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献玉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林甫两次想牵连太子,阴谋都未得逞,见太子仍在东宫,安然位固,越想越怕。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法废太子了,于是就想转舵。

    武惠妃的病越来越重,最后终于带着没能为后的遗憾死了。

    此时武惠妃生的咸宜公主已嫁,盛王早夭折,只剩下寿王孑然而存。李林甫想讨好太子,他是最好的牺牲品。

    武惠妃死后,明皇怀念不已。江梅妃美艳不逊武惠妃,但她清淡,不如武惠妃柔媚。明皇后宫嫔妃虽多,但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因此自从武惠妃死后,明皇常悒悒不乐。

    明皇的这种情况,早有他身边的宫女、太监密报给了李林甫。李林甫推测:明皇悒郁不乐的原因是后宫缺乏满意的嫔妃。

    一天,李林甫又到半月堂中踱步思考。这次他到半月堂,倒不是设计谋害人,而是谋划怎样讨好太子和皇上。

    他在半月堂内踱了好久,忽然一抬头,眼光落在墙上挂的一张美人像——西施靓妆图上。那次李林甫到寿王宫去,见了寿王妃杨玉环就心一动,见了这张美人像,立刻心里飞进一个想法:寿王妃虽然比画上美女年龄大,但是比画上美女更美,更具风韵,我何不把寿王妃荐给皇上!他又想:太子和寿王是对立的,我若坑害寿王,太子必对我有好感。这样想着,更坚定了他向明皇荐寿王妃的主意。

    李林甫的主意打定了,但他仍留在半月堂。他坐在躺椅上,闭目想怎样向明皇荐寿王妃,怎样让明皇接受他的美艳儿媳。他想:皇上对美女如饥似渴,寿王妃天下绝美,他见了必然动心。他若动心,我给他设谋一个能遮脸面的方式,他定愿意。想到这里,他脸上出现一丝笑容,于是睁开眼,高高兴兴地走出半月堂。

    第二天,李林甫去见咸宜公主。因李林甫为咸宜公主向明皇请求过增加食邑和封户,因此咸宜公主对他很客气。

    二人见礼毕,咸宜公主对李林甫让座、让茶。

    李林甫坐下,喝着茶,咸宜公主道:“李相国身居宰辅位,百务繁忙,今日来见本宫,必有要事,请讲!”

    李林甫道:“臣为寿王之事而来。自从惠妃娘娘千岁仙逝,寿王殿下势孤力单。现在圣上对寿王殿下宠爱,尚不必有什么可担心,臣恐怕世事多变,圣爱不恒,那时寿王殿下……”

    咸宜公主道:“李相国担心得对。李相国既来见本宫,必有什么指教……”

    李林甫道:“惠妃娘娘千岁生前,对林甫有厚恩,所以林甫对寿王殿下有特别的感情,衷心愿意寿王殿下好……”

    咸宜公主道:“李相国这样关心寿王,我这做姐姐的非常感激。倘能够保寿王平安,寿王和本官都不忘李相国大德。”

    李林甫道:“要想今后平安,就必须争取皇上宠爱,夺得皇嗣位置,不然寿王曾和现太子有过皇嗣之争,太子必然对寿王殿下妒恨。如果将来太子继承皇位……寿王千岁……必遭迫害。”

    咸宜公主戚容满面,道:“本宫和寿王也正有此忧,早想求教于李相国,只是未敢造次轻动。李相国今日来见本宫谈此事,必有妙策解此忧,请讲!”

    李林甫道:“林甫方才已经说过了,寿王殿下如想无将来之忧,必须得皇上的宠爱,立为太子……”

    成宜公主道:“本宫是说怎样争取我父皇宠爱,李相国必有术……”

    李林甫道:“林甫有一个办法,只是怕寿王殿下不能接受,所以……特来找公主千岁。如公主千岁以为可行,就去与寿王殿下商量。”

    咸宜公主道:“既是为寿王的前途和安全,还有什么要商量的呢?李相国请讲!”

