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大观-歼轰-7战斗轰炸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歼轰-7战斗轰炸机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的双座双发多用途全天候超声速歼击轰炸机,可用于攻击敌战役纵深目标,攻击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等战场目标。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歼轰-7战斗轰炸机1984年开始研制。1988年12月14日在阎良首飞成功,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现已装备中国海军航空兵。

    该机机载乘员2人,机长2232米,翼展1270米,机高657米,最大平飞速度时马赫数为17,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最大外挂6500千克,作战半径(正常载弹)1650千米,转场航程3650千米。

    机载武器共7个外挂点。可挂载C-801/802反舰导弹,PL-5系列格斗导弹、炸弹、火箭弹等。另有1门双管23毫米机炮。动力装置为斯贝-202涡轮风扇发动机(国产型称为“涡扇-9”),推重比505。

    雷达与电子设备为多功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有较强的下视能力和快速识别目标能力。KF-1型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自动领航、航向预选、火控交联控制及高度底限等功能。另外该机还设有GPS卫星导航系统和综合电子干扰系统。

    水轰-5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公司和水上飞机设计所按海军要求研制的水上反潜轰炸机。主要用于在中近海域执行海上侦察、巡逻、反潜任务,也可用于对水面舰艇的监视和攻击。经过改装,可用于森林防火与运输。

    水轰-5于1968年开始研制,共研制4架原型机,首架于1975年5月下水,1976年4月3日首次试飞,1986年交付使用。水轰-5采用大展弦比高置上单翼,机翼上装四台发动机,左右外翼下各有一个稳定浮简,垂尾装在平尾端部。大长宽比机身腹部为船形,有双断阶,船身前部有抑波槽,两侧有挡水板,机身后段背部有炮塔,尾部有磁异探测器。装有供上岸下水使用的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

    动力装置为4台wJ-5甲(77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23168千瓦,驱动4叶螺旋桨。翼展36米,机长389米,机高98米,机翼面积144米2,展弦比90。

    最大起飞总重45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36000千克,最大着水重量395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556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0250米,最大航程49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1155小时。

    主要机载设备有海上搜潜和攻潜用设备。武器为自导鱼雷、空对舰导弹、航空炸弹和深水炸弹。

    现代战争要求部队具有快速输运能力,但是,前提必须是拥有一大批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是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飞机,能实施空运、空投、空降行动,保障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行动。军用运输机具有载重量大,航行距离远,场地要求低等特点,并有完善的通讯、领航等设备,能进行全天候全地域飞行。军用运输机按照运输范围可分为战略运输机、战术运输机。战略运输机航程远,载重量大,负责运输部队和重型装备,保障军队进行全球性快速行动。战术运输机用于战役战术范围的空运任务,能在前线简易机场起落。

    军用运输机与其他飞机不同处是,机身舱门宽敞,可装运坦克,直升机等重型装备,舱门可分为前开、后开和侧开式舱门,机舱内的坦克汽车可以从前开式舱门和后开式舱门直接进出。运输机还带有各种起重设备、传送装置,便于迅速装卸。飞机起降对机场条件要求很低。军用运输机均采用上单翼布局,机翼上都设计有多种襟冀等增升装置,改善起降性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用运输机在轰炸机和民用运输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空投、空运行动频繁,促使军用运输机技术逐渐成熟。战后,由于飞机发动机功率的提高,使军用运输机的载重量成倍地增长。主要运输机有美制C130大力神,苏制安12,中国制造的“运八”型运输机,欧洲的C160等运输机,均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为使部队具有全球作战能力,均研制JCSA(银河式)和安124、安225等重型战略运输机,它们的有效载重量都大于120吨,航速超过850千米/时,航程大约有4500千米,实现了跨洲跨洋运输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设想。而美制C17式军用运输机兼备战术战略运输能力,成为最新一代军用运输机。

    现役的军用运输机按照大小和用途划分,大致可分为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两大类。若根据其动力装置来划分,又可为螺旋桨式运输机和喷气式运输机。

