”给周围的人。也许正是这种与民众心灵互动的作用力才使得他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恢复了这个国家的信心和平静,创造了一个执政的奇迹。
第四,善于抓住时机。罗斯福善于顺势操盘,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他一定要在时势需要以及民心所向时采取行动。这样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应该说,罗斯福确实有其过人的精明和对人性的了解。这一点从罗斯福取消禁酒令一事上就可见一斑。在美国经济超级低落的状态下,罗斯福意识到,在当前的形势下,民众内心极度沉闷,以往的禁酒令(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八修正案,也就是《全国禁酒令》,规定自次年起一切生产、销售、饮用酒类的行为非法。这几乎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笑话)已经不合时宜了。这时候人们需要的是抒发胸臆,是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也正是在发表“炉边谈话”之前,罗斯福连续向国会提交了两份咨文,要求修改1919年的禁酒令以使出售轻度啤酒合法化。而参众两院也顺应民意,在一周之内就通过了节约法案和深得民心的啤酒法案。就这样,时隔13年,啤酒第一次在美国可以合法出售了。对未来的日子不再怀有恐惧的美国人载歌载舞,开怀畅饮,抒发着压抑了多年的郁闷之气,当然也少不了感念罗斯福的苦心。人们不再像是快要被淹死的人那样期盼着救命稻草,如今他们已经抓住了希望。
第五,精神安慰重于物质安慰。对于许多领导人来说,给人们物质安慰是常用的做法,但遗憾的是他们往往缺乏罗斯福的慰问“加餐”。这种慰问既包括精神上的尊重,也包括生活上的充实,而这一切都是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所瞩望的。以经济振兴为例。尽管当时美国政府投入了很多钱用以救济民众,但洞悉人性的罗斯福却认为,要给工作者以尊严,要让他们养成工作的习惯。当失业者得以通过工作养家糊口时,他们的人格会比等待救济的人高尚得多。给大家找事做,反映出罗斯福执政的机智与灵活。罗斯福最为得意的举措就是组建了庞大的平民造林大军(民间资源保护队)。这不仅使自然资源在客观上得到了保护,而且还使那些游荡在城里无所事事而又内心焦虑的人有事情做,并且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50万青年加入了这个队伍,他们完成了罗斯福设想的防护林带,南起得克萨斯州,北至加拿大,遍种树木2亿株。昔日的建设者们多年后到森林和风景胜地游览时,走在那些山径和小道上会感到非常熟悉和亲切,因为那是他们年轻时代铺设的“青春之路”。而他们的子孙游玩的公园里的许多游乐设施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