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孙子兵法》演绎-胜利在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毫无战争准备,一群乌合之众,只能采用人海战术。因此,孙武想要用“最少的兵力”顺利完成“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的作战任务,就得在吴楚之战打响之前,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这就意味着孙武必须抓紧时间,提前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六项工作:

    首先,行动上的有形资源准备,也就是说,一要物资准备到位,二要制度保障到位。

    其次,思想上的无形资源准备,也就是说,三要信心准备到位,四要舆论保障到位。

    最后,组织上的人力资源准备,也就是说,五要将领准备到位,六要兵源保障到位。

    据此,笔者特为“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向您依次推荐以下句读方式和白话演绎。

    作战第二

    本篇宗旨是管理层做好有形资源的战备工作,以下是笔者为孙武原文设计的句读方式。

    2.0.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2.1.其用,战也。

    2.2.贵胜。

    2.3.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2.4.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2.5.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2.6.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究竟怎样才能做好有形资源的战备工作呢?下面是笔者为孙武原文推荐的白话演绎。

    大凡军需物资的筹备标准:驰车一千驷;革车一千乘;带甲十万套;转战千里的馈粮;除此之外,相应规模的内外经费、宾客开支、胶漆耗材、车甲保养……,每天费用不下千金;然后十万之师才能武装起来。这是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时的有形资源准备标准。

    【第一步】品种适宜到位

    上述驰车、革车等等,是指物资的品种。具体采用哪些品种为适宜,则应根据实际作战的需要来确定。比如说,采用野外运动战的话,就得准备弩矢和剑盾,故而无须准备驰车和革车,更不需要准备攻城器械。

    【第二步】数量恰当到位

    上述千驷、千乘等等,是指物资的数量。具体准备多少数量为恰当,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取得作战胜利的物资数量需要。比如说,对手有二十万国防军,计划用五战五捷分期分批地加以歼灭,则平均每次需要肩负歼敌四万的担子,因此可以准备二万套弩和二十四万枚矢来武装二万名弩兵,并且准备一万把剑和一万副盾来武装一万名剑手。

    【第三步】性能高效到位

    此外需要认真考虑的是性能,因为战争的时间如果被无限期地拖延下来的话,武器装备的损耗将与日俱增,队伍的士气也将不断下降;想尽快攻下城池,却越来越力不从心;若长期暴师在外,则国内供给的物资根本不够用。

    一旦出现武器大量损耗、士气严重下降、伤亡加剧攀升、粮草日益不继等情况,则其它诸侯势将趁机而起坐收渔翁之利,此时即便请来历史上最擅长摆脱危机的将领,也无法驾驭战局的走向,救不过来了。

    正因为如此,向来只听说人们嫌物资的性能还不能满足更高效率的军事作业需要,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把军需物资的作业进度极其缓慢夸奖为性能巧妙的。而那种因为战争旷日持久却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件,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物资性能上的低效率和高效率,决定了战事的久拖不决和速战速决,正因为存在着这样一种利害关系,所以不能完全弄懂物资准备工作的要害之处在哪里的人,就不可能完全弄懂物资准备工作的有利之处在哪里。

    【第四步】渠道供应到位

    善于用兵的人会完善其物质供应渠道,比如徭役不征两次,粮饷不缴三回,武器由国内供给,粮秣从敌国解决,这样军粮就可以满足。

    【第五步】资金节约到位

    国家财力承受不了军队的是从大后方长距离运输物资,同时从大后方长距离运输物资也会导致百姓陷于贫穷;而军队就近采购更会导致边境地区物价飞涨,边境地区物价飞涨则会导致军费很快枯竭,军费枯竭就会急于向国内征缴。

    国力严重受损,财产日趋枯竭,连最富庶的核心地区也都穷困潦倒:百姓每年的收成,用去十分之七;国库每年的收入,用于车马的更换,再加上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等等,又损失十分之六。

