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滑行滑跑姿势
1.高滑行姿势
练习目的:学习速度轮滑直道滑行的技术动作,完成持续较长距离和时间的滑行练习,逐渐提高滑行速度。
动作要领:速度轮滑是采用特殊姿势进行练习和比赛的。为了在快速滑行中保持身体平稳、减小空气阻力,运动员在练习和比赛中,采用上体前倾、两腿弯曲、背手或摆臂的滑跑姿势。
关键环节:
(1)上体前倾,两腿弯曲,重心靠前。
(2)用背手或摆臂的滑跑姿势。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双脚平行惯性滑行状态的练习。
(5)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稳定、流畅地长时间滑行。
2.一般滑行姿势
练习目的:掌握速度轮滑直道滑行的技术动作,在较快速滑行的状态下持续一定的距离和时间。
动作要领:一般速度轮滑直道滑行姿势是上体前倾,肩高于臀部,上体与地面成30—40度角,大腿与躯干成50—60度角,膝关节弯曲成110—120度角,踝关节前屈成50—70度角。上体放松,两臂伸直,两手自然互握于背后,头微抬起,目视前进方向10—12米处。在滑行时身体重心稍前探。
关键环节:
(1)上体前倾,上体与地面成30—40度角,肩高于臀部,大腿与躯干成50—60度角。
(2)膝关节弯曲成110—120度角,踝关节前屈成50—70度角,使下肢伸肌拉长,便于腿部的蹬伸。
(3)上体放松,两臂伸直,两手自然互握于背后。
(4)头微抬起,目视前进方向10—12米处。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双脚平行惯性滑行状态的练习。
(5)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稳定、流畅地较长时间(5分钟以上)滑行。
3.低滑行姿势
练习目的:提高速度轮滑直道滑行的技术动作,提高滑行速度,并持续一定的距离和时间。
动作要领:正确的速度轮滑直道低滑行姿势是上体前倾,肩高于臀部,上体与地面成15—20度角,大腿与躯干成30度角,膝关节弯曲成90—110度角,踝关节前屈成50—70度角。上体放松,两臂伸直,两手自然互握于背后,头微抬起,目视前进方向5—10米处。在滑行时身体重心稍前探。
关键环节:
(1)身体重心前探,上体前倾,与地面约成15—20度角,肩高于臀部。
(2)大腿与躯干成30度角,膝关节弯曲成90—110度角,踝关节前屈成50—70度角,使下肢伸肌拉长,为加大伸肌用力创造条件,给蹬腿动作创造最大限度用力的可能。
(3)上体放松,两臂伸直,两手自然互握于背后。
(4)头微抬起,目视前进方向5—10米处。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双脚平行惯性滑行状态的练习。
(5)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稳定、流畅地保持一定时间(3分钟以上)的滑行。
弯道滑行的滑跑姿势
1.大弯道滑行姿势
练习目的:学习和掌握速度轮滑弯道滑行的技术动作,在较快速滑行的状态下持续一定的距离和时间。
动作要领:弯道滑跑采用身体向左侧前方倾斜的姿势,这是由于圆周运动的力学关系所决定的。在弯道滑跑时,身体成一直线向左前方倾斜,头和肩也随之向左侧转动,左肩稍低于右肩,左臂稍低于右臂,双腿完成蹬地动作时,也应尽量与身体倾斜面相一致,上体和支撑腿的滑行方向应该是沿圆弧的切线。在滑行中身体重心应居中稍偏,左侧前方,整个弯道滑跑过程应有加速感。身体倾斜度与弯道半径的大小和滑跑的速度有密切关系,掌握好身体倾斜度与弯道弧度的关系,是提高弯道滑跑速度的重要因素。
关键环节:
(1)上体向左前方倾斜,上体与地面成30—40度角,肩高于臀部,大腿与躯干成50—60度角。
(2)膝关节弯曲成110—120度角,踝关节前屈成50—70度角,使下肢伸肌拉长,便于腿部的蹬伸。
(3)上体放松,两臂伸直,两手自然互握于背后。
(4)头肩部及上体微向弯道圆心扭转,目视前进方向10—12米处。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双脚平行惯性滑行状态的练习。
(5)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稳定、流畅地长时间(10分钟以上)滑行。
2.小弯道滑行姿势
练习目的:准确掌握速度轮滑弯道滑行的技术动作,提高滑行速度,完成持续一定距离和时间的滑行。
动作要领:根据弯道半径的大小以及滑行速度的快慢,相应调整身体向左侧前方的倾斜度(半径越小,速度越快,倾斜度越大)。一般情况下,小弯道滑行时身体重心进一步下降,头、肩部和上体向左扭转加大,左肩低于右肩的幅度也加大。
关键环节:
