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桥-上了几年大学像换了个人儿,那令人头疼的事他却不吭不哈地解决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月华回到家,顺路拐到奶制品厂工地。村后那片黄沙滩打了一道院墙,一排厂房已垒半人高了。部分设备已经进来,投资几十万的奶制品厂已有眉目了。面对工地上火热的景象,这让月华大为吃惊,由衷地赞叹说:“运来,你真行啊!”

    运来却心事重重地说:“奶制品厂建起来并不等于万事大吉。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搞好销售,把新产品打出去。”

    月华说:“厂子还没建好,你倒想这么远。”

    运来说:“咱走上步得看下步,没有远见可不成。嫂子,这些年你在外面打拼,见过大世面,我看你抓这项工作最合适,这副重担只有你来挑了。”

    听了运来这番话,月华反倒笑了起来:“我见过啥大世面?我只不过在人家家里扫扫地,做做饭,连大门都很少出,能知道个啥?这重担我可挑不起来!”

    二人正闲聊,一辆小汽车吱嘎一声停在他面前,从车里下来一个中年人,看模样是个领导。那中年人伸手拉住运来的手说:“你是运来同志吧?你们这里好偏僻,拐了好多弯子才找到。”旁边一位年轻人介绍说:“这是咱市扶贫办的孙主任,今天特意来找你的。”

    月华一听是孙主任,心里便有点生气。是这家伙把郑主任捣下台的,也是这家伙把我辞退的。原来确定的奶制品厂,资金将要到位,也是这家伙挪作它用的!月华气不打一处来,没等运来开口,她便给这孙主任撂了两句冷腔:“孙主任有何贵干?俺这奶制品厂的资金何时到位呀?”

    “这就到位,这就到位!”孙主任打量一眼月华便问:“你是月华同志吧?哎呀,你为咱市立下了汗马功劳啊!那天我要接见你,不料你也没打个招呼就走了。”

    月华不知道这孙主任为什么突然热情起来,她问:“孙主任,是不是还要起用我呀?”

    孙主任依然笑哈哈的,对月华这冷嘲热讽并不在乎。现在当官的就是脸皮厚,一旦他用着你的时候,你在他面前耍枪弄剑他也忍得住。月华知道这孙主任一定有什么事有求于运来或她月华。果然,当运来搬来两只破凳子坐下,孙主任就迫不急待地说:“市里决定给你们拨二百万扶贫款,支持你们的奶制品厂建设。同时,我还想征求一下月华的意见,你还愿不愿意到市扶贫办上班?”

    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连月华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她问:“孙主任,你没喝醉吧?”

    孙主任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月华真会说笑话!天不晌午,我到哪里去喝酒呀?这是市里领导正式研究决定的,资金这几天就要到位了!”

    运来和月华这时才紧握孙主任的手,说:“那俺真要谢谢孙主任和市里的领导了!”

    运来要领孙主任到附近一家餐馆去“坐坐”。孙主任连连摆手说:“免了,免了!”他让运来汇报奶制品厂的筹建情况,又到村里看看奶牛饲养。最后才亮出他此行的真实目的:“省扶贫办刘主任最近几天可能要到这里来考察,你们要跟市领导配合好,资金挪用的事就不用提了。唉,生在这穷地方,当领导也难啊!拆东墙补西墙也是迫不得已的。不过,经过我的努力,这笔资金总算落实到位了。”

    月华想,一定是王颖把我的话转告给刘宁了,所以他才到这里来视察。想到这里,月华暗暗感到高兴,刘宁还是真心为群众办事的,比下面的干部好多了。

    “感谢领导的支持。”运来向孙主任表示感谢:“我们一定按照领导的安排去办,请孙主任放心!”

    孙主任满意地回市里了。月华生气地说:“一定是刘主任发现了问题,要亲自来这里检查,孙主任才慌了脚,来采取补救措施了。”

    运来分析说:“孙主任今后要想出政绩,得到提拔,没有省里的领导支持怎能成?他自然不肯得罪刘主任嘛!”

    月华仍愤愤不平,她说:“等刘主任来了,咱把这位孙主任干的坏事全讲出来,让他提拔不成!”

    运来说:“只要他资金到位,总算他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该说假话的时候不说也不行呀!”

    月华瞟了他一眼,讥讽地说:“三弟,这几年大学没有白上啊!”

