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美文-高山仰止(外一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金一南

    金一南(1952—)。江西永丰人。曾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兼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著有《苦难辉煌》《浴血荣光》等。

    大将军性烈如火。

    大将军疾恶如仇。

    大将军冲锋陷阵。

    大将军视死如归。

    提起彭总,几乎不假思索便能写下这四句话。从红军时期江西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到建国之后朝鲜战场上的五次战役,从抗战最艰苦阶段发动百团大战,到解放战争最艰苦阶段指挥西北三战三捷,大将军从来横刀立马,战绩辉煌。

    但一部共和国史仅以战绩来论定彭总,还不能把握其全部。古往今来战史卷册浩如烟海,从来不乏功勋卓著之将帅。多少名将统兵数万之时大展风采,一旦失去兵权和前呼后拥的部属,为人称道的勇气与能力便如冰雪一般消融,他们自身也像流星那样迅速陨落暗淡。如果彭总仅与战争有关、仅与胜败有关,同那些大江东去的名将一样身穿戎装方显风采,坐为上宾才有气派,何至于我们今天如此唏嘘感慨。彭总非凡之处,恰在于他一身布衣,也是大将;他落为囚徒,也是伟人。在他100周年诞辰之际,与花篮和讴歌相伴的是一个不轻松的命题:作为新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他那撼天动地的力量蕴藏在哪里?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名著《力量转移》中,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三种力量形态:暴力,金钱,知识。暴力的力量人类早有深切领受。金钱的能量从今天我们很多人也同意“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便可见一斑。而现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等等说法,则更是16世纪英国人培根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印证。不能说托夫勒概括得不对,但太多的时候暴力属于掠夺、金钱意味着占有,太多的时候知识或是从属暴力或是从属金钱。如果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仅有这二种力量在交相呼应,我们生存的空间多么狭窄,该到哪里去寻觅发掘那些真正撼动我们灵魂的东西呢?

    从彭总身上,我们看到了享誉全球的托夫勒也未领悟的一种力量:人格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表现在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他敢于接过帅印,率领一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去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对抗,也表现在当浮夸风盛行、说假话泛滥的时候,他敢于挺身而出,为人民大声疾呼。彭总倾其一生于国家安危和民众疾苦,除此之外便不多考虑。“文革”灾难中他被批斗审讯200余次、打得遍体鳞伤,却留下这样的心迹:“我只能毁灭自己,决不能损害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忆及红军时期攻打长沙战斗,囚室中的文字竟如战场冲锋号那般嘹亮铿锵:“何键这只狼狗只身逃于湘江西岸。没有活捉这贼,此恨忧存!”一个人已成囚徒却仍令战场对手心惊胆寒,该是何等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他在最深重的苦难之中,迸射出最耀眼的辉煌。

    我们常谈理想信念。我们又常见在缺乏人格力量的人那里,理想信念会变得多么随意与虚无。泰山未崩于前而色已变,麋鹿未兴于左而目已瞬。我们羡慕聪明与才华。我们也多见在缺乏人格力量的人那里,聪明才华会蜕化为多么实惠与猥琐:查眼观色见风使舵,好汉不吃眼前亏八面玲珑。彭总用生命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泥土一般质朴:一个人要活得真,做得真,说得真,行得真;先做真人,再谈真理。

    1966年6月,彭总途经遵义,在红军长征时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牺牲的地点默立良久,感慨万千。面对漫天飘落的毛毛细雨,他动情地说了一句话:堂堂七尺男儿,洒尽一腔热血,真乃人间快事!

    这句悼念当年情同手足战友的话语,何尝不是他自身的写照。彭总一生直峻挺拔,不论统兵百万还是孤军奋战,不论从士兵到元帅还是从元帅到平民,对自己的追求终生不改。一个人的生命何其有限。一个人一生能将一件事做到如此有始有终,又何其艰难。正是这种辉映千秋的人格力量使他超越古今将帅,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颗巨星。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有拼命硬干的,有为民请命的,有舍身求法的……这些人就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民族是这样,作为民族的缩影,一支军队也是这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军队不知要将多少枚勋章多少颗将星授予那些杰出的军人。勋章可以褪色,将星可以消磨,人格却会永存。