    所以聪明的将领就会采用开源节流的节约措施,比如想方设法从敌国获得粮食,其好处在于:每从敌国获得粮食一钟,相当于从国内供给二十钟;每从敌国获得秸秆一石,相当于从国内供给二十石。

    【第六步】激励益强到位

    所以说:要让军队奋勇杀敌,就需要激发斗志到位;要让士卒争取敌方的物资,就需要激励条款到位。

    因此就有了这样的激励条款:在车战中,夺得敌车十乘以上的,就要奖赏最先夺得车辆的人,并且换上自己的旌旗。

    对部下缴获的车辆要加以改编,对放下武器的俘虏要加以优待,这样就能战胜敌人并且日益强大。

    所以物资保障同样应当着眼于胜利的结果能否锁定,而不应该着眼于物资的供应量可以维持多久。所以说,只有那些深谙“有形资源的战争准备”——掌握具体工作要领的将领,才能真正履行好保护民众生命的使命,并切实行使好捍卫国家安全的权力。

    谋攻第三

    本篇宗旨是管理层做好无形资源的战备工作,以下是笔者为孙武原文设计的句读方式。

    3.0.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3.1.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3.2.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3.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3.4.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3.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3.6.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究竟怎样才能做好无形资源的战备工作呢?下面是笔者为孙武原文推荐的白话演绎。

    按照“作战第二”中所讲的后勤保障制度,为了确保“胜敌而益强”的效果,在俘获制度中一定会有明确的激励条款,其中的奖赏分档标准通常会做如下规定:

    一等功,适用于征服一个国,如俘获完整的敌国为全额赏赐,若有所破坏则以破坏程度打折赏赐。

    二等功,适用于征服一个军,如俘获完整的敌军为全额赏赐,若有所破坏则以破坏程度打折赏赐。

    三等功,适用于征服一个旅,如俘获完整的敌旅为全额赏赐,若有所破坏则以破坏程度打折赏赐。

    四等功,适用于征服一个卒,如俘获完整的敌卒为全额赏赐,若有所破坏则以破坏程度打折赏赐。

    五等功,适用于征服一个伍,若俘获完整的敌伍为全额赏赐,若有所破坏则以破坏程度打折赏赐。

    这对于全体将士意味着,即便他们与敌国交战一百次并获胜一百次,也得不到一等功的全额赏赐;唯有他们抢在激烈交战还没有到来之前,就俘获完整的敌国,才能得到一等功的全额赏赐。

    这就迫使大家考虑:怎样去争取最伟大的胜利?于是就能一步步统一认识了。

    【第一步】路线得众到位

    所以,最佳的军事路线主要依靠舆论攻势来解决问题;其次的军事路线主要依靠外交攻势来解决问题;再次的军事路线主要依靠武力攻势来解决问题。而在所有武力攻势里面,垫底的军事路线主要依靠城池攻坚战来解决问题。

    路线问题,就是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第二步】方针安全到位

    城池攻坚战不仅投入最高,而且回报最少:一要修造登城装置,二要添置攻城器械,这样三个月之后才能就绪;填平沟沟坎坎,然后将器械推进到城下,又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到位;接下来,假如指挥员实在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下令将士像蚂蚁那样前赴后继地攻城,就很可能会出现伤亡三分之一而城池还是没有夺下来的结果,这就是光有小勇而无大谋的人自己招致的灭顶之灾!

    所以,真正善于使用武力的人,会遵循运动战的战术方针,因此,降服敌人时能够避免短兵相接的过程风险,夺取城池时能够避免强攻硬打的过程风险,毁灭敌国时能够避免长期相持的过程风险,通过务必奉行既保全战斗力又促进发展力的战术方针去抗衡天下,这才是能够充分排除大家的“思想顾虑”进而树立“必胜信心”所需要的军事方针!

