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讲堂-管好你的家庭——孔子的智慧与现代家庭的和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家庭不只是舒适的住处,还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场所。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据很重要地位的一个就是“孝”,这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观。而“孝”又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人若无孝心,与禽兽何异?

    以孝道为根本,管好你的家庭,你的人生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看看孔子是如何教导我们的吧。

    现代人更应谨守孝道

    【原文】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大意】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要依照礼节祭拜他们。”

    慎终追远是孝道的体现,按照孔子的说法,也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过去给皇帝的奏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一类的话。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总是有“慎终追远”这四个字,表示这是一个讲孝道的家庭。

    直到今天,一般中国家庭也没有废弃“慎终追远”。虽然祖宗牌位已没有了,但父母去世的丧事还是要慎重地办一办的。清明时节,很多家庭也还是没有忘了上一上祖坟,烧几炷高香。当然,那种借父母去世而大办丧事,大肆张扬以捞取钱财的做法,已经违背了“慎终”的精神,不仅不能使民风归于淳朴厚道,反而使人虚情假意,陷于商业化的人情算计之中去了。

    在《论语》中,孔子还多次论述了“孝”这一主题,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父母唯其疾之忧”“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等等。这些论述的一个共同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孝敬父母。如果只有生活上的关心,而无人格上的尊重,那就意味着将人降低为物(犬马)。孔子要求通过“孝”把对人的关系与对物的关系区别开来。

    唐宋以后认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也一定是爱国的忠臣。

    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父母只是为孝子的疾病担忧,因为子女其他方面都干得很好,不用父母为他担心了。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更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一切“唯孩子是从”,大包大揽,做起孩子的保姆。这些在优越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往往产生误解,他们脱离真正的社会现实生活,以为社会与家可以画上等号,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尹莎多拉·邓肯曾有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们给子女最好的遗产就是放手让他们自奔前程,完全靠自己的两条腿走自己的路。”

    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以其“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的诗”一举夺得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长子却是一位患先天性脑畸形症的痴呆儿。他后来忆及当时的心境时说:“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我真正意识到以往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友谊,甚至我的作品都不能成为精神支柱。”不过,大江健三郎并未被彻底击垮,他用无私的父爱和耐心把儿子培养成一位具有非凡音乐创作才能的艺术家;同时,又连续出版了《个人体验》和《燃烧的绿树》等多部以他本人如何培养痴呆儿子成为天才音乐家的事迹为蓝本的长篇小说。大江健三郎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作家,更是一位成功的父亲。

    现在的父母们不惜一切地致力于把自己的子女培养为艺术家、文学家,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社交能力等身心素质的培养,而且在教育方式上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粗暴严厉,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身心都不是健全的。英国查尔斯王子的父亲爱德华公爵作风强硬,他深信,要在这愈来愈复杂的世界当国王并不容易,因此要自幼严加训练。他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中抓住查尔斯的小错处加以斥责纠正,甚至加以嘲讽。再加上宫中生活的寂寞孤独,查尔斯自小就是柔弱被动的。因为皇储的特殊身份,性格内向的查尔斯在寄宿学校也没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在打橄榄球赛冲撞之际,查尔斯的同学会故意顺势加上一拳或一脚,然后向同辈炫耀:“我们刚揍了未来的国王一顿。”查尔斯在日记中写道:“在绝大部分时间,这里简直是个地狱。”孩童时的忧郁一直影响到他成人后的生活。

    现在,一些在糖罐中成长的孩子却忘了自己的糖罐是从何而来,更忘了父母也会有年迈需要照顾的一天,似乎自己的一切都天经地义,一切都会有父母来照料。殊不知看到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孩子,父母也会在内心寻找一种依托和港湾。传统的“孝”在经过一些所谓的名人名家的批判之后,渐渐地没有了存在的空间,这实在有些悲哀,至于一些人利用“孝”来捞取非法之财,更是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父母在世时“游”要有方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大意】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离家远行。如果非要出外游历的话,也要有一定的方向。”

    在当今天涯若比邻,以旅游业可富国兴邦的世界大串联时代,“父母在,不远游”似乎已成了荒唐可笑的言论。

    然而,古人交通不便,音讯难通,不像今天从南疆到北国飞机可当天打来回,“大哥大”手机漫游全国,随时可以打一通回家。那时远游在外,少说也是一年半载,万一父母急病或紧迫有事,难以召回,往往误了大事,甚至有错过了给父母送终的遗憾。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要求做子女的时时不忘孝敬父母的义务,在安排自己的活动时要想一想二老在家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的调整。

