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战役之海湾战争-“沙漠风暴”的展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沙漠风暴”的空中突击作战

    对伊战略目标的空中打击

    1月17日凌晨,多国部队发起“沙漠风暴”空中突击。根据“沙漠风暴”总体作战计划,进攻发起D日和H时分别为1月17日和凌晨3时,事实上,在H时到来之前21分钟,即1月17日凌晨2时39分,9架装备有“地狱火”导弹和“九头蛇”火箭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组成的“诺曼底”特遣队在3架空军MH-53J“铺路激光”特种作战直升机的引导下,率先发起突击,摧毁了伊拉克边境上的2座预警雷达站,一举在伊拉克的防空网上撕裂了一道缺口,为多国部队飞机尔后的攻击行动创造了条件。

    在“诺曼底”特遣队攻击伊边境雷达站的同时,美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数架F-117“夜鹰”式隐形战斗机早已飞过伊军预警雷达站,深入到伊拉克雷达覆盖区,并于1月17日凌晨2时51分投下了“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一颗炸弹,攻击了伊拉克南部一个加固的防空截击指挥中心,接着又向伊拉克西部的一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投下第二颗炸弹。与此同时,其他F-117隐形战斗机也相继摧毁另外一些高等级目标。

    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的初期,电子战的“软杀伤”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在开战前的数月中,多国部队已截获伊拉克的电子信号,查明了伊拉克各电台的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信号。空袭前一天,多国部队即开始对伊境内的各种通信信号实施全面的电子干扰,不仅向伊军务电台发出相同频率但强度更大的信号,而且还干扰了伊军防空警戒雷达系统,使其雷达无法监控多国部队的动向。多国部队投入的电子战飞机有EF-111、EA-6B、EC-130等共60余架,EF-4G反雷达飞机24架,另有数颗电子侦察卫星及几十个地面无线电监听站。因此,在空袭开始后,伊军多数雷达处于迷盲状态,无法监视多国部队的飞机,致使其对空导弹无法截获空中目标,防空系统受到了严重的“软杀伤”。与此同时,多国部队大量使用反雷达导弹,使伊军许多处于开机状态的雷达被摧毁。

    多国部队最初的空袭任务就是要分割乃至最终摧毁伊拉克的一体化防空系统。AH-64“阿帕奇”直升机、F-117A战斗机、巡航导弹、F-15E战斗机和GR-1战斗轰炸机实施的早期攻击意在初步达成分割伊防空系统的目标。该系统一旦失效,伊拉克军队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凌晨3时整,两架F-117A隐形飞机对巴格达投下了首批炸弹。不久,“战斧”巡航导弹开始袭击巴格达地区的目标。飞向巴格达的F-117A战斗机每架携带2颗重达1000公斤的穿甲激光制导炸弹,它们都有通过伊拉克防空系统的单航线和一份特定的目标攻击计划。F-117A战斗机凭借其隐形特性,无需像非隐形飞机那样依赖各种类型的支援飞机即可投入作战行动。在正常情况下,除加油机外,F-117A出击不需要其他飞机进行直接空中支援。

    组成第一攻击波的攻击飞机实际上包括3个单独的机群,其中包括30架F-117A隐形战斗机。在最初5分钟内,巴格达约20个防空系统C3、电力和领导机构的关键目标遭到隐形战斗机的攻击。在1个小时内,另外25个同类目标以及配电站和化学武器设施也遭到袭击。

    “沙漠风暴”第一天,从位于波斯湾和红海的6个美航母战斗群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战列舰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是战争第一阶段战略空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期攻击中,它们与F-117A和其他有人驾驶飞机协调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国部队的第一枚“战斧”导弹是从位于红海的配备有“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的“圣哈辛托”号导弹巡洋舰上发射的。紧接着,位于波斯湾的“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也开始向巴格达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在最初的24小时内,7艘战舰共发射了116枚此类导弹,袭击了巴格达及附近16处严密设防的目标,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伊拉克的发电设施及指挥与控制能力。

    在空袭的最初几小时内,多国部队还使用了常规空射巡航导弹。这些巡航导弹由B-52战略轰炸机发射。轰炸机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经过11小时的航行,于1月17日凌晨3时许抵达伊拉克上空,从空中发射了35枚常规巡航导弹,袭击了伊拉克军用通信站、发电厂和输电设施。

    美海军的飞机也加入了对伊空袭作战,它们从红海和波斯湾以及波斯湾周围的基地起飞,攻击了巴格达附近以及伊拉克西南部和东南部的目标。从红海“肯尼迪”号和“萨拉托加”号航母起飞的海军飞机,与美空军和英皇家空军的飞机一起,对巴格达和伊拉克西部严密设防的机场实施了攻击。其目标主要包括“飞毛腿”导弹发射场、机场和防空系统。此外,美海军的作战飞机还执行了许多压制伊防空系统的电子战任务。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沙特皇家空军以及驻沙特东部的科威特空军,则从中路袭击了伊拉克南部和中部地区的固定战略目标。

    1月17日黎明,多国部队第二波空中攻击开始。由于一些适于白天作战的飞机加入,从而使空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除集中力量打击伊拉克全境的战略目标外,也开始对第二、第三阶段计划攻击的目标进行了突袭。整个昼间,美空军的A-10“雷电”式攻击机出动了150架次,袭击了科威特战区和伊境内的雷达站,而F-16战斗机则重点攻击科威特战区内的机场和许多地对空导弹发射场。在拂晓前后的几个小时中,美海军陆战队的百余架飞机突击了伊军严密设防的泰利勒、谢拜人古尔奈和鲁迈拉等伊空军基地停放在跑道上或飞机掩体里的飞机。其中31架飞机攻击了泰利勒机场,36架飞机担负了袭击巴士拉城内及周围地区其他目标的任务,10余架飞机突击了严密设防的谢拜机场,另外,还有一些飞机攻击了巴士拉郊外阿马拉的机场、桥梁和铁路调度场。

    到“沙漠风暴”行动发起后的第一天傍晚,伊拉克战略C3网络、号称固若金汤的战略防空系统以及主要的领导指挥设施都遭到多国部队空军的毁灭性打击。部分已探明的核生化武器和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此外,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还挫败了伊空军进行协同抵抗的企图。

    当1月17日夜幕降临时,多国部队发起了第三波空中攻击,打击的重点仍是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尤其是一体化防空系统。此时,伊空军组织防御性协同作战的努力已经失败。黄昏后不久,多国部队的F-111和A-6E飞机袭击了伊拉克机场。由于这两种飞机均装备有激光指示系统,能昼夜识别和攻击目标,再加上F-111飞机载弹量大,航程远,能在较短时间内向伊纵深地区的目标集中投放大量精确制导炸弹,因此,轰炸效果显著。

    在这一天,驻扎在土耳其因契尔利克空军基地的美联合特遣部队精锐部队的飞机集中攻击了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基尔库克、提克里特、盖雅拉和埃尔比勒等地区的目标。其间,该部编成内的EC-130、KC-135和EF-111A等支援飞机在F-15战斗机的掩护下于伊拉克北部边界附近建立了空中航道,为作战飞机顺利完成突袭任务创造了条件。到第一个24小时结束时,巴格达市内及附近约40多个关键目标被击中。这些设施包括10多个领导指挥机构、10多个防空和配电设施、10个C3关节点以及其他目标群的若干个设施。

    1月18日,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仍继续对伊拉克境内及科威特战区的战略目标展开全方位打击,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战术目标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攻击。从凌晨4时到5时30分,多国部队出动80多架具有夜战能力的飞机,如F-117A、F-15E、F-111、A-6以及英国皇家空军与意大利空军的GR-1飞机,袭击了伊拉克防空系统、核生化武器设施、领导指挥机构以及机场等目标。

