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教子枕边书-习惯:决定未来的力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

    在安排时间时,要永远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在没有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前,决不着手做次要的事情。

    萨缪尔森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上最后一次课。令学生们不解的是,讲桌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我能教给你们的都教了,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

    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下了来。教授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是。”学生们回答。“真的吗?”教授问。

    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

    “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教授又问。“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们变得谨慎了。

    “没错!”教授一边说,一边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表面。教授慢慢摇晃铁桶。大约半分钟后,铁桶的表面就看不到细沙了。“现在铁桶装满了吗?”“还……没有。”学生们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没底。

    “没错!”教授看起来很兴奋。这一次,他从桌子底下拿出的是一罐水。他慢慢地把水往铁桶里倒。

    水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它说明,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有点道理。但你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萨缪尔森教授顿了顿,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块装进铁桶里,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因为铁桶里早已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而当你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最没有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用的事的人。总是做重要且紧迫的事的人,常常有很多的剩余时间。做完“正事”之后,他们有相当多的时间去做“重要而不紧迫”、“不重要且紧迫”甚至“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事,就像装石块的铁桶里有意想不到的剩余空间来装碎石、沙子和水。犹太人总是告诉自己的孩子:集中精力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别花费时间在对成功无益的事情上。

    独木桥的走法

    一个人的习惯性心态对其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曾有几个学生向弗洛伊德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伊德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伊德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很多;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啪”,弗洛伊德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弗洛伊德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伊德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伊德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创新的作用

    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一个人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超越前人,有所成就。

    1926年,有着犹太血统的兰德才17岁,他还是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天晚上,他走在繁华的百老汇大街,从他面前驶过的汽车车灯刺得他眼睛都睁不开。他突然灵机一动:有没有办法既让车灯照亮前面的路,又不刺激行人的眼睛呢?他觉得这是很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兰德说干就干,第二天便去学校办了休学手续,专心研究偏光车灯的创造发明。

    1928年,兰德的第一块偏光片终于制成了。他匆匆赶去申请专利,不料已有4个人申请此项专利。他辛辛苦苦做出的第一项成果就这样白费了。3年后,经过改进的偏光片研制成功,专利局终于在1934年把偏光片的专利权给了兰德,这是他获得的第一项专利。

    1937年,兰德成立了拍立得公司。有人把他介绍给华尔街的一些大老板,他们对兰德的才能和工作效率十分赏识,向他提供了37.5万美元的信贷资金,希望他把偏光片应用到美国所有汽车的前灯上,以减少车祸,保证乘车人的安全。

    1939年,拍立得公司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上推出的立体电影更是轰动一时。观众必须戴上该公司生产的眼镜才能入场,这又为拍立得赚了一大笔钱。

    有一次,兰德给他的女儿照相。小姑娘不耐烦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照片?”这句话触动了兰德,经过多年高效率的研究,他终于发明了瞬时显像照相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能在60秒钟洗出照片,所以又称“60秒相机”。

    拍立得公司1937年刚成立时,销售额为14.2万美元,1941年就达到100万美元,1947年则达到150万美元,为10年前的10倍。“拍立得”相机投入市场后,使公司销售额从1948年的150万美元猛增至1958年的6750万美元,10年里增长了40倍。

    然而兰德并不就此停步,后来他又制造出一种价格便宜,能立即拍出彩色照片的新相机。兰德说:“一个企业,不仅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而且要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样,企业就不会停滞不前,将永远充满活力。”

    当人们问兰德有什么成功奥秘时,他只是笑笑说:“我相信人的创造力,它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就无事不成。”

    创造力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它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怎样发掘你的创造力呢?兰德的经验告诉我们:创造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处处留心,你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创造的灵感,创造就在我们身边。

    勇于尝试

    当孩子认为自己“不行”、“办不到”时,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或许你会由此发现孩子真正的天赋所在。

    犹太人经常强调这一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勇于尝试,让孩子不断提升自我。

    拉比还经常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

    18世纪下半叶,本杰明·韦斯特在英国画坛被称为艺术奇才“横空出世”。这位英国皇家学院的院长,一生的作品除少数宗教、神话题材以外,绝大多数是描绘英国在殖民北美洲时期的一些历史题材。他被英王乔治三世奉为上宾,雷诺兹爵士称他为最值得尊敬的怪物。本杰明·韦斯特1738年10月出生于美国,不到20岁就已经是纽约市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了。关于自己的成功,他宣称是母亲的一个吻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

    本杰明·韦斯特的母亲年轻时叫萨拉·皮尔森,是一个贵格会信徒的女儿,她嫁给了一个贵格会信徒韦斯特之后就一直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人居住地。他们共有10个孩子,本杰明·韦斯特是10个孩子中的老幺。韦斯特的家庭很清贫,10个孩子的大家庭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萨拉一个人的身上。

    1745年,本杰明·韦斯特7岁。这年夏天的一天,母亲让本杰明去照看亲戚家的一个婴儿,让他用扇子赶走婴儿脸上的苍蝇。那天中午,在本杰明的细心呵护下,婴儿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小本杰明·韦斯特被熟睡着的婴儿的异常美丽吸引住了。他用手在扇子上比划着,好像要画下婴儿美丽的脸庞。这一切被母亲萨拉捕捉到了。“你想画下宝宝的脸吗?”萨拉微笑着问本杰明。“我不会画画,我画不出。”本杰明说。“可是你不画怎么知道你画不出呢?”萨拉指着桌子上的一红一蓝两瓶墨水说,“你试试。”母亲说完便走了。本杰明拿出一张纸,打开墨水瓶,画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画是画好了,可是在他的脸上、衣服上都沾了很多的墨水,桌子上也是一片狼藉。他担心母亲看到这个脏乱的局面的话他可能会挨骂。哪知母亲走来后,用她特有的慈爱目光看了一眼那张画,声音颤抖着惊叫起来:“哦,天哪,这简直就是小萨莉的照片啊!”然后她搂着本杰明的脖子,亲吻了他一下,并且说,“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认知的过程,大人的经验固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孩子的亲身体会要比大人的教诲深刻得多,即使孩子在亲身体会的过程中犯错误,我们也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因为他们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在犯错误中得到正确的答案,那是最珍贵的。

    黄油狮子

    生命中的一次小小的机会就很可能改变人生。

    一天,在西格诺·法列罗的府邸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主人邀请了一大批客人。就在宴会开始的前夕,负责餐桌布置的点心制作人员派人来说,他设计用来摆放在桌子上的那件大型甜点饰品不小心被弄坏了,管家急得团团转。

    这时,西格诺府邸厨房里干粗活的一个仆人走到管家的面前怯生生地说道:“如果您能让我来试一试的话,我想我能造另外一件来顶替。”

    “你?”管家惊讶地喊道,“你是什么人,竟敢说这样的大话?”

