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做老婆-爱情是用来生活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爱情是用来生话的爱情,它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绝不是全部更不是把生命都搭上的一件事情。爱情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生话,也只有在琐碎的、具体的、日常的生话中,真正的执手之爱、相濡以沫之爱才会诞生。而一切没有进入生话的爱情,都只是对爱情的一种想法,是一种激情的释放。

    对他来说,她是他生活中的“味精”

    松30岁才结婚。

    30岁结婚的松很知道该怎么经营自己的婚姻。在她这么个年龄里,很难得。

    她曾经很向往浪漫的爱情。有谁不呢?

    于是,她爱上了一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一个她不该爱的男人,从18岁一直爱到了28岁。

    整整10年啊。

    他知道她爱他,他也很愿意享受这种爱。但是,他没有给她任何承诺,因为他有家有妻子,而且他不可能离开他的妻子。同时大学毕业的他和妻子是在当时任教育局长的岳父帮助下才进了这所省立重点高中。岳父的官越做越大,他始终在岳父的卵翼下不敢造次。和松的情感出轨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妻子的控制和岳父的威严表示一个小小的反叛。

    她一点都不知道这种大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和微妙。因为她才18岁。她只知道,她爱他,爱他在课堂上讲到得意处,把头发那么轻轻往后一甩的潇洒:爱他在主动提出为她做辅导时,那种眼神的忽然空濛;爱他每天在准时的时间在学校职工宿舍拐弯处会准时出现的那个瘦长的身影;爱他走到教学楼下情不自禁往她所在的教室里迅速地瞄上一眼的慌张。

    她义无反顾地爱着,期望着有一天她可以解救他出来:她以为他生活得很不好,很委屈,很郁闷。为了救她的梦中情人,于是她就拼命地学习,如愿地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进了京城一个很有权力的机关,做了一位大首长的秘书。

    也许是见的世面多了,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自己的这份感情进行了审视。突然她发现在这场感情中,她的爱情是被她用来当“饭”吃的,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他来说,他是把它当做“味精”的,是乏味的婚姻生活中的星点调料而已。

    她不敢再往下想了,因为顺着她的思路下去,她否定的就不仅仅是他而是自己。有时候人们不愿意割舍一段爱情,不完全是因为当事人太痴情,也不完全是对这段感情的放不下,而是从对感情的否定中去否定自己原先的选择原先的眼光原先的价值取向,这会使自己感受到人生的失败。所以,这就是人们很少愿意去否定自己的最重要的原因。人啊,是最不愿意面对自己错误的。这也是很多人特别是女人,容易陷入感情的泥潭里不愿意出来的潜意识,而不是我们平日所说的仅仅是因为太爱。人们在感情中其实并不是不能放下对方而是放不下自己。

    爱情中,已经没有了“我”

    正在这个时候,松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电视剧。

    这个故事给了正在思考中的松一个无法回避的启示。

    这个“故事”应该说还是很好看的,尤其在国产片中。

    平心而论,我们的很多国产片还是很好看的,要仔细地系统地才能看出作者编者导者演者们的苦心。但是现在因为生产的太多,其中不乏大量的平庸之作,于是把国产片的名声带坏了。不过令人可惜的是,尽管有些还是可以“看”的,但是能够有着很长的经典的生命力的确是不多。

    故事是一个传奇:长相漂亮、气质高雅、一笑两酒窝的女记者去外地采访时,受她的朋友之托顺路去看一位正在坐牢的他的朋友。在第一感觉中这位女记者居然爱上了这个囚犯。爱得这个女记者昏天黑地,爱得这个女记者“不愿醒来”。而且还不顾这个囚犯刻意的冷落,一个月去一次外地的监狱去看他,而且要他离婚,等他离婚。

    这位女记者的爱情有着何等的难度,她明知道这是一桩不甚可能的事情,于是她居然就以自杀来一箭双雕,要挟父母也向他宣布:此生非你不嫁。于是他在她的坚持下(这一点不太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脉络。他应该属于那种不容易被人所挟持的人),甘愿放弃一切与原先就不和的妻子离婚。出狱以后就与其同居,在人地生疏的外地且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不到一年里,策划了她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的处女作,以80万元的价格暖昧成交以及策划了自己的跨国诈骗的大动作,最终把自己“策划”到死去。结局是一身缟素的记者带着他们的孩子去凭吊着怀念着自己的爱人。

    故事中描写的爱情是美妙动人的,是激情汹涌的,是神魂颠倒的,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无一例外的,生活和所有文学作品中可圈可点的爱情都几乎是以悲剧为结局。这个故事也是这样。

