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孙子兵法-作战第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战争不易,最好不要战,人饿最苦。台湾作为小岛,养兵做什么,实不必养兵。新加坡有全国皆兵?

    读古书的目的在能“古为今用”,即用古人的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否则书就白读了。读书如看报似的,没有多大作用。会背《孙子兵法》,只是录音带而已。

    你们讲书之前,必细看一遍;讲完必想一遍,要负责任。许多讲书的不负责,多半没有好孩子。你们的智慧绝对不低,就是懒得惊人!看书,必注意要点。读书不在多少,在于精,“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尧曰》称:“天之历数(天命之谓性,人人皆有之)在尔躬,允执其中。”

    【夏注】作,起也,造也。庙堂既有胜算,然后计程论费,起造战事也。

    细心多者,胜算也多。遇事不可以大而化之。

    做事一切以不浪费为原则,必视距离“计程论费”,如计程车般,不多也不少,一点也不落空。

    治国、平天下之基在齐家,齐家之基在立身。家用齐,不能用治,一辈辈齐。家想齐好,主人的立身特别重要。今天家不像家,“闲内助”必负莫大的责任。台湾今天皆毁于女教,到一家,即可以看出贤内助的程度。如此下去,这块土没有希望,地方太小,大小事传染得快。

    家庭过日子有无好好计程论费?计程论费,即一点也不落空,一切不浪费,不多不少。家计、国计有概算、预算,一切必恰到好处;追加,乃设计出了问题,愚人也。决算,作事后的审核。

    【夏注】首篇以计与算,决兵之胜负,其立论在未战之先;此篇以久与速,明国之安危,其为虑,在战胜之后。

    战争如开始,必求速战速决,拖久必败,久战,国随之而亡,必须速战速决。长年打仗不行,一炮,就不知要轰掉多少钱。战争,“胜负”只是个名词,双方皆损失惨重,有时战胜国比战败国损失还多,鳏寡孤独无不需要救济。

    【夏注】此篇通篇言战,其大旨在于务速,盖不欲匮乏公帑,劳苦百姓也。自古好兵之主,往往民穷财罄,祸生肘腋,皆由不知用兵之害,而无以告之者。孙子于《始计》之后,即为之会计所费,开陈利害之端,惓惓以速胜为勉,久暴为戒,岂非所以立万世法耶?

    作战耗费多,因此利于速决。久战,即使兵器再锋锐,也会受挫。久战在外,国家用度必然不足。

    【夏注】篇名“作战”,而不详于战事者,以前篇于决胜之策,载之颇悉,惟望知兵者一举而速决耳。故此篇首尾各揭一“胜”字,中间特致意于“久”与“速”也。

    要拙速,而不可以巧久。

    学东西必自根上学。满人好武,严格学习骑射,一马三箭,我赶上。人贵乎有实力,学什么都要彻底,绝不可以虚内务而恃外好。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攻车,以载战士者)千驷(马四匹),革车(重车)千乘(一乘驷马),带甲(披甲之正规军)十万,千里(言其远)馈粮(运载粮饷),则内(国中)外(军前)之费(消耗),宾客(使命,说客)之用(宴飨之需),胶漆之材(国防之用),车甲之奉(供奉,军备),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起行)矣

    【夏注】用兵既众,费用必繁,以起下文“不可持久”意。古者一人役,七家供之……如此劳民伤财,非万不得已,必不可轻动矣!

    此章讲军政与经济之关系。“养兵千日,用之一时”,如养兵千日却不能为时所用,糟!

    养兵自古就非易事,战争极为浪费,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当年左宗棠新疆平叛,多少千里馈粮!