    “我叫安东尼奥·卡诺瓦,是雕塑家皮萨诺的孙子。”这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回答道。

    “小家伙,你真的能做吗?”管家将信将疑地问道。

    “如果您允许我试一试的话,我可以造一件东西摆放在餐桌中央。”小孩子开始显得镇定一些。

    仆人们这时都显得手足无措了。于是,管家就答应让安东尼奥去试试,他则在一旁紧紧地盯着这个孩子,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看他到底怎么办。这个厨房的小帮工不慌不忙地要人端来了一些黄油。不一会儿工夫,不起眼的黄油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只蹲着的巨狮。管家喜出望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连忙派人把这个黄油塑成的狮子摆到了桌子上。

    晚宴开始了。客人们陆陆续续地被引到餐厅里来。这些客人当中,有威尼斯最著名的实业家,有高贵的王子,有傲慢的王公贵族们,还有眼光挑剔的专业艺术评论家。但当客人们一眼望见餐桌上卧着的黄油狮子时,都不禁交口称赞起来,纷纷认为这真是一件天才的作品。他们在狮子面前不忍离去,甚至忘了自己来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结果,这个宴会变成了对黄油狮子的鉴赏会。客人们在狮子面前情不自禁地细细欣赏着,不断地问西格诺·法列罗,究竟是哪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竟然肯将自己天才的技艺浪费在这样一种很快就会熔化的东西上。法列罗也愣住了,他立即喊管家过来问话,于是管家就把小安东尼奥带到了客人们的面前。

    当这些尊贵的客人们得知,面前这个精美绝伦的黄油狮子竟然是这个小孩仓促间做成的作品时,都不禁大为惊讶,整个宴会立刻变成了对这个小孩的赞美会。富有的主人当即宣布,将由他出资给小孩请最好的老师,让他的天赋充分地发挥出来。

    西格诺·法列罗果然没有食言,但安东尼奥没有被眼前的宠幸冲昏头脑,他依旧是一个淳朴、热切而又诚实的孩子。他孜孜不倦地刻苦努力着,希望把自己培养成为皮萨诺门下一名优秀的雕刻家。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安东尼奥是如何充分利用第一次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然而,却没有人不知道后来著名雕塑家卡诺瓦的大名,也没有人不知道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

    这个世界上有才能的人不在少数,但并非一切有才能的人都必定成功,这往往是因为有些人没有把握住成功的机遇。对于这种关键的时刻,人们都会很重视甚至会有点紧张,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要意识到,人只有在关键的时刻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才能够成功。这便是人与人能力的真正差距,这便是有的人能够成功有的人不能成功的原因。

    父亲和儿子

    很多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但却没有将其贯彻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因此,我们也无法从这些道理中获得真实的人生收益。

    哈西德运动时期,有个流浪的犹太艺人,虽然才四十几岁,但是骨瘦如柴,形容枯槁,医生诊断结果是肝癌末期,临终前,他把年仅16岁的独子找来,叮咛着:“你要好好读书,不要像我少壮不努力,老来没成就。我年轻时好勇斗狠,日夜颠倒,烟酒都来,正值壮年就得了绝症。你要谨记在心,不要再走我的老路。我没读什么书,没什么大道理可以教你,但你要记住把‘少壮不努力,老来没成就’这句话传下去。”

    说完,他咽下最后一口气,16岁的儿子却懵懵懂懂地站立一旁。

    长大后,他儿子仍然在酒家、赌场闹事,有一次与客人起冲突,因出手过重而闹出人命,被捕坐牢。出狱后,人事全非,发觉不能再走老路,但是却无一技之长,无法找个正当的工作,只好下定决心,回到乡下,靠做一些杂工维生。

    由于他年轻时无法体会父亲交代的遗言,耽误终身大事,年近半百才成婚。虽然年事渐长,逐渐能体会父亲临终前交代的话,但似乎为时已晚。他的体力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面对着无法撑持起来的家,心里有着无限的忏悔与悲伤。

    有个夜晚,他喝点酒,带着酒意,把16岁的儿子叫到跟前。他先是一愕,这不就是当年16岁的我吗!父亲临终前交代遗言的景象在脑海中显现。有些自责地喃喃自语:

    “我怎么没把那句话听进去啊。”

    说着,眼泪直滴脸颊,儿子站在面前,懂事地安慰着:

    “爸爸,您喝醉了,早点休息吧!”

    “我没有醉,我要把你爷爷交代我的话告诉你,你要牢牢记住。”

    “爸爸!什么话这么慎重呀!”

    “当年你爷爷临终时交代我不可以‘少壮不努力,老来没成就’,我没听进去,也没听懂。结果我费尽一生才体会出这一句话的道理,但为时已晚。”

    “这句话不是人人都知道吗?”

    “是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努力从年轻时就努力奋发向上。一定要年轻时就学好,不然老了就像我一无是处。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这句话。希望你好好做人,将来儿孙都能成才,不必再把这句话当遗言交代了。”

    懂道理的人很多,可是真正明白、并将其作为指导自己行为准则的人就太少了。所以,人在年轻时一定要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运用自己的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不至于年老时悔恨,只能将自己的失败教训告诫给后辈。

    剪除规矩的网

    生活中,养成将东西整齐摆放的习惯固然值得称赞,但如果过于整齐,事事苛求,容不得一点乱,也会作茧自缚,自寻烦恼。

    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烦恼伴随着我们左右,可往往这些烦恼源于我们自己心灵条条框框的束缚,是自己囚禁了自己。

    一天,女儿走到雅斯贝尔斯面前,问了一个问题:“爸爸,为什么东西总是很容易就弄乱了呢?”