    战术运输机主要用于在战役战术范围内遂行空运、空降、空投等任务。这类运输机多采用2-4台活塞式或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也有个别的机型选择了喷气式发动机,如日本的C-1等),它们的载重量较小(大约在5~20吨左右)、航程也较短,但起降性能不错,可在前线简易机场使用。

    按照载重量划分,战术运输机又可分为轻型和中型的两种。

    轻型战术运输机的载重量大约在10吨以下,它们多采用两台螺旋桨发动机或喷气式发动机。这类运输机可充分利用螺旋桨滑流或发动机喷流在翼面上产生的动力升力,因此其起降性能和经济性较好,轻型战术运输机中比较著名的机型有:意大利的C222,荷兰的F27MK400M,西班牙的CN212,日本的C-1,乌克兰的安-26、安-32、安-72/74,中国的运7M等。

    中型战术运输机的载重量大约在20吨左右。它们的基本布局设计均采用后尾式上单翼、双发或四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也有个别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低机身、后开舱门等设计方案。目前,使用较多的中型战术运输机有:美国的C-130“大力士”、前前苏联的安-12“幼狐”、中国的运8以及法国和德国合作研制的C-160“协同”等。

    战略运输机主要用于在全球范围内载运部队和各种重型装备,实施全球快速机动。它们多以四台涡轮喷气或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动力(也有个别的机型采用涡桨发动机,如前前苏联的安-22),其载重量很大(40~150吨左右)、载重航程较远(5000~10000千米以上),这类运输机由于吨位太大,必须依赖大型机场。战略运输机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C-133“运输霸王”、C-141“运输星”、C-5A“银河”,俄罗斯的伊尔-76,乌克兰的安-124“鲁斯兰”、安-225“梦幻”等。

    在战略运输机中,还有一种起降性能好、载重量较大、航程较远,既能执行远程战略运输任务,又能执行战术运输任务的机型,被称为战略/战术运输机。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研制的C-17。

    战略运输机、中型战术运输机、轻型战术运输机在军队中各有司职,执行军事运输任务时,它们分别担负不同的运输使命。

    如果将轻型战术运输机作为军用运输机体系的第一级,中型战术运输机作为第二级,大型战略运输机作为第三级的话,那么,前前苏联根据本国的情况,将这三级运输机全部包揽;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只研制和生产第二级和第三级;大部分的西欧国家由于国土面积不大,基本上不需要大型和超大型的战略运输机,他们要么采用美国制造的C-130,要么选择德国和法国合作研制的C-160中型运输机作为其第二级,然后,定购一种轻型运输机作为第一级,至于第三级运输机,个别国家考虑少量引进(多瞄准C-17、伊尔-76等),以应付不时之需;而多数第三世界的国家,由于财力有限,往往只装备一种运输机。

    20世纪60年代,由公司研制的F27双发涡桨式军民两用运输机,因性能优异、价格合理而畅销全球,有60多个国家、近200个客户使用过该型机。别称“友谊”。

    “友谊”式飞机的翼展为29米,机长23;56米,机高85米。其动力装置为两台“达特”MK552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240轴马力(1648千瓦)。该机自投产以后,经过了多次改进改型,前后出厂的型别有:F27“友谊”MK100、F27“友谊”MK200、F27“友谊”MK400、F27“友谊”MK400M、F27“友谊”MK500、P27“友谊”MK500M、P27“友谊”MK600等。其中,MK400M和MK500M为军用运输型。MK400M的最大起飞重量达20820公斤,最大载重量6440公斤,正常巡航速度48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000米,航程将近20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7小时25分。