    沙俄趁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处于劣势之际,出兵占领了中国的巴尔喀什湖东南的塔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区,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64年,沙俄再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成功取得伊塞克湖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现在划入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国的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原为清朝领土)。阿古柏和布素鲁克于1865年底,以喀什噶尔为中心,成立了“哲德沙尔汗国”;1867年,自行建立“洪福汗国”,一统南疆;1870年,攻占吐鲁番,切断了北疆和河西走廊之间的联系,并收降了以白彦虎为首的陕甘回军残部;1871年底,攻克迪化、玛纳斯、鄯善。1871年,俄国亦出兵占领伊犁。左宗棠认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率所部湘军进驻兰州,准备收复新疆,他采用“缓进急战”策略,先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战斗力。光绪元年(1875年),对收复新疆,朝廷有“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指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中国随即失去西北边防的关卡要塞和重镇,使西北边防无以屏障,届时中国边防兵力不但不能削减,反会大大增加。于是,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下诏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左宗棠雄踞新疆,对中俄谈判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力量,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订立《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沙俄归还伊犁,但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中国赔偿俄国兵费九百万卢布(折合白银五百余万两);俄商在中国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对于伊犁居民规定“愿仍居原处为中国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所便”,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左宗棠对曾纪泽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清朝在战争中获胜,使部分反叛清廷自甘陕入疆投靠阿古柏的穆斯林离开新疆,往中亚地区迁移;同时促成新疆建省。

    征西藏也是,国土之可爱,一寸山河万滴血,绝不能随便把土地给人,因为再收复时不知又要死多少人,让后世子孙流血!

    “师,众也”,请愿,签名,也是兴师,劳师动众。我十几岁就参加运动,好动。不反对你们动,但不可以盲动,必要“有智慧地动”。“帝出乎震”(《易·说卦传》),帝,主宰、领袖也。皇,大也。皇帝,大的主宰。领袖是从动里出的。“动乎险中,大亨贞”(《易·屯卦·彖传》),有智慧地动,即“御天下”,“时乘六龙以御天”。司机、掌舵者,视往哪个方向开,必用智慧操作。看群众喜欢谁,说自己要说的事。志同道合不在多少,而在于有作用。

    年轻人必多动,成就是从动来的。平时可以练习写文章,练习吵架,笔战。如看一个政客目中无人,就可以联合为文,骂他一个月,准把他骂得不敢说话。学《孙子》,开始先叫他做孙子,迫他,准垮台。要有骂人的网,联合阵线。成舍我(1898~1991)、龚德柏(1891~1980)是民国时期最好的两个读书人,但龚来台后被陈诚(1898~1965)抓入狱,一关就关了十几年。因为自己一生救国救民不成,他乃要儿子当医生救人。这两人直接与军阀捣蛋,现在年轻人想都不敢想!

    读书要活用,要做事,但绝不能意气用事,要用真理服众。做事利人必损己,损己不易,名望、地位都必得受损。

    其用战也胜(贵乎求胜),久(经久暴师)则钝兵(兵器不利)挫锐(摧折战士锐气),攻城则力屈(竭),久(经久)暴师则国用(财政)不足

    战争一开打就是死活,不到你死我活绝不轻易发动,因为不论胜负,损失皆一也。如天天有战争,国家用度焉能充足?做买卖亦如是,出门在外,能快回家就快回家,否则费用不足就赔钱。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尽)货,则诸侯乘其弊(财尽民疲)而起(起兵袭我),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夏注】钝,因持久而钝也;挫,因持久而挫也。不知兵者,以此已钝已挫之兵攻人,鲜有不致力屈者。力屈,犹云大败也。

    兵法中第一要义即“智”。日本武士道用一个“仇”字训练,太偏激,误解中国文化。读书也得有智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事,在环境制造一个气氛,让对方没有力量战,但在智慧上亦得求速战速决。

    二战留给欧亚多少的祸根!日本的“大东亚战争”,自以为有必胜把握。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远东和太平洋战场的战争,总称为“大东亚战争”,包含东亚、南洋的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其目的在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与英国、美国等同盟国势力争夺殖民地,自以为是“为大东亚新秩序建设而进行的战争”。