    李林甫这才道:“自从惠妃娘娘归天,圣上每日都郁郁寡欢,甚是寂寞,此时,特别需要安慰。林甫认为,寿王若去安慰圣上,圣上必定欢喜。只寿王到圣上膝下承欢而太子和其他皇子不去,圣上必定疏太子。若能走好这一步,寿王离当太子也就不远了。”

    咸宜公主喜道:“李相国说得是。明日本宫就去见寿王,让他常去伺候父皇。”

    李林甫道:“可是……假若只是寿王去伺候皇上就能讨宠,我也就不用来见公主了……”

    咸宜公主惑然,望着李林甫问:“那么,必须怎样?”

    李林甫道:“林甫以为,寿王妃也要常去问安,才好。别的王妃都不去问安,只有寿王妃常去伺候皇上,皇上岂不独对寿王垂青吗?让寿王妃去向皇上问安,林甫不便对寿王说,所以来见公主……”

    咸宜公主想了想道:“这没什么。寿王妃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儿媳去伺候公公,有什么呢?”

    李林甫道:“林甫也是这样看,难得公主这么通达。寿王能不能当太子,就看寿王怎么做了。望公主好好和寿王商量此事。”

    其实李林甫是在骗咸宜公主和寿王。当然假若只是让寿王妃去向明皇问候或去伺候明皇,那自然能博得明皇对寿王的好感,对寿王大有好处。可是李林甫是阴谋让明皇纳寿王妃为妃。若真这样,明皇便绝不能夺了寿王妃后而立寿王为太子了。

    可惜咸宜公主并不知李林甫的阴谋,却对李林甫道:“谢谢李相国指点。寿王若能成太子,本宫可保李相国永远为相。”

    李林甫暗喜,对咸宜公主道:“林甫先谢谢公主!”说罢,又闲坐了一会儿,就告辞回来。

    三天后,寿王带了杨玉环去给明皇问安。

    本来皇子无事是不能面圣的,今日寿王带妃子面圣,明皇以为有事,就准予拜见。

    及至明皇见了杨玉环,立刻被她的美色陶醉了,别说这个儿媳去问安,就是没事去他跟前闲坐,他也愿意。

    李林甫从自己见杨玉环的美色而心动,推测杨玉环的美色必能博得明皇的喜爱。这一宝,果让他押中了。

    玉环给明皇叩拜罢,立在明皇面前亲切地道:“听说自从婆母过世,父皇就心情不好,儿媳没能到父皇面前问安,请父皇恕儿媳不孝!”她燕语莺声,柔情似水,脸盈倩笑,别有风情。

    明皇看着玉环笑靥如花的脸,听着玉环柔婉动听的话,心里蜜一般甜,顿时一切郁闷都无影无踪了,怡悦地道:“好!你们有这份孝心,朕很高兴。朕近来的确心情不好,玉环,你要多来陪陪朕。有你来陪朕,朕才开心。”

    玉环道:“是。儿媳本该来伺候父皇。”

    寿王为了讨好明皇,道:“父皇,您心情不好,就让玉环常来伺候您。”

    明皇欢喜地道:“好。这才能看出你们的孝心。”

    寿王和玉环在明皇寝宫说了会儿话,就辞别明皇回来。

    从此,玉环常常去伺候明皇。玉环通音律,能歌善舞,为了取悦明皇,有时就给明皇唱歌舞蹈。明皇甚喜欢玉环,玉环一天不去明皇的寝宫,明皇便感到寂寞难耐,于是就派太监到寿王宫来召。

    有一天散朝后,明皇把李林甫留下,对他道:“李相国,朕失去武妃后,深感落寞,想选一个可意的妃子,朕问你,是不是什么人都能选呢?”

    李林甫道:“是。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还有谁不能选呢?”

    明皇道:“那么……那么……选儿媳可以吗?”

    李林甫道:“圣上是天子,是主宰万民的,他人全是奴隶,在朝廷皇上与所有人都是主子与奴隶的关系,哪里分什么公公、儿媳呢?”

    明皇问:“你听说过这样的先例吗?”

    李林甫估计到明皇必问他这话题,他早备好了答案。于是他道:“这样的先例很多。楚平王就曾纳他的儿媳为妃,杀公子建和伍奢一家……”

    明皇道:“朕不学那昏王。朕是想问你:有没有体面的先例,不必杀有异议之人……”

    李林甫道:“没有。臣只知道本朝有类似事,没引起异议、流血,那就是高宗皇帝纳女尼武媚娘……”

    武媚娘原是太宗皇帝的才人,因色美被太子所爱。太宗死,李治继位为高宗,欲纳太宗才人武媚娘为妃,于是就让她到庵堂带发修行,然后把她从尼庵迎进宫。这件事过了几十年,国中人都知道。天子行事是为所欲为的,但丑事多用冠冕堂皇的办法掩饰。李林甫说这件事,就是给明皇纳儿媳玉环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办法。

    明皇听了李林甫的话,点头微笑。

    一天,玉环又来问安,明皇把太监和宫女都打发出去,然后对她道:“玉环,你以为朕如何?”