    雅斯贝尔斯便反问道:“乖女儿,你这个‘乱’字是什么意思?”

    女儿说道:“你知道吗,那是指东西没有摆放整齐。看看我的书桌,东西都不在一定的位置,这不叫做乱叫什么?昨天晚上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它重新摆放整齐,可是没法保持很久。所以,我说东西很容易便弄乱了。”

    雅斯贝尔斯听完后就告诉女儿说:“什么叫作整齐,你摆给我看看。”于是女儿便开始动手整理,把书桌上的东西都重新归位,然后说道:“请看,现在它不是整齐了吗?可是它没法保持长久。”

    雅斯贝尔斯又再问她:“如果我把你的水彩盒往这里移动一二英寸,你觉得怎么样呢?”

    女儿回答说:“不好,这么做书桌又弄乱了,你最好让桌面维护规规矩矩的,不要出现那些‘脱线’情形。”

    随后雅斯贝尔斯又问道:“如果我把铅笔从这儿移到那儿呢?”

    “你又把桌面弄乱了。”女儿回答道。

    “如果我把这本书打开呢?”他继续问道。

    “那也叫做乱。”女儿再回答道。

    雅斯贝尔斯这时微笑着对女儿说道:“乖女儿,不是东西很容易弄乱,而是你心里对于乱的定义太多了,但对于整齐的定义却只有一个。”

    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规矩太多,也是对心灵的束缚。生活中,我们的不少烦恼都是自找的,用自己的规矩捆住了自己,无怪乎一些人会被痛苦给缠得动弹不得。那就好像那些人给自己罩上了一张大网,越是想挣脱却越挣不脱,越是想逃避越逃避不了。犹太人不用过多的规矩束缚孩子的心灵,而是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哲人雅斯贝尔斯的话定能让我们思考良久。

    经验的障碍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人生经验,由此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需要自己亲身去体验,不可轻信所谓“过来人”的劝告。

    麦立克要坐火车从佛勒斯诺去纽约旅行。临行前,他的舅舅嘉乐来看他,告诉他一些旅行的经验。

    “你上了火车后,先选一个位置坐下,不要东张西望,”嘉乐告诉他的外甥,“火车开动以后,会有两个穿制服的顺通道走来问你要车票,你不要理他们,他们是骗子。”

    “是的,舅舅。”麦立克点了点头说。

    “走不到20里,会有一个和颜悦色的青年来到你跟前,敬你一支烟。你就说不会。那烟卷是上了麻药的。”

    “是的,舅舅。”麦立克微微一怔,但照例点了点头。

    “你到餐车去,半路上会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故意和你撞个满怀,差点儿一把抱住你。但是,你要理智地走远些。那女子是个妓女。要是她逗你说话,你就装个聋子。这是唯一的摆脱之道。”

    “是的,舅舅。”麦立克不禁有点惊讶,还是点了点头。

    “我在外边走得很多了,以上并非我无中生有的胡说,就告诉你这些吧!”

    “还有一件,”嘉乐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叮咛道,“晚上睡觉时,把钱从口袋里取出来放在鞋筒里,再把鞋放在枕头底下,头在枕上,别睡着了。”

    “是的,舅舅,多谢您的指教!”麦立克向他的舅舅深深地鞠了一躬。

    第二天,麦立克坐上了火车,横贯美洲向纽约而去。

    那两个穿制服的人不是骗子,那个带麻药烟卷的青年没有来,那个漂亮女子没碰上。第一晚麦立克把钱放在鞋筒里,把鞋放在枕头下,一夜未合眼。可是,到了第二晚他就不理会那一套了。

    第二天,他自己请一个年轻人吸烟,那人竟高兴地接受了。在餐车里,他故意坐在一位年轻女子的对面。吸烟间里,他发起了一桌扑克。火车离纽约还很远,麦立克已认识车上的许多旅客了,而客人也都认识他了。

    火车经过俄亥俄州时,麦立克与那个接受烟卷的青年,跟两个瓦沙尔女子大学的学生组成一个四人合唱队,大唱了一阵,获得了旅客们的好评。

    那次旅行对麦立克来说是够快乐的了。麦立克从纽约回来了,他的舅舅又来看他了。

    “我看得出,你一路没有出什么岔子,你依我的话做了没有?”一见面嘉乐就高兴地问麦立克。

    “是的,舅舅!”麦立克还是那样做了回答。

    嘉乐很高兴地自言自语道:“我很高兴有人因我的经验而得益!”

    很多人总是积极地为别人提供意见,虽然出自好心,但他们从没想到意见仅仅是从他们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的,然而别人有别人的经历,在这一点上谁也代替不了谁的。人们总是过于武断地在别人的事情上加上自己的判断,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你曾经被别人这样断言过,也不必过于在意。要紧的是让自己去经历一切,并且从这份经历中获得快乐、感受痛苦,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莫忘致谢

    教育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对别人的帮助、礼物,要及时表示谢意。

    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当他们要向别人致谢,就口述感谢词句,由他们的母亲——犹太教信徒贝德福德作笔记。但是到孩子长大一些,有能力自己写谢柬了,却必须三催四请才肯动笔。

    贝德福德会问:“你写了信给爷爷,谢谢他送你那本书没有?”或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一件毛线衫,你可向她道谢了?”他们的回应总是含糊其辞,或耸耸肩膀。

    有一年,贝德福德在圣诞节过后催促了几天,儿女们竟一直毫无反应,她大为气恼,便宣布:“谢柬写妥投寄之前,谁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

    但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贝德福德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好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

    “不要啰嗦。”贝德福德斩钉截铁地说。

    待孩子都上了车,贝德福德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贝德福德对德鲁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间。”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间。3个孩子随贝德福德走进一家商店,帮她选购礼物送给她的姊妹。然后贝德福德他们回家。