(1)身体重心进一步向左前方探出,上体前倾,与地面成15—20度角,肩高于臀部。
(2)大腿与躯干成30度角,膝关节弯曲成90—110度角,踝关节前屈成50—70度角,使下肢伸肌拉长,为加大伸肌用力创造条件,给蹬腿动作创造最大限度用力的可能。
(3)上体放松,两臂伸直,两手自然互握于背后。
(4)头、肩部及上体进一步向弯道圆心扭转,目视前进方向5—10米处。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双脚平行惯性滑行状态的练习。
(5)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稳定、流畅地保持较长时间(5分钟以上)的滑行。
直道滑行
速度轮滑的直道滑跑动作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一个动作周期由左、右两个单步组成,每一个单步又由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滑行过程组成。其中,单脚支撑滑行过程是支撑腿滑行的过程,它又包括惯性滑行和单脚支撑蹬地两个动作。与支撑腿相对应的浮腿动作是收腿、摆腿和着地动作,并与支撑腿协调一致地配合。因此,速度轮滑的直道滑跑动作,一个动作周期应该是6个阶段,共包括12个技术动作。
直道滑行的蹬腿
练习目的:根据轮滑直道滑行的特点,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为滑行提供最佳的动力,并为其后技术动作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
动作要领:速度轮滑的蹬腿动作是在向前滑行的过程中进行的,也就是说,是边滑行边蹬腿。速度轮滑的蹬腿动作过程包括开始蹬腿、蹬腿的最大用力和结束蹬腿三个阶段。
当惯性滑行结束,进入蹬腿阶段时,运动员开始由轮子平刃面滑行,过渡到轮子内刃滑行。这时,运动员呈现的是身体倾斜状态的滑行,转入了开始蹬腿阶段。开始蹬腿阶段对运动员腿部动作的技术要求是,在伸展髋关节的同时膝关节向前压,踝关节的前屈角度略有缩小,并保持这个姿势开始向身体的侧后方蹬腿。
当完成开始蹬腿阶段的技术动作后,就进入了蹬腿最大用力阶段。此阶段,运动员的蹬伸腿位于身体的侧方,身体倾斜度达到最适宜角,即上体前倾与地面成15—20度角,大腿与躯干成40度角左右,膝关节弯曲成125度角左右,踝关节前屈成50—70度角。这时,运动员快速伸展膝关节,同时伸展髋、踝关节。
结束阶段是运动员完成了蹬腿的最大用力阶段后,髋、膝、踝三关节完全伸直并准备收腿的蹬腿最后阶段。此时,如果运动员脚穿的是当前世界速度轮滑最为先进的“双蹬(Double Pull)”轮滑鞋,则应当最大限度地用力伸展踝关节,充分发挥踝关节的最后蹬地力量和“双蹬(Double Pull)”轮滑鞋的两次推进作用。
蹬腿用力的方向:蹬腿时,轮滑鞋侧出的角度与运动员滑跑速度及技术优劣有关,通常从静止起动时侧出的角与前进方向成50—60度,随着滑行速度的增加,轮滑鞋侧出的角度逐渐变大,方向逐渐向侧。
正确的蹬腿方向是获得高速滑跑的重要因素。不论是从静止开始到快速滑行的蹬腿,还是在惯性滑行时的蹬腿,蹬腿的方向都要注意保持与轮滑鞋轮子滚动方向成垂直关系。
蹬腿角(蹬腿线与轮滑场地的夹角):
蹬腿要充分利用人体的力量。在蹬腿过程中,若蹬腿过早(没达到适宜蹬腿角)会造成蹬腿的垂直分力过大,造成身体上下起伏;蹬腿过晚(蹬腿角过小),会因维持身体平衡造成蹬腿短促,不能有效利用轮滑场地对轮滑鞋的支撑反作用力。所以,蹬腿角是否适当是产生推动前进的分力大小的关键所在。一般速度轮滑蹬腿角度在滑跑开始时为70—75度,快速滑行时为55—60度。
蹬腿的步幅:
蹬腿的步幅是运动员身体的总重心点,从蹬腿前的位置移动到蹬腿结束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在保证蹬腿力的情况下,蹬腿的时间不变,蹬腿的距离加长,滑行的速度就快。滑行姿势低,蹬地腿蹲屈的角度越大,浮足摆收效果越好,蹬地腿蹬伸能充分伸展,蹬腿的幅度就越大,蹬腿的步幅也就越大。
关键环节:
1.蹬伸有力,有效。
2.蹬地腿与地面成50—60度角。
3.蹬伸时充分伸展髋、膝、踝关节。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
1.在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由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科研人员共同进行评价。
2.有较强的滑行能力和滑行速度,并适应运动员个人和集体比赛的战术行动。
直道滑行的下轮