    何况,即使在当今时代,离家远游的人不也音讯常通,几天一封信,一日一通电话吗?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是为了使家里人放心而已。可见,人之常情,古今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至少“游必有方”在今天还是适宜的吧。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些话都是至理名言。

    人别在失去时才知道拥有。

    孔子生下来父亲就死了,十几岁时母亲又死了,对母亲的无限追恋,对父亲的无限渴望,使他深刻了解父母对人类成长的重要性,这是本源与本原,绝不可舍本逐末,绝不可本末倒置。

    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外面打天下,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都无一例外地蹉跎了岁月。他们或因成功而忙碌,“没有时间看父母”;或因一事无成而羞于见爹娘。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而又残酷无比的普遍现象:

    他们一去无回,等终于哪一天回到家中一看,父母老了,病了,甚至死了。

    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这时才知道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做子女的就应该多爱父母,多想父母,多看父母,“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个“孝”字,将一个人的人品高下昭然揭示。

    一个人如果坏透了,无恶不作,但知道孝敬父母,我们仍将他当人看。

    一个人如果名声好得不得了,对谁都好,偏偏对父母不好;事业有成,偏偏忘了根本,那么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应该把他(她)驱逐出“人”的概念,让他(她)在痛失所爱时知道什么是悔恨。

    孔子是幸福的,他享受到了足够的母爱,同时也享受到了他没见过面的父亲给他的无尽父爱。“亲人在天国凝视着你”。

    孔子强调“孝”的重要性,这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我们人生起源的严肃思考,更是对自我的肯定。爱父母才能爱自己。在哲学家与科学家看来,每个人与他(她)的父母其实比想象的更接近。父母揭示我们的命运,因此对父母好不仅是回报,更是为了做好自己。

    选择一个好的住宅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大意】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而不选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其实,它正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孔子“里仁为美”的思想。

    荀子说:“品质高尚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交游一定要选择朋友,这是为了远离歪风邪气而接近仁义道德。”(《劝学》)

    讲的依然是“里仁为美”的意思。

    用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里仁为美”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其道理已不需要多说了。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零零存在的,总有左邻右舍。邻里相处,建立在共同住地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领域发生多方面的互助关系,邻里交往是很密切的。每个家庭都愿意搞好邻里关系,于人家方便,对自己也有利。但客观上邻里关系不好的却为数不少,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的斗气吵架怒目相视,矛盾又不好直说的就更多了。要减少和避免邻里不和,搞好邻里关系,就不能忽视邻里交往中的公德问题。

    有的人只关心自家的事,对邻居的情况不闻不问,或自以为清高,或标榜不多管闲事。一旦自家有事情,便后悔不已。有位大妈边跑边喊:“捉住前面的小偷!”邻居小两口迎面过来却侧身让小偷跑了过去。大妈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他们:“偷的就是你们家的东西。”待这两位明白过来,再去追赶时,小偷早已不见踪影了。“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结果,只能是自家门前雪成堆,自家瓦上霜也重。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说与邻居的亲切胜过远亲,与邻居的交往频繁,相互帮助更多。

    中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南史·吕僧珍传》里有一个“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故事:宋季雅任上卸职回到京城,在辅国将军吕僧珍家旁边买了一栋住宅。吕僧珍问他买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说花了1100两银子。吕僧珍认为太贵了,宋季雅却说不贵,这是用100万买房子,用1000万买到了你这个好邻居。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事情很多。比如有的邻居工作和学习很忙,时间比较紧,或家中人手少,有孩子拖累,你要是上街买菜,不妨主动问一下邻居需要买什么菜,方便的话就顺便帮邻居买回来。有的邻居有客人来访,而碰巧家中无人,在弄清对方身份的前提下,或请客人留张纸条,或将客人让到自己家中稍候。如果客人给邻居带有礼品,可代为收下,等到邻居回来时,再将纸条和礼品一并交给邻居。如果邻居家有人患病,要表示慰问,并主动帮助请医生或护送住院。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主动协助护理,帮助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使邻居能安心治病。假如邻居因公出差,可以适当地应邀帮助照顾他家,诸如买粮、买煤等。邻居若是全家老小出远门,也可帮助照看家,还要义务为邻居防火防盗。邻居如果发生了突发性困难,在钱粮和物品方面应主动帮助,以济邻居一时之难。邻居家里吵架生气,或遇到烦恼、伤心的事求助于你时,不应袖手旁观,应主动去劝解和开导。这样当你遇到困难时,大家定会帮助你。邻里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亲密了。