    鉴于多国部队空中力量具有足够能力对伊拉克展开全方位攻击,因此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就明确指示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提前列入重点打击目标。从开战第一天起,多国部队的部分空中力量就对共和国卫队和科威特境内的前线伊军装甲部队发起了攻击。1月18日天亮后,多国部队出动近百架次的F-16战斗机攻击了塔瓦卡尔那共和国卫队师;另出动约150架次A-10攻击机袭击了沙、科、伊三国交界地区及西部的伊军,该地区是尔后地面作战时多国部队侧翼机动部队通过的地域;海军陆战队的大批飞机袭击了巴士拉以西共和国卫队的麦地那师。此外,伊军的汉漠拉比共和国卫队师也遭到了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

    1月18日中午,多国部队海军的飞机袭击了马姆盖斯尔附近的伊拉克海军设施,摧毁了谢拜和艾哈迈德杰拜尔机场和机库和停机坪。此外,多国部队还用“战斧”巡航导弹袭击了伊拉克的石油、电力设施和领导指挥机构。

    随着夜幕降临,多国部队又展开了新一波次的空中打击。装有前视红外装置和雷达的多国部队飞机袭击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后方的桥梁,切断了其与后方补给基地的联系。从美国本土起飞的7架B-52重型轰炸机突击了科威特战区内的伊共和国卫队各师。午夜前,12架F-117A隐形战斗机轰炸了伊拉克的C3系统、领导指挥机构和战略防空等主要设施,其中包括巴格达市内的国防部、情报部和内务部。

    到18日结束时,多国部队海军为支援空袭共发射了216枚“战斧”巡航导弹,占整个“沙漠风暴”行动期间发射总数的64%。在此期间,波斯湾作战编队的3个航母战斗群“中途岛”号、“突击者”号和“罗斯福”号所出动的数百架次飞机中有一半以上用于袭击伊海军设施、海岸防御基地以及伊拉克用于监视舰艇作战的设防石油平台。具体目标为:乌姆盖斯尔的港口设施、伊海军基地和“冥河”导弹储存库;法奥、阿卜杜拉港、卡鲁岛和乌姆迈拉迪姆岛的伊军海岸防御阵地;米纳巴克尔石油终端站及平台和阿马亚石油平台等。为配合空袭,从红海和波斯湾航母战斗群起飞的美海军飞机共完成了1100架次的出动任务。

    从1月17日凌晨到23日夜的一周时间内,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共出动各型飞机1.2万余架次,投弹量超过6万吨,重点打击了伊拉克境内和科威特战区内的伊领导指挥设施、发电设施、一体化战略防空系统、电信和C3枢纽、核生化设施以及伊空军和机场等战略性目标群。此外,还对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发射架进行了专门突袭,伊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师也遭到了全方位的轰炸。据美中央总部和情报部门统计,在“沙漠风暴”行动第一周结束时,多国部队对几类预定目标的攻击取得了重大战果。开战前两天的作战行动即摧毁了许多重要目标,从而影响了伊拉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战能力。伊拉克战略防空系统和C3网络被肢解,部分原因是其全国电力网遭到破坏。多国部队每天都对已知的核设施和生物武器以及化学战剂储存库进行袭击。由于伊拉克国家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被分割和孤立的程度越来越高,故无法利用有效手段来指挥伊军的作战行动。此外,多国部队在战争伊始就对科威特战区的伊地面和海军部队实施了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伊军尔后对抗多国部队军事行动的能力。

    多国部队的战略性空袭作战加上国际社会的海上禁运,使伊拉克维持战争的能力受到了极大削弱。伊国内燃油提炼和生产因空袭而中断,从而限制了为坦克、飞机和维持战争的其他设施提供燃油的能力,迫使伊政府定量配给战前库存的燃油。由于伊拉克的电信能力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伊拉克的广播电视宣传,使萨达姆总统对其国内人民的影响力直线下降。

    在开战的第一周内,多国部队的飞机全方位地袭击了伊科各地的伊拉克战略及战术目标群。美空军的F-117A“夜鹰”隐形战斗机、F-16“战隼”多用途战斗机、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A-10“雷电”Ⅱ型攻击机和F-4G“野鼬鼠”电子对抗机、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A-6E“入侵者”攻击机和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AV-8B“鹞”式垂直起降攻击机,突击了伊拉克防空雷达、通信枢纽和各个军事司令部。英国皇家空军和沙特皇家空军的GR-1战斗轰炸机袭击了伊拉克机场,摧毁了飞机和弹药库,压制了伊防空系统。

    在第一周内,有两个因素延缓了多国部队空战的进程:一是恶劣的天气;二是打击伊“飞毛腿”导弹的难度远远超出战前计划。1月19日,天气骤变,伊拉克上空出现了气象学上称之为“锋面”的恶劣天气,致使多国部队随后3天的空中行动受到严重影响。许多袭击任务被迫取消,一些飞机转而攻击其他不太重要的目标。即使有些飞机按原计划行动,攻击效果也不尽如意。与此同时,执行任务的飞机遇到的危险却越来越大。另外,由于事实证明压制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任务难度超出战前估计,故多国部队从开战的第三天起抽出相当力量专门对付“飞毛腿”导弹的威胁,并为此调用了原计划攻击其他目标的飞机架次。

    通过第一阶段战略性空袭作战的作战行动,多国部队空中力量以80%成功率使伊军指挥控制系统、空军基地、防空体系和导弹基地等受到严重破坏,伊军地面部队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外,多国部队击落伊作战飞机14架,在地面摧毁伊飞机25架以及伊拉克“飞毛腿”导弹机动发射架10多部。在作战中,多国部队共损失飞机22架,其中美国损失14架,英国损失5架,科、沙、意损失各1架。最为严重的一次损失是英国皇家空军的GR-1“旋风”战斗轰炸机在低空攻击机场时被伊军击落4架。在多国部队的损失中,除1架美军F/A-18“大黄蜂”战斗机因自身原因坠毁外,其他16架飞机皆被伊军陆基防空火力所击落。

    夺取科战区制空权

    随着第一阶段对伊拉克战略目标群的空中打击取得重大战果,从第二周开始,多国部队将空袭的重点转移到了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上来。为完成这一任务,多国部队空中力量重点突袭了两类目标群,即伊空军和科威特战区内的伊军防空武器系统,当然,第一阶段任务中的伊拉克战略目标仍在打击之列,只是强度较前一阶段有所下降。另外,对伊地面部队的空袭仍继续进行。

    在“沙漠风暴”第一阶段,伊拉克战斗机平均每天仅出动约30架次,尽管如此,仍遭到了多国部队空中力量的沉重打击。有鉴于此,伊军被迫将其飞机藏于战前精心修筑的加固掩体中,以保存空中力量。多国部队计划人员认为,伊拉克空军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战略预备力量,在与伊朗的战争中,伊空军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彻底摧毁伊拉克空军,对多国部队的潜在空中威胁就难以消除,一旦伊拉克空军对以色列或沙特发动一次空中进攻,将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必须对隐藏于掩体之中的伊拉克飞机加以摧毁,以确保多国部队掌握绝对的制空权。

    战前,伊拉克共建造了594个飞机掩体,其中,一些掩体采用了加固导弹发射井的技术,能承受战术核武器空中爆炸的冲压。尽管如此,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仍对其进行了有效打击。从1月23日起,多国部队开始使用近1000公斤重的加固弹壳钻地激光制导炸弹,直接攻击藏在掩体内的飞机。美F-117A“夜鹰”隐形飞机重点袭击了拜莱德和其他一些机场周围的加固掩体,美F-111“土豚”式战斗轰炸机和英国皇家空军的“旋风”与“掠夺者”飞机则从中空攻击其他机场的掩体,与低空攻击相比,飞行员实施中空攻击时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目标。此间,多国部队的其他作战飞机提供压制伊拉克防空系统和提供掩护的支援。

