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感觉动作是很重要的心理功能,因为复杂的心理功能都是从这一简单的心理功能发展而来的。早在20世纪初,法国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提倡对幼儿进行感觉教育。我们从感觉形成知觉,进而形成智力。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训练儿童的触觉。家长可以让儿童触摸不同质地的物体。例如,让儿童触摸砂纸和丝绸、铁和木头、棉花和纸张等,并报告两者之间的不同。这种训练应从小开始。
第二,训练儿童的温度感觉。给儿童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让儿童把手伸进去报告两者的差异,或者让儿童对比出汗的感觉和穿棉衣的感觉,形成对不同温度的感觉。
第三,训练儿童对实体的感觉。这种练习主要是触觉和动作并用,以认识事物的实体。例如,让儿童蒙上眼睛触摸木头与砖块,分辨两者的质地和形体的不同。
第四,训练儿童的重量感觉。让儿童分辨不同重量的物体,例如,向儿童出示大小、颜色和形状相似的积木,让儿童辨别其不同的重量。
第五,训练儿童的味觉。让儿童有机会品尝味道不同的食物,如酸、甜、苦、咸的各类食品,并识别它们。
第六,训练儿童的视觉。让儿童观察事物的大小和颜色,辨别不同数量的物体,观察形状相似的物体。
第七,训练儿童的听觉。家长从小就要培养儿童对声音的敏感性,让儿童辨别各种大自然的声音,可以让儿童听录音机录下的种种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或雨声或水的声音,让儿童进行辨别;也可让儿童复述自己所听到的一段故事和大人说的话。
感觉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因为只有在小时候,感觉的发展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感觉发展之后,认知的和智力的功能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3.孩子最重要的感觉能力是什么?该如何培养?
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的一种运动形式,即眼球的运动。眼睛是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70%的学习信息要经过眼睛达到大脑,儿童以后的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及写作业的能力都有赖于眼睛的运动能力的发展。
家长应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着重培养儿童下列几种视觉能力。
第一,是注视动作,即要求儿童在一定时间内盯着一个固定的物体不能离开。这种注视动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和视觉分辨力,应从小开始训练。
第二,是移视动作,即培养儿童从对一个目标的注视转移向另一个目标的注视。这种动作也是培养儿童视觉注意转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是追视动作,即要求儿童双眼盯着一个移动的目标不能离开。这种追视能力对于锻炼儿童的眼肌和运动视觉都很有帮助,也有助于将来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四,是环视动作,即要求儿童对各个方向的目标做环绕扫视,以培养眼睛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能力。这种训练对于培养眼睛的灵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使眼睛更具传神性。
第五,是视觉精度训练。视觉精度就是指在视野范围内能够看到并有意识地意识到对物体进行准确区分的能力。小学生应该达到的视觉精度就是能不费力地看,并在适当的距离内准确抓握物体。平时要训练孩子观察并描述一些物体。
第六,是视觉分辨训练。有些孩子常把“玉”写成“王”,家长往往以为这是孩子不用心所致,其实这可能是由于孩子视觉分辨能力比较低。家长平时要注意教孩子区分各种具有细小差别的物体或者图案,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图案让他区分背景和图形。
我们主要靠视觉来认识事物,如果视觉能力发展不好势必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
34.空间方位感觉与学习有什么关系?该如何培养?
在各种感觉动作中,空间方位感觉是与学习具有密切关系的心理能力。个体运动固然有赖于肌力、平衡作用和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但如果对容纳自身的外部空间缺少认识,则运动本身失去了场所。不仅如此,学习作为一种知觉活动,也需要一定的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如果对空间关系认知不佳,儿童就会出现左右偏旁部首颠倒,不能将字在一定的空间内写下等问题。
可见,空间认知能力既是运动的基础,也是学习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空间感觉呢?