    彭总去世时那般萧条零落,连简陋的骨灰盒上也不能留下姓名。他死后却成为一座巍峨的青山。历史承载下了他的英名。

    高山仰止,大将军流芳百世。

    心中的军徽

    在华盛顿西南群山怀抱的昆特克尔,陆战队大学研究中心主任格罗夫仔细端详我们赠送的礼品,小声发问:“八一”这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我们解释的时候,这位退役陆战队上校竟然专门拿来一个本子,一笔一画认认真真记了满满一页,然后叫来特藏部门负责人,叮嘱将这篇说明和礼品一起放好,以便让所有参观者都知道其中的含义。在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院,我们又碰到一模一样的情况。所有解释都被认真记录下来,成为他们的收藏。

    这的确令人印象深刻。美国军人对“八一”的含义虽然弄不清楚,但是通过交战与交往,知道这个标记不能轻视。他们尊重佩戴八一军徽的中国军人。

    我知道,军人之间的尊重不会凭空产生。自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没有一支军队,像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他们的研究题目。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资本。他们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都浇注到其中去,终使八一军徽在世界熠熠生辉。

    与一支军队跋涉的万水千山相比,人的生命何其短暂。72年前八一南昌起义的组织者,至今已无一在世。半个世纪前在朝鲜战场上打出国威军威的猛将们,也不剩几人。八一军徽在不息的军号和嘹亮的军歌中,默默完成着生命的接力与更替。像一株参天巨树,叶片年年脱落,新芽岁岁破枝,增长着一圈又一圈坚实的年轮。

    在军徽面前,每一代军人都是过客。正因来去匆匆,有些人便只求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一个中国军人,如果脑中思虑的只是一己荣辱而不是祖国安宁,心中充满的只是个人欲望而不是军人的责任,他就玷污了军徽的荣誉。即使他在财富与安逸中享乐一生,也是八一军徽的不肖子孙。

    我们这支军队在战火硝烟中曾经英雄辈出,战将林立。和平时期是否还能继往开来,无往不胜?回答这个疑问需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半个世纪和平,人民解放军以两个感人至深的形象,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应。当群众有难、急需帮助的时候,人们首先会想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雷锋。当国家有难、强敌虎视的时候,人们首先会想起泡方便面就咸菜钻研军事学术、点半截蜡烛研究高技术战争的苏宁。

    雷锋和苏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代表,八一军徽在他们头上闪出了夺目的光辉。他们是和平时期的军人,欢乐里人们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危难中人们却离不开他们的精神。人民解放军的血脉,通过这样优秀的军人在不息地流传。他们与八一南昌起义的英雄和朝鲜战场上的勇士一样,永远与军队同在,与军徽同在。他们的生命已经超越了时空,嵌入了军徽的辉煌之中。我军的职能,正是通过这些生动感人的形象,深深铭刻在祖国和人民心里。

    世界上任何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都离不开军人的献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未来,在于千千万万个雷锋和千千万万个苏宁。那些在茫茫瀚海中驻扎南沙高脚屋的海军陆战队员,在滚滚洪水前死守荆江大堤的空降兵官兵,那些长年累月巡逻于边疆大漠的边陲卫士,日日夜夜攻关于试验室、为我军新型装备呕心沥血的专家教授,虽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却是八一军徽不竭的力量源泉。如同一支歌中唱的那样:“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浪向前进,像那高空的长风一阵一阵吹不断”;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的英勇献身,才构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21世纪迎面走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超级霸权如何凭借武力、在世界上肆意横行的先例,也看到了一支军队失去军威、一个国家便失去国威的教训。世界风云变幻,周边风云变幻,形势在提醒我们:要保卫祖国安全,捍卫民族尊严,必须以我们的奋斗,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跻身于世界强师劲旅行列。我们这一代军人享受着前辈威名的庇荫。让下一代军人也踏上我们的肩膀,该是我们的重任。

    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当阅兵方阵雷霆万钧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以作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仍在唤动我们胸中的热血。那一片片灿烂军徽中发出的口号山呼海啸,即是全军将士致祖国的钢铁誓言。

    真正的中国军人,军徽的光芒便是他的生命。这光芒不仅在帽檐上,更在心中。

    (1999年7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