    在攻击过程中,每架美制F-111“土豚”式战斗轰炸机携带多达4枚特制炸弹。通常情况下,多国部队的一次攻击出动F-111飞机20架。由于所有飞机必须在7分钟内将所携精确制导炸弹投向目标,因此相当于每5秒钟投掷一枚炸弹。特制精确制导炸弹接触目标时,能穿透好几英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掩体内起爆,由里向外摧毁掩体及隐藏在掩体内的飞机。

    在多国部队的打击下,许多隐藏于掩体内的伊拉克飞机被摧毁。为避免空中力量被全歼,伊拉克政府决定将部分飞机转移到伊朗境内。从1月26日起,约80架伊拉克作战飞机越过边界逃往伊朗。对此,多国部队迅速做出反应,先后派出F-15和F-14战斗机在巴格达和伊朗边界之间进行拦阻性空中巡逻,并击落了几架伊空军的米格-23飞机。此后几天内,伊拉克飞机被迫停止了逃亡行动,1月27日,美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宣布:伊空军已失去战斗力,多国部队常握了制空权。

    压制伊防空配系是多国部队实施第二阶段计划的重要步骤,攻击的目标包括伊拉克地空导弹系统、高炮、预警和目标跟踪雷达以及连接这些系统的指挥与控制枢纽。该阶段的攻击为合同作战,涉及到多国部队的若干成员国以及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各型飞机。在这一阶段,专门用于执行压制伊防空配系任务的电子战飞机是多国部队作战的核心和灵魂。

    在突袭伊防空武器的过程中,多国部队出动EA-6B、A-6E和F/A-18飞机为进入伊拉克南部的庞大攻击编队护航。这些飞机成功地使用了“战术空射诱饵”对伊拉克防空系统实施干扰和欺骗,并对开机搜索的伊低频预警雷达与较高频率的目标搜索与跟踪雷达实施高速反辐射导弹攻击。到第二周结束时,多国部队从开战伊始就付诸实施的大规模压制伊拉克防空配系的作战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批伊军雷达站被多国部队的高速反辐射导弹和硬杀伤武器所摧毁,16个截击控制中心只有3个还能正常工作。在战争后期,伊军尚存的一些雷达站由于惧怕多国部队高速反辐射导弹的攻击开机十分谨慎。一位被多国部队俘获的伊装甲部队指挥官承认,他们甚至不敢使用雷达或无线电台,因为一旦开机,将会立即遭到毁灭性打击。在科威特战区和伊拉克境内地空导弹的雷达系统遭到破坏后,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可以在中、高空自由地机动作战,从而避开了低空伊杀伤力很强的高炮火力和红外制导地空导弹的威胁。多国部队通过对伊拉克防空配系的压制,严重削弱了伊军的防空能力,切断了其指挥通信系统,阻止了伊拉克整个指挥体系的信息传输。

    在第二阶段空袭中,由于天气转晴,多国部队更多的成员国开始参战或增加了参战强度:卡塔尔空军开始首次执行作战任务,法国空军也将其作战行动地域由原来的科威特战区扩大到伊拉克全境。在此期间,切断伊拉克通往科威特战区运输线的空袭行动业已展开。1月27日,8座重要桥梁被炸断或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此举不仅造成了伊军交通的阻塞,而且还由于部分桥梁为伊军通信电缆的载体而导致其C3能力的进一步削弱。此外,多国部队空中突击计划人员从这一天起开始增加力量以孤立和摧毁伊共和国卫队和在科威特战区的伊陆军部队。这些攻击使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科威特战区的伊军装甲炮兵部队、C3系统以及后勤补给系统都遭到沉重打击。1月29日,伊拉克地面部队突入沙特阿拉伯没有设防的边境城镇海夫吉。多国部队遂抽出部分空中力量对伊军已突入的部队及后续部队进行突击,对挫败伊军的进攻起了重要作用。

    在“沙漠风暴”第二阶段的7天中,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8万余架次,仅损失作战飞机3架,1架为美军的F-16,1架为美军的AV-8B“鹞”式垂直起降攻击机和1架英国皇家空军的GR-1飞机。

    伊空军在空中格斗中损失飞机11架。与第一阶段相比,多国部队出动的飞机次数增加近50%,但损失的飞机数量却仅为前一阶段的1/7,这与压制伊防空体系取得成功有直接的关系。

    进行地面作战的战场准备

    从第三周开始,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进入第三阶段,即进行战场准备,为地面进攻奠定基础。在这一周中,驻海湾地区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集中攻击了共和国卫队和科威特战区的伊军,打击重点从战略目标转向科威特战区的战术目标,与此同时,驻土耳其因契尔利克基地的美联合特遣部队精锐部队继续保持对伊拉克北部和中部的压力。本周的具体行动如下:

    (一)继续破坏伊拉克境内的重要桥梁

    巴格达与科威特战区之间交通线上的某些桥梁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用于伊军向前线运输补给品,另二方面,也是伊拉克通信电缆的载体,因此,轰炸这些桥梁不仅能切断伊军的补给线,而且还能破坏连接科威特战区的伊军通信网。鉴于此,多国部队的空战计划人员将横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的54座桥梁中约40座列入打击目标。此外,铁路调度场、燃油库和再补给集结地也成了多国部队突击的目标。

    多国部队空中力量切断从巴士拉向南、经祖拜尔到科威特战区的铁路线以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桥梁的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遮断攻击大大减少了从巴格达到科威特战区的补给运输,使科威特战区内的伊军后勤供应变得极为困难和缓慢。到2月4日,抵达科威特战区的补给数量已低于维持作战所需要的水平。由于食品的短缺,科威特战区内伊陆军大多数人员身体虚弱,士气低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斗志。

    同时,多国部队轰炸桥梁和伊军的C3系统对科威特战区内伊军的通信指挥网造成了严重破坏。到2月初,沿科沙边界部署的军和师的指挥部之间以及师与其下属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时断时续。许多情况下,伊军指挥官不得不用派遣通信员的原始方法与其他部队或上下级进行联络。一些被俘的伊军指挥官承认,在地面战役发起前,他们近两个星期未与上级司令部联络过。

    (二)摧毁科威特战区内伊军装甲车辆

    摧毁科威特战区内伊军的装甲车辆,是多国部队进行战场准备的重要内容。这些装甲部队不仅支撑着在科威特的伊军阵地,而且也对海湾国家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躲避多国部队的空中攻击,伊军对装甲车辆进行了精心的伪装。在很多情况下,伊军的坦克和火炮已疏散配置,并掩蔽在堑壕里,仅露出炮塔,周围垒起沙袋,围以沙堤。伊军的策略是牺牲机动能力,来换取生存能力。

    然而,伊军的精心伪装并未使其成千上万辆装甲车辆幸免于难。一次偶然的机会,多国部队找到了一种对付藏身沙丘的装甲车辆的新战术。2月初,一架傍晚时分返回基地的多国部队F-111飞机的飞行员发现,利用前视红外装置可以发现埋藏在沙漠中的装甲车辆,并很容易确定装甲车辆的位置。2月8日,多国部队F-111战斗机率先使用了这种称之为“射击坦克”的新战术。携带4枚约250公斤重的GBV-12激光制导炸弹的F-111战斗机采用这种方法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单个坦克目标,并将其摧毁。