    运来说:“这是官场上的游戏规则,咱不敢违抗。”……

    三天之后,刘主任果然到杏花村来了。

    刘宁是个事业心强的人,当他听王颖说月华来找他反映奶制品厂的事,便猜测那万头奶牛一种面临什么困境。杏花村是他的扶贫重点,他怎能甩开不管?他仅仅在电话里向孙主任暗示一下,说要到杏花村看看奶牛发展情况,孙主任就慌了。若是刘主任发现这问题,他对我这个新上任的扶贫办主任还会相信吗?那一笔笔扶贫款还能拨到我手下吗?要不来扶贫款,我这个扶贫办主任还能当下去吗?如今当个领导也真难,上头下头都要照顾好,稍有失误,小河沟里也会翻大船!他后悔自己对月华处理欠妥,这是联结在省扶贫办里的一根热线,怎能轻易掐断啊!咱打十份报告,还不顶人家一句枕头风起作用哩!这次刘宁来视察,一定要把刘宁打发高兴,这比送什么厚重的礼品都起作用!

    刘主任来了,连市里和县里的主要领导也来了一大帮。扶贫办在省里是个清水衙门,可到这贫困地区却成了最受欢迎的单位,就是来个办事员也被尊为贵宾。孙主任驱车在前面开道,市长和县长作陪,几辆小汽车扬起一路烟尘,浩浩荡荡地驶了进杏花村。

    作为奶制品厂的筹办者,运来自然成了这里的主人。几经磨练,他也略知官场上的某些游戏规则,他先对县里和市里的领导唱了一首赞歌:“万头奶牛工程在俺这里已初步得到落实,配套工程也陆续上马了。”他指指刚动工的厂房和部分设备。“市里和县里的领导为了解决俺村民卖奶难,先给我们买了一部冷藏车,这样就可以保证奶品的质量,夏天也不会坏奶了。我们将产品打到周边地区,当初的卖奶难已变成现在的供货难了。下一步我们将奶制品厂扩建成综合食品厂,不但生产纯奶,还要生产酸奶、冰激淋和面包、饼干等等。等俺的苹果丰收了,我们还可以生产果汁和果酱,把俺杏花村建成综合性食品基地。到时候呀,俺杏花村可就是啃着干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啊!”

    运来这番话赢得领导的一片掌声,连刘宁和孙主任脸上也是一片灿烂。只有月华在一旁听了暗暗发笑,这家伙也学会了当着众人说假话不脸红的本领了!看来他今后会有好前程。

    运来领着领导察看了厂房和刚进的几台设备,又把生产成品奶如何增值等等设想大讲了一通,最后,他说:“上级领导帮我们买了一只小鸡,我们把小鸡喂大,下了一窝鸡蛋,下一步我们要让这一窝蛋再孵出一大群小鸡。这样,鸡生蛋,蛋生鸡,我们的财富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起来。脱贫致富,这个被喊了多年的口号就要在我们杏花村落地生根,变成现实了!”

    运来这番话既形象又生动,虽然是从报上学来的,却赢得领导的一片赞扬声。在座的领导一个个笑眯了眼,孙主任甚至带头鼓起掌来。孙主任的提心吊胆被一扫而光,他主动表态说:“市扶贫办一定当好你们的后盾!今后有啥困难,只要给我打个电话,我就会招之即来,为你们排忧解难!”

    刘主任没有像孙主任那样直露,他拍拍运来的肩膀,夸赞说:“小伙子,干得不错嘛!”

    整个视察过程不到半小时,市里和县里的领导就把刘主任拉上了车。刘主任却不愿走,他想再看看村里养的奶牛。孙主任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急忙把月华喊到他面前,说:“刘主任,去年你跟月华一起到这里作暗访,这次就让月华陪你到村里再转转吧!她讲的情况绝对真实可靠。”

    月华一直有意躲着刘宁,二人连个招呼也没打。这会儿孙主任点了她的名,她想躲也无法躲藏了。刘宁关切地问月华:“在家里还好吗?省城有好多单位招聘人才,如果你愿出去,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下。”

    孙主任忙表态:“对对对,俺扶贫办正缺人哩!只要月华愿意,今天就可以跟我走。”

    月华淡然一笑,说:“刘主任,孙主任!我们杏花村能有今天,全靠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先表示感谢了!至于我的工作嘛,我已经找到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了。”

    “那好啊!农村也需要人才嘛!”刘宁点点头,转向月华说:“你们要把产品打入省城那些大超市,到时候我可以帮忙!”

    运来忙表示谢谢:“有刘主任这句话,俺心里可就踏实多了!”

    月华却恬然一笑:“你是省里的扶贫办主任,俺不找你找谁呀?”

    孙主任忙插话:“这话叫你说对了。扶贫办就是要为广大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当好助手和参谋。我只怕等你们富裕起来,就把我们忘了。”

    刘主任说:“忘了更好!等有一天咱扶贫办取消的时候,我要开会庆贺庆贺哩!”