第一,转法练习。让儿童随着口令练习左右前后动作,或模仿家长和教师做转动方向的运动。
第二,指认方位。让儿童听从指挥,指认上下、前后及左右等方位。待儿童熟练掌握之后,也可以增加难度,如大人说向左让儿童做出向右的运动,也就是根据口令选择相反的运动和指认。
第三,辨认空间。指认识空间各物体的位置与形状,如让儿童蒙上双眼指认某一物体,然后再恢复视觉,认识某物的形状和位置。也可让儿童蒙上眼睛,将一只苹果挂在一根绳子上,然后让儿童用一把剪刀将绳子剪断,使苹果掉下来。
第四,空间重组。这是一种按照自己的想象重新安排空间的能力。例如,家长或教师用纸片或木块组成某种空间格式之后,让儿童用此材料另组一个空间格式。也可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爱好,布置自己的居室。
第五,造型回忆。这种练习可以培养儿童的空间记忆能力。例如,让儿童观察某一造型设计,然后根据自己的回忆将这一造型再现出来。
第六,翻跟斗练习。把转身、翻跟斗等动作编成分解动作,令儿童依口令进行练习。
第七,步法练习,即运用走、跑、跳及其他动作进行各种移动身体的训练。
第八,两侧感。人的各类器官都是对称的,儿童和大人一样都是凭借两侧感来建立空间关系的认知的。可以训练儿童对两侧的辨认,让儿童了解人们是根据自己的两侧来辨认左右的,无所谓什么客观的左右方位,全凭身体的两侧位置的参照。
空间感觉能力是主要是右脑的功能,现在的儿童从小接受的大都是语言的培养,许多教育方案都是强调幼儿的语言潜能的开发的,如从小教孩子识字和背诗歌等。这种练习虽然能提高语言能力,但这只是与左脑有关的能力,实际上要将语言真正理解,还要靠感觉动作,在此,右脑的作用很关键。所以,对于孩子全面发展而言,应当在开发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对右脑的空间及运动能力进行一定的开发。
35.平衡能力与学习有什么关系,该如何培养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又叫动态平衡,指个体对抗地心引力,维持自身动作稳定灵活的一种动作能力。训练平衡有多种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来选择某一项。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平衡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平衡能力不仅是一项运动能力,而且与孩子整个身体的协调性有关,甚至可能与孩子的注意力和粗心有一定的关系。当前庭器官活动受到阻碍后,儿童所接受的一些外界信息就传达不到大脑,因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出现。所以,如果孩子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写作业也不能集中精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同时又是一个平衡能力很差的孩子,不爱外出活动,那么家长就要重视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训练,这样做很可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如下方法可以培养儿童的平衡能力。
第一,平衡木。让儿童在平衡木上练习前进、后退、单腿站立、接球与抛球等活动。
第二,蹦蹦床。公园中的蹦蹦床是练习平衡的一个很好的手段,让儿童在上面随意做各种动作,维持身体的平衡。
第三,端水练习。可以让儿童手端一杯水,在一定时间内不让水洒出来。也可以让儿童将一杯水,从左手换到右手上。或者更难一些的,让儿童端一杯水进行身体旋转运动,要求是不让水洒出来。
第四,暗室通道。让儿童在一个较暗的室内通过一些障碍物,并维持身体的平衡。
第五,用脚尖走路。像练习芭蕾那样训练儿童用脚尖走路,看他们能否维持身体的平衡。
第六,走独木桥。可以用积木搭一座桥,或者用粉笔画一座桥,让儿童在上面走,看他会不会掉入“水”中。
第七,两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训练其滑旱冰,以训练他的平衡及协调能力。
第八,滑滑梯。可以让儿童走上滑梯之后,再沿滑梯滑下,在比较矮的滑梯上可以让儿童倒滑,但最好是父母在一旁帮助。
第九,大圆桶训练。准备一个圆柱形的大圆桶,大小足够容纳一个六七岁的儿童。儿童在桶里时,四肢可以伸开顶在桶壁上。待儿童四肢顶好之后父母可以开始将桶平稳地向前或向后滚动,可以先慢后快。儿童在桶里一定要时时保持着四肢顶桶壁的姿势。
此外,感觉统合训练中的一些游戏也都是可以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的,如滑板等。
36.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感觉?