    松被震惊了。她想,爱情真的应该是这样的么?这个女记者得到她的爱情了么?如若不是这个女记者像飞蛾扑火似的,扑向她心目中所认为的爱情,那么这个悲剧应该是可以避免的。至少不会像这种结局害人又害己。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悲剧还有着它的审美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不惜牺牲一切的爱情观点和举动的人则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了。

    而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的逸事又一次对聪明的松做了提示。

    在大学里,松是看过徐志摩为陆小曼写的日记和书信,20多岁的姑娘很是为那些枝枝蔓蔓的感情所感动。那种奋不顾身全情以赴的姿态使松对他们的爱情无限向往,想着如果有如此忘我的爱情,绽放着自己生命的光彩,这是何等地伟大和美丽啊。然而,后来松知道了,徐陆婚后并不幸福,那么林徽因如果不嫁给梁思成而嫁给徐志摩会怎样?她的结论是,聪明如林徽因者一定不会嫁给徐志摩,因为热烈的感情说到底只是用来演绎爱情留下佳话的,不是用来一起生活的。

    在松28岁的年龄时,她开始认真进行了思考:爱情真的应该是如火如荼的吗?爱情真的是应该忘我的吗?如果在爱情中已经没有了“我”,那么“他”在和谁爱着?

    冷静地开始思考以后,松开始进入了一个认真观察的阶段。她发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书本上,所谓可歌可泣的爱情也就是供人们欣赏的。因为即便是曾经爱得天昏地暗,但是几乎所有的火热的感情都随着时间渐渐变淡,渐渐变成可以滋养灵魂和身体的温暖而不是毁灭自己的火焰,哪怕曾经是可以让人疯狂或者是痛苦地死去活来的爱情。这种状况可能有两点说明,一是这种事情的确很少,所以有了一点原型就被文人大做文章,于是出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些流传很久的故事于是就给了一些少男少女甚至不止是少男少女们一个误会,以为真正的可歌可泣的爱情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把人们特别是少男少女的感情导入一个误区。二是因为很少,所以就特别珍贵,被人们所向往,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主角,当然最好是那个被人爱得死去活来的对象。这种幻想常常会在女人的想象中。就像18岁到28岁的松。

    换了一个思路的松,突然非常恨那些引导着女子去为爱情而献身的作家们,因为在这些人的笔下,这种被人掬一捧热泪的主角常常都是女人。作为一个女子,松为这些文人创作出这种误导女人情感的爱情悲歌而愤慨。

    松突然觉得自己很可怜,为了一种想象中的虚幻的美好,而放弃了现实的实在的美好。为了一段没有承诺的所谓爱情,把自己10年的青春付之流水。对这10年交的感情的学费,松并不是太后悔,因为她需要成长.只不过她的成长代价太大。

    在弄明白了这些青春的问号后,松立即恢复了自己作为一个睿智的职业的女性的果断的本能,嫁给了一个一直默默地爱着她的大学同学。

    生活是一件很清醒的事情

    新婚之夜,松把自己前前后后的心路历程毫无保留地告诉了自己的爱人,她认为这是放下前一段感情经历最好的做法,因为爱人应该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松的先生很感动。作为婚姻问题的研究生,他一直看重的是松身上那一种清纯和执著。关于松曾经的爱情,他也略知一点,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松在新婚之夜在他面前展示了自己通透的灵魂。

    他把松紧紧地搂在怀里,告诉松,她没有错,爱永远都不是错,错的是在不适合的地方产生了不适合的爱。这种不顾一切的爱情方式,不是源自爱情本身,而是源自最初的少女情怀和后来在做牺牲时的自我感动。有时候,爱情只是一个借口,是一种维持自己的内心不至于因失败感而崩溃的借口。其实所有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都只会以戛然而止的效果为结局,因为延续下去的绝不再是这般痛彻心扉,时间会消融所有的激情。所有的爱情灿烂只会归于平淡,这是爱情最好的归宿,就像所有的人生灿烂都将会随着生命的消失而告终一样自然。

    松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感谢上帝,他理解她。

    他说,你是不是认为我这样说有些残酷有些过分有些太清醒?