    二战的结果?朝鲜分南北,德国分东西,越南亦分南北。想法好,结果谁也没有好,因为天下没有不动的天平。亚洲人太憨厚,道德观重,故二战后吃亏大。

    故兵闻(知道)拙速(犹言或有此事也),未睹(看到)巧之久(犹言绝无其理也)也

    【夏注】孙子极言持久之弊,故言巧迟不如拙速;非真谓兵可以拙用。

    凡不得已而用战,宁速毋久,宁拙毋巧。拙者巧之至,而人不知也。

    速则不拙,拙便不速,久则不巧,巧便不久。孙子以“拙”冠于“速”之上。

    关于兵的事,我们所知的,军事贵速,不贵久。

    “兵者,诡道也”,诡,非奸诈,乃与拙相对。即使再笨拙,也应速战速决,言用兵速胜之利。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决言兵之不可久也,盖警之之词)也

    【夏注】速虽拙,不费财力也;久虽巧,恐生后患也。孙子极言持久之弊,故言巧迟不如拙速,非真谓兵可以拙用。

    “速”字是一篇纲领,余皆明速之利,久之害耳。

    要保存实力,储备自己,一步皆不许走错,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要深藏若虚,将来才能用事,即对人要藏己之巧,显己之拙,如曾文正公之养拙、求阙。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其书房名“求阙斋”。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之情事,被称为“曾剃头”。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许多失败,皆因自以为巧而久战。事临头了,不能则牢骚多。

    有机会读书,必得拼命读,不能扯闲,否则出社会了,想读书也要有心境与环境,一般人不易办到。

    故不尽知(利害相系)用兵之害(以持久言)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以速胜言)也

    尽,一点也没保留。说“用尽了”,即一点都没有了。为什么似是而非?因为缺乏“尽”的功夫。

    利害相生!利害攸关,取敌人之利,就是要消耗敌之力。所以必须下真知的功夫,先将利害想周到了再去做事,就能百发百中。读书人知道利弊善恶,但要不助人为恶,宇宙就清平。不要天天闭门造车,以为读完《孙子》就会做事。

    读书要读成立体的,如医师之“方脉”(医方与脉象,引申指医术),看社会有什么病,以此诊病。能互相印证,所学才能有所用。临床实验乃通时弊,了解今人的心理。对事情要真认识,了解人的心理。做事失败了,就是因为违背了人性。

    说女人有月事污秽,那佛也是父母生的,就是污秽的结晶,何以能成佛?因为不伪为,诚也。不自欺,拿出真心,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中庸》)以诚治国,不诚无物。现在当政者忽略了为政之大本,以为骗人就可以成功,但“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中庸》)。看社会上有多少人开奔驰,却没有职业,其付出与所得不对称,就失大本。做事不可以失大本,否则必败。

    岛内环境安详,刺激不足,乃不用脑。我的时代,年轻就必自卫,必得每天不停地用脑。真替你们担心,你们什么都用了,就是没用脑!当什么官不重要,而是这辈子要做什么,对人类必要有所贡献,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不可以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善(最会)用兵者,役不再籍(召兵之符,征兵)

    【夏注】不再、不三,总是一“速”字尽之,见得要“速战速胜”

    为主。

    一次解决,有必胜的把握。征兵,绝不可征第二次,劳师动众太久。但不再征兵,如兵皆用尽,岂不死光了?中国人多口众,兵源多,而以色列小国寡民就不行,所以全国男女皆兵。

    粮不三载(随粮、继粮、迎粮),取用(器具,军用品零件)于国

    【夏注】“取用、因粮”二句,从“不再、不三”二句看出。惟不必继粮,所以说用,虽取之国中,而粮则掠于敌境也。

    作战久,不可送粮,送粮代表未占领。只可随粮,战胜就有地盘。继粮,准失败。迎粮,即兵回,还得以粮去迎。战争,粮不可三载,只可一载。储存重要,军出,载粮以送之;归国,载粮以迎之。不必三载,走哪吃哪,就地取粮。

    但以何智慧保证敌人不烧粮?昔中国有义仓制,至少储存三年粮,有多的甚至可有五、七年粮。当年国民党军队撤退时,将内地粮仓烧了,才造成内地解放之初百姓生活困难。台湾经济环境好,是老蒋撤退时带走黄金、美钞,有此一说。你不三载,他也是,将你的粮都烧掉,没得吃能不失败?