练习目的:在获得最佳的滑行动力的同时,保证身体的平衡,并为其后技术动作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
动作要领:下轮动作是指运动员蹬地、收腿结束后,将浮腿置于身体重心下方落地并承接身体重心的过程。下轮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惯性滑行动作和蹬腿动作的质量。
正确的速度轮滑直道滑跑的下轮动作应该是,在滑跑过程中将浮腿收回靠近支撑腿的内侧,在身体总重心的下方落地,落地点在滑行腿前方一脚远处。落地时,先用轮滑鞋前部轮子的外刃下轮,下轮动作要快而轻,开始时角度较小,然后由轮滑鞋前部轮子的外刃滚动到全部轮子的平刃面着地,这时体重仍在蹬地腿上,着地腿似乎悬在轮滑场地上。在蹬伸腿完全蹬伸的一刹间,迅速把体重移到着地腿上。
好的下轮动作是身体在向浮腿方向倾斜的状态中,两膝关节与两脚几乎靠拢,下轮脚很自然地用轮子的外刃与轮滑场地接触。下轮方向应与运动员总重心移动方向一致。在下轮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浮腿的位置和时机。下轮动作过早会影响利用体重蹬腿和出现反支撑;下轮动作过晚、过急,容易出现轮滑鞋向下切的动作和侧跨动作,影响动作的协调性,打乱滑行的节奏。
关键环节:
1.出腿方向与蹬地腿的滑行方向成60度左右夹角。
2.以轮子的外刃下轮。
3.下轮后迅速支撑身体重心。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
1.在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由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科研人员共同进行评价。
2.有较强的滑行能力和滑行速度,并适应运动员个人和集体比赛的战术行动。
直道滑行的收腿
练习目的:利用收腿动作的过程充分放松浮腿,并有助于重心的移动。同时,通过积极摆动的收腿动作能增加蹬腿力量和惯性滑行的速度和距离。
动作要领:蹬地腿蹬伸动作结束后,将其抬离地面,并处于放松状态,称为浮腿。速度轮滑直道滑跑的收腿动作是将浮腿从蹬腿结束后位于身体的侧后方收回到身体的后方,接着由身体的后方摆动到下轮动作前的准备过程。
正确的收腿动作要求在收腿过程中,浮腿要以大腿带动小腿拉回,腿要放松,膝关节自然弯曲,做自然内压弧形摆动;从后方向前方收腿时,浮腿做从后向前摆拉收腿动作。浮腿摆收的速度应大于支撑腿的运动速度。浮腿向前移位是靠该腿的重力和向前摆动的动作实现的,并要注意沿最短路线摆收,向支撑腿靠拢。此时,浮腿的小腿积极摆动下落,放于靠近支撑脚稍前方,完成收腿动作。
关键环节:
1.腿部放松,膝关节自然弯曲,做自然内压弧形摆动。
2.浮腿要以大腿带动小腿拉回。
3.浮腿摆收的速度应大于支撑腿的运动速度。
4.收腿沿最短路线摆收,向支撑腿靠拢。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
1.在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由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科研人员共同进行评价。
2.有较强的滑行能力和滑行速度,并适应运动员个人和集体比赛的战术行动。
直道滑行的惯性滑行
练习目的:使蹬地腿的肌肉在收腿的过程中得到放松和休息,并为下一次充分而有力的蹬地动作做好准备。
动作要领:惯性滑行动作是指在一条腿蹬地结束之后,到另一条腿蹬地开始之前,用单腿支撑利用惯性向前滑行的过程。
惯性滑行动作因滑行距离(项目)的不同,持续的时间和技术动作也不同。在练习和比赛长距离项目滑跑时,惯性动作持续的时间比短距离项目要长,一般约占一个单步步幅的二分之一。轮滑鞋轮子的变化是由下轮动作时的外刃着地逐渐滚动到轮子的平刃面着地,最后滚动到轮子的内刃着地(内弧很短),到蹬地前为止。在短距离滑跑项目中,惯性滑行动作持续的时间比长距离项目要短得多,一般约占一个单步步幅的三分之一。由于短距离项目滑跑时技术动作的频率较高,所以惯性滑行动作要从较短时间的外刃和平刃着地支撑滑行,迅速地滚动到较长时间的内刃支撑滑行和蹬地动作。适当缩短惯性滑行时间,加快动作的频率有助于提高滑跑速度。
关键环节:
1.惯性滑行的距离为一个单步的1/3—1/2。
2.滑行平稳、快速。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
1.在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由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科研人员共同进行评价。
2.有较强的滑行能力和滑行速度,并适应运动员个人和集体比赛的战术行动。