    玉环来问安,本就是为讨好明皇,因此对明皇的言行,极尽奉承。她媚笑着道:“父皇精明英睿,儿媳以为除尧舜外,前此帝王未有啊!父皇君临天下,兴盛也超过太宗皇帝的贞观朝。”

    明皇道:“真会说话。但朕不是问你这个,是问你朕长得如何?”

    玉环冰雪聪明,发现明皇问话的弦外之音,故意答道:“父皇年轻时定可比潘安、宋玉美,可惜老了……”

    明皇假装怒道:“难道朕真的老了吗?你是说朕要传位了吗?!”

    明皇的话对玉环具有双重威胁:一是表明自己生气,二是若明皇传位给现太子,寿王讨好明皇,就枉费心机了。

    玉环很害怕,立刻跪下道:“儿媳不孝,儿媳的话惹父皇生气,儿媳向父皇请罪!”

    明皇十二分爱玉环,见两句话把她吓成这样,心中不忍,再装不下去了,笑道:“起来吧!朕爱你,哪里能罪你呢?”明皇说得很亲切,说着抓住玉环的玉臂,把她搀起来。

    二人离得很近。明皇看着玉环的脸又问:“玉环,你说,你是嫌朕老了吗?”

    玉环已清楚明皇问这话的意思。但是明皇这样面对面地看着她,使她的心很慌乱,想不出恰当的措辞来回答。

    常言“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玉环有欲有求,哪里再敢惹明皇生气?只得答道:“不。父皇如日中天,年富力强,而且仪容丰美,儿媳怎么嫌呢?”

    明皇满面春风,喜道:“这就对了!你这样回答,朕才高兴!玉环,我再问你,你喜欢朕吗?”

    这个问话,玉环再也无法答了。她和寿王结婚十几年了,寿王年轻而美,夫妻相爱,还生了两个儿子。天下的男子,玉环只喜欢寿王一个,她虽然不讨厌明皇,但绝说不上喜欢他。但她不敢这么说。皇帝本就有人见人怕的特殊性,玉环又是有目的而来,更须对他曲意承欢,怎敢惹他怒呢?于是玉环低下头,不说话。

    明皇等了一会儿,见玉环不说话,猛拉住玉环的手道:“玉环,你生得实在太美了,我爱你!虽然你是个我不该爱的人,但是……但是……我心不由己……没有你……我就要垮了……你是聪明人,一定懂得我的意思……”

    明皇直接求婚,玉环无法躲避,但是无法躲避,也要躲避:一是她舍不得寿王和两个孩子,二是儿媳嫁给公公,天下人岂不耻笑!她用躲避的方法,仍是不回答。

    明皇又耐着性子等了一会儿,见玉环不说话,退了几步,坐在绣墩上,对玉环道:“玉环,你快回答呀!不回答我,我就不放你走。”

    玉环仍未说话,她立在那里,思绪联翩。

    当时,妇女的幸福都寄托在丈夫身上。丈夫的好与否,决定着一个女子的命运。寿王年轻,俊美有才,又是天潢贵胄,是玉环最理想的丈夫,与他做恩爱夫妻,就有一生的幸福和好的归宿。抛弃他,就是把命运当儿戏。明皇是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贵,嫁给他,得他宠爱,可以享人间至极的富贵荣华,可是他老了,他百年后,自己的命运就可能变,归宿也就不定了!

    她想来想去,打不定主意,也就不能回答。她不回答,明皇也不逼她,索性坐在绣墩上,闭目养神。

    玉环立在那里说又无词,走又不敢,非常为难。玉漏一滴滴漏,光阴一寸寸移。妇女,特别是贵族妇女、宫廷妇女,自南朝齐东昏侯喜潘妃金莲小脚后,都效潘妃缠足。玉环体胖,两只小脚立久了,又麻又疼,见明皇眯着眼睛装睡觉,不由动怒道:“父皇,你要儿媳站死在这里吗?!让我走!”