    关心时事,每天必读几份报。论政,必天天关心时事,遇事才能判断要如何处理。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1994,第三十七任美国总统)已不当国,但其留心时事,仍不亚于现任总统。都谈中国问题,但立论不一。天天留心,才能谈时事。不论读历史与否,也应读读近代史。中国近代确是千年未有的乱史。政治有渊源,事由历史演变过来,故必追源。要懂近代史,才知道何以演变至今。

    抗战局势转变,两个人是关键人物:张学良(1901~2001)与杨虎城(1893~1949)。张为绿林张作霖之子,我曾与他同一老师,以前人都在家里读书。

    西安事变,老蒋签了许多同意书。周恩来(1898~1976)斡旋之功不可没。

    红军长征到延安后,蒋采“安内攘外”政策,国共一直处于紧张局势。1936年12月4日,“西安事变”爆发,经由此一事件达成“逼蒋抗日”的政策目标。张学良之决定兵谏,受东北知识分子影响甚大,还有东北军的质变,间接助长东北军内部反对内战的舆论。12月9日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东北大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最后由周恩来以第三者身份,促使蒋接受张所提出的诸条件,亦即停止内战,全国共同抗日,然后由张释放蒋。张亲自护送蒋返南京。中国共产党因此开启“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张却自此遭软禁,但宋美龄数十年来一直对张备极保护、关怀。张生前也说,他因蒋夫人而保命。

    周恩来调停“西安事变”,智慧颇高。周其人,有学且智高,修养好又肯吃苦。

    人人皆有领导欲,也就是志。但光有志,没有修为也不行。当年中国群雄并立,到1922年~1923年时,以吴佩孚(1874~1939)为最盛。国民党勇于内斗,西北军冯玉祥(1882~1948)、南天王陈济棠(1890~1954)、广东军陈炯明(1878~1933),虽是国民党,但都“反蒋”。川军杨森(1884~1977)、湖南王赵恒惕(1880~1971)、云南王龙云(1884~1962)、桂系李宗仁(1891~1969)、白崇禧(1893~1966),都想当中国皇帝,当时鹿死谁手犹未知。还有内蒙古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1902~1966),东北张作霖(1875~1928)。

    你们应关心时事,读近代史,历史详看,可以学术。没有比搞政治更累的,必须有实才。丘逢甲(1864~1912)、丘念台(1894~1967)为人正派,不索隐行怪、铤而走险。索隐行怪,孤高自赏,曲高则和寡,与百姓距离远,不易被接受。将不可以因怒而兴师,以己之好恶决定一切,铤而走险。此点,可以近代史印证,个人的修为极为重要。

    《战国策》、子书好好看,练习用心。看《战国策》时,得琢磨理由。《三国演义》于你们有助益,可以学会动动脑。天天处在太静的环境,头脑没有受刺激不行。《孙子》是个原则,你学,敌人也学,运用之妙在乎智慧。不学无术,反之学就有术。学问就是“问学”与否,不是读哪本书,世路人情皆学问。

    每个人对事情都可以有想法,但得有方法做到,否则就是穷途末路。穷不同于贫,穷是没有职业,贫是没有钱。有很多有钱的穷小子,没事做;有人很贫,但天天拼命干,就很富有,因为懂得奋斗。

    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夏注】所以入人之国,必须设计出谋,使敌之所有为我资。

    运兵计谋……掠之而为军需,在我无转输之劳,而三军受宿饱之益。

    走哪吃哪。设计出谋,使敌之所有为我资。“因粮于敌”,把它吃光。抗战时的八路军,光行军,后无随粮。但八路军到处捡废枪用,走时将枪捆绑在车上,兵则空手在后面走,怕枪丢了。当时大家认为共产党到处捡破枪怎能用?最后却能打败国民党,难不成有天兵、天将帮助?