对于儿童的学习而言,时间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许多孩子做事情拖拉,无先后顺序,自律性差,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开始就没建立良好的时间感。
所谓时间感指的是儿童对时间的感知,也可指儿童的时间观念。例如,许多孩子不知道今天是何月何日,不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还有的孩子对“星期几”没有概念,不知星期几上幼儿园。较复杂一点儿的时间感是对钟表的指认,知道现在是几点钟,是上午还是下午。培养孩子的时间感对于孩子的行为和社会交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家长或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感呢?
第一,可以给儿童准备好一个描述四季景色的画面,让儿童指认。
第二,可以给儿童准备一个日历,让儿童每天上幼儿园时都撕掉一页,并记住这是哪一天,是星期几,或是几月几日。
第三,培养儿童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天气预报上不仅预报了天气,而且说明了今天是几月几日,看天气预报可以增加儿童对日期的直观认识。
第四,时间估计练习。先教儿童分和秒的概念,待儿童掌握后,点燃一支蜡烛,让儿童判断蜡烛烧完后,用去了多少时间。
第五,过生日时,让儿童计算自己年龄,并学会用月来表达自己的年龄有多大。
第六,儿童写字时,家长可有意地计算时间,然后用一个等级表示现有时间,如果儿童用的时间有所减少,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培养时间感觉有许多方法,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掌握的技巧灵活使用。时间感的培养越早越好,并且应当长期坚持下去。
37.如何对孩子的大肌肉动作进行训练?
大肌肉动作是各类感觉动作的基础,也是儿童最早发展起来的运动机能。从婴儿时期,我们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大肌肉动力。
第一,是滚的能力。翻滚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大肌肉动作。这种活动可以通过躯干的刺激来促进幼儿的神经发育与控制。许多孩子从未滚过,所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躯干。家长可以让孩子仰卧地板,双手紧贴腰部,做全身左右滚动。或者让儿童做翻跟斗运动。
第二,是坐的能力。儿童的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坐姿,如果儿童不能长时间地坐着,学习的集中程度必受影响。家长可以让儿童端坐在靠背椅上,为使儿童产生兴趣,可让其头顶数本书,并计算其顶书的时间长短。如果儿童不能长时间地坐稳,家长不必着急,因为坐姿是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发展有一定关系的,如背部的肌肉和腰部的力量等。这时应当先训练其他部位的肌肉力量。
第三,是爬的能力。由蠕动而爬行,进而爬向一定目标是促进孩子神经发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爬行可以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比翻更进了一步。家长可让幼儿爬过一个橡皮圈或从地板的一端爬向另一端,也可让孩子进行转弯的爬行训练,这是充分控制身体的运动。
第四,是走。走路涉及众多的协调功能和平衡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可根据左右方位让儿童按照口令走路,也可设计障碍物让儿童通过。还可以让儿童走平衡木,或者沿着一条固定的直线或曲线行走。
第五,是跑。跑步要求更多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可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儿童跑步,如让孩子手执一个球,进行跑步;或者在松软的沙土地上蒙上双眼跑步。
第六,是掷。投掷气球或皮球,并要求准确性,可以练习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第七,是单脚或双脚跳。这种练习可以增加儿童的节奏感和腿部的肌肉力量,训练中尤其要强调左右腿的交替作用。
第八,是舞。让儿童在音乐韵律中纵情跳舞,是训练节奏感与大肌肉动作的好机会。
第九,是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让儿童知道自己身体和各部位的正确位置,如知道哪儿是眼睛,哪儿是脚,也可出示有各器官的图画,让儿童进行识别,并讲述其作用;或者出示一张不完整的脸部的图画,让孩子填补上。
第十,是自我意象的练习。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何人,了解自己与环境中各物体之间的差别。例如,可让儿童在镜子面前做手和脚的练习,增加对自己的感觉;或者在镜中做各种表情,如挤眉弄眼;等等。
第十一,是站的练习。儿童站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我们必须站立完成的。站的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动作能力的发展,而且良好的站姿对个人将来的形象的树立有好处。因此,我们要在儿童早期注意锻炼儿童站立的能力。可以让儿童端着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保持站立姿势一段时间,或者和儿童一起站着做一些游戏。所采取的方式一定要激发儿童的兴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