    方针问题,就是降低过程风险的问题。

    【第三步】政策爽快到位

    因此才有了这样的战斗方针: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由此可以想象,尤其对于力量悬殊的弱国来说,假如不能采取高效率的政策,争分夺秒地发展,而是一味依靠军事上的坚守,则必然难逃被强国征服的命运——

    即便逃得了今日,还是避不过明天。

    所以,丞相对国家的安全政策肩负着责无旁贷的辅佐职责:

    若用正确的军事政策去做政治思想工作,像管仲那样,那么其国家必然日益强大。

    若用错误的军事政策去做政治思想工作,像秦桧那样,那么其国家必然日益削弱。

    政策问题,就是加快过程进度的问题。

    【第四步】坚持真理到位

    故而,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

    不知道投入太多而不值得使用武力却强行使用武力,不知道回报太少而不应该放弃武力却强行放弃武力,这种情况就是把军队指引到错误的军事路线上去。

    不知道三军的过程风险防范而去插手三军的过程管理,于是将士们必然迷惑于错误的军事方针。

    不知道三军的过程进度调整而去干预三军的激励任免,于是将士们必将疑虑于错误的军事政策。

    三军在错误的军事路线上,迷惑于错误的军事方针,疑虑于错误的军事政策,这些情况就是在思想上扰乱自己的军队,并且指引敌人战胜自己。

    【第五步】鼓足勇气到位

    所以站在政治思想工作的角度,预测舆论攻势是否能取得胜利可以通过这样五个环节:

    不仅知道在怎样的军事路线、军事方针、军事政策基础上可以战,而且知道在怎样的军事路线、军事方针、军事政策基础上不可战的一方胜利。

    掌握舆论攻势的诀窍,因此能够为我方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并让敌方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的一方能够胜利。

    思想上端正目标,上下愿望相同的一方能够胜利。

    思想上已经为可能的牺牲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以此来应对没有下定决心而害怕牺牲的一方胜。

    将领能够驾驭战局的走向,因此其国君大胆放权的一方胜。

    这五个方面就是预测舆论攻势是否能取得胜利的环节,关系到是否齐心协力、鼓足干劲。

    【第六步】顺应民心到位

    所以说——

    既知道敌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又知道我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敌我双方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一方面,由于对敌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看得透彻,因而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并且能做好针对敌方人员的舆论攻势,也就是说,通过“失落敌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激增敌方人员的思想顾虑”的办法,去磨灭敌方人员必胜的信心、打消敌士气、瓦解敌团结;另一方面,由于对我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看得透彻,因而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并且能做好针对我方人员的舆论攻势,也就是说,通过“满足我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排除我方人员的思想顾虑”的办法,来振奋我方人员必胜的信心、激扬我士气、巩固我团结。按照这种模式分别去做双方人员的思想工作,则敌方人员的心理防线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而我方人员的心理防线就会变得越来越刚强。显而易见,在这样的舆论攻势下,我方人员的心理防线处于越来越刚强的状态,敌方人员的心理防线处于越来越脆弱的状态,这样一来,即便遭遇一百次战争,也不会磕磕绊绊。

    由此推断,假如不知道敌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而知道了我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这样就只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我方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而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敌方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

    以此类推,假如既不知道敌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又不知道我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那样的政治思想工作就无从入手了:由于不知道敌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因此不可能有的放矢地用政治思想工作去磨灭敌方必胜的信心、打消敌士气、瓦解敌团结;由于不知道我方人员的心理期待和思想顾虑,因此不可能有的放矢地用政治思想工作来振奋我方必胜的信心、激扬我士气、巩固我团结。这样一来,每战都会磕磕绊绊。

    军形第四

    本篇宗旨是管理层做好人力资源的战备工作,以下是笔者为孙武原文设计的句读方式。

    4.0.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4.1.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4.2.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4.3.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4.4.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4.5.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4.6.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究竟怎样才能做好人力资源的战备工作呢?下面是笔者为孙武原文推荐的白话演绎。