    邻里相处,不能只图自家方便,只想自己占便宜。城市居民,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仅一墙或一层楼板之隔,任何声响都会影响邻居。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比如家庭聚会,不要高声喧哗,举办家庭舞会也要尽量避免影响邻居。听广播、看电视应把音量尽可能放小,尤其在午间或夜里的休息时间更应注意。有的邻居上夜班,白天要睡觉,所以白天也不宜音量过大。现在卡拉OK进入家庭,给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但如果不注意也会成为公害。现在的居民住房隔音很差,你尽情歌唱,别人受得了吗?家中装修要事先同左邻右舍打招呼,搬动桌椅也要注意轻拿轻放。有小孩的家庭,不要任他在屋里乱喊乱跳、玩具使劲往地上扔,以免影响邻居。一些楼房质量很差,地板渗水,拖地时不要淋水,也不要在地上洒水,以防渗到楼下的天花板上。住在楼上,不要随意往楼下扔果皮之类的脏物,不要往窗外吐痰,更不要往下泼脏水。在阳台上晾晒衣物或给花盆浇水时,要注意不要把水渗滴到楼下。在阳台放置东西一定要牢固,以防掉下去砸坏楼下的人或物。占用公共面积要与邻居协商好再使用,临时停放自行车或其他物品于公共地方,不要妨碍别人行走。公共卫生要共同保持,不可只是顾自己方便乱扔乱倒垃圾。有的人家屋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甚至还很豪华,但在楼道随便堆放杂物,妨碍楼里人们上下楼。不要随意把硬壳物往垃圾道里扔,造成堵塞,整楼的人受害。尤其是夏天,垃圾道一堵,蚊蝇满天飞,臭气难闻。要经常主动清扫楼道楼梯,不能只依赖别人去做卫生。城市居民不能养家禽家畜,以免影响邻居卫生。

    邻居住在一起,难免闹些矛盾误会。一旦发生矛盾,邻居间应互相谦让,及时处理,使矛盾不致扩大。对邻居不可蛮不讲理,恃势逞强。俗话说,让人一步自己宽。住在楼下容易受到影响,楼上有时往下扔东西、泼水,可能弄脏了你晾的衣服;楼上拖地洒水可能弄湿了你的天花板,切忌乱敲暖气管或怒气冲冲指责,你可以礼貌地提醒他们。你的宽容精神与和颜悦色的态度,他怎会不注意,又怎会无礼呢?两家孩子如发生争执,首先要批评自己的孩子:“你比小东大,怎么不让着点儿,快向小东说对不起。”如果损坏了邻家孩子的玩具,要主动赔偿;碰痛了邻家的孩子,应主动登门向其家长道歉,并慰问孩子。即使自己的孩子吃了亏,被对方打了,他又占理,也不要对打人的孩子吼叫,这样显得大人太没有涵养了。你可以找到打人孩子的父母说明情况,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打人的事,对孩子管教也是不利的。再如自己的妻子(丈夫)与邻居发生争执时,无论是妻子(丈夫)有理与否,做丈夫(妻子)的都不应感情用事,公然出面与邻居对着干,或在暗中推波助澜;而应劝阻自己的家人并向对方表示歉意。千万不要出言不逊,扩大矛盾,即使对方不认错也不要恶语相加,甚至动手。假如对方认识到自己错误,向你表示歉意,你还应劝慰对方不必介意。

    邻里之间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谁家的喜怒哀乐、送往迎来、吃喝穿戴,邻居都能看得见,听得到。有些人就爱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议论张家长李家短。今天把孙家的矛盾告诉王家,明天又把赵家的家丑告诉李家,后天再把江家的新鲜事告诉何家,甚至制造流言蜚语,弄得平地起风浪,四邻不安。可见,拨弄是非是搞好邻里关系的大敌。大文豪乔史说过:“拨弄是非的舌头是魔鬼,所以上帝要用嘴唇和牙齿两道栅栏把它关在里面。”要防止“魔鬼”出来兴风作浪,大家应自觉抵制,而不是津津乐道、推波助澜,不要给拨弄是非者以市场。说闲话、嚼舌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其结果都是不好的。邻居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不要说伤和气的话,不做损害人的事儿,不去打听邻居的私事,也不偏听偏信。听到对自己的是非之言,要冷静分析,不去过多计较,如有人恶意中伤,毁人名誉,应严肃纠正,必要时还可诉诸法律。

    实际上,邻里间往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双方遇事毫不相让,针尖对麦芒,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小事闹大,矛盾加深,结成疙瘩,久久不能得以解决。在邻里相处中,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若每个家庭都能经常注意自己的涵养,邻里间的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里仁为美”强调的是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这种选择虽然有些遥远,但选择一个相处得来的邻居却是在许多人的能力之内的事,只是这种选择往往是双向的,你若要想得到邻里之间的友好相处,自己须掏出一片真心对人。