直道滑行的摆臂
练习目的:通过加大摆臂动作幅度,以获得更大的蹬地力量,并帮助调整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在大幅度滑行动作过程中的平衡。
动作要领:速度轮滑直道滑行的摆臂是与支撑腿的蹬地动作协调配合的技术动作。它能有效地提高蹬地的力量、加快身体重心的移动、提高动作频率和保持滑行时身体的平衡。摆臂动作常用于短距离项目的滑跑和比赛时的终点冲刺跑阶段。长距离练习和比赛项目可根据需要采用单臂的摆臂技术或单、双臂摆臂动作交替进行。
正确的摆臂技术动作应该是,左腿蹬地时,左臂向右前上方摆,而右臂向右后上方摆。右腿蹬地时,右臂向左前上方摆,而左臂向左后上方摆。摆臂时要注意以肩为轴,协调地配合支撑腿的蹬地用力动作。
蹬腿与摆臂的技术动作是密切相关、互相作用和影响的。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有准确的动作技术配合,是能否达到最佳速度的重要因素。
自我检查:
1.摆臂协调有力。
2.有助于蹬腿的用力和身体的平衡。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
1.在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由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科研人员共同进行评价。
2.有较强的滑行能力和滑行速度,并适应运动员个人和集体比赛的战术行动。
直道滑行的全身配合
练习目的:保证稳定而流畅地滑行,降低因身体各部位不同动作带来的阻力,以最经济且快速的方式滑行。
动作要领:直道滑行技术的全身配合是实现正确滑跑技术和创造高速度滑跑的重要因素。
1.两腿动作的配合
在直道滑跑过程中,两腿的配合是由一个动作周期,一腿6个技术动作,两腿12个技术动作组成的一个复步,并往复循环而构成的。
两腿的配合关系又分为4个时期,即:第一时期:右腿的惯性滑行动作,左腿的收腿动作时期。
第二时期:右腿的蹬地动作,左腿的下轮动作时期。
第三时期:右腿的收腿动作,左腿的惯性滑行动作时期。
第四时期:右腿的下轮动作,左腿的蹬地动作时期。
蹬地腿完成蹬地动作后,收腿过程中应该是大腿积极地带动小腿,快速流畅地向支撑腿收摆,并利用收腿的过程充分放松浮腿的肌肉。
两腿的配合关系为:惯性滑行阶段浮腿开始收腿,收腿动作应流畅快速,身体重心由腿外侧通过支点。当身体重心开始向内侧移动时,蹬地动作开始。当浮腿收至身体重心的垂直下方时,收腿结束。收腿结束、身体重心移向即将下轮的浮腿和蹬地开始,3个技术环节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在移动身体重心进入单腿支撑蹬地阶段后,上体和髋关节肌肉积极用力配合,使重心与支点迅速分离,蹬地角成锐角,此时应迅速伸展髋、膝关节,同时浮腿加速摆动。然后将身体重心明显地移向支撑脚侧前方,快速蹬伸髋、膝、踝三关节,结束蹬地动作。浮腿着地后应随着身体重心运动的方向移动,直至结束蹬地动作,并在身体重心的垂直投影点下方准确地承接体重。
综上所述,好的两腿的配合是惯性滑行与浮腿的收腿动作成对应关系,单腿支撑滑行并蹬地动作与浮腿的摆腿动作成对应关系,双腿支撑并蹬地与浮腿承接身体重心成对应关系。而合理的双腿配合时机必须是在这种对应关系和动作的分界时机之内进行的。
2.上体和臀部动作与腿部动作的配合
在蹬地、收腿、惯性滑行、下轮动作过程中,运动员的上体和臀部应保持与滑跑方向相一致。在进入蹬地阶段,支撑脚惯性滑行动作应由轮子平刃滚动到轮子内刃着地,体重应落在蹬地腿上,上体和臀部向蹬地方向的相反方向水平移动,使身体重心与支点分离并利用体重蹬地,当蹬地结束的刹那间体重才移动到新的支撑腿上,上体沿着新的支撑腿滑行方向随同跟进。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要注意上体和臀部保持正确的前倾角度,不上下起伏。身体各部位的合理动作与协调配合,才能使蹬地这一施力动作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3.两臂与两腿的配合
在滑跑时,如运用摆臂动作,则摆臂的动作速度应稍快于两腿的动作速度。
摆臂时,手臂的移动轨迹有3个位向点,即前高点、后高点和下垂点。当左臂位于前高点的时候,右臂位于后高点,这时左腿处于蹬地动作结束,右腿处在惯性滑行时要由轮滑鞋轮子的平刃向内刃滚动的阶段。当左臂位于下垂点的时候,右臂也正好位于下垂点,这个时候左腿位于收腿结束阶段,右腿恰是要开始蹬地阶段。当左臂位于后高点时,右臂应正好是前高点,这个时候右腿正处于蹬地动作要结束阶段,左腿处在惯性滑行时要由轮滑鞋轮子的平刃向内刃滚动的阶段。
关键环节:
(1)全身协调、稳定。
(2)动作自然、流畅。