    明皇听出了玉环话里的怒意,但是并不生气,立起来,去拉住玉环的手道:“别动气!天地钟灵毓秀不容易,我怎么舍得让我的美人儿站死呢?”

    玉环甩开手道:“父皇,不要这样,玉环是你的儿媳……”

    明皇道:“你说错了。朕是天子,是万民之主。你们都是奴隶,奴隶都要听从主子,没什么辈分之分。”

    在当时,明皇的话也有道理。天子身份特殊,伦理道德标准也与常人不同。但是玉环外柔内刚,动了怒,就不再顾及这一切了。她嗔脸作态道:“我不知你天子不天子,只知寿王是你儿子,玉环是寿王的妻子,是你儿媳,你该‘非礼勿思,非礼勿动’。我脚都站疼了,让我走!”说着就往外走。

    可是它刚走出门口,就被两个武士挡住了。禁卫森严,没有明皇的话,她是走不出去的。

    明皇道:“原来是小脚站疼了,朕甚心疼。”指着一个椅子道,“请坐!请坐!”

    玉环道:“我们是奴隶,哪敢坐?快发话,放我走!”

    明皇看出玉环有性子,不敢用强逼她,但也不愿改变主意,不纳她为妃,于是对她道:“你走吧,后天朕再召你来。你回去与皇儿商量后,再答复朕!”

    玉环道:“你为长不尊,玉环后天也不能给你满意的回答。玉环是女儿身,怎能伺候公公!如此岂不让人耻笑?!”

    明皇道:“你回去与皇儿商量,皇儿会同意的。至于耻笑,天下人不会有人敢。至于我们的辈分,我会想办法消弭。”

    玉环道:“反正儿媳不能答应。父皇硬逼我,我就豁出去死!”

    明皇也动怒了,板起脸道:“你要死,也可以!可是死的就不只是你自己……”

    明皇的话意,玉环明白,假若她不答应,明皇就会杀寿王和两个孩子。这不是威胁,是要挟。对一个女人来说,往往把丈夫和孩子的命,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玉环也是女人,也具有这样的天性。她知道,别看明皇此时没生气,可一旦生气是很可怕的。虽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有点夸张,但是天子若怒,杀几个人只是一句话的事,无论他要杀的是自己的儿子或是孙子——英王、鄂王、光王不都是被他一句话赐死了吗?!

    听了明皇的话,玉环才害怕,态度和语气都缓和了些,道:“请父皇放玉环回去与寿王商量,后天再答复父皇。”

    明皇道:“好,玉环,你走吧!你去告诉寿王,让他好自为之!”

    玉环从明皇寝宫出去,回到寿王府。

    玉环回寿王府,抱住寿王就哭,寿王不知原因,愕然问:“玉环,玉环,为什么哭?!”

    玉环泣不成声,只抽咽,不说话。

    寿王抚着玉环的头发,关心地问:“爱妃,谁欺负你了?谁欺负你了,快说……”

    玉环仍抽抽咽咽哭了很久,才道:“都是李林甫害了我们!我们根本就不该去伺候父皇……”

    寿王还是摸不着头脑,惑然问道:“爱妃,到底怎么回事?快说明白!”

    玉环这才哭着说了事情原委。

    听了玉环的话,寿王气得脸色大变,心里骂道:什么天子、父亲,简直禽兽不如!禽兽不如!寿王一筹莫展,只感慨结识李林甫的悔恨与生在皇家的悲哀。

    二人抱着哭了很久,玉环才道:“父皇最宠爱姐姐,姐姐也多谋断,或许她有办法。”

    玉环的话,提醒了寿王,他赶忙派人去请咸宜公主。

    咸宜公主来了,知道了明皇强夺玉环之事,也很有气,但是她未发作,冷静想来,只有顺从明皇,寿王才能免祸,只得压了气,劝道:“自古道‘圣命难违’,我们做儿女的,更应该顺从父皇的意思。”说至此,她顿了顿,又道,“母亲过世后,皇弟孤苦伶仃,没人庇护,若触怒了父皇,定遭祸事,眼下只有委屈玉环了!”