    以往那些公认的善战者,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夯实不能被敌方战胜的基础,以此来等待第二时间敌人可以被我方战胜的时机。令我方不能被敌方战胜须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令敌方可以被我方战胜须要在敌人身上做文章。所以说,善战者,可以保证能够做到令我方不能被敌方战胜,无法保证能够做到令敌方必然被我方战胜。所以说,胜利在最终的结果上当然是可以预知的,然而在具体的时间上当然是难以掌控的。这些围绕着战时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领,将放到接下来的“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中阐述。

    当敌方处于不能被我方战胜的地形情况下,我方在战场上应当采取防守的部署;当敌方处于能够被我方战胜的地形情况下,我方在战场上应当采取进攻的部署。这些围绕着战场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领,将放到再后面的“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中阐述。

    采取守势,是因为我方的人力资源不足——处于劣势;采取攻势,是因为我方的人力资源充足——处于优势。处于人力资源的劣势,善于防守的良将,能够深藏其防守能力于九地之下;处于人力资源的优势,善于进攻的良将,能够发动其进攻能力于九天之上。唯有达到这样境界的将领,才能在劣势条件下也足以自保(求生存),进而在优势条件下能取得最伟大的胜利(保和平)。这些围绕着战士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领,将放在最后面的“九地十一”“火攻十二”“用间十三”中阐述。

    【第一步】主将选拔到位

    像赵括那样,预见到胜利但是不超过寻常人的认知极限,这样的将领并非我们所要选拔的优秀者中的优秀者。

    像廉颇那样,在战争中获胜因此天下人认为他表现优秀的,这样的将领也非我们所要选拔的优秀者中的优秀者。

    这就好比说,可以举起毫毛不能作为选拔力气大的标准;可以看见日月不能作为选拔视觉好的标准;可以听见响雷不能作为选拔听觉好的标准。

    我研究了那些古时候所说的善战者,发现他们总是战胜那些很容易战胜的对手,所以从这些善战者的胜利案例中,是根本听不到大智的名声,也是完全看不出大勇的功绩,因为这些人物在战争中取胜没有任何悬念。之所以没有任何悬念的原因,是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打法都肯定获得胜利,即战胜了早就败局已定的对手。

    所以说,真正的“善战者”——

    不仅善于通过抓好己方的将领选拔工作来确保己方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善于通过破坏敌方的将领选拔工作来促使敌方只能走向失败。

    【第二步】班子建设到位

    由此推断——

    胜利之师务必在战前为各级领导班子的队伍建设做好干部培养工作,先奠定胜局,而后再求战。

    失败之军没有在战前为各级领导班子的队伍建设做好干部培养工作,先开启战局,而后再求胜。

    【第三步】教材编辑到位

    由此进一步推断——

    真正善于用兵的人物,必定严格按照战斗力的遏制和反遏制的5W模式,也就是“始计第一”中所说的道、天、地、将、法五个战术阀,作为培养军事干部的教材大纲,因此能够在战前就做好减少牺牲进而驾驭战局走向的将领的教学工作。

    【第四步】兵源储备到位

    根据军事法则:一是耕地面积;二是粮食产量;三是人口数量;四是兵力资源;五是胜负结局。

    国土资源的利用决定了耕地面积;耕地面积的利用决定了粮食产量;粮食产量的利用决定了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利用决定了兵力资源;兵力资源的利用决定了胜负结果。

    【第五步】兵力开发到位

    所以——

    胜利的兵力资源开发目标,如同以西瓜抗衡芝麻那样,趋于压倒性的明显优势。

    失败的兵力资源开发目标,如同以芝麻抗衡西瓜那样,陷于被压倒的明显劣势。

    【第六步】结果锁定到位

    胜利者发挥出来的兵力资源,如同释放出所有千仞小溪顶部的积水资源那样,能够激发出翻江倒海的力量——足以锁定战争胜利之结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