(3)滑行有效、快速。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
(1)在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由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科研人员共同进行评价。
(2)有较强的滑行能力和滑行速度,并适应运动员个人和集体比赛的战术行动。
弯道滑行
速度轮滑弯道滑行动作的一个动作周期由左、右两个单步所组成。与直道滑跑不同的是,在弯道滑行过程中几乎没有惯性滑行阶段,两腿近乎处于不断交叉压步蹬地的状态。因而,在弯道滑行过程中,每一个单步便由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两个阶段所组成。其中,单脚支撑阶段又包括单脚支撑蹬地和浮腿的摆收腿两个动作,双腿支撑阶段又包括双腿支撑蹬地与浮腿的着地两个动作。
弯道滑行的蹬腿
练习目的:根据轮滑弯道滑行的特点,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要为滑行提供最佳的动力,并为紧接其后的技术动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动作要领:弯道滑行的蹬腿采用右脚用轮子的内刃、左脚用轮子的外刃向右侧后方蹬腿交叉压步的技术动作。滑行的方向应该是弯道圆弧的切线。每个步幅不能过长,一般在4—5米。每个单步的蹬腿幅度要比直道滑行的蹬腿幅度大,惯性滑行时间比直道滑行时间短。重心移动要快,蹬腿动作的速率要快而及时,动作频率高于同等距离直道滑行。
正确的速度轮滑弯道滑行的蹬腿动作是,当左腿摆收到右腿脚跟时,右脚进入到开始蹬腿动作阶段。当右脚向左侧前方“压收”要越过左腿时,左腿进入开始蹬腿阶段。当蹬地腿继续快速蹬伸时,蹬腿动作进入最大用力阶段,此时浮足悬在新的弯道弧线的切线方向上,整个体重牢牢地压在蹬地腿上,蹬腿方向要与蹬地腿滑行的切线垂直。
要保证良好的蹬腿效果,右腿蹬地时要注意做到“挤、送、蹬”,左腿蹬地时要注意做到“前、送、蹬”,这分别是右腿蹬地和左腿蹬地的技术要领。
“挤”即右腿蹬地时,上体向左侧前方倾斜,头肩向左转动,身体重心向左侧前方超出支撑点,有向左侧前方“挤”的感觉。
“前”指左腿蹬地时,上体应保持向左侧前方倾斜,头肩向左转动,身体重心向左侧前方移动。
“送”是指蹬腿动作应该由送髋开始,大腿带动小腿和脚踝。身体各部位用力顺序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蹬腿效果好坏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蹬”是指蹬腿动作的蹬伸速度要快,做蹬地动作时髋、膝、踝、手关节要充分蹬伸。
关键环节:
1.右腿蹬地时要注意做到“挤、送、蹬”。
2.左腿蹬地时要注意做到“前、送、蹬”。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弯道滑行的下轮
练习目的:在获得最佳的滑行动力的同时保持身体平衡,并为其后的技术动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动作要领:速度轮滑弯道滑跑的正确下轮动作是,右腿摆收时,脚跟向左侧前方做“挤压”动作,沿跑道圆弧的切线方向以轮子内刃开始着地并承接身体重心,而后滚动到轮子的平刃稍偏内刃成双脚滑行,并准备开始左腿的蹬地动作。右脚着地,要保持右脚跟和左脚的距离在左侧前方5—10厘米处,并注意膝关节前弓,使下轮的右腿与身体成一个倾斜面,而不要向前摆跨。当左腿以“拉收”的方法收回时,应该贴近右腿内侧下轮着地并承接身体重心之后,用轮子的外刃,其方向应为跑道圆弧的切线,很快滚动到轮子的平刃偏外刃成双腿滑行,准备开始右腿的蹬地动作。小腿保持向左侧前方倾斜,并与整个身体的倾斜相一致。
关键环节:
1.右脚下轮时,脚跟向左侧前方做“挤压”的动作,沿跑道圆弧的切线方向以轮子内刃开始着地并承接身体重心。
2.右脚着地要保持脚跟在左脚的左前方5—10厘米处,并注意膝关节前弓,使下轮的右腿与身体成一个倾斜面。
3.左腿下轮应该贴近右腿内侧着地,用轮子的外刃,方向应为跑道圆弧的切线,并承接身体重心。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自我过关测试:
1.在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特点和能力,由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科研人员共同进行评价。
2.有较强的滑行能力和滑行速度,并适应运动员个人和集体比赛的战术行动。
弯道滑行的收腿