    3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撬走过去。贝德福德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孩子们垂头丧气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

    德鲁点点头。

    “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孩子包礼物时,贝德福德替他们冲泡可可,终于最后一个蝶形结也系好了。

    “一共花了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

    他说:“到镇上去,用了28分钟,买礼物花了15分钟,回家用了38分钟。”

    “包这几个盒子用了多少时间?”依琳娜问。

    “你们俩都是两分钟包一个。”德鲁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贝德福德问。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一来一去56分钟,加上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要71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德鲁又计算了一阵,“2小时34分钟。”

    贝德福德在每个孩子的可可杯旁放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

    “现在请写谢柬。写明礼物是什么,说已经拿来用了,用得很开心。”

    他们沉默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的声音。

    “花了我们3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浓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时间也许超过两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3分钟时间道谢,这难道是过分要求吗?”贝德福德问。

    3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谢柬的。”

    故事里的孩子一定是因为偷懒而不想写谢柬的,母亲非要督促他们写是想教会他们感恩。感恩是我们对待周遭事物应该保持的一种心态。人们习惯索取,所以无法体会付出、给予的分量,心中还总是盘算没有得到的东西,却从没想过自己已经获得了多少。写谢柬其实只是个形式,母亲真正想说的是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勤勉是生存的关键

    勤勉和懒惰都源自习惯,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犹太人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谚语:“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

    在犹太人心中,成功的背后定有辛苦。远古犹太人生火,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摩擦木头或石头;要吃果实,就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摘。因此《圣经》中有两句话:“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流着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犹太人认为,勤勉或懒惰很少来自一个人的本性,很少有人一生下来就是辛勤的工作者,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懒虫,大多数人的勤勉或懒惰都是后天的,是习性所致。此外,孩童时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也都有很大的影响。勤勉有两种:一种是外力强迫的勤勉,另一种是自己自愿的勤勉。

    在贫穷的时代里,犹太人在劳动条件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从事长时间的劳动,否则,便无法维持生活。犹太人认为这是自愿的勤勉。

    犹太人在埃及受奴役期间,曾经长时间从事田里的工作,劳动量大得使人们听了都会打寒颤。但是,辛勤工作的结果并没有使他们的生活获得改善,这是因为这些辛勤是由于外力强迫之故。如果是外力所强迫的勤勉,是永远无法获得成功的。

    外力强迫的勤勉对人自身决不会有作用,因为一旦外力消失,这种勤勉就会荡然无存。自愿的辛勤较易产生出自己的东西,从而逐步培养自己。久而久之,就能确立一个完完整整的自我。

    有这样一个故事:埃及法老尼科看见一个犹太老人正在努力工作,种植无花果树。他问老人道:“你是否期望自己能够享受果实?”老人回答说:“如果我不能活到吃无花果的时候,我的孩子们将会吃到,或许上帝会特赦我。”“如果你能够得到上帝特赦而吃到这树的果实,”法老对他说,“那就请你告诉我。”时光流逝,果树果然在老人的有生之年结出了果实,老人装了满满一篮子无花果来见法老。见到法老时,他解释说:“我就是你看见过的那个种无花果树的老人,这些无花果是我劳动的成果。”法老命他坐在金椅子上,把他的篮子装满了黄金。

    可法老的仆人反对道:“您想给一个老犹太人那么多荣誉吗?”法老回答说:“造物主给勤劳的他以荣誉,难道我就不能做同样的事吗?”后来,老人有一个懒惰的邻居,他妻子听了老人的故事,就对丈夫说:“法老爱吃无花果,给他点无花果,他就会给你金子。”丈夫听从了妻子的话,也拿了满满一篮子无花果到皇宫,要求换取金子。

    仆人报告法老,法老大怒:“让这个人站在皇宫门口,每个进出的人都可以向他脸上扔一个无花果。”黄昏时,这个可怜的人被送回了家,浑身又青又肿。“我要把我得的全给你!”他冲妻子喊道。

    在犹太人看来,懒惰使人一事无成,上帝和人们都是奖赏勤勉的人的。因此,犹太人的生存之法是培养勤勉的习惯,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永远不要让一个傻瓜看到一件做了一半的事。犹太人认为,勤勉和成功是互为表里的,常常有很多人因为勤勉而成功,但却很少因懒惰而成功的人。虽然勤劳并不一定能获成功,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要辛勤工作,因为这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瑞典的法国建筑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强者总是主动寻找改变命运的途径、方法和机遇,而不是听凭命运的摆布。

    19世纪时瑞典有一位犹太青年,家境很不好,穷困得连肚子都填不饱,更别提入学受教育了。青年虽然在这种环境之下成长,但是丝毫不气馁,一有多余的时间就自学,因此学习了许多关于建筑和化工方面的知识。他决心要用自己的所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青年凭着所学的一些知识,开始进入建筑公司做起了小助理。他积极努力地工作,因为表现出色,先后协助了一些著名建筑师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累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再加上潜在的天分,逐渐在建筑界小有名气,为许多人所肯定。但是,由于他没有好的学历和出身背景,所以不管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打入上流社会,成为地位崇高、有名望的建筑师。看到无法实现愿望,青年因此郁郁终日。

    有一天,他在街上远远地见到一群侍卫,簇拥着瑞典国王查理四世出访,他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有跟国王接触的机会就好了。”

    查理四世原来是个法国人,曾是拿破仑身边的元帅,由于他的卓越才能为老瑞典国王所赏识。因此在临终之前收他为义子,要他统治瑞典。

    查理四世不负老瑞典王的厚望,将瑞典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引起国王的注意呢?青年动起了脑筋。

    “如果我能建造一个很特殊的建筑物,来吸引国王,那就好了!”青年的眼睛一亮,“对呀!国王原来是法国人,如果我在瑞典建造一座类似法国凯旋门的建筑物,一定能引起他的注意。”

    有了这个想法,于是青年四处奔走,争取到几位过去有生意往来的企业家的支持,不久之后就在一座瑞典小城内,盖起了一座抓住了法国凯旋门神韵的建筑物。一天,国王经过小城,看到这个建筑物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睹物思情,缅怀过往,引了他许多的感慨。