    做事必要善用环境,把左右环境变成我们的助力,反之则成为阻力。两个人一同做买卖,聪明者可以出奇招,因粮于敌。你们到哪儿,说话都要有分寸,举动有法度,给人留下好印象。

    国之贫于师(众,战争)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人多物少,售货必贵),贵卖(百姓贵买)则百姓财竭(贵买致财竭),财竭(竭字甚于贫字),则急于丘役(丘赋,昔按地出赋)

    【夏注】远输,输运之远也。“竭”字较“贫”字更甚,故急于丘役。

    计划一事时必注意:“远输民贫,近师贵卖。”就地取材很重要。急,迫也,赋重而不易供也。丘赋,违于常赋。

    作战,非一人之事。我刚来台时,看兵很多,兵搭草房住。老蒋在“凯歌归”(“凯歌归”原为川菜餐厅名称,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台之初,将之指拨为党部办公室,该址日据时代曾为“赤十字会”台湾支部,亦曾为日军军官招待所“水交社”。李隆基有“今朝书秦入,明日凯歌归”句。)办公,任国民党总裁。

    那时,哪里住的兵多,物价就贵。因为有“二二八”的教训,我提议除筹备兵吃的以外,也必须筹备“军中乐园”(军中乐园,正式名称“军中特约茶室”,金门金城仁武特约茶室,电话分机“八三一”。至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关闭,现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因为兵营距乡村近,兵不能管则比虎狼可怕。当时反对的皆军人,我说:“反对的,都比我有经验。是因为反对的,都三个老婆。这已经不是色庄的时候,做事必须实事求是。”老蒋说:“值得研究。”我又提议就地取材,可以使职业的收入增加,国家也太平。

    我之所以说这一段,因为“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礼记·礼运》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必须正视并解决基本问题,大兵皆年富力强,饱暖思淫欲。

    解决一问题了,还必须解决另一问题。因为“军中乐园”成立后,怕他们无智慧,我乃领几个志同道合的去视察,一个地方看一两个钟头,细心,就知其他地方。看出问题了,恐兵事后感风寒,还提出设“休息室”。后来逐渐上轨道就解除。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基本解决问题,伪道学不能解决问题。治军不易,德国、日本皆有此,日本恐是学自德国,有随营的军妓,因此到哪儿才能安宁。

    旧社会以“食色,性也”,本来就是最神圣的事。我们是从哪儿来的?天性也,谁能改变?不能欺人,只是自欺。不必伪道学,入圣庙的一个老婆的很少。

    对事情要真认识,要了解人的心理。治国之道容易,不必求诸深。搞政治,别伪为,作假相。不伪为,诚也。以诚治国,不诚无物,人之所以失败,多半因为违背人性,“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做事不要自欺,拿出真心,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大学》)。

    力屈财殚,中原(国家核心力量所在)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

    【夏注】久战为私家之困。

    人多物少,因为供给前线,售卖皆贵,民家皆致虚耗,十去其七,所余三分如何过日子?许多事皆因一个“私”字,害尽天下苍生!