练习目的:利用收腿动作过程充分放松浮腿,并有助于重心的移动。积极摆动的收腿动作能增加蹬腿力量和惯性滑行的速度和距离。
动作要领:蹬腿结束后,应立即转为收腿动作。这一动作的作用是充分放松浮足,加速移动重心,增加蹬腿力量,获得更高的滑行速度。
速度轮滑弯道滑行正确的收腿动作是,右腿蹬地结束后,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领先,摆至靠近左腿滑行脚,继续向左侧前方拉移并着地完成收腿动作。在浮足准备着地时(左右脚一样),要使轮子向左偏离原滑行的方向,即沿跑道圆弧新的切线方向着地。收右腿,要以“压收”的方法完成。“压收”就是积极、有力、快速摆收右腿,与左腿形成剪刀交叉压步动作。当左腿蹬地结束后,同样以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领先,拉摆向右腿滑行脚,当拉收到右脚左侧稍前方时准备着地,完成收腿动作。拉摆收左腿要用拉收的方法来完成。
关键环节:
1.右腿以“压收”的方法来完成。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领先,摆至靠近左腿并继续向左侧前方拉移着地,完成右腿收腿动作。
2.左腿以“拉收”的方式,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领先,拉摆向右腿滑行脚,当拉收到右脚左侧稍前方时准备着地,完成收左腿动作。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弯道滑行的惯性滑行
练习目的:使蹬地腿的肌肉在收腿过程中得到放松和休息,并为下一次充分而有力的蹬地做好准备。
动作要领:速度轮滑的弯道惯性滑行比直道短得多,因而这一部分在很多轮滑技术资料中都不作介绍。
弯道惯性滑行比直道短,是因为弯道滑行是沿圆弧的切线方向运动的,惯性滑行长了会远离弯道圆弧,所以每一个单步的滑行距离不能太长,一般占一个单步总长的三分之一左右。
弯道滑行中,左腿支撑惯性滑行是从右腿结束蹬腿动作起,到右腿挤收腿至左脚上方时为止。右腿开始收腿时就是左腿惯性滑行的开始,这时身体重心偏于左脚的后部,当右腿收到与左腿靠近时,身体重心由左脚的后部前移至中部,当右腿要越过左腿做积极内压动作时,身体开始向左倾斜,至此左腿惯性滑行结束。
右腿惯性滑行是从左腿收腿开始,到左脚收到右脚的后方为止。收左腿开始时身体重心位于右脚的后部,左腿以后交叉的形式收到右腿后方时,身体重心从右脚后部前移至中部,身体成向左倾斜,进入利用体重蹬腿阶段,这时身体重心继续前移,随着蹬腿动作移向了右脚的前部,至此完成右脚惯性滑行。
关键环节:
1.惯性滑行的距离为一个单步的1/3左右。
2.滑进平稳、快速。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弯道花型的摆臂
练习目的:通过摆臂加大动作幅度,以获得更大的蹬地力量,并帮助调整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在大幅度滑行动作过程中的平衡。
动作要领:弯道滑行时摆臂动作与直道滑行时的作用基本相似,但较直道摆臂动作能更有效地帮助加速移动重心、维持平衡、增强蹬腿力量和提高滑行频率。
弯道滑行正确的摆臂动作是,右臂摆动与直道滑行基本相同,但摆臂的幅度要稍大,方向更向左侧前方一些;左臂摆臂动作是上臂贴靠上体,前臂做前后摆动。左臂的摆动只起平衡协调作用,因而也可置于体侧或背于身后。
关键环节:
1.摆臂协调有力。
2.有助于蹬腿用力和身体平衡。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弯道滑行的全身配合
练习目的:保证稳定而流畅地滑行,降低因身体各部位不同动作带来的阻力,以最经济且快速的方式滑进。
动作要领:目前弯道滑行技术的总体要求是尽量挖掘身体各部位动作的潜力,以获得更大的向前加速度,这主要体现在上体动作与腿部动作的配合、两腿动作的配合和摆臂动作与蹬腿动作的配合上。
1.上体与腿部动作的配合
弯道滑行,头肩的方向和位置以及上体和臀部的位置十分重要。当右腿蹬地动作结束后,头肩部和整个身体都应沿着新的滑行方向做积极顺畅地移动调整,使左腿惯性滑进获得更大的冲滑力和稳定的动力平衡,而后随着右腿“压收”动作,左肩可略微向右摆动,臀部加大向左倾斜;使身体重心迅速左移,为左腿蹬腿创造良好条件;当左腿蹬地结束成明显的交叉步后,头肩部的方向与右脚前进的方向要保持一致,明显偏离原来的滑行方向,这一动作应能起到使右腿支撑滑进获得良好平衡的作用。
2.两腿动作的配合
根据弯道滑行腿部动作结构,两腿动作由4个时期、8个动作构成一个复步,它们的正确配合关系应该是:当左腿蹬地动作结束抬离地面时,右腿开始蹬地动作;左腿向右腿摆动并靠近右腿时,右腿用力快速蹬伸;当左脚着地并完全承接身体重心时,右腿蹬地动作结束。