    1983年11月,福克·联合航空技术公司开始研制P27的后继机——福克50。该机的外形尺寸与P27基本相当,但做了一些局部修改。其主要的变化是在电子设备、机体材料和动力装上,换装了效率更高的PW125B涡桨发动机,更新了机载电子系统,采用了较多的复合材料,使其综合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福克50双发涡桨式运输机于1985年12月第一次试飞,1987年开始交付用户使用。该机的投产,使争夺世界运输机市场的擂台上,又出现了一个优秀的“选手”。

    (3222是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继承菲亚特公司的设计,于1970年研制成功,1976年装备部队使用的一种双发涡桨式战术运输机。该机最大的特点是:作为一种小型运输机,其机身直径却相对较大,与美国空军使用的C-130中型战术运输机的机身直径比较接近,其货舱长度只有858米,但宽度达245米,高度为225米,容积58立方米,可以装运较大尺寸的军用物资。

    G222运输机的翼展约287米,机长227米,机高1057米。其动力装置为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T64-GE-P4D涡桨发动机,单台输出功率达3400轴马力。该机的最大平飞速度为487千米/小时,巡航速度43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7840米,最大起飞重量28000公斤,最大商载9000公斤,最大载重航程1260千米,转场航程4690千米。它的起降性能较好,可在前线的简易机场使用。

    1997年6月,阿莱尼亚公司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公布了一项军用飞机发展计划,两家公司准备联手,合作研制C-27J型(意大利称为G222J型)战术运输机。该机是在(3222飞机的基础上改进的,它采用了美国C-130J运输机的货舱装卸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部分航空电子设备,动力装置更换为两台功率更大的AE2100D3涡桨发动机。其最大起飞重量增加至3000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提高到565千米/小时。另外,该机的航程和巡航升限等指标也提高了30%以上。首批生产型C-27J战术运输机于2000年开始交付。

    C-27J的载运能力大约为配备四台AE2100D3发动机的C-130J的一半,因此,完全可以将它看做是C-130J“大力士”飞机的缩小型。这样一种运输机,将会对不少需要高性能轻型战术运输机的国家产生吸引力。

    C-212“航空汽车,由西班牙航空制造公司研制,系一种短距起降性能较好的双发涡桨式多用途运输机。它可用作军用货机、伞兵运输机、救护机、教练机等。

    该机采用后尾式上单翼气动布局,翼展19米,机长1515米,机高630米。其动力装置为两台TPE331-10B-511C涡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912轴马力。它的最大使用速度约为370千米/小时,正常巡航速度3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8500米,最大航程176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为7450千克,最大载重量2770公斤,可运载23名伞兵和一名教官。

    “航空汽车”的原型机于1971年3月26日飞上蓝天,其生产型和改进型包括C-212A、C-212AV、C-212B、C-212C、C-212E以及C-212-5100系、C-212-200系、C-212-300系等型别。

    该型机除西班牙本国使用外,还销往国外,出口到美国、比利时、瑞典、葡萄牙等发达国家和约旦、安哥拉、苏丹等第三世界国家。

    C-130是一种四发涡轮螺旋桨式远程中型多用途战术运输机,绰号“大力士”。C-130运输机是一员老将,它已经连续生产了40余年,至今仍旧活跃在蓝天上。C-130发展了许多改进型,如基本型C-130A/B型及E/H型,电子侦察型EC-136,空中加油型KC-130。1951年开始研制,1956年12月生产型开始交付美国空军使用,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生产。机载乘员3人。C-130E动力装置为4台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为3313千瓦。

    该机翼展4041米,机长2979米,机高1166米,机舱容积1655米3。

    该机空重34170千克,起飞重量58970千克,最大载重19870千克,运载量为12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92名伞兵,或一辆12吨的加油车,或1门155毫米榴弹炮,或一辆重型坦克。最大载重航程4067千米。最大巡航速度62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0060米,最大油量航程7600千米。

    C-141是一种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主要用于运送兵员和武器装备。具有航程远、载重量大等特点,可进行空中加油遂行洲际空运任务,亦可实施远程快速机动空运。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生产。