    公家之费,破车罢(同疲,困也)马,甲(卫身具)胄(卫首具)弓矢,戟楯(干戈)蔽橹(蔽卫之橹楯),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夏注】久战为公家之困。

    剩下十分之四用于国内其他开销,“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后勤极为重要!左宗棠远征新疆,后备物资由内陆往外运送。当时曾、左意见不合,人人皆知,连慈禧太后也知。左宗棠为征新疆大元帅,曾文正却自告奋勇,做左的运输官。接济最难,可以想见古人的心胸!那时曾其实是真皇帝,“无湘不成军”。

    曾国藩一生中,曾有四次被别人劝说当皇帝。虽有名士相劝,但他并没有要当皇帝的想法。曾氏从一个艰苦立学的农家子弟到京城高官,被提拔之速,在清朝、历代都不多见,这显然与清廷的特殊重用密不可分,因此曾心存感激。

    因此,新疆取得之功,国人皆归之于曾文正,因为后边的联勤最为重要,必用之得人。

    故智将务(专心致志)食于敌

    【夏注】下一“务”字,见为将者,精神要专注于此,以求必得之意。能“食于敌”,则“转饥为饱”在此,“变客为主”亦在此。

    不食于敌,则百姓之财竭,公家之费繁,故曰“务食于敌”也。

    贵乎就地取材!战争失去的东西得补,又要浪费百姓的钱。有智之将必食于敌,消耗敌人的物资。做事必懂得就地取材,因为就地取材才便宜,此关乎经济学。到内地投资即就地取材,如果中国都富起来,中国人的消费应是全世界的五分之一。

    尼克松怕中国文化,说是神秘的文化。自尼克松所言,可知中国的潜力,可是得罪不得。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说:“那是个记仇的民族。”《春秋》所谓“三世必复,九世必复”,即有仇必报。中国人永不忘记当年美国对中国的八年禁运。

    朝鲜战争期间,1950年12月3日起美国对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的出口实行全面的许可证制度(以前只对战略物资实行许可证管理),要求“美国应当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凡是一个士兵可以利用的东西都不许运往中国”,甚至包括纺织品和废橡胶,从而对中国实行了实际上的全面禁运。接着美国政府颁布“港口管制”,限令美国船只和飞机不得运输或起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为目的地的战略物资和重要工业原料。为了从经济上扼杀中国,美国还极力促使其盟国和其他中小国家参加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为加强对中国的封锁与禁运,更严格地实行对华贸易管制,制定更加严格的“禁运货单”,其清单远远超出了欧美各国制定的“巴统贸易管制”范围。据统计,朝鲜战争期间共有四十五个国家参加对中国的禁运。

    再远的仍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英国实坏透了!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义和团事变后,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组成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三万人,后来增至约五万人,消灭义和团,京津一带清军溃败,造成屠杀、抢劫等。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最终以光绪帝名义下“罪己诏”,召庆亲王奕劻和两广总督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签订《辛丑条约》,共十二款,外加十九条附件;付出巨额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这就是所谓的故亦有“九七国耻”一说。参与八国联军的日、法、德、意、美都有分割中国领土的野心,而俄志在用其他条约获得中国东北。英、美则以商业利益为重,希望保持中国门户开放,并对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后达成的协议,没有要

    求清政府割地,而只要求巨额赔款,“庚子赔款”,总额为关平银(白银)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二百二十三万八千一百五十两,以中国的海关税、盐税作为赔款抵押。还本付息定在上海,由汇丰银行、德华银行、道胜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正金银行经收。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分行,参加组成“庚子赔款银行委员会”。清政府的关税收入仅能偿还以前的旧借外债,“庚子赔款”年额二千一百二十一万余两摊派给各省、关,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捐税的不断增加,当时称之为“洋捐”。有以“饿的话,每日熬一鹰”(俄德法美日奥意英)作为八国联军口诀。

    你们有时间必须看《韩非子》。

    《韩非子》,先秦韩非论著,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对先秦时期社会各种领域的思维,有系统地对政治策略立场阐发,全面性的政策设计表述和深度的对统治技术探究,也间接补遗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之不足,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并提供不少“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食敌一钟(指米饭),当(抵)吾二十钟;萁秆(饲马料)一石,当吾二十石