    很快,这一战术得到了多国部队空中部队司令部的认可,不久,A-6E和F-15E飞机也采用了这种战术,并取得了同样的效果。据多国部队空中部队司令部参谋部门报告,有好几次,出动的飞机达到了百发百中的效果,2架携带16枚炸弹的F-15E飞机摧毁了16辆伊军坦克。当然,如此高的命中率也得益于多国部队的精确制导武器。从A-10、F-15E、F-16、AV-8B和F/A-18等多种飞机上发射的AGM-65“小牛”式导弹,装有光电、红外或激光导引头,是攻击坦克的最佳武器。一名伊拉克军官战后说,在两伊战争期间,坦克一直是伊拉克士兵的朋友,在沙漠冰冷的夜里,它可保护士兵不受敌方火力的伤害。但在“沙漠风暴”期间,坦克却成为了伊军士兵的“敌人”,多国部队的飞机能够在不发出任何预先警告的情况下将其摧毁,甚至夜间也不例外。因此,伊军士兵大都呆在远离坦克100米外的堑壕中藏身。可见,多国部队空中力量对科威特战区伊军坦克带来了致命的威胁。

    (三)实施强大的心理战

    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在以火力全方位突击伊、科境内各类目标的同时,还撒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心理战传单,号召伊拉克军队远离自己的武器装备,主动向多国部队投降,以免遭到攻击。大部分传单由MC-130飞机散发。F-16和其他飞机也参加了向伊军散发传单和警告的任务。此外,VH-1N直升机还载着会阿拉伯语的人员用扩音器喊话,沿科威特边界劝说伊军士兵投降。其中的一张传单画着这样一幅景象:萨达姆故意把坦克、高炮和其他军事装备布设在一座清真寺和一所学校周围。其用意在于告诉伊拉克士兵,萨达姆正在故意危害他们的宗教和家庭。此外,多国部队的重型轰炸机所投下的巨型炸弹也对伊军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被俘的伊军高级军官承认,伊拉克士兵害怕B-52飞机,甚至发生在几公里外的爆炸声也使他们惊慌失措。

    多国部队统计,在第三周共摧毁伊军坦克300余辆、装甲输送车约350辆、火炮200余门。

    第四周,多国部队攻击的重点仍然是科威特战区内的伊拉克部队,“射击坦克”的攻击战术得到全面运用。虽然战略性空袭作战仍持续进行,但由于空袭重点的转移,战略突袭只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在实施了4周猛烈的空袭之后,从战略角度看伊拉克已经瘫痪。伊拉克海军已不再是一支有效的作战力量;伊空军和许多飞机或者被持中立态度的伊朗扣留,或者在伊拉克被炸毁;伊战略防空系统也失去应有的作用;伊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在多国部队空中力量打击下严重削弱;伊全国的电力网已经瘫痪,石油加工业已停产;伊核生化设施遭到打击,生产生化武器弹药和战剂的能力遭到严重破坏;在多国部队发起寻歼“飞毛腿”导弹的空中行动开始后,“飞毛腿”导弹的发射次数已大大下降。

    根据计划,多国部队力求通过仔细选定的目标并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伊平民设施的附带破坏和平民伤亡。然而,2月13日,2架美国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发射的2枚近1000公斤的加固弹壳激光制导炸弹击中了巴格达市区的1个地下隐蔽部,至少造成300人死亡,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

    截止到第四周为止,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7.2万余架次,其中美军出动6.5万架次,其他成员国出动约7000架次。这一周多国部队的飞机损失仍然很小,只有2架AV-8B“鹞”式垂直起降攻击机和1架沙特皇家空军的F-5飞机被击落。伊军地面部队的损失情况为:坦克约200辆,装甲输送车近250辆,火炮300余门。

    第五周,多国部队空中打击的重点仍然是科威特战区的伊军,同时继续攻击伊拉克战略目标和防空配系。其间,伊战略防空系统更加无所作为,在伊拉克所拥有的70多个作战中心与报告站中,只有6个还处于工作状态。在地面战役发起前的一段时间里位于土耳其因契尔利克空中基地的美联合特遣部队精锐部队袭击了伊基尔库克和摩苏尔的核生化和导弹生产设施。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行动仍继续进行,对所发现的形似“飞毛腿”导弹发射车辆的目标进行了直接攻击,并在伊导弹可能发射和隐蔽的地域布撤了地雷,同时增加了搜索伊境内意外目标的空中预警飞机的架次。多国部队所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使伊“飞毛腿”导弹的机动更加困难,缩小了“飞毛腿”导弹机动发射架的活动区域。

    此间,多国部队对通往科威特战区交通线的遮断攻击行动仍继续进行,攻击目标多为伊拉克替换被毁桥梁的浮桥。由于车辆损失严重,伊军开始征集民用车辆向科威特战区运送补给品。

    鉴于“沙漠风暴”的地面战役日益临近,科威特战区的伊陆军成了多国部队主要重点攻击目标。在夜间,多国都队利用行之有效的“射击坦克”战术大量摧毁和破坏伊军装甲车辆,而在白昼则将攻击重点转移到伊军前线防御工事和各种车辆。针对伊军所设的火壕,多国部队的AV-8B飞机在白天向其投放凝固汽油弹,入夜后又派出F-117A飞机摧毁将原油灌入堑壕的泵站,从而使伊拉克这一令人生畏的防御工事失去应有的效能。与此同时,B-52“同温层堡垒”式战略轰炸机对伊军布设的地雷进行了地毯式轰炸,MC-130飞机则投放BLV-82型巨型炸弹,重点攻击伊军的指挥所设施。在发动地面战斗之前的4天中,多国部队所出动的作战飞机近90%飞往科威特战区。仅2月23日,就摧毁伊军坦克约178辆、装甲输送车近100辆、军车202辆、火炮200门、掩体66个,以及2个高炮-地空导弹基地。

    到2月24日,多国部队实施地面战役的条件已经成熟。经过38天的空中打击,孤立了伊拉克的领导集团,严重削弱了伊军有效实施进攻和防御的作战能力。到地面战斗发起之前,多国部队共出动作战和支援飞机近10万架次,发射巡航导弹323枚,其中35枚为空射巡航导弹。在出动的全部飞机架次中,执行攻击性作战任务的飞机超过60%。在多国部队空中力量的全方位打击下,科威特战区的伊拉克部队损失巨大,其指挥与控制系统基本上被摧毁。一些军、师、旅指挥官与伊军总部失去了联络。伊军为支援科威特战区而部署的装备与补给有相当数量已被摧毁,后勤运输线遭到严重破坏。第三阶段对战场部队实施的遮断作战,沉重打击了伊军士气,其开小差的比例日益提高。截至多国部队地面作战行动发起前,由于开小差、供给不足和空袭造成的伤亡,伊拉克前线各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已下降约50%,伊军后方部队的战斗力也下降了25%以上。因此可以说,多国部队历时38天的对伊全方位空袭,确保了以解放科威特为主要目标的地面进攻作战得以顺利进行。

    为地面进攻而进行的空中支援

    在地面进攻作战进行的4天中,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仍对伊拉克境内的各类目标保持强大压力。战略空袭仍在伊拉克和科威特全境继续进行:英国皇家空军的GR-1飞机和“掠夺者”飞机由F-4G战斗机护航,轰炸了泰利勒和杰利拜机场的加固飞机掩体;一支由F-16和F-4E战斗机组成的庞大编队在F-15、EF-111和F-4G的护航下,攻击了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军事研究与生产设施;一批F-15E战斗机始终保持地面警戒和空中飞行警戒状态,随时准备在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和其他监视系统发现“飞毛腿”导弹时迅速出击;B-52战略轰炸机重点轰炸了伊拉克南部的伊军指挥、控制与通信基地。与此同时,数量更为庞大的多国部队作战飞机担负了地面战斗的战场支援任务,具体行动如下:

    (一)空中遮断行动

    到地面进攻开始时,多国部队对科威特战区伊军交通线实施的空中遮断行动已摧毁了伊军后勤系统的关键部分,伊军补给品的运送降到了最低水平,前线各部队的补给严重匮乏。地面战斗开始后,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除派出部分兵力对伊军进行骚扰、迟滞外,攻击重点已转向靠近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力量的伊前线部队及其武器装备。当伊军作战部队试图转移阵地、撤退或前进时,由于其行踪被多国部队的侦察与监视系统掌握,因而很容易遭到空中攻击。多国部队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地面交战的伊军实施攻击,因而使伊地面部队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继续留在原地,会遭到空袭或渐渐逼近的多国部队地面部队的攻击;放弃阵地,又会遭到多国部队空中力量的猛烈打击。

    战斗中,可以发射化学弹头的伊军远程火炮是多国部队空中力量打击的重点目标。地面进攻开始前两天,多国部队的空战计划人员应美第7军的要求,将F-111战斗机的攻击对象从共和国卫队转向伊军第47步兵师的炮兵部队,因为这支部队配备了204门重型火炮,远远超过了其装备定额的72门。经过不到一天的空袭和炮击,伊47步兵师许多门火炮被摧毁。36小时后,当美第7军开始排除障碍时,其作业场地附近的伊军火炮几乎没有反应,该军在伤亡极小的情况下完成了排除障碍作业。多国部队发起地面战斗的当天,就有约8000名伊拉克士兵投降,从战俘的沮丧士气中可见多国部队空中打击的显著效果。许多战俘因饥饿而身体虚弱,患病者甚多。

    2月26日夜,多国部队监视目标系统飞机发现大批伊拉克军车要从科威特向伊拉克方向行驶。当时,伊第3军正设法向巴士拉方向转移,以免遭到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和阿拉伯东线联合部队的毁灭性打击。不久,该军同占领科威特市的伊军撤退部队挤在了一起,行动受阻。这样,在科威特市以北和以西的道路上到处拥塞着伊军的大批车辆,成了多国部队极易攻击的目标。多国部队空军指挥机构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调动大批空中力量飞往伊军拥塞地区,对地面上的各种伊军车辆进行了反复空袭,攻击行动一直延续到天亮。这次战斗,不仅将伊第3军和从科威特市撤退的伊军的装甲输送车辆摧毁殆尽,而且还大批杀伤了伊军的有生力量,加速了战役的进程。

    (二)多国部队的近距离空中支援

    在地面战役期间,为有效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多国部队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派出了前方空中管制人员和海空炮火联络连,负责选择与确定目标,同时引导飞机实施攻击。此外,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利用前方空中管制人员与地面部队加强联络,并与其他成员国的地面部队保持联系。如美空军的一位军官始终伴随着埃及第4装甲师,若该师在作战中需要空中支援,美空军的联络军官就会迅速将此情况上报,美空军的战场支援飞机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到达。另外,美海军陆战队也向东线联合部队派遣了第1海空炮火联络连的战术空中管制组。

    在这一阶段的空中支援作战中,确定和标明目标对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有效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至关重要。位于前方的多国部队空中管制人员利用白磷火箭或激光指示器标明目标位置,使攻击机驾驶员能够发现并攻击隐蔽在工事中的火炮、装甲车辆和部队,从而增强了对科威特战区的伊拉克地面部队的攻击效果。

    在地面进攻期间,多国部队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采取多架次突击的方式。参加突击的飞机主要由A-10“雷电”攻击机、AV-8B“鹞”式垂直起降攻击机以及F-16“战隼”式战斗机担当,因为这些飞机适于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能在战场附近的前方作战机场起飞。

    (三)排障作业

    地面战役开始前,位于科威特南部的多国地面部队面临伊军一系列十分坚固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事是伊军在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之前用了5个月的时间构筑的。为摧毁这些防御工事,多国部队空中力量采用了多种攻击方法:B-52轰炸机用M-117炸弹和MK-82炸弹轰炸了伊军雷区;MC-130飞机投掷了7000余公斤的BLV-82炸弹,以超压冲击波起爆地雷;海军陆战队的AV-8B飞机在向雷区投掷油气炸弹的同时,还向伊军堑壕投放了凝固汽油弹,并攻击了抽油站,以引燃原油;F-117A“夜鹰”式隐形战斗机则向伊军输油管和散兵壕中的物资分发站投掷了激光制导炸弹。多国部队空中力量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战斗措施,为其地面部队顺利突破伊军防御工事奠定了基础。

    此外,多国部队空军对伊战略目标的打击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为阻止伊拉克残余空军干扰多国地面部队的行动,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再次攻击了伊拉克的各个机场,以免其修复后重新启用。其他攻击目标为伊核生化武器、导弹生产厂和指挥控制与通信设施。在停火之前的最后空袭中,多国部队使用了美专门研制的对付坚固地下目标的GBU-82钻地炸弹,旨在摧毁塔吉附近伊拉克领导人的指挥、控制与通信设施。

    随着当地时间2月28日上午8时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多国部队“沙漠风暴”空中突击行动正式结束。

    在42天又6小时的空袭中,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1.2万架次,动用了2780多架固定翼飞机。其中,美国空军投入了1300多架飞机,约占多国部队飞机总数的一半;美国海军陆战队投入飞机240架,约占飞机总数的9%;美国海军6艘航母的舰载机400多架,约占飞机总数的16%;其他成员国投入飞机600多架,约占飞机总数的25%。此外,还有土耳其因契尔利克空军基地联合精锐部队的数十架飞机。在整个“沙漠风暴”空袭作战过程中,多国部队仅损失飞机45架,其中战斗损失36架,非战斗损失9架。

    多国部队“沙漠风暴”行动空袭架次任务区分百分比

    空袭目标和侦察等任务 占总架次百分比(%)

    1.伊拉克防空体系 4

    2伊拉克空军 5

    3.伊拉克指挥通信系统 4

    4.“飞毛腿”导弹及生化武器 5

    5.伊拉克后勤支援设施 22

    6.伊拉克野战部队 20

    7.实施侦察与其他后续任务 6

    8.提供战斗补给与支援 28

    二、海上舰炮火力支援及两栖作战行动

    海上舰炮火力支援

    多国部队舰炮火力支援的任务是配合两栖部队和地面部队作战。为抵御多国部队的两栖登陆,伊拉克军队沿科威特海岸部署了大量的部队和武器,这就为多国部队发挥舰炮火力支援的效能创造了条件。从战场情况来看,最有利于发挥舰炮火力优势的目标区共有以下4个: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界区;古莱阿角区;谢拜赫北部;费莱凯岛。

    多国部队首次实施舰炮火力支援行动是在海夫吉战斗结束后不久。1991年2月4日,美战列舰“密苏里”号在装有高级水雷避碰声纳的“柯茨”号护航下,穿过已开辟的雷区通道,驶至预定火力支援区。随后,“密苏里”号战列舰在美海军陆战队的指挥下,利用舰上的406毫米巨型火炮,猛烈轰击了伊拉克军队C3掩体、火炮阵地、雷达站和其他目标。到6日凌晨,该舰共发射每枚1200余公斤重的炮弹112发。

    同日,另1艘美战列舰“威斯康星”号在“尼古拉斯”号护航下驶入火力支援区,以接替“密苏里”号并向伊军阵地继续施加压力。“威斯康星”在第一次射击中,就以11发炮弹消灭了科威特南部的1个伊拉克炮兵连。2月8日,“威斯康星”号又摧毁了海夫吉附近的许多伊拉克掩体和炮兵阵地。此外,在1架无人驾驶飞行器指示目标下,该舰还在此期间攻击了伊岸上的各种设施和伊拉克在沙特沿岸偷袭的小艇。