    事后国王特别召见这位青年,夸赞他的建筑技术。

    受到国王赞赏的犹太青年,忽然之间声名大噪,各种媒体争相报导有关他和他的建筑作品,他被大家奉为天才。从此,他不但挤进了上流社会,更一跃成为瑞典建筑界的大师,身价百倍。

    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不懈的奋斗!家长一定要从小让孩子明白: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有恒心,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记住一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

    守时的康德

    守时是一个人信誉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我们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瑞芬的小镇去拜访朋友威廉·彼特斯。他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3月2日上午11点钟前到他家。

    康德是3月1日到达瑞芬的,第二天早上便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彼特斯家。朋友住在离小镇12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小镇和农场中间隔了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说:“先生,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桥坏了。”

    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发现中间已经断裂。河虽然不宽,但很深而且结了冰。

    “附近还有别的桥吗?”他焦虑地问。

    “有,先生。”车夫回答说,“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桥。”

    康德看了一眼怀表,已经10点钟了。

    “如果走那座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农场?”

    “我想要12:30才能到。”

    “可如果我们经过面前这座桥最快能在什么时间到。”

    “不用40分钟。”

    “好!”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农舍里,向主人打听道:“请问您的那间披屋要多少钱才肯出售?”

    “您会要我简陋的披屋,这是为什么?”农夫大吃一惊。

    “不要问为什么,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给200法郎吧!”

    康德付了钱,然后说:“如果您能马上从披屋上拆下几根长的木条,20分钟内把桥修好,我将把披屋还回给您。”

    农夫把两个儿子叫来,按时完成了任务。

    马车快速地过了桥,在乡间公路上飞奔着,10点50分赶到了农场。在门口迎候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真准时。”

    可能有人会觉得康德过于迂腐,为了守时付出的代价太大。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守时、守约对于康德来讲无疑是最重要的。守时看似是小事,但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和行事方式。康德对这种小事都能做到一丝不苟,可见他在治学方面的严谨程度,在哲学方面能够创造出如此高的成就也就没什么意外了。很难想象一个小事都处理不好的人会有什么大作为。

    听与说

    上帝给了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当所有人都不再在背后道人长短时,一切纠纷的火焰就会熄灭。因此要如同对待珍宝一样,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舌头。犹太人非常强调说话时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话一旦说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他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他们认为,话不可以随便乱说,应该一字一句地斟酌才对。为此犹太人常常用药来比喻言语,即适量的言语可以一针见血,但是用量过多就会愈描愈黑,反而有害。

    有一个犹太女人很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地道别人是非。她的多嘴连平常饶舌的三姑六婆们也都无法忍受,终于有一天大家一起到拉比那里去控诉她的行为。拉比仔细倾听每一个女人的控诉之后,便要这些女人们先回去。然后拉比叫人去找那个多嘴的女人来。“你为什么对邻居太太们品头论足,无中生有?”多嘴的女人笑着回答说:“也许我有一点夸大事实的习惯,但是我并没有杜撰什么故事啊!不过我说的不是很接近事实吗?我只是把事实稍微修饰一下,使它更有声有色而已。但是或许我真的太多嘴了,连我丈夫都这么说呢!”“你已经承认你的话太多了,好吧!让我们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拉比想了一会儿之后,走出房间,然后拿回一个大袋子,他对女人说,“你把这个袋子拿去,到了广场之后,你就打开袋子,一面把袋子里的东西摆在路边,一面走回家。但是,回到家之后,你便要掉过头来,把东西收齐以后,再回到广场上去。”女人接过这个袋子,觉得很轻,她很纳闷,非常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加快脚步走到广场去。到了广场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秋天,微风轻吹,令人觉得非常舒服。女人照着拉比的吩咐,一面走,一面把羽毛摆在路边,当她走进家门时,袋子刚好空了。然后她又提着袋子,一边捡,一边回广场。可是,凉爽的秋风却吹散了羽毛,以致所剩寥寥无几。女人只好回到拉比那里,她向拉比说,一切都照拉比的吩咐去做了,但是,却只能收回几根羽毛。“我想也是的。”拉比说,“所有的马路新闻,都像是大袋子里的羽毛一样一旦从嘴里溜出去,就永远没有收回的希望。”于是,拉比的机智矫正了这个女人的坏习惯。

    不要说得太多——听的分量要有说的两倍。犹太人认为,长舌远比三只手更令人头痛,假话传久就会变成恶言,谣言足以隔离亲近的朋友。因此,不要用嘴巴去发现看不见的东西。同时,拉比们还告诫人们说:“遇到鬼的时候,你一定会拔腿就跑;同样地,遇到马路消息时,你也要快速地逃。”因此,犹太人在自己的周围,总是尊敬那些懂得听话艺术的人,而讨厌那些只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的人。

    伟大的称赞

    养成随时随地对他人进行恰如其分地赞美的习惯,你将获得良好的人缘,处处受欢迎。

    霍里斯和他的犹太人朋友在纽约搭计程车。下车时,朋友对司机说:“谢谢,搭你的车十分舒适。”这司机听完愣了一愣,然后说:“你是在嘲笑我吗?”

    “不,司机先生,我不是在寻你开心,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乱时还能沉住气。”

    司机没再说什么,便驾车离开了。

    “你为什么会这么说?”霍里斯不解地问。

    “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味。”他答道。

    “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办得到?”

    “我只是起带头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赞美能让那位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载了20位乘客,他们受了司机的感染,也会对周围的人和颜悦色。这样算来,我的好意可间接传达给1000多人,不错吧?”

    “但你怎能寄望计程车司机会照你的想法做呢?”

    “我并没有寄望于他,”朋友回答,“我知道这种效果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习惯多对人和气,多赞美他人,即使一天的成功率只有30%,但仍可连带影响到300人之多。”

    “我承认这套理论很中听,但能有几分实际效果呢?”

    “就算没效果我也毫无损失呀!开口称赞那司机花不了我几秒钟。如果那人无动于衷,那也无妨,明天我还可以再称赞另一个计程车司机呀!”