    松说:你是对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件应该很清醒的事情。还记得有一位女作家在我们学校作演讲的时候,有同学问她“请诚实地告诉我,人生是有意义的吗?”这位女作家很干脆地说:“认真地诚实地说,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们要赋予它一种意义,这样你才会觉得生活着是美好的”。其中的恳切和真诚以及道理当时是给我很大震撼的。仔细想想,她的话真的是有道理的。所谓震撼,常常是自己意中有而言中无的思想才会给自己以震动的,这句话于我就是这种效果。形成生命本身就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但是能够成其为生命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应该爱惜善待和尊重自己的生命。

    松很开心,因为她知道她终于找到了那个懂她的人。她告诉她的先生,所以正是因为偶然,生命本身并没有赋予每个人什么大了不起的所谓“意义”,我们在“不能不在乎”自己的同时,也不能够太“在乎”自己。

    和生命一样,所谓爱情,它也仅仅只是一种生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绝不是全部更不是把生命都搭上的一件事情。爱情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生活,也只有在琐碎的、具体的、日常的生活中,真正的执手之爱、相濡以沫之爱才会诞生。而一切没有进入生活的爱情,都只是对爱情的一种想法,是一种激情的释放。生活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实在,光靠空想和激情是支撑不了许久的。

    松的先生很欣慰,他看得出,松对生活的感悟是超越了一般女人的悟性。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生活会很愉快的。他告诉松,女人是有权利生活得幸福和轻松一些的。哪怕势利一些,现实一些,也比以对爱情的向往而盲目的飞蛾扑火好。那些现实的女人,起码是在人的本能支配下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无可非议的。每个人不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么?不管大家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包括挣钱做官。而女人,作为一种美丽的动物,用曹雪芹的话说,是水做的骨肉,理应享受被呵护的美好生活。

    他们度过了一个和很多的人都不一样的新婚之夜,因为他们结合在一起的,除了身体,还有灵魂。

    婚后,在丈夫的呵护下,松渐渐恢复了原本快乐的本性。良好的沟通使28岁的松恢复了浪漫天性。想想看,在婚姻生活中,在自己的爱人面前,什么都可以唧唧喳喳地说,多么开心。

    这时松才知道,人们之所以在成年之后要结婚成家,不仅仅是繁衍后代的本能。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人们还需要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女与父母的交流渐渐变得艰涩起来,与伙伴的交流渐渐放在第一位。而最安全最稳固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莫过于夫妻这种伙伴关系。于是成年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寻找合适的伙伴。在一本鼓励女性追求更美好生活的畅销书里有几句话说得特别明白: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真有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其实,与嫁人一样,我们要爱的,也绝不仅仅是一个男人,还应当是一种生活。

    把这种心得讲给先生听,先生哈哈大笑。他说,有的人有一种理论说是,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毫无激情,爱情也就随之丧失,变成了一种亲情。这句话的破绽在于,你凭什么认为爱情就一定是与激情画等号的呢?你又凭什么认为爱情一定要是轰轰烈烈、大悲大喜的呢?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关于爱情的大悲大喜,其实都只是在自己内心的强烈暗示之下的产物,是自恋的产物,而不是因为对另一个人的爱。

    与这种感觉相比,其实那种后来衍变成的所谓的“亲情”,倒更接近于爱情的本质。妥帖的关爱,相互的熟悉和贴近,陪着对方慢慢变老的感觉,甚至越来越像的夫妻相,所有这些,融化在微末而琐碎的生活中,这才是爱情啊——生长着的、湿润的、无私的爱情。男人是有责任让自己心爱的女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的。若是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又拿什么来作为你对爱情的承诺呢?用山盟海誓吗?能不能把我们的誓言变得更具体一些,把我们的爱情想象得更具体一些,在具体的生活中,完成一辈子的爱情。当你老了,回首往事,你可以不用为当年没有让你爱的人劳累受苦而自责。

    爱情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有责任的生活而不是其他。

    松靠在丈夫的怀中,听着他对生活的理解,觉得10年的伤痛渐行渐远,她还原成了一个快乐的被宠的小女孩。

    【故事分析与启示】

    松的婚姻存续6年了。当你看到这个36岁的女人时,一定会说.不可能,她一定不到30岁。

    因为她被宠着,被爱着。

    爱情是可以被当做护肤品用的。

    一般来说,有着松这样的经历不容易会得到真正的爱情.因为她这么刻骨铭心地爱过。

    放下这样一段感情对女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聪明如松,她做到了。在这段婚姻中,她至少做了两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一是坦诚,二是自重。在松与丈夫的相处中,松的坦诚赢得了丈夫的敬重。而这种坦诚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夫妻间有效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交流才不会给对方留下生长嫌隙的空间。

    第二点也很重要。松的10年的恋情是愚蠢的,但是有多少人在年轻的时候是聪明的呢?松对自己爱情的负责及后来的反省与思考,都是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尊重必定赢得丈夫对她的尊重。

    记住.开始一段感情和结束一段感情都要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

    一个知道尊重自己的女人是值得别人尊重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