    随着多国部队地面进攻的临近,一直在科威特沿岸对伊军目标实施炮击的“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舰奉命向北转移,以执行战场准备任务。2月21日,2舰到达费莱凯岛南部的火力支援区,随后即用其406毫米火炮袭击了伊军目标。

    23日,在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开始前夕,“密苏里”号向费莱凯岛发射了许多信号弹,同时,“威斯康星”号在美舰“麦金纳尼”号伴随下驶近科威特海岸。此举旨在吸引伊军注意力,使其相信多国部队即将发起两栖登陆攻击。2月24日,“密苏里”号与“威斯康星”号继续对费莱凯岛进行炮击,给伊拉克人造成大规模两栖攻击迫在眉睫的假象。

    当多国部队地面部队突破伊拉克防线时,“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以舰炮火力进行了有效的支援。在“沙漠风暴”的地面作战期间,2舰多次以舰炮火力支援多国部队东线联合部队,摧毁了伊军的一些半地下阵地。2月26日,2舰又支援美第1陆战师行动,摧毁了科威特国际机场的几座伊拉克地下油库。到2月28日停火时,“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共实施炮击83次,发射406毫米炮弹1102发,弹药重约1300吨。在发射的所有弹药中,有30%重创了伊军目标,另有40%对目标造成轻度破坏。

    两栖作战行动

    根据最初的设想,多国部队拟在科威特海岸进行一次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并为此集结了一支庞大的两栖特遣编队。该编队共有36艘两栖舰船、17艘气垫登陆艇和13艘通用登陆艇,海军陆战队队员1.7万人,另有19架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和136架其他直升机。随着“沙漠风暴”空中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多国部队又对其两栖作战计划进行了重新审定。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提出了2点实施“沙漠军刀”两栖登陆行动的不利因素:一是两栖突击将对科威特的基础设施造成大规模破坏;二是正面突击的登陆部队将冒很大风险。考虑到这些因素和其他一些因素,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决定:在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开始时,暂不进行大规模两栖突击,但要做好准备,一旦需要,两栖特遣编队要具有在谢拜赫成功进行两栖突击的能力。2月8日,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指示,原定在科威特海岸实施大规模两栖突击的“沙漠军刀”计划改为旨在欺骗伊拉克人的佯攻计划。为了使伊拉克人确信多国部队将在科威特海岸登陆,美中央总部司令还指示海军司令部,要建立两栖突击目标区,并开始进行扫雷、舰炮火力支援、夺取制空制海权等攻击前的准备工作。

    虽然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最终取消了对科威特海岸进行大规模两栖突击的“沙漠军刀”计划,但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还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除了进行演习之外,还实施了5次两栖作战行动。这些行动虽然规模不大,且大都不战而胜,但仍牵制了伊拉克的防御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沙漠风暴”地面作战中主力部队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于1991年1月中旬举行“海上战士IV”演习时,刚刚抵达波斯湾的具有特种作战能力的第13陆战远征分队接到了对科威特海岸外乌姆迈拉迪姆岛进行突袭的预先号令。为支援这次行动,科威特的海军陆战队员被调到“冲绳岛”号两栖攻击舰上,以便在该陆战远征分队向目标区攻击时充当翻译和协助审讯战俘。据战前估计,伊军在该岛上驻有约1个连的兵力,并设有雷达和监听站。然而当1月29日发起进攻时,却发现伊拉克人早巳撤出该岛。担任攻击任务的美第4陆战旅1营C连的步兵乘坐直升机在岛上着陆时,未发现任何伊拉克人。他们迅速搬走了所发现的文件和轻型设备,炸毁了一些伊军的重型装备,尔后便回到两栖特遣编队的舰船上。这次行动虽未能歼灭守岛伊军,但缴获的许多文件却提供了伊拉克在波斯湾北部海域布雷范围的一些情报。

    2月6日,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下达了攻击费莱凯岛的预先号令。预先号令规定:这次袭击是地面进攻开始前对该岛进行的一次牵制性攻击,两栖特遣编队不要恋战,以便突击后顺利撤出。

    2月11日,美中央海军司令部命令两栖特遣编队开始进行攻击的战前准备。次日,特遣编队的指挥官们召开会议,明确了此次袭击计划的最后细节。2月13日,特遣编队司令部向下属各部下达作战方案。该方案要求动用2个连的兵力实施登陆,摧毁岛上伊军的通信设施、雷达站和1个指挥所,并歼灭或俘获岛上的伊军士兵。

    2月18日,发生了“特里波利”号和“普林斯顿”号2舰触雷事件。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两栖特遣舰队攻击费莱凯岛的计划。原定的攻击路线因担心触雷而不得不放弃,并开始研究从道拉油田以东实施攻击的可能性。由于距离太远,登陆部队司令认为实施大规模袭击具有较大的困难。在修改作战计划时,多国部队两栖特遣编队重点讨论了只使用原计划兵力的一半左右、气垫登陆艇或直升机只往返一次的方案。最后的计划规定,仅利用直升机运送第13陆战远征分队的官兵。2月20至22日,多国部队第4陆战远征旅的AV-8B攻击机从美舰“纳索”号上起飞,攻击了费莱凯岛。23日,由于地面作战行动即将开始,空中攻击停止,原定的小规模登陆计划也被取消。之后,多国部队对费莱凯岛进行了猛烈的舰炮火力准备,旨在使伊拉克人相信多国部队的两栖突击行动即将来临。

    1991年2月24日下午,在多国部队地面作战进行之时,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命令两栖特遣编队拂晓前在谢拜赫港附近进行一次佯动或佯攻,以使沿科威特市南部海岸实施防御的伊拉克部队原地不动,防止其进入拦阻阵地或深入内陆去增援其他伊军。下午3时起,美战列舰“密苏里”号对假设的登陆滩头周围地区连续进行了4次舰炮火力突击。4时许,第13陆战远征分队的直升机从“冲绳岛”号上起飞,朝芬塔斯方向实施直升机佯动,在飞抵距海滩大约3海里后回返,50分钟后返航。2月25日拂晓,两栖特遣编队又派出10架陆战队直升机飞向谢拜赫港方向,在看见伊军滩头防御工事后迅速折回。与此同时,“波特兰”号登陆舰也在近海游弋。伊军立刻对多国部队的这些佯动做出了反应,伊防空连开始对空射击,同时,岸基导弹发射场向多国部队海军舰只发射了2枚“蚕”式岸舰导弹,这2枚导弹1枚被英海军“格洛斯特”号驱逐舰击落,另1枚落入水中。虽然多国部队佯攻的规模不大,但却达到了牵制伊岸防部队的目的。

    2月25日中午时分,美中央总部海军司令再次向两栖特遣编队发布命令,令其对法奥和费莱凯岛进行佯攻或突击,以阻止伊军撤离布比延岛和法奥地区。次日夜,1个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直升机、电子战飞机和A-6E攻击机组成的机群,对布比延岛实施了一次佯攻。当伊军发射照明弹和高射炮弹时,A-6E攻击机进行了突击。与此同时,一部分陆战队直升机飞临费莱凯岛,对伊军阵地发射了火箭。同一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和第5陆战远征旅的AV-8B攻击机和AH-1W“眼睛蛇”武装直升机开始行动,以支援第1陆战远征部队向科威特的突击。