    【夏注】是故智谋之将,其用兵也,预虑乎百姓之财竭,公家之费繁,而当以“取食于敌”为专务焉。由是观之,智谋之将之有利于国也多多矣。

    做事就地取材才便宜!所花费者少,所收获者多。言善用兵者,因粮于敌之利,所以省己之财费。

    运送东西时,损的量必算出,如中间的人事费、车马费等。

    故杀敌者,怒也

    【夏注】人心不愤,则不肯斗,在我有以激之,使之同心愤怒,以致果也。

    怒敌!使兵杀敌,必激之以怒。但激怒兵,不能使兵知,应使他们自己感到怒了,才有效。职业化的作战,没有力量。

    许多事必善用脑。创业之始,必设身处地去创业,摆架子不行,一个人不能成事,要合作。是同志,有利同享,有祸也跑不了。“怒事”才能卖命,想把事情做成功,必用方法激他们,使他们有责任感,才会脚踏实地去做。

    最难得的是同道,以道相合。不能找职员,找职员,公司只是他的养老院。

    取敌之利者,货也

    说“兵到秋毫无犯”,是做文章,绝无此事。

    要以敌赏兵。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得敌财货必用以赏兵,则兵自争先效命。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奖一以劝百),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使车不得相聚),卒善而养(以恩信固结,善待之)之,是谓胜敌而益(更加)强

    【夏注】车中之卒,加以恩信抚摩,庶彼尽为我用,不致思归叛去。如是敌车为我车,敌卒为我卒,岂仅曰取胜于敌云尔哉,不可不谓之增益吾之强盛,又何内外之足患耶?总之,兵之为事,贵乎“速胜”以成功,不贵乎持久以自毙也。

    “益”字,从“胜”字看出。

    战马有习惯性,不能换,因此必杂而乘之;战车上的士兵,亦得杂而乘之,令车不相聚,不使之成一帮,恐有变也,杂而处之,不相信但仍必用。本土作战难,语言相通,一有不利,兵就跑掉。

    “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地大,南北兵习惯不同,必投兵之所好,“善而养之”,以恩信固结,使不思归叛。如兵的生活不安定,其他皆不能求。二战时,德国希特勒失败原因多,如杀俘就增长敌人的战气。不像曾文正抓到战俘,问谁要回家,给路费;愿再战的则善待之。此为战胜敌人最好的方法。

    故兵贵胜,不贵久

    【夏注】不曰贵速,而曰贵胜,用字最有斟酌……惟速而能胜,斯为贵也。

    出奇制胜!用《孙子》,必要知道敌人也读《孙子》。棋逢敌手,完全系乎运用之妙,贵乎能用智,存乎心。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音似,当动词,执掌)命,国家安危之主(主宰)也

    【夏注】“民”字最宜着眼,“主”字亦不可忽略看过。百姓有其命,民安则国安。将能速胜,即可安而不危,危而能安。

    了解战事的将领,就是掌握人民生命的主宰。主其事者必须有德、智,国家的好坏系于一二人之身。做官容易,做政治家难!机术不够高明,太无政治艺术。就是笑也要看场合,厉害在此。世愈是乱,愈要处变不惊,戒急用忍,实事求是。做事,不可做伪君子。

    “九一八”事变后,满洲(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不易帜,山海关一关,宣统“登基”,“满洲国”成立。