    月华也学会了迎合领导了。她说:“等俺脱贫致了富,俺第一个要感谢刘主任!”

    运来忙补充:“还有孙主任!你是俺的直接领导啊!”

    一场考察圆满结束,那一辆辆小车扬起一股烟尘,很快没影儿了。村民们都陆续散去,工地顿时变得冷落起来。这时,一位妙龄女郎款款走来。运来转身一看,竟是琴歌!这几年她像人间蒸发似的,村里再不见她的影儿。此时她像从地缝里突然冒出来似的,笑嘻嘻地跟运来打趣说:“嗬,老同学,你真不简单,我看今后你是个当官的料!”

    月华想到那次提婚被拒绝,便不无报复地说:“哟,你这大作家啥时回来的呀?”

    琴歌笑了笑,话语里也含有一定的讥讽意味:“月华姐,刚才你说你已经找到了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到底运来给你分配的啥工作呀?”

    月华不是那尖刻的人,她笑着说:“管好那些果树,再把孩子待好,这不是最能发挥我作用的地方吗?”

    三个有特殊关系的人逗笑一阵,运来转入正题说:“琴歌,听说你由作家转当记者了,你今天回来是采访啥呀?”

    琴歌说:“我是专程赶来采访你的呀?刚才听了你的介绍,我都感动了。真的!如果把你创业的经过写成一篇报告文学,一定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运来连连摇头:“不不,我这厂子还没建成,更没经济效益,我给你提供不出赞助费。”

    琴歌脸一红,这话说到了她的疼处。她原本是要当作家的。她把一篇篇稿子寄给本市的一家文学刊物。稿子没发表,却接到编辑部一份通知,要她参加一个笔会。笔会就是作家们在一块研讨和写作,自己能参加这样的会,说明那刊物已把她列入作家行列了。她兴致勃勃地赶到市里参加笔会,谁料却是让他们这些业余作者去几家企业拉赞助,写广告文学。她觉得这太有失身份了!然而,当她得到一笔提成或者叫回扣,最后她还是动心了。从此她成了自由撰稿人,为当地一些企业奔忙着。这些企事业规模都不大,效益也不好,忙一阵子,仅得三核桃两枣的,于是她们这些业余作者便各奔前程。有的冒充记者去写批评稿,然后去敲诈那些贪官;有的以打假为名,专门去勒索那些私营企业。这样虽然收入颇丰,但却太冒风险。琴歌不能这样干,她要寻找新的出路。她听说省里来人考察,便跟村民一起来看热闹。听了运来的介绍,她真的被感动了。一个普通大学生能干出这番事业,实在令人佩服!

    对于运来暗含嘲讽的话语,琴歌没有在乎,她反而一片真诚地劝运来要加强企业的宣传,重视广告的作用。运来说:“我一个人哪能忙得过来?等我物色一个管营销的,你再跟他祥细说说吧!”

    运来本是推辞话,琴歌却把那对大眼睛一眨:“我给你推荐一个管营销的,好吗?”

    运来急切地问:“谁?你快说!他有啥长项?”

    琴歌:“她有两个最突出的优势。一是她这些年跟不少企业打交道,对企业营销策略也略知一二。二是她本人能写作,无论是广告词还是报告文学,她都出手不凡,还曾拿过市的几个大奖。让她搞营销,有关文字工作就不必请人代劳了。”

    月华眼一亮睛,接上琴歌的话茬说:“叫我说,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她有一个人见人爱的脸蛋,这几年又锻炼出一个能说会道的嘴巴。是不是啊?”

    琴歌抱住月华,隔支一下她的腰窝:“嫂子,你脑瓜真灵活!你说说,我来帮运来搞营销,到底行不行?”

    运来心里好高兴!但他嘴里却说:“不敢,不敢!我这小笼子哪能容得下你这金丝鸟儿呀?”

    琴歌收起笑,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声“运来哥”,然后便大方地说:“我这话不是跟你们开玩笑!这些年我总觉得自己生活在社会边缘,没有真正融入生活的大潮。这次回来,看到咱杏花村发生这么大变化,我也得为家乡作点儿贡献啊!”

    月华见琴歌一片真诚,便劝运来说:“琴歌回来给他当帮手,那是再好不过了。何止当帮手?我看你俩呀——”

    “俺俩是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是不是这个意思呀?”琴歌也真解放,她把月华要说的话全说出来了。

    月华乐得直拍手:“还是你这作家会说话,我正是这个意思呀!”

    运来在一旁却羞红了脸:“先别说这个,先别说这个!当前的大事是如何把厂建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