    该机机载乘员4人。C-141“运输星”1961年3月开始研制,1965年4月开始交付美国空军使用,绰号“运输星”。动力装置为4台TF33-P-7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9340千牛。

    该机翼展4874米,机长5129米,机高11%米。使用空重6797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55580千克,最大载重40439千克。可以载154名士兵或124名伞兵,或奶名担架伤员及8名医护人员。还可以装载轻型坦克、卡车、火炮等重装备。

    最大巡航速度(高度7400米)916千米/小时,最大燃油航程9920千米。最大速度为916千米/小时,转场航程可达10278千米。起飞滑跑距离为177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1128米。

    C-141“运输星”具有机动速度快、距离远的战略运输能力,所以一直备受重用。1964年4月基本型C-141A首批订货127架,曾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在中东战争中曾为以色列空运过大批作战物资。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C-141运输机与C-5运输机配合使用,组成一支混合战略空运力量,担负为美军空运大型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的任务。

    C-5“银河”运输机是美国空军最大的运输机,该机翼展为6788米,机长7554米,机高1985米,两个机翼的总面积有576米2,载重量是100吨,是C-141的两倍半,号称美国空军运输机中的运输冠军。C-5“银河”运输机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运输机。

    该机1963年开始研制,1970年春开始交付使用,美国空军共订购了81架。由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研制。机载乘员5人。动力装置为4台TF39-GE-1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1823千牛。

    最大平飞速度为919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为815~871千米/小时,实用升限为10360米,最大爬升率为762米/分。起飞滑跑距离为253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1070米。

    可运载2辆M1主战坦克,或16辆卡车,或6架AH-64武装直升机,或10枚潘兴导弹及发射车,或345名士兵。

    C-160“协同”是由法国的航宇公司、梅伯布公司与德国的联合航空技术·福克公司等有关部门合作研制的一种双发涡桨式中型战术运输机。该机于1959年开始研制,1963年2月试飞,1967年交付两国的部队使用。

    “协同”式运输机采用后尾式、上单翼布局,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上翘的后机身下部可放下作为舱门和货桥。该机翼展40米,机长3240米,机高1165米;货舱长1351米,宽度为315米,最大高度达298米,地板面积426平方米,机舱容积约115立方米。可用于运送部队、装备、车辆和各种军用物资。

    C-160运输机装有两台功率比较大的“苔茵”RtV20MK22涡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达6100轴马力。由于动力强劲,其最大起飞重量可达51吨,最大载重量约为17吨,最大飞行速度513千米/小时,实用升限8500多米,转场航程8858千米。该机的性能与美国早期生产的四发螺旋桨运输机C-130A基本相当。

    C-17“环球霸王”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重型战略战术运输机。它既可高载重远程运输,又可在战区机场跑道上起落,完成向前线运送补给的战术任务。由麦道公司研制生产。C-17机尾上翘,有一扇左右打开的货舱门(含货桥跳板),装卸效率极高。C-17装载的物资是C-130的4倍。C-130卸载154吨需30分钟,而C-17卸载698吨所用时间还不足30分钟。C-17拥有一个圆柱形机身,钝圆的机头处设3人机组驾驶舱,舱内有4个多功能显示器,2台大气计算机,2个全飞行状态平视显示仪和1套飞行控制系统。机身中段货舱尺寸为2682米(长)×549米(宽)×411米(高),容积592米3,可由一人操纵自动将18个集装货柜约78吨重的物资全部从空中投下,也可搭载78108千克以下的各类大尺寸军用物资。它的最大起飞重量约260吨,最大载重78吨。该机主货舱可装两辆并列的5吨载重货车,3辆并列的吉普车,装运3架AH-64A双击直升机。转场航程8710千米。

    C-17的尺寸接近C-141,运载能力与C-5相近,而起降能力比C-130还要好一些。此外,C-17能使用的机场数比C-5飞机多5倍以上。C-17采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装有完备的电子设备,包括新型显示装置、雷达告警系统和电子对抗吊舱等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