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书记载来看,赵匡胤在整个陈桥兵变事件中,都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得已才坐上皇帝宝座。但是,经过后人仔细研究发现,陈桥兵变原是赵氏家族预谋已久的篡权事件。
第一,在后周得知辽国与北汉联军南下攻打后周之时,满朝文武,无不慌乱。宰相范质请赵匡胤出征之时,赵匡胤却以兵少将寡为借口推脱。最后,范质只得把朝廷最高兵权交予赵匡胤,赵匡胤手中掌握了后周全部兵马。
第二,据《涑水纪闻》等书记载:“及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师之日,将策点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远避于外州,独宫中未之知也。”由此可知,陈桥兵变不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有预谋的。赵匡胤大军离开后不久,后周京城谣言四起,说赵匡胤才是真命天子。谣言的力量不可小觑,在后周世宗在位之时,赵匡胤就曾利用谣言,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这次故伎重施,使得后周朝廷文武百官慌作一团。这也是赵匡胤的杰作,就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同时也使得自己在军队之中更有声望。
第三,黄袍从何而来?古诗有云:“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如果不是预先准备好,军中怎会临时有黄袍?
第四,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就马上班师回朝。可是,他此次出征的目的是迎战汉辽联军,怎会如此轻易就回朝呢?“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加身便罢兵。”史书中也既没有记载关于辽兵入侵的任何结果,又没有记载北宋出征的任何情况,这一场所谓的战争也奇迹般地消失在史册里。由此可以认定,汉辽入侵的军情是配合赵匡胤兵变而谎报的。
第五,《宋史·杜太后传》记载,杜太后得知其子黄袍加身后,没有因为这诛灭九族的大罪而感到惊慌,反而还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司马光《涑水纪闻》也记载,杜太后说:“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这个“大志”,应该就是做皇帝。
第六,由历史条件分析,后周皇帝年幼无知,根本没有能力带领部下一统江山。对于将士们来说,拼死拼活立了大功,又有谁知道呢?他们迫切需要推出一个有威望的人,而且是能够真切地体验到他们劳苦的人出来带领他们。赵匡胤显然具备这些条件:他是军人,能够体验将士们的劳苦;他有威望,能够使人信服;他掌握着禁军的领导权,手里有军队。
可以说,陈桥兵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既是赵匡胤有意为之,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