    “我看你脑袋有点毛病了。”

    “从这就可以看出你越来越冷漠。我曾调查过邮局的员工,他们最感沮丧的除了薪水微薄外,还有就是欠缺别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

    “但他们的服务真地很差劲呀!”

    “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没人在意他们的服务品质。我们为何不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呢?”

    他们边走边聊,途经一个建筑工地,有5个工人正在一旁吃午餐。朋友停下了脚步,“这栋大楼盖得真好,你们的工作一定很危险、很辛苦吧?”那群工人带着狐疑的眼光望着霍里斯的朋友。

    “工程何时完工?”犹太人朋友继续问道。

    “6月份。”一个工人回应了一声。

    “这么出色的成绩,你们一定很引以为荣。”

    离开工地后,朋友对霍里斯说:“这些人也许会因我这一句话而更起劲地工作,这对所有的人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但光靠你一个人有什么用呢?”

    “我常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泄气,让这个社会更有人情味原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能影响一个就一个,能两个就两个……”

    “刚才走过的女子姿色平庸,你还对她微笑?”霍里斯插嘴问道。

    “是呀!我知道。”他答道,“如果她是个老师,我想今天上她课的人一定如沐春风。”

    犹太拉比认为,学会赞美他人的人,才会真正被他人称赞,世界上任何收获都需要付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被人赞美是令人喜悦的事情,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人感受到人际间的理解和温馨,并有效地增进赞美者与被赞美者之间的良性的心理交流,成功地缔结合作者之间的友谊。学会了赞美,能使人受益无穷。一句由衷的称赞虽然简单,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身边的人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学会“照镜子”

    认识自己,找回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前提。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犹太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而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到处流浪的人。那人进门打招呼说:“我来这儿,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说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流浪者继续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歇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绝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内)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使我产生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协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在他说话的时候,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流浪者,发现他茫然的眼神、沮丧的皱纹、10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这一切向罗伯特显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罗伯特不忍心对他这样说。因此,请他坐下来,要他把他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说出来。听完流浪汉的故事,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罗伯特刚说完,他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伯特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他会为了“老天爷的份上”而做此要求,显示他心中仍然存在着一丝希望。所以,罗伯特拉着他的手,引导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试验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罗伯特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他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他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一会儿后,罗伯特领他走出电梯间,送他离去。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而他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他说,他感谢罗伯特先生,让他找回了自己,并很快找到了工作。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如今,在每一场成功训练里,都有这样一个“照镜子”的课程。哪位失败的朋友和追求成功的朋友,进去照一照,定会与你以往出门前照的效果大不一样。

    一分钟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利用起来尝试改变一些什么,你的人生将变得充实。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D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待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班杰明的房门敞开着,眼前的景象却令青年人颇感意外——班杰明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狼藉一片。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一边说着班杰明就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班杰明就又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客厅。这时,青年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水气息里还漾着微波。

    可是,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班杰明讲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既尴尬又非常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后,开心地走了。

    一分钟是能改变很多事情的,所以当我们对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时候,这时与其浪费时间,不如马上去尝试。也许尝试的结果是失败,但我们至少解决了疑难问题的一部分;当我们在尝试的时候,我们改变了问题,我们也改变了自己,生活也就生动起来!

    依赖是一种束缚

    依赖就像一根绳索,将你悬挂在半空,只有勇敢地剪断这根绳索,才能跌落到坚实的大地上,依靠自己行走。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登山者,一心一意想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他开始了他的旅程。但是,由于他希望完全由自己独得全部的荣耀,所以他决定独自出发。他开始向上攀爬,但是时间已经开始变得有些晚了,然而,他非但没有停下来准备他露营的帐篷,反而继续向上攀登,直到四周变得非常黑暗。山上的夜晚显得格外的黑暗,这位登山者什么都看不见。到处都是黑漆漆的一片,能见度为零,因为,月亮和星星又刚好被云层给遮住了。即使如此,这位登山者仍然继续不断地向上攀爬着。就在离山顶只剩下几步的地方,他滑倒了,并且迅速地跌了下去。跌落的过程中,他仅仅能看见一些个黑色的阴影,以及一种因为被地心引力吸住而快速向下坠落的恐怖感觉。他不断地下坠着,而在这极其恐怖的时刻里,他的一生,不论好与坏,也一幕幕地显现在他的脑海中。当他一心一意地想着,此刻死亡是正在如何快速地接近他的时候,突然间,他感到系在腰间的绳子,重重地拉住了他。他整个人被吊在半空中,而那根绳子是唯一拉住他的东西。

    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求助无门的的境况中,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大声呼叫:“上帝啊!救救我!”

    突然间,天上有个低沉的声音回答他说:“你要我做什么?”

    “上帝!救救我!”

    “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吗?”

    “我当然相信!”

    “那就把系在你腰间的绳子割断。”

    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登山者决定继续全力抓住那根救命的绳子。

    第二天,搜救队找到了他的遗体,已经冻得僵硬,他的尸体挂在一根绳子上。

    他的手也紧紧地抓着那根绳子,在距离地面仅仅1米的地方。

    当你在不断编织各种关系网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些网会把你围在中央。密封不透。你变成了茧中的幼虫,这就叫作作茧自缚。只有你鼓足勇气,破茧而出,才能化成美丽的蝴蝶。脐带被剪断,新生命才真正的诞生。而对于家长来说,你可以成为孩子的助手,但千万不要让孩子依赖你,这种依赖迟早会成为一种束缚。

    一封感谢信

    生活中要学会感谢那些批评你、打击你的人,因为正是他们指正你的错误,让你变得更加坚强。

    乔治·罗纳是西欧犹太人后裔,他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希望能在一些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

    在这些回复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的人。”

    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时,气得发疯。乔治·罗纳也写了一封信,想气气那个人。但他冷静下来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不对呢?瑞典文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他用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我没有错误。因此,我应该写封信谢谢他才对。”