    教子有方,万不可拔苗助长

    【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大意】孔子说:“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在圣人看来,人的智力是分为上、中、下三等。

    如果你是教师,就应该据此分析学生的不同资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叫因材施教。

    如果你是学者,就应该据此选择学术探讨的对手,掌握谈话的难易深浅,以免对牛弹琴,使对方不知所云。

    如果你是家长,就应该据此分析孩子的潜质,并善加引导,尽量将其引上一条适合其自身的道路,而不是一味强调大学、知识,虽然这些也很重要。

    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必然带动升学、就业和生存方式的转变,跨世纪的一代面临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剧烈的生存竞争、频繁的职业变动、下岗失业的威胁等现实问题,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规律,要求现代家庭首先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能独立生存的人,再努力将他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会放弃是理智之举。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艺术大师、专家学者、政坛新秀或全能冠军,因材施教才能更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因此放弃在许多时候是一种理智之举。

    也就是说,教育子女必须重视情商的培养。情商(EQ)又称情绪商数,它表达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来压力、合理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爱情、事业、婚姻、人际关系及整个人生的起落浮沉。

    学会放弃,就是教育孩子在利益面前要正确取舍,在应该放弃的地方果断放弃,在不应该放弃的时候,勇往直前地挺住。

    家长的最大愿望莫过于让孩子未来拥有一个健康、成功、自在的幸福人生,而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机遇,而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命运的影响。这种缺乏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情绪化问题,如离家出走、自杀、焦虑、厌学厌食、孤僻、恐惧,一些从北大、清华名牌学府出来的高材生,由于缺乏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缺乏在生活中承受社会挫折的应变能力,走上社会后同样有不少人连工作和职业都不能胜任。因此在开发少儿智力的同时,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自重、百折不挠的品性,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焦点问题。

    生存环境的变化、价值取向的调整必然引发教育模式的革命,这场育儿革命呼唤现代家庭走上智力开发和情商启蒙教育并重的现代家教之路。

    父母最怕孩子出事,最怕被老师叫到学校听“批评”,最怕看到孩子不如人,但这都是育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即使你饱览群书、未雨绸缪,很多事情也并不会像你预期的那样顺理成章。也许你会认为孩子应该自觉主动地学习,孩子应该对父母诚实,孩子应该懂事了……而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不应该”式的埋怨:孩子不应该不会,孩子行动不应该这么慢,孩子不应该这么做……

    为什么呢?因为“应该”的事多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期望,是完美的假定。

    面对孩子的“过错”,许多成人善用的方式是“动武”与“软禁”。在苦口婆心的劝说变得“苍白无力”后,往往就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不打不成才”的古训。孩子被“打”后几日难得的“乖巧”更增添了“动武”的意义。但很多时候,“动武”只让孩子记住了“痛”,而忘记了“痛的根本原因”。父母只强调“以后还做不做”,却忘了教给孩子“以后怎样做才好”。如果日后又犯了错,孩子还可能因为“痛”而“说谎”,这样一来非但未解决前面的问题,还多了个让父母“深恶痛绝”的毛病。

    因此,面对“过错”请慎“动武”,愤怒时的打骂,可能最大的好处只在出了口气。

    “软禁”则是父母将孩子“监控”起来:孩子做作业,父母旁边陪;孩子要出去,父母左右伴;孩子去学校,父母变“密探”。总之,为了避免孩子“犯错”,尽可能不让他单独行动。结果是“孩子没有主动性”“孩子连基本的时间观念都没有”“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没有父母在,什么都一塌糊涂。那么到底该怎样对待孩子的“过错”呢?

    其实,“过错”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很大的意义。孩子“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无知”。“过错”只是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采取的不恰当的方式。比如:孩子因为考试失败而对父母说谎,只是因为他不想挨批评甚至挨打,而且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孩子不能按时完成功课,只是没有学会时间的合理安排;孩子爱看电视,只是没有找到更有趣的事做……所以孩子有了“过错”,实际上是在提醒父母,要在哪一方面去引导他,教给孩子合理的做事方式,比一时气急痛打一顿或者干脆取消孩子的“独立性”有效得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请允许“过错”发生,请包容“过错”,先不要发怒、失望与伤心;请放弃完美的构想,而应拿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如果您不能接受孩子的“过错”,孩子也不会接受您“应该”式的教诲。

    形成良好的家风

    【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大意】陈亢问孔鲤说:“您从老师那里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吧?”孔鲤回答:“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下后便学起《诗》来。又有一天,他还是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又叫住我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我退下后便学起礼来。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教育,就这两次吧。”

    陈亢下来后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得知了三件:得知《诗》,得知礼,还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来源大概也就是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

    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家庭都像古代人那样以诗礼传家,但是孔子的教导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了礼,现在来说就是如果没有了良好的家风,那么家庭是很难取得和谐的。

    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夫妻关系之间出现“冷冷热热”的现象,时有发生。做婆婆的常叹息:媳妇毕竟不是自己养的;媳妇呢,也常常恨得“理直气壮”:婆婆毕竟不是亲娘。基于这种认识,家庭矛盾又怎能不愈演愈烈呢?