当右腿蹬地动作结束抬离地面时,左腿开始蹬地动作;右腿向左腿摆收并靠近左腿成双支撑滑进并蹬地时,左腿用力快速蹬伸;当右脚着地并完全承接身体重心时,左腿蹬地动作结束。
3.摆臂与腿部动作的配合
弯道滑行,右腿蹬地时,摆臂和蹬腿的配合关系与直道滑行基本相同。左腿蹬地时,摆臂与蹬腿的配合关系是当右腿蹬地结束、左腿蹬地动作开始时,右臂摆至前最高点,左臂摆至后最高点;当右腿进行挤摆腿而左腿进行单脚支撑蹬地动作时,右臂和左臂分别从前、后最高点回摆;当两膝关节靠拢时,两臂摆至下垂点;当右腿着地成左右腿双支撑蹬地时,右臂后摆,左臂前摆;当左腿蹬地结束,右腿承接身体重心时,右臂摆至后高点,左臂摆至前高点。
关键环节:
(1)全身协调、稳定。
(2)动作自然、流畅。
(3)滑行有效、快速。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进入弯道技术
练习目的:使直道滑行与弯道滑行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弯道滑行的技术,提高滑行速度。
动作要领:正确的进入弯道技术是,进入弯道前要稍加大蹬地力量,以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如跑道的弯道半径较小时,从直道进入弯道的最后一步应该是右腿,在距弯道里侧线1—2米处向弯道里深入。如跑道弯道半径较大时,在进入直弯道交接处应以右腿滑进,距弯道里侧1—2米处向弯道里深入。进入弯道是右腿的前半步在直道区、后半步在弯道区,随着完成收回左腿动作,身体要大胆地向左侧前方倾斜,当倾斜到一定程度时,左脚应尽量靠近右脚做下轮动作,用轮子外刃贴近跑道线。注意重心适当前移,滚动下轮。当右脚做下轮动作时,身体重心要略偏后,注意上体前倾,含胸收腹,切忌身体后坐。
关键环节:
1.直道滑行与弯道滑行有机结合,有效保障弯道滑行技术动作的完成。
2.在比赛中能够防止对手超越。
3.提高弯道滑行速度。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出弯道技术
练习目的:使弯道滑行与直道滑行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紧接于后的直道滑行技术,提高滑行速度。
动作要领:正确的出弯道技术为在弯道滑跑中,最后一步是右腿支撑身体向前滑进,其前半步在弯道区、后半步在直道区,头肩向左转动,使身体重心紧压在支撑滑行的右腿上,整个身体处于稳定的运动平衡状态。这时左腿以膝领先收回,两腿靠拢。当左腿收回并位于右腿内侧时,身体快速向左倾斜,左脚轮子的外刃着地,变成直道滑行。注意,左脚的下轮动作应靠近右脚。当右腿蹬地结束后,左腿支撑身体在直道上滑出第一步。出弯道时整个身体应有顺势甩出的感觉。
关键环节:
1.弯道滑行与直道滑行技术有机结合,有效保障直道滑跑技术动作的完成。
2.在比赛中能够防止对手超越。
3.提高直道滑行速度。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穿轮滑鞋的原地模仿练习。
3.慢速度滑行状态的练习。
4.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起跑
侧向起跑预备姿势
练习目的:保持身体的静止和稳定,便于起动。
动作要领:当听到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以直立姿势站好,当听到“预备”口令时,运动员侧身向起跑方向,两腿与肩同宽平行分立,用轮子的内刃着地,将有力腿放在后面,两脚与起跑线成20—30度角,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中间,两膝微屈,约成110度角,膝盖内扣,上体前倾与地面成40—50度角,前侧手臂自然下垂,后侧手臂向侧后平举,高度不超过肩,目视前方8—10米处,当听到枪声后立即跑出。
侧向起跑的主要特点是能用较强的蹬摆动作,克服人体的静止状态,取得前进的初速度。一般腿部力量较强的运动员会采用这种起跑法。
关键环节:
1.两脚与起跑线成20—30度角,上体前倾与地面成40—50度角,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中间。
2.两膝弯曲,约成110度角,膝盖内扣。
3.前臂自然下垂,后臂向侧后平举,高度不超过肩,目视前方8—10米处。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匀。
2.慢速度状态的练习。
3.逐渐过渡到正常起跑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正向起跑预备姿势
练习目的:保持身体的静止和稳定,便于起动。