    于是,他重新写了一封感谢信:“你写信给我,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在你并不需要秘书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将贵公司的业务弄错一事表示抱歉。之所以给你回信,是因为听他人介绍,说你是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而自己却无法自知,我倍感惭愧,而且十分难过。现在,我计划加倍努力去学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不断地进步。”

    不久,乔冶·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并且给了他一份工作。通过这件事,乔治·罗纳发现了宽容的妙处。

    犹太人教给孩子重要的美德之一,就是宽容,因为他们明白宽容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让我们学着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美好了。

    犹太人和骆驼

    帮助他人也必须把握好度,面对别人得寸进尺的不合理要求,要斩钉截铁地给予拒绝。

    一个寒冬的夜晚,在穿越戈兰高地的旅途中,有位犹太人正坐在自己的帐篷中,梦见弥赛亚的来临,外面是呼啸的寒风,里面则比较暖和。一会儿,门帘轻轻地撩起来了,原来是他的那头骆驼,它在外面朝帐篷里看了看。

    犹太人很和蔼地问它:“你有什么事吗?”

    骆驼说:“主人啊,外面太冷,我冻得受不了了。我想把头伸到帐篷里暖和暖和,可以吗?

    仁慈的犹太人说:“没问题。”

    骆驼就把它的头伸到帐篷里来了。过了不久,骆驼又恳求道:“能让我把脖子也伸进来吗?”犹太人想想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又答应了它的请求。骆驼于是把脖子也伸进了帐篷。它的身体在外面,头很不舒服地摇来摇去,很快它又说:“这样站着很不舒服,其实我把前腿放到帐篷里来也就是占用一点地方,我也可以舒服一些。”

    犹太人说:“说得也对,那你就把前腿也放进来吧。”犹太人挪动一下身子为骆驼腾出一点空间来,因为帐篷实在是很小。

    一会儿,骆驼又摇晃着身体,接着说话了:“其实我这样站在帐篷门口,外面的寒风引进来,你也和我一起受冻,我看倒不如我整个儿站到里面来,我们都可以暖和了!”可是帐篷实在是小得可怜,要容纳一人一驼是不可能的。但是,主人非常善良,保护骆驼就好像保护自己一样,说:“虽然地方小了点,不过你可以整个站到里面来试试。”骆驼进来的时候说:“看样子这帐篷是住不下我们两个的,你身材比较小,你最好站到外面去。那样这个帐篷我就住得下了,而且空间能被充分利用。”

    骆驼说着,进来的时候挤到了主人,这位犹太人打了一个趔趄就退到了帐篷外面,主人就这样被骆驼挤了出去。

    助人为乐本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没有原则地答应别人的要求,是非常不明智的,有时候甚至会把自己搭进去。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拒绝。

    鱼骨刻的老鼠

    任何规则都有漏洞,有时候为了取胜,可以避开实力的对抗,直接钻规则的空子,以智巧取胜。

    在犹太王国,有两个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的手艺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下。在犹太新年来临之际,国王突发奇想: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木匠呢?不如我来办一次比赛,然后封胜者为“全国第一的木匠”。于是,国王把两位木匠找来,为他们举办了一次比赛,限时3天,看谁刻的老鼠最逼真,谁就是全国第一的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许多奖品,还可以得到册封。在那三天里,两个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三天,他们把已雕好的老鼠献给国王,国王把大臣全部找来,一起做本次比赛的评审。

    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纤毫毕现,甚至连鼠须也会抽动。

    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则只有老鼠的神态,却没有老鼠的形貌,远看勉强是一只老鼠,近看则只有三分像。胜负即分,国王和大臣一致认为第一个木匠获胜。

    但第二个木匠当廷抗议,他说:“大王的评审不公平。”工匠说:“要决定一只老鼠是不是像老鼠,应该由猫来决定,猫看老鼠的眼光比人还锐利呀!”国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到后宫带几只猫来,让猫来决定哪一只老鼠比较逼真。没有想到,猫一放下来,都不约而同扑向那只看起来并不像老鼠的“老鼠”,啃咬、抢夺。而那只栩栩如生的老鼠却完全被冷落了。事实摆在面前,国王只好把“全国第一”的称号给了第二个木匠。事后,国王把第二个木匠找来,问他:“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猫也以为你刻的是老鼠呢?”

    木匠说:“大王,其实很简单,我只不过是用鱼骨刻了只老鼠罢了!猫在乎的根本不是像与不像,而是腥味呀!”

    人生的竞赛往往是这样,获胜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最接近人性的,因此只有靠逻辑做事才能更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更容易成功。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注重外表的形式时,一定要使之接近自己孩子的品性,不要被纷繁复杂的教育法弄混了头脑,也不要因此而打乱孩子的心境。

    勿盗窃时间

    今天就是最后一天,永远不要等待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

    在犹太人看来,时间和商品一样,是赚钱的资本,因此盗窃了时间,就等于盗窃了商品,也就是盗窃了金钱。

    犹太人把时间看得十分重要,在工作中也往往以秒来计算时间。一旦规定了工作的时间,就严格遵守。下班的铃声一响,打字员即使只有几个字就可以打完,他们也会立即搁下工作回家。因为,他们的理由是“我在工作时间没有随便浪费一秒钟,因此我也不能浪费属于我的时间”。

    瞧!这就是犹太人的时间观念。

    他们把时间和金钱看得一样重要,无缘无故地浪费时间和盗窃别人金柜里的金钱一样是罪恶的事情。一个犹太富商曾经这样计算过:他每天的工资为8000美元,那么每分钟约合17美元,假如他被打扰而因此浪费了5分钟时间,这样就等于自己被盗窃现款85美元。

    犹太人的思想观念里,时间是如此重要,千万不可以随便浪费。即使一些看来是必要的活动,也被他们简单化了。比如客人和主人约定时间谈事情,说好在上午10∶00~10∶15的,那么时间一到,无论你的事情是否谈完,都请自动离开。犹太人为了把会谈的时间尽量压缩。通常见面后,他们便直奔主题:“今天我们来谈谈什么事情……”而不像其他民族,见面就谈一些“今天的天气不错”之类的客套话。在犹太人看来那些是毫无意义的,纯粹是在浪费时间,除非他觉得和你客套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才跟你客套几句。