    家庭不讲礼仪,没有规矩,孩子就像野马一样,横冲直撞。现在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面不知道打招呼,不知道称呼人,给老师起绰号,骂人、打人,一身的霸气、匪气,这都与家风不正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一经形成,就能不断地继承发展并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前后继承、陶冶家庭成员性情的作用。正如社会风气是社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样,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家风同社会风气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家风一方面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它又能反过来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变化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在社会风气不好的情况下,如果能重视家风的建设,那么,良好的家风也能够对社会上的污浊空气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从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古代家训和家风中,特别是从许许多多的革命家风中,结合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美德的要求,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一般说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尊老爱幼的风尚;

    (2)孝敬父母的风尚;

    (3)勤俭持家的风尚;

    (4)诚实守信的风尚;

    (5)勤奋好学的风尚。

    你的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请你立刻这样做:

    (1)从你建立的家庭开始;

    (2)召开一个全体家庭成员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3)制定一个全体同意的家规;

    (4)你带头执行;

    (5)让你的子女继承这个家规。

    一个良好的家风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旦形成,就会创造幸福家庭,世代受益不尽。

    要正确处理家庭矛盾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大意】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委婉地劝阻。如果见他们不愿意听从,仍然应该恭敬地侍奉他们,不得冒犯。虽然心里忧愁,但也不能怨恨。”

    子女同父母的矛盾是家庭矛盾中较为常见的,那么,子女该如何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呢?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加以劝阻,是陷父母于不义之中,自己也是不义。劝阻而不恭敬委婉,是不孝。劝阻不听而大吼大叫冒犯父母,甚至心生怨恨,那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了。

    因此,处理这种矛盾对子女来说极为棘手。不仅要情理兼顾,还要做得恰到好处,恰好就是这一点最为困难,尤其是对我们今天号称“小皇帝”的独生子女来说,要做到就更是难乎其难了。

    事实上,子女与父母的矛盾还不是最主要的家庭矛盾,夫妻之间的矛盾才是最让现代人头痛的。

    首先,从找对象到结婚,是一个从爱情到婚姻,从浪漫到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矛盾,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那就很可能让你的婚姻成为埋葬爱情的坟墓。

    有人曾形象地把婚姻比作一条船。婚姻这条船除了乘载男女之外,就是人们念叨追求了多少年的爱情和幸福。其实古人的“舍筏登岸”就很明智,一个单体的婚姻承载不了多少东西,摆一回渡就要“载”点什么,贪多即沉,恶重即漂,大约在恰当这一砝码上才能检验出婚姻的质量。一个单体的婚姻在渡完历程的时候,最有意义的就是毫无遗憾地“舍”船登岸了。

    冈察洛夫曾经说过:“爱情就等于生活,而生活是一种责任、义务,因此,爱情是一种责任。”

    这就是说,夫妻双方共同划的这条船要求双方共同承担一定的责任。家庭靠爱情来维系,还要靠责任来维护,一涉及责任义务,矛盾就不可避免。同父母的矛盾、同子女的矛盾、夫妻之间的矛盾纠缠在一起,就使得家庭这条船随时都有颠覆的可能。在这些矛盾中,最主要的还是夫妻矛盾。只要化解了夫妻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要解决夫妻矛盾,只有了解了夫妻矛盾产生的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化解家庭矛盾。

    有人总结出家庭矛盾起因的六个方面:

    第一个起因是婚前婚后的变化。热恋中的情人自以为对对方十分了解,其实这种了解是有限的,热恋中的男女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方理想化、偶像化;况且恋爱时,人们常会展现给对方光明、向阳的一面,而婚后朝夕相处,就必然产生本性的还原和暴露。这种对于不了解的矛盾,势必波及夫妻的情感生活。

