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什么
是出嫁时的风光?是结婚后的缠绵?是柴米油盐?是生儿育女?是三餐粗茶淡饭?是少年夫妻老来伴?
说实在的,若是这样的婚姻生活能够持续到“老来伴”的岁月,虽说是淡而无味,也算是功德圆满功成名就。怕就怕一生小心呵护,到头来在婚姻这棵大树上还会节外生枝,惹出许多的闲气。
过来人骅今年已经40岁了,25岁嫁他,也有了15年的婚龄。她说:婚姻生活过得太有序了,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心有安处,身有放处,有序的生活对孩子有好处,对健康有好处。但是人的本性是求变求新,不管男人女人都希望把生活过得可以有些诗意。这不过分。我们做妻子的若是调出些情调来,丈夫会觉得这日子好过些,有趣些。
诗意一定要与“钱”有关
骅原先可不是这么想的。
结婚不多久,骅就有些后悔:“当初千挑万选,觉得老公还是老实点的好。现在才发现他真是个没有什么发展的男人。一份日子两份薪水过得月收月空,捉襟见肘。好无趣啊。”
也难怪骅抱怨,女人大都是浪漫的骨子,即便是三餐不继,见人时也想抻抻衣,抹抹鬓才去见人,况且是城里生城里长的骅。
骅好羡慕她妈妈向她描述的很久以前她和女友的一次婚后聚会。
那天,骅母亲在娘家的花园里请客。
那是一个临河的庭院,有一个养着很多鱼儿的池塘,有很大的一架葡萄,还有桃、李、花、竹等等,院子里青草萋萋,花草树木中歌声笑声里,几个女人或倚或坐或躺或站,或者在看岸边鲜花,或者抿着餐桌上的美酒,就这么散散懒懒地每个人都用着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享受着阳光和友情,天南海北地东一句西一句地扯着喝着吃着,互相吹捧着欣赏着,有一种缠裹在万丈红尘中却又超脱于尘嚣之上的感觉。
在这里,所有的食品和用具都是那么精致,在一片精致的氛围中,小巧的骅的母亲在其问穿梭更加显得精致。可惜没有一个独具慧眼的男人读懂她的精致,没有一个有品位的男人能够欣赏她的精致更不用说是共享。朋友们对她的安排都大加赞赏。
说实在的,女人对女人的阅读,更挑剔,更透彻。一旦读懂,就是一生一世的朋友。精致的女人是要聪明的女人有智商的女人来读的。但即便读懂又若何?少了一份心爱的男人的呵护,久了,女人即便是斑斓若霞的织锦,也淡了许多的鲜艳。骅的母亲就是那一方名贵的出自“宫”里精致的锦帕,你尽可以看到她在光灿中的繁华,但你永远体味不到人去楼空阶凉露冷时的寂寞——骅的母亲离婚后就一直住在娘家。
骅的外祖父家是书香门第,和宦门人家出身的外祖母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记得前些年外祖母在上海去世时,几近轰动上海滩,就连现在在京城身居高位的原延安抗大的学生,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对这位曾经的老师和管理者的尊敬与悼念。在骅母亲一族的长辈中,几乎都是以曾经的世家子弟身份成为早年革命的参与老,他们曾经所受的教育与后来环境的熏陶使他们具备着一般人士所难以企及的气度与胸怀,也使他们具备着一般人士所难以达到的生活质量和审美高度。
骅的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有着骨子里透出的雍容华贵与精致自然是不稀奇的。有句话说:三代富庶可出贵族,这话是有道理的。应该说是“可”出,但肯定不是“必”出。因为当财富与权势世代积累到一定厚度和高度后会有一个质的改变,或者往嚣张跋扈上滑行,那么一定会堕落为世家出身的纨绔子弟,或者在雍容大气上薄发,就很可能在精神贵族的层面上攀升。当革命家庭出身的母亲遭遇到父亲仕途上的坎坷时.在当时的革命氛围中,高级干部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是万万容不得这样一个“革命”的另类是自己的女婿,硬逼母亲离了婚。
虽说离婚了,但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母亲依然过着一份很精致的生活。
即便是这样,那次聚会依旧给母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几次提起,也给骅留下了诗意的想象。
毕竟这是早年间的事了。骅知道,想达到母亲那样的诗意生活.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经历过家世之变的骅如今虽不能得祖辈之荫,但是毕竟有自己的文化积累和社会积累,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不菲收入,对生活之外有些企求是自然而然可以理解的。但是仅仅靠自己与丈夫的两份薪水,显然是有点困难。更加上对婚姻的期望值太高,所以开始对自己的婚姻生活产生不满和厌倦也是很自然的事。
诗意不一定与钱有关
即便是对生活有些不满,但是骅不想离婚。
因为她的母亲曾遭离婚的惨痛。
尽管后来在外祖父母的过问下,母亲又嫁人了,骅有了一个很好的继父和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但是妈妈对自己前夫的思念以及骅从小因为父母离婚而寄人篱下的一段生活,使她的心底一直有种不安全的感觉。这也是她在嫁人时选择一个老实人的原因——因为父亲太出色,在那次运动中迅速“脱颖而出”成了右派而被逼离婚。
在骅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后,母亲和骅长谈了一次。