动作要领:当听到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时,运动员面向起跑方向,以直立姿势站在预备线前,当听到“预备”口令时,运动员两脚跟分开5—10厘米,脚尖分开成90—120度角,用轮子内刃压紧地面,两脚成外“八”字型站好。这时,两腿微屈,成110度,两膝关节前弓,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并稍偏前,身体重心投影点位于脚的前内侧,上体稍前倾,与地面成40—50度角。如果右脚是有力脚,左臂放于体前自然下垂,右臂放于体侧后平举,高度不超过肩,目视前方8—10米处,当听到枪声时立即跑出。
正向的起跑姿势由于两脚离起跑线都较近,因而离开起跑线所用的时间就少,起动速度较快。因用身体重心前移克服人体的静止状态,所以需要腿的力量相对较小,一般为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所采用。
关键环节:
1.两脚跟分开5—10厘米,脚尖分开成90—120度角,用轮子内刃压紧地面。
2.两腿微屈,约成110度角,两膝关节前弓。
3.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中间稍偏前部位,上体稍前倾,与地面成40—50度角。
4.目视前方8—10米处。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慢速度状态的练习。
3.逐渐过渡到正常起跑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起跑后第一步
练习目的:使身体由静止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较省力并合理的技术动作获得最理想的速度。
动作要领:一般来说,跑出后的第一步即为起动,起动技术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起跑的效果和起跑的速度。
侧向起跑时:当听到枪声后,运动员应将前脚微微抬离地面并迅速外转,同时后腿用力蹬地,身体前倾,配合下肢动作,小振幅摆动双臂。外转的前脚,应用轮子的内刃着地,以踏切动作向前稍迈出,并使脚跟落于前进方向的中线上,臀部前送,重心垂直投影点落于两脚的稍前内侧。后腿蹬伸的蹬腿角为45度左右。正向起跑的起动技术基本与侧向起跑相同,但听到枪声后前脚不必有外转动作或外转幅度很大。
关键环节:
1.身体重心前置,上体前倾。
2.落地脚脚尖外旋。
3.落地脚稳定扎实,没有侧滚轮现象。
4.有效支撑身体重心,便于蹬腿用力。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慢速度状态的练习。
3.逐渐过渡到正常起跑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冲刺
滑行冲刺
练习目的:巩固整个滑行过程结果,并根据战术需要占领有利位置,获得好的成绩。
动作要领:速度轮滑的冲刺一定要果断,应先抢占有利位置,并在对手反应之前突然起动。长距离项目的滑行冲刺距离应长些,应该早一点发起冲刺,一般在离终点线200—400米便开始冲刺;短距离项目的滑行冲刺距离短一些,一般在离终点线100—200米开始冲刺。冲刺的发起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冲刺的距离随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而加长。冲刺发起过晚,容易失去战机,被对手落下;发起时间早了,容易被对手赶超。
在速度轮滑的最后冲刺阶段,运动员由于体力的消耗,应以顽强的毅力,保持正确的滑行动作,用最高速度滑行完全程。必要时可加大蹬地力量和摆臂的幅度,适当缩短惯性滑进的距离,加快动作频率。
关键环节:
发动自然,迅速,发动时机适宜,动作技术合理,有效提高滑行成绩。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慢速度状态的练习。
3.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终点撞线
练习目的:巩固冲刺滑行过程结果,获得好的成绩。
动作要领:撞线是速度轮滑运动员接近终点时的一种特殊滑行动作。运动员在撞线时要改变原来的滑行节奏,并注意撞线的距离不能过长。一般在接近终点线3—4米处,加大身体向前倾斜的角度,一腿猛力伸出,踏过终点线。
关键环节:
撞线突然、迅速,时机掌握适宜,技术动作合理,有效提高滑行成绩。
练习方法:
1.原地模仿练习。
2.慢速度状态的练习。
3.逐渐过渡到正常滑行状态并提高滑行速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