    某报上曾载这么一个故事:在上海有一个青年为了追求一位好姑娘,刹住了自己原来的不轨行为,在两年之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对待那位姑娘特别好;而姑娘不甚了解他的过去,尽管也有人说东道西,但在现实表现面前,她倒以为人家是故意离间,姑娘全然不理,以致使那位青年如愿以偿。可是结婚以后,那青年目的达到了,就原形毕露,女的开始感到痛苦异常,深感爱的希望泯灭了,人生的幸福牺牲了,一切都是假的。但是,没有办法只好强忍下去。可是,男方得寸进尺。事实告诫女方,忍耐绝非长久之计,她慢慢感觉到,应该想办法改造对方。先是细致地做工作,好言好语规劝,可恼的是男方毫无反应,妻子无可奈何。后来女方开始不理睬他,回娘家住了一个多月,并写好了离婚协议,威胁要离婚。男方开始有些害怕,退让了几步,答应痛改前非。女的趁机发动进攻,一方面细心周到地照料,一方面慷慨陈词,使丈夫觉醒,并协助领导和男方父母为他化解了不少委屈。同时她主动承担责任,又勤俭持家,结果经过努力,男方终于被感化了,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两人开始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这个家庭的夫妻矛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妻子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化解了矛盾,保住了家庭。

    家庭矛盾的第二个起因是家务劳动。在双职工家庭中,两人都要上班,家务、孩子或老人要照管,谁来干这些事,这是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如果双方因此相互指责和埋怨,那就会发生口角,引起夫妻不和,伤害双方情感。有的人在工作单位本来就很劳累,一回家还要继续奔忙,家庭不是给他(她)以休养生息,反而带来了麻烦和负担。据调查:夫妻矛盾70%以上都起因于家务劳动问题。做不完的家务,势必会影响夫妻感情,两人出现矛盾,打打闹闹就会影响家庭秩序,进而影响工作情绪和效率。即使不闹矛盾,葬身于无限的家务劳动之中,休息娱乐不好,又有什么心思和精力工作呢?还有什么业余时间学习、创造发明呢?所以,这是个亟待解决的普遍的家庭问题。

    家庭矛盾的第三个起因是经济开支。这类矛盾在农村、城市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对老人的赡养上经常引起矛盾。在城市里,一般老人都有退休工资,基本生活费可能自己够用。但在农村却不一样,老人全靠晚辈供养,有的晚辈根本不愿意拿出钱来照顾长辈,这样就引起很多家庭矛盾。首先,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矛盾,一方要生活,另一方则不给基本生活费或物质。其次,是夫妻之间的矛盾,有的一方愿意供养老人,而另一方面反对。这些问题对于无私的人来说是很好解决的,但自私者却执意不干。父母和子女之间本来是不分彼此的,子女小时由父母照顾,父母老时自然应是子女供养,根本用不着争执。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抚幼养老的优良传统。可是,目前有的晚辈不讲道德,养育之恩抛于脑后,只图夫妻快乐,不顾长辈死活。对于这类不肖子孙应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第四个起因是一方只顾工作,不顾家庭生活和夫妻感情。据有关方面调查和分析,在当今这个抢速度争时间的改革年代,随着一批中年人走上领导岗位和成为骨干力量,中青年家庭生活特别是夫妻情感交往的时间和机会减少了,因此,夫妻发生不和的现象在上升,有的还因此离了婚。时代变化,家庭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时代步伐加快了,家庭生活的节奏也在改变,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家庭观念来对待现实,那就会落后于时代。在现代家庭中,必须既要讲求效率,又要珍惜家庭生活,尽管在可能的时间内享受天伦之乐,不能从一极端走到另一极端。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你干了工作,冷落了家庭,同样没有尽到社会义务,反而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同时,社会想办法采取措施帮助这样的家庭排忧解难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个起因就是“第三者”插足。据有关部门统计,与“第三者”插足有关的离婚案,在全部离婚案中所占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左右,上升到了现在的20%左右,个别地方达到30%以上。而尚未诉诸法院和暂时还未导致离婚的“第三者”插足行为,则无从统计。

    有人说结婚后第一年新鲜,第二年不新鲜,第三年外出找新鲜。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第三者”插足的现象。实际上,“第三者”现象在生活中是复杂的,随时都会影响到已经建立起来的家庭,如果不引起重视,夫妻不及时调整家庭生活,不断地更新爱情,家庭就会被第三者颠覆。

    第六个起因是夫妻个人需要的丧失。夫妻双方都有不同的需要,男人接受的教育是独立,女人接受的教育是依赖;男人在生理上需要女人,女人在心理上需要男人,当婚姻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个性合成一体时,男人和女人必然会发生不愉快的冲撞,由此产生了理解的艰难。