母亲的一段话给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母亲说,我一生嫁了两个男人,虽然说和你爸爸分开有着我们不能把握的社会因素,而且和你的继父在一起三十年来也很安定,当时我依然希望你今生结婚只有一次。因为结婚不仅仅意味着你和“这一个人”生活在一起,还意味着你将和他产生的一种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会伤筋动骨的。它将改变你以前生活的底色,很多人都经不起这样的改变。夫妻久了,就像是两个人合二而一。结婚以后,你的生命,你的生活完全与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了,两个人合为一个了。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合二为一是顶好。一个是出不了事情的,一个人是用不着和自己和睦的,因为一个人就是本身就是和睦的。
和睦到极点就是一,所以说是合二为一。而离婚,就是生生地从已经合为一个人的身上扯下一块来,要么是胳臂要么是腿,这个人从此后就是不完整了。再也不会完整了。就是为他接了肢体,那也是假的,因为不是“原配”,不是自己“原生”的那一块。生命中的记忆会断了一节。
每当骅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时,想到妈妈这一段话,她就会提醒自己:我真的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吗?改变这样的生活真的会使我幸福吗?我的生活真的是一点诗意都没有吗?
其实生活是诗意还是失意,当你站的视角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各有千秋。
当骅发现指望丈夫给平淡的婚姻生活带来一些诗意的渴望,基本上是奢望以后,她也就释然了。因为在日久的生活中,在很多姐妹婚姻的变故中,骅对当初自己对“老实人”的选择还是很满意的。既然老实的丈夫手中没有浪漫,那么就让“小资”妻子自己来增加一点生活中的诗意Ⅱ巴。
在太阳还不算强烈的时候放弃坐班车去办公室,或者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当骅在春天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路过环城马路,看见晨练的人们悠闲地唱歌跳舞,那种享受诗意生活的感觉使她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
因为早上人比较少,骅把一辆自行车骑得飞快,迎面扑来阵阵花香,直沁肺腑,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诗意的事情啊。
一阵小小的雨,一缕柔柔的风,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不认识的人给别人的笑靥被自己看到,这些都会使骅开心。早晨醒来,骅会感激见到的第一缕阳光;夜晚躺下,她会感激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被褥。人们的每一个笑脸,都让骅觉得生活是那么值得感激。
充满着感激之心的骅觉得自己像一个灵敏度极高的感激生活接收器,每一点的喜悦都不会被她忽视。
日子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当时的骅和丈夫分居两地。不多的工资要租房子,要吃饭,要养孩子,还要请保姆,来来回回地“探亲”——那时候和丈夫分居两地,丈夫在农村的一个中学教书。有一次骅探亲来到乡下,两个人的口袋里凑凑都不到两块钱。挽着丈夫的胳膊逛菜市场的时候,骅突然想为难丈夫,她又想吃红烧肉,还想吃炒鸡蛋。丈夫很有理性地警告骅:只准买一种,我们的钱不够。
骅看到丈夫认真的样子,知道他实际上心里是很想满足来探亲的妻子的心愿的,她逗他,就赖在肉摊子面前不走。他很窘迫,又拿耍赖搞笑的骅没有办法。最后他一跺脚,毅然拍板:妈的,日子不过了,两样都买!
用兜里仅有的钱买了半斤肉四个鸡蛋,把这个问题圆满地解决了。
回到学校的小屋里,又是红烧肉又是炒鸡蛋,好好地大吃了一顿。
口袋里没钱了,发工资以前的日子骅是回自己父母家“混”的。她觉得这样偶尔小“疯狂”一下也是蛮诗意蛮开心的。以后和丈夫调到了一起后,骅有意识地在无钱的日子里去寻找快乐与诗意:没钱,大不了就少上街呗。周末的时候,两个人在家看看书,要么就花一点点钱去看场电影,看电影的时候不买零食就是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知不觉,骅和丈夫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工资不知道什么时候稀里糊涂地就涨了很多似的,袋袋里好像有着用不完的钱呢。骅到了买菜不用还价想买什么衣服就可以买衣服的程度了。她在周末的时候背个小包逛城隍庙,淘些又便宜又可心又时尚还很适合自己的衣服,她会买些乡下人送到城里来的野花,回家后一枝一枝地修好,然后插在“淘”来的花瓶和铁艺花架上。阳光撒满小屋,香气隐隐约约地飘来。那时候的感觉,真的是很诗意呢。
诗意与知足有关
看到骅满足自得快乐的状态,有个刚刚走进婚姻的小姐妹不理解,她问骅说:“姐,你真的满意姐夫现在的状态?和很多人相比,姐夫真的算得上不上进呢,大学毕业到现在还是小小的科级干部。现在你们的同学和朋友有很多又有权又有钱的,你一点都不在意吗?”