    与两栖特遣编队其他部队相比,第5陆战远征旅是对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做出最大贡献的两栖作战部队。2月24日,该旅开始从沙特阿拉伯米什阿卜和米拜勒登陆,以便担任第1陆战远征部队的预备队。第5陆战远征旅虽然未参加大规模陆上战斗,但也赶上了最后的扫荡行动,并承担起庞杂的战俘管理和安全警戒任务。

    海湾战争中的海上作战至少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海战场与陆战场的制空权是作为一个整体夺取的,这种制空权成为夺取制海权的前提;二是舰载航空兵成为夺取制海权的主要突击力量,“舰机一体化”作战是夺取制海权的基本作战样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升机已成为大、中型水面舰艇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三是水雷战仍然是现代海战中的一个重要战法。

    三、伊军的防空作战

    伊军反空袭作战的行动措施

    在多国部队的沙漠风暴空中作战行动开始前,伊拉克针对多国部队的绝对空中优势,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仍采取了许多防御对策。尽管这些防御措施在抵御多国部队的空袭中未起到决定作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伊军实力与反击手段,挫败了多国部队以空袭速战速决的企图,使空袭持续了38天之久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构筑隐蔽坚固的工事

    早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就修筑了许多永久性工事和非常牢固的隐蔽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的几个月内,伊拉克又将其现有的防御体系进行了完善,使其抗打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隐蔽其作战飞机,伊拉克耗资数十亿美元建造了8个被称为“超级基地”的现代化空军基地。这些基地内修筑有非常坚固的飞机隐蔽部,可容纳飞机近千架。每个机库顶部有1.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上层铺有很厚的沙层,普通炸弹和导弹即使直接命中,也不能将其摧毁。机库的大门为加注混凝土的铁门,重达40吨,门前筑有沙堤,可防止多国部队的导弹从正面攻击。此外,在每个基地中还有5条滑行跑道,以备应急之用。在“沙漠风暴”空中作战的最初阶段,伊拉克精心修筑的这些“超级”空军基地起到了保存伊空军实力的作用;但随着美加固弹壳钻地激光制导炸弹投入战场,这些坚固的飞机掩体无法再起到保护作用,伊军飞机最后不得不大规模飞往伊朗进行规避。

    与耗资巨大的飞机掩体相比,伊拉克的指挥所则更加隐蔽和牢固。伊拉克的主要战略指挥所都修建在地下数十米处。战争期间,尽管多国部队从空袭第一天直到战争结束一直不间断地轰炸伊战略指挥设施,但萨达姆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同其主要作战指挥机构的联系。多国部队企图通过轰炸消灭萨达姆和伊拉克高层指挥官的打算未能实现,伊拉克战前所修筑的地下隐蔽指挥所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外,伊拉克还在巴格达和其他城市修建了大批隐蔽设施,为其导弹、装甲部队提供了可靠的防空隐蔽条件。

    (二)采取欺骗措施,迷惑多国部队

    为欺骗多国部队,伊拉克情报部门与军队一起实施了一项庞大军事欺骗计划,其目的旨在降低多国部队的空袭效果,提高伊军的生存能力,破坏多国联盟的团结,以及增加伊拉克政府意图的神秘感。

    为制造假象,伊拉克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包括诸如使用假目标之类的模拟手法和混淆视听的宣传战。其主要做法有:用塑料和木板制作了大量的飞机、导弹、坦克等模型,涂上与真实武器一样的涂料,置于易被多国部队飞机发现的地方,引诱其进行攻击;在未遭毁坏的机场跑道上制造假弹坑;构筑假阵地,其中包括一些假的“萨姆”地空导弹和“蚕”式导弹发射阵地;设置假的导弹攻击艇和各种充气目标等。这些假阵地和假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多国部队的攻击力,提高了伊军战斗装备的生存能力。为对付多国部队夜间精确炸弹的攻击,伊军还在假目标旁焚烧轮胎,用以模拟热效应。在伊军采取的这些防御措施中,最为成功的要数其设置的假“飞毛腿”发射阵地,这种阵地中配备有发热装置,可用来模拟主动发生器,从而给多国部队寻歼伊“飞毛腿”导弹的行动造成了很大困难。据战后统计,在多国部队声称炸毁的伊拉克导弹发射架、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及核反应工厂等目标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伊军设置的假目标。

    伊拉克采取的另一项欺骗措施是开展宣传战。如伊拉克将多国部队轰炸的一座具有化学战用途的工厂说成是一座婴儿奶粉加工厂,同时还指责多国部队飞机炸了巴格达市区的清真寺和许多民用设施。此外,为破坏反伊联盟,伊拉克还向新闻界散布种种谣言,如美军人员枪杀摩洛哥士兵、玷污伊斯兰圣地等等。伊军的这些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为避免引起不利的舆论,多国部队决定自2月16日起减少了对巴格达市区的轰炸。

    (三)避敌锐气,保存实力

    在多国部队开始突袭的时候,伊拉克并未出动大量空军力量与之争夺制空权,而是将飞机、导弹隐蔽在洞库中,使多国部队难以找到目标,达到了战争初期保存实力的目的。同时,为减小多国部队空袭造成的损失,伊拉克加紧修复轰炸的目标,其修复工事速度之快,能力之强,令人吃惊。在24小时内,伊拉克人就能把多国部队炸毁的导弹发射架、机场跑道及化学工厂修复20%以上,有些被轰炸的机场第二天即被修复,迫使多国部队不得不反复轰炸。

    此外,伊军为保存实力,从1月下旬起将相当一部分空中精锐力量转移到了伊朗等国。伊拉克航空公司大约200架民用飞机也隐蔽到了伊朗某处,以防被多国部队摧毁。

    从伊拉克反对多国部队空袭的一些对策中可以看出,防护工事以及欺骗伪装、隐蔽疏散等措施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伊军防空作战失利的原因

    尽管战前伊拉克具有中东地区最为庞大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尽管伊拉克采取了许多防御措施和对策,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根据以往战争反空袭作战统计,在空袭和防空力量的较量中,空袭飞机损失率大约为出动架次的1%~2%。据此推算,多国部队在42天出动11万余架次飞机的空袭中,应有1000~2000架飞机被击落。然而,至1991年2月28日停火时止,多国部队仅损失48架固定翼飞机,其中还有12架为非战斗损伤,平均损失率仅为0.07%。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力量过于强大

    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多国部队集结各型飞机3500多架,另有650多枚舰射巡航导弹。而伊拉克仅有作战飞机684架,能直接遂行防空作战任务的仅365架,其中包括米格-19/歼-6型飞机30架、米格-21/歼-7型飞机170架、米格-25型飞机25架、米格-29型飞机40架和法国“幻影”F-EA飞机100架。其防空作战的飞机数量仅为多国部队攻击机和护航飞机的1/5,具有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战斗机更是微乎其微,就地面防空武器而言,伊拉克共拥有各型地空导弹发射架700部左右,其中具有中高空拦截能力的SA-2/3发射架270部,中低空导弹SA-6发射架100部,低空近程SA-8、SA-9、SA-14发射装置近300部。此外,伊拉克另有ZSV-23-4、37、57、85、100型高炮约4000门。这些防空武器对于一个中小国家来说已不算少,但用于对付多国部队如此大规模、多批次、大范围、全天候、长时间的连续空袭还是很不够的。