    约定时间,请务必准时到达,即使差一分钟也是不礼貌的;一进办公室,立即进行谈话,这样才是礼貌的商人。在规定的时间把话题说完,如果需要,请你来之前作好谈话的准备,但是既然来了,切勿拖延对方的时间,这就是礼貌。

    钱可以再赚,商品可以再造,可是时间是不能重复的。因此,时间远比商品和金钱宝贵。

    犹太人把时间看得那么重,是有其道理的。时间是任何一宗交易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达到经营目的的前提。与对方签订合同时,要充分估计自己的交货能力,是否能按客户要求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去履行合约。如果可以办到,就与其签约;如果办不到,切不可妄为。

    时间的价值还显示在赶季节和抢在竞争对手前获取好价格和占领市场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谁能在一个市场上一马当先,把质优款新的产品抢先推出,谁就一定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时间的价值还表现在生意的全过程。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是与其经营费用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的。如一个企业一年的营业额为10亿美元,其资金年周转率为两次,言下之意,该企业每年占用资金为5亿美元。按通常的银行利息为12%(年息)计算,一年共支付利息达6000万美元。如果该企业能把握一切时间和进行有效管理,使资金周转达到一年4次,那么,其支付的利息就可节省3000万美元,换句话说,该企业就可多盈利3000万美元了。除此之外,加快货物购入和销出,加快货款的清收等,都体现出时间的价值。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善于挤,就总会找出来。商人的时间更是如此,要想赚钱,首先就得有赚钱的时间。有空闲才能集中精力经商。会赚钱的商人,就应该是一个管理时间的高手。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她不像金钱和宝物,丢失了可以再找到或者赚回来,而时间只要被浪费掉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人最不该浪费的东西就是时间,对人而言,时间就是命运;对于商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要经商,首先就要保证自己拥有充足的时间。

    犹太人喜欢紧迫地工作,一分钟都不可以放弃。因为要经商就要有时间,必须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让你支配,否则是不会轻易成功的。成功是经过大量艰苦的劳动得到的。他们善于利用和把握时间。

    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吧。犹太人就是这样紧迫地看待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是绝对不可以随便浪费的。犹太人说“不要盗窃时间”。

    一个商人要赚钱,首先就要考虑好如何合理地安排好时间。

    正因为对时间有了这样一种认识,犹太商人在做生意也好,工作也好,对时间的使用极为精打细算。

    所以,犹太人在商业活动中非常注意时间安排。公司每天上班开始的一小时内,是所谓的“发布命令时间”,将昨天下班后至今天上午上班前所接到的一切业务往来的材料或事务处理或做出具体安排。在这段时间里,不允许任何外人的打扰。而外人即使是商业上的联系,也必须事先约定。“不速之客”在犹太人的商务活动中,几乎等于“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不速之客会打乱原先的时间安排,也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日本某著名百货公司宣传部的一位年轻职员,曾经为了进行市场调查,来到纽约市。当他想到自己应该有效地运用自由时间,就直接跑到纽约某个著名犹太商人的百货店,贸然叩开了该公司宣传部主任办公室的大门,向门房小姐说明来意。

    门房小姐问:“请问先生您事先预约好时间了吗?”这位青年微微一愣,但马上滔滔不绝地说:“我是日本某百货店的职员,这次来纽约考察,特意利用空闲时间,来拜访贵公司的宣传部主任……”

    “对不起,先生!”小姐打断了他的话说。

    就这样,这位职员被拒之于冰冷的大门之外。

    这位职员利用余暇,主动地访问同行人,从某个角度看,应该值得表扬。但犹太人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为什么呢?这仍然和“盗窃时间”的警言有关。对于贯彻“时间就是金钱”的犹太人来说,在工作时间里,放弃几分钟而跟一个根本没有把握的“不速之客”去谈判,是根本不可想像的。犹太人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生意,因此,“不速之客”在犹太人看来是妨碍他们工作的绊脚石。只有拒绝他,才能让自己的工作畅通无阻,直奔“时间就是金钱”的主题。

    现在来看看犹太巨商摩根是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的。

    摩根的办公室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是连接在一起的。摩根这样做就是为了经理们有什么需要请示的事情,他直接就在现场告诉他怎样处理哪个问题。如果工厂出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来找他解决问题,他不会让问题随便拖延哪怕一分钟。

    摩根和人会面的时候,就是犹太人这种处理方式。他直接地问你有什么事情要处理,他一般简明扼要地交代三两句,就把来人打发了。他的经理们都知道他的这种作风,于是给他汇报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干净利落地说明问题,任何含糊和拖泥带水的行为都会遭到他严厉的批评。他也很少和人客套寒暄,除非是某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来了,他才说几句客套的话。但是他有个原则就是与任何人的聊天时间不超过5分钟,即使是总统来了,他也一样对待。

    时间足可以使财富“无中生有”。

    巴奈·巴纳特是一个旧服装商的儿子,出生于佩蒂扣特港,以后就读于一所专为穷人孩子建立的犹太免费学校。成年后,巴纳特带着40箱雪茄烟作为创业资本来到南非。他把这些雪茄抵押给探矿者,获得了一些钻石,从而开始了钻石买卖。巴纳特的赢利呈周期性变化,每个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巴纳特可以放心大胆地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赶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

    说到底,巴纳特其实是钻了银行停止营业一天多这个“时间”空子,然而只要他有能力在每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所有支票的钱,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的这种拖延付款,是在吃透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进行的。

    巴纳特靠打“时间差”生财,真可谓精明到了极点。在此,时间成了商人手中的“王牌”,“一寸光阴一寸金”已不再是一个隐性的比喻,而成为了一种现实的陈说。

    商业竞争就是时间的竞争。学会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这是商人最大的智慧。

    只要弯一弯腰

    当下的事情懒得去干,将来肯定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拣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拣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拣些呢?

    这是苏联著名犹太裔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

    不是吗?教育送给人的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而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

    还有个故事更意味深长,是歌德在他的叙事谣曲中讲的。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拣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拣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拣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笑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