    日俄战争后,1906年日本成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以便对中国进行有效的渗透。1932年1月28日,南次郎返回日本,向日本天皇作了《满洲近况》报告,建议在满洲建立“新国家”,如此可以方便日本今后进攻苏联“向北发展”,而日本借控制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可使日本得到足够的资源,亦可通过向满洲移民解决日本地狭人稠的问题。而一直冀望复辟清朝的前满洲贵族以为时机到来。满洲宗室、时为吉林省军参谋长的熙洽打开吉林城门,向日本投降。熙洽密信溥仪,请“皇上”回到“祖宗发祥地,复辟大清,救民于水火”,在“友邦”支持下,先据有满洲,再图关内。以熙洽为首的前满洲贵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仪至满洲、建立君主制的国家。1932年2月18日发布“独立宣言”:“从即日起宣布满蒙地区同中国中央政府脱离关系,根据满蒙居民的自由选择与呼吁,满蒙地区从此实行完全独立,成立完全独立自主之政府。”3月1日发布“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3月9日溥仪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满洲国”正式建立。9月15日,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与“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在勤民殿签署《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还约定日本军队所需各种物资、设备由“满洲国”负责,日本有权开发矿山,日本人有权充任“满洲国”官吏,日本有权向“满洲国”移民,等等。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长春)登基,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称帝,年号“康德”。“满洲国”以“王道乐土,五族协和”为建国方针。直至1945年8月因日本本土受到美国原子弹攻击,苏联红军袭击驻守“满洲国”的关东军和“满洲国”军,日本战败;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仪宣读“退位诏书”,“满洲国”正式灭亡,计十四年。

    简言之,当时的领导人都不成熟。我与宣统(1906~1967)同龄,宣统正月生,我九月生。我俩二十五岁时,“满洲国”成立;当年,老的说不行,我们当面点头,背后则说太旧。等明白了,才知不旧,完了!

    中国如有福,中山先生(1866~1925)应活到八十六岁,但他六十岁就走了。后来掌权的都年轻,老蒋(1887~1975)年纪大些。志与妄想,是两回事。张学良与我同一个老师——沈梦九,此人是名流,在家中教我们;同争一块土——东北。

    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着中华民国完成形式上的统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选择不抵抗,张退守锦州,带领东北军退至关内。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正式成立,不易帜而宣告“独立”。

    国民党于1947年就开始撤了。老蒋来台后,就他一个人认真,想反攻、“复国”。他年轻荒唐过,但后来并不太坏,可以自律,但不能律下。提倡“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由江西省省长熊式辉于1934年2月在江西发动,其“道德复兴观”源于传统孔学信条、基督教道德准则及军事理想之大杂烩。是1934年至1949年9月国民政府推出的公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作为在危难中拯救国家的措施。),自己四菜一汤,下面的人却不能。

    天下无巧得之事,今天回头一看,能在百姓心中过关,如孙中山与周恩来,因为表里如一,“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你出什么主张人皆知。

    上一代的错误,必须好好正视,国家的好坏系于一二人之身,即掌舵者。真是无言以对苍天,应有勇气向后人认错。

    我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坐军机来台的,当时一机坐三个人,三人被隔开,中间放些什么东西不得而知,东西都顶天。其实,掌权者亦痛苦!我经过阳明山时,必到昔日住处看一看,仍有老兵看守。我曾住十多年,后来严家淦(1905~1993)住。我以开玩笑语气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不可一日无钱。”提出教书要求,下山开始教书。

    我从日本到德国学军事,后来从事行政。来台所做的两件慈善事,后来皆因失于贪,乃无疾而终(一是慈航法师于1954年归西后,师尊与赵恒惕等筹设成立慈航中学,1960年慈航中学成立,后因发放奖学金、财务亏空等贪腐问题而易手。师尊有所感,曾作《恶僧传》,后因有感于证严人格而亲手烧毁此书。二是1971年,师尊曾与来台名学者张其昀、钱穆、方东美、屈万里、熊式一等研商成立“华夏学菀”,爰拿出三件祖传宝物兴学,众人推举一人,委托其求善贾而估;立下字据,并由有德望三者签字见证。惜宝物为有权势者所夺,“华夏学菀”遂成虚话。)。

    我活这么老还不老,在能化气,并不生气。我七十岁就作墓碑,却愈活愈精神!

    现在台湾许多的党派承国民党,就擅长说假。知识分子是时代的安定力,不是靠武力而是智慧。你们应善用智慧为未来奋斗,要用理智,否则偶一不慎就万劫不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