    (二)交战双方空袭和反空袭兵器装备质量差距甚大

    纵观整个“沙漠风暴”的空中作战行动,可以说伊拉克是在用50至60年代的低技术防空装备来对付多国部队80年代高技术空袭兵器的。伊拉克的主要地面防空武器萨姆-2/3、萨姆-6、ZSV-23-4都是50至60年代的产品。萨姆-2/3为半固定阵地发射,转移阵地需几个小时,反应时间长,抗干扰能力极差。由于这些武器在越南战争及中东战争中均己应用,多国部队对其工作频谱及性能上的弱点已了如指掌,很容易对付。至于伊拉克数量最大的37、57高炮,则均为60年代以前的产品,由于射速低、初速慢、弹丸装药少,其杀伤效果较差。就截击机而言,伊拉克所拥有的主要作战飞机米格-21/歼-7、米格-25、和“幻影”F-1EA均属第二代飞机,其机载雷达作用距离都在100公里以下,多无下视下射能力,武器也不算先进,无力与多国部队的F-14、F-15及“幻影”2000等第三代同类飞机相匹敌。多国部队的这几种飞机均装有脉冲多谱勒火控雷达及其他先进电子设备,雷达作用距离均在100公里以上(F-15的作用距离达150公里),且具有下视下射能力,并装有先进的空空导弹。伊拉克能与多国部队相匹敌的飞机仅有40架米格-29型战斗机,且还没有配备空空导弹,根本无力与多国部队的同类飞机相抗衡。就攻击机而言,多国部队的1000多架攻击机中,有最新型的隐形飞机F-117A,有攻击能力很强的A-6、A-10攻击机,还有F/A-18多用途战斗机、AV-8B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美洲虎”超音速攻击机、F-111战斗轰炸机、“旋风”战斗轰炸机以及B-52重型轰炸机等。这些飞机大都装备了高技术武器和“幼畜”精确制导空地导弹、各种高速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导弹、集束式炸弹等,有些甚至可在伊防空火力圈外围发射。此外,多国部队还拥有EF-111A电子战飞机24架,EC-130、EA-6B电子战飞机近50架,以及F-4G高级“野鼬鼠”反雷达飞机66架。

    (三)多国部队空袭技战术运用合理,压制了伊拉克防空系统效能的发挥

    多国部队将电子战与远程“战斧”巡航导弹攻击结合使用,战争之始就瘫痪了伊防空系统。在“沙漠风暴”行动实施前几小时,多国部队就出动了电子战飞机,利用干扰手段对伊拉克的电子设施实施干扰,致使伊拉克境内和科威特战区大部分地区的电台、雷达和防空C3I系统处于多国部队的压制之下,导致其广播声音不清,雷达屏幕一片雪花,防空C3I系统失灵。在此情况下,多国部队从附近海域的军舰上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攻击了伊拉克的防空雷达、指挥控制中心、首脑机关等重要设施,达到了空袭的效果。同时,多国部队多方向、多批次、大规模的中空和高空轰炸战术,使伊防空系统无能为力。在“沙漠风暴”的初始阶段,为避免伊拉克大量小口径高炮和其他低空防空武器的杀伤,多国部队空军较少采用低空攻击战术,主要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如GBV-15、ABM-65激光制导炸弹和导弹、AGM-88“哈姆”高速反雷达导弹等,在6000米左右的高空发射。在首次袭击巴格达时,伊军尽管高炮、高射机枪火力密集,却较少击中目标。

    (四)伊拉克的防空战术过于保守

    在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空袭作战的过程中,伊拉克空军采取了消极避战的方法以逃脱被歼命运。这样做固然保存了部分实力,但却使多国部队的空军牢牢控制了制空权,从而严重影响了地面防空武器C3I系统的生存能力,大大减弱了其效能的发挥。

    即便是起飞迎战的伊拉克飞机,其战术也非常陈旧,仍采用苏联的地面集中指挥引导战术,大大限制了飞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旦地面指挥失灵,全盘皆输。此外,伊拉克中、高空防空导弹大都固定部署在被保卫目标的周围,伊侵科后,其地面雷达仍不停开机,使多国部队轻而易举地获取了一些重要预警雷达站的频谱和位置。结果,“沙漠风暴”开始后,多国部队储存有这些雷达位置诸元的制导武器准确地击中了目标,使伊拉克许多防空导弹形同虚设。伊拉克的低空防空兵器配置也很不合理,多采用分散、孤立的单元式配置,与上、下、左、右联系不甚紧密,协同作战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发挥威力。

    伊反空袭作战的启示

    (一)电子战正成为决定空袭和反空袭斗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任何防空系统一旦丧失了“制电磁权”,就意味着丧失了生存力和自身效能

    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以强大的电子战拉开战幕的,其电子战武器在侦察、干扰、隐身以及摧毁等方面各显神通,成为重要的“软杀伤”武器。多国部队利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干扰设备施放全频段干扰,使伊拉克的雷达、通信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空袭开始后多国部队又利用电子战飞机和作战飞机携带的自卫干扰机实施阻塞式干扰,使伊通信中断、雷达迷盲、指挥失灵。由于多国部队在首次空袭中重点打击了伊战略C3I系统、地空导弹预警控制系统和防空作战系统的主要指挥机构,结果使伊军防空截击机失去引导、防空导弹失去控制而丧失战斗力,使各个防空拦截武器之间及与上级指挥机关之间失去联系,成了孤立的作战单元,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伊拉克的防空体系就遭到重创,从而陷于被动挨打的窘境。与此相反,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在电子对抗机的保护下,一开始就获得了空中作战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国部队空袭的胜利首先是电子战的胜利,伊拉克防空作战的失败则是电子战的失败。

    (二)防空系统生存能力的强弱已成为防空作战成败的关键

    在多国部队各种高技术兵器的综合打击下,伊拉克精心布设的防空系统未能起到防空袭作用,很快就失去了生存能力,使战争双方的交战变成了多国部队一方的表演。如何提高防空系统的生存能力,仅靠几件新式装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防空系统的各个方面加以考虑。现代化的防空系统是由防空C3I系统、截击机、防空导弹、高射炮等诸多方面组成的一体化防空体系,只有该体系中的各部队密切配合,协调作战,才能达到最佳的防御效果。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的生存能力和有效性将受到严重影响。伊拉克防空体系的弱点主要是抗电子干扰能力和防空截击力量薄弱;结果导致整个防空作战的失败。由此可知,在发展防空系统时,务必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协调、平衡、配套发展,尤其要解决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防空系统的生存能力和有效性。

    (三)在高技术空袭兵器的袭击下,一些传统的低技术防空兵器仍能发挥作用

    在某些条件下,低技术武器也能发挥作用。在多国部队强大空中力量猛烈袭击下,伊拉克的飞机难以起飞迎敌,防空导弹或被摧毁或被干扰而无力还击,而伊军所部署的高炮却受电子干扰影响较小,并显示了一定威力。多国部队在“沙漠风暴”最初阶段所损失的4架飞机中,有3架是被高炮击落的。在整个战争过程中,高炮所毁伤的多国部队飞机和导弹数量占其总损失数量的60%以上。如果伊拉克的截击机和中高空防空导弹能发挥威力,迫使多国部队的飞机更多地采用低空突防和低空袭击战术,伊军高炮无疑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在规划防空体系时,一要各类装备配套,二要高、低技术装备搭配。财力有限的国家,无力大量装备高技术武器,因此更要在建立防空体系时注重高、低技术装备的搭配部署。

    (四)隐蔽、伪装、机动、疏散等防空手段仍然有效

    在“沙漠风暴”空袭作战的最初阶段,多国部队空袭伊拉克机场、导弹发射场、共和国卫队阵地等重要目标的战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重要原因是伊拉克采取的部分伪装措施发挥了作用。最有效的手段是利用各种假目标,如充气塑料做成的假导弹机动发射车等,使多国部队一时真假难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多国部队在短期内摧毁共和国卫队50%机动式“飞毛腿”导弹发射架的企图,使其不得不延长空袭持续时间。甚至在战争结束时,伊拉克的“飞毛腿”机动发射架的威胁依然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隐蔽、伪装、疏散、机动等措施,仍然是一种重要的防空手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