    通常,女人喜欢雄心勃勃的男人,为此她们得忍受形单影只的痛苦;男人喜欢标准的贤妻良母,为此他们得忍受百般纠缠的无奈。由于男女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世界——男人的世界是事业,女人的世界是婚姻;男人的世界在外面,女人的世界在家里,于是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和两种不同的真理。男人总想以事业的成功证明自己对妻子的爱,但是,妻子总觉得丈夫不懂得生活;妻子总想以拿手的烹饪来取悦丈夫,但是,丈夫总觉得妻子有欠高雅;男人的真理是进取,是竞争,是不断创造,是不能落在别人后面;女人的真理是丈夫按时回家,孩子切勿生病,洗好的衣服及时晾干,拥挤的住房保持干净。人们总把婚姻悲剧归结为爱的失落——因为没有爱,所以彼此不能理解,其实多半是误解造成的种种障碍吞噬了那份爱。

    明确了家庭矛盾的起因,我们就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

    下面是一些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1)调整各自的生活习惯,互相接受。要现实地对待家庭生活。家庭生活不像谈恋爱时那么浪漫、那么潇洒,各自都把自己最优秀的方面显露出来,而一走进家庭,人的优缺点不自觉地全都暴露无遗。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接受一个人就是接受了他的全部,你不可能说我只要这一部分,而不要那一部分,要学会宽容,互相尊敬和忍让。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两次不同的婚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爱因斯坦的前妻米列娃因不能容忍丈夫极少的关心与体贴,而只是一味地与原子、分子、空间、时间为伴,便时常与其发生摩擦,而两人的个性都很强,终于分手了。而第二任妻子艾丽莎却是一个体贴入微,懂得尊敬与忍让的人,她深知爱因斯坦的脾气,从不干涉丈夫的工作,尽力帮助爱因斯坦争取每一分钟,让他安心地投身事业。爱因斯坦自己也开始被感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妻子度过美好时光,甚至他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过:“艾丽莎不懂得相对论,但相对论却有她的一份心血。”

    (2)积极分担家务,互相体谅。夫妻成家以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家务活就多起来了,双方都应该承担。

    虽然丈夫不可能像妻子那样对家务产生兴趣,但是只要有时间,就要尽可能地帮妻子干点家务,如下班后回到家看见妻子做饭,千万不要拿张报纸坐在沙发上等着享受。即使你很累、很烦,也应该择择菜、擦擦饭桌、拿拿碗筷呀,这些小小的家务不会累着你,反而会调节家庭的气氛和情绪,这顿饭大家吃起来一定很愉快。

    (3)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在结婚之后,夫妻开始了正常的婚姻生活,不再有那种富有诗情画意的追求和被追求,不再有那种苦乐掺半的爱与被爱,也不再有那种令人担忧的抛弃与被抛弃,一切都趋于平静自然。此时,双方的注意力有了很大转移,有的转向了工作、学习,有的恢复了婚前的兴趣爱好,有了孩子后,便全部转向了孩子。

    有的夫妻认为,恋爱时,因为双方的空间距离导致了思想感情上的距离,沟通则能缩短这种距离;而结婚以后,双方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从两个独立的个体变成一个整体,空间距离接近了,我要干什么你都知道,你干什么我也知道,因而也就用不着刻意进行沟通。所以,多数夫妻就都形成了你想你的,我想我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谁也不管谁的状况。

    女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很强的,在普通家庭中,她们完全可以在工作之余承担全部家务劳动。然而,女人的情感又是异常脆弱的,她们需要丈夫的爱抚,需要丈夫的甜言蜜语。而且女人的情感又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当她们做了大量家务之后,有时只需要丈夫的一句赞扬、一个吻,甚或是一个深情的微笑,她们就会心满意足,心甘情愿。

    所以,夫妻之间除了一起做家务之外,还可利用交谈给劳动“配音”,用语言沟通双方的思想感情,可消除生活中的单调无聊、枯燥乏味,又能使夫妻协调融洽、心心相印。

    (4)不断更新自己,创造家庭情趣。有些男女,婚后衣着、容颜等不再讲究,也不大修边幅。特别是男同志,这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其实,无论夫妻哪一方,都不希望对方在别人的心目中有不好的形象。因此,注意自身形象,不但可以取悦对方,而且,也是在公众场合为对方挣面子的需要。

    好的生活需要新鲜感,为保持新鲜需要适当地保持距离。为此相爱的夫妻最好能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分离“游戏”,比如出差和单独度假,或和亲朋好友单独聚会。现在美国青年夫妻时兴“GIRL'S DAY和BOY'S DAY”(“女孩日”和“男孩日”),实行办法是婚前两人都接受彼此适度的自由条件;妻子需要适当地和女友聚会,丈夫需要适当地和男友聚会。