骅笑了:“你知道还有很多人羡慕我吗?知道有的妻子心疼自己的丈夫为生意夜夜迟归家,和妻儿聚少离多的遗憾吗?知道有的妻子听到丈夫为仕途升迁辗转反侧,帮不上忙的心痛么?知道很多的诱惑在她们的男人面前闪烁,刺痛她们的眼睛和心却要大度地宽容的无奈么?这些原先也都是很优秀和出色的女人啊,因为她们丈夫的优秀,命运给了她们这样一种不允许反悔的选择。上天是很厚爱这些做妻子的。但是权钱与诱惑共生,风光与苦痛并存,在这种功利性的亮色已经完全淹没了人性光辉的时代,她们有着很多人没有的荣光,也有着很多不为人所知的苦痛。不要去彼此羡慕或者是排斥吧,大家把上天赐给自己的一份日子过得平安,还有一点点诗意就好了。”
在调整好自己心态的骅看来,婚姻中的诗意与钱和权的关联真的是不大的。
少少的时间和小小的钱,在丈夫的配合下,骅就可以把日子过得温润而有情调。
正逢一个周末,丈夫到一个山区县公干。骅请了公休假,和丈夫来到这个县里一个游客很少的度假区。
因为不逢周末,几乎没有游客。丈夫办事去了。偌大的山林中,似乎只剩下骅一个人。
山中好安静啊。午餐后,骅一觉睡到下午四点。醒来后满心的喜欢。
因为游客少,度假区里的房子可以随便挑着住。骅和丈夫要了一间建在起伏的山坡上用鹅卵石小道串接起的小木屋中的一幢。
这是两个相邻的组团四间房。顺着用不规则的各种色彩的花岗岩相拼的台阶,就来到了那幢叫“香居”的屋子。朦胧的白纱窗外是一株如剪影般遮住半个窗子的松树。白鹭轻盈地在山谷里似一片纸样地飘在以蓝天为背景的空中。走在台阶上的感觉就真像是走在一幅现代派画上,一步走出一个喜欢,一步走出一句歌唱。
不想在房间里辜负了大好的水光山色,骅出门等着丈夫归来。
她穿着睡衣,拎着拖鞋,走出小木屋,赤脚在度假村中的鹅卵石小道上走来走去。走累了,坐在花圃边的石阶上抱着膝盖和正在打理鲜花的花匠聊天,顺便请教些花木知识。
这时,一群姑娘和小伙子乘凉快进山去打板栗了。骅欢呼着和他们一块儿去采摘那种毛乎乎的很扎人的可爱的小东西。晚饭时,坐在大大的餐厅里,看着木格窗外绿得透明的爬山虎在透明的玻璃上悬挂着美丽,和丈夫一起慢慢地品尝着晚餐,真是好美好美的时光啊。
入夜,山里很安静,几乎是什么声音都听不到。蝉睡觉了,此起彼伏的是各种虫子在叫。在红灯笼柔光温暖的笼罩下,骅和丈夫依偎着站在阳台上,看远处山的朦胧,听近处虫子的叫声。
突然,丈夫说了一句:“这样的日子真不错。”
骅偷偷地笑:婚姻中不也是可以找到点诗意的吗?
【故事分析与启示】
就在我写这个心情故事的时候,看到《南方都市报》对诗人王小妮的一篇访问。
这个诗人说,生活不是诗,我们不能活反了。平静生活很好,而平静永远是表面的。在平淡中,在看起来最没有诗意里,看到诗意,才有意思,才高妙。
我原先对诗人有偏见,以为诗人精神要不正常才能写出好诗。因为正常人的思维能写诗,但写不出让人眼睛发亮的诗。看了这个访问,我知道了自己对诗人尤其是好诗人有偏见。
她是一个睿智的女人,所以她把自己的诗写得很好,很有趣,但同时她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好,很平静。
智慧的人会把自己的智慧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仅是工作,还有生活。
骅和王小妮们都属于这一类聪明智慧的女人。
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幸福,安心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已的幸福,为婚姻加一些诗意与浪漫,才是快乐之道。
不要去比较婚姻,不要去羡慕别人的婚姻。生活中,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放弃愚蠢的行动,只有学会放弃,学会知足.才能更好地把握快乐,享受幸福。
“人并不存在完美性,因为男人少了一根肋骨,女人则只是一根肋骨。”
人都是不完美的.那么生活怎么可能完美?
没有完美.哪来的诗意?
所以所谓的诗意与失意,只不过是人生这条路上的某一个阶段,如果能在实际上没有诗意的婚姻生活中寻找到诗意,那才是可爱和智慧的老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