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孟子还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思想。他说,不违农时,粮食则不可胜食;不以细密之网到江河湖海和沼池中捕捞,鱼、鳖等水产品则食之不尽;伐木有定时,保护山林,不乱砍乱伐,木材则用之不竭。粮食、鱼类食之不尽,木材用之不竭,百姓对养生丧死则无不满,此王道之始也。这里的“养生丧死”,包括人口的繁殖与增加,生活的不断改善与提高,生存的权力和保障,生命的延续与长寿,儿童、老人、病残者的福利等。
物质生活有了着落和保障之后,多办些学校,对青少年进行仁义孝悌的教育,使社会上人人都敬老尊贤,这样,路途之上就再不看见有负载之斑白老人。如此一来,则天下百姓无不归服。
然而如今的情形怎样呢?富贵人家之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而不知节制,路上有饿殍而不知开仓赈救,这情形正如后世有诗人所描写的那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百姓们饥饿而死,为君者却说:“此非我之过,乃因年成不好所致。”请问,这话跟持刀杀人者说“罪不在我,而在兵器”,有何不同呢?
孟子最后说:“大王倘能着手于政治上的根本改革,而不归罪于荒年饥岁,则天下之民必蜂拥而来,魏何愁入不增,国不强!……”
梁惠王对孟子的接触,犹似深山探宝,窥探,深入,逼近,蜂蝶恋花,为其色香所诱,翩翩嗡嗡绕花飞转,既落花蕊,必吮其甘甜;情侣相恋,由陌生到熟悉,由戒备到倾情。二人每谈一次话,梁惠工的态度就好转一次,待到这第四次相见,已经变得虚心诚恳了。你听这第一句话的态度就与以往大不相同:“寡人愿洗耳恭听夫子的教诲!”
孟子避开了梁惠王的请教,反问道:“用木棍杀人与用刀枪杀人有何不同?”
梁惠王回答说:“无以异也。”
这次孟子用的是剥茧抽丝、逐层深入的方法,待到梁惠王肯定了他的这一问题之后,冷不防话锋陡转,逼进一步问道:“用刀杀人与用暴政杀人有何不同呢?”
孟子的这一逼,可把一个梁惠王逼得转不过弯来了,也许当时被问得愣了一下,梁惠王总不肯承认自己在施行暴政,但因为自己是一国之君,只好眨眨眼,摇摇头,并不情愿地说:“当然亦无不同。”
鱼既食饵上钩,孟子自然要抬起钓竿,将鱼提出水面,辨个究竟,于是说道:“如今魏之情形如何?大王的厨房里有食不完之山珍海味,马厩里有膘肥体壮之骏马,而百姓却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濒于死亡的边缘,原野里饿殍横七竖八,令人悚惧,这等于为君者在率禽兽而食人。兽相食,人且恶之,执政者竟不免率兽而食人,又何谈为民之父母呢?孔子曰:‘始作俑者,真该断子绝孙!’以似人之俑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让百姓活活地饿死呢?”孟子嫉恶如仇,对那些行暴政,逞霸道的诸侯们的批评谴责义正辞严毫不留情,不仅是一针见血,简直是入骨三分,令人肃然起敬。“杀人以政”、“率兽食人”,正是政治野心家们的写照。倘无像孟子这样富于道德勇气的知识分子站起来严辞谴责,那么,广大的人民群众备受欺凌压迫,还会有谁来为他们说话呢?
梁惠王再次登门拜访,向孟子求教。显然,惠王心中依旧为现实政治所苦恼。也许,他并不是不同意孟子的仁政立场,但是为了在冷酷竞争的现实中求得生存,尤其是魏夹于秦、楚、齐三大强国之间,眼看着侵逼日甚,年纪老迈的梁惠王困心焦虑,不惜厚币卑礼延请天下贤士,这就希望能解决他的现实难题。这一次,梁惠王很坦率、很明白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示出来,他说:“当初,魏之强大,天下少匹,这是孟老夫子所熟知的。但到了寡人之手,东败于齐,长子战死于疆场;西败于秦,强秦掠我河西之地七百里;南辱于楚,襄陵一战,失城八座。此乃令寡人寝食难安之奇耻大辱,无时无刻不欲为死难之将士报此深仇大恨,以雪洗国耻。依夫子高见,寡人该如何行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