    (5)创造意外惊喜,增添家庭情趣。出乎意料地使对方惊喜,常会起到感情“兴奋剂”的作用。因此,创造一点儿意外惊喜,对于增进夫妻双方的感情很有好处。如瞒着对方,将他(她)在远方的亲人接来会晤,为对方买一样很想得到的物品,为夫妻俩创造一个对方没有准备的活动,等等,都可以使意外惊喜油然而生,从而迸发强烈的感情火花,掀起欢腾的爱情热浪。

    (6)留足欢爱时间,满足夫妻个人需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竞争中,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十分繁忙的,有不少人忙于公务而顾不上夫妻俩的情感生活,以致夫妻经常不能一起进餐、共眠,影响了两人情感的巩固和发展。所以,工作再忙,也要巧于安排,挤出时间,留给两人共同生活,共浴爱河。

    不少夫妇婚后性生活老一套,缺乏创新,并导致感情老化。所以,要善于创造新鲜的性生活方式,通过改变性生活的时间、地点、体位等办法,使夫妻的情感之花永葆青春。

    现在有关夫妻关系的学问中,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作“磨合”,即两个不同的人到了一个共同的家庭中生活,总有许多区别、摩擦、矛盾,需要经过一段麻烦的甚至是痛苦的认可和互相调整适应、修理的过程,方能阴阳和谐,大致统一。但是这样说是比较消极的,强调了彼此适应,忽视了彼此吸引。

    如果夫妻间丧失了彼此之间魅力的互相吸引,那么磨合就会成为折磨。

    谁能保持和增进个人的情感魅力,谁就握住了家庭幸福的缰绳。

    因此,不断更新自己,产生吸引力,是家庭幸福的绝招。

    (7)互敬互重,彬彬有礼,是维护夫妻感情的良方。邓路之夫人说:“我把殷勤有礼列在婚姻之后。但愿年轻的太太们,对于她们的丈夫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有礼!如果泼辣,任何男人都会跑掉。”

    不讲理是吞噬爱情的癌细胞。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糟糕的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家人,居然赶不上对待陌生人那样有礼。

    尽管你采取了很多方法来维护家庭的感情,但是,矛盾还是不可避免的。这时你应该像孔子所教导的那样做,把处理与父母矛盾的方法照搬过来,一方面情理兼顾,一方面恰到好处。

    建立一温馨和谐的家庭

    【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孔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尚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礼本来指的是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但礼的根本目的又在于起中和作用,也就是要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就造成了礼与和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按照儒家的礼治观点,就是要人们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所以,一方面是“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为和而和,不以礼来进行约束,不讲原则,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

    将这个道理用于家庭关系的处理中就是既要讲团结,讲和睦,家和万事兴,又不能无视家庭矛盾的存在,一味地为和谐而和谐,要敢于正视家庭问题的存在,并妥善地将其处理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有人将家庭比作避风的港湾,有人将家庭比作温暖的火炉,也有人将家庭比作温馨的摇篮。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人都关注家庭,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古也罢,今也罢,大凡一个人生活的乐苦、心情的好坏,乃至事业的成败,都与家庭是否理想紧密相关。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得之不易的。

    托尔斯泰说:“幸福家庭皆相仿,不幸家庭各不同。”

    幸福家庭的共同特点是:

    (1)夫妻恩爱;

    (2)子女成材;

    (3)敬老爱幼;

    (4)丰衣足食;

    (5)成员之间坦诚和谐;

    (6)业余生活高雅;

    (7)声望良好;

    (8)睦邻友好。

    假如你忙于工作,无暇顾己,每次总是妻子娇嗔地拿着洗净熨平的衣服催你脱旧换新;假如你在外面受了闲言中伤,回家后,丈夫倾心地劝慰你“别理它”;假如你去学校参加家长会,一进校门就看见光荣榜上你的孩子名列前茅……

    这时候你就会充分享受到幸福家庭的快乐,你会感受到成功人生的快乐。

    你愿意为这样一个幸福家庭做一些事情吗?

    (1)经常举办家庭聚会。

    (2)和家人经常谈论彼此的希望、志向、生活的恐惧和烦恼,成功的喜悦和庆幸。

    (3)随时公开家务状况,让每个成员帮你分忧排难。

    (4)设计一个全家合作参加的计划,让每个人都能分享成功和快乐。

    (5)组织一些家庭娱乐活动,如卡拉OK大赛、游戏比赛,等等。

    (6)经常陪家里人散散步、打打球,一起锻炼身体。

    创建一个幸福的家庭,你就创造了自己的成功人生。因为,不管你在其他方面成就有多大,有多么成功,如果你不能使家庭生活幸福,那么,你的成功就会黯然失色。

    一定要保护好你生命的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