    寿王和玉环也想不出好法,只是哭。咸宜公主因此联想到母亲的死,引起对母亲的想念,也伤心地哭起来。

    天色已晚,血色夕阳照进茜纱,照在三张泪水满面的脸上,益增凄惨。三人默默哭泣,连红蜡烛也跟着流泪,眼看一支蜡烛就要泪尽油残,宫女换了第二支。

    还是咸宜公主理智,三人哭了很久,最后她把寿王和玉环劝住。“事已如此,哭也无益。”她道,“你们安排以后的事吧!”说罢告辞走了。

    玉环哭着对寿王道:“天降这场横祸,我们无法抗拒,玉环只好……”说到这里,她又哭得语不成声,过了好一会儿,才拭泪道:“我们今后咫尺天涯,再难见面,你要保重!”

    寿王又把玉环抱住痛哭。玉环强抑住哭道:“殿下,莫哭,玉环不会忘掉殿下。玉环过去,一定求他给你物色一个好妃子,你就把玉环忘了吧!”

    寿王哭道:“玉环,你这么好,我怎能忘?!怎能忘?!你走后,我活着还有何意义……”

    玉环又抱住寿王哭,哭了一会儿,玉环道:“玉环怕的,就是这点。殿下,你千万不能作此想!若不是顾虑殿下和两个孩子,玉环早就死了。为了两个孩子,殿下万不能……殿下还年轻,让他给你找个好妃子,你还会幸福的。”

    寿王道:“‘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不再要妃子……”

    玉环道:“殿下,玉环走了,你的时日尚长,你要好好活下去,不要自苦。你要答应玉环好好活着,玉环才放心!”

    寿王不忍让玉环太难过,哭着点了点头。

    玉环又道:“两个孩子,如此年幼,就失去了母亲,好可怜!你若不忘我们夫妻的恩爱,就好好对待他们!”

    寿王道:“玉环,你放心!李瑁一定对得起你!”

    第三日,玉环哭别了寿王,又把两个孩子叫来,抱了痛哭。明皇下诏来催,玉环才难割难舍地哭着上轿去了。

    玉环到了明皇寝宫,明皇道:“你来伴君之事,你们一定有了商量,愿意吗?”

    玉环道:“玉环等不敢抗圣意。但是玉环有个要求,望圣上答应。”

    明皇知玉环答应,喜道:“玉环快讲!只要你愿意从朕,你提什么要求,朕都答应。快讲!”

    玉环道:“玉环来伴君,寿王甚孤苦,圣上必须对他优待,并给他选个好妃子,玉环才放心。不然,玉环……”

    听了玉环的话,明皇甚是高兴。他原以为玉环的要求,定是当皇后,要珠宝,或者是给家里人讨封。谁知她的要求竟是给寿王争权益。一个女人换了丈夫,心里还想着原丈夫的幸福,这是很可贵的。别看明皇乱伦纳儿媳为妃,但对品德好的女子还是很称赞的。玉环说罢,他就高兴地道:“玉环,寿王孝顺,我一定对他优待。朕不是个不知礼义的人,别说他是朕的皇子,就是他人,朕也应当照顾。”

    玉环道:“这样就好。只要寿王幸福,玉环也就心安了!”

    明皇道:“玉环,没有别的要求了吗?”

    玉环道:“玉环所萦怀的就是寿王和两个孩子,既然圣上答应照顾他们,玉环一切听命于天,别无所求。”

    明皇道:“玉环,为了辈分原因,还得暂时委屈你一段时间。朕想让你先到一个庵堂当道姑,然后再接你还俗,封你为皇后。”

    玉环道:“一切听圣上安排。但是圣上封玉环为皇后,玉环断难接受。皇后是正宫国母,要母仪天下。玉环进宫不早,而且未有服人之德,不能做典范,掌六宫。”

    明皇想了想道:“也好,朕就仍虚皇后位,封你贵妃。你不接受朕的厚封,朕将来厚封你的亲人,也就是了。”

    明皇说罢,立刻吩咐备辇,送玉环到京郊一个庵堂,赐玉环号太真,让她在庵堂带发修行。

    玉环在庵堂修行了半年,这半年明皇封情忍思地等待,最后终于忍持不住,把玉环接出,封为贵妃。

    贵妃美艳、爽朗、活泼,明皇对她宠爱无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